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链》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项链》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莫泊桑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莫泊桑,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应征入伍。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871年,战争结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那时,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福楼拜决心把自己创作的经验传授给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严师的教诲,每篇习作都要送给福楼拜审阅。福楼拜一丝不苟地为他修改习作,对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赞赏,但劝他不要急于发表。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此,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莫泊桑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从这时到1890年的10年间创作的。此间,他写成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还写了3部游记、1部诗集及其它杂文。莫泊桑光辉的文学艺术成就,对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写作艺术技巧的成就,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后来的欧洲及中国作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课文分析
1.分析小说的细节
小说《项链》中,有很多的细节描写,比如: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挑吧,亲爱的。”„„“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
“太太,这挂相连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只盒子。” ——以上细节,给“项链是假的”,做了充分的铺垫。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他们到处找,远远地看见车夫就喊。他们在失望中顺着塞纳河走去,冷得发抖,终于在河岸上找着一辆拉晚儿的破马车。”
——以上细节,玛蒂尔德的陶醉带来的忘乎所以和离开是虚荣带给她的慌慌张张,也给“丢项链”,做了充分的铺垫。
小说中的细节,除了“铺垫”情节之外,还有别的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功能,比如:交代人物,刻画心理„„这里我们选取几个典型细节并附上学生的阅读体会,供同学们阅读小说时思考——
1)“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挂,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
——如此般浮华的幻境,也许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或曰奢求,都是情理之中的人的小小虚荣。当她经历了那一晚的浮华,她似乎觉得,曾经梦想过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如今只隔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触手可及。然而梦境终归只是臆造,梦得越杳渺,跌回现实就摔得越疼。她的余生都因为一个悲剧的误会而奔波劳碌,在那一晚之后,娇艳的容颜迅速衰老。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却不应为了幻想的虚无而哭泣。能够握在手里的不是梦,而是现实。一个终日沉溺在梦境中的人,依旧无法逃避现实。幽静的厅堂,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点着高脚的青铜灯,当它们褪去颜色,化作一张铺着陈旧桌布的桌子时,你能做的,是把它清洗干净,等待丈夫的归来,吃一顿普通而温馨的晚餐。
2)“她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这样想着的,也许是玛蒂尔德,也许是珍妮,也许是任何一个女人。爱美,似乎一直就被认为是女人的天性。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或者不光彩。但当爱美升级为虚荣时,似乎就是另一回事了。是那颗蠢蠢欲动的虚荣的心,使玛蒂尔德借了那一挂夺目的假钻石项链,坑害了她十年的光阴,以及远远多于十年的青春,还有一辈子也要不回来的曾经的生活。她会后悔吧,如果再知足一点点,如果再实际一点点,如果再„„可是没办法,她有一颗不懂得知足的虚荣的心,让这一切都只是如果,让她看不到她原本的幸福,感受不到她本可以拥有的快乐。
如果故事结尾在“从此路瓦栽夫妇过上了还债的艰苦生活”,我会相信,再来一次,玛蒂尔德还会如是。但这之后,“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看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她不再幻想,她开始认认真真地过她的生活,开始不再虚荣——甚至失去了最后一点点虚荣的资本。“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也许,这反而成全了她吧。
3)“当然,一定要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记得初中就读过这篇文章,当时老师要求我们给《项链》续写。写的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是我想当时我是不曾注意到这句话。平和,坦然,真诚。这是个不同的玛蒂尔德。
她坦然地面对了辛劳的日子,那些如同穷苦女人一样把垃圾从楼上搬到楼下,把水从楼下挑到楼上的日子,那些不顾面子不顾别人的嗤笑辱骂一分一分争价钱的日子,那些把粉嫩手指在肥皂里磨粗的日子。她也坦然地面对了自己不再美丽年轻的面庞和一个粗女人的打扮。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漂亮女人,一点虚荣其实不是什么错,但是如果她能够坦然地面对美貌的消逝,那么她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甚至,平和地回想那个舞会的辉煌绚烂,她仿佛是在回想一个属于别人的故事,或是站在遥远观众席里观看别人的演出。那是一场美丽的梦,但是在醒来在令人不如意的现状中还能平静地欣赏梦的美满,承受梦的破灭,这需要人非同寻常的坚强。
面对穷苦是她的英雄主义,而面对依然富有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而依然骄傲地感到还清了债是莫大幸福,则更是她的英雄主义。她已经可以尊重自己的劳动了。是的,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可以敝帚自珍地认真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尽管那似乎卑微可笑。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不会在乎最后的得到,他们以有一个对得起自己的过程为傲。诚实的美德她也具有了,并且她清楚地了解美德比美貌值得夸耀。
那时候续的结局似乎是让玛蒂尔德发疯了吧,不过现在我想我会给她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也许是“幸福快乐的和皮埃尔生活在一起。”可能不是像公主一样生活,但是会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劳动的人,懂得诚实坦然的人,懂得尊重的人,即使生活再给她以不顺利,她也会懂得让自己幸福的吧。
