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0: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第一篇: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各种新型网络攻击不断出现,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做法,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信息保护;电子身份证;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O242; F830.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3年6月份,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曝出“棱镜门”事件,谷歌、微软、思科、Facebook等数千家科技、金融以及制造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敏感信息。同时,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这一事件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据统计,2012年我国约有2.57亿人遭受网络犯罪侵害,所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890亿元。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也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施。在当前环境下,做好网络信息保护工作,实现我国网络信息保护相关政策平稳落地,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信息保护概述

2.1基本概念

这里所提到的网络信息,与通常所讲的个人信息含义相当。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而在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可为信息系统所处理、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能够通过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识别该特定自然人的计算机数据。

实际上,在法律范畴内,个人信息通常是指自然人所的在在有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其本人的特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其具有人格属性。个人信息隐私权则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双重属性。在当前信息时代中,个人信息也是一种财产类型。

2.2核心问题

网络信息保护中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个人信息涉及到隐私和财务权,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来参考执行;二是监管,在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产生的纠纷大幅增加,需要专门的监管部门来管理;三是实施,就是技术支撑体系,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各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个人信息不被窃取、盗用、冒用等,而且要在出现上述情况后追踪到犯罪分子并提供相关证据,当前主要基于公钥基础基础设施(PKI)相关技术体系实现。

3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还未形成健全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在法律方面,我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有近40部,法规30部,但都是零散的法律条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可以看成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但如何正确使用这部法律,怎样将这部法律与当前法律体融合起来,从而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这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但该标准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作用有限,网络信息保护相关的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

3.2网络信息保护监管有待加强

我国目前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管,这也是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的问题,缺少一个从整体上统一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其次,没有形成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治理的长效机制,2012年初公安部统一部署的集中治理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还没有固化到日常工作中。最后,没有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互联网企业实现有效监管,包括企业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流程是否合规,涉及个人信息的用户协议条款是否完善,以及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级别等。

3.3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亟待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全面支撑网络信息保护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首先,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讲,网络信息保护是为了明确各主体在网络空间的权利和责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需要确定现实世界中的对应主体,这就需要完善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其次,尚未形成覆盖全面的网络身份信任服务体系。网络应用种类繁多,网络主体身份多种多样,网络身份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保护能够有效实施,网络身份信任服务体系必不可少。最后,网络信息保护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网络上存储和流传的信息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需要严格保障网络信息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并保证网络信息的可追溯性,为网络信息被侵害提供取证和鉴证技术支撑。

4国际上的主要做法

4.1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美国通过了一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如《隐私权法》、《信息保护和安全法》、《消费者隐私保护法》、《反网络欺诈法》等;欧盟先后制定了《关于涉及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保护以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关于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和《关于保护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个人数据的条例》;英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德国制定了《联邦数据保护法》;加拿大制定了《隐私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文档法案》;日本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于互联网应用模式多种多样,各国仍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体系,以确保满足网络信息保护的具体要求。

4.2成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构

个人信息保护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很多国家都设立了具体的机构来负责保护消费者信息和企业信息安全的职责。欧盟在网络个人隐私的保护方面订立了非常严格的保护标准,并设立了特别委员会以执行此项工作。德国创设了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制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有综合性的机构内设部门或专门设立隐私专员(如韩国的个人信息调解委员会和澳大利亚的隐私专员)予以管理,显示出个人信息保护的普遍性和社会性。韩国由行业监管机构――韩国通信委员会及互联网与安全局,具体执行消费者信息保护。

4.3启动有效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确保对网络身份有效管理,实现相互信任的网络环境,美欧等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如美国的网络身份生态体系、欧盟的电子身份证等。首先,以国家力量研究网络身份管理体系。欧盟于2002年的第六框架计划开始进行身份管理相关的研究,为推广电子身份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国家政策全面推动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建设。美国政府通过发布《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NSTIC),启动对网络身份生态体系的建设。欧盟则推出了电子签名计划,电子身份证是计划中一项重要的试点工作。最后,构建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国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基本上都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美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联邦PKI体系,包括联邦桥CA、联邦通用策略框架CA、电子政务CA、公众及商务类通用CA等。欧盟各国在推行电子身份证的过程中都建设了专门的基础设施,如德国的CSCA和CVCA。

