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

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

【摘要】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不仅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要求,而且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当前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对策: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出发点,构建科学的学习培训机制;以规范党员管理为着力点,构建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发挥党员作用为支撑点,构建科学的联系群众机制;以激发党员活力为结合点,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关键词】党员 教育管理 科学机制 问题 对策

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长期的教育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长久不衰的根本途径。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建工作中带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不仅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要求,而且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当前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主要存在三种思想认识:一是“重经济、轻党务”思想认识;二是“重应付、轻实效”思想认识;三是“重技术培训、轻党员教育”思想认识。少数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对带队伍、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少重视、少研究、少措施,对干部的管理和考核以业务工作为主,党员教育管理满足于常规性制度运作,寄希望于党员干部自我进取、自我完善。很多人认为,行政责任重于党建责任,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成绩实实在在,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体现不出政绩。以上认识是由党组织的特殊属性决定的,是政府部门的职能使然。但党建工作是基础工作,是聚人心、集力量的工作,如果加以重视,付诸落实,会令行政工作、党建工作相得益彰,干部有活力,工作有合力。

2、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上,形式单一。目前党员教育管理手段老化。表现为:一是深入不够。研究开展党建工作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还不够,结合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开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二是务实不够。开展总结工作还是注重学了多少文件、写了多少体会文章等有形的活动成绩,党员教育管理理论说教多,个别指导少,会议号召多,活动引导少。近年来开展的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制定实施方案照搬照抄,应付主义,既无部门特色,又无操作实践。个别部门的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党务员的党建工作、“额外任务”。三是互动不够。开展日常党建工作不注意对党员的激发带动,往往是布置多、指挥多,党的活动缺少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教育上直接灌输多,相互启发少,往往是一人主 讲,大家听讲,缺乏互动的动力和气氛,缺少辩论的交锋和创新。而绝大部分农村党员教育机构缺乏提供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本条件,数字通讯、电子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育手段在党员教育中得不到应用。

3、在党员教育管理的力量上,尚需加强。首先,党务干部力量配备不足。现在的支部书记大都由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兼任,他们担子重、工作忙,静下心来专门研究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时间少,具体工作都由党务员负责。而党务员“兼职”者多,专职党务员极少,其他工作牵扯精力较多,客观上工作精力不够。此外,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待遇,做多做少一个样,缺少激励,主观动力也不足。其次,党务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老同志往往凭经验干,年轻同志不愿大胆干,有的部门党务员调整快,缺少党务工作经验,党务知识不扎实,工作程序不熟悉,工作的标准和质量难以保证。

4、组织上管理空位,机制上不够健全。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没有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有的对党员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不够,党员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有的把握党员标准过松过宽,发展党员质量不高;有的对后进党员迁就照顾,对违纪违法党员处理从轻;有的对流动党员疏于管理,不少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有的一味强调党员履行义务,而忽视保障党员享受权利;有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是加强党员 队伍建设的动力。有些党组织还是按老观念、老办法来教育管理党员,对于新时期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不够,特别是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等缺乏办法,造成一些党员游离于组织监督之外,甚至出现个别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三不党员”。有的党组织不善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教育方法呆板手段落后,内容脱离实际,党员参与热情不高。规范的制度是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有的党组织不但没有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原有的一些好制度的落实,更没有根据实际,出台必要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党员的主体结构、价值取向、生产经营活动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现行的党员教育管理相对应变不够,特别是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未能形成有效的机制作保障。

二、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对策

1、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出发点,构建科学的学习培训机制 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是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前提。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党员要做到理论上坚定,必须一以贯之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业务技能强于群众,贡献业绩大于群众,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第一,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主动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作为共产党员,不努力学习就会落伍掉队,就会逐渐失去党员的 先进性。因此,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激烈的挑战,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现用急学为自觉行为,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针对性。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学习,努力增强党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切实加强形势教育,增强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加强能力培养,增强党员做好工作、为民办事的本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第三,改进学习方法,注重灵活性。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党员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党校培训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先进典型学习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不断提高学习培训的实效性。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光盘等手段和文艺汇演、理论讲座、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形象、直观的教育,做到寓教于乐,增强党员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生动性及感染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条件许可的地方可立足党校系统现有的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网,建 立全国联网的党员学习网,最大限度地共享培训资源,以弥补师资和场所不足的缺陷,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第四,健全学习制度,突出常规性。建立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采取书面测试进行考学、民主测评进行评学、查阅笔记进行督学等办法,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与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表模、提拔任用挂钩,督促广大党员加快学习进度,力求学习深度,保证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

2、以规范党员管理为着力点,构建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优势。如何规范管理、拒腐防变保持先进,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面临的现实课题。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应树立起“管理就是服务”的新观念,由过去主要靠行政命令管理党员,向注重对党员给予服务、示范、引导方面转变。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放党员思想、更新党员观念上,努力增强党员的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经济意识、现代科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识等,力求在体制转变中强化服务,在服务和示范中强化管理,在民主管理中加强领导。

