第一篇: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2007年,我县的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以改革促发展,整体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落实和巩固基础教育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展。
我县继续把“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作为工作重心,确保“两基”达标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学校图书馆工程,努力使普及质量与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9%以上,青壮年文盲率稳定在98%以上,初中升学率不低于75%,幼儿教育在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实行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高职等形式的学校,有效扩大高中办学规模。2007年至少有一所高中进入高级以上示范性高中行列。全县高中阶段入学争取达到75%以上。继续加强高级职业中学建设,按照“旗县重点办好一所职业高中”的原则,努力把县高级职业中学办成省级骨干示范性职业高中。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符合当地实际,又保持合理比例,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统筹领导,做到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并负责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到2007年,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一次,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的要求。
同时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清理整顿教师队伍。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增强办学效益。并且通过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不断培养培训师资;与各类师范院校联合举办我县急需科目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班;聘任高能力、高学历的教师来县任教等途径,加快小学专科学历,初中本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步伐,逐步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开展和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2007年,教师合格率,普通初中达到99%以上,普通高中达到50%以上。
2、继续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把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按照“严管、松评、帮困、引导、自学”原则,并通过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拨制度的改革,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07年要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继续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中学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用创新能力,高中考试严肃考场考风考纪,保证每位考生“公正、公平”。
3、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把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心工作来抓,依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方案,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从2007年起全部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标准。
同时,要切实加强教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教科研、电教机构要结合新课程实验和推广项目,确定一批重点教研课题。教科研、电教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要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直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科学先进的新方法。
(三)全面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坚持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助,各有关部门通过协作下,通过新建、改扩建、维修等途径,将全面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并按照农村初中逐步集中到县城,农村小学发挥乡镇中心校师资和设备等办学条件的优势的思路,逐年集中学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07年将建成职业中学新校址,并投入使用,到时可撤并5个乡镇初中。与此同时,2007年力争使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全部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基本实现我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并完成年内计划的培训任务。
(四)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争取教育公用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努力落实提高“两个比例”,做到“三
个增长”;确保国家在农村各个教育项目的配套资金。要针对薄弱环节,争取有力措施,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各学校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实施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工程。县城中小学也要有计划地与农村贫困乡镇中小学结成对口支援协作关系。结合市内城区学校的对口支援,尽快改造薄弱学校面貌。
要建立、完善和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实行贫困地区学生杂费、课本费、寄宿费全部减免办法。在中小学要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要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助学活动,努力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把辍学率控制在规定比例之内。
第二篇:2007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2007年,我县的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以改革促发展,整体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落实和巩固基础教育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展。
我县继续把“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作为工作重心,确保“两基”达标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学校图书馆工程,努力使普及质量与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9以上,青壮年文盲率稳定在98以上,初中升学率不低于75,幼儿教育在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实行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高职等形式的学校,有效扩大高中办学规模。2007年至少有一所高中进入高级以上示范性高中行列。全县高中阶段入学争取达到75以上。继续加强高级职业中学建设,按照“旗县重点办好一所职业高中”的原则,努力把县高级职业中学办成省级骨干示范性职业高中。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符合当地实际,又保持合理比例,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统筹领导,做到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并负责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到2007年,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一次,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的要求。
同时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清理整顿教师队伍。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增强办学效益。并且通过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不断培养培训师资;与各类师范院校联合举办我县急需科目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班;聘任高能力、高学历的教师来县任教等途径,加快小学专科学历,初中本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步伐,逐步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开展和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2007年,教师合格率,普通初中达到99以上,普通高中达到50以上。
2、继续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原创网站wenmi114.com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把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按照“严管、松评、帮困、引导、自学”原则,并通过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拨制度的改革,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07年要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继续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中学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用创新能力,高中考试严肃考场考风考纪,保证每位考生“公正、公平”。
3、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把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心工作来抓,依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方案,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从2007年起全部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标准。
同时,要切实加强教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教科研、电教机构要结合新课程实验和推广项目,确定一批重点教研课题。教科研、电教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要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直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科学先进的新方法。
(三)全面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坚持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助,各有关部门通过协作下,通过新建、改扩建、维修等途径,将全面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并按照农村初中逐步集中到县城,农村小学发挥乡镇中心校师资和设备等办学条件的优势的思路,逐年集中学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07年将建成职业中学新校址,并投入使用,到时可撤并5个乡镇初中。与此同时,2007年力争使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全部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基本实现我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并完成年内计划的培训任务。
第三篇:2007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2007年,我县的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以改革促发展,整体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落实和巩固基础教育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展。
我县继续把“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作为工作重心,确保“两基”达标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学校图书馆工程,努力使普及质量与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9%以上,青壮年文盲率稳定在98%以上,初中升学率不低于75%,幼儿教育在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实行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高职等形式的学校,有效扩大高中办学规模。2007年至少有一所高中进入高级以上示范性高中行列。全县高中阶段入学争取达到75%以上。继续加强高级职业中学建设,按照“旗县重点办好一所职业高中”的原则,努力把县高级职业中学办成省级骨干示范性职业高中。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符合当地实际,又保持合理比例,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统筹领导,做到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并负责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到2007年,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一次,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的要求。
同时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清理整顿教师队伍。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增强办学效益。并且通过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不断培养培训师资;与各类师范院校联合举办我县急需科目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班;聘任高能力、高学历的教师来县任教等途径,加快小学专科学历,初中本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步伐,逐步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开展和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2007年,教师合格率,普通初中达到99%以上,普通高中达到50%以上。
