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购物中心商业调整工作建议
购物中心商业调整是不变的命题
导读:对购物中心而言,商业调整从来都是一个不变的命题,与时俱进的调整是保持购物中心最佳经营业绩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购物中心调整的终极目的是租金收益的提升,同时商业品质的提升也是资产增值的重要体现。
对购物中心而言,商业调整从来都是一个不变的命题,与时俱进的调整是保持购物中心最佳经营业绩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购物中心调整的终极目的是租金收益的提升,同时商业品质的提升也是资产增值的重要体现。
购物中心定位分析即通过分析整场经营状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得出调整结论。
01 需求结构分析
需求结构方面,重点关注城市消费水平、区域人口结构、项目周边交通三个方面的变化。如果在3年的时间半径(过往3年及未来2—3年)中,上述三个方面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就认为定位可能需要调整。
判断城市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通常包括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消费品价格指数等。而区域人口结构主要包含消费人口构成和该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两个方面。项目周边交通则指道路及公交、轨道交通和停车条件等方面。
02 供给结构分析
单从需求结构来判断定位是否需要调整还略显单薄,还应结合供给结构(周边商业环境及未来竞争格局)来综合判断。临近区域是否有新的商圈诞生、区域内是否有新的商业项目入市、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同类可比项目)的品类覆盖及品牌组合情况如何、以及对本项目的影响等,都是调研和分析应关注的方面。
03 定位合理性判断
通过以上宏观数据采集和周边市场的调查,同时结合自开业以来购物中心的客流、销售等关键数据的横向对比和趋势分析,基本可以得知购物中心的定位是否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及其调整方向。
购物中心经营分析即通过分析各业态、、品类及品牌的落位效果及经营表现,为落位调整提供建议。
购物中心的定位归根结底是客群的定位。当客群确定后,需要通过业态、品类组合,以及适合的品牌级次来诠释其功能定位。相比复杂的定性分析,直观的数据呈现更能揭示真相,因此,购物中心的经营分析围绕客流、销售、租金、租售比等客观数据来进行。
04 业态、品类组合分析
在购物中心内部,不同业态代表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定位趋同的购物中心,其业态配比也类似。每个业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在购物中心内都承担着不同角色和功能,有租金贡献比较高的商家,有吸引客流的商家,也有功能补充型的商家等。
如:餐饮聚客能力强,但租金贡献较低;服饰销售额高,却是人流消化型而非客流带动型业态;生活精品、配套业态能有效丰富购物中心的多维度触点从而增加购物中心可逛性,但此类业态受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现状就是优质品牌资源不足以支撑购物中心的招商需求。
只有不同类型的商家合理配置,才能使购物中心的整体效用达到最大化;只有各业态和各品类形成微妙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商家和业主的双赢。
05 品牌布局及功能分区分析
如果说购物中心的定位是灵魂、业态及品类组合是骨骼的话,品牌布局就是血肉,只有品牌分布合理、荤素均匀搭配才能充分体现购物中心的整体魅力。购物中心内的商家之间应强调相容性、互补性,毫无关联的商家进入购物中心将失去主题聚集的价值和意义。好的品牌布局不仅可以和谐共生,而且能产生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
因此,购物中心在进行品牌组合搭配时,需要考虑商家之间的关系、定位主题与整体利益,从客群共享性、风格和谐性、价格匹配性等多方面进行权衡,使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品牌布局
提到品牌布局,绕不开动线问题。购物中心内部动线存在几个关键节点:入口、中庭、主力店相临区域、动线端头及次动线等,即使单一动线也存在上述节点、同样面临功能分区问题。
动线节点中:入口和中庭是购物中心的门面,不仅客流量大,而且展示性好,应设置与广场定位吻合的、具有行业代表性和良好业绩表现的品牌;主力店相临区域往往是继入口、中庭之后又一个客流密集区,该区域的品牌布局要与主力店形成自然衔接,让顾客不产生突兀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穿梭于主力店及边厅店铺之间。
受地块形状、地形高差、建筑结构、外部交通、内部动线,甚至滚梯走向等的影响动线端头及次动线等区域会形成购物中心的客流冷区。冷区难以改造且成本较高,但通过合理的品牌布局仍可得到改善。端头店铺适宜设置符合本楼层定位的次主力店(从店铺面积、品牌知名度、吸客力方面都应起到标杆作用),从而引导和调节客流。
功能分区
除动线节点以外,另一个关注的方面即功能分区。针对超过150米的单一动线,需要通过功能分区增加其可逛性,就像通过装修打破房屋的单调格局一样。
针对复杂动线,功能分区也是化解次动线客流冷区的好方法之一,尤其是当无法利用主力店带动次动线客流时,将整个次动线区域规划成客群统一、风格和谐的功能区(如潮牌聚集区、儿童主题区等),再加上导示系统的完善,将起到等同于主力店的改善效果。
06 调整方案及租金建议
租金是购物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商业筹备阶段,为了吸引目标商家、保证招商和开业率,往往会降低首年租金标准。当3年租赁决策期满时,购物中心已逐渐成熟,有条件提升购物中心的租金水平。
影响租金的因素
有过商业运营经验的人可以立刻列举出一系列指标,如:城市级别、商业成熟度、区位条件、周边可比项目租金水平、业主投入及收益期望、当地市场品牌及代理商资源等;而对于单个店铺来说,其租金水平会受到楼层位置、面积大小、规划业态等因素的影响。
