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面临困境如何破局
浅谈市县级传统媒体面临困境如何破局
欧阳少迅
提语:当下广播电视面临体制瓶颈和多媒体科技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导致电视事业发展受阻,收视率走低,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公信力下降、自收自支能力下滑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在想招破局,但怎样的发展路子才能真正闯出困境,本文试以市县级传统媒体改革角度探讨破局思路。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面临的问题诸多,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收视率严重下降,广播电视广告收益大幅滑坡,由此引发了人才流失、单位内部矛盾增加。这只是表面上的问题,更深层次讲,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宣传舆论阵地的把控协调程度与文化传播的导向力度。
过去人们对互联网的出现也曾有过疑问,认为电脑普及,网络盛行,势必将使报纸快速走向消亡,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纸媒借助网络仍有其生存的空间与土壤。同样,我们在看待自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是否还是同样否定广播电视等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存在意义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电视台运营情况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上半年国内电视台收视率同比下降了2分钟至167分钟;201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分钟;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7分钟,收视量的减少幅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市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在方兴未艾的自媒体面前,应对迟缓、举步维艰,收视率严重下滑,自营性广告也受到严重影响。虽说国内业界人士对于收视率调查一直存疑,之前也一直由国外调查公司来承担这项任务,有时同一家电视台的收视率会有两家调查公司给出不同数据的情况发生,之后各级电视台片面追求收视率指标也出现了不少造假事件的发生,但不管收视率调查本身的准确度如何,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还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闽东地区市县级广播电视台五年前后对比,电视广告收益就呈明显下降趋势,据初步了解电视广告总体收入从2013年到2018年广告收益下降一半不止。
就市县级广播电视为例来说,造成电视收视率与广告效益下降的原因很多。除了与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相比,省级广播电视媒体占有资金、人才、政策、设备等绝对资源优势之外,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还存在两大制约因素:
一是国家广播电视体制制约,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属事业单位,以半企业化管理为模式,除了一部分财政保障之外,所有台聘人员工资靠电视广告收入为主。而做为事业单位既要行使部分行政职能,同时还要参与市场竞争,主体定位一直很尴尬。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就造成了多种层级,级别待遇最高的是行政职务人员,其次是正式事业编制人员,接着还有待遇比较差的台聘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这就是多年来电视界中出现“电视农民工”的问题根源。相对比,台聘人员干活多,收入少,正式编制人员干活少,收入多,成为业内普遍现象。而这一现象也造就了不少贪腐行为的发生。
二是移动科技水平的发展,让众多受众有了自己的选择与诉求,广播电视乃至纸媒网站的受众被大量分流。
广播电视是依赖科技发展而生存的,同时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广播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五年来,从地方到央视媒体都开始对广播电视事业未来发展进行了不少的探讨与试验,最终都趋向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进行整合,互利资源、共享优势。在2018年8月,中央首次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个新型地方媒体机构也是第一次在国家级会议上被提及,这在中国媒体发展历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融媒体”“中央厨房”等关键词成为业内普遍热议的话题。以宁德市蕉城区新闻中心为例,蕉城区新闻中心是由区级宣传部下设的多个媒体部门的组合,这种构架从最初建立开始,意想不到地竟符合了如今融媒体的雏型,该新闻中心由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内设区委报道组、三都澳侨报、蕉城在线网站,同时还兼管区级广播电视台,在微信兴起之后其适时的成立了大梦蕉城微平台。虽然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运作,但整体管理上比其他区域的宣传媒体管理体系来得集中。蕉城新闻中心是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形式(参照公务员管理模式),多年来一直不停跟进科技发展的脚步,关注国内新媒体发展的动向,在2018年10月,福建省第16届运动会期间,在闽东首次尝试以融媒体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将各部门人员进行统一分工调配,利用先进的微平台直播设备,调动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的优势,在现场做第一时间的赛事直播,在新媒体上呈现第一现场,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二次深度报道。做到了一次采访拍摄,多渠道传播,在时效性与报道力度上都下足了功夫。随后,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也宣告正式成立。可以说蕉城区委宣传部的这次大胆举措,不仅在闽东媒体界引起强烈反响,也为国内市县级新闻媒体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样本之一。
