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园林管理创新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园林管理创新思考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技术还有观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针对园林企业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政府在园林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园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园林管理创新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园林管理;创新
园林业起源于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开来的花卉和苗圃业,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工作人员及其相关物资的集合。它经过绿地和庭院建设业,目前已发展为包括养护管理及其他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使园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企业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数市场过度竞争,导致企业赢利空间逐步减小;资源及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有在制度、技术、战略、组织结构、观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打造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园林管理
园林的管理需要进行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员、资金和使用的器具,对整个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园林的主管部门应该在规定区域内,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城市经济的发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园林计划,包含园林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进程;对现存的园林环境进行维护,出台有效的保护政策;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园林的科研工作,不断开发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园林的工作效率;大力宣传爱护园林的理念,让全民都参与到城市园林的保护工作当中。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可以进行招标活动(管理经费包干),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园林的管理。
二、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管理的现状
1.城市园林统筹规划管理欠妥。城市园林规划要在大量科研分析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使园林在整个区域拥有合理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从而形成园林绿地系统,发挥其优良的效果。可目前,我国城市用地紧张,资金有限,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生态和绿地系统并未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
2.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管理的框框条条,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机构很多职能的设置不能有效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园林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
3.城市园林管理重视度不高。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不够重视。即使有也只是口头上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实施中,特别是在与经济活动有冲突时,就直接是追求眼前暂时利益,把绿化抛于脑后。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园林管理创新
1.园林企业的管理方式创新。(1)成立城市绿化管理办公室。对国家所有的绿地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明确责任。如编制并汇总绿化报表,对城市绿化建档管理等。(2)修订并严格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订一个有前瞻性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盘考虑市区和市郊绿地整体系统规划。建设并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制度,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保护控制线。严格按规划确定的保护控制线进行绿化管理,绿线范围内的土地是法定的绿化用地,必须逐步建为城市绿地,不得挪作他用。绿地规划要考虑到今后的管理方便,必要的管理养护设施要与其他绿化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完工、同步验收。(3)完善绿化管理体制。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延伸行业管理覆盖面,牢固树立大园林意识,坚持城市绿化“ 一盘棋”的观念,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职能,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逐步建立市、区、街道的绿化管理机构,形成绿化管理网络,实行逐级联动的管理方式,使绿化行业管理延伸到街道、社区、城郊,提高行业管理广度、深度和力度。(4)加大管理力度,丰富管理手段。加强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审核,对伐移城市树木、占用城市绿地的项目从严审批。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建立绿化施工图纸审查制度,通过前期的绿化施工图纸审查备案,加强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力度。在绿地建设中,经常监督、检查绿地建设情况,严格按《城市绿化工程验收规范》等有关标准,制订并完善绿化验收标准,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项目,坚决责令整改。
2.园林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1)改进组织结构。尝试全方位参与的市场化路子,加大养护力度,形成多渠道养护管理网络。为达到景观设计再创造目的,分层次进行城市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市园林处工作职能由直接养护转为监督、指导为主,从单纯的生产性管理中解脱出来,缓解因养护人手过多而造成的管理压力。针对绿化现状,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分为3个层面。①产权单位自行管理。庭院绿化由各单位负责管理养护,居民区绿化由房产开发商委托物业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养护管理。②社会力量群管。沿街单位、门店在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包绿化。③专业队伍专管。对园林管养的公共绿地分组(分标段),进行内部竞包。针对园林现有的人员结构及体制情况,可首先在公园绿地管理科进行试点。如果可行,推广至景区管理科。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向市场化,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组织专业的养护队伍,使具有资质、且有较强的养护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园林公司参与到市区的绿地养护中来。通过多渠道参与养护管理,将极大地改善因养护力量有限而任务繁重的状况,形成多层面共同参与绿化养护的良好氛围。(2)资金筹措。目前,财政划拨的绿化维护经费过低,仅能维护粗放的管理费用,很难维持较好的绿化效果和绿化质量。应运用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并充分保证绿化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充裕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绿化养护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以“认建、认种、认养”为主要内容的“三认”工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绿化养护工作。(3)从制度管理上规范市场化运作。目前尚缺乏养护质量行业标准,应通过实践并学习外地经验,对包括行道树、公园绿地、草花布置等的日常养护管理拟定具体的养护和考核标准,细化养护标准,为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使管理有章有循。还应形成一套以“集中管理、分工负责、按需调配、奖优罚劣”为基本手段的工作运行机制。
3.园林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在绿化养护市场化指导和服务中提高水平和质量,积极着手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在绿化养护工作中注重超前思考和决策,积极顺应现代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不断吸取先进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以园林植物学、植物保护学等理论指导实践。如引进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使“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真正体现在绿化养护之中。为全面提升绿化质量,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日常养护,积极进行大树输液、土壤酸化改良、树穴覆盖树皮、花卉立体造型等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绿地观赏效果。同时,在城市主要节点和重要地段精心布置时令草花,以提升城市品位。
四、结语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我们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通过城市园林管理体制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等措施,从本质上改变城市园林管理的现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建敏.城市园林管理的战略功能与目标定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6:172-173.[2]石东英.创建学习型企业推动企业创新发展[J].决策探索,2006,10:74.