4.4启动针对性网络信任服务应用推广

网络信任服务是在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基础上提供的身份认证、属性验证等服务,欧美等国通过积极推进网络信任服务应用,从而为网络信息保护打造良好的环境。欧美等国都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的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在特定领域开展试点工作等方式,积极推广网络信任服务。欧盟在数字签名计划框架下推出大量覆盖欧洲的试点工作,如公民的电子身份证(STORK)、泛欧洲在线公共采购(PEPPOL)等。美国在推出NISTC战略后很快就推出五项试点工作,包括在线身份系统、在线交易系统、在线医疗及教育等。这些试点工作既能推广网络信任服务,又可以验证技术体系的安全性,为建立安全可信的网络打下基础。

5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措施建议

5.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有法可依是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基础,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已经规范了网络空间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各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并出台实施细则,为网络身份保护的实施提供依据。

5.2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成立专门的网络信息保护机构,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在网络身份管理、互联网行业监管等各项工作中的分工合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非法泄露和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涉及个人电子信息相关单位的监管,设立专门的机构接受网络用户申诉、投诉,建立有效的互联网行业审查制度,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5.3打造网络信任体系

借鉴欧美等国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以电子认证服务业为基础,建立网络身份信任体系,为网络信息保护提供安全可靠、隐私保护、方便快捷的网络身份服务。协调公安部、人社部、教育部、银行等部门,实现现有身份信息的有条件开放,在不改变现实社会身份信息管理格局的前提下,为网络身份与真实身份的绑定提供权威依据。基于现有电子认证服务基础设施,坚持统一规划、分布部署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网络身份管理服务网络。完善网络身份信任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网络身份申请、核验、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实现网络身份信任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5.4积极推广示范应用

大力推广网络信任服务应用,为网络信息保护构建良好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现实生活中对身份要求较高的领域着手试点应用,逐步向整个网络空间推广。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广应用,以服务代替管理可以消除人们对“互联网监管”的疑虑,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有助于应用推广。在重点领域和行业率先开展应用试点工程,不断深化拓展应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工程管理,及时发现和反馈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建设。

5.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采取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电子签名与认证电子认证相关知识。大力宣传网络身份信任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利用网络主体身份认证服务、网络主体属性认证服务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有利于网络身份信任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6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保护形势,我国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网络信息保护的真正落地。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保护的背景和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通过研究世界各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GB/Z 28828-2012,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S].2012.[2] 陈玉莲,沈?D,雷子君.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构建[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第9卷(第1期).[3] 洪海林.个人信息财产化及其法律规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4] 张春生.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 芳芳.国外PKI/CA体系发展状况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1年,第9期.基金项目:

本课题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2AA01A403支持。

作者简介:

王闯(1984-),男,博士,助理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认证、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冯伟,男,博士,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通信、电子认证、信息安全、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工作。

第二篇: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纺织工业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进入2008年之后,人民币升值加快,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加之南方雪灾的影响,第一季度行业生产、投资、出口、效益等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企业优胜劣汰加快,两极分化明显

2007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消化了多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利润损失,行业整体上仍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从行业的结构变化中发现,企业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有2/3企业陷入困境。

纺织工业协会对2007年1~11月数据进行了分析,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44232户,实现利润总额1063.46亿元,平均利润率3.97%。其中利润总额的90%是由利润率大于3.97%的1.4万户企业取得的。这些企业约占全行业的1/3,平均利润率达到8.46%,比2006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他们加快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化解了诸多成本提高的不利因素,从而适应了新形势,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了主动,也带动了行业整体的持续较快发展。

而平均利润率小于3.97%的约占行业2/3的30161户企业,其利润只占全行业的10.8%,平均利润率仅为0.74%,比2006年同期1.19%下降了0.62个百分点,处于亏损的边缘,其中亏损企业达到7506户。对于他们来说,形势发展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消化继续增加的不利因素的能力已十分有限。这部分企业涉及职工700多万人,如果考虑到规模以下企业,影响面还要大得多。

