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1:3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01]62号 【发布日期】2001-10-20 【生效日期】2001-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

(浙政办发〔2001〕62号)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和通知以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的政务督查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对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务督查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充分认识督促检查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对督促检查工作十分重视。江泽民同志强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此,督促检查工作十分必要。”“各项工作都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件、作指示,而要看究竟落实多少,效果如何。”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要从严治政,加强督促检查”。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强调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号令指示,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权威,维护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督促检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是决策落实的重要推动力,是落实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政府决策和工作部署执行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系到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关系到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和工作方法,这就需要督促检查工作要有作为,更有力度。进入历史新时期,面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一定要从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高度,从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十分重视并切实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使政务督查成为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二、围绕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开展政务督查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定督促检查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力量集中到抓好政府最关注的工作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国务院和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后,各级政府办公室(室)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督查计划,及时组织督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抓好督促检查。

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范围和任务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全省性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议定的重大事项的办理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的办理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省政府所属各部门工作责任制目标的实施和落实;省政府及所属单位承担的全国和省“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本级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重要会议和负责同志重要批示的办理落实。

督促检查工作必须注重实效、讲求质量、抓好落实,要立足于解决问题,着眼于工作的效能和效率,这是督查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督查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各级政府督查部门要根据政府的意图,拟定督促检查方案,提出督办意见,报领导同志审批后,将督促检查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地区及部门,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在督查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督办动态,跟踪办理落实的进展情况,务使督查工作督在实处,查出结果,做出成效。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认真迅速地办好督办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收到上级机关交办的督查事项后,要立即组织办理,并按时书面专报办理结果。对一些因情况复杂、需要协调而一时不能办结的督办件,要及时向交办部门报告原由和阶段性进展情况。对重要督办件,领导同志要亲自负责查办。上报办理报告件,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发后以文件形式正式报送。反馈情况务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讲真话、报实情。政府领导和交办部门要对政务督办件严格审核把关,对查处不力、情况不清、结论不准的反馈件,应退回重办重报;对逾期未报、隐瞒不报、失实谎报、失职渎职的,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三、三、努力改进政务督查工作作风

做好政务督查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在督促工作中,必须力戒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坚决防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和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以及只对领导负责、不对人民负责的现象。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把督办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督查工作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对一些重要的事项或棘手问题的督查办理,要一抓到底,通过明查暗访、跟踪督办,务使问题水落石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务督查工作事项,不少是关系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且涉及面广,在督办这类问题中,要努力把调查研究与督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决策实施的进展情况,选择重点难点和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研究。要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开座谈会和走访征询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弄清真情实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时呈报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做好督办工作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工作,各级督查部门在督查工作中要善于举一反三,向上级反馈督办结果的报告中,要积极提供对领导抓决策落实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

四、四、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设

各级政府作为决策的主体,责无旁贷地要抓决策的贯彻落实,为此,必须加强对督促检查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及部门都要明确一位领导分管督查工作。领导同志要经常过问督查工作,使用好督查力量,对督查工作人员要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经常听取督查工作汇报并给予指导。作为政府办事机构的办公厅(局),担负着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任务,要在督促检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要加强对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并为督查人员提供列席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跟随领导下基层检查、调研等必要的学习、锻炼的机会。督查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各级领导同志要对从事督查工作的人员多关心、多理解,鼓励和支持他们坚持原则、大胆开展工作,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构和督查工作队伍,是做好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保证。为增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对外开展督查工作,更好地发挥对全省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经省政府同意,从2001年9月25日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督查室”更名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督查室”。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督查机构名称不作统一规定,但要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落实督查机构和督查工作干部。各级政府要重视督查队伍建设,配强配精、配齐配足督查干部,选配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组织和文字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到督查队伍。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可根据本部门的督查任务,设立专(兼)职督查人员。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政务督查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上级督查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督查部门的指导,适时组织必要的工作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政务督查中,要加强与党委部门的联系,积极配合搞好联合督查。要积极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建立便捷通畅的督查工作网络,不断提高和发挥好政务督查工作的整体功能,努力使政务督查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全省从事政务督查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按照“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热爱督查工作,恪守职责,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为全面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十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

衢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市政府系统紧扣发展主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对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督查工作,现特提出如下意见,请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政务督查工作的重要作用

督查工作是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策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这都需要督查工作更有作为,更有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切实抓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政务督查的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定督促检查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力量集中到政府最关注的工作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从我市实际出发,我市政务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的办理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市政府所属各部门工作责任制目标的实施和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市政府及所属单位承担的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上级和本级领导机关或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事项进行督促检查;对“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加大政务督查力度,提高督查质量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注重实效,不 1

