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2: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第一篇: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都匀十一小:罗家祥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对食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办法来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变质的食物。第二部分是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以储存一条鱼为例,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储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能设计出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对食物变化的探究。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事实上,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本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学生们通过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科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对新鲜小鱼和变质小鱼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对观察比较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鲜鱼、变质小鱼、鱼干、真空包装食品、食物罐头、卫生手套、镊子、一次性碗等。

教学活动过程: 本课分五个环节来展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刚从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可是现在有点事要出门几天才回来,这鱼就这样放在塑料袋里,行吗?(学生回答)。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好吗?多数学生会想到放冰箱里,接着问:放冰箱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能会说能保鲜,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食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利用科学。)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

这一环节我是通过鉴定两条小鱼是否变质的对比观察活动展开的,分两个层面,一是讨论鉴定方法,二是开展观察鉴定活动。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条小鱼,分装在1号袋和2号袋里。首先让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方法,师生交流,出示观察活动中的安全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鉴定活动,汇报交流鉴定结果。比较两条小鱼的异同,从而判断出哪条小鱼是变质的,哪条小鱼没有变质。

(设计意图:从两条鱼的观察活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变质的小鱼,为下一步探究小鱼变质原因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三、师生交流,探究小鱼变质的原因。

这一环节我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是预测,预测小鱼变质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部分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面包发霉了,从中获取有关霉菌及霉菌生存条件等有关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小鱼的变质联系起来思考、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可能是由某些细菌引起的,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学习55页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为下一步研究食物的保存方法提供思考方向。)

四、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这一环节我是以微生物生存的三个条件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首先,我拿出一包鱼干,问:鱼干为什么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呢?学生可能会说,鱼干没有水分,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它控制了水分。我接着再出示一个真空包装食品,问: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控制了空气。我接着又问:有控制温度的方法来保存食物吗?让学生举例,最后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学生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就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保存食物方法的理由了。接下来我出示一条鱼,问:你能用几种方法保存这条鱼,并说出你的理由,然后由小组展开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生活中食物的各种保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减慢食物变质,就必需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和刚刚获取的知识。理解各种储存食物方法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的激情。)

五、拓展,课堂小结:

生活中除了采用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办法来保存食物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说出杀死细菌的方法和使用防腐剂等也能保存食物。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行动,收集各种包装袋,思考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并采集各种包装上的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别另一个角度思考生活中还有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强调使用防腐剂的危害性,提示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打好基础。)

第二篇: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对食物变化的探究,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变质的食物。第二部分是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以储存一条鱼为例,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储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能设计储存食物的方法,其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对食物变化的探究。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减慢食物变质速度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的一个目标,事实上人们也已经找到了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我们就是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学生们通过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并能说出科学的根据。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对小鱼和鱼干的变化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对观察比较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小鱼干、腐败的小鱼、镊子、食物罐头等。教学活动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面包发霉了”一课,谁能说说在什么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为什么?怎样才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呢?(设计意图:联系学生上节课的认知,激发学生对食物的变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食物发霉了是什么原因,如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既巩固学生上节课的认知,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

1、观察一条新鲜的小鱼干和一条开始腐败的小鱼。

⑴谈话: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来观察)

⑵引导:腐败的小鱼,上面已经带有许多细菌,我们怎样来观察这些腐败变质的物品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⑶小组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所说的方法进行观察,一定要注意卫生,并做好记录。

⑷交流观察得到的信息。

谁能来说说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了?得到了哪些信息?

2、比较观察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

⑴提问:比较观察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⑵讨论。根据同学们观察比较所获得的信息,请思考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

3、小结并阅读49页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观察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观察材料。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学生会发现干燥的条件下可以较长时间的保存食物。并对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进行初步的解释,通过阅读49页的小资料,肯定学生的解释,并为研究食物的储存方法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三)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它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要想储存食物,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我们应该怎么做?

2、讨论应用:老师今天在早市买了几条鱼,你们能不能帮我想出几种储存这几条鱼的方法?能说说你用这种方法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交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呢?这些储存方法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就必须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和刚刚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并能进行自圆其说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用这些方法储存食物的科学道理。其实我们努力的去发现身边的科学,是为了更好用科学,让科学为我们社会生活服务。)

四)总结和拓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们还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储存食物的方法呢?课后收集一些食品的包装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示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关注身边的科学,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课学习《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打好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对食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办法来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变质的食物。第二部分是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以储存一条鱼为例,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储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能设计出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对食物变化的探究。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事实上,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本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学生们通过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对新鲜小鱼和变质小鱼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对观察比较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鲜鱼、变质小鱼、鱼干、真空包装食品、食物罐头、卫生手套、镊子、一次性碗等。教学活动过程:

