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荐]
【乡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随着四川省推广“中江经验”全面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新课题。1月27日,当代基层民主促进中心、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乡镇论坛杂志社围绕这一主题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与来自四川省民政厅和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中江县、安岳县、旺苍县、米易县的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话与探讨。村规民约的精神内涵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叶雪梅说,村规民约是村民共同利益的表达,是一种社会契约,熔法律、道德、礼仪等要素于一炉,既反映传统,又体现了现行法律、法规的精神,既能与宏观的国家政策相适应,又体现了村落的特点,是一种传统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巧妙结合的社会控制规范,其社会控制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村(居)民自治作为中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的直接民主的实践形式,其实现过程需要以“村(居)民—公民”的转变为依托,需要以村(居)民特别是村(社区)干部具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契约精神为前提,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度设计正是要培养这种公民自治精神。
以往的村规民约常常只是一种禁止性规范,意在全面规定村民的日常交往行为准则,因为缺少村民本身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当下适应改革新形势、全面推动基层治理发展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除了以道德舆论约束村(居)民行为外,还应当能够激发村(居)民扬善抑恶、存真去假、爱美憎丑的上进心。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完善,现代民主、平等、法治的精神要素必须不断纳入其中。【采访实录】
“1.主持人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和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2.发言前要举手,别人发言勿打断;3.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面发言;4.讨论问题不能跑题,主持人应打断跑题发言者;5.不能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在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较场坝社区东苑小区,不大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的这个小区议事规则会议五条,感慨其简洁明确又实际实用。据了解,成都市已实现了社区“院落自治”全覆盖,并推动居民公约向院落延伸,在院落这个最接近私属空间的公共空间里强化公共意识培育,塑造公共生活范式,进而促进居民参与、实现居民自治。
“不乱停放车辆,不乱晾晒衣被,小区内禁止饲养鸡鸭等家禽,收看电视或放音乐时将音量调整适当……”2014年9月19日,经居民大会举手表决,德阳市旌阳区旌阳街道陕西馆社区居民公约正式出炉。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过程中,不仅社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监督委员会也将居民公约修订完善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先后修改了五稿,并以居委会的名义把居民公约草案提交社区法律顾问审核修订后才由居民大会进行表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社区居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软法规制”的特殊功效
乡村治理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这其中既包括宪法法律等“硬法规制”,也包括自治规范等“软法规制”。承包土地怎么调,村内道路怎么修,环境卫生怎么管,红白喜事怎么办,这些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缺少明确规定或不便于规定的具体事项。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村民事先制定出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和规则,即“村规”,同时,还需要用好“民约”来引导、约束村民的行为。
中江县民政局局长刘礼说,村规民约作为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准法”的自治规范,是全体村民共同意志的载体,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具有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对促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意义。德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黄伟认为,规范完善和重新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意识提高、执行力增强的过程,“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不但解决了农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道路建设、公益事业等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而且使邻里纠纷、干群矛盾大幅减少,形成文明和谐、友爱诚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提高了村庄的治理水平。【采访实录】