媒体整合是现在大部分媒体人的共识。之所以要整合就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仍然存在,电视闭路网络点对点、视频传送往高清方向提升、拥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人才等,而对于新媒体来说,其传播快、反馈及时、受众多、深受人们欢迎。新“老”媒体这些优势都是媒体传播最为需要的,整合也就势在必行。
然而,说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在理论上在未来发展前景展望中虽然看好,却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其实,究其根源就是媒体现有体制管理出现瓶颈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管理方式用的都是事业机关单位的管理模式,而人事编制却又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家电视台都成立了广告部门来解决自用人员的工资问题,可以说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折衷主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显然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现在人事改革的呼声很高也正是因为诸如广播电视媒体这样的单位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国家人事体制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关键在于做为基层政府如何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明朗的大道。
宁德市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今年10月下旬揭牌成立,接下来一个全新的媒体机构如何运作就到了关键的节点。
暂且就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基础构架做个设计吧,借鉴国内少数已经建成的融媒体机构做法,这个融媒体中心应分成五大组成部分,一是指挥调控中心,二是专业采编中心,三是媒体矩阵中心,四是技术支持平台,五是人才队伍。前三者都与技术有关,后两者与人员使用有关,这五大组成部分都要有一套科学合理且较为适应融媒体今后不断发展的运营管理体制的支撑。
图例说明
可以看出指挥调控中心是融媒体的核心与管理部分,所有图文与视频信息被收集到指挥调控中心,由调控中心进行筛选分配,一部分直接采做新闻分配到采编中心进行制作,另一部分需要指派采编中心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再回馈到指挥调控中心进行审核后,才再次分配到采编中心进行编辑,制作完成的所有信息都将通过多元矩阵分配到各平台进行发布。之所以将人才队伍列入五大部分之一,是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无法离开人员的使用,全新的平台,高科技含量的工作都需要有一支高效、专业、专心的团队才能运转。仅一个指挥调控中心,就需要有资深的新闻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管理水平的管理人才担任。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全媒体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分配、准确及时地指派任务,同时能监管各部门的实时工作进度。
融媒体运作与管理工作是高强度的、专业化的岗位,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引进和与之相对应的福利待遇标准,而融媒体中心又时时与外界各媒体发生关系,如宣传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精神,需要通过中心将各个现场活动与会议新闻传播到各社区、乡镇。而社区与乡镇也会有各种需求通过中心向社会发布。就这样一个传播与反馈、再传播再反馈的过程来看,无疑是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高效的信息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过程。最能适应这种信息产品生产系统的显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因此,一旦融媒体中心成立,就意味着原有的体制将无法满足其运作的需求,那么只有在事业体制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化管理模式才是一个改革前进的方向,融媒体中心的企业化管理,有利于市场的对接,在对有用信息的采集基础上,生产出自己的信息产品推到需要的平台上,以移动端用户为主进行全媒体发布。
其改革内容重点:一是借鉴有效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国内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以公司托管的方式对融媒体中心进行管理,为何不是承包呢,显然这是一个国家宣传机构,话语权与管理者最终仍是宣传部为代表的官方政府,宣传部门要对融媒体中心所生产的信息进行有效把控。
二是建立有效引进人才的相对公平的按劳取酬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平台入驻更多的人才资源,并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作用。
三是以自愿原则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分离,愿意留在事业体制内的和愿意进入企业化管理体系的都将明晰。
