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科管理规范责
放射科日常管理规范
1、科室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主任安排和管理。有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爱护公物,注重节约,任何时候不得将集体财物据为己有。
2、对病人随到随检查,对待病人态度和蔼,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到岗或者拖延时间。检查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关爱病人。
3、科室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通讯工具随时保持畅通。值班时间不得串岗、脱岗,严禁设空城计。
4、认真履行职责,准确阅读书写报告,避免误诊及漏诊,不准出具虚假诊断报告。
5、值班人员在非上班时间做的检查,必须出具诊断报告,对检查结有疑问的要电话请示科室主任,或交班前科室人员讨论后出具报告送达科室。当班内要收取门诊病人的收费发票,住院病人要在交班之前到临床科室护士站做好记账处理,并做好登记。
6、严禁私自收费和随便进行人情检查,一经发现直接交医院处理。特殊情况需由院长或院长指定人员签字,不得以任何方式降低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7、严格执行放射操作常规,按临床医生的要求及投照技术的规范进行投照,投照过程中尽量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
8、不准重复打印CRCT胶片,病人确实有要求打印的,需到收费室缴费后再打印,特殊情况需请示院领导。
9、值班期间严禁非本科室人员进入值班室,更不准在值班室内聚众娱乐、游戏等。
10、值班人员在交班前做好工作场所(办公室、操作室、值班室)的清洁卫生,设备七天擦试一次。
11、科室电脑只能由科室工作人员细心操作,不得在科室电脑上安装和储存与业务无关的文字、影像等资料。
12、注意安全,防止丢失科室财物,值班人员关好科室门窗,在没有检查的时候,将门锁好。
以上规定希望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如果有违规,经查实首次按20元每项进行处罚,第二次犯同样的违规按30元每项,第三次40元。。。以此类推。造成后果的,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开县张光明骨科医院
第二篇:放射科诊疗规范
放射科诊疗规范
一、工作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资料,必要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症,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原始资料均有放射科储存在电脑硬盘中,半年内原始资料不删除。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到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有计划的培养
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二、登记室常规:
1、热情接待患者,准备核对申请单与收据姓名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天工作量,按时上报
5、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未发的报告,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三、乳腺摄影常规:
1、闭合稳压电源
2、设置号码牌
3、装片、压“LOAD”
4、设置左右,压R或L
5、设置体位
6、调整下挤压板高度
7、设置人体于合适体位,施行上挤压板挤压乳腺至合适的压力
8、设置照片管电压
9、设置毫安
10、设置照片时间
11、按手闸曝光,曝光灯指示灯熄灭方可松手
12、待机器回复原本状态方可实施关机操作
四、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电脑,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工作站
2、打开小电脑,输入用户名何密码,进入操作程序
3、打开打印机预热
4、先打开电源,再打开IP板扫描仪
5、合上照片房墙壁闸刀,打开X光机面板电源 检查:
1、在操作程序中按新病人,依次填入病人姓名、拼音、ID号、年龄、性别以及部位等。将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插入到写号平台插槽中,按写入,完成后取出即可用于照片。
2、将曝光后的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放入IP板扫描仪片槽
冲洗。打印:
1、在工作站中选择病人,双击打开
2、双击图像,滑动鼠标,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3、按打印,选择相应的方向,分隔及胶片大小,按空格选取图像打印
五、激光打印机操作常规: 开机:
1、按POWER键打开打印机
2、等待机器预热完成即可开始工作 关机:
在确认打印工作完成以后即可按下power键关闭打印机 更换胶片:
1、当打印机显示窗口提示胶片为0,切提示更换胶片时即可更换胶片
2、按提示换片按钮片盒自动打开,拿出用过的胶片带,换入新胶片
3、推回片盒重新开始打印
六、CT操作常规:
1、开机是指通过接通电源将供电电流馈送给予主机和计算机系统。CT机按照自设程序进行自检,在自检过程中,不得随意按动任一功能键及移动鼠标,待自检完成后,监视器屏幕上显示人机对话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管球加热,每日新开机时候,首先应对管球进行加温,亦称管球训练。管球加热是在扫描视野内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用空气扫描方式曝光数次。管球训练的目的在于保护X管球。刚开机时,球管温度低,通过管电压何管电流由低到高的训练时的冷管球温度逐渐升高,从而防止了突发的冷高压对X线管的损坏或将灯丝打断,在开机运行期间若间隔3h没有进行扫描,则应从新对管球进行加热训练。
3、机器内存检查,每台机器的内存是右限度的,为了保证当天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内存的空间状况,消除一些处理完毕的图像数据。
4、关机,带有冷却系统的CT机,扫描完后至少等待30Min以上再关机,以防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而管球过热,损伤球管及阳极靶面。
扫面方法:CT机的普通平扫指不注射对比剂的扫描,多采用横断层面扫面,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面部位伸入扫描架
内,定好扫描基线和扫描范围,扫描层厚何间距依检查的需要与CT装置而定。维护与保养:
1、CT的工作环境 除保持机房、操作间的干净卫生外,重要的是注意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CT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上升到一定限度时机器会停止工作或造成损坏,必须配置空调设备,使机房温度控制在18~20度。温度的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机器锈蚀或扭曲变形,影响机器的性能,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机房温度应保持在40~65度。
2、设备的清洁与设备的润滑,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元器件表面,影响元器件的散热和电器性能。一般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做好日常的清洁保养工作。对机械运动部分应定期涂加润滑油,避免磨损。
3、CT机维护与保养记录,CT机的日常维护程序应按周、月、季度和计划进行,并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记录和故障排除记录。重点记录扫描模型的原始数据和显示数据,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何排除方法,以便做好质量跟踪工作。
七、摄影原则:(一)焦点的选择
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球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
(二)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