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几年前还是个被村民戏称为“民不富、村不强”的贫困村,2012年,随着新村建设的开展,村民们陆续搬入了聚居点的新居,居住条件变好了,道路设施齐全了,村民更希望将这样的好环境维持下去,让生活富裕起来。富强村村规民约的制定也就是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对村民强烈诉求的一个回应。当记者在富强村采访时,在休闲广场上打乒乓球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刚刚摆完“坝坝宴”的村民们满足的笑脸,似乎无不在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委会主任陈加禄介绍说,富强村的13条村规民约,每一条都是全体村民参与制定的。比如最后一条“不提倡大规模养殖,搞好绿色产业化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可能一些人并不理解,因为很多地方是提倡养殖大户示范带动村民致富,但是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不少村民都提出,那些养猪场养鸡场隔大老远都觉得很臭,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村规民约里加上了这一条,现在村里采取的都是适度规模养殖,村民们都可以通过养殖来赚钱,禽畜的粪便转化去作为种植业的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简单明了的“地方语言”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突出特点,是对解决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语式的口号,法律法规的重复说明,有关政策的解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目标,这样的条款不仅和群众不亲近,让村民感觉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实施效果。
旺苍县民政局局长何永继说,要提高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的通俗性,让群众好记、易懂、能执行。例如嘉川镇石桥村将村规民约归纳为只有120字的“十要十不要”和100字的“七字诀”。普济镇普子岭社区将市民公约简化成“三字经”和“十不准”,读起来朗朗上口。安岳县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荣红艳则强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讲好“地方话”,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村规民约,引导形成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又鼓励解决各村、各社区的实际问题。【采访实录】
“守土有责,不能非法占地,不要毁林开荒”,“科学种植,不能乱喷农药,不要乱烧秸秆”。这些既贴近村民实际生活又简单明了的语言,方便了村民理解,又便于村民记忆,对村规民约的深入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广汉市和兴镇华严村,记者与和兴镇当地的几名村干部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印象最深的环节是每名村干部用一个事例,说明他们村是如何利用村规民约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有的说,驻村企业与村民之间经常闹矛盾甚至打架,村规民约规定了调解矛盾的程序,约束了村民的言行,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有的说,村里秸秆燃烧是个大问题,村规民约制定后,大家自觉遵守不再燃烧秸秆了;有的说,村里有的晚辈虐待老人,村规民约强调要尊重关心照顾老人,虐待老人者不仅让全村人唾弃,也会在村里的福利分配上受到影响,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好转。可见,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不同,村规民约的针对性也不同,讲好“地方话”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仍需破解的执行难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严禁出现罚没收款、收费事项和惩治措施,那么,对于违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村(居)民如何惩治和约束成为修订过程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村(居)民没有任何约束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就只能是泛泛而谈。执行不到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绵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春涛认为,针对执行难的问题,除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明确提出违约责任,如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违约责任通报、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优惠待遇等外,还应建立和完善执行的组织协调机制,在村(居)委会的领导下由村民代表组成执行机构,对违约责任人执行违约处罚,对村规民约执行得好的给予表扬,并张榜公布,以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执行力。
米易县民政局朱光华局长介绍说,为推动村规民约的贯彻执行,米易县大力开展了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满九星为星级评选的最高荣誉,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300余万元奖励六星及以上农户,并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对星级农户进行表彰和激励,如信贷部门对九星农户免除小额贷款担保和抵押,劳动部门优先提供进城务工就业岗位和免费技能培训,民政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星级农户的子女纳入慈善助学范围等,让村民享受到自觉践行村规民约带来的实惠。【采访实录】
在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记者看到他们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是这样规定的:
一、批评教育;
二、赔礼道歉;
三、写出书面检讨;
四、违约行为公示或通报;
五、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除此之外,他们还规定,“村委会要及时与毗邻村委会相互通报村规民约,并及时告知本村村民要遵守毗邻村的村规民约。村民发生跨界纠纷时,村委会要及时与毗邻村委会进行联合调处。”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村规民约讨论修改的过程,也是村民对村规民约接受的过程,哪个村讨论得越激烈,哪个村的村规民约实施效果就越好,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就越少。义新乡茅庵村村民龙幕涛因为媳妇打骂老人,被村里取消2014年参加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资格和奖励项目时,当众表态:“没得话说,村规民约是我举手投了赞成票的,认罚。”
这里是《乡镇论坛》
第二篇:**省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对策建议
安徽省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对策建议
赵守飞
武先骐
武廷会
一、安徽省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积极性不足。