四是政府要舍得投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融媒体中心不仅涉及到场所建设,还有硬件设备的购置和人员必要的开支,这是起步发展的物质前提。毕竟融媒体中心姓“公”,不姓“私”,要使其健康成长需要有肥沃的土地。
五是敢于尝试,大胆创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与此理念相关。
只有符合以上的环境,才能够让一个新生事物得到健康的成长。一个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成立,就意味着一个区域内的全部媒体的深度整合,之前各干各活,各自为阵的局面就会变成统一利用资源,合力打造信息平台。
也许,有些业内人士会提出,这样是不是会造成信息的重复与浪费。其实,融媒体的成立是因为科技水平的发展促成的,我们看到如今手机用户热衷于更加方便随性地使用手机来获取信息与发布信息,而这种现象还将会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存在,不管未来科技产品会使用户终端发生怎样的变化,个人对社会信息需求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所以融媒体服务的重点是移动端受众这一理念也将长期存在和延续。其次,融入大媒体中的各家信息平台本身就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融媒体输出的信息,同样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加工利用,比如蕉城新闻中心融媒体在对福建省第16届运动会蕉城体育馆赛事内容进行直播时,其属下的三都澳侨报对同一信息内容进行了深度报道,从而满足不同人对获取信息的不同需求。就算是完全采用同一信息进行发布,由于平台的不同,也增加了其受众的广泛性,在传播的广度上进行了有效的扩张。
面向未来展望媒体发展的远景,各市县级融媒体之间还会有一次升级融合的过程,区域与区域之间,县级与县级之间,省级与省级之间都将会有一个大融合的趋向性。而这种融合指的是信息之间的互相交换与利用,人才之间的流动。因为随着城际交通的完善,人们不再满足于本区域内的所需信息的获取,旅游、经商、求医、求学等都将更需要有相应的、个性化的信息产品产生。而做为地方政府之间也更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和经验的借鉴与交流。这种信息大融合将在未来很大可能性得到实现。
融媒体这一新型媒体结构,将会解构传统媒体,为我国我党的宣传阵地开辟出全新的一片天地。
第二篇:政府网站运维面临四大困境,怎么破?
政府网站运维面临四大困境,怎么破?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张伟雄、彭可桥
南方网讯“扶贫办”写成“扶贪办”,有“僵尸网站”6年不更新,政民互动的“万能回复”让人心塞,“补办身份证”查无此数据……近日,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引发了舆论对政府网站各种问题的炮轰。据悉,在去年联合国发布的《2014电子政府调查报告》中,我国在193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中仅排名70,需要急起直追。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经历了一个“大爆炸”的阶段,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许多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风口”上打造出了国际一流的网站和产品。但是,政府网站的水平却远落后于商业网站。电子政务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技术阶段,政府网站发展的滞后,主要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容、管理和服务意识。
因此,这次普查首要是整治政府网站的内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对普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网站,督促其整改,问题严重的坚决予以关停,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
可以说,普查是对全国现有的7万多个政府网站划定内容质量的底线,达标者要继续办好办强;不达标者整改或关闭。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及时发布信息,准确发布信息,妥善回应网民关切,推出实用好用的内容,是政府信息公开部门的共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种种困难,制约了他们进一步做好政府网站。
【困境一】领导“互联网+政务”思维欠缺
现象:工作人员担心“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某地级市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政府主要领导思维比较传统,把政府官网看做自己工作的宣传窗口,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政府领导“恐网”、“怕网”的思维,也导致了政府网站投入的人力、资金不足,办好办活的自由度很低。
该工作人员透露,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担心“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所以在信息公开时,能不公开就不不公开;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能不回答就不回答。
有怎样的领导就有怎样的员工。领导对网络持保守态度,网站工作人员自然不敢“乱说话”。所以才有某县政府网站的“来信选登”栏目,600多封百姓留言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神回复”。
透视:国家层面倒逼官员提升互联网思维