焦点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片距,肢体至胶片的距离称为肢—片距。摄影时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暗盒平行。肢体与暗盒不能靠近时,应根据X线机负荷相应增加焦—片距,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可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三)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中心线是X线束的中心部分,它代表X线摄影的方向。斜射线是中心线以外的部分。一般地,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摄影,并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不与胶片平行而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四)滤线设备的应用
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焦—片距离,选用合适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操作。
五)X线球管、肢体、胶片的固定
X线球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球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同时向患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暗盒应放置稳妥,位置摆好后迅速曝光。
六)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
摄影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患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七)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平静呼吸下屏气 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屏气。
2.深吸气后屏气 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这样可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更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较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 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这样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不动的目的。此法常用于腹部喊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减薄,影像较为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 在曝光时,嘱患者做慢而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摄影部位可
较清楚的显示。例如胸骨斜位摄影。
5.平静呼吸不屏气 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
八)照射野的校准
摄影时,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胶片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前提下,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可减少x线辐射量。
八、摄影步骤
1.阅读申请单·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病史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
2.摄影位置的确定 一般部位用常规位置进行摄影,如遇特殊
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 摄影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潘泻叶或25%甘露醇;或清洁灌肠。
4.胶片尺寸的选择与放置 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选择胶片的尺寸。胶片的放置应依据临床的要求和摄影方式适当调整。
5.照片标记的安放 一般用铅字标记。铅字号码应放于暗盒的适当位置,便于阅片时辨认,并讲究摄影艺术。6.衣着的处理 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7.肢体厚度的测量 胸部摄片的千伏值是依据人体厚度选择摄影条件。
8.训练呼吸动作 摄胸部、头部、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在摆位置前,做好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合作。
9.摆位置、对中心线 依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摆好相应的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
10.防护 作好患者局部防护,特别是性腺器官的防护。
11.选择焦—片距离 按部位要求选好X线球管至胶片的距离。如胸部为180cm,心脏为200cm,其他部位为90—100cm。
12.选定曝光条件 根据照片部位、体厚、生理、病理情况和机器条件,选择大小焦点、千伏、毫安、时间(秒)、距离等。
13.曝光 以上步骤完成后,再确认控制台各曝光条
件无误,然后曝光。
14.填写各项摄片条件并签名。
九、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
1、骨骼系统
头颅
一)头颅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下颌内收,听眦线与台面垂直,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暗盒上缘超出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垂直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人暗盒。
二)头颅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侧转,被检侧贴近台面。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 [体位] 或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和线重合。
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人,人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四)颅底颏顶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膝关节和髋主节屈曲。
2.听眦线尽可能平行于台面,两外耳孑L与台面等距。3.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凸。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5-10’角,保持与听眦线垂直。
五)蝶鞍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摆成侧位。
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3.外耳孔前、上2.5cm处,置于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em。[中心线] 对准外耳前2.5cm处,垂直射人。
六)内听道经眶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听眦线垂直台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七)视神经孔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2.头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外位于暗盒中心。3.被检侧颧骨、鼻翼及下颌隆凸三点紧贴台面,使头
颅矢状面与台面成53’角,对侧听鼻线垂直台,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八)乳突劳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贴近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
成15‘角。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鼻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心。
九)乳突许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患侧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