4)“她懂得家里一切粗笨活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晾在绳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当一个人被逼迫到生活的绝境,他将会舍弃一切可以舍弃的东西,保住最重要的,然后最卑微地延续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奢求,甚至连抱怨的心情都不存在,只是想着怎样能够活下去。玛蒂尔德也如是,她被高额的债务、生活的残酷磨平了棱角,顶着巨大的压力度过人生中最痛苦的十年中的每一天。她不再想着豪华的房子华美的衣服贵重的首饰让每个妇人羡慕的生活,她学会了隐藏甚至忘记自己的梦想——虽然这种梦想也许会被很多人耻笑。
5)“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这是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不仅使我想到了路瓦栽夫人的命运,也让我想到了整个人生。路瓦栽夫人从一个虚荣、爱幻想的资产阶级妇女,变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也开始懂得了穷人的生活。可以说,这一切变化的根源便是那串丢了的项链。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又成了改变她整个人生命运的大事。一方面,她不再爱慕虚荣富贵,过起了真正实实在在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她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丧失了青春和美丽。所以,我认为恐怕很难评述这件“小”事对于她的人生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许积极消极皆有。但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无常、充满变数,进而更深地思考人生,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莫泊桑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题吧。
2.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传统观点认为,本文塑造并批判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而同时又有不少观点,与其略有不同,甚至是相反。同学们尽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得出自己的评价和结论。这里,列举几个学生观点,供大家交流:
(一)如果说,命运可以左右人的一切,她用美丽,摇摆了命运的决定。平凡的人生,只需一次美丽的绽放便已足够。烟云浮华,纸醉金迷。如果说,命运可以用一个玩笑毁掉一个人的青春,她选择平静的接受,坚毅的度过。劫难可以逃避,心结却难以绕过。她选择一点点解开当初轻易系紧的心结,选择用半生的青春换取内心的安宁。命运很神秘,它总是选择在瞬息间来个翻云覆雨。躲开它固然是聪明绝顶,而长风破浪,需要的是勇气,是责任,是坚持。她的前半生,时刻准备着绽放,然后命运给了她完美的展翅翱翔。她的后半生,时刻为绚烂的那一夜虚幻付出代价,她给了命运,一个不悔的完美答卷。平凡的人生,只需一次美丽的绽放。完美的一生,仅需一颗懂得负责的心。(二)她有着一个普通女人对美的渴望,她有着一个普通女人对物质的追求。然而,她又有着对生活的诚实,对朋友的诚实,对艰辛的忍耐,对人生的勇敢。她是普通的,但又同时闪烁着别样的光彩。只是她不能将自己的梦和现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她的付出和代价是否又太昂贵了些?(三)她,普通的女人。也许早已湮没在社会的喧嚣之中。她勤勤恳恳的过一生,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却也没有做让别人幸福的事情。她就是平平凡凡的。她,始终跟着她的命运,没有一点点的反抗,她服从一切,她从没拒绝什么。但对于她的诚实,也许可以有额外的加分。那成为她生命少有的亮点,虽然愚昧,但也值得表扬。
(四)用半生的辛劳体会虚荣所带来的后果,用娇艳的容颜换瞬息的浮华,留给玛蒂尔德的,是疲惫后空洞的眼眸,苍苍的白发与细密的皱纹。那一个梦的代价如此昂贵,她甚至连后悔的时间都不曾有过,而梦,也不曾真正实现。这样的人生,是抵达不了及格的边线的。若是能够预知未来,想必玛蒂尔德宁愿平凡一生,也不愿终日沉溺在白昼的梦幻当中。
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阅读小说的时候,请注意以下一些描写。有些描写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闲笔”,但正是这样的一些“闲笔”,却恰恰给读者点染出了一个逼真的社会环境。例如:
“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她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那时候,这三个男宾的妻子也正舞得快活。”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
“也”,“只得”,“惟一”,“三个男宾”,“自惭形秽”„„这些词眼儿,无不在告诉读者,“玛蒂尔德”,在那个社会中,只不过是万千个“玛蒂尔德”中的一分子。因此,玛蒂尔德的悲剧,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缩影。
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如果能自觉地关注到这些“环境描写”的语言,哪怕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只言片语”,那么,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就会得到升华。
4.分析小说的意象“项链”
“项链”,在本文中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因素,一个线索,同时也可以说是小说中的一个“意象”,一个寓意着主题的意象。对于“项链”这个意象,我们可以有多种的诠释,比如:
项链——串联着玛蒂尔德的虚荣美丽和青春。
项链——串联着我们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抉择,也串联着选择之后为之奋斗的日日夜夜。
项链——人性的美丽,会使这条人生之链熠熠生辉。
项链——是世界上一切兴衰,一切荣辱,一切得失中所有的点点滴滴的串联,是一串充满各种滋味的生命之珠。
项链——光明与黑暗间的单行道,成功与失败间的独木桥。项链——是禁锢抑或是找到自己的通途
项链——装饰了你的脖子,就必定要扼住你的咽喉。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自己给“项链”下个“定义”,来表达你小说阅读之后相关感想。
二、能力训练检测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huáng(1)丰()(2)惊()失措
wéi
zhě
huì(3)()幕
(4)()皱
(5)自惭形()2.请从以下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填入下边文段的空格处,体会以下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1)住宅的_____,墙壁的_____,家具的_____,衣料的_____,都使她苦恼。(狭促 寒碜 暗淡 黯淡 破烂 破旧 简陋 粗陋 朴素)(2)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_____,被人_____,具有_____而被人_____。(欢欣 喜欢 羡慕 艳羡 诱惑力 魅力 追求 夸赞)3.“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请分析这一心理描写的意义。
4.在读《项链》的时候,多数人的眼光都会锁定在玛蒂尔德身上,而似乎很自然地忘记了另一个角色——路瓦栽。请你再细细地读一读小说,然后对“路瓦栽”作出你的评价。
5.该小说原名“首饰”,翻译时,经常习惯性地译为“项链”。你认为小说标题用“首饰”好吗?为什么?
