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

时间:2019-05-15 10: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

第一篇: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α

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

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分工与资源协调利用成为可能。价格制度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设计出一种可以保留价格体系优点的替代体系。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

西蒙·库兹涅茨著

本文根据经验数据阐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他在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早期(普鲁士)、经济发展后期(美国、英国、德国)及对比分析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有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不平等长期变动特征的“倒U型”假说: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经短暂稳定时期后,在增长的后期不平等差距逐渐消失。库兹涅兹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使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储蓄又成为其获得更多收入的手段,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穷富两极分化;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而城市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经济增长必然引起分配差距拉大。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出现了抑制不平等扩大的因素,如法律约束和国家政策干预、富裕阶层因低生育倾向而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技术进步与新兴产业出现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此,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用图形表示即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该结果成了众多发展经济学实证与理论分析的主题。

《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利亚尼与M.H.米勒著

本文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框架阐述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回答了公司融资方式如何影响公司资本成本与投资行为这一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这也成为日后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分别于1985和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基础。MM理论认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资本成本是资本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而不是获得某种特殊资本来源的成本。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等假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无论有无债务资本,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其综合资本成本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其平均资本成本等于权益现金流的资本化率。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随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提高而增加。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应当在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资本成本时才进行投资。同时,他们用无套利分析对此给予了证明,在假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必然引起债券与股票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进而抵消财

务杠杆作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达到投资均衡。MM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的基石,革命性地将企业财务目标转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首创的无套利分析成为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

罗伯特·蒙代尔著

20世纪60年代初,围绕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之间最优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蒙代尔在文章中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了对经济区成员国而言,什么是其放弃主权国家货币、采用共同货币的最优区域问题。蒙代尔提出应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为准则,以地理区域而不是国家为单位来确定最优货币区。他认为货币区就是要素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的地理区域。当生产要素在每一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能够完全流动,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不流动时,要素自由流动的每个区域就可采用共同或单一货币,建立货币区,而货币区之间保持浮动汇率。在货币区内通过劳动力要素流动就能纠正由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失衡,进而实现各成员国充分就业或价格稳定;而货币区之间的外部平衡通过汇率浮动就可自动实现,从而达到经济稳定,无任何区域产生通胀或失业,即只有在基于地理区域的货币区之间通过汇率浮动实行稳定经济的政策才有效。在此基础上,蒙代尔进一步指出最优货币地理区域规模的选择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平衡: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区内要素流动性程度相对于区外越高,成员国就越易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以至于每个要素不流动的失业地区都应独立成区;另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交易费用、投机冲击越大,货币幻觉假设越无效,以至于整个世界应采用单一货币,建立最大的货币区,最优货币区规模即是这两方面因素的均衡。最后,他还分析了该理论在欧元起动30多年前欧洲国家的潜在应用。

《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

戴尔·乔根森著

本文克服以往投资理论研究“重宏轻微”的缺陷,以新古典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投资行为分析框架。他认为企业资本存量需求不同于资本投资需求,短期投资需求取决于滞后的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资本存量需求决定于企业净值最大化,企业净值是净收益的现值。通过考察企业的行为,乔根森首先给出了净值、总收益、直接税方程,并考虑融资成本与税收制度而引入资本使用者成本概念。其次,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得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存量方程:

k*=γ pq/c

其中,k、γ、p、q、c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弹性、产出价格、产量与资本使用者成本。该式说明了企业的最优资本存量k取决于当期的产量、产出价格以及资本使用者成本。利用资本存量函数进而可导出投资经济计量方程:

It=w(L)[K*t-K*t-]

其中,I、w为实际投资与滞后函数。最后,乔根森还运用1948-196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季度数据对其投资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优资本存量函数已成为投资行为实证研究的标准方法,其资本的使用者成本被广泛运用于选择性税则影响的理论研究中。

《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经济学》(1963)

肯尼斯·阿罗著

本文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了医疗保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被视为卫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阿罗认为医疗保健市场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问题,医疗保健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失灵。他依据福利经济学第一与第二最优原理,分析了医疗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的不可销售性与信息的无法完全市场化导致了医疗保健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状态。在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产品的不可销售性、供给规模递增、市场进入受限与产品差别定价等四方面;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针对所有可能风险的保险市场的缺失与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医疗保健市场失灵会产生低效率。对此,阿罗指出,医疗保健市场最优状态没有实现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认识到其与最优状态之间的偏离,非市场补偿性制度就会出现,促进医疗市场向最优转化,旨在纠正由市场失灵产生的低效率。医疗保健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殊结构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纠正其对完全竞争状态的偏离。如财政补贴、慈善行为等非竞争性行为就可用这种补偿性制度解释,医疗保障问题本质上就是这种适应性的表现。这些市场适应行为有时反而阻碍了竞争,无助于效率提高。阿罗在近半个世纪前关于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福利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对全球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所探讨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1965)

