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时间:2019-05-15 02: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篇: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武汉高压研究所

胡毅

摘要

2004年12月和2005年2月,部分地区的500kV线路出现了冰闪跳闸、导线舞动和倒塔断线事故,本文对冰害事故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罕见的覆冰气候是造成输电线路设备损坏的直接原因,微地形、微气候条件对覆冰倒杆起了决定的影响和作用,冰载荷重过大使杆塔上的薄弱部件首先损坏。针对冰闪跳闸分析了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认为冰中存在着一定的污秽和覆冰过厚使爬距明显减小是导致冰闪的主要原因。另外,绝缘子串型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与冰闪的发生直接相关,针对覆冰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本文还讨论了当前应采取的措施和今后应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前言

在2004年12月和2005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的500kV线路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冰闪跳闸、导线舞动和倒塔断线事故。尤其是华中地区,由于历史上罕见的雨凇天气导致输电线路大范围覆冰。部分线段的覆冰厚度已明显超出线路的机械承载能力,使线路杆塔倒塌严重,直接影响到输电网的正常运行。由于这次冰害事故损坏设备多、影响范围广,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此次冰害事故的特点和原因,从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行、科研、产品质量等方面找出薄弱环节,通过采取针对性对策和措施,提高电网抗击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冰载荷重超出了杆塔的承载能力造成多处倒塔

据气象部门资料。此次雨雪冰冻天气在华中地区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覆冰程度严重。从现场调研和测量的数据来看,导线覆冰厚度达到了40mm~80mm,局部严重的甚至达到100mm,冰的密度大,一般在0.9/ cm3左右,每米导线上的冰重达到3.6kg/m~5 kg/m,由于雨淞持续时间长达近十天,冰载荷重已超过了杆塔的极限承载能力。在垂直荷载力及两侧不平衡张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倒塔。从现场情况分析,大多是覆冰最严重处的一基杆塔率先倒塌,再拉倒两侧相邻杆塔。从统计数据来看,最多的出现了连倒6基,较少的则连倒3基,而最先倒塌的一基起到了破坏源作用,因此应着重分析最先倒塌一基的外界环境作用及内在薄弱环节。相邻的杆塔则是在已承受严重冰载的状况下,受到外来冲击力作用,拉压结合形成连带效应。另外,还有部分邻近杆塔出现了塔头变形或基础损坏等情况。

造成倒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罕见的覆冰气候是造成输电线路设备损坏的直接原因。由于低温气候持续时间长且温差变化小,空气湿度大,形成稳定的雨淞覆冰气候,特别是在海拔高度高于150m以上的山顶、山垭口处,由于其特殊的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使位于该区域处的线段覆冰明显偏重且持续增长,有的地方导线覆冰重量达到5kg/m以上,使杆塔长时间承受重荷而使塔材屈服。

(2)冰载荷重过大使杆塔上的薄弱部件首先损坏。此次覆冰主要由雨淞形成,从现场观测的情况来看,冰体透明、密度大,而导地线上的覆冰密度又大于塔体和绝缘子串上覆冰密度,达到0.9g/cm3左右,另又由于地线中无电流通过,其冻积率会高于导线。据现场观测,有的杆塔的倒塌正是首先从地线支架的塌陷引发而起,另外,还有部分没倒的杆塔也是地线支架出现了变形或损坏,这说明地线支架在明显超出设计值的重冰荷载下已成为杆塔上的一薄弱环节。

(3)微地形、微气候条件对覆冰倒杆起了决定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倾倒的杆塔大多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上,其基本特点是海拔越高,覆冰越重。而且由于两侧杆塔的海拔高低差,覆冰状态也差异很大。来源于两侧的不平衡张力也对杆塔的倾倒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倒塌的杆塔形状来看大多是从塔颈处损坏,在拉力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往往是微地形、微气象特征最突出的一基先倒,而相邻杆塔则主要是在冲击拉力的作用下连带损坏。2.绝缘子串覆冰严重造成频繁冰闪

在2004年12月和2005年2月,华中地区两次出现大范围的冰闪跳闸。据统计,在2003年12月20日~28日,华中地区500kV线路共跳闸28条次。在2005年2月7日~19日,华中电网500kV线路共跳闸69条次[1]。从所测数据来看在2004年底的冰闪跳闸中,冰中存在着一定的污秽是导致冰闪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2005年2月的冰闪跳闸中,覆冰过厚使爬距明显减小是导致冰闪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以上两次大范围冰闪跳闸,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1)空气环境中污秽较重使冰闪跳闸易于发生。在2004年底的前期由于有近3个月的干旱无雨天气,大气中存在着较多的悬浮性尘埃和导电离子,在绝缘子表面也已存积着一定程度的污秽,当雨淞天气出现时,空气中的污秽成分伴随这冻雨沉积在绝缘子表面形成覆冰,随着覆冰状况的加重逐渐在绝缘子伞裙之间形成冰桥,一旦天气转暖则在冰桥表面形成高电导率的融冰水膜,而且从杆塔横担上流下的融冰水到将直接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性能。另外,在融冰过程中局部出现的空气间隙将导致沿串电压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局部电弧首先发生直至发展成沿冰桥的贯穿性闪络。从现场测量的数据来看,冰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清洁冰,有的高达250μs/cm ~300μs/cm,从统计数据来看,发生覆冰闪络的杆塔80%处于3级及以上污区,说明在2004年底的冰闪中,污秽是导致冰闪跳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覆冰过厚使爬距减小导致冰闪电压降低。在2005年2月的冰闪跳闸中,冰的电导率不高,一般在17μs/cm~6 0μs/cm之间,冰中所含污秽成分较轻,说明前期的雨雪天气已明显减少了空气中悬浮尘埃,但由于覆冰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去年底,部分绝缘子覆冰过厚已完全形成冰柱,大大减少了绝缘子串的爬距,使耐压水平降低。而在融冰期间冰柱表面会沿串形成贯通型水膜,从而导致沿冰柱发生贯通性的闪络。

