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某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某村环境保护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
环境保护
现状
原因
策略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保证农民的增收问题几度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就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的导火线——农村的生态环境。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环境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的受损必然制约农业的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的是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依靠农村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农村的已利用的和等待利用的自然资源。只有农村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才能有更多更优质的农场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索取者,农民希望从现存的生态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增长和再增长。所以一旦农村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从农村环境现状着手,深刻剖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原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保证。也是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下面就笔者所在的农村,谈谈农村环境保护需要考虑的方面。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1.1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1.1.1化肥、农药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追求高产,农药、化肥和农膜大量使用。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1位,单位面积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形成环境污染,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产生污染危害。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农田和菜地因为使用过量的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下降进而使土壤生产能力下降,最终形成成片的“荒地”。这样的“荒地”随处可见,可见我村的环境污染程度已经很严重了。
1.1.2农村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畜禽养殖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畜禽废弃物,对畜禽粪尿进行检测发现,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居民生活污水,且远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的最高允许日排放浓度,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导致空气、水、土壤和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残留药物的含量增加,使土壤性质、pH值改变,孳生病源微生物和蚊蝇传播疾病,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造成影响并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即对农业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据我观察,村里的每家每户都一个亟待处理的粪化池,有些粪化池甚至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天气一旦变暖,臭味即刻散发,蚊虫滋生,得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对畜禽的排泄物的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1.2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动使得人口居住特点由分散变为集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渐突出起来。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2.8亿t,大部分随意堆置或倾倒进河湖或沟渠,致使蚊蝇滋生、臭气弥漫;农村年生活污水排放量90多亿t,并且具有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的特点,造成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水体严重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村里饮用水尚且有所紧缺,一旦遭遇旱情和水灾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了。
1.3农村的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乡镇企业数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世界银行将中国农村的工业污染作为仅次于城市水源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的我国三大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国家环保总局曾分别以1984、1989和1995年为基准年对乡镇企业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一时期内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长。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增加到121.6万个,增长了近6倍。1995年有污染的乡镇工业企业个数及其产值分别占当年乡镇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的16.9%和37.6%。近几年来,村里的鞭炮工厂由一家增至三家到四家,这些工厂随意排放废水,废弃,和固体垃圾,导致村里唯一的一条河变成臭水沟,工厂附近的菜园基本没有办法生产,附近的池塘也被鞭炮原料污染得没有活物了。1.4交通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种机动车辆已在逐渐普及,这些车辆尾气废气大量排放;同时还由于一些乡镇和村间道路的路况差,通常是机动车一走,灰尘漫天飞扬,这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5农村建筑结构规划不够合理造成的污染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人口不断的增多,与此同时住房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当或缺少管理使得规划不协调——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农村聚居点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带状发展,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成了很大危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农村的生态失衡,前几年的旱涝灾害和08年的冰雪灾害,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1)环保资金投人不足。尽管这几年国家对环保投资逐步增加,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治理环境的需要。农村乡镇企业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固定资产投人较多,加上社会负担较重,不少县(市、区)乡镇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很难把很多的钱花到治理环境污染上。乡镇企业环保投人少,致使环境污染防治速度远远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
