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2: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第一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和类型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学业不良”或“学力不振”。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可以将学习困难学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和整体性困难学生。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考,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学习分心等等。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

动力型困难学生,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

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是由于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探究致“困”的成因,其次要找到脱“困”的途径和方法,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

(二)家庭的因素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沦为学困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大量的留守子女也成为了学困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成为学困生。

2、教师的因素: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调查显示,18.8%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不太喜欢某门功课的原因是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31.1%的学习困难生认为班主任会责骂自己。以上调查说明,对学习困难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自身的因素

1、认知因素的原因:

一是基础知识差。由于基础知识差,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差,上课听不懂,笔记记不上,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成绩自然上不去。二是相关的知识不足或知识 结构不合理。这类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扩充知识的需求,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靠死记硬背。三是不会学习,出现学习方法障碍。表现为不会学和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即元认知能力缺陷。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策略缺少自我感受的意识和有效的监控技巧,这也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2、非认知因素 :

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非认知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极的自我效能感,缺乏成就动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二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对老师、学习的逆反、对抗心理。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得到教师过低的评价或态度不良,因而心情抑郁,大脑很难形成学习上的优势兴奋中心。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信心,成绩下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专门与老师作对。三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表现为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知难而退,缺乏坚持学习的毅力,学习被动,作业应付,不会的就抄别人,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三、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困生的转化也肯定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奢望几次的谈话就能奏效,也不要奢望短时间内能 “立竿见影”。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 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经常利用班会举办普及法制教育、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理想道德教育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多给提供这些孩子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每学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为老人表演一个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义务为孤寡老人打扫,在活动中让学困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走出学校,走入社区,组织学生为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活动,让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等。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必会融入社会,得到道德的体验,得到劳动的体验,得到情感的体验。

(二)家校携手,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开好家长会或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传授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打消孩子心中焦虑、恐惧的情绪,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2、平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子女有校的学生情况,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家庭、学校相互合作,促进父母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构建学困生全方位、全天候、和谐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以爱浇灌,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1、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善用赏识,走近学困生。

教育者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儿童健全的、完整的生命成长。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得摒弃掉“学困生难以救药”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能把学困生当作累赘,认为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自己出成绩,应树立崭新的时代教育观,转变教育观念。

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学习困难儿童尤其是如此。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的一天阳光灿烂,也有可能从此就使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教师要用放大镜去看待学困生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用爱心激起学生自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热情的关注而不是冷漠的监视。学困生也是如此,他们时时翘首以待,有的甚至不惜做出各种违反课堂常规的举动来引起教师的关注。

我们教师要主动关爱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生活中,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带动其他学也来关心、帮助学困生,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助推器。

(四)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不感兴趣,在困难面前没有信心,没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这正是他们非智力素质差的表现。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时,就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发挥自我监控的作用。

首先,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困难者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运气差、任务困难等等。这些消极的归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定。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作出正确、恰当的归因,尽量将学习上任何一点进步都归因于努力,培养自信心,提高个人能力有效感。激发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5 其次,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正如美国的盖茨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感,就成为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三,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

2、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为,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五)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是学困生转化的根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因此,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内容。

1、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在指导学困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怎样阅读、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怎样复习和做练习、如何掌握记忆的技巧、知识的组织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困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近来的学业成功得益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就会增强学习动机,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强化学习技能训练。帮助学困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应用性知识,也是一项心智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训练,将学习方法转化为习惯或能力,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由此,对学习技能和习惯欠缺的学困生,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技能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多次在教师或家长的直接帮助和监督下进行学习,甚至需要手把手地示范、陪读、检查或另加作业项目等,以使受到训练的学生获得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这种训练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习方法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应用,及时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思考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哪些方法对自己不适宜,逐渐“自悟”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运用评价策略,促进学困生发展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的永恒话题,既要注意方法,又要倾注耐心。通常,短期的教育会使他们有所转变、有所进步,但由于其心理问题的消除、学业基础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所以,疾风骤雨式的批评教育往往欲速而不达。而且,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此时,老师切忌浅尝辄止、心灰意冷,而要保持耐心、注意反复抓、抓反复。一句话,只有讲究方法、对症下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持久的实效。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但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我校的学困生课题研究就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长期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我校把学困生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限定在我市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

