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
有感于《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
——与女儿的青春期对话
2012年9月1日,孩子就要开学了,我从妙真师父托人捎来的国学光盘里,挑选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5集,录自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大惠在大连组织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主要内容是陈大惠主讲的《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和由几位当事人主讲的《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卖身求享受最可耻》等主题,我想和女儿一起看。
因为女儿已经小学六年级,班上同学开始对异性好奇,并且互相递纸条、议论谁喜欢谁,流行写“穿越和爱情”的小小说等等。我征求女儿的意见,说看这些是否对她早了点,她说,生理课已经都讲了,而且现在她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没有不明白这些的,可以看。没想到,我们看完后,女儿说:“妈,这光盘看对了,以前你控制我上网、除了新闻很少让我看电视剧,不让我入班级QQ群,我还以为你是最封建的妈妈,现在才知道你是对的,是对我的保护!今天看了这个光盘,我才明白,那些青春漫画、爱情小说如《还珠格格》和《甄嬛传》等等影视作品倡导的,对我们的危害多大,其实大家都是被里面描写的浪漫所骗,其实喜欢的也不是对方,就是看了影视剧就喜欢里面帅气或可爱的男女主角,然后就在班上议论,和班上及周边的同学对标,把影视作品主角身上的某个特点按在对方身上,例如“莫某不帅,可他和某主角一样,文质彬彬……”,穿着、讲话也开始模仿他们,染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如果不看这个光盘,我还不知道这些的危害,现在才知道,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对的,我要告诉我的好朋友光盘里讲的事,也可以让她们看光盘,别让她们因喜欢浪漫而走入早恋,那是火炕啊!”
然后,女儿就和我讲了他们班目前的很多状况,情况比我想象的还严重,尽管是重点小学,但是他们已经很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早熟得厉害!
女儿给她最好的朋友打了电话,然后和我说,“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她听完后,感觉,原来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那个男生,她喜欢的其实是美好的品格,但是幻想着对方就是这样的。”女儿和我说,以后,她有什么都会和我说,不会有沟通障碍,因为我愿意和她分享所有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她信任我这个妈妈可以帮助她走好人生的道路。
而我自己,通过看这个视频,比较有感触的有几点:
1.原来“下流”一词有出处——如果人纵欲,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流失的是肾部的精华,如果继续流失,脊椎的骨髓就下来补充,再继续流失,就由脑髓下来补充。一个28岁的香港影星因纵欲,导致他的脑髓空了而死亡。有几个情人,就等于有几个人在吸自己的生命骨髓,等于为了欲望透支生命。
正常的夫妻生活,以骨髓补充的时间计算,人30多岁,8天一次为益;40多岁15天一次为益;50多岁,一个月一次;60岁应该完全停止,因为那时肾部的精华只够维护五脏六腑的运作了。
2.如果一个女子,曾经与3个男人有性关系,那留在她宫颈内的三精成毒,迟早会导致宫颈炎症甚至宫颈癌。一个30岁的美貌女子从事1年半的夜总会工作,赚的钱都搭给了医院,一个40多岁的发廊老板刚从死神那里爬回来,一个50岁的女子,已是宫颈癌晚期,都是曾经有多个性伴侣,她们勇敢地站出来,她们已经付出了她们的健康、幸福和生命的代价,她们在用忏悔的和滴血的心在呼唤:只要还有女孩子爱听甜言蜜语、爱慕虚荣、衣着暴露、希望利用身体不劳而获,她们就会一直呼唤这些女孩子别再走她们的路!
佛说,菩萨随缘度化,如果得度人是妓女身,是女子身,是官员身,菩萨都化作同样身份的人去度化他们,我感觉这几个勇敢的女子就是菩萨,放弃小我的自尊,为了众生而勇敢站出来,令人钦佩!功德无量!
陈大惠老师说,应该让准备进夜总会和找情人的人先看看这个公益论坛光盘,这样可以救度不少人。建议有缘人多多流通,度人无量!