(3)绝缘子串型对冰闪发生率影响明显。对发生冰闪的故障点进行统计分析,冰闪基本上都发生在悬垂串,没有发现在耐张和V型串绝缘子出现冰闪,说明冰闪的发生几率与绝缘子串的组装型式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一是冰凌在耐张串和V型串上不容易桥接伞间间隙;二是耐张串和V型串本身自清洗效果好,绝缘子串上的积污量少;三是融冰时在耐张串和V型串上难于形成贯通性的水膜,这对是否发生冰闪是至关重要的。

(4)冰闪的发生与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在温度较低的夜间结冰时段,沿绝缘子串的冰柱表面难以出现贯通性导电水膜,沿串的电压分布也相对均匀,因此冰闪不易发生,而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白天正午时段,由于环境温度升高使冰体表面开始融化,这往往也是冰闪发生的高峰时段。对于较长时间的冰雪天气,往往是结冰与融冰时段交错出现,冰闪在此期间也会反复发生,而对于短时的冰雪天气,则冰闪集中发生于温度升高的化冰期,3.导线发生舞动造成部分线路设备损坏

在2004年12月,冰害事故的另一反映形式为导线发生大幅度的舞动,舞动发生时气温在0~6℃之间,导线覆冰厚度为20 mm~40mm,风速在4~25m/s,且风向与线路走向的夹角≥45°,导线舞动使一部分双串玻璃绝缘子相互发生碰撞,最严重的甚至出现一串中破碎17片。另外,舞动产生的冲击力还使绝缘子球头断裂导致发生掉串。

本次舞动的各个区段分界明显,一般分界点以耐张转角塔为界,在线路与风向呈45°角的线段舞动最为严重,而顺风向的线路未出现舞动,舞动幅值与风速基本成正比,但对以往已加装了防舞装置的区段,舞动幅度有明显减弱,舞动发生的原因是导地线发生不均匀覆冰后,在风的激励下产生低频率、大振幅的自激振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发生的导线舞动中,由于绝缘子球头断裂致使掉串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这说明少量绝缘子球头存在着机械强度缺陷,而潜在的缺陷在舞动的强大冲击力作用下暴露出来,直至造成掉串事故。

三、需采取的措施和今后的工作

当前采取的措施包括:

1.对海拔较高、湿度较大、雨凇和雾凇易于形成的山顶、风口、垭口地带,应根据此次覆冰厚度的观测值,对事故发生杆塔进行加强或改建,对较长的耐张段,宜在中间适当位置设立耐张塔或加强型直线塔,以避免一基倒塌引起的连环破坏,对其他微地形、微气象特性明显,历史上覆冰频繁发生的线段,也应参照事故线路安排技改和加强。另外,针对地线上覆冰密度大这一特点,应加强地线支架的补强。

2.在冰闪频发线段,应采用合适的绝缘子串型布置,如V型串、倒V串布置。对覆冰不太严重的区段也可采用大小盘径相间的插花串布置。对双联串应增大串间间距。

3.对多次发生舞动的线路区段可加装防舞动装置。双串绝缘子间应增大挂点间距或加装间隔装置。

今后应进一步深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在总结220kV线路的电流融冰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500kV线路融冰技术。另外,还应研究包括导线覆冰状态的综合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监测参数应包括温度、湿度、覆冰厚度、积污、导线风偏等。应研究防覆冰涂料和防覆冰导线等新材料,为今后防止大范围冰害事故提供必要的装置、设备和第一手资料。2.对不同覆冰状况、不同积污状态、不同绝缘子串型、不同插花布置的绝缘子串进行覆冰闪络特性的试验研究,为合理配置绝缘子,减少冰闪故障提供试验依据。对500倒V串绝缘子的机械受力特性和电气闪络特性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3.对新型防舞器及安装位置的优化开展研究,对易舞区、易舞线段应进一步调研,对诱发舞动的条件和参数应进一步归纳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舞措施。

4.在充分掌握沿线气象资料的基础上,线路杆塔选址应尽量避开重冰区,在高海拔及微地形、微气象特征明显的地方,应采用加强型杆塔,减小耐张段长度。对历史上覆冰气候明显的地段,应设立覆冰监测站,全面收集和长期积累气象资料,为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覆冰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仍应采取“避、抗、融、改、防”的综合治理方针,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对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气象状况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这样才能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和对策,因此,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开展分析、调研和试验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华中电网冰闪倒塔事故情况汇报

2005.2.28 作者简介: 胡毅

1955年生,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输电线路研究。

第二篇:浅谈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及原因

浅谈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及原因

【摘要】近年来,由于输电线路上覆冰引起的线路断线频繁发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经济损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输电线路发生覆冰的原因以及影响覆冰的不同因素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些许防止冰害事故的技术措施。【关键词】输电线路;事故;覆冰;防治 1.引言

据统计,2003年电网有500kV的输电线路是因覆冰导致的线路跳闸有12次,因覆冰产生的事故有7次,其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北、华东、东北地区。2005年全网22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因覆冰舞动而引起的跳闸有98起。覆冰事故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也被冰害事故严重威胁着 2.冰害事故的主要类型以及原因分析