随着互联网的繁荣,从网上社交、到网上办事、到网上买卖,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如果在网上缺位,将无法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无法打牢施政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也难以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将成为空话。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督促政府网站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下,加上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革新,越来越对的政府部门领导会重视网站的建设。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府网站普查,只是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的开端。
【困境二】人手不足、兼职者多,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现象:“僵尸网站”曝光后,有的假复活
日前,南方日报也对惠州市县镇三级的政府网站存在的“抛荒”现象进行了曝光,该市市委书记陈奕威对此做出批示,限时整改。
南方都市报跟进报道发现,惠州多数被曝光网站已开始整改,不过也有网站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比如,某统计局网站对首页“工作动态”、“经济普查”等栏目进行了多条信息更新,不过点击更新的网页浏览,才发现该局更新的内容基本都是“旧闻”,把去年甚至前年的信息拿出来重新发布。
有政府网站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吐苦水”:网站更新的人手不足,网站管理人员一般身兼多职,要做很多类型的工作。这次普查只能“兵来将挡”。
人手短缺、流动快、兼职多,这是地方政府网站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在去年的全国政府网站工作交流会上,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指出了政府网站运维队伍建设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根据地方实践,省级政府网站的专职管理人员一般不能少于15人、地(市)级的不能少于5人、县(区)级的不能少于3人。这个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腾讯、新浪、百度等商业网站工作人员都在6000人以上,新华、人民、央视网人员在2000人以上……政府网站虽然跟普通商业网站不同,但是也要7×24小时滚动发布信息、365天不间断提供服务。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不可能支撑下来。”
透视:政府领导,媒体运维
办政府网站是政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对从业人员既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还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把关,选拔具有政治、经济、传媒、法律、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从事此项工作。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服务外包是各级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惯常做法。如网站策划设计、软件开发、安全保障等,都可依靠外部力量完成。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处领导,由新华网团队负责运营维护,“内容方面,国办用新华网稿源或直接向中国政府网供稿,稿件审核由网站负责”。现在省级政府门户网大都参照中国政府网的运营模式,由当地党委机关报业集团派出团队专门负责网站运营维护。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强与新闻媒体协作。如广东省政府网站去年与南方新闻网共同策划的的粤东西北12市年考的访谈,打通了政府内部资源和媒体采编资源、用户资源,促成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政民互动活动,就取得了良好的政策宣传效果。
【困境三】政府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现象:“既然他们不配合,就不用调研这个部门了”
政府网站,简单而言,就是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搬上网,纵向涉及各级人民政府,横向涉及各部委厅局。所以在建设阶段,统一规划的难度大;在日常运维阶段,协调发布信息的难度更大。
一位电子政务的项目经理在网上分享了网站项目建设的经历。那是某政府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项目,但“行政服务中心竟然不配合调研,理由是他们已经建设了一个并联审批系统,会在近期上线。”
该经理将情况反映给信息中心领导,领导说:“既然他们不配合,就不用调研这个部门了。只要你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建设完成,我们就付款。”
政府内部的协调难问题可见一斑。
在内容建设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政府网站的一条信息、一次互动都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多次办理,甚至联合行动。由于不同行政机关职责不同、分工不同,既可能是“条条块块”分割造成的空白地带,也可能是职能交叉造成的重叠环节,这对跨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透视:“品牌化”运营调动各部门积极性
有专家指出,无论是政府网的建设初期,还是网站内容的运营过程中,建立健全支撑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协调机制都十分重要。政府的信息公开部门通常主管政府网站,应赋予信息公开部门更大的监督权。对有维护网站栏目职责或自有官网的职能部门,上级信息公开部门应有权对其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该职能部门的考核中去。
有运营政府网站经验的媒体人士则表示,可以将网站栏目进行“品牌化”运营。即通过媒体手段优化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使职能部门的工作亮点更突出、内容更抢眼球、用户体验更佳。当一个网站或栏目做得好,负责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配合网站的建设。
【困境四】互联网产品迭代太快 内容难接地气