到了2008年,情况更加严峻。上述占全行业2/3的3万户企业平均利润率由0.74%降为-0.67%,由上年的微利变成亏损。其中亏损企业达到11,072户,比去年11月底增加47.51%。

多重因素集中作用,困难前所未有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为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问题。

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据调研,有的国有企业为95%以上的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但大多数企业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浙江省纺织企业职工参保率仅在6.5%~48%之间;广东地区以前是按比例要求企业上社保,大部分也是按最低工资标准,有些地区企业出360元,个人出148元。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去年全年人民币升值达到6.44%,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广东盐步镇某出口企业的内衣,2006年报价每件1.87美金,折算人民币每件14.22元;2007年报价升为1.95美金,才折合13.90元。去年汇率损失约500万元,今年估计700~800万元。浙江平湖一家为迪斯尼、H&M等国际知名品牌加工服装的企业在依靠议价能力消化700多万元汇率成本后,仍然有200多万元的汇兑损失,企业利润率因此下降约1.5个百分点。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很难把握。河北容城、宁晋的出口服装加工企业说,二三月份正是接单的季节,订单虽然很多,但不敢接单。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一些企业在座谈中说:“ 经过20年发展,厂区漂亮了,设备先进了,产品水平提高了,但由于政策变化,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反而下降了”。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广东沙溪金鹰王公司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

目前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江苏张家港市某企业介绍,由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现金流紧张,上下游企业用银行票据付款,但现在贴现利息飞速上涨,已经从2007年1月的3.08%上升为6.05%;广东沙溪企业反映,承兑汇票手续费有了十几倍的增长;湖州织里镇企业由于目前贷款困难,民间借贷年息已从2007年的10%提高到2008年的12%。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山东魏桥集团反映,企业购买棉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造成企业一些订单不敢承接。张槎光大公司说:“办厂十几年,今年招工最难。”2000人的企业,招工缺口有200多人。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招工难”不仅存在于珠三角地区。调研组在河北容城的一个服装厂门口看到,尽管“招收熟练缝纫工600名”的大字标语十分醒目,但应聘情况却很不乐观。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条标语从过春节就挂上了,人一直未招满。目前,容城服装企业人均工资已达1300元/月左右,但仍缺乏吸引力,企业缺员成为普遍问题,大部分企业用工缺口都在20~30%,还有更严重的,缺口达30%以上。

但是在广东的虎门、深圳等地,一些大企业反映近期招工形势好转。估计是劳动力正流向有吸引力的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福建晋江经济发展局表示,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该市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疲软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后果在去年下半年逐渐显现,导致美国市场需求不足,美国客户订单数量减少和推迟下单时间。其中一些大数量、低价位订单的流矢与我国出口价格上升有关。深圳某服装出口公司的产品出口美国占50%左右。2007年订单数比2006年同期下降12.93%,出口金额基本持平;今年1~6月份又比去年下降63.39%,全年的下降趋势已成定局。企业担心这种现象扩大到其他市场。

7、滑准税对棉纺企业影响明显

在山东,棉纺行业的总产值占到全省纺织总产值的50%以上,棉纺总锭数超过3000万锭的规模,占到全国棉纺锭数的近1/3,山东省去年棉花缺口达300万吨,占到全国缺口的60%以上,因此棉花滑准税对山东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8、“两机”进口政策影响棉纺织企业设备更新

棉纺织企业使用的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两机”)自2007年取消进口增值税减免政策,造成用进口先进设备的投资成本增加17%。广东、山东的棉纺厂等棉纺织企业反映了进口自动络筒机征收增值税问题。

9、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海宁等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广东珠三角地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印染企业增大投入,但仍然面临退出的难题。如佛山市要求张槎的36家针织印染企业在2009年底前必须全部搬出;深圳市虽然没有明确时限,但硕果仅存的六、七家印染厂近期搬迁也是大势所趋。这样势必切断了地区的产业链,丧失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对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到产业升级。

10、土地资源紧缺

11、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织里镇水价上涨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困难因素分析:“内忧外患”有待化解

分析以上各种困难因素,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情况:

一是行业内部长期粗放经营和体制改革过程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广东虎门镇的领导指出,2007年的一些矛盾在近几年已经初露端倪,是产业和企业自身长期存在问题的积累,集中在去年凸现;沙溪镇分析,许多产业集群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低成本,以贴牌加工为主,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薄弱,缺乏自有品牌,出口议价能力不强,总体利润水平偏低,体现为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势必措手不及,陷入困境。

二是国际新形势、新情况带来的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如美国次贷危机、国际经济疲软,企业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是由于我国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时期,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企业必然要面对诸多挑战。

外部环境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多重因素在短时期内集中发挥作用,且力度较大,使企业很难在短时期消化和调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企业很难承受。

直面严峻挑战,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纺织企业认识到:随着全球纺织产业转移进程推进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产业日趋成熟,国际市场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端正对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思想认识,发觉自身不足,积极地采取各项措施应对,主动进行调整提升。

1、坚持技术进步,加强研发能力

2、推进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困难形势下,品牌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议价能力,可以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因素,使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品牌培育和推广。广东中山依之舍公司拥有自主品牌的内衣,年销售1.8亿元,出口7000万元,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可以一个季度换一个新价格,成本上升因素全部可以消化掉。当然,在自有品牌之外,该公司还具备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先进设备、精益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

3、加速设备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大对装备更新换代的投入,尤其是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降耗效果好的新型装备,来缓解产品结构调整和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4、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配套

一些地方注重了服务平台功能的延伸和完善,开展专业市场建设,共性技术支撑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区域品牌推广等。如福建泉州市丰泽区投入了200多万元建立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和引进服务,解决企业劳动力特别是熟练技工短缺的问题

5、坚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的企业反映,在多年来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存在难度,急需新技术的支撑,也亟待出台可操作的行业化能耗标准。

6、加强企业管理,稳定职工队伍

企业呼吁尽快建立起劳动力市场的档案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减少劳动力恶性流动,保障劳动力市场秩序。

7、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两个市场

纺织出口企业在市场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广东佛山光大公司一是调整出口市场布局,在美国市场之外,开拓欧盟及新兴经济体市场,降低风险;二是调整内外销比例,利用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的优势,适当转移到内销市场。同时,采取多种金融工具和结汇方式,降低汇率风险。山东文登工艺家纺企业开始开辟国内市场,已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0多个专卖店,正逐步形成市场营销网络。内销利润明显高于出口利润,但是资金占用大,回笼慢,库存增加,营销网络建设及自有品牌宣传更需要大量资金,也存在一定风险。

8、落实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关系

9、开展各种培训,注重人才培养

行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

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中,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优势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品牌在海内外市场的成长;有些自主品牌企业站到了国内的中高端市场,有些出口企业以自身品质和管理基础进入国际著名品牌的跨国供应链,都为行业持续发展做出了主要贡献。这些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和人性化管理,重视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发展的着眼点落实在加快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化解了诸多成本提高的不利因素,从而适应了新形势,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了主动,也带动了行业整体的持续较快发展。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应该关注这些纺织优势企业,对他们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给予资金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已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从纺织大国发展成纺织强国,作为充分竞争的纺织工业,必须把握住战略机遇期,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是根本的出路。

要落实创新驱动的方针,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对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扩大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条件下发挥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国内外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困难企业压力增大,急需政策扶持

对于全行业2/3的困难企业,形势发展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尤其是进入2008年以来,企业两极分化的局面加剧,困难企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尽管由于突发雪灾、春节假期等偶然因素,一季度的运行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年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疲软程度超出预期,国内各项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2007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果将不断释放,预计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水平将低于年初时做出的判断。

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行业内外,特别是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多数纺织企业经营遭遇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确实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对相关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使其有时间进行主动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纺织行业是民生产业,事关两千万职工就业和一亿农民的生计。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纺织行业在稳定就业,稳定出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仍将发生重要作用,所以纺织工业能否健康平稳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这既要靠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如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取消进口棉花滑准税,恢复“两机”进口免关税增值税,对纺织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新产品开发等给予政策扶持等。同时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和行业区别对待。

第三篇: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机遇

1、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方面都比较落后,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物流总量在持续扩张。2005年,我国GDP达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的10.1%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GDP平均增长9.5%。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社会物流总额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151。明显快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