2008年我省由于受到雨雪冰冻灾害使得110kV输电线路有83处倒杆,18处倒塔。60处杆塔偏斜受到损坏,49处杆塔横担的部件弯曲折断,421处地、导线发生断线;35kV电路中受损的线路长度约为273千米;10kV线路中16935处杆塔受损,受损的线路长度约3615千米,0.4kV受损的台区约2551个,损坏的配变台区约680台,8992处电杆基受损,线路受损的总长度约2300千米。2.1冰害事故的成因分析

通过长期对覆冰的分析和观测,我国输电线路的覆冰事故发生原因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①对输电线路的覆冰规律在认识方面不足,设计线路时,线路选择的路径不合理,缺乏抗冰害经验,使得冰害的事故时常发生;

②有些设计的输电线路抗冰厚度比实际的覆冰值要低,当遭遇严重的覆冰时,就会发生覆冰事故;

③某些输电线路在重冰区,虽然具有一定抗冰的能力,但因为气候十分恶劣,某些环节依然较薄弱,当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输电线路的电气和机械性能降低,导致覆冰事故。2.2冰害事故的类型

输电线路形成覆冰通常是在初春或严冬的季节,当气温下降到-5摄氏度到0摄氏度,且风速在3到15米每秒时,若遇到了雨夹雪或大雾,首先在输电线的路上将会形成雨淞,这个时候若是天气突然变冷,出现了雨雪天气时,雪和冻雨就在粘结强度比较高的雨淞上面开始迅速地增长,最后形成了较为厚的冰层。2008年我省的轻冰区主要多为110kV的线路,据统计,该区110kV输电线按照5毫米冰区所设计的,但实际的覆冰厚度约达60毫米左右,局部地区覆冰80毫米以上。巡视110kV线路的跳闸故障时,测得地、导线覆冰的直径约200毫米左右,通过观察拉线覆冰的情况,覆冰的结构以雾凇夹雪为主,相对的密度是0.4到0.6覆冰的厚度折算为40到60毫米。之后通过对其的运行与观察,发现该区110kV每年都会发生覆冰,其厚度为50毫米左右。但是该区最大的设计覆冰厚度约20毫米,因此输电线路覆冰所导致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覆冰导线舞动事故

导致输电线路跳闸以及停电,甚至发生断线倒塔等严重的事故。舞动时有可能会导致相间闪络,对导线、地线以及金具等一些部件造成损坏。2.2.2绝缘子冰闪事故

当冰中所参杂的污秽等一些导电的杂质更容易导致冰闪事故的发生,而且覆冰还会改变绝缘子电场的分布,就是能够将覆冰可看作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参杂物。2.2.3过负载

导线都会针对覆冰事故进行抗冰的设计,当覆冰超过了设计时抗冰的厚度范围,就会导致烧断导线,闪络以及烧伤等事故的发生,以至于对金具造成损坏,甚至发生断线倒塔、地线断裂、绝缘子串翻等现象发生。

2.2.4覆冰不均匀或者脱冰时期不同的事故

导线电气的间隙减少导致闪络、绝缘子与导线闪络的发生、对绝缘子造成破裂或损伤、使得杆塔横担变形或扭转以及导线发生断裂等多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相邻档覆冰不均匀或者是线路脱冰的时期不同所产生的张力差导致的。3.覆冰的影响因素

当水汽与温度为覆冰创造了形成的条件后,而且风也对导线覆冰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风作用之下,大量过于冷却的水滴由此进入了送电线路,之后和导线发生了碰撞并且被截获,继而导致了水滴逐渐开始增大,最终导致覆冰的现象发生。据观测的结果显示,覆冰先成长部位为导线的迎风面,当这个迎风面接近了某一个覆冰的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影响之下,将让导线发生扭转,使得新迎风面的“诞生”。之所以覆冰逐渐开始增大主要是因为导线不断的扭转,而在该作用之下,导线的上面也形成了椭圆形或者圆形的覆冰。另外,对覆冰造成影响的因素不只是风速,其中风向也对导线覆冰有着影响,较轻覆冰的现象主要是发生在导线和风向平行的状况,或者是风向与导线间的夹角大于150度或小于45度;然而当导线和风向垂直.或者是二者间夹角为45到150度之间时,此时覆冰的现象较严重。

不仅如此,导线悬挂的高度、线路的走向及导线直径也会对导线覆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的情况之下,我国南北走向导线的覆冰要比东西走向导线的覆冰现象较弱一些。所以,在覆冰较为严重的地区在可以确定线路的走向时,应尽量避免线路为东西走向。另外.随着导线悬挂的高度越来越高,覆冰的现象就越严重,主要是由于导线悬挂的高度对其造成的影响,空气里液水的含量也会随之升高.从而导致覆冰的形成。导线的粗细也会对覆冰量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导线越粗,覆冰的量也会随增加。4防治的措施

输电线路的覆冰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可靠安全的运行,所以采取要相应的防治措施。4.1设计避冰

对输电线路进行设计时,应避开覆冰区域。在线路的路径进行选择时,要对覆冰进行调研,并比较技术的经济,避开重冰区,走线要沿着起伏不太大的地形;同时还要避免风道、横跨垭口、水库、湖泊等易发生覆冰的区域;翻山越岭时要避免大高差、大档距;沿着山岭通过的时候,要沿着阳面或背风向走线。对于不能避开的覆冰区,设计线路时要充分的考虑线路的气象条件、走廊地形等,确保抗冰的强度足够,以防止电气和机械事故的发生。4.1.1抗冰技术

输电线缆抗冰雪的措施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发热融冰

让输电线的本身发热,使得冰融化。主要措施为:

直流电的融冰技术。用直流电在导线的电阻内产生热使得覆冰融化,要加装直流转换的 调压装置。

交流电的融冰技术。主要用于低压的线路之上,用特设的发电机或变压器断开和供给覆冰线路的短路电流。

使负荷电流增大来融冰。利用电阻的发热融冰。可用于绝缘架空的地线。在线路的导线上通过比正常运行的电流值高的电流。②振动除冰

通过让输电线振动,来除冰。具体的措施为: 机械除冰。线路在覆薄冰的时候用滑车式的除冰器来除冰。

手工除冰。停运线路,让人员登杆,用榔头敲击,线路的覆冰加厚迅速而没有达到设计的值时,让导线振动来脱冰。③改进结构减冰。

通过改进导线的结构,让冰雪不易附在导线上。选用防积雪型的架空导线亦或是安装平衡锤、阻雪环在导线上。④使用防冰材料。

使用新型的材料或刷涂防覆冰的材料在导线上,防止电缆覆冰。4.2绝缘子抗冰的措施

据统计,冰闪的几率和绝缘子的串型式有直接关系。所以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装大盘径的绝缘子

加装大盘径的绝缘子可以把横担上流的冰水和绝缘子串的覆冰给隔断,达到防冰的目的。②绝缘子串的插花

在玻璃或瓷悬垂的绝缘子串上面插花再装上大盘径的绝缘子、插花在复合的绝缘子上面使大直径的伞裙增加,通过这些方法来融冰,形成不连续的短接冰凌。③使用V型或倒V型配置悬垂绝缘子。

将悬垂的绝缘子串布置成倒V型或者V型,倾斜绝缘子串,不仅无法形成连续冰凌,还可以使绝缘子串自洁的性能增加,有较良好防冰的效果。4.3输电杆塔抗冰的措施

优先对线路发生冰灾的区域采取改道的方案,使线路在易覆冰区域减少。在改建的时候,应对档距与相应高差进行限制,加以避免杆塔两侧的大小较悬殊的现象发生。

对无法改变路径,同时又在地形环境恶劣的线路而言,应与冰灾受损的情况相结合,采用放松地、导线的张力和适当的增设杆塔使得档的距离缩小等措施,让导线安全的系数提高,减少纵向不平衡的张力。

对于未发生倒塔和断线但有严重覆冰情况的区域,可减小耐张段的长度或是增加设置耐张塔,从而使线路抗冰的能力提高。

4.4建立监测冰情的预警系统,加强运行的管理

对线路的参数进行检测,包括有现场图像、风速、风偏角、湿度、温度、导线的张力、重力、舞动的幅度、绝缘子的倾角、导线的弧垂以及风向等参数。通过分析采集线路的参数,系统的作出判断,之后控制装置的动作。研究在线检测的新型技术,随时对微气象进行掌握,具有视频和图像预报警及监测的功能。5.结束语

综合上述,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从输电线路发生覆冰的原因以及影响覆冰的不同因素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些许防止冰害事故的技术措施。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加强运行的管理,建立对冰情监测的预警系统,在形成冰害之前要消除覆冰,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的运行。【参考文献】:

[1]陆佳政,蒋正龙,雷红才等.湖南电2008年冰灾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1):16-19;[2]黄新波.刘家兵.蔡伟等.电力架空线路覆冰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电网技术.2008.32(4):23-28;[3]申屠刚.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抗冰除冰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机电工程.2008.25(7):72-75;[4]易辉.查宜萍.何慧雯.防覆冰涂覆材料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电力设备.2008.6(9):16-19;[5]贾雷亮.陈宝骏.输电线路绝缘子冰闪特征与防范[J].山西电力.2007.2(1):12-13.

第三篇: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

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公用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电力设施,尤其是输电设施,因其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据统计,安徽省某供电企业从2002—2007年6年间因外力破坏引起线路故障跳闸有12起,占总故障数的39.3%。在2006—2007年

2年间因线路器材被盗所造成的缺陷、障碍等危及线路运行的隐患也高达52起。

1、造成输电线路外破的主要原因

(1)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较快,线路防护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输电线路导线与房屋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瞬时接地或跳闸事故;也有一些是建筑施工时误碰电力线路而造成跳闸。

(2)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开山炸石者不乏其人,石块击中导线,致使导线断股,甚至击断导线,造成线路被迫停运。

(3)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在恶劣天气作用下引起事故跳闸。

(4)春、秋季节,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

(5)向线路抛掷铝箔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

(6)午收季节,农民在输电线路下焚烧麦秸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地拉线,引起导线短路、线路跳闸。

(7)线路杆塔塔材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尤为突出的是农网改造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2、暴露的问题

(1)线路沿线农民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为图眼前利益铤而走险,违章建房、开山炸石,甚至对农网线路的偷盗行为时有发生,对其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置之不顾。

(2)法律宣传不到位。《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电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做好电力法规的宣传。

(3)电力部门指派的群众护线员没有真正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工作没有做到位。

3、防范措施

(1)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领导要重视,做到组织上有落实,思想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措施。其次,各供电企业应从3方面作为切入点,即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做好沿线群众的工作和建立严密的巡线制度。

(2)要掌握重点,有的放矢,把事故和不安全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护区内违章建房、违章植树、开山炸石一直是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三大隐患,也是线路运行人员巡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群众护线员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的补充力量,不仅要按月巡线,发现小缺陷及时消除;还应根据季节特点和所在线路实际情况,主动增加巡线次数,及时向主管单位反馈线路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存在偏见,认为电力设施保护是电力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一些执法单位对保护电力设施也缺乏积极性,导致电力设施屡遭破坏,不能迅速调查侦破,打击力度不够。为此,作为预防和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措施之一,淮北供电局出台了《淮北市市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奖励办法》,对在保护电力设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有关执法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将每半年召开一次防范、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的研讨会,及时总结调动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积极性。

