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研究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研究 人和镇纪委
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注重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制约机制,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但应该看到,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方面仍然存在滞后、不到位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地位、作用和承担的繁重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更加自觉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此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一、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工作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
1、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一些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以工作制度的方式把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组织特邀监察员和政风行风评议员开展专项检查、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及受理群 1 众投诉举报、解答群众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和办公电话以及网络反映和咨询有关问题等方面,没有走出门去联系群众以及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2、协调交流工作的机制不完备。一是纪检监察机关除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实行个别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之外,各内设机构大多没有制定有关业务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其他部门在工作的协作配合方面还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工作方面的学习交流机制不完善。目前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的学习交流,主要以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印发信息简报等方式为主,但这种学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而且缺乏直观性和互动性。三是各地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之间横向学习交流经验的工作机制仍然是空白,这种格局不利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3、督查工作机制参差不齐。多年来,尽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工作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但是这种督查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对常项工作安排和要求较多,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指导较少,有的督促检查指导仅限于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没有真正做到跟踪问效,一抓到底。
4、激励机制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一是没有制定培养选拔干部的计划、措施和办法,有关工作职能大多由纪委办 公室与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共同承担,干部管理工作较为被动。二是未建立系统内部工作激励机制,推行内设机构领导岗位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不大,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干部有序流动的渠道不畅。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不完善,往往是老同志出不去,新同志进不来,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方面的主要问题
1、有关工作制度不健全。纪检监察工作的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措施亟待建立健全和深入推行。在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平时不注重总结工作经验,不善于分析把握和运用纪检监察工作规律,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预测,采取“干着看、看着干”的简单方式,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 时,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担心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从而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面对“上面数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格局,每个岗位因必须同时承担多项任务而陷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不仅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而且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三者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联系群众缺乏广泛性,依靠群众缺少有效载体,服务群众局限于一般事项,工作机制不完善,在察民情、访民意、解难事方面工作不够深入。
2、协调机制不完备,协调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不明确。没有把调整工作关系、推进各项工作作为协调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往往把同各部门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协 商工作作为协调工作关系的主要方式,没有站在更高层次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
3、督促检查缺乏有效手段,运用考核结果乏力。长期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督查工作的主要方式局限于专项检查,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督促检查,这种督查方式涉及的工作面窄,不利于从整体上推进工作。另外,由于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仅限于整改和通报,没有建立运用检查考核结果实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督促检查缺乏刚性。
4、未建立和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培养选拔机制、使用交流机制、考核督促机制,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缺乏系统性。这是纪检监察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工作不适应发展新要求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新旧工作制度处于更迭变化之际,各项新的工作制度还处于酝酿探讨和制定阶段,尤其是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措施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发展。
2、不注重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作措施的局限性。这是在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盲目性的 关键所在。没有研究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困难及实际问题这是造成工作被动应付的内在原因
三、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1、健全党员群众监督制约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要健全规范的党员群众意见反馈渠道。通过党员群众的日常反映和民主评议,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完善措施,促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健全完善联系群众机制,巩固反腐倡廉的工作基础。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服务广大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广泛联系群众、主动依靠群众、积极服务群众,才能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而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健全完善联系群众机制作为巩固反腐倡廉工作基础的有效措施,使联系群众成为一种制度和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主动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征求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问计于民的有效方法着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保证反腐倡廉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健全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要定期 或不定期的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及时整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时要自觉的接受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对于反映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突出问题,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调查处理。健全严格的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执行制度关键在于落实问责。要把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纳入年终考核的内容,把执行制度规定情况与对各室和干部个人的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与奖惩挂起钩来,确保执行制度有压力、有动力;要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机关党委(纪委)、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协助委局领导班子抓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按照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年终考评。对于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负责人,对监督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责任人要问责,督促其整改提高。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于在执行制度方面的监督执行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的、不按制度规定程序办事的,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对无视制度规定,明知故犯、违反纪律的,严肃处理;对违反制度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纪律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纪律责任。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和事,可采取通报批评、年终考核降低等次、给予纪律处分等办法来进行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力,确保纪检监察权力的正确行使。
