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上半年班主任论文 杨春梅
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转化
高一级
杨春梅
摘要:寄宿制已经成为现代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寄宿制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这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
班主任工作
寄宿制已成为现代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寄宿制高中的学生管理、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一些见解,与同行们探讨。
一 时间管理与提高效率
应该说,寄宿制高中的突出优势在于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将原本耗费在上学放学途中以及闲呆在家里的零散时间,变成了学习、活动的时间,把时间化零为整,提高了时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寄宿制”等于可以无限制的占用学生的时间,从而把本应该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肆意地延伸到课外,挤占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寄宿制的“封闭”,对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优势,但也可能成为劣势,关键在于时间的有效管理。不少学生“个性散漫,做事拖沓”,对于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无所适从,普遍的表现是“忙乱”。我班的一位女生,在进入高中后的整整一个学期,学习与生活都是混乱的,搞得校医向我反映,宿管向我反映,甚至学校的门卫也曾向我反映。所以要教会学生规划、管理那些“多出来”的时间;教育学生根据全封闭的作息安排,梳理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空隙,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只有全面协调与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合理的时间与空间环境。班主任除了以身作则,主动“约束”自己外,还要做好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正确理解学生的困难和意见,科学利用“封闭”管理的优势,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人际环境与心理关怀
“90”后的高中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生活经历不丰富,生命体验浅薄;二是生存压力大,遭遇困惑多。“90”后孩子,童年缺失、伙伴较少,没有交流倾诉的对象;独大独尊的家庭地位使他们承受力弱,意志力差,相对优裕的物质供养又使他们依赖性较强。更糟糕的是,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多元开放的喧嚣中,一方面,他们获得信息更加充分、自由,需要辨识趋避;另一方面,社会体制的变革使得生存成本剧增,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要求更高。
寄宿制使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可以有效屏蔽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大消除安全隐患,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针对“90”后一代普遍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没有责任感等缺陷,寄宿制可以校正心理缺陷,培养责任感,健全人格。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衣食住行、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主处理人际关系、自主理财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理想化的设定,那就是在寄宿制丰封闭的校园内,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够给予学生理想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针对90后家庭环境所带来的情感和心理上的迷茫,班主任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建设和谐宽松、理性有序的环境。不仅要给学生谋生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信任合作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教育孩子理性地认识现实,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变得独立、乐观、自信、有创新意识,使学生相互信任、互助合作。一开学,我就反复告知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们学校以及宿舍的各项规定,同时也颁布了班规。虽说规定很多,但始终围绕一个主体,强调合作,强调集体。宿舍出现问题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宿舍而不是个人。我班有个男生宿舍第一个学期时不时得分较低。所以宿舍的八个同学就时常获得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第二学期开学很久,该宿舍一直都还表现不错,某一日与该宿舍某学生谈心时,无意中说了一句“你们宿舍最近一直都表现不错,没怎么扣分喔”,该生得意的说了一句——那是因为原来总是因为李教授扣分,现在在我们的胁迫下,他习惯变好了很多。一切真相大白。这就是集体生活的魅力。
三 家校沟通与人格塑造
我们发现,家长把孩子寄宿给学校,一般基于两种动机:一是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困难,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苦不堪言;二是主动给孩子一个自主锻炼、自主成长的机会和环境。无论哪一种,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托付,狠心也罢,乐意也罢,“期待”不变。