附参考答案:
1.(1)丰韵
(2)惊惶失措(3)帷幕
(4)褶皱
(5)自惭形秽
2.(1)住宅的寒碜,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2)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欣,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3.参考:小说要塑造“典型人物”,也就是说,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应该是一种“必然”命运。玛蒂尔德花费了(或是花费着)十年的艰辛,来作为当年一夜狂欢的代价,照理说她应该会有几分后悔。然而,玛蒂尔德不但没有后悔,还经常回想起当年的令她“陶醉”的记忆来,还经常沉迷在当年的“陶醉”的记忆中。这就说明,在玛蒂尔德自身,这种虚荣心是一种“必然”性格。或者说,假使还有一个可以令她“陶醉”的机会,她大概还依然会去“借项链”的吧。本段心理描写的意义,在于将“借项链”“丢项链”这些似乎偶然的事件,写出了其背后的必然背景。
4.参考: 路瓦栽——
他只是一个教育部的普普通通的书记,丢在市井中三两天都不会被人发现,他自己的惟一特点就是普通。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他从心底希望能同她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却不幸遭到飞来横祸,那条项链毁了他妻子的人生,而对于这个法国男人,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他甚至从未抱怨。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他从未与浪漫结缘,他明知妻子看不上自己却依然深爱她,纵容她虚荣的想法。当事故发生后,他只是尽了全力挽救,未曾责怪妻子一句。那十年里,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只为能偿还债务后过上安稳的日子。路瓦栽真的是个不平凡的法国普通男人。
5.略(可参考本文中对“项链”意象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阿房宫赋》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阿房宫赋》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连中国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 1.写作背景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杜牧感于此,作了这篇赋,假借秦始皇奢侈虐民自取灭亡的史实规讽唐敬宗。这年作者才23岁。
2.结构内容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阿房宫的工程浩大,雄伟壮丽。
第二自然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生活的奢侈、腐朽,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自然段:写秦朝统治者虐用民力,以致自取灭亡。
第四自然段:总结六国和秦王朝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应该励精图治,爱惜民力的警告。
3.以宾衬主、层层逼进的写法
文章首先从建筑规模和宫中生活两个方面描写阿房宫,突出其建筑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为了突现写作意图,作者在构思上采用了以宾衬主、层层逼进的写法,秦为主,六国为宾;有六国之灭,才有秦阿房之兴;而秦阿房之兴,已隐含秦亡之因。六国与秦之亡,皆因不“爱其人”;结论自然是:不“爱其人”者必亡,当朝的敬宗也不例外,更无出路,这正是全篇用意所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语警策、明快,言有尽而意无穷。
4.分析提高
(一)重点词语
1.一
①数词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史记》)
②相同,一样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
③全,一概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④统一
六王毕,四海一
⑤专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⑥一旦
一出门,袭马过世家焉(《促织》)
⑦才,一下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⑧竟,乃
靖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靖郭君对于寡人,竟这样吗)
⑨语助词,加强语气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回
①旋转,回旋
②掉转,运行
③曲折,迂回
④回来,回去
⑤回首,回头看
⑥量词
3.尽
①完,空
②全部使出来
③全部取到、占有
④全部,都
⑤死
⑥尽,极
4.哀
①悲哀,悲痛
②怜悯,同情
③哀叹
5.取
①捕取,俘获
②拿
③取得
④提取
⑤采取,采用
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诗)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诗)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词)一日走千回(辛弃疾诗)奈何取之尽锱铢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冯婉贞》)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珍宝尽有之(《鸿门宴》)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林尽水源(《桃花源记》)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入蔡州取吴元济(去蔡州捉拿吴元济)今入关,财物无所取(《鸿门宴》)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
⑥夺取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通“娶”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二)特殊语言现象
1.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古:宫室建筑精巧
今: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古:景象
今: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经营: 古:文中指珍宝
今:筹划、计划、组织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古:可惜
今:值得怜悯
2.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3.名次作动词
①未云何龙
龙,出现龙
②不霁何虹
虹,出现虹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鼎视为铛,把玉视为石;把金视为土块,把珠视为石砾
4.使动用法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使秦灭族
5.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之为鉴
(三)写法上的借鉴
1.铺陈夸张