3、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不断巩固反腐倡廉的工作成果。督查考核是贯彻落实决策、推进工作进程、确保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责任追究为要点的督查考核机制,明确督查内容、督查方式、督查措施、督查程序、整改时限、结果报备等必备要件,在加大督促、检查、考核、指导工作力度的同时,以落实责任追究为抓手,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有成果、见实效。
4、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表彰奖励工作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激励机制。通过实施激励,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促进纪检监察干部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自觉奉献。健全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特点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要加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重视考察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坚持德才兼备德为先的原则。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提拔重用,委于重任;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待遇、政治待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二)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重点,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开展
1、总体谋划,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主线,进一步明确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等各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和目标要求,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确保各重点环节的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尤其要注重解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薄弱的问题,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为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按照《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明确的任务,抓紧修订、完善和制定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为进一步发挥制度的治本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要尽快制定纪检监察工作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加大对各类制度和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考核,把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的根本要求转化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3、按照《工作规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前瞻性。要对照《工作规划》明确的主要任务,认真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正确把握规律的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等进行 综合判断和预测,及时摒弃与《工作规划》不适应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消除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影响,进一步拓宽新思路、拓展新领域、创造新方法,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扎实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健全制约机制 强化村官监督
健全制约机制 强化村官监督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反映农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信访案件特别突出,有的甚至引起集体上访、超级上访。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遏制涉嫌违纪案件的发生,如何对村两委会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笔者认为,须从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入手,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体系,规范村干部的施政行为,使其工作有序,办事有章,从而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切实加强民主监督。
要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把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纳入到财务管理的必经程序,纳入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村组财务支出管理中,统一明确一事一议和专项开支一票否决化的工作制度,对公益性、生产性等专项开支和大额开支预算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从而把民主监督由过去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列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益。聘请党性强、信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廉政监督员,加强对村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加强重点核查,推动工作落实。县纪委要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了重点核查组,加强对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核查组通过查看各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登记台账、随机入村查看公示结果、现场询问村民等方法,核查出主要涉及财政资金收支科目列项、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核销等问题。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乡镇及时整改。健全财务工作流程,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和资金审批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推行民主评议、测评村干部的工作机制。
建章立制后,还要在严格按制度办事的基础上,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评议、测评组织,对村干部就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议、测评,并将评议、测评结果张榜公布。需要改进的,村两委会干部要根据村民的建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公布于众并认真执行。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测评,要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与村民座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评议、测评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误工补贴(工
第三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理论征文)
摘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反腐倡廉,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制度,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才能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关键词:健全 权力运行 制约 监督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反腐倡廉,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由此,产生如下问题:什么是腐败?为什么要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或者说,为什么要靠制度反腐?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何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三百年前,洛克说,统治者无论有怎样正当的理由,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如果他的行动和命令不以保护他的人民的财产而以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情欲为目的,那就是腐败。在国际法上,腐败是指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当一个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同时是一个具有私人利益的个体,角色的冲突让他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反腐倡廉是每个国家和政府任何时期都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
1在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和人民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那么,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反腐?