第二篇: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
在知识时代,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企业目标不仅要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还要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在新的资本结构中,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物质资本的地位将下降。企业面临知识经济的强大挑战,要使其创新和发展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一、树立新的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内容的开放式管理。因此财务管理观念必须更新:
1.人本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技术以及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的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权益不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如债权人,员工和顾客,他们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对企业剩余做了贡献,有权分享企业剩余。
2.信息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所谓“媒体空间”和“网上
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信息理财观念,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作。
3.风险理财观念。风险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风险投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对象。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高风险性,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和风险高,投资周期长。二是高收益性。高新技术产业一旦成功,将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原始投资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巨额收益。
正是由于这巨额收益的吸引,大量资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率极低,风险高且多变,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理财观念。
二、建立新的财务指标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结构的变化势必要求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重增加,而无形资产是一种难以估价的资产,它更新快,易被替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账面价值高3 ~ 8倍,可见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
业相关利益主体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而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也要求建立适当的指标,因此要将高收益与高风险相匹配,加强风险的预测等,做好控制工作。
三、管理重心转向人的价值管理
财务管理的根本矛盾在于财务主体利益最大化与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将转向科技创新和人的价值管理。
1.科技创新。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价值管理工作,其注意力不能总停留在价值层面上,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目标——价值增值的实现必须在生产和流通的循环中实现。首先发现外界的科技创新,进行初步遴选并形成企业的技术引进,或者企业自主组织科技创新活动,这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或着眼点;然后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引进生产领域,看能否形成投资项目;最后再把经过详细论证的可行性投资项目提供给投资者,以其高额回报为条件筹集资金。这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过程。这一重心转移的意义并不在于其为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什么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仍包括筹资、用资、收益、分配几个方面,而是在于强调了各项内容应围绕科技创新来进行。
2.资源价值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对其成果的利用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后,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人的价值管理进一步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这是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人的活动,已有的科技创新只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竞争优势和暂时的利润。而拥有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和长期收益。因此,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应当重视怎样招徕外来人才,留住已有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条件,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密切联系,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实施网络财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人们对信息需求越来越具体化和及时化,而且许多信息也都趋于共享。因此顺应时代要求的网络财务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互联网既可以向外界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也可以从外界取得有益信息。
网络财务相对于桌面财务而言,其内容包括3个方面的特点:①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即通过网络技术使企业财务资源与业务活动直接挂钩,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②在线管理。即决策者在方便、准确、快捷的网络上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及时布置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③商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篇: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
策
摘要: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其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企业经营逐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前提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一、建立基于知识经济财务管理的创新体系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实物资本所有者资本增值最大化,偿债能力最大化,社会的经济贡献最大化,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知识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薪金最大化和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利;财务管理目标综合化,即追求企业财富和知识最大化。财务评价体系的创新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2)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自由现金流量(FcF)和市场附加值(MVA)等财务指标:①经济附加值可用以分析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得与失,促使经营者论文发表千方百计用较少的资本做更多的事;②自由现金流量与经济附加值相结合能较好地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助于围绕资本增值,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③市场附加值可以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评价。