2、我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有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国公路里程大大增多,已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讯和信息产业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应用领域日渐扩大。

其次,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早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合作部、民航总局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现代物流产业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标志着物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正式实施。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我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再次,经济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图经济以7%以上的增长率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仍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

3、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迎来的机遇:

首先,加入WTO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竞争模式的转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商业交易行为、经济体制、消费模式、经济运行方式逐步趋同化。因此,决定企业成败的也不完全是生产能力,决定行业兴衰的也不完全是行业存在形式,而是行业或企业的商业存在模式。选择什么的商业摸式,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并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助其牢固的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运用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它们的到来必将给国内物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可见,市场竞争将促使我国物流企业的商业存在模式发生转变。

其次,WTO带来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曰益深刻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外企业和国内非国有企业将参与竞争,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我过物流企业无论在资本结构、服务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方面会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同时,中国物流业的管理办法和竞争规则会借鉴WTO的基本原则和国外的先进办法。

最后,加入WTO不仅有利于中国物流业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及管理经验,而且有利于我国物流业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物流市场的竞争。

(二)挑战

1、整体上看,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仅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的水平,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良莠不齐,物流成本平均高于西方国家数倍,速度慢,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纵观国外的物流发展,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延伸到企业外部,到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从原始的邮件交换信息、贴标签跟踪产品到现在的电子物流经济。近百年的历史与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我们面对的是经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科技欠发达,管理水平不高,因而我国的物流市场困难重重。

3、加入WTO后,我们将迎接的挑战: 首先,商业体制受到冲击。WTO的所有原则都是市场经济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互惠待遇和公平竞争三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的流通体制提出了挑战。

其次,法律制度受到冲击。我国物流企业按现行企业分类制度可分为多种“性质”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地位、市场分割、经营权范围、财政支持、税收等企业“待遇”就有差别,不平等竞争也因此产生。WTO的规则对我国现行企业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而企业法律制度国际化后将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最后,国内市场收到冲击。国内物流业受到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商业内外贸、批发零售、运输航天航空、铁路、公路、水遂、管道、仓储、速递、维修、信息技术、广告、包装、检测、租赁通信、技术服务、专业服务和自然人服务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在中国的跨国物流公司有海陆、马士其、日通等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根据“人世”的有关条款,我国将越来越多地对外开放物流市场,国外企业跃跃欲试。我国现在的物流管理水平想要与国外抗衡困难重重。

二、中国物流企业如何应对:

1、加强学习:学习国外物流管理的经验,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尽管现在已有部分国外物流企业登陆中国市场,但他们大都为跨国公司提供有关进出口的业务服务,对国内物流市场染指较少。我们要抓住时机,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在物流市场上与其一味地诉说狼来了,不若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

2、改造业务流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作.加快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零”目标的实现。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把仓库变成流动的配进中心.以过站式物流大大提高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利润的又一源泉。现在有些企业不惜重金购买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及软件,推行MRP、MRP2、ERP等,但出效益的少,做样子的多,供应、生产、销售各自为敢,部门条块分割,难以实现物流的一体化、系统化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减少库存等方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面对消费需求差别化,并依托自己广泛的分销网络,在提高企业内物流管理的同时,尝试提供社会物流服务。

4、转变物流职能: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设计各个子系统,使物流职能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从而达到企业整体效果的最优。企业传统的物流职能是封闭的、割据式的,这使得物流部门处于从属地位,仅仅从部门利益出发来做决策,而物流系统化是将企业物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设计各个子系统,从而达到企业整体效果的最优。物流职能专业化将实现物流综合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更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物流职能专业化将实现物流综合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更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第四篇:毕节烟叶生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现代种植业中

毕节烟叶生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烟叶生产栏目)