十)乳突伦氏位
又称乳突35’角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头部成标准侧位,外耳孑L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5‘角,侧面观通过眉间延长达胶
十一)乳突梅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面部转向被检侧。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耳轮后沟置于台面正中线上。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边 垂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e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45‘角,侧面观通过患侧外耳孔,将中心
线与对面交点对准胶片上缘。
十二)岩乳部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颧骨、鼻部、额部3点置于台面上。
2.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对侧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患侧外耳孑L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暗盒外缘包括乳突尖部,下缘与鼻翼平齐。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2’角,经被检侧外耳孔前2em处,射人暗盒中心。
十三)岩乳部反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头面部转向对侧,健侧贴近台面。患侧外耳孔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稍向下倾,使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2’角,对准被检侧外耳孔前方2cm处人暗盒中心。
十四)副鼻窦华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颏部紧贴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
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成37’角。3.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鼻尖对准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鼻尖与上唇间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副鼻窦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鼻额紧贴台面。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3.听眦线垂直台面,鼻根处置于暗盒中心。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暗盒中心。
十六)面骨后前45’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上举肘部弯曲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3.头稍仰起,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鼻尖对准暗盒下1/3横线上。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通过鼻根部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下颌骨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鼻尖及额部紧贴台面,听眦线垂直台面,上唇与下颌联合下连线中点对暗盒中心。
3.暗盒上缘平外耳孔上1em,下缘包括颏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八)下颌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面部转向被检侧,暗盒置于颏高头低(倾斜15’角)的木质角度板上。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下颌骨体部下缘与暗盒横轴平行。
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 耳孔。
4.摄影距离为65-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角,通过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 暗盒。
十九)颞颌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紧贴台面。2.患侧外耳孔前下各2gm处位于暗盒中心。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4.左右两侧各照一张开口(尽量张大)及闭口像。[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约5cm处射入暗盒中心。
二十)颧骨弓顶颏斜位 [体位] 1.头向对侧偏转10—15“角,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75°角。
2.患侧听眦线之中点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并尽量与台面平行。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垂直听眦线,经颧骨弓内缘切人暗盒中心。
二十一)鼻骨侧位(1ateralnasalbones)[体位] 1,患者俯卧,头颅成标准侧位,鼻根部下方2cm处位于暗盒中心。
2,暗盒置于颧骨外侧(亦可用纸包片,曝光条件选用低毫安、长时间、高千伏)。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二十二)眼眶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鼻根部位于暗盒中心。
2.前额和鼻尖紧贴台面,使听眦线垂直台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0’角,通过鼻根部射人暗盒。
二十三)眼眶顶颏位(异物位)[体位] 1.患者俯卧,头稍后仰,颏部及鼻尖贴近台面,使患眼中心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110cm。4.暗盒上下中线,侧面观对患眼外眦。[中心线] 对准患眼中心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脊柱与骨盆
一)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
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者发“啊„„”声。[中心线] 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颈椎正位AP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暗盒。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孑L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人暗盒中心。
三)颈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四)颈椎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65‘角。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线。3.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五)颈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部稍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1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六)颈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侧上肢上举,肘部弯曲抱头。肱骨枕于头下。颈胸部尽量向前挺出。
2.头部垫以棉垫,使颈椎与胸椎成一直线序列,并置于台面中线.3.远台侧上肢肩肱关节外旋,手臂尽量向后下方牵引,使两肩骶上下方向错开。
4.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o [中心线] 对准锁骨上窝垂直射人暗盒。
七)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八)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