气势夺人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了铺陈夸张的手法,表现力极强。如第一段中写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建筑一段,和写桥梁复道的一段,不仅突出的描绘出楼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绮丽、壮观而且颇有气势。还有第三段写秦统治者不恤名利,横征暴敛,也用了铺陈夸张的写法。铺陈夸张是“赋”的主要特点,加上杜牧丰富大胆的想象,纯熟灵活的笔法,使这一篇中的这一写法的作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2.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感情充沛,铿锵有力
文章除夸张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方法。如:
比喻:繁密的楼阁如“蜂房”“水涡”,尤其是把比喻与反问、对偶结合使用: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形象生动而又发人深思。
排比:如写宫女梳妆、秦爱纷奢两段全用排比,铺张达意,气势非凡。
这些地方都充分体现出作者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1.下列加红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功名俱著于春秋(历史)
B.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泛指民间)
C.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学习的人)
D.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灾难、困境)
2.下列句中加红的字所指代的内容与“不爱其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①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②然其言必信
③而弟子志之不倦
④而不矜其能
A.②
B.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句中的“志”与“而弟子志之不倦”的“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
B.吾使有五而志于学
C.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红的字的意思()
固无可言者
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
然其言必信
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A.两个“言”字相同,两个“德”字不同
B.两个“言”字相同,两个“德”字也相同
C.两个“言”字不同,两个“德”字相同
D.两个“言”字不同,两个“德”字也不同
5.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A.儒者以舞文弄墨而败乱法度,侠士逞个人的勇力,不顾法制的约束。
B.读书人用写文章来破坏法纪,而侠士用武功来使禁令失效。
C.儒家的文章是法律混乱的根本原因,而侠士的武功是使国家禁令失效的根本原因。
D.读书人用文墨治理法律,而侠士却用武功破坏国家的禁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缗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缗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缗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注:
①市掾:管理市场的属吏
②轊:车轴头
6.下列加红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保莒城(维修)
B.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装)
C.城坏,齐人走,争涂(同“途”,抢道)
D.齐诸田疏属也(属于)
7.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不见知
②为燕所虏
A.①不让人知道
②做了燕国的俘虏
B.①大家都不认识他
②是燕国的俘虏
C.①并没有受到重用
②被燕国所俘虏
D.①大家并不了解他
②做了燕国的俘虏
8.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操虽托名为汉相,其实汉贼也
④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⑤城坏,齐人走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A.②⑥
B.③⑤
C.①④
D.②④
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田单在逃难中,令族人将车轴换为铁笼,使族人得以脱险。
B.田单的族人因铁笼的关系得以保全了身家性命,足见田单智能过人
C.田单深谋远虑,在当临淄市掾时,就已经看出时事,因而深藏不露。
D.田单族人在逃亡中,因有铁笼,所以车轴转动速度快,因而得以迅速逃离。
10.下列关于田单的性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①机智过人
②具有政治远见
③精通兵法
④身先士卒
⑤有勇有谋
⑥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附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C
7.C
8.D
9.B
10.A
作文推荐
园日涉自以成趣
高二(11)楼悦晨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的确,陶渊明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只在自然之园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日日在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他的傲岸啊!
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从为州祭酒,到作彭泽令,十三年中,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抱负,但黑暗的政治社会,腐败的官场,对自由的束缚,对他不羁性情的压抑,何其沉重。
既然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探求什么呢?“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辞官归里,躬耕自资,田园才是他真正的家。他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期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而是悠然于园中,由自然山水探寻到了最为纯真质朴的快乐。
只有在他的园中,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才能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低头见青草绵绵,一处花团锦簇,竞相争艳,一处孤芳静绽,傲岸独立;抬头见柳枝依依,薄云勾卷,青山峻拔,群鸟徘徊,盎然生机,不使他欢欣鼓舞?晨曦中重露湿襟,草香四溢;黄昏里斜晖暧暧,炊烟袅袅,融融暖意,不使他心神安详?三九寒天,雪覆万物,天地一白,百草萎靡,众花枯残;而青松屹立,擎起白雪,傲梅怒放,凝着冰晶,坚忍昂扬,卓然独立。不使他久久凝望,心潮宕动?待到冰消雪逝,春意轻拂,草芽破土,柳树抽枝,生气重现,始知万物造化,周而复始,何其悠然,不使他快慰?大自然的生机、韵律,鼓荡着陶渊明的心脉,溶于自然,他如高山苍苍,流水潺潺,乐夫天命,别无所求。这等沉静清新,洒脱悠然,古来又有几回闻!