2、继续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原创网站wmjy.net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把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按照“严管、松评、帮困、引导、自学”原则,并通过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拨制度的改革,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07年要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继续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中学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用创新能力,高中考试严肃考场考风考纪,保证每位考生“公正、公平”。
3、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把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心工作来抓,依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方案,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从2007年起全部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标准。
同时,要切实加强教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教科研、电教机构要结合新课程实验和推广项目,确定一批重点教研课题。教科研、电教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要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直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科学先进的新方法。
(三)全面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坚持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助,各有关部门通过协作下,通过新建、改扩建、维修等途径,将全面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并按照农村初中逐步集中到县城,农村小学发挥乡镇中心校师资和设备等办学条件的优势的思路,逐年集中学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07年将建成职业中学新校址,并投入使用,到时可撤并5个乡镇初中。与此同时,2007年力争使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全部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基本实现我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并完成年内计划的培训任务。
(四)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争取教育公用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努力落实提高“两个比例”,做到“三个增长”;确保国家在农村各个教育
第四篇:教育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出发,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新区正处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区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更高目标。结合当前形势,明确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际先进为参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为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教育事业建设新成就迎接建国61周年。
2.主要任务
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1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探索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学校评估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任务,争创苏州市幼儿教育先进区,完成现代化老年大学创建任务,实验中学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四是全面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外来人员适龄子女72%以上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五是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六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2%以上。
3.主要工作举措
(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苏州市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规模、房产开发等现实情况,继续强调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如期完成狮山街道金色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狮幼儿园、白马涧第一幼儿园、通安第二幼儿园、东渚第二幼儿园等实事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新区一中校园改造、科技城中学、新浒学校及枫桥幼儿园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镇湖中学、枫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配置。加强义务教育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后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1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继续加大各级各类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2011年要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幼儿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实验中学要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全方位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综合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要求,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结合区域实际,实行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标管理”评估,先初中后小学,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级统一管理。积极创新区域教育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参与对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和督导,以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要切实加大学校、政府、社会、家庭等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继续深入贯彻“三项规定”,实施学科渗透教育,在区级、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各类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工作,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要依托区内丰富的人文、山水和科技资源,以创建各级各类示范、特色学校为抓手,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等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品牌,展现鲜明的教育文化特色,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三是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明规范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要按照“科学、全面、人文”的原则,以“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使学校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相包相融、协调统一的制度文化。要在每一所学校的规划、论证、建设过程中,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
(4)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强教机制。一是要重点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以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重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好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开展校长交流活动,引导校长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促使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来抓。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树立师德标兵,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校园氛围。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继续抓好各类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三是要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人才优势、研究优势、信息优势, 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各级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四是要创新评价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机制,使教师考核办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
(5)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打造平安和谐教育。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环节,紧密结合全年各项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谋求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新风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教育审批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直面社会和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矛盾。重点抓好平安学校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完善落实《高新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工作效能和工作透明度,努力探索机关工作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工作,加强与系统内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沟通交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篇:教育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出发,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工作思路。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新区正处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区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更高目标。结合当前形势,明确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际先进为参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为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教育事业建设新成就迎接建国61周年。
2.主要任务
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1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探索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学校评估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任务,争创苏州市幼儿教育先进区,完成现代化老年大学创建任务,实验中学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四是全面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外来人员适龄子女72%以上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五是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六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2%以上,工作计划《教育工作思路》。
3.主要工作举措
(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苏州市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规模、房产开发等现实情况,继续强调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如期完成狮山街道金色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狮幼儿园、白马涧第一幼儿园、通安第二幼儿园、东渚第二幼儿园等实事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新区一中校园改造、科技城中学、新浒学校及枫桥幼儿园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镇湖中学、枫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配置。加强义务教育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后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1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继续加大各级各类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2011年要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幼儿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实验中学要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全方位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综合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要求,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结合区域实际,实行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标管理”评估,先初中后小学,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级统一管理。积极创新区域教育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参与对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和督导,以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