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中,很少看到农民群众自愿参与的身影。乡村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甚至抱怨、有时还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村民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利,无视对集体、公众和他人的义务和责任,成为“无公德的个人”。二是,能够有效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乡村公共精神和公共文化建设水平较低。
基层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不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没有得到有效发扬传播并发挥作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和新道德的传播宣传过于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有效让农民群众入脑入心见行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和公共精神比较缺乏。三是,村规民约“大体检”工作不实,多数村庄的村规民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不少县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没有真正重视村规民约“大体检”工作,多数村庄没有真正发动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没有真正落地实施。村庄的“无规矩”感突出,村规民约没有真正发挥其引领村民“向美向善向上”、约束村民“恶言恶行无德”的作用,导致“村庄的好人吃亏、好人有怨气,坏人恶人占便宜”的现象凸显。四是,上级半数以上“下压工作”没有实质性意义,乡村干部负担过重、压力较大、职业疲惫感较高,乡村治理成效难以持续。
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超强导致包办式治理、检查式治理和刚性问责式治理现象突出,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治理、协商式治理和柔性情感式治理不足。调研中,不少乡村干部表示有60%的上级“下压工作”实质性意义不大,绝大多数乡村干部表示至少50%的“下压工作”没有实质意义,但是乡村干部的这些真实感受和真实话语没有得到切实重视。过于繁重的“下压工作”和“属地管理”使“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乡村干部的工作常态,乡村干部正常合理的休息时间难以保障,绝大多数乡村干部呼唤能够保障他们法定休息时间和合理家庭生活时间。由此导致,乡村干部正常的家庭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难以承担,职业疲惫感较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较低,乡村治理已经取得成效难以持续。五是,村党组织可支配资源严重缺乏,村庄党群关系不够紧密。
调研发现,不少村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力,大多数村庄数字乡村建设刚刚起步,不少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作用不大,大多数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没有建立,大量上级公共资源由上级相关部门直接下发给村民或者直接由市场主体承接运作,村党组织可支配的物质、精神和信息资源严重缺乏,村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物质、精神和信息联结载体缺乏、联结机制不畅、联结关系疏离,村党组织缺乏引领群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抓手。村党组织和村民之间表面上处于一种看似美好和谐的“相安无事””状态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很少发生实质性互动关系,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不足,党的群众基础不够牢固,村庄党群关系不够紧密。二、提升安徽省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相关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县区与乡镇之间的民主协商联动机制、乡镇与行政村之间的民主协商联动机制和行政村与自然村(村民小组)之间的民主协商联动机制,形成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制度体系。
由此,县区党委政府可以实现推进乡村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治理、协商式治理和柔性情感式治理,消除自上而下的包办式治理,消减检查式治理和刚性问责式治理带来的消极作用,增加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刚性问责式治理与柔性情感式治理的协同效应,增强检查式治理把握大局、铆钉目标、以上促下的积极作用。二是,县区和乡镇层面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内容,推动村规民约有效实施”相关制度。
行政村层面建立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分制”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以此推动各行政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并有效落地实施,让乡村治理“有规矩”可依,让“好人好事有好报”,让“恶人恶行受惩戒”,让“无公德的个人”变成“有公德的公民”。三是,建立健全强大村党组织可支配资源相关制度,加强村党组织和村民之间的物质、精神和信息联结,加强村庄党的群众基础,密切村庄党群关系。
为此需要建立把更多的上级下发公共资源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进行分发制度,建立健全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制度,建立大力支持建立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制度,建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制度。四是,建立“党建+三项清单制度”。
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协商民主方式由村庄协商组织把“村庄问题和村民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协商梳理出来,然后由基层党组织根据“三项清单”组织开展工作,以此促进村民的组织化参与,推进党意和民意的联结,推动基层行政管理和村庄自治的有些联动,推进村庄问题和村民合理需求的解决,推进村民全面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助推村民过上美化幸福的生活。五是,建立推动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相关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能够协助村两委推动乡村振兴的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一致强大农村专业社工队伍,大力提升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二)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相关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县区党委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之间的协商联动组织,可以称之为“县区善治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由县委领导,由县人大和县政协牵头,由组织、民政、农业农村、政法、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由其推动县区和乡镇之间的民主协商工作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联动工作。