3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在原有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含“有知识”的三维结构。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筹集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并重,并向知识资本倾斜。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活动,更需相关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因素。二是改变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估。在知识经济时代,首先知识资本是企业投资方案评价的核心,且其内容将超出现行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除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外,许多无形的如商誉、企业管理能力等将越来越重要。其次,现行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和服务评价,主要考虑节约资金成本,而知识企业主要以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实现投资的增值性。收益分配方式的创新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参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会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分配的最主要的因素。从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的角度讲,物质资本的增值性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更具增值性。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财富的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
二、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人手,捕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要树立重视知识和智力资源的理财观念;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逻辑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市场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知识选择融资工具进行投融资,并强化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调整业务流程
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
第四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论文摘要: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其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企业经营逐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前提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一、建立基于知识经济财务管理的创新体系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实物资本所有者资本增值最大化,偿债能力最大化,社会的经济贡献最大化,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知识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薪金最大化和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利;财务管理目标综合化,即追求企业财富和知识最大化。
2、财务评价体系的创新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2)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自由现金流量(FcF)和市场附加值(MVA)等财务指标:①经济附加值可用以分析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得与失,促使经营者千方百计用较少的资本做更多的事;②自由现金流量与经济附加值相结合能较好地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助于围绕资本增值,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③市场附加值可以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评价。
3、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在原有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含“有知识”的三维结构。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筹集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并重,并向知识资本倾斜。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活动,更需相关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因素。二是改变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估。在知识经济时代,首先知识资本是企业投资方案评价的核心,且其内容将超出现行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除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外,许多无形的如商誉、企业管理能力等将越来越重要。其次,现行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和服务评价,主要考虑节约资金成本,而知识企业主要以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实现投资的增值性。
4、收益分配方式的创新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参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会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分配的最主要的因素。从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的角度讲,物质资本的增值性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更具增值性。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财富的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
二、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人手,捕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要树立重视知识和智力资源的理财观念;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逻辑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市场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知识选择融资工具进行投融资,并强化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调整业务流程
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
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
企业要想在新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除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外,还应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管理方面拓展财务管理方法的更新。
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一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二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三是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秋茹: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黑龙江金融。2006。
[2]彭庆敏: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05。
[3]张美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第五篇: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知识创新的理性缺位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知识创新的理性缺位