本课分五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刚从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可是现在有点事要出门几天才回来,这鱼就这样放在塑料袋里,行吗?(学生回答)。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好吗?多数学生会想到放冰箱里,接着问:放冰箱里有什么

好处呢?学生可能会说能保鲜,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食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利用科学。)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

这一环节我是通过鉴定两条小鱼是否变质的对比观察活动展开的,分两个层面,一是讨论鉴定方法,二是开展观察鉴定活动。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条小鱼,分装在1号袋和2号袋里。首先让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方法,师生交流,出示观察活动中的安全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鉴定活动,汇报交流鉴定结果。比较两条小鱼的异同,从而判断出哪条小鱼是变质的,哪条小鱼没有变质。

(设计意图:从两条鱼的观察活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变质的小鱼,为下一步探究小鱼变质原因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三、师生交流,探究小鱼变质的原因。

这一环节我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是预测,预测小鱼变质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部分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面包发霉了,从中获取有关霉菌及霉菌生存条件等有关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小鱼的变质联系起来思考、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可能是由某些细菌引起的,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学习55页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为下一步研究食物的保存方法提供思考方向。)

四、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这一环节我是以微生物生存的三个条件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首先,我拿出一包鱼干,问:鱼干为什么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呢?学生可能会说,鱼干没有水分,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它控制了水分。我接着再出示一个真空包装食品,问: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控制了空气。我接着又问:有控制温度的方法来保存食物吗?让学生举例,最后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学生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就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保存食物方法的理由了。接下来我出示一条鱼,问:你能用几种方法保存这条鱼,并说出你的理由,然后由小组展开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生活中食物的各种保存方法。

www.xiexiebang.com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减慢食物变质,就必需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和刚刚获取的知识。理解各种储存食物方法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的激情。)

五、拓展,课堂小结:

生活中除了采用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办法来保存食物外,还有

别的办法吗?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说出杀死细菌的方法和使用防腐剂等也能保存食物。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行动,收集各种包装袋,思考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并采集各种包装上的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别另一个角度思考生活中还有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强调使用防腐剂的危害性,提示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主要是让学生从上节课的面包发霉了,知道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生长和繁殖。那么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吃的,都是希望能延长保存的时间,这样可以怎么办呢?从而开始学生的探究。总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自己稍稍总结,但是在整体上还缺乏一定的引导,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注意。

第三篇:减慢食物变质速度教案

《减慢食物变质速度》教案

兴文县城西学校 易红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六课时《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是继《面包发霉了》之后的又一项对食物进行探究的内容。本课是在对霉菌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新鲜食物与腐败变质食物的观察、比较、研讨的过程。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学会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能够从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入手,理解储存食物的方法及科学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自己观察所得和想法。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掌握食物储存的方法及科学道理。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观察用品:鲜肉、变质肉、腊肉、真空包装食品、各种新鲜

/ 4

食物和变质食物若干、食物罐头、卫生手套、广口瓶、培养皿、各种食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播放急救车的声音,讲故事《危险的食物》。

2、提问: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吃了变质的食物造成的,食物放时间长了变质了等)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教师板书:食物变质)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探究变质原因:(一)、教师出示两个培养皿,里面装的是新鲜和变质的肉各一块

1、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哪一块是新鲜的哪一块是变质了的。

学生回答可以怎样去观察: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去感受两块肉的不同。其中一块肉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的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呢?大屏幕出示观察的方法和活动纪律要求。

2、小组进行观察活动。

根据实验单说说自己都发现了哪些有关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信息?分小组回报观察的结果,没有总结到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进行总结。

3、大屏幕总结出我们观察得到的信息。

4、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吃了变质食物的危害。教师总结。发霉变质的食物对人体有害,所以变质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 4

(二)、师生交流,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

1、从上面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可以得知,食物很容易变质。在上节课的四块面包的实验中,哪块面包上的霉长得快?(滴水的、敞开放在高温处的)。

2、你从实验中发现上的微生物在什么条件生长得快?

3、师生共同学习,阅读教材第55页中的小资料。

4、提问:食物变质是由什么引起的?微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微生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分、温度)

三、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出示一块腊肉,师生共同说说腊肉的制作过程。提问为何能保存很长的时间?(控制了水分)如果我们控制了微生物生长的其中一个条件,我们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把标题补充完整《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活动:发给学生一些食物(腊肉、干木耳、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罐头、真空包装的食品、盒装牛奶等)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求这些食物能保存很长时间,是控制了微生物生存的哪个条件?