二是,建立乡镇党委政府和行政村之间的协商联动组织,可以称之为“乡镇善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其推动乡镇和行政村之间的民主协商工作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联动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村内可以协助两委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协助治理类村庄社会组织和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行政村层面重点加强社区协商工作委员会和新乡贤理事会建设,有效作实行政村妇联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自然村(村民小组)层面加强自然村(村民小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建设,留守妇女较多的自然村可以推动自然村妇女代表会建设。另外,可以根据村庄实际需要建立自然村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委员会。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村庄外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乡镇社工站和村社工服务中心)。
(三)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相关平台体系
一是,加强行政村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使其成为整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理论、政策的宣传和实践场所、新时代文明成果(行政村优秀人物事迹榜、文明家庭光荣榜、星级文明户等)的展示展览场所,使其成为指导各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新时代文明实际点建设的枢纽平台,成为村民代表和党员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的协商议事平台,成为村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读书读报学习场所。
二是,加强自然村(村民小组)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
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建立“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使其成为自然村新时代文明理论、政策的宣传和实践场所、新时代文明成果的展示展览场所,成为自然村村民和党员的协商议事场所,成为自然村村民读报聊天、棋牌娱乐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三是,加强网络空间虚拟平台建设。
在行政村层面需要加强村庄公众号、党员微信群或者QQ群、新乡贤微信群或者QQ等网络虚拟平台建设。在自然村(村民小组)村民需要加强微信群或者QQ群建设。
(四)加强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相关行动,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治理相关项目。
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行动,关键在于通过行动解决村庄问题,满足村民合理需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村民全面自由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村(村民小组)村民村民的党员和村民协同的协商议事行动。
通过这项行动,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组织党员和村民把自然村的问题和村民的合理需求、自然村已有和可以整合的资源、自然村可以完成的项目和需要行政村或者上级政府支持完成的项目协商梳理出来。自然村利用自己的资源可以做的项目,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自己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制方式运作,解决自己的问题,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二是,行政村党员和村民协同的协商议事行动。
通过这项行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协商委员会把行政村的问题和村民的合理需求、行政村已有和可以整合的资源、行政村可以完成的项目和需要上级政府支持完成的项目协商梳理出来。行政村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整合的资源可以做的项目,村两委和村协商委员会自己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制方式运作,解决行政村的问题,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三是,乡镇善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推动乡镇和行政村之间的民主协商行动。
通过这项行动把县级党委政府下发的工作任务、行政村层面面临的问题和村民的合理需求、乡镇和村庄的资源、乡镇可以自己完成的项目和需要上级支持完成的项目协商梳理出来。乡镇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整合的资源可以做的项目,乡镇党委政府自己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制方式运作,解决乡镇的问题,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四是,县区善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推动县区和乡镇之间的民主协商行动。
通过这项行动把省市党委政府下发的工作任务、乡镇层面面临的问题和村民的合理需求、县区和乡镇的资源、县区可以自己完成的项目和需要上级支持完成的项目协商梳理出来。县区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整合的资源可以做的项目,县区党委政府自己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制方式运作,解决县区的问题,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