(4)加大电力执法工作力度。电力设施安全保卫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公安机关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注重防范,遏止外力破坏案件的发生。

(5)深入开展电力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电力法规除电力部门通过适当的方法宣传外,地方政府应将其列入社会普法内容进行深入宣传。沿线群众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电力保卫部门、巡线员、群众护线员要做学法、用法的模范,更要做好宣传法律、法规的带头人。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广为宣传,使沿线群众家喻户晓,同时,在关键地段要多设立警示牌和警告牌。

(6)加强对群众护线员队伍的动态管理,组成一支能深入基层,熟悉乡情的以农电站员工为主的护线员队伍。群众护线员是对专职护线工作的一种有益补充。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对于不按合同规定护线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解除合同。同时电力运行和保卫部门定期对群众护线员进行线路结构、巡视重点、电力设施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护线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防止和遏止输电线路外破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着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

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公用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电力设施,尤其是输电设施,因其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据统计,安徽省某供电企业从2002—2007年6年间因外力破坏引起线路故障跳闸有12起,占总故障数的39.3%。在2006—2007年2年间因线路器材被盗所造成的缺陷、障碍等危及线路运行的隐患也高达52起。

1、造成输电线路外破的主要原因

(1)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较快,线路防护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输电线路导线与房屋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瞬时接地或跳闸事故;也有一些是建筑施工时误碰电力线路而造成跳闸。

(2)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开山炸石者不乏其人,石块击中导线,致使导线断股,甚至击断导线,造成线路被迫停运。

(3)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在恶劣天气作用下引起事故跳闸。

(4)春、秋季节,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

(5)向线路抛掷铝箔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

(6)午收季节,农民在输电线路下焚烧麦秸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地拉线,引起导线短路、线路跳闸。

(7)线路杆塔塔材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尤为突出的是农网改造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2、暴露的问题

(1)线路沿线农民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为图眼前利益铤而走险,违章建房、开山炸石,甚至对农网线路的偷盗行为时有发生,对其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置之不顾。

(2)法律宣传不到位。《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电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做好电力法规的宣传。

(3)电力部门指派的群众护线员没有真正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工作没有做到位。

3、防范措施

(1)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领导要重视,做到组织上有落实,思想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措施。其次,各供电企业应从3方面作为切入点,即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做好沿线群众的工作和建立严密的巡线制度。

(2)要掌握重点,有的放矢,把事故和不安全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护区内违章建房、违章植树、开山炸石一直是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三大隐患,也是线路运行人员巡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群众护线员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的补充力量,不仅要按月巡线,发现小缺陷及时消除;还应根据季节特点和所在线路实际情况,主动增加巡线次数,及时向主管单位反馈线路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存在偏见,认为电力设施保护是电力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一些执法单位对保护电力设施也缺乏积极性,导致电力设施屡遭破坏,不能迅速调查侦破,打击力度不够。为此,作为预防和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措施之一,淮北供电局出台了《淮北市市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奖励办法》,对在保护电力设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有关执法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将每半年召开一次防范、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的研讨会,及时总结调动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积极性。

(4)加大电力执法工作力度。电力设施安全保卫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公安机关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注重防范,遏止外力破坏案件的发生。

(5)深入开展电力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电力法规除电力部门通过适当的方法宣传外,地方政府应将其列入社会普法内容进行深入宣传。沿线群众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电力保卫部门、巡线员、群众护线员要做学法、用法的模范,更要做好宣传法律、法规的带头人。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广为宣传,使沿线群众家喻户晓,同时,在关键地段要多设立警示牌和警告牌。

(6)加强对群众护线员队伍的动态管理,组成一支能深入基层,熟悉乡情的以农电站员工为主的护线员队伍。群众护线员是对专职护线工作的一种有益补充。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对于不按合同规定护线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解除合同。同时电力运行和保卫部门定期对群众护线员进行线路结构、巡视重点、电力设施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护线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防止和遏止输电线路外破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着[page_break]行业管理与治安管理相结合、行业管理与群众护线相结合的原则,还需要坚持不懈去做许多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使沿线群众爱线、护线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努力营造“破坏电力设施可耻,爱护电力设施为荣”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限制外界一切损害输电设施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可靠供电。

第四篇: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电“两改一同价”之后,我国农村的用电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今天电力已成为农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用电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屡屡发生。在我国农村,每年都有几千人触电伤亡,这些触电事故不仅给本人和亲属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和伤害,同时也给当地的电力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无数的触电伤亡事故教训,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对此的各外关注和重视。

1、农村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发生在农村的低压触电事故中,70%以上是在农村的架空线、接户线和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在所有构成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10%,其余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触电事故往往发生的很突然,且常常是在刹那间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找出触电事故的原因,恰当地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安排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农村的触电事故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用电知识普及不到位,缺乏用电常识使得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和用电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因此,安全用电自我保护意识的严重不足,是造当前成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比较贫穷的地区,由于相当一

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安全用电上仍处在一种盲区,不知道那些能动,那些不能动。由于缺乏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所以随时都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因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形式:

1.1.1用湿手去触摸、插拔电器(如檫灯泡、开关、插座)时触电,或在灯头上装插销不慎触电。

1.1.2带电移动电气设备,因设备漏电造成触电。1.1.3用水清洗一些带电的家用电器。

1.1.4看到电线断落地面,不管有没有电,就赤手拨拉断落的带电导线。

1.1.5发现有人触电时,赤手拖拉触电者。

1.1.6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的电器产品,电器外壳带电,人体碰到造成的触电。