断提高政务督查工作质量和水平。督查工作要坚持把“求实、务实、落实”贯穿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并以决策落实的实效,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作为衡量督查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督查部门要根据政府的意图,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拟定督查方案,提出督办意见,报经领导同志审批后,将督促检查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县(市、区)和市政府所属部门,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在督查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督办动态,跟踪办理落实的进展情况,务使决策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迅速地做好督办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重要督办件,领导要亲自负责查办。要健全报告制度,在收到上级机关交办的督查事项后立即组织办理,并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对一些因情况复杂,需要协调而一时不能办结的督办件,要及时向交办部门报告原由和阶段性进展情况。上报的办理报告,须经单位领导审批签发后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反馈情况务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讲真话、报实情。政府领导和交办部门要对政务督办件严格审核把关,对查办不力、情况不清、结论不准的反馈件,应退回重办重报;对逾期未报、隐瞒不报、失实谎报、失职渎职的,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四、努力改进政务督查工作作风

做好政务督查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在督查工作中,必须力戒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坚决防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和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以及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象。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把督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督查工作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对一些重要的事项或棘手问题的督查办理,要善于追根究底,一抓到底,通过明查暗访、跟踪督办,务使问题水落石出。

要把调查研究与督查工作相结合。根据决策实施的进展情况,选择重点、难点和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开座谈会和走访征询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弄清真情实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并提

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各级督查部门在督办工作中要举一反三,向上级反馈督查结果的报告中,要积极提供对领导抓决策落实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

五、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设

各级政府作为决策的主体,抓决策的贯彻落实责无旁贷,为此,必须加强对督促检查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都要明确一位领导分管督查工作,要经常过问督查工作,使用好督查力量,对督查工作人员要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经常听取督查工作汇报并给予指导。作为政府办事机构的办公室,担负着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任务,要在督促检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要加强对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并为督查人员提供列席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跟随领导下基层检查、调研等必要的学习、锻炼机会。督查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各级领导同志要对从事督查工作的人员多关心、多理解,鼓励和支持他们坚持原则、大胆开展工作,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构和督查工作队伍,是做好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保证。为增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对外开展督查工作,更好地发挥对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市政府决定将“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查处”更名为“衢州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设置督查机构。各级政府要重视督查队伍建设,配强配精、配齐配足督查干部,选配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组织和文字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到督查队伍。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可根据本部门的督查任务,设立专(兼)职督查人员。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及市政府所属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上级下达的督查事项要亲自抓,并对督查结果负责。各级政府的督查机构及职能部门专(兼)职督查人员负责督查项目的组织实施,对督查工作负有直接责任。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务督查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办公室将建立督查工作通报制度,定期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督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全市从事政务督查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按照“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热爱督查工作,恪守职责,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为全面推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我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督查工作细则

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04〕70号 【发布日期】2004-08-12 【生效日期】2004-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4〕7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

省公安厅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近年来,我省的消防安全工作虽然得到明显加强,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消防安全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尚未很好落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干部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社会对火灾的抗御能力薄弱,火灾隐患依然严重存在,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遏制我省当前火灾事故高发的势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做好消防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完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抓紧落实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切实承担制定落实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整改重大火灾隐患、调查处理重特大火灾事故、建立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等消防工作责任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指标的控制和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要重点解决基层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问题,加强对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督促检查考核,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延伸到乡镇、街道,及其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各类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照各自的职责,加大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支持和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的执法工作,齐抓共管,同时,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单位自身消防安全。要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管,对未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并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认真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各地要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要针对本地消防工作实际,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学校、文物古建筑等的专项检查,以及对“三合一”场所的专项整治。在认真排查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基础上,定期公布重点整治单位名单,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督办单位和整改期限;加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消除致灾因素,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浙江省“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79号)精神,抓紧制定、调整并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和小城镇消防专项规划,加快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消防保障体系。要将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与城镇总体规划配套进行,把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纳入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范畴,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实施。2004年底前,全省136个中心镇要完成消防规划制定工作,其他建制镇也要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2005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应有量和完好率要达到国家标准的95%以上。凡是新建、扩建城市(镇)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其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厂房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尤其是“三合一”现象的出现。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落实消防规划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中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要加大消防专项资金投入,从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浙江省消防部队装备配备标准》,加快部队装备建设步伐,特别要加强消防特勤装备的配备工作,逐年改善和调整消防装备结构,3年内,努力构筑成全省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大配套和小配套相结合的先进系统化装备体系。

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巩固发展义务消防队,积极推广合同制队员形式的消防站。至2004年年底,全省经济百强镇和生产总值超10亿元的乡镇要建立专职消防队。至2007年年底,全省所有乡镇要建立有组织、有队址、有器材、有执勤、有训练的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通过3年努力,全省基本形成以现役消防部队为主力、合同制队员消防站为补充的城市消防力量体系;专职消防队为骨干、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农村消防力量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早制订社会消防组织建设的办法,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强化社会消防宣传教育