绝世俗,诗意地栖息,纵情山水田园。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这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就是陶渊明日涉园的乐趣。
[评语]
对诗句品评得如此细微准确,不仅是心灵的工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所以本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者深入的体会与正确的感悟。细品深思,这就是成功的法宝之一。
此外,作者的语言也很精彩,四字短语的使用,恰切、精当、优美,错落有致,音节铿锵,富于美感,读后让人口颊生香。如:
低头见青草绵绵,一处花团锦簇,竞相争艳,一处孤芳静绽,傲岸独立;抬头见柳枝依依,薄云勾卷,青山峻拔,群鸟徘徊,盎然生机,不使他欢欣鼓舞?晨曦中重露湿襟,草香四溢;黄昏里斜晖暧暧,炊烟袅袅,融融暖意,不使他心神安详?三九寒天,雪覆万物,天地一白,百草萎靡,众花枯残;而青松屹立,擎起白雪,傲梅怒放,凝着冰晶,坚忍昂扬,卓然独立。不使他久久凝望,心潮宕动?(指导教师:连中国)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济南的冬天》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黄丽娟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李君兰
一、课文内容 1.作者及背景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因作品数量颇多,而内容、语言、思想均贴近百姓生活,故而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是学生们相对较为熟悉的作家。
老舍自言“从民国十九年(1930)七月到二十三年(1934)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吊济南》)四年之中,老舍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在此地他有了第一个小孩,即取名为“济”。在《吊济南》一文中,他说在这里的生活“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觉得“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在济南,老舍获得的是“平淡而可爱的滋味”。
老舍一生67岁。67年间,他在北平居住了42年,其余25年则分住在各地,如伦敦7年、重庆4年、青岛2年、济南4年、纽约4年等。他一生的很多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皆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他还写过一些有关北京的散文,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一些印象》,后来还写过《吊济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
老舍和济南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济南地貌简介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中,很多笔墨放在了对山和水的描写上,这与济南地貌相关。
济南多山。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3.课文分析
老舍对冬天的济南和济南的冬天评价甚高。
首段中,老舍称之为“宝地”。“宝地”多为仙境,人间哪得几处得?宝地者,地理、气候等条件优越而富庶之地。冬天的济南优越在何处呢?老舍对比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三处地方。与终日寒风的北平比,济南不刮风,是奇迹;与漫天大雾的伦敦比,济南有日光可享受,响晴;与热带比,济南有日光却又不毒辣。晴朗、无风、温和,这就是济南,温晴的天气造就了这么一个宝地。
次段中,“出奇”、“理想的境界”成了老舍对济南的第二次堪称极致的赞美。出奇、理想的原因可由本段第二句中揣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出奇、理想,不仅仅在有山有水有阳光,还在于老城的慵懒、不慌不忙、无所畏惧也无所争抢,以及山水阳光和老城间的和谐。这种如同处在“小摇篮”之中的“暖和安适”,是在他处凛冽的冬日里难以想象的,是出奇的,是理想的。再看济南的人们。暖和安适的何止是山。人们面上含笑,在温暖中,不免发生幻觉,“不知不觉地”以为春日将至,山草将绿。然而忽然一睁眼又发现并非如此时,也并不因为幻想的破灭而失望,因为那暖和安适、慈善的冬天丝毫不输于春天啊!所谓“温暖如春”也就是如此吧。
第三段是老舍认为“最妙”之处,“妙”在何处呢?从山上的矮松看起吧。青黑的矮松本算不上美、算不上妙,但当下了点小雪,感觉就微妙起来。那“一髻儿白花”将人们的视线尽数吸引过来,白雪是矮松最精致的点缀,矮松霎时优雅起来。而“顶”字又饱含了一种小心翼翼和轻盈。再看山尖,“镶”联系的,一面是珠翠玉石,一面是能工巧匠,起到的效果是光莹璀璨的:蓝蓝的天配上精心镶制的银边!那件“带水纹的花衣”,更是小山这位秀气的女孩最灵动的衣着。人本静止,衣亦不动,然而却无形之中有种动态之感:仿佛湖面上的涟漪一圈圈波动起来,而波动之中呈现出一层美过一层的秀美。薄雪害羞之态、粉嫩娇柔之姿,更惹人怜惜惹人疼爱,老舍都忍不住说这“秀气”是“受不住”大雪的。
第四段写远望城外之景,老舍用“唐代的名手"之画作比。唐代是文学艺术的鼎盛时代,此时的名手之画当有绝世的风采。“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这张“小水墨画”的意境已经超凡脱俗,令人不由想起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者意境正可相媲美。而“卧”姿又是那么难以描画,其安逸舒适少一分则太过直立、振奋,多一分则太过松散、疲倦。
末段写水,老舍又以“空灵的蓝水晶”设譬。雨过天晴时,天往往是蓝汪汪、水亮亮的,此时仰望,会觉半空中一片清亮。但济南的冬天,自下而上,河水、“空中,半空中,天上”,整个的空间尽是空灵的。这空灵不仅来自湛蓝透亮的天,更来自“把终年贮蓄的绿都拿出来”的河水。而这河水的空灵还不仅仅在于颜色,其怜惜“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的心思也是极具灵气的。
温晴、暖和安适、秀气、“卧”之安逸舒适、空灵,是这些特点将冬天的济南打造成了宝地、理想的境界,打造得妙、空灵、具有艺术价值。文末,老舍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掷地有声,不容怀疑。
然而,“这”指什么,能否一言以蔽之呢?暖和安适、秀气、“卧”之安逸舒适、空灵皆是济南的特点,然而仔细品析却会发现,温晴才是最本质的原因。正是温晴,使得人们感到暖和安适,小山得以保持秀气之姿,山坡和村庄不至因天寒地冻而失去艺术感,河水才能够保持不冻从而更为绿起来。
白居易《问六十九》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上下一白”,其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一童子烧酒炉正沸”。静谧的冬日里,人们更容易被温暖打动。
老舍此篇作于到济南的第二年,仅就一个冬天,那温晴就深深打动了老舍,更形成了老舍对济南的脉脉温情!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红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发髻(jì)肌肤(fǔ)澄清(déng)
B.伦敦(dūn)着落(zháo)镶边(xiāng)
C.狭窄(zhǎi)宽敞(chǎng)贮蓄(chǔ)