现象:别让政府APP从“花瓶”变为“僵尸”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近9亿,政府网站也在向移动端发展。
据新京报报道,近两年北京全市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这些“政府APP”涉及各个生活领域,包括查地铁线路、发票真伪、社保缴费情况,还可以“赏玩”故宫文物,甚至是通过APP举报干部“四风”问题。
那么,这些产品给公众的真实体验如何呢?新京报记者在体验过了17款“政府APP”后发现,这些APP的下载量“冷热不均”,有的仅有几十次下载量。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开发的APP下载不够方便,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许多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迭代太快,许多商业网站都是狂烧风投的钱来不断“试错”,最后“剩者为王”。对于政府网站而言,既不能投入巨资开发一个前景不明朗的产品,又不能不跟进当前互联网市场的新产品,否则会因不接地气而被网民嫌弃。
透视:善用“大数据”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随着网络覆盖面和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不少政府部门在立足政府网站的建设之余,开始启用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基于“大数据”网格化治理系统等互联网产品,这无疑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创新举措。
目前,广东多个地市在发展政府互联网产品方面已有诸多受到好评的实践。
在惠州,普通市民用APP就能参与市政设施维护:巡查人员和普通市民只需通过相应的手机APP实时上传到市政巡查平台,各类问题会由系统自动分发到各部门,相关人员就会跟进处理,这大大提高了市政设施维护的效率。
东莞石龙镇则基于广东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探索出的企业风险应急预警系统用于监管企业,使当地劳资纠纷下降9成。
已进入“大数据”生活的佛山南海,通过“南海一点通”超级APP建立电子证照库,实现跨部门证照信息共享,办证人只需要一个基本证件(身份证或者企业数字证书)就可以关联其他所有证件,电子证照库能大大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减少提交材料数量……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利用取之于民的“大数据”中心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电子政务产品,用之于民,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王仲伟则认为,要把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政府部门就要把握多媒体的传播规律,运用网民喜爱的数字化、图表化、可视化方式制作网络产品,使政府网站变得轻松、亲切、活泼;及时跟踪、充分吸纳网络新技术、新业务,善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自适应等新技术,拓展网站新业态,形成立体化、多渠道传播格局。
第三篇:《破局》观后感
《破局》观后感
《破局》,一部新时代的反腐电影,我从中看到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的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年轻的检察干警,我们更应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储备知识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此外,我们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应该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我们要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第四篇:破局观后感
用忠诚筑起反腐的长城
审讯室里的物理隔离、同步录音录像;办案时的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生活中的侠骨柔情、有血有肉,电影《破局》为我们讲述了一群奋战在反贪一线的人,他们怀着对职业的忠诚和信仰与犯罪嫌疑人斗志斗勇,当危险来临时,他们义无反顾地勇敢面对,当考验逼近时,他们坚守阵地、步步为营,当诱惑到来时,他们用忠诚筑起了坚固的长城。
该片通过对检察官顾长风等人的刻画,将检察官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围绕“强拆”命案而陆续查出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多起腐败案件,使得影片“接地气”、贴近民生。
作为反渎局长的顾长风,他是检察队伍的顶梁柱、主心骨,但也是犯罪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毫无疑问,他所表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检察官形象,他对事业忠诚,对女儿的爱厚重如山,对张芸的情含蓄有内涵,对贪腐行为零容忍,对犯罪分子毫不姑息。
面对“金玉华庭”的老板金玉庭的金钱收买,顾长风果断地与其划清了界线,在诱惑面前,他没有过丝毫动摇,反而是态度坚决地进行了批判。如果没有对事业的坚守和对职业的忠诚,哪里有拒腐防变的勇气,哪里有一查到底的底气。
面对女儿遭遇绑架的威胁,顾长风失控过,他甚至违反办案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出手殴打,而这正是他在无助时,一份出自本能的厚重的父爱。对于来自张芸的爱慕,顾长风心里很清楚,但他一直将其深藏在心底,因为他有自己表达爱情的方式,那就是含蓄、稳重、有内涵,而这样的男人大概也是最有魅力的。面对来自上级以及外界的持续压力,顾长风从没想过退缩,他稳扎稳打、步步紧逼,将不法商人,腐败官员一网打尽,就算知道最大保护伞是自己的老师时,他也没有过丝毫犹豫。
作为检察队伍中的一员,我在看完影片后不禁思索,是什么让顾长风抵制住了诱惑,没有成为金钱的俘虏;是什么让顾长风在遭遇威胁时,还能坦然、冷静;是什么让顾长风在家人遭受绑架后,还能保持必要的冷静和克制。我想,那应该是一份对检察事业的忠诚。