彼得·戴蒙德著

本文在萨缪尔森代际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考察了经济长期均衡特征与政府债务问题。虽然戴蒙德是因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成就而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使他声名鹊起,奠定其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问题研究中学术地位的却是世代交叠模型。该模型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框架,是继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模型之后,具有微观基础的第二个宏观经济学动态模型。两者的核心差异是前者存在着人口的新老交替,不存在数量固定的永久生存家庭。模型沿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认为生命分年青与老年两期。在第一期内,企业租用老年人拥有的资本、雇用年轻人的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生产产品。老人消费其储蓄与利息,然后退出模型;每个年轻人提供1单位劳动,收入在本期的消费与储蓄之间分配。储蓄则带入下一期成为第二期资本。通过向模型引入资本品,比较中央计划经济与竞争经济的长期均衡,发现即使不存在传统意义上市场失灵来源,在竞争经济中,世代交叠模型中均衡资本存量可能会大于黄金率水平的资本存量,即时均衡可能是帕累托无效的,即动态无效率。通过引入国家债务,分析内外债务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时发现,在没有外债、竞争均衡处于帕累托无效率时,国家债券发行会改善社会福利,但如果竞争均衡已处于帕累托最优时,债券发行会使利率上升,而降低福利。这作为结论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政府发行债券代际转移公共支出负担可行性的争论,导致李嘉图等价性失败,触发众多关于李嘉图等价性真实程度的探寻。

《货币政策的作用》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本文是弗里德曼在1967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上发表的会长讲演,和费尔普斯(E.S.Phelps)的相关论文一起构成了“长期垂直菲利普曲线”的来源。弗里德曼认为战后财政政策的失败与低利率引发的灾难性通胀,是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错误政策的结果;强调大萧条是货币政策悲剧性证明,而不是凯恩斯等人认为的是货币政策无效的证据。在反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同时,他强调正确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首先简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两个局限性:一是钉住利率,他认为最好以货币量增长率而不能以利率作为“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二是把就业作为货币政策标准。他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存在忽视通胀预期影响的严重错误,并引入自然失业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概念,证明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个短期概念,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只存在来自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暂时性替代,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通过扩张性政策增加就业的做法只会因增加货币供应量引起通胀。其次,他重点指出正确货币政策的三大作用。一是它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二为经济提供稳定的环境;三有助于抵消经济中其他来源的干扰;最后,提出了“单一规划”的货币政策,即公开采取一种稳定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保持稳定增长率。

《移民、失业与发展:两部门分析》(1970)

建立在充分就业均衡基础之上的传统理论,无法合理解释许多欠

J.R.哈里斯与M.P.托达罗著

发达国家在农业边际生产率为正、城市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却持续甚至加速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哈里斯与托达罗认为城市最低工资限制了工资调节机制的发挥,造成工业部门期望工资大于农业部门工资,诱使劳动力持续单向流入城市,不能实现迁入城市的劳动力充分就业,以此为基础,他们建立了存在失业的两部门模型规范分析阐释上述现象。模型中,经济被分为农业与工业两部门,假设农业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以保证劳动生产率为正,制度决定城市最低工资,工业部门期望工资为城市最低工资与就业概率的乘积。假如开始时,较高的最低工资或是较高的就业概率,使工业期望工资大于农业,农业劳动力将向城市转移,会引起城市失业率增加,就业概率下降,进而期望收入减少,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减少,引起农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农业工资增长。均衡时,边际劳动力选择向城市转移与否无差异,城市期望工资等于农业部门边际产品价值,工农业期望收入差异消失。因此,哈里斯与托达罗指出,最低工资的存在,使均衡就业人数与产出均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城市存在失业,均衡处于非最优状态。政府通过工资补贴与限制劳动力转移均可改善社会福利,但单独任何一种政策都不能使经济达到最优竞争均衡,而二者的结合才是最优政策,并建议欠发达国家应加快发展农业,发展城市工业只能使城市失业加剧。

《最优税制与公共产品》(1971)

本文分为“生产效率”、“税收规则”两部分连载于《美国经济评论》61卷第1、3期。文章通过建立数理经济模型,全面探讨了次优条件下的P.A.戴蒙德与J.A.米尔利斯著

最优税收问题,奠定了最优税制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给定最优税收条件下的生产效率存在性以及最优税收结构两方面内容。与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效率相一致的一般认识相左,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经济没有充分达到帕累托最优,生产效率也是最适宜的;在最优状态下,征收商品税使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再相等,损失效率;总量税使收入再分配偏离最优状态,缺乏公平。政府通过设计最优税制,在增进公平与生产效率损失之间权衡,能实现社会最优收入再分配,增进社会福利。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考虑一个消费者、两部门的交易经济,通过数理经济分析,证明最优生产效率点存在,且在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并推导出最优税收结构的一阶条件。其次,将这种特殊分析拓展到更具一般意义上众多消费者的两部门经济,阐明并用一般均衡理论论证了最优生产的存在及其有效性。最后,文章将最优生产效率理论拓展至三部门经济,并简要论述了存在消费外部性、不完全竞争资本市场与外贸等情形下的应用。在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设计最优税制,利用税收工具实现分配公平与社会效率的均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戴蒙德与米尔利斯扩展了拉姆塞、萨缪尔森关于单个消费者经济中的最优税收结构条件,指出如果不存在总量税,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商品征税或补贴,实现收入再分配。他们的这一开创性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明晰了税制设计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从而引发了大量关于税制设计以及最小化税收负担的研究。