不过,归根结底,商家的承租能力与其销售收入和所属行业普遍利润率密切相关,即:商家赚多少钱决定了其能支付多少钱。各行业都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租售比区间(租金及物业管理费等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超出这个区间的商家经营压力大,不稳定;低于这个区间的商家,租金尚有提升空间。
租金提升空间判断
首先,对购物中心过去两年及第三年的租金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预估。完成情况良好则有条件实现租金提升。
其次,针对各品类商家的盈利模式和承租能力进行深度研究,确定出各品类的合理租售比区间;再根据购物中心的历史销售数据,通过合理的租售比区间推导出商家未来可承担的理想租金增长值区间。
最后,还要就当地市场商业的平均租金水平进行调研,用于修正确定最终的租金增长值。
综上所述,购物中心需要周期性的调整。对于面临调整的商业,需要从定位开始重新检视,并对业态配比、品类组合、品牌级次、品牌布局、租金提升空间等方面进行基于客观数据的分析研究,最终为购物中心提供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调整建议。
第二篇:购物中心商业规划思路
购物中心商业规划思路
希望你所建设的购物中心独具特色,希望你所运营的购物中心业绩持续上升?这是商业地产投资企业目前最关注的话题。
目前业界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语叫做“规划先行”,这也已经被证明是购物中心要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点。
笔者非常认同商业地产投资商从拿地开始便要进入商业规划的观点,个人以为这是一个购物中心未来运营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在近日看到戴德梁行购物资产管理部经理的发言,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表示:建好购物中心之后,才开始对购物中心进行管理,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对它进行很好的,各种各样的准备(规划),如果不这么做,在未来运营的时候一定会遇见很多问题。
而商业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根据笔者多年参与制作商业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经验,不论是国内的商业地产投资商也好,或者是国外的投资机构,我们在报告中经常需要分三大部分去做分析,分别是项目分析、项目定位、收益分析。
项目分析 项目所处市场状况分析
首先,就是关于位置的问题,即我们零售常说的选址。在很多可行性报告里,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该项目位置的特殊性、便利性、优越性,无非就是说明这个地址在目前或者未来是可以吸引大量人流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在介绍位置的问题上,我们需要较多地去考虑交通因素(城市主干道、车站、地铁以及停车场)、周边建筑因素(包括居民区、写字楼、酒店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这些都需要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
其次,就是关于人流的问题,刚才已经说了选址是为了说明可以吸引人流,所以人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商业运营需要考虑四个流,包括人流、物流、现金
流和信息流。人流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未来运营必须非常清晰地去考虑商圈内的消费力和消费总量,包括对未来消费总量的预测,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商业场所的运营是必须需要人气来带动的,消费的最终点始终是要落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对于人流的考虑一直是所有与零售相关的机构考虑最多的问题。
其三,就是商圈的问题。现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都已经在关注商圈的概念。一个购物中心,虽然影响力可能会辐射到更远,但也必须考虑商圈因素,所处的商圈的消费力以及周边竞争商圈的影响力都是需要考虑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如同人流因素一般,商圈内考虑的因素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影响力、商圈内消费力等等,可以作为评估的数据可以有城市人均GDP、居民住宅价格、写字楼租赁价格、汽车拥有量等等。
第四,竞争对手的问题。购物中心的运营过程必然要归入商业,所以竞争对手的存在与运营能力是要正视的,一个购物中心的投资是巨大的,需要运营的时间也是长久的,竞争对手在本区域的营运业绩如何、营销策略如何、远期规划如何,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未来即将出现的竞争对手也是在思考上不可遗漏的部分。针对竞争对手的各项策略,在规划时必须提出解决方案。项目定位 即项目的规划与营运策略
首先,购物中心的建筑特点和功能规划是必须考虑的。购物中心的建筑特点会受到比较多的限制,如因为城市规划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入口的布局,所以对建筑特点的把握,势必会影响到购物中心功能的规划。在这点上,必须依靠丰富零售经验的团队来完成,功能规划要兼顾到建筑的特点。
其次,商品定位和组合规划。依据此前对商圈、人流、交通等因素的分析,必须做出符合目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形式的商品定位以及组合规划,定位中高还是高,或是全客层,将吸引哪些主力店,这些组合具有什么特色,符合哪些需求,都是需要考虑的。在这些考虑中,最大限度地表现运营理念,针对你的目标消费群,在规划上的综合考虑,从而让投资方信任你的运营实力是很关键的。