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人暗盒。
(腰部如不垫棉垫,中心线应向头部倾斜5—10‘角,使中心线与胸椎长轴垂直)九)腰椎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抱头。
4.暗盒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脐上3e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腰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上移。
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十一)腰椎斜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角。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以便两侧对比观察)十二)骶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射人暗盒。
十三)尾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足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盒。
十四)骶尾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暗盒范围内。3.暗盒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骶髂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
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平。
3.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合中心 十六)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角。
2.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线。
3.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暗盒上下的中线。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 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骨盆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两足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上肢
一)手掌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紧贴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90-100cm。
二)掌下斜位(obliquehand)[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2.五指均匀5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面与暗盒约成45‘角。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5掌骨头,垂直射人暗盒 手指内旋,使掌心
三)拇指正位(掌上位)[体位] 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端,手背内旋使掌心向上 暗盒。
2.患者自己用健侧手将其余四指抓住并背曲。3.摄影距离为90—100cm。拇指背侧紧贴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四)拇指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拇指外侧缘紧贴暗盒,使拇指背面与暗盒垂直。2.其余手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角。2.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六)腕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直角。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暗盒,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人暗盒。
七)腕关节外展位 [体位] I.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自然屈肘,掌心向下。2.暗盒置于一个20‘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垫高20’角)。3.腕部平放于暗盒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偏移。4.摄影距离90—100cm(用于观察舟状骨)。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前臂正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背面紧贴
2.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九)前臂侧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曲肘约成90‘角。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中心。十)肘关节正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十一)肘关节侧位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角,肘关节内侧紧贴
(2)手掌心面对患者,拇指在上,尺侧朝下,成侧位姿势。(3)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肱骨前后位(APsupinehumems)[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 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保持一致,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三)肱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成90‘角,成侧位姿势
3.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4.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5,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肩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对侧躯干稍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
3.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喙突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肩关节穿胸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摄影架面板。
2,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
3,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对侧腋下,经被检侧上臂的上1/3 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锁骨后前正位(PAclavicle)[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暗盒上1/3横线中点。
2,头面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贴近,被检侧手臂内旋,掌心向上。
3,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锁骨中点,向足侧倾斜10’角。
十七)肩锁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两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横轴中线,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纵轴中线。