《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1972)

A.A.阿尔钦与H.德姆塞茨著

与科斯不同,阿尔钦与德姆塞茨在本文中根据偷懒投机行为,而不是交易成本,从企业管理激励角度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解释了古典企业出现的原因及其内部组织问题。他们认为市场或企业都是促进专业化合作,提高生产率的组织经济。经济组织存在计量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量产出与分配投资报酬两大问题。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企业区别于市场的主要特征。团队生产即指这样一种生产:若干投入资源的联合使用,其产出量大于投入资源单独使用产出的加总,团队中使用的资源并不属于同一所有者。团队生产中存在成员偷懒投机以及由此产生的投入要素的生产率与投资报酬计量困难。要客服计量困难问题,团队需指派专门监督者,赋予其完整的权利束,让其观测、监督团队成员的投入要素绩效,减少偷懒投机。而要克服监督者自身的偷懒投机,须赋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使其得到管理激励,减少投机。就这样,如果通过团队生产,扣除规范团队成员行为所增加的支出后,还能使生产率有较大提高,人们就会通过企业而不采取市场形式进行专业化合作。在此基础上,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指出,团队生产能提高生产率,但要直接计量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需付出很高成本;通过监督者观测或规范投入行为并计算边际生产率则比较经济。正是这两个条件的自发形成,导致“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契约组织出现。

《代理经济理论:委托人问题》(1973)

文章认为代理是古老、普遍的社会交往模式之一。当事人中,如果一方(代理人)代表或为了另一方(委托人)做出谋取利益的决策活动时,就

斯蒂芬·罗斯著

产生了代理关系。当信息不完善、双方利益不一致时,如何借助于制度安排来约束或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利益行事,就是委托-代理理论要研究的道德风险问题。假设代理人与委托人均为风险规避或风险中性,各自拥有状态依赖的V-N-M期望效用函数,委托人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报酬制度,根据可观测变量激励代理人。因此,他用“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建立了包含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代理人参与和激励相容约束的道德风险模型。其中,代理人参与约束是代理人接受制度安排的最小期望报酬或期望报酬效用,代理人激励相融约束是由于代理人行动是不可观测的,给定任何制度安排,代理人总会选择最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行动。通过最优化均衡分析,利用一阶条件得出了最优的报酬制度安排,均衡显示,使委托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效用方程与收益结构无关,同样,使委托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收益结构也与效用方程无关。罗斯对委托-代理以及道德风险问题的开创性描述与分析,树起了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其所探讨的许多问题至今仍处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

《产出-通胀替代的若干国际证据》(1973)

卢卡斯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发展并率先将理性预期学说成功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较好解释了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的滞胀现象,因而被授予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卢卡斯曾在理性预期与自然率假说基础上,利用不完全信息数理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并指出不论在长期与短期,都不存在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产出与通胀无任何替代关

罗伯特·卢卡斯著

系。本文是卢卡斯运用18个国家1951-1967年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此理论的经验性检验。他假设市场信息不完善,参与者决策是在不能确定其观察到的价格变化是相对价格或是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情形下做出的。价格水平由总供给变化决定,名义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存在自然产出率。定义击变量,等于可观测变量名义GDP对数,{Δ义GDP对数的变化,均值、方差分别为δ、σ通过数理分析,推导出了自然率模型:

为外生冲

是独立、正态的序列,表示名。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卢卡斯

式中,y表示真实产出,π、λ、β为参数。

方程(1)中,总需求冲击Δx通过弹性系数π对真实产出产生即期影响。平均名义GDP均值δ的系数与Δx的弹性系数相同,但符号相反。表明,可预期到的收入增长没有产出效应,而未预期到的货币增长才会有产出效应。因此,卢卡斯根据自然率假说预期,需求冲击波动越小的国家,真实产出效应π越大。方程(2)表明了总需求变动对真实产出影响的反映系数与可观测变量的方差的关系。以方程(2)为基础对其预期进行了检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因此,他指出,政策要想有效,必须有欺骗性。理性预期理论的应用使卢卡斯的理论取得了迅猛发展,其政策无效的结论与不完全信息的建模技术对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974)