第三,休闲娱乐规划。在国外投资机构看来,购物中心需要较多的休闲娱乐成分,这样才能确保运营的成功,事实证明,目前在国外、台湾和香港地区,购物中心都非常注重娱乐成分的补充,甚至将其娱乐项目做为主体组成部分来考量。这一点已经成为众多投资机构认为项目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较科学的来说,一个购物中心内应该具备二至三个娱乐项目,用于休闲的面积要超过20%。
第四,关于经营管理策略,目前中国有很多地方的商业地产项目是不考虑到整体运营和管理的,只注重前期的推广,在销售或脱手后便不去理会后期的运营,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购物中心也是一个零售场所,作为投资方来说更注重的应该是投资的回报和产业的增值,所以优秀的经营管理才可以满足投资方的需求。一个优秀的购物中心,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商业管理团队在其中负责长期的持续的运营。将经营管理策略全面展示出来,才能让投资者放心。
收益分析 合理化预估长久效益
首先,购物中心的投资与回报分析必须建立在合理化的基础上,在做收益分析的时候必须符合正常零售运营实际。一些运营管理团队为了能说服投资方开展项目,往往在数据上做些技术处理,取其高不取其低,将预期效益大大提高。但是在国外的投资机构来看,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合理化回报,他更关心的是业主如何去考虑承租方以及消费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希望看到三者之间的持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逐渐被培养起来,承租方的业绩持续上升,业主的收入逐步提升,项目的价值持续增长。
其次,需要制定长期的商业计划。一个购物中心的运营比如是长期的投资与回报过程,根据运营的目标,并进一步细分到营业、财务、促销、行政管理目标,是否可以实现长期盈利,是否可以实现收支相抵,这些都应该体现在商业计划当中。所以在收益分析中往往需要对五年、十年的收益进行测算与分析,包括投资回收期、经营收入预测、经营现金流等等多方面都需要详细的数据。
其三,实际证明。在进行商业规划中,为了证明规划是可实现的,我们必须做一些实际行动来用于证明是可行的。根据以上项目定位与分析,寻找合适的目标进行意向性的洽谈,并取得对方的支持和认可,以此文件来做为商业规划的补充将有利于说服该规划的合理性。所以在一些项目需要对外融资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出具较多的租赁合约或意向合约,用于说明该项目的投资价值。
以上是进行商业规划必须去考虑的一些因素。
但规划毕竟只是规划,随着环境发生变化,也会出现众多的之前没有预料的问题,于是就要不断对原计划进行检验、修订、核查与评估,以此来适应变化。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购物中心的商业规划是一项科学的工作,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近两年因为项目出现过多,导致人才紧缺,所以目前有太多非规范操作,许多地产投资机构在没有任何商业运营的基础上,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动则开发数十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更为可怕的,他们不相信专业的力量,往往按照地产运作模式,采取短线操作,以短期销售铺位的形式来获取非正常的利润。
笔者此前曾经见识过一个开发商,用非专业人才来进行规划,结果对方拍脑袋进行了初步规划,再将此规划发给一些人士进行咨询,根据不同的回答进行不断的修正。很显然,该规划明显缺乏核心理念在其中,无法保证到未来运营的成功。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一个优秀的购物中心项目必然是符合城市规划需要,符合合作伙伴(入驻品牌)的需求,也符合社区居民(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购物中心的规划与运营过程中,专业的管理团队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第三篇:购物中心核心是商业管理
购物中心核心是商业管理
RTM创格独家揭秘
据媒体报道,去年全世界建造商场最多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9个。此外,中国在建商场面积占全世界在建商场面积的一半多。购物中心成为了中国商业地产领域快速发展的零售业态。如此多的购物中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能生存下去,并越来越好,RTM创格购物中心管理机构将为您独家揭秘。RTM创格购物中心管理机构认为运营管理,即项目管理和商业运营,是决定购物中心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
项目管理推动购物中心、商场项目“定位、落位、到位”。
购物中心作为零售业态中的一个快速增长业态,对每一个环节包括项目立项、商业定位、建筑规划、功能布局、施工建设、市场营销、环境管理、招商招租管理、开业准备直至项目盛大开业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其实施进度都是按照有针对、有节奏、按分类的方式进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一个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运营商进行全方位监督和把控,做到真正的“定位、落位、到位”,重细节,注品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购物中心项目的潜在价值。
商业运营 “精、细、深”,有效规避风险,实现盈利最大化。