第二篇: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调查
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调查
一、导言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的表现形式以宗教或政党为主,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之于法律的外界管制,信仰则是对内心的一种约束。关注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了解现代人宗教信仰的情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优良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科学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信仰几乎为人所抛弃,国外评论家放言:“中国进入了无信仰的时代。”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慈善事业,我们发现西方慈善家屡见不鲜,而中国慈善家确如凤毛麟角,近年更是传来了红十字会的丑闻。
为深入了解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以及现代人宗教信仰的情况,调查信仰与社会风气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族2班5组对本课题进行了区域性的调查,对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引导正直、善良、互助的社会风气。
二、研究方法
本报告以天津农学院西校区师生,天津农学院周边人群,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20日期间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三部分:一是现代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基本认识以及对于合法宗教与邪教之间的区分;二是现代人的宗教信仰情况,是否有信仰以及信仰什么;三是对宗教信仰的评价,权衡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利弊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馈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1份,占回收总数的9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现代人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1.信教人数
在本次调查中,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1.7%。可以看出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人群中占少数。中国不同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多数均具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的结果。历史的原因决定西方先于中国得到物质上的丰富,同时宗教的盛行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在中国人的心理只有人,他们的哲学和文学尤其是神话方面除了西游记很少能与西方的神话相比的。西方的思想界是人神两重天,他们至少是怀有对神的敬畏的。其实,不信神也有不信的好处,不信神就会把他们祭神的精力用来致力于对人的幸福和舒适的营造上。于是人的心灵和精神上便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人性。中国的儒道思想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仁爱和无为等思想都是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影响深远的思想。甚至成为我们的精神原动力。2.信教的原因与途径
调查中,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大多不信仰宗教,他们对宗教的认识来自于书籍和网络,一些人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中老年人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祈求消灾免祸,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3.青年与中老年信教比例两级分化严重
调查发现,信教者集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除少数民族外,信教者寥寥。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同是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与被调查信教的老年人的交谈,他们大多是子女在外奔波的空巢老人,信教的原因一是为了寻找精神方面的寄托,另一方面更是为奔波在外的子女祈求一份平安。4.信教以传统宗教为主
本次调查中信教者的信仰宗教主要以传统宗教为主,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来推算,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约3亿。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五大宗教的信仰者人数,占有中国信教人数的67.4%。可见传统宗教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重,传统宗教无论先来后到,经过了多种文化的提炼并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融合,可以确定其领导地位,同时也肩负着阴道社会优良风气,打击迷信邪教的社会义务。5.“半教徒”的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发放问卷,调查小组还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交流。交流中发现,在否认自己具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大部分人也认同某些宗教的教义,我们称其为“半教徒”。“半教徒”并不是宗教的虔诚信徒,而是在自己有危机是采取“临时抱佛脚”态度的一群人。虽然否认非科学事物的存在,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选择相信其存在。我们分析这类群体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一种忌讳。中国人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思想方式促使了“半教徒”的出现,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这样的类群始终不能算作有信仰的类群,较之于完全无信仰或有坚定信仰的人,他们往往更加容易陷入迷茫。
(二)可以对邪教与合法宗教进行合理的区分
调查中大部分人可以对合法宗教与邪教进行良好的区分,说明我国在宗教宣传与打击邪教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封建迷信在科学观念与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基本消失不见,我们的社会正在向更加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进。这但仍有2人不能够清晰的辨别。比例虽小,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反应出了我们教育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打击邪教的力度不够。去年的山东昭远杀人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引起警示。
(三)对宗教信仰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所有人都对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持基本理解的态度。但是本次调查的人数较少,仅供参考。
(四)良好的宗教信仰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调查中,73.4%的人认为宗教对于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宗教可以导人向善,可以给人以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人生不再迷茫。信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动力之一,它是人们对整个人生中作出正确的交代、智慧的结晶。价值的反映,终生的追求.不仅如此,它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起了关键的作用。人们之所以选择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具有能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积极功能。对于个体来讲,宗教信仰具有自我调适作用和功能。信仰宗教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陷于迷惘或遭遇不幸时,往往借助于宗教信仰的启迪作用予以自我调适,使心灵得到安慰或解脱。