D.水藻(zǎo)害羞(xiū)济南(jǐ)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3.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给上面一段话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红色字体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6.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7.对加下划线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8.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A.下小雪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后的山色
D.山的肌肤
附参考答案:
1.D 2.A 3.A 4.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5.D
6.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受不住等。
7.D 8.C
附学生作文推荐
冬
初一(6)李可
依旧是上学的路上,只不过,天上飘下了零星的雪花,顺手摘得一朵雪花,本想观赏、把玩一番,却不料,它只停留了片刻,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路上的行人换上了厚重的棉服,一个个都埋头向前走着,任谁,也不想在这寒冷中多待上一秒。
大街上,仿佛只剩下脚步声。
冬天在大街上流浪。公园里的孩子,却愈发热闹起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打起了雪仗,你扔来五个,我还你六个,谁也不肯认输;
那雪白的城堡,仿佛是童话中公主的小屋
神秘而美丽;
一个个雪人,像战士般屹立于风雪之中
„„
孩子们玩着、闹着、笑着,让沉闷的冬天多了一份热闹。冬天游戏在孩子们的梦想里。
雪越下越大,大地上,已是一片白茫茫,这白色,赛过了新娘白色的婚纱。
行人愈发稀少了,最后,大街上只剩下我一人。
我仍旧不肯加快步伐,为的,只是能在这片白雪上,留下我的一串脚印
„„
点评:
这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冬季。雪如花,且是长在枝头的,否则,作者怎么能“顺手摘得一朵雪花”?行人虽瑟缩疾走,孩子们却因冬的到来而热情激昂。“冬天在大街上流浪”,可是冬天又“游戏在孩子们的梦想里”。孩子们奋战着,就连雪人也如战士般“屹立”。这白色的雪“胜过新娘的婚纱”,胜在颜色,还胜在喜悦的神气。“我仍旧不肯加快步伐,只为能在这片白雪上,留下我的一串脚印„„”我是谁?(指导教师:黄丽娟)
第四篇:《荷花淀》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荷花淀》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肖勇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 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2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高中毕业后任职员、小学教员。抗战爆发后,在冀中从事抗日宣传、教育、文化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这时发表的《荷花淀》等作品受到称赞。抗战胜利后回冀中编杂志、写小说散文并参加土改工作。1949年1月随军入天津,在《天津日报》主编文艺副刊。
早期作品收入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初版)。50年代初出版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历任中国作协理事、天津作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1955年后因病远离文坛的主流,并开始阅读大量传统文化典籍。
1977年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因自成风格而被称为“荷花淀派”开创者,有诸多后人效仿。“文革”后出版了《尺泽集》等散文集。《孙犁散文选》于1989年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早期作品明净质朴,勾勒出乡土民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荷花淀》、《吴召儿》、《嘱咐》等流传不衰。后期作品由清新转入平淡,在简洁之中更富于蕴藉。
(二)课文分析
短篇小说《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有着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小说熔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享有“诗体小说”之美称。全篇充满诗情画意,可以说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1、环境美
小说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上,却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如开头部分对月下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凉爽”“干净”的小院子,“湿润润的”、“柔滑修长”、“又薄又细”的苇眉子,“一片银白世界”的淀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把读者引到一个优美的境界。对这几段描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一,作者选取的描写对象本身的自然美感:月亮、女人、身下的苇席、远处的荷花淀;其二,将描写对象的特殊组合又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了美:月亮底下,女人编席,远处一片飘着荷花荷叶香的白洋淀;其三,话语的修辞、装饰更增加和扩充了无限的美感: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即使战斗已迫在眉睫,作者仍不忘描写荷花淀的美景,那“迎着阳光舒展开”的“大荷叶”,那“高高挺出来”的“粉色荷花箭”。至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
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深邃而高远。
2、语言美
小说的语言描写体现出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情感和性格。情感方面既有夫妻之情,又有家国之爱。女性的性格则既有深沉含蓄的一面,又有坚韧刚强的一面。
如话别时水生对女人的嘱咐,“嗯”表现了水生嫂的温和、柔顺,流泪答应则表现了性格的坚强。女性的这种含蓄美在“借故寻夫”这一场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丈夫才走两天,这些纯朴多情的青年妇女聚集在一起商量探夫之事。明明都惦念得不行,但谁也不肯直说。有的说“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说“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有的说“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见,丰盛的情感蕴含在对话之中。