如果说项目管理是前提,那么商业运营就是购物中心的终极目标,即物业本身的增值。项目开业后,积极地实施商业运营并实现“精、细、深”是重头戏。一个专业性的运营商可以依据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广泛的行业市场网络敏锐判断市场走向,深入挖掘项目价值,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投资组合合理化。在商业运营进程中,凭借已有的物业条件和品牌资源条件,持续推动品牌升级、物业规划的完善和租务政策的调适,提升项目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美誉度,扩大市场影响力。最终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一个聚人气、引人流、商业气氛浓厚的商业地标,实现购物中心项目的盈利最大化,而这也是每一位开发商关注的永恒主题。
由此可见,运营管理对于一个购物中心项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项目管理以商业运营为目的,商业运营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无疑对购物中心项目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团队实力、品牌资源和对购物中心内涵的理解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第四篇:调整建议
一、关于培训课程设置
1、关于培训课程的设置,应当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
每培训目标的几个重点,比如生产一线部门的质量技术提高,内训师团队打造等类似内容;
2、关于培训课程,建议分成两条线,一是层级线,一是专业线,层级线指的是高中基
层人员、新员工;专业线指得是各对口专业部门的急需提高的专业技术;
3、在设置课程的同时,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培训目标、实施时间、参与群体,以及
课时、授课形式和预算情况;
二、关于培训管理
1、关于培训管理工作,除了课程评估以外,课后的实训考评等,可以考虑加入进来,以提
高培训固化效果;
2、关于培训管理工作中,培训出勤和培训组织工作,可以考虑细化的具体措施,纳入考核
机制,以使各部门重视培训,保证培训效果;
三、关于培训方向
1、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师体系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要去完成的工作,内训师体系搭建不好,会直接影响整体培训效果,在这方面,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内训师的选拨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另一方面,找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内训师系统培训,以促进课程内化和开发能力,提高内训质量;
2、传帮带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会采用的员工培养方式,但是各企业间效果差异较大,关于传
帮带,也要明确办法和机制,同时,通过内训师将好的方法形成系统课程或学习资料,进行企业内部交流学习。
因不了解贵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和培训方向,只能提一些大方向上的拙见,不当之处,请见谅!
第五篇: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项目简介、合同书
张掖综合购物中心项目简介
张掖综合购物中心是由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商业综合项目。经营模式采取“直营带加盟”、“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方式,以“小商品、大事业”为目标,通过“行政力推动,市场化运作”,实现现代化经营、规模化效益的战略目标。项目选址于甘州区西大街,总投资6500万元,其中新乐连锁公司出资3500万元,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20000平方米,停车场5000平方米,仓库及附属设施2000平方米),建设周期两年。项目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3000万元,实现毛利3000万元,上缴税金1000万元。
该项目属高环保、聚人气、低风险、长收益的投资项目,对促进当地商贸流通,繁荣地方经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消费需求,提升商业品位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达成合作协议,正在做规划设计。
张掖综合购物中心项目
合同书
甲方: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为了打造“新合作”连锁配送交易网络战略平台,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快双方联合发展步伐,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联合新建张掖综合购物中心项目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20000平方米,停车场5000平方米,仓库及附属设施2000平方米,)的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
二、总投资及来源: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其中新乐连锁公司出资3500万元,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
三、甲方负责项目选址、报批、规划、实施等事项,乙方积极配合。
四、项目建设年限:2010年7月——2011年12月,争取
2012年元旦投入运营。
五、由甲、乙双方共同在甘州区注册成立独立的股份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独立承担债权债务和法律责任。
六、利润分成:投资双方按投资比例对税后纯利润进行分配。
七、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合同在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