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和权力是一双孪生姐妹,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中国的传统崇尚德治。重视道德的教化和作用,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信人性是本善的,提升掌权者的道德素质,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可以有效地抑制腐败。“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自自律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失去了制度上的保障,其作用却是有限的。如果机会允许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暴君,每一个掌权者都是潜在的有可能成为的腐败分子,那些落马的贪官,在其拥有巨大的权力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品德尚好的人,但一旦拥有了巨大的不受制约的权力,一切都变了。由此而言,国人呼唤清官,单纯希望各个级别的清官,挥舞铡刀,惩治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贪官污吏,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这种延续了数千年,需要借助强势群体或圣贤人物的完美人格来实现社会稳定的愿望,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却经不起欲望之水的冲刷。靠什么保证,每一名政府官员都是海瑞?假如每一个人都是天使,那么,法律将是一堆废纸,毫无用处。
我们不能只是奢望掌权的人都是道德君子和清官,期望
这个好官能用好手中的权力,反腐败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任何人的自我监督和完善,还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限制人性恶的一面,必须依靠制度建起一道道反腐败的栅栏。制度,是反腐败的最有效手段;只有依靠制度,才能剑指腐败的深水区。
2008年3月1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最高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作工作报告中说,5年来,高检立案侦查的省部级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930人。成绩是可喜的,但是反腐成绩单无论是长是短,应声落马的贪官无论是多是少,却总让人难以心安。如何保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缺失,比腐败本身更为可怕。一系列大案要案的爆发,使我们再次意识到,制度设计缺漏、监督机制失灵、干部权力过大、约束惩治太弱,是腐败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我们没有建立反腐败制度吗?有!从现实来看,我们说创新反腐制度,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制度,而是说我们有的制度已经陈旧过时或落后。据悉,早在2006年,我们就有1200件反腐败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社会形势发展太快,也由于贪官搞腐败的形式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狡猾,我们有的制度的漏洞与缺陷已经凸现,一些制度程序被贪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如同“牛栏里关猫”,成了摆设。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制度,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才能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一、严格而完备的法治制度。任何权力都不能高于法律,任何部门都处于其他部门的制约和监督下,而所有部门、任何高官,在法律面前都不得逾越。即使是最高行政长官如果有违法行为也一样要受到严格追究。法治的威严能使大多数官员不敢起贪污之心和违法之念。
二、强大的舆论监督机制。无论是香港还是欧美的经验都一再证明,成本最低、最有效力的监督利器就是舆论监督。香港在九七回归时民众最关心的也是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否能继续保持,经过几年的验证,香港人民放下心来,而这些有效的监督机制,使香港的廉洁指数不断提高。在国内,网络监督,即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监督,正在成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南京的最牛房产局长周久耕、到广西来宾烟草局长韩峰,等等,他们的落马无不与网络监督有关。
三、有效的制衡机制。公、检、法互相制约,各相关权力部门互相制约,使各方轻易不敢做违法之事,即使有错发生了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纠正。另外,通过制度设计,政府部门的权力主要用于监管和服务,应该很少涉及资源分配,所有权力边界都有严格的划分和认定,权力运作的过程也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官员都象玻璃鱼缸内的金鱼,腐败行为怎么能产生?即使产生,也能立即予以铲除!
四、充分的公民监督机制。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是最合理也是最有力的,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强制度建设,拓宽百姓的言路,出台具体的政策对民众积极参与反腐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和回报,在官员的任免上加大群众投票的有效性。
五、加强对权力授予过程、权力行使过程、权力运行结果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的授予主要体现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调配等环节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把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作风顽强、在群众中威望高的干部选拔上来。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加强对权力行使过程的制约和监督。着重抓住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
加强对权力运行结果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对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改变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强化组织手段,使干部不敢松懈。及时调整工作懈怠、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干部,使干部对职务、权力和责任心存敬畏,不敢懈怠。
相对而言,“高薪养廉”机制,个人认为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以香港为例,1974年前,香港高官的薪金已非常高,但仍是贪官遍地。现在内地也有相当多国企高管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但由于权力大、约束少,各利益方“攻关”不断,一些高管在拿高薪的同时,对各种贿赂仍来者不拒。