四、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继承优良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传统,就是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为繁荣社会文化多做贡献,使宗教的文化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现今的中国宗教,如果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又能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返本开新,综合创造,一定能够很好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各种文明的对话、交往和互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合法信教,加大对非法宗教与邪教的打击力度
要用科学的方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正确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特别是要选择科学的健身方法健身。要正确对待人生,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自强不息地追求美好生活。打击邪教要从基层抓宣传抓教育,要把正面宣传的力度做到最大。总结和归纳邪教的共同点,限制邪恶念头的根源。邪教的思想是有共同点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大力宣传邪教的负面影响,把百姓的思想净化,毕竟无知更是邪教繁衍的推手,总而言之就是宣传教育要彻底。
(三)对教义取精去糟,纳入社会规范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对于维系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鼓励人们隐恶扬善,无疑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应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正是它的存在。我们不能赞同,宗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唯一源泉的说法,但是也不能忽视宗教在保持社会稳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宗教文化中那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坚决予以摒弃,从而预防其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优良的教义纳入社会规范,对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五、小结
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信教,他们认为更为切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的保障与安全感。而目前中国也并没有一个推倡教派发展的苗头。中国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可以提升人民的思想升值空间,理论上说,中国并不提倡教派的兴起,这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决定。所以,政府可以提倡宗教自由,但绝不推崇宗教。因为党派比那些虚无的宗教更对人有切实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收获。权利和义务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着眼点。公民在享受、行使宪法赋予其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样才能发挥宗教对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积极作用,自觉抵制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宗教活动对我国的分化,自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和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六、参考文献
浅议现代人的宗教信仰特点 南文渊《社会科学研究》,2007,(6)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高椿雷《中国宗教》,2004年第2期
七、附录
附录一《关于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查报告统计》
第三篇:游戏对现代人的影响
游戏对现代人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娱乐活动已不像过去那么贫乏。在大量的娱乐活动中有一项不仅受到我们学生喜爱,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成年人,那就是电子游戏(后文简称电玩)。打电玩是我们常会因为引人入胜的剧情,华丽壮观的画面和爽快的操作而忘记时间的流逝,这的确是一种打发空闲时间的好方法,但近来不少人都因打电玩而荒废了学习和工作,其中有些人甚至为此犯罪。电玩到底是好是坏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为此我们小组便想对中学生打电玩的情况进行一番调查,研究一下电子游戏对中学生有什么影响。
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小组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就其中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1.年龄
资料显示,在接触电玩的中学生中14岁的学生占20%,15岁的占18%,16岁占了24%,17占了32%,18岁占6%,其中大多接触过电脑游戏有10%以上比较沉迷。由以上数据可见,玩电玩的大多是16-17的中学生,而16岁的初三学生居多,为此我们小组对一位初三学生进行过访问:为什么多数初三学生喜欢打电玩?得到的回答是“现在学习压力大,在打电玩是可以暂时忘掉一切,让自己放松一下。”
2.玩电玩的原因
为了放松一下的占47.89%,为追求刺激的占了23.94%,其他理由占了28.17%,近半数的人的想法和之前访问的学生一样,想在繁忙中放松一下身心,这还不足以让人沉迷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单纯为了追求刺激,这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模糊化。
3.打电玩用的时间
平均每天打电玩2-3小时的占总数的28%,3-4小时的占20%,5-6小时的占20%,7小时以上占32%。以上只是网络上查得的数据,在我们小组实际访问中有不少人一天打电玩的时间在10小时左右,一天只有24小时,学习和打电玩的时间去掉18个小时剩下只没有几个小时可以休息,这不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4.地点
在调查中有59.7%的人在家中打电玩,38.81%的人在网吧,1.49%的人在一些其他场所。在家中打电玩的人多多少少有家长看着,不会过度沉迷于此而荒废学业;可还有近半数人是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游戏,玩多久都不会有人来管,很容易上瘾,而且长期注视着屏幕对眼睛的伤害也不容小视,现在出现的大量的近视患者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
5.对学习的影响
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了。有22%的学生表示有影响,44%表示没有影响,还有34%说不清。这一项可以说是以上几项的一个总和,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虽然只有22%的学生表示有影响,可还有34%的人表示说不清楚,在这些人中一定有不少人受到了影响,可能是影响还不大,没有注意到。
6.开销
这是我们所提出的最后一项。每月平均用在打电玩的开支在0-50元的占52%,50-100的占12%,100-200元的占16%,200元以上的占20%。从数据可看出大多开销在50元左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本来学生的零用钱就不多,除去平时的其他花费就所剩无几了。我们访问过一些学生,他们中就有些人把吃午饭的钱用来打电玩,宁愿肚子挨饿也要让自己过过瘾。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电玩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有影响,近一半的人每周打电玩的时间在5-7小时以上。为了保证睡眠,他们只能在学习的时间中挤出时间来。长期如此学习成绩必定会下降;而一直打电玩视力也直线下降,以致成绩下降必定会更快。由于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有易对事物上瘾,而电玩对人的吸引力又很强,想要不受其影响还得花些工夫。