居之不倦,行之以忠。忠诚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笃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源自于对人生信念的执着不悔,是对检察事业的孜孜以求,更是对理想信仰的锲而不舍。一个信仰坚定、忠诚不移的人,绝不会在风云变化下左右摇摆,绝不会在困难险阻前畏缩后退,绝不会在个人进退时患得患失,更绝不会在物欲横流中迷失方向。
让阳光照耀心灵——检察题材电影《破局》观后感
“这个世界是有些不公平存在,但我们要尽力去改变。”这是电影主人公——江荆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顾长风说的一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也精辟的概括了整部电影想表达的内容。故事围绕一起存疑的故意伤害案展开,检察院组成的专案组在面对利益诱惑、至亲遭绑架、人身威胁等重重困境,毅然绝然坚守在正义的方阵,锲而不舍一步一步将房地产管理部门贪腐官员、强拆公司老板、规划部门贪腐官员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抓获幕后房地产大佬,全面展现了新时期检察官的大智大勇与责任担当。
观看完整部电影,我最大的收获是“信心”两个字。它包括了对党和国家忠诚的信仰,对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信心,以及作为检察官的自信。
对党和国家忠诚是公职人员应有的信仰。秉承着这种信仰,我们必须从党的宗旨出发,规范的行使权力,正确的履行职责。电影中有一段顾长风与房地产大佬关于贪腐之风的精彩对话,剧中房地产大佬向顾长风行贿不成,便言辞威胁,顾长大义凌然,“国家机器的运转需要拧去生锈的部件,否则你眼前的良辰美景就会变成浮光掠影。你不能要求别人总是和你坐在一边,行使中的船必须两边都要坐人,否则船是要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会听到或看到个别官员的奢靡生活,但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浮影与真实。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向外界传达着“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每天新闻中出现的反腐战果更如强心剂一般给予了我们对反腐倡廉的信心。我们忠诚于党和国家,坚信邪不压正,我们以身作则,守护正义清风。
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大有可为。电影中有一段侦查监督处副处长张芸对检察机关职能的解释,“都说‘大公安小法院,中间有个检察院’,我们检察院在公检法当中的作用是监督公安机关查案与法院的审判活动”。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过程中,我也的确碰到过犯罪嫌疑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查办案件的同时,要加大对检察机关职能的宣传力度,不仅可以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而且可以更好地依靠群众及早的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另外,电影和现实生活中,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方式滞后而有限,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我们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大有裨益。
检察官要顺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虽然电影中检察人员只身一人与强拆公司老板打斗的场景、反渎局干警利用计算机编程知识中止了硬盘数据销毁的场景略显浮夸,但是现实生活中,面对犯罪分子的狡猾与凶悍,新时期种类众多的高科技设备,作为职务犯罪侦查一线的检察官,必须加强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时俱进的扩充多门类的知识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侦查经验,这样才能既保护自身安全,又提高案件侦查水平。
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公平存在,但我们心底对正义充满信心,利用自身检察官的职能一点一点去改变,作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守护正义清风。
电影《破局》观后感
7月16日晚,东宝区检察院全院干警集中观看了电影《破局》。通过观看,我对电影中江荆市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顾长风这一角色印象深刻,他对事业的忠诚,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对正义的坚持都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要学习顾长风那种对事业忠诚,对岗位热爱的宝贵精神。这部电影还反映了女主角的父亲,一位副市长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件。他的人生轨迹,以及铛锒入狱后的可悲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说他之所以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
自己作为一名检察干警,不仅要与贪污腐败作斗争,更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观看电影后,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公务人员要从三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要谨慎。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独,即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节轻微而对自己有种放松心理;慎初是从剧中看,副市长第一次收受贿赂巨款后越陷越深,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因此,要洁身自好,自觉杜源。