3.两手各握重量相等的沙袋1只,使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4.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对准第3胸椎,水平方向与暗盒垂直。(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下肢
一)足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或向足跟侧倾斜15°角)射入暗盒。
二)足内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前缘包括足趾,后缘包括足跟。
3.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将躯干和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暗盒成30—50’角。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人暗盒。三)足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则下肢外侧缘靠近台面 膝部
2.被检侧足部外侧缘紧贴暗盒,足部呈侧位,使足底平面与暗盒
3.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足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四)跟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缘紧贴台面,膝部
2.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跟骨置于暗盒中心。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跟距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跟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屈。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35—45’角,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中心。
六)踝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
2.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足稍内旋,足尖下倾。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内、夕L踝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七)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
3.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将内踝上方1 cm处置于暗盒中心。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内踝上方1em处,垂直射人暗盒。
八)胫腓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
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九)胫腓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小腿外缘紧贴暗盒。3.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小腿长轴与
暗盒长轴一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膝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人暗盒。
十一)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角。
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胫骨上端,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髌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被检侧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下1/3处。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髌骨下缘射人暗盒。注意点:髌骨轴位摄影方法较多,如俯卧位、坐位、侧卧位,应视患者情况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十三)股骨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侧互相接触。
2.暗盒置于被检侧股骨下面,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股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弯曲,暗盒置于股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髋关节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2.下肢伸直,双足跟分开,两侧足趾内侧相互接触。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暗盒上缘包括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股骨头(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线下方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髋关节水平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稍内旋。2.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人。3.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4.固定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5.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水平方向,向头侧倾斜,从被检侧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垂直股骨颈射人暗盒。
2、胸部及腹部系统
胸部(包括心脏、胸廓)一)胸部后前位(PAchest)[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暗盒上缘超过两肩3cm。
3.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暗盒。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二)胸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2.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3.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收腹,挺胸抬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6胸椎平面垂直射人暗盒。
三)胸部前弓位 [体位] 1.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手背放于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角。4.暗盒上缘超出肩部约7cm。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150-180cm。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
四)胸部右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3.左胸壁离开暗盒,使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45—55‘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3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Gmo 5.服钡剂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左侧腋后线经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五)胸部左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2.左肘弯曲内旋,左手背置于髋部,右手高举抱头。3.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65—75‘角,暗盒上缘超肩部上方3cm。右前、左后胸壁与暗盒边缘等距。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5.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右侧腋后线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六)胸骨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人体长轴与摄影台长轴垂直,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