我们小组认为:电玩作为一个新的娱乐项目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学生以它来消遣也完全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是受正面的影响多还是受负面影响多。就目前看来还是受负面影响居多。研究计划:双休日:查资料、写论文
工作日:讨论、做调查。周二:与指导老师共同商榷
关于研究性课题的任务及要领。
研究目标:了解游戏对现代人的影响有多大,有何影响 指导老师:戚灵灵 班级:高二(2)班 组长:钱晓烨
成员:金欢、刘英豪、宋洁墅、魏骏文
第四篇:对中小学生看色情制品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生看色情制品的几点思考
三埠街道办事处港口小学:关尔轶
内容摘要:色情制品在孩子中间泛滥,引起众多家长的愤怒。如今,黄色“口袋书”、色情文具经常会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里。有的学生盲目模仿色情制品中的情节,整天想入非非,无心向学,甚至还有的学生初尝禁果、未婚先孕,成为典型的“未婚妈妈”„„这种现象在当代学生中极为常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加以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中小学生色情制品思考
作为教师的我,经常听到班上有的同学或班干部向我打报告:“老师,我看见某某在看咸书,老师,我看见某某昨天放学去买黄色碟„„”语气中有一股浓浓的性朦胧意识之气。是的,色情制品如不良图书、报刊杂志、漫画在我们身边到处可见。调查发现,图书具有便于随身携带、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及其他条件限制、传阅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而漫画类对年龄小的学生更有吸引力,它的内容不外是情爱、追星、宣传天命,刊物的内容整体上比较低级、不健康。
我在班上做了个问卷调查,结果吓人一惊,全班人中80% 学生喜欢看带有黄色情节的图书,60%的学生曾经买过这类的书籍,剩下的40%的学生中也有大部分学生曾向其他同学借来看过。这组惊人的数字中,引起我的深思,学生的性意识提早趋向成熟,教育行业与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生看色情制品的原因
1、青少年阅读刊物较少
广东省关工委委员曹芹女士今年已经七十多岁,退休后仍与丈夫从事电视媒体的工作。她认为现在社会比较忽视儿童文化的凝造,甚至缺少了儿童的东西:儿童的文章数量寥寥,连儿歌也不多,幼儿园的孩子唱的竟是“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她认为要切实引导青少年阅读,首先要多出高质量的读物,让青少年能够根据兴趣有所选择。
暨南大学中文系张世君教授也提出,目前很多少儿读物都在积极改进适应时代,但也有一些校园读物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片面地用形式陈旧的德育教育,因而需要寻找新的适合青少年的形式,进行具有“实效”的引导阅读。
广州市教育局思政处处长梁泽铭表示,目前我国的德育问题,是要解决“德育的社会化”,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引导青少年德育,建立“大德育体系”。德育类少儿读物如何切实发挥作用,教育部门有责任调动整合,探讨在现行教育收费制度下,用怎样的方式最大发挥少儿读物的引导作用。
2、中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影响
“青春期”一词表示“年龄成熟”或“具有生殖能力”之意,是就个体生殖器官功能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而言的。通常指“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一般指11~21岁这段时期,其基本特征是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趋向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如果说人在儿童期的自我意识主要是借助于成人的评价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在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少年开始出现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但也应该看到,青少年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是很不成熟的,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表现出幼稚性、片面性。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春期带来神秘感。青少年虽然知道其中的奥秘,但出于自尊又碍于向别人请教,同时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的出现,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闭锁”也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开,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性产生兴趣,开始关注有关性方面的事情。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上男女青年恋爱的影响,传播媒介、西方一些黄色、淫秽照片、电影、书刊等的外部因素,加速青少年学生对性事的关注。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曾说:“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许是初步的性的兴趣。”虽然青少年对性的兴趣和好奇是普通而正常的,但伴随着性兴趣的产生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往往他们又羞于启齿请教别人,以致大部分学生唯有在色情制品中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二、预防中小学生看色情制品的几点措施
色情制品是一种负面教育的途径。教育部应该明确从小使未成年人懂得性知识,让现在早熟的小孩都尽早的了解一些。关键是要摆在桌面上来,不要偷偷摸摸的,好像见不得人似的。其实正确灌输一些正常的和正确的积极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告诉他们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使他们在心理上和头脑上有了积极的心理来正确的对待。同时也要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将他们纳入现存的社会制度中,使他们承担适当的社会角色,才能疏导或避免许多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与青春期教育
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担负着传授生活生产知识技能,指点生活目标、行为规范和道德作风的任务。在对数百名犯罪青少年的调查问卷中发现:他们的家庭80%有教育缺陷,30%的人来自残缺家庭或问题家庭。因此,创建家庭内部的良好环境,加强亲子教育是对青少年着手青春期教育的重要一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其人生信念的确立,对社会规范的内化等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家庭成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比如:父母视金钱至上,往往会对孩子的人生追求产生唯钱是图的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虽然有些绝对,但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变迁加剧,价值观念多元化,加上到了青春期,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就由儿童时的完全依赖关系过渡到半依赖半独立关系,这些变化使得家庭教育面临新的特点和挑战。
此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目前正在结构上发生着新的变化,使得家庭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面临新的困扰。