(2)环境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对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随意投放垃圾成为习惯,造成农村垃圾污染日益突出。(3)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到目前大约还有巧%的县级行政区域没有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农村环境技术支持体系更是不全。全国县级环境监测站只有2 000个左右,其它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更少。多数乡镇企业只配一名专(兼)职环保员,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拥有上百家企业,逾几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工业产值的经济规模相比,更显得疏于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甚至有名无实。因此,环境保护、环保规划、环保宣传也就无从说起。
3、农村环境问题的策略
针对上面所述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来应对农村环境问题: 3.1加大农村环保资金。
环保投入是对环境的一种补偿,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证。只有认识到农村环保投入的重要性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人,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环境保护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活动,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环保事业,并投巨资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但是就总体效果来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遏止住,环境破坏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尤其在农村,不仅政府缺少保护环境的投入,而且在农村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所以有限的投入产生的绩效不显著,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可以为环保工作的落实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有利于环保政策的深入开展落实,全面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使环保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会不断减少变弱。民众共同协作,有利于环保政策、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图片展览、网络媒体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范围、多层次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公开发布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宣传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唤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理视,提高农民乃至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3.3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系环境。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是环境保护工
[5]作的中心环节。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污染的继续发展,但这些法规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这就要求国家环保人员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完善法规及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环境执行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结束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力避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出现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的。而且在我村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之际,认真抓好我村的环境保护建设将极大的推动我村成功走向小康。
参考文献:
1.冯海发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2.王立胜 中国农村现代化:思路与出路
3.杨斌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保护对策科科技资讯2008 NO.31 4.孟盼盼 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探究科技信息 高校理科研究P429 5.张祖妍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6月第34卷第6期 P145-146
袁新玉 2010-5-21
第二篇: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试析长裕村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陈道千
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针对长裕村的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长裕村是原长流村与裕溪村整体合并的,占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100人,辖13个自然村共1740户,现有可耕种土地4000余亩,村民收入大多以务工经商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在全镇位居中上游。长裕村的主打产业是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道路基本硬化,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特别近几年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绝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进了企业。但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宽裕却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农村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都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
一、长裕村环境现状
(一)土地资源逐年匮乏,可耕种土地破坏严重 长裕村原有耕地近7000亩,其中稻田约6600亩山地约400余亩,过去长裕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因招商引资以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占地建房共用土地近700亩,目前长博路两旁的耕地基本开发。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自九十年代初,原裕溪村在圩区开挖农田搞渔业养殖,本世纪初又新兴特种水产养殖,致使圩区约2000多亩良田变成了蟹塘、鱼塘。近两年在十八亿亩的红线控制下,土地无序占用才得到有效控制。
(二)石臼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臼湖在二十世纪初水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致使石臼湖的水域锐减到四十万亩。因围湖造田致使沿湖一带常闹水灾,特别是54年、76年、83年、98年等,给沿湖周围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从兴修三峡大坝后,水灾才得以缓和。
二十世纪末湖阳乡、大陇乡因大兴特种水产养殖,原先开挖农田养殖发展到在石臼湖围网养殖,获得了一定的利益,2004年底石臼湖博望范围内也开始兴办围网养殖,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投养蟹苗的密度过大,致使水草、螺蛳被螃蟹、青鱼食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因投放大量的饵料——臭海鱼,使水质变坏,难以净化。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恶性的捕捞,使石臼湖的水产物种逐年减少,如原先盛产的河豚、甲鱼、鳗鱼、白鱼、银鱼等已近灭绝,原先的青虾、子虾、白虾也少之又少,天然水生植物湖藕、菱、茨菜被破坏,水禽也不敢栖息。
(三)饮用水安全没有保障
长裕村有80%的村民饮用镇自来水,仍有20%的村民饮用当家塘的水,而镇自来水水源是石臼湖,2009年夏因石臼湖发生大面积蓝藻再加上浮草聚集被烈日暴晒腐烂,致使饮用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博望水厂停止供水一星期,造成居民用水恐慌,一时间桶装水价格暴涨。