第一,规范日常管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扬。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严格把好“入口关”;认真落实“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要求,严格把好“出口关”,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机制。本着有利于党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切实做到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员管理工作;哪里有党组织,哪里的党员就有温暖、有依靠。注重在政治上重视、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党员,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第二,实施有效监督。努力形成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体系。建立和完善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班子成员与党员谈话制度、党员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党内谈心交流制度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监督和约束。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监督,上级党组织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监督。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措施,形成上下结合、内外相连的监督体系,建立严格有效的党员监督机制。

第三,保障党员权利与义务。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建议。坚持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 公开,及时向党员和群众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反映各级组织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应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与党员的岗位责任结合起来,制定可操作、可考核的具体责任目标,健全完善以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保证党员认真履行责任。

3、以发挥党员作用为支撑点,构建科学的联系群众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条件。

第一,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运用设岗定责这一特定载体,把新形势下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方式、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党员的期望有机融合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通过定岗、评岗等具体环节,为党组织管理教育党员提高抓手,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通过因人设岗、以岗定责,使每一位无职党员能够在其岗、用其权、干其事、尽其责,调动他们立足岗位、干其所长、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第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人事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立足强化服务,提速增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审批责任制、一条龙办公制及预约上门服务制等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制 度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能。

第三,建立服务群众科学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遵循党的宗旨为要求,党员一定要在扩大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建立和落实“党员联系群众”、“结对子帮扶”、“一帮一学技术”、“领导到基层办点”、“领导轮流接待上访群众”、“党员干部下镇下村挂职工作”“走访慰问”“党内扶贫”等制度,为党员干部亲近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帮扶群众、植根群众架起桥梁,促进党员干部把党的关心送给群众,把良好的形象留给群众。

4、以激发党员活力为结合点,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机制,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注重绩效考评的科学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设置考评指标。对每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考评,既要考评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考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领导发展的能力;既要考评经济发展,也要考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要考评其工作的现状,也要考评其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注重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既充分考虑“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情况,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职责,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第三,注重绩效考评的操作性。绩效考评的指标要科学合理,要求要明确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便于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第四,注重绩效考评的权威性。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惩戒、教育、转化功能。对优秀党员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免职,真正把群众的认可落到实处。同时,创立符合各行各业特点的民主评议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评议落到实处。

第二篇:阿柔乡构建党员教育管理四项机制

阿柔乡构建党员教育管理四项机制 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阿柔乡立足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建立和谐党群关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四项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构建学习长效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严格遵守周二学习制度,做到学习作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认真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由党员点播远程教育节目等形式,开展专题播放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习针对性和质量。

构建党员管理机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建立党务信息库,对党组织、党员和申请入党人员信息进行电脑管理,为加强党员信息化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引导党员从事政策法律宣传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维稳信息员等岗位,并将党员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党组织,作为“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主要依据。探索建立“党内关爱”机制,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定期上门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构建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和谐党群关系。建立干群联系机制。阿柔乡党委通过建立“四诊”制度、为民代办服

务中心等,密切与村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并及时整理涉及农牧区工作各方面的宣传教育材料和科普知识,定期发放给牧民。建立有效帮扶机制。通过“党员联户”、“双联双增”“结对帮扶”等制度,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特困户和五保户,实行党员跟踪服务。

构建主题实践活动经常化机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引导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社会中创先争优。同时积极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对有发展思路,但缺乏资金的党员,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对特别贫困的党员,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帮助其出点子,找路子,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开展富有特色服务活动。目前,全乡有计划生育协会、畜产品销售协会等协会,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带协会、企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篇: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

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形势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逐渐步入社会转型的阵痛期,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古人曾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在告诫我们,对于民间舆论不能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来管理,历史上也多的是因为禁锢言论、高压严打控制思想言论而导致的社会群体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早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对于社会的舆情民论,更是“可引可导决不可堵”,因此,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宣传舆论引导体制更是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所谓舆论引导是运用舆论操纵人们意识,引导人们意向,从而控制人们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行为。胡锦涛同志曾经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而舆论引导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先进的宣传舆论引导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平衡社会心理的过程,社会领域的任何变迁都会投射在社会心理上,并通过一定的舆论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进程,通过对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委陶宏明书记的“构建十个机制”的学习,我认为,我们县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中央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导向。

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这个导向就如同一艘航船的定位仪,决定着整个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这艘航船驶向何处,引导的方向正确,航船才能顺利抵挡成功的港岸,引导的方向有了偏差,航船就容易触礁撞毁。

中央大政方针就是我们构建舆论宣传机制的导向仪,在构建舆论宣传引导机制之前,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掌握党中央的时政动态,了解中央大政方针这个指向标,朝着指向标所指的方向开展工作,将社会舆论指向和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健康积极的发展。

在这个大方向的把握上,可以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成立统一的指挥工作小组,调集相关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出众的领导集体。