1.1.7儿童触摸灯头或插座造成的触电。1.1.8儿童爬登电杆或变压器形成的触电。1.1.9非法窃电或盗窃电力设施形成的触电。

1.2不按规定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又称漏电保护器)或选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电网自投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后,农村用电触电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可靠动作,致使一些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投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其表现形式为:

1.2.1对于采用TT配电系统的配电台区,农村电网低压配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没有严格执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等标准,并实行“分级保护”原则的。

1.2.2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而查不清动作原因,无法恢复送电时私自退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2.3不按规程要求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期试跳测试实验,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正常运行使用。

1.2.4选用使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改后随着末级保护器安装率的提高,使得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村电网,使得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

1.2.5总保护器选择使用不当,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使得采用多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总保护器误动作太多,且无法保护人身安全。1.3.1大风刮断导线或洪水冲倒电杆后未及时处理。

1.3.2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而未及时更换。

1.3.3瓷瓶破裂后漏电接地。1.3.4相线与拉线相碰。

1.3.5电动机绝缘或接线破损使外壳带电。1.3.6低压接户线、进户线绝缘老化或破损漏电。

1.3.7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1.3.8电器受潮、绝缘老化。

1.3.9电气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

1.3.10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1.3.11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

1.3.12不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电阻摇测或检修巡视,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程要求或接地点连接处接触不良,人碰到接地线触电。

1.4违章作业

1.4.1在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约时停送电,以致造成线路还未停电或工作还未结束就开始工作或送电,致使工作人员触电。

1.4.2在带电线路附近检修另外的停电线路时,误登带电线路触电。

1.4.3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造成的触电。

1.4.4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造成的触电。1.4.5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

1.4.6在带电线路附近新架线路时,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新架线路导线弹跳或碰触未停电线路上,造成触电。

1.4.7在线路防护区内违章作业,导致作业人员误触正在运行的带电线路,造成触电。

1.4.8带电搭接电源线或搭接熔丝时不慎触到闸盒上方带电部位,或带电修理电器时不慎触及带电部分造成触电。

1.5违章用电

在农村用电中,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不找电工安装接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违反供电部门用电先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的规定是造成农村触电多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5.1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1.5.2违反规定使用一线一地制照明,拔接地线时触电。

1.5.3临时用电时,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路上用电。1.5.4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的。

1.5.5电源电压不符,在380伏的电源上使用220伏的串联灯照明。

1.5.6不用插头将导线直接插在电源插座上,或将插头用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线上用电。

1.5.7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1.5.8随意操作带电设备。

1.5.9私自电器,比如用两根钢筋或铁条自制简易热水器,私接非标准电炉取暖等。

1.6设备不合格、工艺不规范

1.6.1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如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架设,交叉和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这些“碰头线”、“拦腰线”、“地爬线”时造成触电。

1.6.2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

1.6.3导线接头不合格或用废铝线、铁丝等作电线。

1.6.4电杆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不够,导线接头绑扎不牢,长期失修或受外力破坏,导致倒杆断线,人误触、误踩、误拾带电导线,造成触电。

1.6.5广播线、有线电视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

1.6.6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1.6.7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1.6.8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

1.6.9室内线路安装不规范,电器开关未控制火线,在断开电器开关检修时,虽然电器已停止工作,但由于开关控制的是中性线,电器内部仍然带电,从而发生触电。如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等。

1.6.10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1.6.11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

1.6.12室内外布线安装不合格,导线绝缘层破损,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外漏,人误碰造成触电。

2、农村发生触电事故的规律

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结合农村触电事故的发生频率我们从中可找到以下规律,即一强七多:

一强是指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的季节性强。每年的二三季度事故多,六~九月份最为集中。

七多是指:一是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二是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三是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四是临时用电事故多;五是电器误操作事故多;六是文化素质低的多、七是中青年、非电工的事故多。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靠的依据。

3.1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农村电力使用者的安全用电观念,强化农村电力使用者的产权管理意识。

电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商品,用电设备、电线和电线的敷设等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而用电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和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才能确保安全用电。供电部门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来加大在农村的安全用电宣传力度。一是要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和学校结合把安全用电常识带入课堂;把安全用电的电影送到农村;利用农村的赶集日印发一些安全用电常识等资料发给群众。总之,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让人们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思,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在在危险地带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语用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比如,在鱼塘附近有高压线,就要在鱼塘边写上“附近有高压电,垂钓注意安全”等警示牌;在变压器上应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在配电区域要有“行人止步,高压危险”,在极易攀登的杆塔上要写“禁止攀爬,杆上有电。”等标示牌。三是要广泛宣传《电力法》中按产权管理电力设施的规定,以增强电力设施产权所有者对用电设施的管理责任。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使用者,就是用电设备、电线等产权的所有者。产权属于谁,谁就要对其安全性负责。如果因使用、维护、管理不当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以及设备损坏,产权人就负有责任。有些农村电力使用者认为,只要是因电引发的事故,就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孰不知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观点。