2,两肩尽量内收,使胸骨紧贴台面,头转向右侧。3.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1 cm,下缘包括剑突。[中心线] 倾斜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过胸骨达暗盒中心,角度视胸廓前后径而定,一般在20‘角左右。采用此体硼X线的倾斜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方向一致。摄影条件宜用低千伏、低毫安、长时间、近焦片距。曝光时嘱患者均匀呼吸。
七)胸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2.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成侧位。
3,暗盒上缘超胸骨颈切迹,下缘包括剑突。胸骨长轴对暗盒中线。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胸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膈上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对准暗盒中线,下颌稍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放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7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九)膈下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对暗盒中线。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稍外展。
2.暗盒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两侧包括腹侧壁外缘。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cm。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通过脐孔上,向头侧倾斜10-15*角射人胶片中心。
腹部
一)肾、输卵管及膀胱(KUB)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旁或上举。2.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cm。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膀胱区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对准暗盒中心垂直射人。
三)前后立位腹部平片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双上肢自然下垂稍外展。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垂直,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暗盒上缘包括横膈,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缘。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胶片。
十、胸部透视检查
[适应证] 用于胸部各种肿块炎症疾病的一般筛查,同时可以观辑b脏、大血管形态,转动体位可观察各房室大小心博动;膈肌的形态和运动;以及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钙化、气胸、液气胸、肿块等。
[禁忌证] 透视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有其一定的缺点。透视不能客观记录病变的影像,不利于复查对比;透视的影像欠清晰,细微的结构及小病变容易漏掉,如肺内的细小纹理和粟粒病变等;对密度较大、组织较厚的部位,如纵隔不能清楚显示。[操作步骤] 1.透视检查应按照一定的/顷序进行,照射野的大小应根据所检查的器官范围而定。受检部位应尽量靠近荧光屏,以免影像放大失
真,特别是透视心脏时尤应注意,否则可能误为心脏增大。2.常用透视部位检查方法。胸部:一般取立位,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可取坐位或卧位。检查时病人两手插腰,两臂内旋,两肘向前。透视开始,一般应将缩光器适当开大,观察胸部全貌,例如胸部、脊柱、纵隔和膈肌等有无改变,两肺透亮度、心脏大血管有无异常;然后再缩小缩光器,从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仔细检查,透视中应随时转动
病人体位,包括斜位、侧位或前弓位,必要时可采用仰卧位透视。透视时请病人深呼吸,有助于鉴别病变的位置,如吸气时病变不移动,提示病变位于胸壁,反之则位于肺内。对心脏、大血管的检查,应包括正位和左、右前斜位、侧位等,以了解各房室的大小。右前斜位检查时,常规应吞服稠钡,以显示食管和左心房的关系。对心脏的搏动、肺门的形态和搏动均应一一观察。[注意事项] 1.透视前应作好准备
(1)机器准备 接通电源,校对仪表,选择条件。先调电源电压,后选择透视条件,以有足够的亮度为限,不能过高或过低。(2)医生准备
1)查阅病历,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临床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防护工作,如直接在机房透视,必须穿铅围裙、戴铅手套。如作隔室电视透视则无须作暗适应及穿防护衣等。
(3)病人准备
在医生的指导下,请病人除去影响透视的衣物,以避免造成伪影,引起误诊,训练指导被检者的透视体位、运动,以及 有关注意事项和要求,危重病人及老弱患者、幼儿应优先检
查。透视
检查时非照射部位应遮以铅屏。透视时闸开关(脚闸、手闸)的断续,正常情况下应每数秒钟间断1次,间断时间以2s为最佳,以防X线球管过热而损坏,同时也可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照射量,特别是婴幼儿尤当注意。闸开关断续过频,可直接影响影像的观察。正常每透视一人的时间应以30-60s为宜,疑难病人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但原则上不宜超过5m成对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应防止在暗室中发生意外。
十一、特殊造影检查
食道吞钡检查或吞碘检查 [适应证] 1,吞咽梗阻感及异物感的患者采用吞钡检查。2,食管穿孔与纵隔瘘、气管瘘、外伤均采用碘造影。3.观察左心房增大情况以及了解食道外疾病与食道的关系。
[禁忌证] 食道静脉曲张正在或近1周内出血患者。[操作步骤] 1.常规胸部透视。
2.通常取站立位,按病情及检查要求用不同浓度的钡剂。先取
右前斜位,嘱病人吞服钡剂以后,在透视下先注意吞咽动作,并跟随
钡剂走行逐段观察食管的充盈扩张和收缩排空情况,直至钡剂经贲门口进入胃内。右前斜位检查后,再取左前斜位及正位检查。
3,在透视过程中选择病变显示最清楚的位置摄取点片,包括充盈像和黏膜像。
4,常规法检查无阳性发现或有可疑病变时,应进一步做食道双重造影。嘱患者取站立位,口服钡剂的同时吞咽下气体或先服产气剂1份,然后尽快大口连续吞饮高浓度钡剂,随即摄片。[注意事项] 1.服钡前应先作胸部透视和颈前软组织透视,了解肺部、纵隔有无病变,颈部有无肿胀和异物。2.食道异物检查可口服浸以钡剂的棉花纤维。3.疑有食管穿孑L、食管气管瘘、吞咽功能失调及腐蚀性食管炎的患者应改用有机碘溶液。
4.检查应包括贲门部位,在空腹时进行检查为好。5.疑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用较温热的钡液检查,以增加其开 放的机会。
6.观察早期癌肿用稠钡涂布黏膜,必要时可行低张双对比检查,晚期有吞咽困难者用稀钡。
第三篇: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
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
1、报告医师书写报告前须仔细阅读申请单,并做好四对工作。
2、报告一般资料填写完整。
3、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技术填写恰当。
4、医学影象表现描写须使用专业术语并精确。
5、医学影象表现描写内容应该包括阳性征象的具体重点描写;重要的阴性征象;体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征象的描写。
6、报告书写字迹清晰、分布合理。
7、报告须由报告医师和核片医师双签名。
第四篇:放射科介入治疗规范
介入放射治疗规范(试行
作者:章士正 等