还有一段,如“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她们把丈夫比拟为拴不住的脱缰的野马,其中蕴含着传不尽的复杂的情感:寻夫未遇的恼恨、柔情蜜意的爱恋、淡淡的自豪、轻轻的责怪„„这种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的表情方式,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
当水生嫂含泪答应“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时,当决定了“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时,深沉含蓄中的坚韧刚强展露无遗。结尾写她们迅速成长的过程也充满了慷慨激昂、坚韧刚强之美。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女人们不仅毫无惧色,还随时随地感受着家乡的美、生活的美,并充满必胜的信念,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美的人性、美的亲情,正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这也正是“战争”和“美”的结合点。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各项加红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鄙薄刻薄轻薄日薄西山
B.蛮横横心横财横行霸道
C.奔丧投奔奔赴疲于奔命
D.没落着落落魄丢三落四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凌乱陵墓棱角凌云壮志
B.壁垒嬖爱皱襞白璧微瑕
C.噘嘴猖獗昏厥一蹶不振
D.僵持疆界缰绳信马由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水生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B.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对小说语言来说,仅仅准确,鲜明,生动还不够,还有词语搭配等因素在起作用。
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编成了多少银白雪亮的苇席,也不知道。
D.奶奶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勺,一脸无奈地望着她的小孙子,说:“你到底吃不吃呀,我的小祖宗?”。
4.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比喻)
B.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比喻)
C.那女人生气地说道:“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比喻)
D.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比拟)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不能________谁好谁坏,但是她决定要干涉丈夫的事,不叫他多得罪人。②在女人们的耳边响起枪声,整个荷花淀全________起来。
③这个年轻作者的诗________很深,一发表便引起众多的关注。
A.鉴赏震荡工夫
B.辨别振荡功夫
C.鉴别振荡工夫
D.辨别震荡功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6.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上文语句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7.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的错误之处。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后,当地人民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②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③由于《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一篇广泛流传的名篇,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A(B蛮横,横财hèng横心,横行霸道héngC 奔丧,奔赴,疲于奔命bēn投奔bèn
D 没落,着落,落魄luò丢三落四là)
2.D 信马由缰
3.B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对小说语言来说,仅仅准确、鲜明、生动还不够,还有词语搭配等因素在起作用。
4.C 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5.D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多用于口语。
鉴别:辨别。多用于书面语。鉴赏:鉴定和欣赏。震荡:震动,动荡。振荡: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
工夫:时间,时候。功夫:本领,造诣。
6.①聪明伶俐②心直口快③谨慎小心④直爽大胆⑤忸怩羞涩
7.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后,当地人民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②在读者中间引起强烈反响
③《荷花淀》已成为一篇广泛流传的名篇,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作文推荐
我心之声
高一(10)乔奇
“当!„当!„当!„”寂静的早晨,金属器械相碰的声音,格外清楚、响亮。力量棚外,细雨依旧在下,操场上,毫无一人。是啊,这个时候,大家要么还在睡觉,要么,在专心学习,有几人,在挥汗如雨?
“几组了?”
“三组。”
“加紧做。”
“是。”
算上教练,也只有五人。彼此之间,只有寥寥数字。往日,有说有笑的场面,在这一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当当”声与队员使劲时发出的“啊”或者“呃”。谁都明白,这个时候,专心训练才是最重要的。
“一、二、三、四、五„„二十九、三十。”又完成一组。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服,微风一吹,不觉哆嗦了一下。
“穿上衣服,别感冒了。”
“是。”
然而顾不上许多,他径自走到卧推处,继续练习。他深知,这次比赛对他的重要性。虽然不用取得二级,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他对它的重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因为,在内心深处已经蕴藏了许久的能量,一直无法释放。这一次,将是最好的时机。
回想去年这时,还在与伤病做着斗争,结果,精疲力竭,在比赛中,输给了伤病。那时,内心传来了一个声音:“不要放弃,要有信心,一定会战胜困难的。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像英勇的士兵一样的男人!”所以,最终结果,他赢了。
今年,不需要与伤病斗得精疲力竭,只需全力比赛。对于他,健康意味着什么?健康就意味着一切!很久了,他终于不用为健康而担忧了。他可以自由地、全力地跑了。他可以对着内心说:“我做到了!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是的,一年前的那个男孩已经长大了,成为真正的男人了。
“当!当!当!”碰撞还在继续。但这,已不再是碰撞声,而是内心的声音——即将爆发的声音!