3.2加强技术投入,加大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力度,确保正确配置和选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农村安全用电最有效和最易实现的技术措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在避免和减少农村人身触电伤亡、监测电气设备漏电、减少电能损失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作为“两改”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安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伪劣的产品进入农村电网。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实行低压总保护(分支保护)、家庭保护,从技术上提高防范能力。事实已经证明: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是实现我国农村安全用电防护工作,减少触电事故,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的供电方式、经济条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等情况来看,在农村低压电网中采用分级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3.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末级保护以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为主要目标,各自保护面小,不干扰其他用户。城乡家庭进户线处和人们广泛接触使用的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都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高灵敏度、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单相用电客户要优先选用带漏电、过压、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保护器,这样,单相用电户的所有异常情况都能受到保护。对发生触电后会产生二次性伤害的场所,如高空作业或河岸边使用的电气设备等,可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10mA的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次是重视 处或各分支线的首端,其保护范围为低压电网的主干线(或分支线)、下户线和进户线,同时也作为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根据被保护线路和设备实际漏电流来确定。由于这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构成了一个漏电分级保护网,省以下各级电力部门,包括乡(镇)供电所,都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对电网安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管理。使用单位在选用某一产品时,应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使用前的测试,只有经过功能性能测试合格的产品方可允许安装到现场。各县级供电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测试设备和合格的专职人员,以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同时应单独设立或分片设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维修点,以确保对损坏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及时进行维修。县、乡供电部门应定期抽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属用户资产,供电部门有责任宣传、指导、检查,监督其安装使用和加速普及,为保证质量,方便管理,有条件的可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以户建档。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是电力部门的资产,应选用投运率高,同末级保护能合理配合的剩余电流动作总(分支)保护器。每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投运,都应明确运行责任人,配备试跳运行记录,正确记录投运试验情况、定期试跳情况、运行中跳闸情况、恢复送电时间、故障原因及异常情况等。县级供电部门还应给乡级供电所配备漏电保护性能指标的现场测试仪器,组织对农村电工培训。乡供电所每年组织对配电台区实际漏电电流和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性能进行一次现场测试,做好记录、评价,以确保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处于完好状态。

3.3加强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地方的农村配电设施在尚未接收,但管理权已转为供电所管理,维管费也收归供电部门,配电设施每年进行维护检修的费用,农村集体一般不愿支出。他们认为,属于供电方管理,就应由供电方出资。但供电方未接受产权,不愿出资维修。这样

就容易造成设备失修,出现事故。在农村集体所有权的配电设施未移交供电方的情况下,供电方应及时提取折旧和维护费用,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一是通过农电工的常态督查,及时指出和整改居民用电中的不安全隐患;二是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帮助农民树立顾全大局保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思想观念。通过让居民用户树立安全用电意识,自觉遵章守规来支持和协助电力部门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的清障工作;三是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协同村委会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树木的修建工作,适时和绿化部门做好沟通,避开电网保护区进行植树造林。四是要加强农村的动力和临时用电管理工作。由于农村用电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动力和临时用电多,给安全用电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之本地农电工的减少,在农忙季节,可能管不过来,因此要根据季节特点及时调配,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及时与农户签订临时用电安全责任书,发放安全用电须知,加强三级保护和安全用电巡查。五是要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①检查有无漏电情况。②检查绝缘老化程度。③检查有无裸漏部分。④检查设备安装有无违规情况。六是电气设计和安装必须遵照有关规范进行:①实行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用。②一般不要带电操作,断电检查时,必须挂“告示牌”。③带电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用绝缘工具。由专业人员讲解操作要领,并现场监督。④对有关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

3.4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自觉性。严格进行两票的考核与贯彻,重视电气安全公用器具的管理,切实落实好 理,要逐步建立以社会保险赔偿为主的新的运行机制,并可通过家用漏电保护器设备投保,进一步增大用电投保范围。

3.7建立和完善农电安全经济保障体系

物价部门在确定同网同价时应考虑一定比例的农电安全基金和电力设施维修基金,主要用于人身触电事故、电力设备丢失、损坏的经济赔偿和奖励保护电力设施的有功人员。

3.8加强居民客户端的线路安装,规范室内配线,提高安全用电的可靠性

一是规范客户受电端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通过对新建或改造的客户建筑物的室内配电部分,实施以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取代TT或TN-C系统中的三相四线制或单相二线制配电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客户端的保护接地。所谓“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就是在低压线路接入客户后,客户要改变原来的传统配线模式,在原来的三相四线制和单相二线制配线的基础上,分别各增加一条保护线接入到客户每一个需要实施接地保护电器插座的接地线端子上。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这条保护线的室内引出和室外引入端的交汇处应装设在电源引入的配电盘上,然后再根据客户所在的配电系统,分别设置保护线的接入方法。

二是规范客户端的室内配线和安装工艺,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电器安装。同一场所的电器进线方式要统一,如配电盘的开关进线为面向配电盘,三相四线从左到右为N、A、B、C;单相排列为中性线、相线。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均应控制相线。要特别注意插座的接线要求,必须是:单相2孔插座,水平安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接线柱接相线,左接线柱接中性线,垂直安装时插座的上接

线柱接相线,下接线柱接中性线;单相3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孔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右孔接线柱接相线,左孔接线柱接中性线;三相4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方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相线则由左孔接线柱起分别接A、B、C三相。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于统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插头不能相互插入。

3.9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安全用电意识,防患于未然 客户在使用电能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农村安全用电规程》,杜绝用电违章行为。一是要严格按照电器使用的说明书操作,对需要采取保护接地的电器设备,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在的电力系统选择相应的保护接地方式。二是要经常试验RCD的动作可靠性,对不能正常动作的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进行更换或维修,在发现RCD动作后无法正常投远时,要及时检查故障原因,待故障设备排除后,方可送电,严禁私自退出RCD的运行,强制送电。三是要根据自己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熔断器和熔丝的大小,严禁用铜、铝线替代熔丝,尤其是采用接零保护的电力客户,如果不按规定选择使用熔断器和熔丝,电器设备一旦发生漏电故障,短路电流就不能使熔丝及时熔断,断开电源,使得接零保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该系统是利用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形成的单相金属性短路,产生的足够大的短路电流而使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来切断漏电设备电源的。如果熔丝选择的熔断电流值大于短路电流值时,熔丝就不能及时熔断二失去切断电源之作用。四是不能以为安装了RCD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任何丝毫的侥幸心理都会成为安全用电的隐患。