五是,加强对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激励行动。
需要建设村庄“美德义行光荣榜”,将村内好人好事、各项评选、表彰活动的优胜者登榜,永久留存。需要建立乡村治理志愿者积分激励制度,量化个人贡献,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表彰。
作者:赵守飞,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院长。武先骐和武廷会皆是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本文是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城乡基层治理创新与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研究”(项目编号:GXXT-2019-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篇:六枝特区:新版村规民约“约”出和谐乡风
六枝特区:新版村规民约“约”出和谐乡风
□龙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六枝特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村庄整治、村风民俗、邻里关系、人口计生、综治维稳等写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科学,真正“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气。
串户路:变干净了
在过去,进入村寨,由于村民卫生习惯差,串户路常常被泥砂粪水层层覆盖。
“鼻子眼睛都看不见”、“有些地方连脚都落不下去”……村民对此反响异常强烈。
新出台的《村规民约》要求住户将房前屋后的串户路面作为每户人家的卫生区域,时常保持干燥、干净,由村成立的村务监督小组、《村规民约》监督员或民情民意收集员组成检查组进行不定期检查,如有违反,先由检查组提出整改时限,责成住户进行定期整改。如逾期未整改好的,将按违反《村规民约》处理方案进行处罚。通过村民约定并严格整治,村寨道路变得干净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也逐渐少了,村民们对这项工作都竖起了大拇指。
酒席风:被叫停了
之前越演越烈的“滥办酒席风”,如今在六枝各乡镇都“偃旗息鼓”起来。村民反映强烈的农村滥办酒席现象被写入《村规民约》后,除婚丧嫁娶外的其他酒席,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对当事人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许多村都要求当事人公开检讨,并取消其惠农政策的享受资格。随着各级“禁酒”制度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尤其《村规民约》发挥的独到作用,各类酒楼订单大批减少,“一条龙”的经营者也纷纷表示经营额大幅下降,请酒的帖子和通知少了,广大群众纷纷叫好。
麻将声:不再响了
贴吧里“麻将声声入耳来”、“搓麻夜曲何时休”的帖子最近换了新说法。
“隔壁的麻将声到哪儿去了”、“麻将曲终于失了声”、“没有麻将声吵着的日子真的好”……
在相关部门出台制度加大“麻将风”整治的同时,各乡镇将打麻将等扰民行为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规定指出,如有赌博现象,特别是因行赌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将按要求对当事人进行从严处罚,违法的将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举报人实行保密重奖。岩脚镇一村民开设娱乐场所聚众赌博,法院将审判庭直接搬到岩脚镇进行公开审判,对违法赌博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现在,乡村麻将风被刹了下来,“麻将青年们”都“务了正业”,扰民现象少了,群众安居乐业的环境得到了保障。
邻里情:更融洽了
规范后的《村规民约》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社会管理效应。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良好的邻里关系和平等自愿互惠的社会风尚,破除陈规陋俗,反对封建迷信,要求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关照,共同发展。
对《村规民约》的落实,群众都很满意,村寨一片祥和景象,村民共同思发展想致富的路子也逐渐宽起来。
六枝特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村规民约》看起来规范的都是些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层面看,作用发挥好了,比各种没落到实处的规章制度还管用。这应该作为我们下一步探索村民自治、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好思路。
通联:553400六枝特区党委组织部龙翔
电话:***
第四篇:完善治理格局 提高治理水平
完善治理格局 提高治理水平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治理之道)
李曜坤 刘理晖
《 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25日
07 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比较多,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成本也比较高。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应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政府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和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的作用应更多体现在以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凭规划引导社会预期、用政策保障社会公平、靠监管规范社会秩序,实现从管治向服务转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使各种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构建由财政专项、政府采购、公益基金等构成的社会公共服务资金结构,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城乡社区服务领域提供便利。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科学设定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范围和工作标准,遵循基层社会治理规律,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确定城乡社区的规模和布局,摸清人、地、事、物等基层社会要素情况,按照便于治理和服务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和网格体系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进行集成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改革基层工作体系,健全因地治理、因需治理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将行政管理、综治防控、监管执法、公共服务有机整合为“一张网”,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在总结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协商调解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完善部门间职能协调、信息共享、标准共建等协同共治体制机制。