各级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把消防公益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新闻单位要采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工作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四五”普法、科普教育和日常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全民消防素质。教育部门应将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业消防安全自律规则,有重点地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各地要定期向社会开放消防站,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增强基层消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

六、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消防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要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当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当好政府参谋。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对极易造成火灾事故和重大伤亡、一时又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限期整改,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公安部分级管理的规定,指导公安派出所切实做好辖区单位、场所以及居民家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消防部队的高危险性和特殊性,加强对消防部队的领导,继续重视和关心消防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报请政府依法决定的事项,当地政府要及时研究,尽快予以明确批复。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的力度,建设消防部队教育训练基地网络,提高消防部队官兵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改善消防部队执勤训练、行政执法的条件,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委办[2001]28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浙委办〔2001〕28号2001年4月20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市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组成城市的细胞。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内容。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抓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层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我省实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的社会救助、老龄服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劳动就业、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日渐突出,社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对城市社区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来。

二、二、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整体素质的 目标要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重点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强化社区服务,改进社区管理,发展社区事业,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要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要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物、财等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有共享。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以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及其配套组织为重点,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五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逐步实现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六是维护稳定,确保安全。要大力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加强社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使广大居民有安全感。

工作目标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街道、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省城市要以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社区建设要素,按照管理辖区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备的要求,科学合理调整、划分原有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形成新的社区,并建立新的社会居民委员会及其配套组织,最终形成“两级(市、区)政府、四级(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的工作格局。

到2001,在全省推广社区建设实验区经验的基础上,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城市要首先完成社区划定、规模调整等工作,同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办公经费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补贴问题。全省城市要在两年内完成社区划定、规模调整,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机构,逐步理顺工作关系,初步构建起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框架。到2003年,全省城市基层社区的各类关系基本理顺,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健全,社区的综合性功能明显增强,有90%的社工基本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城市基层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三、加强社区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制订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根据省、市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居住区(小区)详细规划,开展深入细致的社区调查,在摸清情况、科学论证、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具有本县(市、区)特色的社区建设“十五”规划和计划及社区近期实施建设的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理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区、街道两级规范化管理的形式,确立街道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扩大街道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健全街道的综合管理职能,解决街道现存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和责、权、利不配套等问题,逐步形成职责明确、政企分开、条专块统、依法行政、民主参与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与社区居委会班子交叉兼职。采用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我种方法,积极改进社区干部的选拔方式,同时要搞好社区干部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一支非行政化的社区干部队伍和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要保证社区服务用房,对今后凡城镇新建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和达到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要按照国家居住区规划标准,配套落实好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不得移作出租、经营等他用,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部门要切实把好关。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建设的社会参与机制。要尽快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四级社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社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各街道、社区要充实加强力量,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共驻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要结合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服务的新途径,努力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解决“机关办社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居民自治水平,积极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风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提供社会互助,保持社区建设的旺盛活力。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制订切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措施。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建设,改善对社区服务业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资源,提高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推动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各种不安定因素,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的昼夜巡逻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安全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等基层基础工作,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四、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区建设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统一筹划,全面落实。各市、区要由党委或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和驻区单位参加,负责理顺工作关系,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职能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明确责任,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工作。民政部门作为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社区建设规划、有关政策法规起草和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的指导,合理调整城市社区范围,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城市新型社区,认真抓好社区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工作,及时总结社区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组织部门负责社区党组织的建设,研究社区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党群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宣传部门和文明办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共建共创文明社区活动。计划发展部门负责将社区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部门负责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城建部门负责落实在新建小区中配置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等。政法部门负责社区的社会治安和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公安部门要在社区内设立警务室,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不断完善社区警务模式,调整充实社区民警,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调解、援助等服务工作。卫生等部门负责社区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负责指导社区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老龄等群团组织要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做好社区的群团工作。全省要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积极开创我省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委办[2001]55号 【发布日期】2001-10-10 【生效日期】2001-10-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全省乡镇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浙委办〔2001〕55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基层政权机关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中办发〔2000〕25号文件精神,深化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01〕7号)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全省乡镇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进一步提高对完善和深化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998年全国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进行了专门部署和落实,全省乡镇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在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增强公仆和民主意识、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照中央和基层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不够平衡,内容不够规范,监督不够到位,职责不够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进一步统一对搞好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乡镇政务公开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作为改进政权机关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积极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作为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克服怕公开后削弱管理权力、增加工作难度等模糊认识,纠正图形式、走过场,满足于一般性的办事程序、办事原则、收费标准公开的现象,不断增强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的自觉性。