应该认识到,孩子离开家庭,对于其人格养成是不利的,这就给寄宿制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寄宿制环境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额外却必须的内容就是弥补家庭教育的暂时缺陷,弥补学生亲情培养的可能弱化。为此,我的周末作业总是要求学生珍惜难得的回家时间和父母聊聊天,一起散散步,感受亲情,享受家庭生活。
把教育的头想家庭延伸,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对于寄宿制下的班主任管理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寄宿制学校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寄宿制优势,提高管理效率,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张玲姬 《全寄宿制高中教育管理的探索》 2 夏杰详《寄宿制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案例透析》
第二篇:交流:杨新梅--班主任论文
树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
——独山子第一小学杨新梅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用平常心做着平常事,对于教育,我有着这样的感受:对于追求幸福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
每个家长都在心疼自己的孩子怎么学的这么辛苦,殊不知教学生的老师更辛苦。可教师的工作不是无私奉献的牺牲,而是其中自有乐趣。看着6、7岁学生们那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热情地问候:老师好。下课后围着我叽喳的喧闹,抢着给我拿书的热情,都让我感觉到幸福,这是即使是身体的疲倦也不能打倒的幸福。
我觉得,教师不应当视教育为谋生的手段,而应当把“职业”看成“事业”,把教育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教育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享受着一路的幸福体验。
也许有的人会问我,教了几十年了,也带出了几批学生了,日复一日重复着教育,一样的内容不厌倦么?可我要说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重复。每一批轮回我都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每一年学生也在变化,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会出现种种不同的状况,就是每一天,说不定学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在创意中重复,而我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一天都有新意,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和一年级学生相处的第一学期时光就在aoe、一二三的教学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辛苦不辛苦了?说实在的做教师很辛苦,但也很幸福。要在辛苦之中发现快乐,感受喜悦,树阳光心态。
每天清晨我都踏着期待,急匆匆迈入校园,想象着一年级教室里的情景,心被揪着,他们会做什么?是在专心的读书?还是在调皮的玩耍?或者是一早就在积极劳动?还有可能在发呆?畅想着一早的安排,一天的工作,脚步愈加的快,进了教室,孩子们一眼见到我,都是满脸的欣喜,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读书、学习更加有了主心骨一样,精神百倍。此时的我,由内而外生出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我被学生需要,被班级需要,那一刻是多么的充实,多么的满足。
虽然每天工作都很辛苦,很繁琐,跑操带队、眼操纠正、值日领着做、作业手把手教,一年级的小学生时时都离不开老师,但我觉得就是不管怎样辛苦,我们做老师的都要把它当成一种历练,对自我的修行,心中总要想着,坚持下去,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丰硕的成果。
看着这些小学生眼神一点点灵动起来,由刚上学的茫然变成现在的自信,他们的学习、劳动、纪律各个方面都在变化着,我觉得他们能干多了,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做一个教师是多么有价值。
有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创意劳动更是妙趣横生。例如有一天几个同学照例浇花,没想到窗户开着花儿随风摆了几下,我随即就说,同学们,花儿在感谢你们呢,谢谢你喂饱了它,看它的脑袋摇的多厉害。小同学一听就好奇地跑上前看,说就是就是,满脸惊喜,还对花儿说不用谢。没想到过了一会,花盆流水了,水浇多了,我说你们快过来,花儿吐了,喂得太饱了,花儿可能难受了。小同学们又凑上前,满脸歉意,说:花花,花花,对不起,下次喂少一点。就像对着人说话一样。以后浇花他们几个就小心多了,浇一点水,观察一会,再浇一点水。
又一次下午放学的时候学生照例和我道别,我回头看到了花盆,开玩笑说,你们不和咱们的好朋友花花说再见吗?它们都陪我们一天了。学生们很新奇,也很快领悟了,笑着说花花再见,接着创意性的发挥,小桌子、小椅子、黑板再见。我们都捧腹大笑。就这样我们诙谐幽默的对话教会了学生浇花,也教会了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懂得感恩,无论是人是物。
在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中创意生活,尽享乐趣,用我们的青春和赤诚谱就一曲教育的歌。我个人认为做到了这些就是敬业。
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我那们这些班主任,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这学期班里有不少学生陆陆续续生病了,发烧咳嗽,看到孩子们病了我的心里也很不好受,我一边和校医联系,一边和家长联系。后来班上先后10来个
病倒了,校医联系了防疫站,在班上抽样检查了。说是要消毒才行。防疫站送来了一次性口罩,校医送来了消毒机。隔壁班的肖老师还送来了一双塑胶手套,我非常感谢他们,再次致谢了。于是之后每天抽空学生上别的楼上课,我就见缝插针跑到班里开动消毒机消毒。放学后等学生走完,泡消毒水擦洗桌椅,拖地,每个边边角角都看到。哪个孩子咳嗽了,就赶紧带上一次性口罩。那些日子如同甲流期间一样,我天天在班里忙活着,确实累。个别孩子发烧叫家长接,家长怕耽误课就是不接走,几次三番和各个家长沟通。也累。可我问自己:“如果这个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我会怎样做?我做得够不够呢?”