贵州省毕节市是全国最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和产量不断壮大,在全国的烟叶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烟叶种植长期以来一直是毕节市的支柱产业,是烟区广大烟农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毕节烟草在广大毕节烟草人的努力下,虽然产量得到提升,规模有所扩大,税利不断增长,但是,烟叶生产中逐步凸显出的一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毕节烟草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做大做强毕节烟草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毕节市烟叶种植的不利因素以及考虑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烟叶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1、农村大面积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选择了进城务工,造成了农村大面积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流失,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影响毕节烟叶种植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毕节市烟草公司纳雍县分公司下辖一个烟叶生产基地单元,三个烟叶站,2012年计划种植烟叶5万亩左右。但是截止目前,仍有两个烟叶站面积未完全落实,累计全县还有1万余亩的缺口,这给2012年的烟叶生产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对纳雍县乐治烟叶站烟农年龄结构调查,发现40岁—50岁烟农占60%左右,50岁以上烟农占30%左右,在种烟的烟农中,基本没有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部分壮年劳力选择了外出务工。烟农年龄偏大、劳力偏少、素质偏低的“三偏”现象,影响了烟叶生产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严重制约了毕节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2、各种生产物资涨价过快,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种烟收益优势明显下降近年来,化肥、农(地)膜等烟用物资价格飞涨,人工工资也几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比如2011年,肥料成本平均每亩比上年增加了30元左右,烘烤烟叶的煤炭成本也比上年每吨增加了数百元,虽然国家也加大了烟叶生产的产前投入补贴和提高烟叶的收购价格,但是各种烟用物资成本的上涨以及劳动力

1成本的增加基本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相较于外出务工收入和其它经济作物低投入高产出,劳动强度小,种烟收益优势明显大幅下降,影响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无法扩大烟叶种植规模。

3、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无力抵抗严峻的自然灾害

毕节市范围内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是烟草部门,虽然近几年毕节市烟草公司一直不断加大烟水配套工程、烤房建设以及机耕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但是总投入有限。烟水配套工程建成验收后,根据工程后续管护规定,烟草部门将烟水配套工程产权移交给当地村民组、居委会等,由于后续管护不力,保养不当,以致毁损严重,大量沟渠、管网、水池无法储水,灌溉设施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遇到大旱之年,烟农无力抵抗严峻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烟叶减产甚至绝收。2011年毕节市计划收购烟叶207.88万担,但由于遭受了大范围持续的旱情,很多地块无水灌溉造成烟叶绝收,只收购烟叶120.00万担,减产达87.88万担,使得毕节市烟草公司2011年烤烟收购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机耕道、烤房建设数量是按各县分公司名额进行配置的,县级基建部门在对各涉烟乡镇以及各村民组分解配置这些指标时,未进行实地详细踏勘以及科学合理预测,造成这些指标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已建成的烤房分布不合理,造成部分烟农无法开展烟叶生产。老烟区由于部分烟农弃种,大量烤房闲置,甚至废弃,但是在新发展烟叶种植的地区,部分偏远、新增农户却无房烤烟。一些适宜烟叶种植的地方,田间道路不通,不利于进行烟叶生产,烟农只好放弃烟叶种植计划。

4、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病虫害发生较严重

虽然毕节市范围内宜烟区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认为流转费用太低,不愿出让土地使用权,造成了有地的人不种烟,想种烟的人无地种的现象。部分种烟大户原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但取得土地使用权成本过高,打消了他们扩大种植面积的念头。由于土地难租,部分烟区只能常年连作,为了追求烤烟产量,往往不合理施肥,造成烟叶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烟叶青枯病、花叶病时有发生,导致烟苗成活率降低,给烟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5、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大力扶持和发展经济林给烟叶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政策调整,加大了对传统农业的扶持,巩固和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种植,积极推进茶叶、中药材、经济(果)

2林、蔬菜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这些特色产业资金补贴力度空前,造成烟农放弃种植烟叶转向了其他种植产业。诸如纳雍县乐治镇平寨村、老凹坝很多老烟区放弃烟叶种植,大量肥沃宜烟的土地被占用,给烟叶种植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6、实用新技术、新设备未大范围普及推广

虽然毕节市公司将各种烟叶育苗、移栽、施肥以及采摘烘烤等新技术纳入2012年的经营目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增加烟叶种植收益,但是由于各个烟区普遍存在烟农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加上多年的传统种植,大部分烟农很难接受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在一些烟区,由于建成了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引进了起垄机、编烟机、智能化烤房群等新设备,为现代烟叶种植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未能给烟农带来实际减工降本的经济效用。