转贴自: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技术规范丛书
一、介入放射治疗质量管理规定
(1)人放射治疗归属放射科(影像科)统一管理,放射科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2)开展介人放射治疗必须具有相应的血管造影设备、配套器材。抢救设施和药品。
(3)从事介人放射治疗者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常规X线诊断经验并经三级甲等医院或省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放射质控中心介人放射治疗培训半年以上,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经外地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进修介人放射治疗的专业人员,须经省放射质控中心审核验证。
(4)介人放射治疗室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5)严格选择介人放射治疗适应证,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6)实施介人放射治疗前必须有导管造影定位摄片记录,治疗后应记录介人放射治疗的过程和用药及术中有无不良反应。
(7)进行介人放射治疗的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8)做好介人放射治疗病例的术后随访、疗效追踪及统计资料的保存,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9)介人放射治疗应设置相应独立的病床或兼管病床,以全面实施对患者的治疗管理。(10)介人治疗中必须注意术者和患者的X线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定期监测射线剂量。
二、介入治疗室(导管室)基本配置
治疗室和介人治疗场所,应根据各级医院条件和工作量合理安排。一般介人治疗室除X线机安装使用等要求外,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存放辅助设备。抢救设备和药品等,还要便于手术者操作及发生意外抢救时有足够的空间。基本配置要求如下:
(1)介人治疗室面积一般不少于30~50m,应有空调、通风、除湿装置、技术控制室、洗手室。有条件的可配备更衣室、导管、敷料处置室。(2)500mA以上带电视X线机。
(3)快速换片机。有连续摄影装置的X线机可不配快速换片机。
(4)高压注射器。
(5)有条件的医院最好配备C型臂X线机或DSA机。
(6)辅助及抢救设备:
1)氧气瓶及其附件或管道氧气接口。
2)吸引器1台,或管道负压吸引装置。
3)心电监护器1台,最好有测压、去颤功能。
4)器械台1—2台。
5)双联或多联看片灯1只。
6)护士操作台1张。
7)输液架1~2台。
8)药品柜1只。
9)污物桶2只。
10)紫外线消毒灯(根据房间面积大小设置功率)。
11)挂钟2只。
12)备置各种注射器、输液器、消毒棉球、纱布等。
13)无影灯或落地手术灯1只。
三、介入治疗室常备药品及要求
(一)导管室日常应配备药品
(1)局麻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2)对比剂:离子型和(或)非离子型。
(3)抗凝和溶栓剂:肝素钠、尿激酶。
(4)止吐剂:灭吐灵、枢丹、枢复宁或康泉。
(5)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6)镇静剂:安定。
(7)镇痛剂:杜冷丁或吗啡。
(8)抗过敏药:非那根等。
(9)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10)抗休克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11)强心药:西地兰。
(12)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得安、异搏定、阿托品。(13)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14)平喘药:氨茶碱。
(15)降压药:利血平。
(16)生理盐水、10%GS、50%GS、低分子右旋糖酥。
(17)肝素钠中和药:鱼精蛋白。
(二)临时配置药品
可备置或根据治疗需要临时配置化疗药物、抗生素。栓塞材料等。
(三)介入治疗室内药品管理要求
(1)药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2)麻醉药品的存放须符合麻醉药品管理要求。
(3)贵重物品加锁保存。
(4)抢救药品须固定存放于醒目位置或专用抢救车中,易于取用。
(5)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失效、变质,缺少时应及时补齐。
四、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患者离开治疗室之前,每位手术参与者均不得离开。
l.术者职责
(1)对介入治疗负主要责任。
(2)术前核对患者、病情,复核影像学资料,检查有无家属签名。
(3)决定患者治疗体位和治疗途径,施行治疗操作。
(4)决定术中和术后用药。
(5)注意术中患者反应,发生意外时组织抢救。
(6)做好介人治疗记录、术后医嘱。
2.助手职责
(1)做好消毒、铺巾工作。(2)术前冲洗导管、导丝等介人器材,吸好麻醉药。
(3)术中负责传递导管等器械,配合术者操作。(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5)术后压迫止血,包扎创口,抬送患者。(6)告诉患者术后应注意事项。
3.技术人员职责
(1)保证X线机及辅助设备正常工作,监视X线机运转情况。
(2)负责X线机、高压注射器、快速换片机的连接。
(3)记录造影剂及用量、速率、造影体位,记录透视时间。做好治疗登记。
(4)及时冲洗造影片。
(5)负责调节室内温度、湿度。
(6)平时负责X线机的维护和保养。
4.护士职责
(1)负责介人治疗室内物品的保管、领用。
(2)负责室内灭菌消毒,督促无菌操作。
(3)定期检查药品是否齐备,抢救设备是否完好,药品和消毒物品有无过期。
(4)术前铺好床单、枕头,准备好手术包价人器械。
(5)接诊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治疗目的,各种皮试、皮肤准备。重危患者和特殊治疗要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监测。(6)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
(7)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精神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术者报告。
(8)随时执行术中术者下达的医嘱。
(9)随时传递术中所需药品、物品。(10)术后协助搬送患者。
(11)做好预约、收费记账及统计工作。
第五篇: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三.诊断意见:
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四.医师签署:
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核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如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查,则亦应签署或注明。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控制
1、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临床诊断。
2、“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增强情况应描写。
3、“检查结果”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关系、有无特征性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性诊断性意见:如考虑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议性意见: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观查的建议。
5、报告必须签名,包括书写报告医师及审核医师签名。报告单一式两份(复写),一份交病房或门诊,一份同照片一起存档。审核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6、诊断报告发出时间
普通诊断报告:①急诊一般要求:半小时内出报告,急诊报告注明检查时间(时、分)和报告时间。②门诊2小时内出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③特殊检查24小时内取报告。
CT、MRI诊断报告:①门、急诊病人检查完一小时内取诊断报告单;②一般病人24小时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24小时内通知患者取报告的时间。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