还有一次,班里一个小女孩爸妈都出差了,她一早来学校头发都披散着,没人梳头。一下课,我赶紧到办公室找来橡皮筋梳子,几下给她把头发扎好了。她记住了这件事,以后经常跑到我身边,和我说这说那,我也成了她的贴心人。她的家长说在家孩子经常说老师,一脸幸福,我也感到自己好幸福。班上的孩子需要呵护,拉链拉不上找你,鞋带不会系找你,喝水杯子打不开找你,这样的琐事天天有,我必须牺牲很多时间帮着解决这些小问题,可是孩子没有长大,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迎接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别的,当你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你就觉得这一切做的值得。
对于追求幸福教育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因此,我们应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一种生活,而且是幸福的生活,每天陪伴颗颗童心,一同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用积极的心态主宰自己的心灵世界,用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工作,只有有了阳光的心态,才会真正觉得教育是享受。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我本想收获一片枫叶,你却给了我整片枫林;我本想收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片海洋;我本想收获一缕阳光,你却给了我整片蔚蓝的晴空。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生活的诗意!就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我会努力做个好老师,去摇动每一棵正在长高的小树,推动每一片有梦的云朵,去唤醒每一颗沉睡着的心灵。
第三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马春梅
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哈图布呼镇中心小学 马春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做经验交流,我感到很激动,同时也有些不安,和在座各位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相比,我还处在学习阶段,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我又想,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大家对我的肯定和支持,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要珍惜,所以接下来我就把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酸甜苦辣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关爱孩子
我希望孩子们能快乐成长,我们也才有笑容相伴。孩子对老师特别热情,课后经常会围着老师转,问各式各样的问题,说自己开心或烦恼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声。我始终认为学生能找你倾诉,说明他喜欢你、信任你。空闲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把孩子拉到身边,和他们聊聊天,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他们的一些要求,他们会很听话,效果非常好。
二、鼓励孩子
自信是孩子成才的前提,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希望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着的笑容。班上有个学生,平时不爱讲话,说话总是轻轻的,非要你把耳朵凑到她嘴边才能听得见。开始我很纳闷,还没几个孩子怕我呢,这丫头怎么这样?后来问其奶奶,才知道这个小孩没有妈妈。多可怜呀!从那以后,我常找机会和她聊天,了解她的近况,夸她奶奶的好!告诉她我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她。课上,她举手回答问题了,我必喊她,她回答正确露出微笑时,我会喊全班小朋友一起看,告诉她,她笑起来很漂亮,希望她常给大家带来笑容,希望她对自己有信心!自信就如同兴趣一样,它需要我们用语言去激发。
三、让好习惯和好品德常伴孩子左右
“育人先育德”,我认为好品德的养成远比好成绩更重要!好成绩是暂时的,而好品德一旦养成,那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我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帮助别人;告诉他们知错就改,老师更加喜欢你!在课上,我时刻关注并及时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读书写字姿势,告诉他们书本是我们的朋友,要时刻注意它的卫生,保持书面整洁。我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不定时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保持环境卫生,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大扫除,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告诉他们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是多么辛苦,我们要懂得珍惜!
四、家校沟通落到实处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主动和家长交流,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家长的交谈中,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和宝贵意见。我还把家长的电话号码都存在了手机里,以便与家长联系起来更方便,也能很快知道这是谁打来的电话,当你叫出某某学生家长的时候他们也开心,做起工作来也方便不少。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
当班主任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还要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智慧和才能,将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刚才的发言,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老班主任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第四篇: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杨春梅
“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活动心得体会
——固原市原州区第四中学杨春梅
2013年7月1日,作为一名原州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原州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活动,得知这次活动是六盘山——将台堡红色之旅,心情异常激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深知此次红色之旅对于我们思想上有非常大的帮助,于是我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将在这次红色之旅中吸取巍巍六盘和神奇堡子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清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集合地—教育局门口。乘车到六盘山山顶,虽然之前我到六盘山上来过好多次,但第一次是在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重温这块红色土地,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第一项活动,我们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进行宣誓活动,在党旗下我们用洪亮整齐的声音,再一次重温了入党时的誓词,山间的回声仿佛在告诉我们先烈们听到了我们的宣誓。接着我们进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内参观,解说员认真地讲解每一幅图,让我们一行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通过这样一次震撼心灵之旅洗涤浮躁、奢华,沉淀自己的心,才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为固原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午饭后,我们又向将台堡出发,一路上我们还在京津有味地谈论着长征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由于是第一次来将台堡,很向往,感觉不一会就到达了目的地。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个写有“中国工农红军将
台堡会师纪念”的碑子,在碑子正方有一个村委会的新党员在进行入党宣誓,庄严、肃穆。绕过碑子我们从正门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的展厅,一张张陈旧的照片,一幅幅再现的资料,把我们拉回到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方面军将台堡大会师的情景当中,红军热烈欢呼的场面再现在我们的眼前。当我踏上将台堡的最高点,触摸、并敲响巨钟时;当我冒着烈日绕着堡子走了一圈时,心情特别的激动。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现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长征,是红军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用顽强意志与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一路走来无论是巍巍六盘,还是神奇堡子,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2周年,是长征77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