长裕村杭村自然村村民饮用村前坝内的水,杭村坝与石臼湖相通,但农田的污水,村民的生活污水、粪便等直流坝内,该自然村的自来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送到各家各户,虽然村委曾多次要求其整改,但大多数村民因不愿付整改费,并认为这样用水成本低,致使整改难以实施。
(四)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博望的工业企业在新世纪发展迅猛,他们是博望经济稳步发展的助推器,众多的企业虽然没有明显的污水排放,但烟尘、一氧化碳排放污染大气,噪音扰民使村民昼夜难以安宁。清晨如你骑车从长流到博望,经过裕溪工业园时,一股浓浓的煤烟气味扑鼻而来,在加上隆隆的空气锤声,令人不适,行至三杨路段烟味更浓。这段路两旁有近二十家锻件厂,每天都有浓浓的黑烟排放,同时伴有震耳的锻打声。这些企业的周围居住着近千户居民,同时还有小学校紧邻,这些居民、学生长期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耳边环绕着震耳的声音,但由于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善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长期忍其发展,有些村民不禁哀叹:“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生存的环境却被破坏了”。
(五)生活污染已习以为常
农村联产责任制。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但是富庶的生活却带来了许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这些已经严重污染了村庄的环境。责任制之前,村边周围的池塘清澈见底,池塘的水就是村民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原先的生产队大集体中每年要对池塘清淤一次,将清淤的塘泥作为农田的肥料。自从分田到户后,再也没有人组织清淤,也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出工、出资了。经过三十年的淤积,目前的池塘大多数成了垃圾塘、臭水塘,淤泥厚积,杂草丛生,池塘的基本功能逐年减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逐年增多,虽然近几年村集体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但是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白色污染、生活污水、随意散养的家禽家畜、露天茅坑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与此存在极大反差的是村民更多注重自家庭院的建设装修,室内的豪华设施,正如人们评说:“院庭内如欧洲,院外似非洲”。
(六)基本农田的肥力下降,抛荒的耕地逐年增多 农村责任制以后,随着劳动力的转移,绝大多数农民摆脱了农田,寻求第二、第三产业,长裕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以商贸、企业就业、外出务工为主,在家种田的主要是些老年人以及没有文化的中年人,大多数的农田集中由种田大户耕种,原来种田是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含量较高,而今则完全依赖于化肥,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如今的土壤再不如以往的肥沃了,由于土壤板结,植物易生病虫害,导致农药的用量、次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过分使用农药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含有一定的毒性。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1、因发展经济、急功近利、盲目投资及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土地资源锐减,天然水资源遭到破坏。
2、主要职能部门把关不严、不作为,造成污染企业轻易投资投产,无所顾忌的排污。
3、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在我国,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个体环保意识觉醒与群体意识薄弱之间的矛盾,个人投人与集体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张依法保护环境与法律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制约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如水产养殖,则因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地投放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等,造成石臼湖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就不再过多使用畜禽粪便作农田肥料,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5、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资金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及其短缺,更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6、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对当前长裕村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农村环保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综合推进的思路,从农村环保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环保意识,养成环保卫生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战略意识。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才有绿色食物,才能保证人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生活环境、生态状态的现代化,必须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提高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改厕、改水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镇、村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应按照各级财政扶持、地方配套、镇村自筹的思路,采取农民出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省市级财政投一点的方式,增加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积极推行对垃圾进行“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三格式”生态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三)依法保护生态资源。
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依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尊重农民的意愿,严格控制强征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对村民的责任田实行有效流转,对土地进行整治、整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力,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加快殡葬改革,依法严禁乱葬坟,对坟地进行依法整治,推行公墓建设。
4、依法保护水资源,引导村民合理投资,对石臼湖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建设。
(四)、完善法规建设。
县和乡镇应制订以保护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具体政策和乡规民约,如规范农村环境卫生、住宅用地、保护水资源,控制随意征地、违法占地开发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法治污,法治从严从重,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贯彻执行和监督,有关监督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查深究污染土壤、水质、污染大气、乱占土地等行为者的责任,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做到防微杜渐。
(五)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发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