安妮·克鲁格著

虽然很早人们就注意到租金及寻租行为对经济的扭曲,但克鲁格首次阐释了其重要性,用数理模型探讨了数量限制下寻租的福利效应。克鲁格认为经济中广泛存在的政府管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租金,而且人们会去竞争这些租金。寻租行为经常是高度竞争的,但印度和土耳其两国的数据显示,与许可证等经济控制制度有关的腐败已经普遍增加,扭曲了经济,造成福利损失,突显出寻租问题的重要性,她特别指出许可证下的竞争性寻租比通过关税方式实现同样进口限制造成的福利成本更大,强调要集中探讨寻租产生的额外成本。因此,她以竞争性寻租基本模型为基础,分别在自由贸易、无寻租关税进口限制以及存在竞争性寻租的进口限制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均衡特征。结果表明,从自由贸易到无寻租关税进口限制时,从事进口的劳动力将减少,农业产量增加,而从进口关税限制到许可证寻租情形时,劳动力又会增加,农业产量减少。对于任何特定数量的进口限制,关税都帕累托优于等额限制的竞争性寻租,前者可在不减少进口的情况下消费更多的商品。竞争性寻租限制的福利成本等于等额关税限制成本加上额外的寻租成本。印度和土耳其估计的租金就是数量限制引起的无谓损失,其值等于关税产生的福利成本之外的额外损失。因此,克鲁格指出,既然租金普遍存在,只有禁止寻租行为才能阻止损失发生。克鲁格提出的损失分析框架将政府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从工具选择扩展到了目标实现领域。该文引发了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寻租问题的研究。

《垄断竞争与最优产

品多样化》(1977)

A.K.迪克西特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在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迪克西特与斯蒂格利茨开创性地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竞争结构相结合,精妙地把规模报酬问题转化为产品数量与多样化种类的关系,建立了内生产品多样化与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他们首先建立了一个含有子函数,且具有凸性无差异曲面可分的效用函数。该函数的凸性可以体现产品的多样性;通过把经济分为部门内与部门外经济两类(部门内产品有较高替代性,部门间产品则替代性差),将子函数定义在部门内产品上,以便分析产品数量与品种的均衡关系。其次,设定每种产品均以不变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生产,将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化。最后,比较了不变、可变替代弹性以及非对称效用函数情形下的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特征。结果表明,固定替代弹性情形下, 垄断竞争均衡和约束最优相一致,具有同样多的产品数量、种类,使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垄断竞争均衡是次优的,但在不可避免的规模经济的约束下,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相反,无约束最优具有最多的产品种类。文章中通过一般福利均衡分析反映多样性偏好选择的方法,为内生产品数量与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所建立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S模型),成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起点。

《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

A.S.迪顿与J.米尔鲍尔著

迪顿与米尔鲍尔追随斯通(Stone)的传统,假设消费者行为满足PIGLOG(Price Independent Generalized Log)偏好,即成本或支出函数满足PIGLOG型函数,利用鹿特丹(Rotterdam)需求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translog model)的“逼近”函数方法,通过扩展沃金—莱塞(Working—Leser)的恩格尔曲线模型,开发并估计了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wi表示i类商品的预算支出份额;x表示给定效用下的总支出;pj表示j类商品价格;p表示价格指数;α0、αi、βj、γ

ij

均表示参数。

模型中,对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实现特定价格水平p下给定效用水平的最小支出就是其真实预算总支出。不同商品的预算支出份额是真实预算总支出的对数和相对价格的对数的线性函数。这个模型除了保持鹿特丹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的一般性外,估计与预测简单,非常接近线性;它可以一阶逼近任意一种需求系统;它的函数形式与家庭预算数据有较强一致性,能很好地满足选择公理,可检验需求理论的齐次性与对称性限制。他们使用1954-1974年间战后英国的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与理论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得很好,模型解释力强,但齐次性与对称性限制检验与以前相关研究发现相一致均被拒绝。总之,AIDS是一个结构简单、在普遍意义上与效用理论相符合的需求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具体产品需求、政策福利影响分析等经济学领域,特别是福利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领域,产生了诸多重要成果,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政策导向性,后被称为迪顿-米尔鲍尔系统,已成为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标准。

《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1980)

S.J.格罗斯曼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尽管人们认为信息分散的经济中,价格体系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格罗斯曼与斯蒂格利茨却证明正是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才使得信息从拥有者传递到无信息者。信息成本的存在,使价格无法完全反映信息,竞争均衡与有效信息市场相矛盾。首先,假设信息有一定成本,交易者是否是信息拥有者取决于是否花费成本获得信息。如果开始信息拥有者的期望效用高于无信息者的期望效用,部分无信息者将变成信息拥有者,反之亦然。由于随着拥有信息的交易者数量增加,信息拥有者的期望效用相对于无信息者的期望效用将下降,均衡时,边际交易者选择成为信息拥有者或相反是无差异的。其次,在完全不变风险厌恶假设下,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进行了均衡与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噪声越多,信息拥有者比例越大。若不存在噪声或信息完全,价格传递了所有信息,均衡不存在。当拥有信息者人群所占比例为0或1时,市场变得贫瘠。因此,他们认为价格无法完全反映有成本的信息,竞争均衡与有效信息市场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市场创造不需要成本,均衡将就永远不存在。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信息无成本是价格完全反映信息的充分条件是错误的。如果有效市场假设正确,且信息有成 本,那么竞争性市场将会瓦解,此时信息所有者所占比例为正的状态都不是均衡,因为竞争市场上信息所有者都不再花成本去获得信息,同时所有人都是无信息者也不是均衡,此时每个交易者都认为价格为给定的,那么都有动力成为信息拥有者。文章为研究信息不对称市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被视为信息经济学的拓荒之作。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方式》(1980)