其一是离婚率的上升使成千上万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中国青年报》4月23日报道: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全国有121万多对夫妻分手,离婚率稳中有升。离婚率的上升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尤其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们普遍产生抑郁、压抑、失望、悲伤、沮丧等心理障碍,这不仅对当前现实生活,也给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其二是下岗职工家庭增多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上海《青年报》社和《少年报》社收到许多青少年学生来信,诉说父母下岗的苦衷,反映他们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挫”以及“自卑、埋怨”的心态,这无疑给青春期教育带来新的难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教育的功能不容忽视。家长如果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关注子女青春期的到来,给予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促使青少年减少青春期内感到的困扰或是强烈的震撼,帮助子女接纳自己,适应变化。
2、学校教育与青春期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是松散的,学校教育则是组织严密、系统有序的;家庭教育往往就事论事,较为具体和形象,学校教育则采取较为概括和抽象的形式,更多地帮助或引导青少年从一定的理论层面或高度去认识问题;家庭教育往往围绕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和为人处事的简单原则的培养来进行,层次较低,学校教育则系统地向青少年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按照生活要求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塑造,层次较高。
学校是进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阵地,就青春期教育来说,学校主要围绕德、智两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学校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向青少年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青少年学生对生长发育、生理健康等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人体生理发展的规律,那些谈性色变,故意回避的学校性教育思想已滞后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正常的《生理卫生》课砍掉,有些学校虽然有课程,但形同虚设,遇到重点章节,采取回避,以致达不到效果。其次,学校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尤其是女生和内宿学生的管理。学校要设立女生指导,定期对她们进行生理卫生的讲授,加强女学生自尊、自爱、自重的教育,要配合有关部门,斩断伸向校园女生的黑手,净化校园环境,不要让社会的悲剧在校园发生。前几年某中专学校的女生因做他人“二奶”而遭毁容的事实,就是很好的证明。要制订相应措施加强内宿学生管理,不准学生在校外租住,以免节外生枝等等。还要向青少年传授社会规范,成为青少年内化社会规范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第三,学校还应多开展多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如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还应注重校风校貌建设。学校应建设好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绿化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花园式的大课堂,受到
自然美的熏陶,向往美的情操和美的行为。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知识的讲授,要求广大家长要积极配合,对子女出现的早恋现象既不可大惊小怪,更不可听之任之。我们对过早卷入早恋漩涡的同学不能岐视,不能抛弃,既要有耐心 进行教育,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既要明确其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又要严肃指出其踏入这个禁区的危险性,要尽量采取正面的事例加以引导,比如大家熟悉的居里夫人的事例,变被动的、不情愿地摆脱为自觉的、理智地走出早恋的误区。
3、社区教育与青春期教育
良好的青春期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社区环境建设。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确保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强社区的环境建设十分重要,社区文化、社区区风、社区特色等都是陶冶学生心理的重要心理环境。青少年活泼好动、体力充沛,除学校教育外,需要足够的休闲娱乐活动来调节。然而学生每天生活的社区内,提供给青少年健康的业余活动场所过少,以致于电子游戏厅、桌球室成为青少年聚集玩乐的地方。这些场所容易使他们沾染社会腐化风气,受到不良行为的引诱和影响。因此,改善社区环境,增强青少年业余活动场所势在必行。电影、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具有教育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功能,但如果偏重娱乐性功能,就会使其描写的内容充满物欲、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的身心有害无益。因此,社会各界应注意促使传媒内容健康,有利于青少年奋发向上,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既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队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的关系,使三者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达到一致,这是对中小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有效地抵制了色情制品对中小学生的危害。
第五篇:对多媒体教学泛滥的反思与对策
对多媒体教学泛滥的反思与对策
一、“人灌”变“天灌”,上课过度依赖课件,教学基本功水平下滑
某些老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是简单地将教科书里的内容看搬到了屏幕上。殊不知,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重点难以突出,学生无法跟上课件播放的进度,缺少深入思考的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灌输的内容。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目标若只是想让课堂更“满”、给学生“灌”得更多,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势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长此以往,有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用教具、板书的能力退化;有些教师只是对头多媒体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口头表达能力下坠,课堂应变能力差。这就是为何课堂一旦遇到停电等突发事件,这些教师就变得无所适从,无法将教学继续下载的原因。
对策:更新教学观念,提倡多媒体与传统课堂科学整合 多媒体的介入使课堂传播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转变为“教师-多媒体-学生”。若我们还是生搬硬套地采用老一套的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多媒体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远 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目前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深层含义,以为只要把黑板“搬”上了屏幕就是多媒体。这样,“人灌”变成了“电灌”,课堂性质却丝毫没有改变。
我们不但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而且要及时调整过时的教学模式。一是要真正理解多媒体与教学过程之间的整合关系以及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符合学科的特点。二是教师要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能够处理课件演示过程中突发的技术故障。三是要把握火候,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多媒体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虚拟教学情境过多,学生动手能力逐渐减弱