二、巩固和发展毕节烟草种植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烟叶生产投入补贴,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

由于烟用物资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烤烟种植已不再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毕节市局应协调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对贵州乃至毕节扶持力度加大的契机,努力向国家局争取政策倾斜,加大生产投入补贴的力度,增加烟农种烟收益,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只有烟农想种烟,种好烟,才能将我们的毕节烟草企业做大,由大向强跨越。

2、合理布局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基建部门在对各涉烟乡镇以及各村民组分解配置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时,进行实地详细踏勘以及科学合理预测,让烟水配套工程、机耕道、烤房建设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充分发挥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用,提高烟叶种植收益。

建立健全烟水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制度,将各种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明确到专人,加强监管,减少毁损,保证各种基础设施的持久使用,提高毕节烟叶种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必须认真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建设和保护,稳定烟叶种植规模

落实烟叶种植面积是烟叶生产的基础,种植面积无法落实,一切生产都是空中楼阁,而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烟草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要建立相应领导组织,亲自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将有关责任落实到基层烟叶站,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各县级烟草部门要协调当地政府在下达各产烟乡(镇)烟叶生产任务时,将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任务一并下达,组织协调水利、农业等部门划定划好基本烟田,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具体办法及措施,为烟叶生产奠定牢固的基础。

4、运用新科学技术,培育抗病高产的品种,提高烟叶单株产量

优良的烟叶品种是提高烟叶产量的关键。烟叶生产技术推广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组织,研究烟草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母本(考虑当地的气候、海拔高度、土壤特性等),利用各种新技术创造新品种,努力提高烟叶单片烟叶的产量,做到烟叶适产。纳雍县分公司技术推广部门经过几年的培育以及实验,从一株变异的烟叶植株中分离培育出抗病,高产的毕纳一号新品种,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定。全市应加大毕纳一号的推广种植范围,努力提高烟叶单株产量,增加烟农收入。

5、培育对烟草种植忠诚度高的大户,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我们应积极培育对烟草种植忠诚度高的职业烟农,做到大户示范,其他烟农跟随的良好种植氛围。种烟大户在自有土地基础上,烟草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政策引导,帮助大户租赁、置换种烟土地,提高户均种植面积,形成面积10亩以上甚至10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户。然后以种植专业户为核心,联合小规模种烟农户,形成上百亩的连片种植生产单元,统一技术,统一操作,真正实现烤烟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种植。

6、引进专业人才,大力推广烟叶种植的新技术

县级烟草部门、基层烟叶站真正出身烟草种植专业人才很少,大量选派人员到科研单位以及专业机构培训又不可行,所以只有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对烟叶生产部门生产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理论知识培训,让他们更好的为烟农进行烟叶种植、田间管理、烘烤分拣等专业化服务。

将各种烟叶种植的新技术纳入各县级公司的考核,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有机肥普及使用、地膜覆盖移栽、化学剂抑芽、上部烟叶一次性砍烤以及散叶烘烤等新技术,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增加烟农种烟收益,切实实施毕节市科技兴烟战略。

7、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烟叶,为卷烟企业建设烟叶基地

4当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传统的家庭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的现代大生产转变。零星分散的家庭作坊生产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支持、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很难生产出风格一致、品质一致的烟叶来满足大品牌工业生产厂家的要求。姜成康局长曾经指出:积极推进烟叶布局调整和优化,使烟叶生产服从、服务于行业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毕节市烟草企业要认清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纳雍、威宁、赫章片区清香型烟叶的种植,加大对“高原烟海”的打造,深化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工业企业建设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基地,建立稳固的烟叶原料供求关系,争取工业企业对烟叶生产基地的扶持,走工商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烟叶生产的发展能力,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地位。

8、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农村中烟农是个弱势群体,烟叶生产又是个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的种植产业,一大遇到大旱大涝或者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往往颗粒无收,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毕节市烟草企业要协调政府、各种保险机构,成立种烟风险保障基金,尝试由烟草部门牵头,烟农出资的种烟投保机制,实行烟叶生产农业保险,制定和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灾害等级程度和救助标准,实行社会化保障,缓解烟农因受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降低烟农的生产风险、自然风险程度,真正让烟农安心、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烟叶生产。