[评语]
这是一篇以“声音”为话题的文章。在自然界、在社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发自肺腑,却关乎内心。我们的小作者倾听到了内心之声,那是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你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吗?只要你凝神,细听,你也能发现、捕捉到那份与众不同的搏动。(指导教师:肖勇)
第五篇:《鸿门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北 京 四 中
编稿老师:袁伟丽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徐冬杰
《鸿门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1.背景介绍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关于项羽称霸和楚汉相争的历史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
2.文学常识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130篇,包括:
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70篇——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篇——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关于项羽其人有如下评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咏项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4、课文知识
(1)生字与注音
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熟与君少长zhǎng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如恐不胜shèng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道芷zhǐ阳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驻扎)
②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③籍吏民。(登记户籍册)
④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
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美姬(喜好)
②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善待)
名词作状语
①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③头发上指。(向上)
特殊用法
①臣活之。(使……活,使动用法)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名词意动用法)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5)省略宾语:
为(我)击破沛公军
急击(之)勿失(时机)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则与(之)斗卮酒
则与(之)一生彘肩
竖子不足与(之)谋
沛公奉卮酒为(之)寿
(6)省介宾短语
加彘肩(于其)上
5、关于鸿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6、写作特点
(1)通过人物在斗争中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范增——项羽亚父、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刘邦得力的谋士,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绕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①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②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③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④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7、补充内容
关于项羽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关于刘邦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攻城略地,所隆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示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二、能力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思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2)秦时与臣游()
(3)卫士仆地()
(4)沛公起如厕()
(5)相去四十里()
(6)沛公则置车骑()
(7)道芷阳间行()
(8)素善留侯张良()
(9)乃令张良留谢()
(10)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还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戮力而攻秦
B.拔剑撞而破之
C.起,立而饮之
D.项王按剑而跽
4、下列红色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善遇之
B.妇女无所幸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C.因击沛公于坐
因招樊哙出——《史记·高祖本纪》)
D.故遣将守关
君安与项伯有故
5.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刑人如恐不胜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⑤籍吏民,封府库
⑥沛公欲王关中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②④/⑥⑧/①③⑤⑦B.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C.④⑤/②⑥⑧/①③⑦D.②④/⑦⑧/①③⑤⑥
6.解释下列红色词的古今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今:)
(3)约为婚姻(古:)(今:)
7.填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初年三千年间的历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130篇,共五十多万字。
8.下列句子不属同类句式的一项
A.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B.籍何以至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得复见将军于此
9.写出下列语句所含的成语
A.秋毫不敢不所近()
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庄拔剑舞,其意在沛公()
附参考答案:
1.(1)估计(2)交好(3)倒下(4)去、到(5)距离(6)放弃(7)抄小道(8)平常(9)道歉(10)料想
2.(1)到;取独;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2)驻军;军队;军营
3.B
4.C
5.B
6.(1)古:意外的情况;今:程度副词
(2)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古:儿女亲家;今:男女婚娶之事
7.纪传体;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8.B
9.A、秋毫无犯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劳苦功高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作文:
“中”的精神
高一(10)班韩天辞
开学之后读的第一本书叫做《中的精神》,是当今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所著的自传。读完之后,其中几段富有哲理,值得品读的文字令我难忘。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能够从他朴实、平淡的话语中感受到吴清源先生身上那种难得的清雅之气。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先生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他下棋却不求胜负,在黑白世界里参出围棋的真谛,参出人生的哲理,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他下棋不求名,不图利,他用平淡深邃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一切,仿佛只看一眼便了然于心。
他下棋不与人争,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他以一颗没有嫉妒,没有鄙夷,没有仇恨的心包容一切。
在我看来,吴清源下棋更像是一种修炼,一种修身养性,一种自我调节与升华。我佩服他“中”的精神与作风,人生在世,很难使自己处于不偏不倚“中”的位置上,很难将身边琐事平衡调“和”,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追求,太对的奢望,太多私心杂念,往往陷入一个深渊,爬上来又陷入另一个深渊。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苦恼呢,只是未能把心态平衡罢了。如果人人都能摒除惶惶的功利之心,去除无限的占有欲望,抛弃过分的争强好斗的念头,也丢掉沉重的心理包袱,那这个世界不就澄澈了许多?不就是那“中和”的理想世界吗?只是世上通达的“吴清源”并不多。
我没有下棋的天赋,恐怕难以领略到围棋真正的趣味与道理,那也就难以达到吴清源先生那种“中”淡雅境界了。可我想,我会铭记吴先生“中”的教诲的,就当作我立身处世的又一准则吧。
评语:
一个爱读书的人,一颗敏感的心,时常反省自忖,时常体察揣度,读过了很多韩天辞的读书随笔,觉得他是个平和冲淡,思想独立的人,有感性的理解,有理性的思辨,常常是波澜不惊的态度却有语出惊人的精到见解。这段文字算是信手拈来,可是有它独到的韵味和淡雅的文风,这是在读了很多书之后自然而形成的一种为文的风格,其中透露出特有的文化品格和思想的境界。(指导教师:袁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