保罗·克鲁格曼著

二战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无论是没有比较优势或资源禀赋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及产业内贸易量日益扩大,还是各国倾向于出口在国内占较大需求份额的产品,传统的贸易理论都不能予以很好的解释。本文对此进行了规范分析与阐释。克鲁格曼假设存在大量潜在产品、生产具有内生规模经济、厂商不增加成本即可差异化产品,垄断利润为零,消费者有多样化偏好。作者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内生规模经济与产品多样化的贸易模型。首先,克鲁格曼通过开放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对比分析发现,在两国偏好、技术水平与要素禀赋都相同,传统贸易条件不存在的条件下,在同一产业内贸易仍会发生并改进两国福利。这表明规模经济导致贸易产生,每个国家或厂商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没有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世界市场比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种类的产品,提高了福利水平。其次,引入运输成本扩展基本模型后发现,运输成本没有影响任何国家的厂商数量与产量,但导致了国内市场较大的国家工资率较高。在封闭模型中,厂商尽可能在它最大的市场附近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最后,克

鲁格曼将单一产业拓展为两个产业,发现不管分工完全与否,当两国进行产业间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了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净出口国。克鲁格曼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对贸易模式的探讨构成了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也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股价过度波动能根据其后的股利行解释吗?》(1981)

罗伯特·希勒著

变化进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等于股票未来期望股利的贴现价值,但在资本市场上,人们经常认为,相对于股利,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大,不能对任何客观的新信息做出反映,资本市场有效性受到质疑。为此,希勒利用方差边界检验方法,计量检验股价波动与股利变化的关系,以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首先,假设存在理性预期,在完全有效市场上,p是p*的最优预测值,即p=E(p*),定义u=p*-p,那么,u与p不相关,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var(p*)=var(u)+var(p),进一步可得var(p)≦var(p*),转化为标准差可得σ(p)≦σ(p*)。如果检验结果与此相反,则说明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设,即可判定存在过度波动。希勒还发展了标准有效市场模型,度量了对未来股利不确定性影响,以便准确识别股票价格对股利新息(news)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希勒通过美国1871-1979年间年标准普尔综合股价指数和相关股利数据的方差与公司支付股利的方差对比,发现美国1871-1979年间股价波动是已实现股利分配波动程度的5-13倍,存在过度波动特征,即使在考虑了预期实际贴现率的变化和未来股利不确定性的度量问题后, 股价过度波动问题仍然存在,股票股利变动不足以解释股票波动,且有效市场理论对数据解释的失败不能归因于数据误差、价格指数问题以及税法的变化。这一实证发现激发了大量关于股价股利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Alchian, A.A.& H.Demsetz(1972),“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ER,62(5):777-95.Arrow,K.J.(1963),“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ER,53(5):941-

Arrow, K.J., et al(2011), 100 Year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Top 20 Articles, AER,101(1):1-

Cobb,C.W.& P.H.Douglas(1928),“A theory of production”, AER,18(1):139-

Deaton,A.S.& J.Muellbauer(1980),“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ER,70(3):312-

Diamond,P.A.& J.A.Mirrlees(1971),“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 Production efficiency”, AER,61(1):8-

Diamond,P.A.& J.A.Mirrlees(1971),“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I: Tax rules”, AER,61(3):261-

Diamond,P.A.(1965),“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ER,55(5):1126-

Dixit, A.K.& J.E.Stiglitz(1977),“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ER 67(3):297-Friedman,M.(1968),“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ER,58(1):1-Grossman,S.J.& J.E.Stiglitz(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ER, 70(3):393-

Harris,J.R.& M.P.Todaro(1970),“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ER, 60(1):126-Hayek,F.A.(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ER,35(4):519-

Jorgenson,D.W.(1963),“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ER,53(2):247-

Krueger,A.O.(197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AER,64(3):291-

Krugman,P.(1980),“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ER, 70(5):950-

Kuznets,S.(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ER,45(1):1-

Lucas,R.E.Jr.(1973),“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AER,63(3):326-

Modigliani,F.& M.H.Mil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ER,48(3):261-Mundell,R.A.(1961),“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ER,51(4):657-

Ross,S.A.(1973),“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ER,63(2):134-

Shiller,R.J.(1981),“Do stock prices move too much to be justifi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dividends?” AER,71(3):421-

第二篇:经济学论文

07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中经济学应用元素浅析

摘要

根据信息产业部11月发布信息:

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64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

其中累计出口额为3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0.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7.1%,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7.1%,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6.5个百分点中的 9.8个百分点。

累计进口总额为27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36.2%,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7.5%,拉动全国进口增长19.8个百分点中的 7.4个百分点。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增长;消费水平;行业萎缩