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非智力型学困生。

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1)、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有利于大面积的学困生转化,为实验对象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差生的学习习惯、品行表现以及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有利于提高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性。

2、实践价值:

(1)、通过研究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对策,有可能改变我校乃至我市低分率严重存在的状况,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探索我市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3、构建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

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

2、按心理特征分类有:慢智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后型、模糊型、迟钝型;

3、按学习动机分类有: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

4、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

(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苏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

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办学思想不端正,高考指挥棒导致学校机制的形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

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六、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才条件优越

学校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比较浓郁,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教学的骨干,主要来自于语文、数学学科,他们教学的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

2、地理位置适合我校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农村,所招收的学生皆来自于我校附近的及个自然村,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特点即为农村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有区域的代表性。

3、教学条件比较完善,有微机室、远程教育收视室等先进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

2、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市、镇教科所、教研室的老师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在课题使用经费方面提供6000元经费充分的保障。

七、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所有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

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影响、学困生与家长关系等。

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

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来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现将开题以来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些缺陷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乐观公正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明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因素对儿童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育不当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更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所有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

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影响、学困生与家长关系等。

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

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三、阶段性成果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从2010年4月正式开始工作,并制订初步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四种方法互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教师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学校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学困生转化“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在每学期末的帮困奖考核中,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普遍都能获奖。

(三)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七位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一年来,有多位教师承担了公开课,并获得好评。

第四篇:探究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探究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在这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初中物理学得不错的同学到了高中学习物理却感到很吃力,甚至一些中考物理成绩达到90多分(折算后)的学生,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一)连考及格都很困难。为了探究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我在教学工作之余对高中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

一、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我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畏难,心理压力较大。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分析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2.在学习物理的目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付出的努力很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学生学习物理非常主动,%左右的同学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但欠主动。40%左右的学生基本上是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和自觉。由于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一部分学生抄作业或不做作业。所以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3.学习方法不正确。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

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4.多数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少数同学不积极实验,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就错过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物理成绩不理想也就成了必然。

5.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学生喜欢用现代教学手段上课。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影响学生成绩提高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引起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几点教学措施和尝试

1.对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工作,这时引入物理学史内容,多鼓励,多引导。比如讲“牛顿运动定律”时讲起牛顿的生平;讲“万有引力”时引入“苹果落到地面,而地球没有落到苹果上”的轶闻趣事;学习“力与运动”时,阐述“日心说”的提出过程;讲“单摆”时谈伽利略研制计时仪等等。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要有艰辛的劳动与努力。

2.我们教师做好五个方面。①认真研究教材、大纲。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转变自身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课堂教学为途径,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努力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取技能。②注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体,设置各种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启发,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③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物理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正确使用评价手段。我们要客观评价,注重试题的内容分析,及时找学生座谈,了解存在问题,解决问题,对成绩低的学生绝对不能打击、讽刺、挖苦,而要寻找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要鼓励,多安慰。⑤注重题型的归纳。注重一题多解的变换,注重语言、书面的表达,使学生感到师生如同朋友,能畅谈观点、想法。要善于听取学生浮浅或错误的看法,并进行矫正。要主动与学生交谈,以长辈的胸怀融化师生的代沟。当发现学生物理学习退步后,老师与学生又不能达到共识时,多与其他教师沟通,必需时与家长或其他同学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找准病因,知道学生的思想动向,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尊,创造舒畅的心境,逐渐引导他们,使他们自我觉醒。

3.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4.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适当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课题探讨。提供学生必要的教材,提供可行的见解、方案,提供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争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钻研的实践精神,为高中物理课的学习做好辅助手。纵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三、对高中生的物理学法指导

1.注意学习效率。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笔记本(纠错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关于怎样学好高中物理的浅陋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五篇:初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初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初中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通过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了解、调查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探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教育的方法,减少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 特点 成因 对策

引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形成一些化学学困生的原因

1、主观和客观原因

学生升入初三后,往往在暑假补课时,就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由于是补课形式,并且是两节课或三节课连上,学生思想重视不够,若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备课和实验),一些化学实验和分组实验各探究实验无条件或无时间去做。学习化学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鲜感随之消失,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虽然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对学习化学已经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放任自流,形成了化学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从而形成一批学困生。