二要知足。在事业上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个人物质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字、治国、平天下”。修身应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干好事业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
四要慎交友。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电影中活生生的例子不能说不发人深省。副市长与不法企业家同流合污等反面事例十分典型,意在提醒广大党员领导
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恶友,远离诱惑,切实把好交友关。良友高朋,温暖人生,而滥交恶友,则后患无 穷。
总之,通过观看《破局》这部电影,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观改造,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检察干警,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严格遵法守纪,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第五篇:(《破局》观后感
执着信仰 坚定信念
做公正廉洁的社区矫正工作者
---电影《破局》观后感
4月29日,在中心统一安排下,我们到天津大礼堂观看了2014反腐大片——《破局》。看后深受教育。
没有英俊迷人的大牌演员,没有高端洋气的特效场面,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曲折情节,该片以朴实的写法,以一群战斗在反腐一线的检察官顾长风、张芸等为主人公,通过一个由拆迁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将国家检察执法人员对行贿受贿的商人和高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行为开展法律监督的过程描述得真实、生动、接地气,具有浓重的时代感和纪实性,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能量电影。
影片中,房地产公司“金玉华庭”老板金玉庭和反渎局局长顾长风的几次对话深深打动了我。“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时候是医生一边收着红包一边累到在手术台上;官员一边收着贿赂一边为百姓干着实事。对错、好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早就模糊成了灰色概念。无数上层结构的人受着金钱的驱动,构成了这个只有钱没有信仰的世界。”这是金玉庭对当今社会现实的一番感慨,真实地反应了一些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迷失了人生方向,冲破了道德底线,丧失了职业信仰,抛弃了忠诚本色。诚然,在当下这个充满金钱诱惑的时代,信仰是多么重要,信仰是多么可
-1- 贵。
有一种忠诚,它来自信仰的领航。假如没有信仰,顾长风不可能在金玉庭的金钱诱惑面前淡定的说出“社会就像一艘船,总不能所有人都站在一边。需要保持平衡,不能被同流合污”这番发人深省的话,充分展现了检察官“忠诚可靠”的威严形象。假如没有信仰,张芸不可能把村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顾生命危险,全心全意的帮助含冤的常青查清犯罪事实,常青“故意伤害致死人命案”正是因她的严格把关,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才被无罪释放,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执法为民”。假如没有信仰,影片中的检察官们也不可能在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面前淡定自若、无所畏惧,在朋友的请托帮忙声中正义凛然、胸怀坦荡,真正彰显了“公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究竟何谓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言行合一、表里如一的力量来源。执法人员的职业信仰,就是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忠诚于宪法和法律。当前,司法权力在社会权力配置中作用不断增大,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执法人员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导致手中的权力发生错用和扭曲,损害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给司法行政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将这种职业信仰建立在对自己的国家、人民、法律的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上,才能在充斥着利益诱惑的社会中,正确认识价值问题和对待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做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铮铮
-2- 誓言,勇敢地担负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的确,信仰是一种行为,只有当它真真切切地表现出对党、国家、人民、法律和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时,才真正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社区矫正拓荒者来说,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利益诱惑的面前,丝毫不为之动摇;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中竭力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永葆忠诚为民的政治本色。这样的坚守,这样的执着,必将让我们的青春在社区矫正事业中熠熠闪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