我国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市场日趋饱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产业迫切寻找信息技术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信息产业的形势不仅体现在自身行业的发展,更大程度带动了连带产业的发展。就现有信息产业的增速而言,23.9%的增速可以使自身产业发展前景大好,但是增长率却比去年同期低11.2%,这表明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有所变化,其内部原因方方面面,现在就其中的经济学元素作简要分析。

从最新的数据分析看来,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主体的67.2%,这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需求定理中例外,信息产业的主体产品是电子产品,电子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需求弹性一般化的局面,需求量由起先的随价格的降低而上升的规律而转换为随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的形势,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价格上层,这一点首先是由于产品类型转为高档商品,从根本上决定了商品需求趋于价格上升,另外一点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升高,支付能力显著增强,消费者的偏好随之转向了高端产品。

另外,国内生产水品有限,高端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因而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主体。

1.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的配合程度决定了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行业运行的形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07年进一步扩大,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1-10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34997.1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759亿元,同比增长19.7%,产业规模继续在全国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生产商在选择生产要素配合时要将投入要素数量与产出数量之间的等产量曲线趋于直线,形成生产要素的最佳配合,将投入的成本的价值量最大化。

其中,电子计算机、电子器件行业表现较好,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好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行业,1-10月增加值增速超过30%,高出行业平均增速11.3个百分点,是全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反映了电子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形成了最佳状态,生产要素形成了最佳配合。

2.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引起行业产品类型的变化、导致高端产品发展稳中有升,传统产品总量继续萎缩。

今年以来,全行业主要产品保持平稳发展,但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呈现出整体放缓趋势。1-10月全行业共生产手机46574.5万部,同比增长25.6%,比年初下降9.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63.8%)下降38.2%;液晶电视共生产1297.2万台,液晶显示器共生产6567.3万台,同比增长15.4%,同比增长71.3%传真机、电话单机、CRT彩电等传统产品继续呈负增长,总量规模进一步萎缩。高端产品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传统产品的萎缩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生产商生产能力的变化,然而这两点正是引起高端产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价格分化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各分行业出现不同走势的主要原因。

产业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市场日趋饱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产业迫切寻找信息技术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基础行业例如电子器件和原件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主体经济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受价格分化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今年以来,软件业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高出制造业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软件技术服务和嵌入式软件。

3.1计算机行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计算机行业中,个人消费成为主要元素,个人购买能力越来越强,反映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时,大学生以及上班族的消费量最大,但消费对象仅仅局限在中档消费水平。1-10月计算机行业实现收入增速22.7%,比产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产品中层水平层次的占到52%。

3.2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略有回调。

今年自年初以来,通信设备行业发展速度始终低于全行业发展水平,1-10月实现收入6051.3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通信行业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势异曲同工,发展对象趋向于中层次消费。

3.3家用视听行业继续萎缩。

在电子消费行业中,家用水平呈继续下滑的趋向,家用音响,家用影院等产品越来越高端化,但经济总量却持续低迷,原因在于个人消费能力局限于中层水平,高端产品对消费者的诱惑力远远强于其他层次的产品,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的消费能力会首先取决于他们的经济能力,在高支付水平下,消费者会认为产品的边际效用越高,但是经济能力的局限会打消高消费水平的念头,家用视听消费的萎靡就是最好的例子,消费者追求高质量的视听效果,但是诸如IPOD之类的高价产品是一种天位数字,比中层价格的其他类的视听产品的边际效用要高得多。

4.内外资企业产品类型呈现相反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受人民币不断升值、两税并轨等政策的影响,以往靠外资拉动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外资企业发展呈现出相反态势,相反内资企业今年表现较好,这是因为在产业发展状况中,产业转移效应还不够明显,区域间协作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东中西部采取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虽然有所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协调对话中的地位不平等。二是区域间的竞争多于合作,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垄断与分割现象突出。三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定位不明确,产业优势不突出,忽视自身比较优势,片面把像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之类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而造成地区产业同构的恶果,无法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信息产业是第三产业中发展前景最为乐观的行业之一,服务对象面广,因此发展经济状况呈现很好的局势,其中最能体现经济原理的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最能体现在信息行业中,消费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切实反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经济学原理,这表明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从生产要素到消费需求,层层深入,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在认识经济学原理的同时,结合社会实践能够更好的认识理论,深化理解,对于以后正确处理和掌控经济运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方向,因而在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正确理解消费正的消费倾向,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展的问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从局部发展深化到整体提升,是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碧云主编经济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盛来运市场化取向制度改革[R]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7-11-30

[3]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R] 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7-11-30

附录:

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第三篇:经济学论文

知识产权刍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接受焦点访谈中提到知识产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那何为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21世纪人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产权如此重要的今天,知识产权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呢?。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首要原因。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量少,易发生侵权或被他人侵权的现象。在我国,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知识产权真正作为财产权来看待,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他们很少将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来对待,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2.法律体系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以单行法的形式出现,各知识产权单行法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起草。各单行法律的内容、手段等不够统一、协调,缺乏法典化的统一安排和规范,导致对有些对象重叠调整、规范冲突,而对有些问题却又出现调整空白,甚至对于同一种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不同的单行法判决的侵权赔偿数额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差异。3.忽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在大力保护国外驰名商标时,我们却忽视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造成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近些年,贽国商标国外抢注案件每年不下百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国外抢注者通过商标抢注或进行商标倒卖,或以侵权之名索赔,或索取高额转让费,更有甚者利用商标抢注,让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今年4月,在全国知识产权局长会议上,会议表示: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着力实现专利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提升;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全面优化执法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专利的运用与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提供服务。

因而,保护知识产权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迅速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以下四种意识:一是培养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对企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并把专利知识列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二是提高品牌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目标,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知识产

权宣传教育,进一步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品牌。

2.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是要优化政策环境。专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专利活动、规范专利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要通过政策引导,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优化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司法、行政两条途径,有力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

3.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和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要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构,解决知识产权管理条块分割和部门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研究和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总体战略、政策和对策措施。并加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对有可能引发知识产权争端,并对国家根本利益、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严重威胁的动向,研究对策,向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发出预警报告。

4.大力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制定特惠扶持政策,支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其产业化,着力解决产业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对于政府投资且在一定期限内未实施的休眠专利,要制定相应办法,促进其转让和实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在合理分享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向企业转移;支持和鼓励以专利创业,依靠专利技术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产权一个对知识经济起决定性作用,对经济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创新,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四篇:经济学论文

论双十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连锁经营与管理3班

撰写人:陈超 学号:20154701

摘要:.......................................................3 1.崛起的“双十一”............................3 1.1巨大的网络账单.............................3 1.2对传统商场的影响.........................3 2.双十一中的经济理论...........................4 2.1双十一的需求理论.........................4 2.2双十一中的弹性理论.....................4 2.3消费心理分析.................................4 3.“双十一”中的欲望与效用.....................论双十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摘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对我国企业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以淘宝为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为表现形式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电子商务的重要发展模式,11月11日,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天猫两大网上商城策划发起了“双十一”狂欢购物节,掀起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网购盛宴。

关键词:“双十一” 促销活动 经济理论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

1.崛起的“双十一” 1.1巨大的网络账单

如今的光棍节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给广大单身狗度过的节日,而是成为了一个网购狂欢节的代名词。从2009年开始阿里巴巴首次以“光棍节“的名义展开的促销活动开始,今年已经是第七年的“双十一”狂欢节,912.17亿,这个数字也是今年淘宝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最终定格的数字。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是68%的无线成交量占比,是超过4.67亿张的物流订单,是2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是又一中国网上购物的价格新纪录。不少电子商务的网站纷纷学习阿里巴巴的模式,搞“双十一”如今演变成了一个网络购物狂欢节。

1.2对传统商场的影响

在线下商场逢折必火景象难再现全国从多百货纷纷提前启动大型促销,以应对“双十一”网购的冲击。虽然有低价杀手锏和各种创新体验活动拉拢人气,但商场逢折必火的景象已难以重现,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百货门店收缩的现象会不时发生。百货大促人气两重天上百场秀、多位明星捧场,每一层都有真人模特、各式表演„„上周五,一场名副其实的嘉年华正式登场广百北京路店,加上低至4.8折的低价杀手锏,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涌向北京路。当天广百北京路店营收4000多万元,比平常的周末大促翻倍。而另一边厢,其中多家有做促销的百货公司,发现客流只是比平时略多,却不见人头涌涌的现象。虽然说接近年底,商家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单纯的打折或返券已令消费者不再过多关注。新光百货相关负责人高萍认为,面对各种竞争,百货业不仅要拼价格,还要舍得花钱为顾客带来体验。但也有业内质疑,活动带来的人气只是短暂的,靠砸钱营造体验的效果难以持久。如此一来对传统商场造成的危害极大,造成许多小型超市无法存活纷纷倒闭。

2.双十一中的经济理论 2.1双十一的需求理论

需求法则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发起了“五折”促销活动,部分销售商甚至推出了“一折”商品,还有的商家实行优惠券、返现等手段,商品价格比平时明显下降,造成消费者需求上升。网络购物相对于实体店销售来讲,具有快捷性、便利性和无地界等巨大优势,销售商众多,商品品种非常丰富,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商城上对不同销售商的多种商品进行充分比较,选择余地大,市场的自由竞争度高。“双十一”期间,天猫购物狂欢节的参与销售商达到2万家,共3万多个品牌。商品数量、种类剧增,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市场需求上升。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出售的愿望,二是有供给能力。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法则意味着商品供给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销售商调低了商品价格,利润下降,部分销售商甚至出现了“赔钱赚吆喝”的现象,因而销售商不可能把所有商品都投放到低价网购的供给上来,而是限定了一定数量,这也是“双十一”当日,为什么很多消费者熬夜抢购、有人仍然买不到提前选中的商品的原因。退一步讲,即使有的销售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不加以限制,但由于折价促销活动仅限于十一月十一日当天,时间限制了商品的总供给量。阿里巴巴及众销售商在“双十一”之前的营销造势,早已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积累了众多的消费需求,叠加效应使得购物节当日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当日的供给量,就造成了“双十一”的供不应求,成就了一次网购狂欢盛宴。