2、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不良的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学生由于

家庭有缺陷,父母离异或有一方或双方亡故;父母管教失当,或娇生惯养,或期望值过高;家庭学习环境恶劣或经济困难;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物质超前消费,追求享受、孩子无心向学,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点的个体户, 农忙时不少学生被拉回田地中做辅助劳力或帮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现实原因

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学困生的直接成因。有些学校的学生一年都做没做过一次化学实验, 没进过化学实验室,各种仪器、药品、实验通知单都是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使学校形成了一套违反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导致了少数人升学,大多数人沦为学困生、成为失败者;学校环境差、校风不正、校纪不严、教风、学风差;管理水平低下;教学方法不当等。这些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但又是化学老师无能为力的。

4、学科原因

化学学习与其它科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而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甚至打瞌睡,做小动作;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思想不集中,有时半天也没有复习完一页课本的内容;练习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刻板僵化,完成任务式的,不愿下真功夫的不恰当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对策、情感渗透、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004年我县采用<<初中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标语上书:同学们好。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天热时食品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火药为什么可以爆炸?等等。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再如: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的“温室效应”、“酸雨”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飞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学生讨论热烈,最后发给每个学生10ml醋酸拿回家清洗有水垢的热水瓶,第二天回校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所看到的现象,及化学原理。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比如对一个长期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后进生,就不可能一下子将他变得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并且初三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不能一下子就可以转变的。所以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先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只要做完,我就表扬肯定,别的如质量、准确率先避而不谈。渐渐地,对下一次的作业,就要以要求稍好一点,接着再稍好一点,最后要求他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其学习毅力。久而久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他就会逐步形成作业

及时认真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求成的欲望,在这种逐步肯定的过程中,他也会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发更高的成功意念。

2.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

(1).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特别是上海版《初中化学》,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强调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重要地位。新编初中化学教材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原于构成、化合物、化合价、溶解度问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等知识分化点。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学习化学成绩差.这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当然,知识分化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教学问题,需诸多的因素合理组合,特别是初三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课。知识分化点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收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即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县教研室的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下层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

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将军”。能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也是学生的成功。

(2).跟踪反馈,巩固提高

中学生处于十五、六岁左右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期间,他们既想自立而又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否则就会出偏差。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作业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抓反复,反复抓, 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2)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3)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___”;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对大部分学困生来说,要想一、二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使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是困难的,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春风化雨。因此,需要教师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寻找亮点,增强信心,保持激情和兴趣,稳步前进。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

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其他同学偏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的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还需要经常另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资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进入成功的起点和终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3)。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师和家长作为共同为学生成长付出心血的朋友,应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共商教子育生大事;父母应互敬互助,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爱要理智,要坚持严格要求、正面教育与具体帮助相结合,千万不要体罚孩子。学校应有计划地请专家给家长讲授子女成才的规律,请教育子女有方的家长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召开家长教子座谈会,向家长推荐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书籍。鼓励他们平时在家里多动手做一些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认真仔细严谨镇定的习惯,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以上所述的成因和肤浅的对策,是我校化学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及采取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认知因素: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智能障碍等。在此仅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和转变我县部分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局面,提出一些观点和对策!

下载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各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各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姓名:廖铭凯 学号:146725003 性别:男所在院系:金山学院农生系所在年级专业班级:2014级林学专业1班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百盛......

    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一阶段总结(合集五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宿豫区侍岭中心小学 盛春利 课题研究小组在开题以来,不仅经常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而且进行调查研究,积累实......

    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 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主持人:肖碧、贾小鹏 课题组成员: 课题顾问组: 二、课题级别: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应对策略研......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主持人:黄福云、何大学 课题组成员:高正烈、马庆增、马雪敏、李伯奇、焦冉、宋伟、肖霞 课题顾问组:王忠东、张敬邻......

    高中文科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高中文科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新课程倡导全体学生的教育,而学习困难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特别是高中文科学生在物理的学习方面形成困难,随着我......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共5篇)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英语开设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理原因 缺乏自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小......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中期报告 坪坝中学课题组 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步了解普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