佘小琼1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传统观念下人们对知识的涵义理解带有片面性,形成了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排斥,造成了我国当前知识创新存在普遍的理性缺位。知识经济时代下,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甚至大于显性知识。人们应该重视这一实际情况,推进隐性知识的创新,使知识创新事半功倍。
关键词: 知识创新言传知识(显性知识)意会知识(隐性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各国都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期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使自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其中知识创新是基础。研究并实施知识创新,对于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讨论知识创新这一问题时,人们可能关注得更多的是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创新、如何进行知识创新。但是,在作者看来,他们却忽略了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全面理解知识的含义。可以看到,当人们在高谈阔论知识创新时,他们大多数指称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强调的是这一部分知识的创新,而忽略了在工业理性范围之外,还存在着“其余部分”的知识。他们更没有认识到,这“其余部分”的知识,其重要性日益增长,甚至超过了传统观念中所指称的知识。——这就是本文所指的知识创新的理性缺位。
作者认为,全面理解知识的涵义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发展知识创新,有必要首先了解“什么是知识”这一基本前提,其次才能谈得上去实施和推进知识创新。
一、知识究竟是什么?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知识的地位也因此空前提高,上升为首要的社会资源,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面对知识经济,我们发现人们最缺乏的却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那么,何谓“知识”呢?千百年来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结果可谓是观点百出、莫衷一是。知识,在新华词典里的解释是:①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指有关学术文化。而在传统知识观的认知下,人们则普遍赞成这样的看法: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真正的知识是“已知”的、客观的、普遍的、可以明示的、完全与个人无关的。
与传统知识论不同,波兰尼提出了“个人知识”这个概念,阐述了“知识是个人的”论断。他把人类知识分为两类,通常被说成知识的东西,象用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的方式来表达的东西,只是一种知识;而非系统阐述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第一种是言传知识,第二种是意会知识。前者是可明示性,而后者是非明示性的。进而他还指出所有的人类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都是“个人知识”,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必须建立在“个人知识”之上的。“个人知识”具有三大典型特征: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用波兰尼的话简单地说,“个人知识”=知识+识知,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或可编码知识与意会知识。
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吧:知识是具有“波粒二相性”的。这是Verna Alice1998年提出的一个很形象的说法。“粒”是指作为实体的知识,“波”是指作为过程的知识。分别相对与波兰尼所说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应该说,波兰尼的这种认识论与传统的、或者用他的话来说是与“现代荒唐性“几乎统治了二十1 作者简介:佘小琼女 广西师范学院在职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联系方式:0771-2583631***EMAIL:she xiao qiong @163.com
世纪的科学思维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背道而驰的。表面看来,个人知识,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词语。既是知识,就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知识,历来被视为以理性为内核的东西;而个人成分在知识中,不具有任何地位。个人在知识外形成的识知,只是知识的“其余部分”。只有显性的知识才被认为是科学,而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会被认为是科学。人们身在工业化“此山”之中,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只不过是带有明显工业化阶段烙印的特殊价值观念。
波兰尼提出“个人知识”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词语,正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注意到工业化的理性缺位。事实本身是,并不存在完全脱离个人知识成分的知识。从知识整体中,被抽取出来的知识,不管它在知识整体中占有多大的比重,它都不是知识的全部。识知,在工业化中,可能作用并不大,但到了需要以创意满足个性化需求、以高不确定性对付高风险的知识经济时代,它的重要性就上升了。波兰尼的贡献就在于,“把个人性和客观性这两者的融合描述成个人知识”。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以理性为内核的知识之外,加上了“个人参与”形成识知。这样做的意义还在于,他把知识给“解放”了。知识不光意味着知其然,还意味着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要全面的理解知识的涵义,首先要明确知识是具有二重属性的,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总和,单纯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构成完整的知识。而认识到隐性知识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理解知识的关键。
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分析
言传知识与意会知识,或者说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二者谁先谁后,孰重孰轻呢?窃以为,隐性知识先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重于显性知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隐性知识的比重和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显性知识。
这一看法,在波兰尼和哈耶克的思想中早就有过类似的表述。波兰尼和哈耶克都认为意会知识优于明确知识。在波兰尼看来,言传知识总是言犹未尽的,或说简约化了的,而先于语言和逻辑解释的意会知识其意境更为丰富、具体和本真。一般人总以为言传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全部,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个小尖顶,而意会知识却是隐匿在水下的宏大部分。“一切知识不是意会知识便是根植于意会认知,两者必居其一。”
哈耶克则是在波兰尼的思想基础上,区分了所谓的“阐明的规则”与“未阐明的规则”,前者相当于波兰尼的隐性知识,而后者相当于波兰尼的显性知识。并认为:规则最初都不是以阐明的方式为人们所知的,未阐明的规则在发生学上要早于阐明的规则;在重要性上,未阐明的规则也优先与阐明的规则,未阐明的规则是阐明的规则的基础。哈耶克指出,那种“个人有意识的和明确的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表现为”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偏好和态度、我们的工具以及我们的制度”,它们构成了“我们行动基础的‘理性不及’的因素”,这些知识就是“默会知识”。“阐明的规则”是指那些“以阐明的(形诸于文字的或明确的)形式为行动者所知道”的规则,而“未阐明的规则”则是那些尚未或难以用语言或文字加以阐明的,但实际上为人们所遵循着的规则。
意会知识何以如此重要呢?下面就让我们从隐性知识的特征中来理解它的重要性。隐性知识是依赖于人类个体身心对社会实践的直接领悟和洞知,存在于人们主观的见解、直觉、预感、理想、价值观、想象和类比之中的,不能明显地用概念加以表述。根据波兰尼的观点,隐性知识具有以下的特征:存在的无形性、对主体的依附性、独特的个性。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创新者才能通过同化于众多的支援成分而达到与认识对象融为一体,达到神交的境界,从而产生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的活动。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就认为“在灵机一动基础上形成的创新,可能比其他各种原因引发的总和还要多”。这里的“灵机一动”指的就是意会知识的意会认知过程。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吸引力的问题,瓦特看到水壶壶盖被水蒸汽冲开而联想到发明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从水缸里溢出的水联想到物体的浮力原理„„所有的这些都司科学家通过隐性知识而放射出来的智慧光芒。