完善和深化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办发〔2000〕25号和浙委办〔2001〕7号文件所确定的原则和要求,以为民、便民、利民和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把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一)完善和规范政务公开内容。

按照中办发〔2001〕25号文件的规定,乡镇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群众、企事业单位公开的事项和对本机关干部职工公开的事项。结合我省实际,对乡镇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如下:

1.对群众、企事业单位公开的主要内容是:

(1)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的事项: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乡镇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包括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实行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的月度会计报表和决算报表以及收费标准、开支标准、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赤字及政府债务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级政府或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基本建设项目及大额物品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情况;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承发包、租赁、拍卖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征收项目、征收政策及依据、征收标准、使用及减免情况;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乡统筹费征收标准、收取和使用情况。

(2)与村务公开相对应的事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他税费征收政策、收入进度及减免情况;计划生育指标发放执行情况和计划外生育费、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的收支使用管理情况;征用土地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的使用情况;各村宅基地审批情况;民兵训练、优抚、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及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水电费的收缴情况。

(3)乡镇政府各部门和派驻站所公开的事项: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执收执罚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和收缴情况;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必须公开的其他事项。

2.对机关内部干部职工公开的事项为: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乡镇财政下属独立核算单位(指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独立核算单位,下同)综合收支计划;

(3)乡镇政府本级及其他独立核算单位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资产负债表);

(4)招待费(含机关食堂)、外出考察费、会议费、电话费、差旅费、医疗费、小车费(含车辆购置费和运行费用);

(5)正常工资外的补贴、福利及考核奖发放情况;

(6)有关暂存、暂付款项情况;

(7)干部驻乡驻村情况;

(8)干部交流、考核、奖惩情况及机关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各地要根据上述规定,对正在实行的政务公开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要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加以规范和细化,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二)规范政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乡镇政务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为提高公开内容的时效性,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各项公布内容作出具体时间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固定性和变动性两大块,对固定性内容,如目标、职责、制度、规章、操作程序、收费标准等要实行长期公开,若有调整事项,要在调整后及时公布;对变动性内容,如对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乡镇政府本级及其他独立核算单位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要按月实行公布;对重大经济活动事项,如政府采购、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乡镇集体企业承包、租赁、转让、乡镇固定资产拍卖等要及时公布。政务公开的内容要准确完整、简洁明了,各项公开内容都要制定统一表式,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

本着方便群众、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与政务管理和监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公开方式。要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公开橱窗或公开墙进行公开。公开栏一般要有“三栏一箱”,即财务公开栏、规费收缴公开栏、事务公开栏和意见箱。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农村村务密切相关的政务公开内容,除在乡镇公开栏公开外,还应在各村进行公开。各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会议、广播、电视、便民手册、电子触摸屏等有效形式,予以公开。

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政务公开一般要按以下程序进行:(1)确定拟公开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拟定公开的详细内容。(2)审查核实。将拟公开的内容,视不同情况提交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会议、政府办公会议或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讨论审查核实。(3)实施公布。将经审核后的公开内容向群众公布。(4)征询意见。政务公开后,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公开中出现的偏差。(5)建立档案。每次公布的材料都要存档备查,年终和有关材料一起装订成册,归人档案。

三、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制度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督是关键。要建立健全乡镇政权机关和派驻站所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以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要把办事结果公开与事前、事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结合起来,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每个乡镇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政务公开的全程监督。监督小组由乡镇人大、纪委、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人数为7-11人,乡镇人大主席或纪委书记任组长。监督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业务知识,能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要明确职能,切实履行好职责。基本要求是:(1)督促本乡镇政府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公布政务;(2)检查、审核政务公开内容,查对、核实财务账目;(3)对检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4)向乡镇党委、人大会议报告政务公开监督工作情况;(5)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6)向乡镇党委、政府及驻乡镇站所反映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乡镇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向人大报告。乡镇当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决算、乡统筹费预算决算等,要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开。

健全完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举报监督查处制度,坚持实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预公开制度和定期审计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坚持上述制度的同时,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四、四、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政务公开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工作要求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在乡镇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实施,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政府加强督促检查。

全省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省里由省农业厅牵头,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务公开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把完善和深化乡镇政务公开与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便民服务中心”经验、实施“阳光工程”、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以及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各乡镇都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意识,将政务公开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每次政务公开的内容,乡镇长及站所责任人都要签字盖章,对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负责。

各地要把派驻站所政务公开纳入所在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全局之中,各派驻站所要自觉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定本系统基层站所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督促和指导。实施方案须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牵头单位。

推行乡镇政务公开,要同乡镇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村务公开相结合,同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保证政务公开制度的顺利推行,确保社会稳定。

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免去其所任职务;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或在政务公开中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等违纪行为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各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和深化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把我省乡镇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1年10月10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