9、完善气象服务和防雹减灾体系,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烟农对气象的预测完全是靠“看云识天气”,对阴晴的判定没有十足的科学依据,这给他们的烟叶生产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烟草部门可以协调气象部门,为烟农免费赠阅手机气象服务,让烟农足不出户就知道天气变化状况,合理、科学地安排烟叶生产,降低低温、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根据生产实际,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解除影响当前烟叶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让毕节烟草立足贵州,面向全国,由大向强跨越,成为一流的烟草企业。

备注:

作者姓名:余成龙

单位:毕节市烟草公司纳雍县分公司

邮编:553300

身份证号:***716

电话;***

E-mail:chenglong630@163.com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金融业面临挑战及应对

大数据时代金融业面临挑战及应对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已成为各行业“兵家必争之地”。大数据时代到来, 首先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行业之一就是金融业。大数据的特点,第一是容量大;第二是速度快;第三是类型多样;第四是强调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而非因果,金融业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产业, 在数据特征和数据处理要求方面基本符合“大数据”概念与特征。大数据是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抓手,给金融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数据给金融业带来的挑战。第一,金融机构提升自身能力的挑战。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诸多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既相互竞争,也蕴藏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传统银行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金融,变被动为主动,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着力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风险管控及金融服务能力,才可能从根本上留住客户资金。首要工作是控制好信贷风险,应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由加快发展向稳健发展转变。第二,外部机构组织的挑战。技术环境的革新使得传统金融模式面临着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革新。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方式,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行业内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甚至是行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银行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大数据对信息安全的挑战。伴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实现,风险也相对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金融业的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其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因为信息技术系统故障导致大面积、较长时问业务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第四,对金融大数据分析人才的挑战。现代社会,人才在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面对大数据时代和信息化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要“居安思危”。及时准确研判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金融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才是最稀缺的资源。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重视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特别是挖掘和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金融业发展应对策略。一是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工作管理体系。银行业应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在总行层面建立大数据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大数据工作规划,主管数据部门对大数据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集中管理,业务部门承担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职责,全面定义、收集、多方式整合集团内外部各类数据,形成管理数据、使用数据和推广数据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增强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能力。在银行内部全面推广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利用信息创造价值的观念,引进数据挖掘和大数据运用专业方法和工具,培养专业数据挖掘分析人才队伍,重视人才的经济金融、数学建模、计算机新型算法等复合型技能,建立前瞻性的业务分析模型,把握、预测市场和客户行为,将数据深度运用到业务经营管理过程,利用数据来指导工作,设计和制定政策、制度和措施,做到精准营销和精细管理。三是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定价体系。当前,资金的交易变动频率和流动性加快,大数据从更宽广角度,预判负债的波动情况,能更灵活测算是否满足监管要求和贷款需求变化,从而为银行以存定贷、以贷吸存策略提供量化支撑,可有效降低资金成本。银行还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起综合服务和信贷差异化定价体系,做到对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定价,最终实现一户一策的综合化、差异化服务,提升精准营销水平。四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大数据能较好地解决传统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贷前风险判断和贷后风险预警能力,实现风险管理的精确化和前瞻性。大数据时代,银行业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全面整合客户的多渠道交易数据,以及经营者个人金融、消费、行为等信息进行授信,降低信贷风险。

下载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银行学作业5—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精选)

    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金融监管格局 金融行业一直以高风险特点著称,金融监管是全球经济的基础。为了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经营、维护金融......

    新形势下带兵人管理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军事变革的逐步推进,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部队管理环境、管理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带兵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作为......

    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票据置换政策的正向影响,目前,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将......

    试论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气候变化问题骤然升温,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1、气候变化问题骤然升温,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倡议或主张2006年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关系中骤然升温,成为重要的外交课题。气候......

    吸收外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应对措施

    吸收外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应对措施 2008-08-07 13:57 文章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李 英 德去年以来,尽管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

    加油站经理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厦门公司加油站经理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面临的风险: (1) 隐患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应对控制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及时,导致事故发生,给加油站带来危险。 (2) 商品数质量管理存在......

    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形势下全面认识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

    我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