清楚了两类知识的先后、轻重关系,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两者间的“知识于识知此消彼涨”。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那么友好和谦和的,显性知识总是在不自觉地抵御隐性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学识渊博,谈古论今、口若悬河,但也正是这类人,思想观念极为保守,固守着自己的原有的东西。他们骨子里都会这样认为“马会一直存在的,而汽车不过是一种浪潮,随波而去。”
多么悲怆的人!不幸的是,此类人的存在不是少数,这不由得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这样一句话: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值钱的是知识,最不值钱的还是知识。按我个人的理解,前者指的就是传统的言传知识,而后者指的是意会知识。二者的区别就在与传统与创新之间。正确地处理两类知识之间的比重和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
三、隐性知识的返魅:推进意会知识的创新
在当代,与意会知识相比较,言传知识明显处于强势地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知识创新的“中轴”。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我国虽说有其合理性,但却是知识创新的一个大敌。
我以为,大力推进意会知识的创新乃是解决时下知识创新理性缺位的一剂良方。那么在进行意会知识的创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基础作用不可忽视。虽说意会知识创新不是教而得之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它与教育没有任何关系。教育对于意会知识创新的基础作用至少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使创新主体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必要的知识积累,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尽管继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创新,但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培养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思维。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创造性思维在我国的各种教育中得不到重视,教育方法体系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内容。再加上唯书唯上的传统影响深远,扼杀了创造性思维。因此,研究意会知识创新问题,应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基础作用,大力倡导创造性教育,使得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三是培养创新主体对意会知识创新的情感。意会知识创新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还要求创新主体具备孜孜以求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教育不能直接导致意会知识创新,但教育却能通过教导创新者“知书达理”而培养其创新情感,在主体心目中形成认同创新的潜意识和情动力,为以后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倡导的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对于意会知识的创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们知道,意会知识创新相对于言传知识,它主要来自于主体的杰出心智。但是这种杰出心智不是创新主体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能够从外部直接植入的,其形成机理相当复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主观动机与客观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在实践工作中,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作用,有利于意会知识创新主体杰出心智的养成。从当前的情况看,要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作用,涵养创造人才的杰出心智,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尊重创造性人才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现代化及个人人格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将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中主体成就动机的主要特点。我们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倡导在意会知识创新中要尊重创造性人才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有利于推进意会知识创新的发展。二是尊重意会知识创新的内在规律。知识创新(尤其是意会知识)的创新的前景是不确定的,具有失败的风险性,并且很难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政府补贴,而且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需要排除急功近利的各种干扰。过多的急功近利,容易导致创造性人才的杰出心智枯竭。三是尊重创造性人才的劳动。我们要真正推进意会知识创新,必须尊重他们的劳动。落实到具体就是要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保护好他们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不法行为。
3、充分发挥人文环境的保障作用。著名的创造学者韦斯伯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的确,意会知识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托于环境条件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倡导的人文环境是一种拥有众多新颖的信息,自由民主的学风,融洽、宽松的创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主体才能真正摆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羁绊,发挥卓异的才识。这样的人文环境的形成需要培养如下的两种社会心理:一是培养承认差别的社会心理。这是相对于大众看待创新主体而言的。均贫富的文化沉淀,使得我们的社会心态往往不能接受和承认人与人的差别,但人的能力差别又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存在,另一方面又不能正视,结果必然是扼杀了优秀人才的创造性。这也许是我们的知识创新赶不上欧美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因此,作为充分发挥优良环境对意会知识创新保障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和灌输,使人们从灵魂深处建立“承认差别”的现代理性。二是培养双赢竞争的社会心理。这一点是相对于创新主体自身而言的。多年来,竞争对手就是“冤家”、“对手”的代名词,竞争便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结果也必然是
一方置另一方于死地或者两败俱伤。其实,竞争并不是只有所谓“残酷”的结果,而是也会出现皆大欢喜的情况。双赢是当代知识创新的新特点,它使得创造性人才在竞争中锻炼成长、互相合作、结成联盟协手攻关,达到双赢。要优化我国意会知识创新的人文环境,就必须培养好创新主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竞争心理。
整个地说,知识经济时代下,真正的知识创新,必须以“个人知识”为“新型”的意会创新。意思是:要把知识“活力”的地位,放在(传统语义的)“知识”本身之上;反对知识僵化,实施真正的“知识”创新,而不是以僵化知识为基础的创新。不如此矫枉过正,不足以明辨是非,更难以长足发展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同文于含云:《知识创新——21世纪高新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波兰尼:《个人知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3、黄瑞雄:《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4、金吾伦:《“创造性思维与知识创新”笔谈》《文哲史》[J].1999年第4期
5、颜晓峰:《哲学原理》《知识创新的实践基础》[J]1999年第4期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