总之,变革制度设计,以降低腐败机会和腐败利益,增大腐败成本和腐败风险,是构建一个国家防腐体系的基本要素。只有把这些基本要素融入反腐败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使制度设计真正形成互相制约与多重监督的格局,才能从根源上去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在防治腐败中起到标本兼治的深远作用。
如果我国在反腐败和法治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摘除了社会肌体上的最大毒瘤,我国的经济才会高效运行,民众的满意度才会大大提高,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党的威望也会更高。
最后,我想套用一位哲人的话作为结束语,“法律制度所考虑的,不是要人们都像哨兵一样时时刻刻、目不转睛,而是要他们偶尔也能够无忧无虑地抬头观瞧灿烂的星光、盛开的花木和生存的必要及美感”。
第四篇:纪检监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
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纪检监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一是缺乏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时候对取得进步的成就感超过了面对困难的紧迫感,思想上存在松劲懈殆的倾向,一些时候还没有完全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清醒、不理性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就思维创新来说,领导干部能够带头树牢经营理念,广大民众的贫困文化心态受到强烈冲击和震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但实事求是地讲,实践中还没有完全做到凡事讲效益,以经营理念为载体打通思路、目标实现途径的力度还不够。就工作创新来讲,手段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知之不多,底蕴不足。
三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存在说的和干的不一样的问题;有些时候,我们还习惯于坐阵指挥,深入基层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够经常,对下面的情况不清不熟,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导致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四是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动作还不大。对于纪检监察“四风”问题,大会讲,小会说,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干部大局观念不强,整体意识淡薄,当旁观者和局外人,对改善工作质量投入精力不多,整治力度不够。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严查处的力度还不够,动作还不大。
五是抓党风廉政建设投入的力量还不够。在工作实践中,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内部情况没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于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机关内部优化调整,以机关内部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研究的还不够深入,考绩与考廉兼顾的力度不够,抓党风廉政建设投入的精力还比较有限。
二、对策
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正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转职能,坚持把执纪放在首位,既立足当前,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又着眼长远,强化纪律建设,使监督执纪问责成为常态。当前要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常态化明察暗访,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坚决防止“四风”反弹。要进一步转方式,把不该担的责任转出去,把不该管的工作交出去,以“瘦身”来“强身”,以“减负”来“增力”。特别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降级的降级,同时要把谈话、函询、诫勉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方法,真正做到抓早抓小。要进一步转作风,炼就“火眼金睛”,既要有政治定力,又要有工作魄力,在监督执纪问责的实践中锤炼纪检监察干部过硬作风。具体来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该重点落实三点要求:
一是要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班子成员要切实承担起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党组负责,领导并监督分管部门落实院党组党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督促分管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检察业务工作一起部署落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定期分析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重视廉洁自律教育,严格落实定期通报、谈话、责任背书、报告等制度,切实把各自的主体责任落实好。
二是要把“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检各项要求,纪检监察部门要突出监督主业,更新角色定位,把好关、执好纪、问好责,做好检务督查、述职述廉等工作、督促党组、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倒查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以严肃有力的责任追究推动责任落实。
三是要把“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落到实处。要把打造“阳光检察”与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和市院“两化”建设相结合,在规范司法行为上要有新起色,在提升执法公信力上要有新成效。要严格执行检务公开、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党组、部门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带头遵守各项制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实效保证严格公正司法。
第五篇:关于健全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
关于健全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
傅光明
内容提要:本文调查分析了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议。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家乡麻城市夫子河镇和邻近的武汉市一些村调查,农民过去长期反映的负担重、读书难、看病贵、公共设施缺乏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因而没有反映出更多的新的问题,而村干部却反映了不少切身利益的问题,概括地说,主要是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一、村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特点