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这一次“红色之旅”赋予教育、团结、快乐于一体。此次红色之旅尽管只有1天,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的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的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六盘山——将台堡”红色之旅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一位党员都能发挥一点革命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永葆党的先进性。
总之,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学习,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学习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觉得人必须要有梦想,只要有梦想,就会为之不顾一切的努力,而不会在工作中虚度光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所追求,就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站稳身子;只要有梦想,就不会整天发牢骚,抱怨种种的不满,而会想着怎样才能改变社会上的种种不公,
第五篇:“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总结—杨春梅
国培,助我成长
“国培计划(2014)”项目培训总结
—— 固原市原州区第四中学 杨春梅
“国培计划(201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已接近尾声,心情也是由最初的郁闷、担心逐渐到现在的热情、不舍,认真反思近三个月学习期间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匪浅。“国培计划”项目工程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的平台,尤其是让我们这些在西部的教师有机会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训的这段时间我认真地聆听专家精彩的讲座和一线教师对课例的评析,和身边的同事、网络上班级论坛的学员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那么多建议而感到快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给我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助我提升了新的教学手段的。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的心得:
一、“国培计划”项目,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提升工程实施之前,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在制作课件时音频、视频的截取插入让我很头痛,通过这次对技术篇《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与处理》、《PPT的设计及高级教学应用》、《用Excel挖掘教学信息》、《Word的高级教学应用》四门课程的学习,让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飞猛进。在完成考核作业的时候,充分了应用了这次培训中所学知识,在制作课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时感觉得心应手,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制作课件时不但能够很快地查阅到所需视频、音频,而且还轻松地截取了视频中有用的片段,为课件增添了直观效果。
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不但能够进行“国培计划”的学习的操作,编辑出自己研修日志、作业,而且我还常常指导其他老师进行项目培训、制作课件。通过这次的项目培训,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已于之前判若两人。
二、“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更新了教学模式
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二十五个春秋了,教学经验可以说是从零到有,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一步一步地落后。对于微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这些信息时代的名词仅仅只是听过,至于他们的具体内容和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概不知,真的不好意思说自己生活在21世纪。
这次项目培训理念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让知晓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意义、了解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研制背景和特点,理解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维度,进而也明确自己需要的努力方向。通过对热点篇《微课程及教学应用》、《电子书包与教学应用》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微课程”的概念与源起,明确“微课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了解“微课程”的教学应用,感受到微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尤其能够让我认识到微课微课程教学应用与我校正在探索的高效课堂模式理念相通,这样不但改变了教学的模式而且增强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经过这段时间的“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作为一名落伍的老教师,我也知道了萨尔曼.可汗,也知道了李玉平老师,尤其是《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更清晰地让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
势。项目培训更新了我的教学模式,使我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改变了我。
三、“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加强了信息技术应用与历史学科整合的能力。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泉水。”以前由于工作地域和个人懒惰思想的原因,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步步地在退化。经过这次项目培训方法篇《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的学习,让我把埋头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需要远见卓识,历史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
尤其是课堂教学,让我明白了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信息技术支持优化环节能够从导入、讲授不同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次项目培训中,我制作的课件《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增加了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历史知识。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努力让自己信息时代的教学中不落伍。
四、“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丰富了我交流的平台。
新时代新要求。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师互动”,然而我们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备课,自己搞自己的教学活动,自己思考,同学科的老师都很少交流。通过这次“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丰富了我交流的平台,在网络中我彻底打开了自我封闭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班级的学员们、同学科及不同学科的同事们网络交流、探讨,开拓了教研视野,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项目培训中,通过网络平台,我认识了宁夏初中历史01班的学科辅导老师—白渔老师,通过QQ我们经常互动,在项目培训中一有问题就通过网络联系白老师,在这次项目培训中不断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收获了友谊。
总之,作为信息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是幸运的,这次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国培计划(201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而我是实施工程中的受益者,项目培训彻底改变了我,使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不求能达到最好,但求每一次一次比前一次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培计划”项目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我的学习却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把课上“活”、把人育“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进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成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