4、结束语

总之,要减少或杜绝农村人员触电,必须引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从人的思想上,装备的配备上都应该不断提高,同时,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在使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人员的触电伤亡越来越少,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平安、稳定、巩固、发展。15 页 共 15 页

第五篇: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

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分析(2)

为了保障加油站的安全生产,国家不断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建设,如在加油站标准的制定完善上,于1992年发布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2002年根据变化的形势,发布了《汽车加油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在加油站的安全法制建设上,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导则》、《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规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都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但是,尽管如此,加油站的事故还是屡屡发生,总结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8点:

1.1加油站的建设存在先天性隐患

加油站建筑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建设,就会造成安全间距不足、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够、电气设备不防爆等严重威胁加油站安全的先天性隐患。目前大多数的个体或家庭式加油点,均未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标准及程序进行审批建站,存在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等诸多问题,并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如,2000年1月4日,厦门海沧镇一加油站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该加油站为石板条搭盖的半地下式建筑。1999年8月10日,位于江苏省如东县前姚加油站发生特大油罐爆炸事故,死亡7人,多人重伤。该加油站从初建到扩建一直经营,均未报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存在着将储油罐没置在地下室内、无防火间距等重大隐患。

1.2操作人员文化素质低

加油站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就近雇佣的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不能对油品的易燃特性、静电防护等知识灵活地掌握,以致无法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特别是辩识危险、防范事故的能力。

1.3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差

加油站的负责人只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基本的加油操作,而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得职工安全知识严重不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许多动态变化的情况不能及时觉察其中的危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当中,出了事故,又不能及时准确控制,从而造成事故的恶化。

1.4安全管理粗放,“重效益,轻安全”思想严重

许多加油站地处偏远,在日常在生产经营中,主要是依靠自主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便形成了管理上的粗放;还有些加油站负责人,自身文化水平低,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难以提高到位,即便想管又不会管,安全管理只能是基于常识下的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的管理让一些本应建立的制度没有建立,本应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从而引发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更有一些加油站经营者“一切向钱看”舍不得安全投入,以至一些重大隐患得不到彻底整改。

1.5 汽车油罐车采用敞口式卸方式,具卸油场地没有设静电接地装置

按照规定,加油站作业必须采用密闭卸油系统,以防油气挥发,静电积聚等诱发爆炸事故。然而,一些加油站、加油点为了节省资金,仍冒险采用严禁使用的敞口卸油方式,从而引发事故。2000年2月11日,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街口一个体加油站起火爆炸,导致私营业主徐某1家3代5口和油罐车司机朱某等6人当场死亡。2001年9月10日,河北省黄骅市一加油站发生爆炸,2人死亡,1人重伤。这2起事故原因均为运油车辆卸油时起火引起爆炸。

1.6储油罐没有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由于卸油没有计量容器或计量有误:卸油时没有在现场监视,造成冒油引发火灾。如2001年10月30日安徽省滁州市金达加油站在卸油时,汽油从量油孔大量外溢,渗入站内下水道,流入市政下水管道,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引起持续5h连环爆炸,并燃起大火。

1.7违章操作

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如操作人员操作进不穿防静电工作服、鞋、违章给塑料桶加油;卸油速度过快;检修作业常常需要动火,油罐及其装油设备未清理、置换或未彻底清除检修动火等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000年3月18日13时,湖北省宜昌市加油站突了爆炸,致1人死亡,1人受伤。爆炸原因系操作工向某同其他5人在在装储油罐的输油管时,违章使用乙炔气焊枪焊接油罐潜油泵与出油管接口,引爆空油罐内残余油气,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正在附近6m高的空中作业的民工李某冲飞21m远,经抢救无效死亡。

1.8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很多加油站的营业室及值班室内的照明线路不按要求敷设,不使用防爆灯具、防爆开关或安装不规范。有的加油站虽然在建设时采了防爆电气,但后期管理上不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私自乱接乱拉电线导致防爆电气失去了应有的作用。2002年6月4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加油站发生火灾事故,引起连续7次爆炸,火势持续长达4个多小时,造成1辆油罐车烧毁报废,1辆油罐车严重受损,部分建筑烧毁倒塌。此次火灾是由于油料储藏室的电灯线路发生短路故障起火,并引燃了储藏室里的储油罐。江苏省前姚加油站发生的特大油罐爆炸事故,也是因为加油机内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被夹破发生漏电,绝缘包皮燃烧产生明火,遇加油机内,地沟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轰,继而引爆地下室的爆炸性气体,造成加油站及毗邻的建筑物倒塌,并引发火灾。

下载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输电设备大范围冰害事故的分析及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输电线路通道树木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输电线路通道树木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输电线路是冀州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冀州市州区域内500KV线路1条、22KV线路7条、110kV线路15条、35 kV线路15条10KV线路110条。因......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向......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讲 企业债权债务成因 第一节 初步认识和理解债权债务 1、什么是债?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这种民事法律关......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扎兰屯市中蒙医院 (162650) 张哲英 【摘要】:目的 为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全面分析医院供应室工作存在......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 2007年7月9日下午,牧野V33在加工电极时发生撞刀现象。直接原因是该电极加工程序中意外地含有不该出现的换刀指令。 模具课现在日常正式做NC三维编程......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边旭 贾岩 张莉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 手术室 关键词:手术病人 交接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系统日趋完善,我院手术病人俱增......

    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01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是指神经内科护理在相关法律法规确定范围......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