2.2双十一中的弹性理论

从消费者群体分析,淘宝和天猫都属于B2C电子商务平台,其消费者基本锁定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些消费者年轻、时尚、接受新事物快,喜欢网购,但总体上收入水平不高,可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支出的很大份额集中在日常用品。这一特点也能从“双十一”热销商品类型上看出来。天猫方面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服饰品类占比居各大品类销量之首。在“双十一”购物节开卖仅一小时,天猫平台就已售出200万件内裤,连接起来有3000公里长;1小时内销售的文胸销量160万件,叠放起来相当于3个珠穆朗玛峰高度。此外,母婴品类商品在“双十一”期间也大受欢迎,例如奶粉销售突破50万罐,成交过亿元,销售数量可供全国2个月大的新生儿使用一个星期。然而手机、家具、首饰等高档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销售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因此,“双十一”网购的商品多属于生活必需品。按照经济学常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这是从不同类别商品的需求弹性分析的。如果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对于同类商品的需求弹性,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高收入人群,参加“双十一”网购的年轻消费者群体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可支付能力有限,导致其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2.3消费心理分析

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方便,图省事:不用花大半天的时间去上街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网购能方便快捷的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直接快递到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出购买决策,却不受他人或环境干扰。根据对网购用户的调查,图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的占55%,在网上能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占22%,这是对此种心里的有力佐证。从众心理:双十一在网上造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总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做出购买决策;这也可能导致盲从,以至于买大量可有可无的东西。

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不参加的话,跟办公室同事就没有共同话题。

图炫耀,有表达的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充分满足。

有成就感、有面子: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递到了你的办公室,瞬间,你就成为办公室的话题;而一旦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

情感上的宣泄、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在情感上,女性希望获得男性更多关注的心理体验未能获得满足时,网购简单、便利,便成了女性调节心情甚至宣泄情感的方法;而且网购可以让无聊感和压抑感得到转移和释放,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买到了需要的商品,还可以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放松。

3.“双十一”中的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动机源于消费者本身的欲望。欲望即“需要而没有”,指一个人想要但还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物品之所以能成为用于交换的商品,原因在于商品恰好具有满足消费者某些方面欲望的能力。

人们的欲望是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动因,商品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消费者则依据商品对欲望满足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商品及相应的数量。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的或服务的效用。一种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一个消费者的不同状态而言,其效用满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样,欲望驱动下的消费者行为可以描述为在可支配的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所消费的商品数量组合,力图得最大的效用满足。

在“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的浪潮中各种商品的大减价让原来有这种欲望而没有能力购买的人有了能力购买自己平时不能买到的商品,这样的活动刺激了广大不是很富裕的消费者有了平时不能消费的能力,大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心中的欲望。人的欲望是具有多样性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欲望也会随之产生。因此,人的欲望表现为无限性,当人们在“双十一”中满足了自己平时的小欲望随之大的欲望也开始产生。随着欲望的产生

4.总结

在这场“双十一”的网络购物狂欢中,得到利益最大的还是那些网络商铺的店家,他们通过降价,压价的方式大量的倾销自己的商品从而达到用数量上的最大化,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以量来达到自己预期的销售额。双十一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一种相互共赢的关系,商家达到利益最大化消费者通过这个活动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第五篇:名篇积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杨晓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掉,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时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人的,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尤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愿望,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尢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憾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街”遣戌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至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笔强忍身体极度不适,施着多病之躯,为伊犁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鱼虾番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种,开荒屯田,他新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 “林公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富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了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下载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经济学 论文

    服务经济学课程论文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3—2014第一学期《服务经济学》课程论文 商务英语 1120030120卫佳雯 任课老师:朱向红肯德基vs麦当劳摘要:肯德基、麦当劳作为世界餐......

    工程经济学论文

    朱小铃3008209085管院信管2班江西省鄱阳湖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分析 一、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

    经济学基础论文

    不诚实的价值 诚信,从语义学上讲就是诚实、不说谎、不虚伪和守信、有信用、讲信誉的意思。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诚信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的制度(它由非正式制度:通......

    劳动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论文题目:论延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城建人力1班 学号姓名:王孝春 11211900112 完成时间: 2013-12-22 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

    经济学论文5篇

    农村市场的开发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市场在销售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农村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加......

    农业经济学论文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2011年夏天,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超市的大蒜、生姜和绿豆价格都达到历史新高,在民间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的顺口溜。媒体广泛议论......

    制度经济学论文

    长春工业大学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学院姓名学号201113038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政府和高校的一个难题。......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经济学家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