3、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汇报,总结出储存食物的方法:控制水分的是晒干法、腌制法。控制空气的是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比如牛奶,香肠,罐头。(边汇报边板书)

提问,有没有控制温度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把食物放进冰箱里面,速冻水饺速冻抄手等,得出冷冻法。

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 4

四、拓展,课堂小结:

1、谁来说说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来储存食物,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除了采用控制温度、水分、空气的办法来保存食物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板书(灭菌法和使用防腐剂)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

2、现在我有一条新鲜的鱼,你给我想个办法来储存一下,让它变质的速度慢一点儿?

3、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大屏幕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几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并思考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采集包装上的信息。

/ 4

第四篇: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教学设计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宋志红

教学目标:

能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的对比观察,了解新鲜食物与变质食物的不同特点。并通过讨论归纳出食物变质的原因及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方法。

知识技能:

1、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2、知道引起事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进行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2、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寻找储存食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教学准备:

老师:一条腐烂的鲫鱼,一条鱼干,几个塑料手套,PPT课件。学生:每人一条变质的小鱼,一条鱼干,卫生手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灰太狼和喜羊羊的图片,询问学生他们喜欢吃什么?学生答吃羊和草的,老师知道大家都有喜欢的美食,老师喜欢它(出示鱼的图片)

1、前几天老师刚从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可是刚宰杀完鱼时,亲戚来电话有点事要出门几天才回来,这鱼就这样放在塑料袋里,行吗?(学生回答不能)。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好吗?

生:放冰箱里。师:为什么?

生:不会变臭,能延长鱼的保鲜时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样?

2、揭题:《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板书

同学们的方法真棒,几天后我回来了,听邻居说我走的第二天停了一天的电,结果老师的鱼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高举我准备的变质的鱼),那么,让我们现在来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一下昨天老师让大家准备的腐烂的鱼和新鲜的小鱼干。以同桌为小组,相互商量,探讨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我出示板书观察变质的小鱼和新鲜的小鱼干

生:每个人拿出自己准备的腐烂的鱼和新鲜的小鱼干。师:那么咱们来一起说一下吧科学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眼睛看,鼻子闻,手摸。(一起答)

师:好了咱们现在来汇报我们观察的结果吧,你都发现了腐烂的鱼和新鲜的小鱼干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看到烂鱼的鳞片掉落,变成绿色,有很难稳的臭味,摸起来很软。鱼干闻起来的味道很新鲜,摸起来很硬,(师追加为什么很硬。生答没有水分了)(这些汇报大约是十个左右的孩子回答的)。

师:PPT出师问题腐烂的小鱼和发霉的面包他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什么情况下更易发生变质)

生:在高温,在有水,在有空气的地方更易变质。(多个学生回答)师:板书温度

水分 空气

师:(出示55页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让学生读一遍。生:水分

师:好了咱们学习植物的时候知道了如果把南方的银杏树挪到北方来,它能活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要想不让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就是想办法将它们的环境破坏掉,也就是怎么样啊?就是控制着他们的三个条件,才能让食物不迅速的变质

小结: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控制(三个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三、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是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有效方法,应用:给你一条新鲜的小鱼,你能用几种方法储存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出示总结破坏微生物生活环境:温度,水分,和空气。以及控制他们不同手段,从而达到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师:同学都是留心生活的小能手,咱们同学多留心以下生活,看看我们的妈妈是怎么将食物保鲜的,这是老师给你们留的家庭作业。

板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观察变质的小鱼和新鲜的小鱼干

空气

水分

温度

减 慢 食 物 变 质 的实验小学

速 度 宋志红

第五篇:《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2)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3)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4)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5)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32—+2H+===H2O+CO2↑,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6)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7)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8)学生评价

(9)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10)学生评价

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11)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12)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13)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14)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15)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16)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17)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18)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19)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20)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21)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22)小结学生谈收获、

(23)布置作业:

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2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O32-+2H+===H2O+CO2 ↑,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 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 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学生评价】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 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小结】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下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速度说课稿

    《速度》是高中物理的第一章,在很多方面对高中物理来说都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物理《速度》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说教材:《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

    健康教育教案不吃变质的食物 五年级

    不吃变质的食物 1、 吃变质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痢疾、伤寒、肝炎、寄生虫病 2、 怎样防止病从口入? [教学反馈] [教学内容] 三、手的......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1、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吃完东西后......

    速度时间路程说课稿

    速度时间路程说课稿 速度时间路程说课稿1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

    食物旅行记 说课稿

    《食物旅行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食物旅行记》出自出版社出版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大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育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西村小学 四年级 王剑霞 一、 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1、 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

    速度时间路程_说课稿(5篇)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5《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1 课程标准: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