1、村干部职能变化。2006年全国普遍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村基层组织职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有人概括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三点:一是要钱,收取税费;二是要粮,完成定购;三是要“命”,搞好计划生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市场已经放开,定购取消;农村税费全部取消,要钱的事已经不复存在;计划生育已经规范化法制化,农村生育率大大降低,工作量大大减少。由“取”向“与”即服务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村干部保障机制弱化。村干部的职能由收粮收款转向提供各种服务,硬性任务减少,收入来源少,工资补助纳入财政内容,湖北省还对村级给予了应当补助。据我对一些村调查,一事一议实际上名存实亡,需要通过“一事一议”来筹集资金的,但由于一些农民政治觉悟不高,以种种借口拖交,甚至拒交,“一事一议”制度很难落实。因此村级干部待遇较低。如新屋垸村税改前有7名村干部,9名组干部,另外还的其他人员11人,每年仅村级报酬开支8到10万元,2005年全部人员精简到只有3个人,村支书、村长、秘书,村支书和村长年工资4250元,秘书4050元。合计12550元,占到转移支付16395元的76.5%。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2万元的缺口。村级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欠有20万元的债务。
3、村干部激励机制淡化。歧亭镇张家洲村支书张桂阶,从1973起就在村内任职,当了26年书记。2004年是全市十佳先进支书。现在年纪大了想要退下来,认为村支书退休的待遇不明确后顾之忧难解决。夫子河镇芦柴坳村支书反映干部待遇低,年3000元收入,不少村干部工作几十年,各类荣誉证书一大堆,退休后却全无保障,逢上小病都怕。有的认为“村干部无望头,最多升到村支书”,“工资不多事务多,到老还靠儿养活”。财政保障达不到,社会保障跟不上。导致村干部思想失落,心理失衡,工作得过且过。他们中多数流露出不想继续担任村组干部想法,愿意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4、村级债务约束环境恶化。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村看,以前形成的沉重债务成为套在现任村干部脖子上一根沉重的锁链,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使村干部疲于躲债。例如,与麻城市相邻的武汉市新洲区591个村共负债近2亿元,有的村负债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春节临近,村主要干部有家不能回,妻子骂、孩子怨、自己恼。
5、村干部违纪现象泛化。由于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违法乱纪的问题突出,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上升。2006年底,武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农村党员违纪案件303件344人,其中村干部案件253件、287人,分别占总数的83.5%、83.4%。这些违纪案件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务会计三类人员成为违纪主体,案发领域主要集中在管钱、管物、土地征用开发等关键部位。一些村干部利用负责管理资金、项目的权力,采取编制假账、伪造发票、虚开发票、虚假单据报销等手段套取资金。一些村干部私设“小金库”,隐瞒集体收入;有的借集体企业改制之机,把集体收入不纳入审计,进行体外循环,改制后据为已有,等等。
二、健全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议 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保障激励是动力机制,监督约束是平衡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是经济基础,监督约束是上层建筑;保障激励决定了监督约束,而监督约束对保障激励有反作用。在农业税费取消的新形势下,村级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村干部报酬待遇保障的多元化。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按照人均年5000元逐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适应提高标准。根据所在村的规模、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实绩,确定村干部误工补贴,津补贴,绩效奖金标准,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列支,及时发放。要推行村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职级加年限加绩效”,县、乡、村和个人各筹一点的办法,逐年为村干部投保,任职一年投保一年,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已退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村干部退有所养。
2、村干部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要完善“公推直选”制度,拓宽选拔任用渠道,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从现有的乡镇干部中下派到村任职;从本村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优秀青年、退伍军人中“选一批”村干部;从外出务工经商优秀人才中“引进一批”村干部;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派一批”村干部;从有文化、有能力的下岗职工中“聘一批”村干部;面向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一批”村干部,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3、优秀村干部由“民”到“官”转化。积极探索村干部进入公务员任职的机制,对优秀村干部还可选调到乡镇机关和镇直部门挂职锻炼,对特别优秀份子还可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动力和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4、干部奖励机制的多元化。对优秀基层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官传评价农村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5、村干部监督约束的系列化。把村干部纳入纪检审计监督的范围。完善考核办法,定期考评奖惩。要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等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村干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给予免职或责成本人提出辞职。乡镇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村干部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对有违纪苗头倾向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有严重违纪问题的村干部,坚决予以查处。建全村级民主公开制度。健全以村级事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决策制度。要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