多媒体具有虚拟教学情境的功能,利用动画或模拟软件可以完成许多高难度或较危险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人为入座一,将一些本该用实物演示的实验或者应由学生新手完成的实践活动都虚拟化了。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人的经验从直接经验、代替经验到抽象经验,依次排列成一个“经验之塔”。教学活动也应从具体到抽象。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实验而直接播放录像动画,不仅违背了“经验之塔 ”所蕴涵的教学原理,而且使学生失去了难得的动手机会。
对策:重视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媒体虚拟实验虽然安全,但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也不利于记忆和掌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从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除了一些实验周期过于漫长或课堂无法完成的高度危险实验外,简单、安全、易操作的实验完全可以由学生去探究。师生一起在实验中期待实验结果,一起体验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乐趣,更能产生惊喜和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件过于花哨,干扰学生的学习
有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课件界面的精美,常常生硬地穿插一些无关的动画,甚至配上与教学内容不搭讪的背景音乐。这种华而不实的课件导致学生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教学上,本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反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违背了使用多媒体的初衷。
对策:加强课件制作培训,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
优秀课件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提升作用,而劣质课件不仅难以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易使学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课件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好坏。因此,多媒体课件不能局限于教材,更不能成为教材的翻版,要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增添新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多媒体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紧张,教师在课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将这些内容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编排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要显示太多的文字信息;公式的推导要简洁,不要让内容表达过于花哨;注意颜色的搭配,不要让学生的眼睛过于疲劳。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多媒体课件过于机械化,缺乏互动交流,使师生间的情感日益淡薄 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而言,老师的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只盯着屏幕,不断按回车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于是,一堂灵活多变的课变成了机械的“流水课”,师生之间失去了互动,师生间的情感也日益走向淡薄。
对策:夯实教学基本功,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先进,但也不足之处,例如,节奏太快不利于学生记忆等。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而非多媒体技术的高低。因此,我们不能对板书、语言描述、手势比划、实物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全盘否定。广大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 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中仍要发挥作用。教师平时要注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果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不遵循教学规律,不注意语言艺术和板书的合理使用,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不可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
五、课件抄袭成风,备课流于形式,课堂质量下滑
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课件唾手可得,许多不负责任的老师简单下载课件后就去上课,这些未经整理的课件内容往往凌乱不堪、毫无层次、漏洞百出,并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难以理解,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另外,学校几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积聚了丰富的课件资源,每个学科每节课基本上都配套了相关课件。许多教师由此产生惰性,拿着老一套的经验和教上一届学生用过的课件走进课堂,敷衍了事,导致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对策:建立多媒体评价机制,监控多媒体教学质量
为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多媒体评价机制是必要的。多媒体评价机制杜绝了劣质课件随便流入课堂,也能使教师认真、负责地使用多媒体。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方案与指标,不仅能对教师已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给出质量等级,也中为教师诊断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可为其他教师多媒体课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大范围推广使用优秀多媒体课件,以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多媒体课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自制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我们在遵循“科学性、教育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实用性、艺术性”等六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估标准,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必要性评估,根据该节课的内容来判别该课是否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再评定哪一个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是有意义的,哪一个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是多余的。二是简洁性评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辅助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烦琐,更不能花哨,切忌加入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内容。三是知识量评估,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设计课件时应将精力集中在课堂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四是正确性评估,内容必须符合课标标准,不可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评价合格的教师,我们会鼓励其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授课效果差的教师,则劝其放弃使用多媒体授课或是经过改进后再申请评估。这样做既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保证了多媒体授课要的质量,以避免了多媒体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