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遇到不少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执法规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就需要在综治、信访、基层自治、社会组织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立法进程。一方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范围及政府职能法定,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加快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根据新型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等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注重提升群众法治观念,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第五篇:环境治理和“清洁乡村”村规民约(范本)
村 屯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村规民约
为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我屯“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创造清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约。
第一条:全体村民是实施村屯环境整治和“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有义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洁卫生活动,投资投劳。
第二条:成立 屯“清洁乡村活动理事会”,由村户主会议推选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理事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
第三条:清洁乡村活动理事会按照本约规定和户主会议决定组织实施好本屯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乡村工作。
第四条:清洁乡村活动理事会集体研究决定村(屯)内垃圾池、焚烧炉等环境卫生设施选址、排污沟渠走向、保洁费缴交办法、保洁员聘请等环境卫生建设事项,广大村民要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五条:房屋周围为各户卫生责任区,要定期对责任区和屋内、庭院进行彻底打扫清洁,清除杂草和卫生死角。不乱倒垃圾,不乱泼污水,卫生责任区内要长期保持无污水,无废弃包装物等垃圾。
第六条:全体村民要自觉维护良好生产生活秩序,不得在房前屋后、巷道、公路两旁和村公共场所杂乱堆放农具、建筑材料、柴草等;不得把人行道当作工场,严禁在门口摆摊设点;不得在道路上晒、打农作物和摆摊经营。
第七条:积极配合拆除影响村容村貌或新村规划的危房、破旧“三栏”,彻底清除废墙颓垣;不在门前屋后乱搭乱盖。
第八条:爱护村(屯)绿化植物。不得擅自挖移绿化花木,不得自行对绿化花木进行剪枝繁殖;不得侵占绿地和公共场所,或根据个人喜好在公共场所、村屯绿化区域擅自种植花木。第九条:垃圾要分类处理。主动将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瓶、啤酒瓶、鸡鸭毛等废旧物品积攒送到符合要求的收购点处理,及时将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分类倒入定点的倾倒地点或垃圾箱(池)内;建筑垃圾要运到县(乡、村)里的指定地点倾倒。
第十条:规范禽畜养殖。人畜分离,集中圈养,并达到环保要求。利用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好禽畜粪便,不得向水沟、巷道直排粪便和污水,病死禽畜要消毒后在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地方深埋处理。
第十一条:积极参与水源所在区域的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不利水源涵养的树种和作物、喷洒农药和施用除草剂等对水质有影响的农药、化肥;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炼山等易引发山火的活动。
第十二条:自觉维护河道、沟渠清洁畅通。不向河道、沟渠中倾倒垃圾、丢弃农作物秸秆、直排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不在河坡种植作物,不在河床自行采沙;不实施毒鱼等行为。
第十三条:农药瓶、化肥袋、废弃塑料薄膜等生产废弃物要收集销售或分类倒入垃圾桶(池)内,不得向河坡、田埂、水体中乱扔。
第十四条: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采用“三避三诱”等先进环保生产技术,不施用高残留农药;积极使用农家肥,尽量不施用化肥。
第十五条:各户要及时缴纳卫生保洁费。本屯居民每人(户)每月交 元保洁费,用于聘请保洁员及其他屯内环境卫生支出;对屯里更换和增添环卫设备,建设、维护环卫设施和开展大型清洁活动,要积极集资投劳。
第十六条:聘请保洁员对村屯环境进行保洁。保洁员每天要对村内道路等公共场所清扫一次,并将垃圾清运到指定垃圾池倾倒或焚烧;对村民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保洁员要及时提醒和劝阻。
第十七条:理事会经常对清洁乡村工作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一 次评议会议,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评议,保洁员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不合格的予以辞退,由理事会另行聘请。
第十八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等不科学、不文明的行为和低俗、庸俗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提倡婚、丧、寿、诞等事新办简办。
第十九条:邻里之间、村民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邻里有困难要互相帮助,相互关照。
第二十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育文明村风。各户户主要自觉遵守本约,同时加强对小孩文明卫生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全体村民对违反本约的行为要及时提醒,大胆制止。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约的,每次由理事会征收50元环境卫生维护费,或由违约者义务清扫本屯卫生一天。
第二十二条:本约经户主会议通过后实施。
同意上述《村规民约》的户主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