设臵乡镇环保站,作为县市环保部门派出机构,配备适量人员,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污染源监管、环保执法及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
对不卫生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强化养殖业污水、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七)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房、改厨”工作,逐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八)堵住污染源头。
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农药瓶的乱弃乱埋,将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处理,顾及化粪池、沼气池的建设,以及在农村普遍建立污水处理站。总之,要组织分类垃圾及回收利用,把有机垃圾沤制堆肥,将无机垃圾分类,有利用价值的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集中处理;
(九)要加强治虫施药的统一管理。
即对大田治虫有专仓储存农药,专人检测虫情,统一时间施药,同时还应逐步开展天敌治虫、灯光诱杀治虫等,以减少滥施农药造成污染的机会。
(十)通过深化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村”“卫生户”等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营造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卫生的良好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的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人口压力过大、随意开发、盲目投资、粗放式工农业生产、卫生环保意识差等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 [2]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
第三篇:打印 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
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
为了改善我村的卫生及生态环境面貌,争创一流的卫生、生态村庄,使大家拥有一个清洁、优美的居住环境,村两委决定进一步加强卫生、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特制定以下规约:
一、全村村民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的权利。
二、全村村民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工作,自觉提高环保意识,自觉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三、每户村民的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所有垃圾要自觉放入垃圾桶,禁止随意倾倒垃圾。
四、全村村民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提倡使用菜篮子、稻杆绳。
五、保持溪流洁净,按区域分段包干,分块管理,门前三包,保洁责任落实到户到人。
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效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鼓励和扶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七、畜禽养殖户要实行圈养,并自觉做好家畜的卫生防疫工作,发展生态养殖,尽量减少养殖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八、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争创生态环保先进。
九、全村村民要服从保洁员的管理,尊重他们的劳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十、全村村民要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公共场所清洁,不毁坏一花一木,自觉维护村容村貌。
十一、禁止在溪流里用农药或其他药品毒鱼;禁止在溪流里用炸药炸鱼;禁止在溪流里电鱼。禁止在小溪里洗毒性较大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十二、户主必须及时清理自家猪牛羊留在马路上的排泄物。
十三、禁止村民捕猎国家保护动物,如有发现应及时报告。
十四、不在公共场所对方杂物,自觉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十五、春秋四害活动频繁时,自觉喷洒药剂灭除四害。
十六、每两个月对家里进行一次清扫、整理,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第四篇:姚村乡环境保护工作
姚村乡环境保护工作
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自查动员大会精神,认真自查自纠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良好的工作状态来迎接省、市、县检查,根据县政府指示,姚村乡政府现将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姚村乡政府在自查活动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节能减排,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与市县会议要求,结合我乡开展“惩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夏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自纠,以此来全面提升姚村乡各部门、企业、农户对环境工作的汇总是程度,进一步清理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存在着不足。
一、检查成果
通过对全乡工业企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检查来看,未发现污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固体废物超标排放,无一般污染事故,均有效治理,无集体越级上访和恶性上访事件。
二、存在不足
1、有一处锅炉存在着冒黑烟现象
2、夏秋季禁烧秸秆工作中还存在着几处冒烟着火现象
三、存在原因
1、锅炉冒黑烟是因为处理设备不全,乡政府督促不到位。
2、夏秋季禁烧工作中还存在冒烟、着火现象,是因为禁烧工作队检查、督导、灭火不到位,农户存在模糊认识。
四、整改措施
1、乡政府加大督促力度尽快完善处理设备
2、在夏秋季禁烧工作中加强禁烧工作队职责要求,精心组织、严明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力争不冒一缕烟,不着一把火。
姚村乡人民政府
2007年12月27日
第五篇:关于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环境恶化的趋势。但与目前形势和上级的要求来讲,特别是2013年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我认为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软硬件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不足,现行装备落后,环境监察缺乏必要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许多基本的环境监察条件都不具备,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是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顺,环保部门难以发挥统一监管作用。导致哪个部门都不想管,并且哪家都管不了,甚至相互扯皮、推脱责任。三是公众环保意识总体不高,大部分人还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四是环保机构缺偏少人,环保监管能力不足。尽管近年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大幅提升,但与目前经济快速发展及环保部门承担的繁复工作相比,环境保护预警能力、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环境宣教能力显然不给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
建议:一是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二是强化项目环保审批,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破坏和污染。三是严格环保目标实绩考核,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四是科学规划,落实措施,推进环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五是增加经费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强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