(二)法制先行,有法可依。

本着依法治国的原则,在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之前,认真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符合大的法律政策框架内,由县政法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制定出符合我们县域实际情况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章政策,使得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既能卓有成效,又能有序而规范。

制定完善的成套成体系的法规政策,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体系所在,哪些是能说的,哪些是不能说的,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出了什么样的事故要怎么样问责,这样一系列问题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画好宣传舆论机制构建这个“圆”,先定好规矩必须一马当先。

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由县政法委牵头,先公检法司四大司法机构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尊重相关高层政策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县特色的相关法规制度。

(三)紧抓属于自己的主流媒体,建立舆论喉舌

在当今社会,人们依赖于通过新闻传媒途径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掌握舆论的风向标,就必须建设好属于自己本地区的主流媒体。

孝昌地区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们建立宣传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党的政策、社会新动向、时政要闻等重要信息及时的通过适当的平台输送给全县六十多万人民群众。

同时,结合县级城市电视网络普及度尚不是很高的特点,适当的发展自己的主流纸质媒体,可以建立县级发型的《孝昌晚报》,每周一期或几期的形式出版发行,在县城内,通过社区投放到全县居民手中,在下面乡镇,通过各乡镇政府或诸如邮政、税务、医院等相关政府部门投放到各乡镇村民手中。

紧抓主流媒体,构建舆论喉舌,能够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抢占事件报导的主战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的声音,准确、及时但不炒作,从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角度出发,强化报道的正面引导功能。

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由县广播电视局负责电子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由县委、作协和相关的文化部门来完成纸质媒体的工作的开展落实。

(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好新媒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衍生出许多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这些当下社会流行的新媒体。

最典型的例子是网站、微博的运用。

网站的建设各个政府机关建设的已经相当成熟了,剩下的就是各个县域机关之间网站的联系度需要加强,再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消息和事件发生动态,统一口径,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舆论走向。

其次是门户网站的建设,孝感的“槐荫论坛”网站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孝昌门户网站的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之处,我们也可以建设我们孝昌人的“孝昌论坛”,在孝昌的门户网站上公布孝昌的时政新闻,交流孝昌的社情民意,传播孝昌的风土文化,发扬孝昌的新风新貌,积极引导民间舆论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微博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大传媒方式,据《中国微博市场调查白皮书》报告,目前中国的稳定的微博用户已经突破三亿大关,并且用户数量仍然呈急剧增长之势,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建立和建设好属于孝昌政府的官方微博,所有的孝昌人民可以通过对这个加“V”微博的关注来了解家乡动态,官方也可以通过微博上的多种渠道引导宣传舆论的发展。

这一层面的工作可以在政府宣传部门中指定专门的媒体从业者或者新闻发言人来完成。

(五)积极挖掘正面材料,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3年凤凰卫视重磅推出全新社会观察节目《社会正能量》,透过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见证人间大爱与真善美,寻找并传递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这个节目一经播出,大受观众喜爱,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诚然,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能量”占据人们的精神高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需要“正能量”集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正能量”的凝聚。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所积攒的矛盾和问题正逐步显现,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利益诉求也更加多样化,一些人的道德水准也降到了冰点,社会上出现了诸如“碰瓷”“范跑跑”“郭美美”等负面现象,给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造成恶劣影响。

但是,人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阳光普照、温暖如春的环境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满是负能量、人情冷漠、冰天雪地的空间里。我们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发掘出各种正能量,改善社会风貌,号召人们像好人好事学习致敬,鼓励人们也去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这是国家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中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根本出发点的内在要求。

老子有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说的是政府领导艺术的几种层次,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从某种层面上讲,我们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就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将党的政策于潜移默化中深入到人民心中去,通过引导人民群众的视点和思维,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和归属感,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贡献。

第四篇:构建“三不腐”机制的路径思考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路径思考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三不腐”理念的提出,为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强化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的“两个习惯”作风养成,着力构建完善“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惩腐肃贪的威慑力和执纪监督的保障力。

加强作风建设,构筑“不想腐”的思想堤防,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养成乐受监督的习惯。法律要发挥作用,既需要一个社会成员培养法治精神理念的漫长过程,也需要一个党员干部养成“两个习惯”好作风的曲折过程。因此,构建“三不腐”机制,首先要从培养党员干部的法律信仰、法制观念、法治精神和守法习惯着手。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自觉把法治作为精神信仰,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敬畏法律、敬畏民意。坚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查违反纪律的人和事,让党员干部自警自律成为常态,接受监督成为习惯。

完善预防机制,构筑“不能腐”的制度“笼子”,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养成依法行政的习惯。要关住权力,首先要建好笼子,包括防治腐败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要加强立法工作,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规范权力行使、强化党内监督。针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定实践需要、群众期待的法规制度,密织权力运行法律制度“笼子”,让“苍蝇”飞不出,“老虎”关得住,逐步由主要依靠政策治理的方式向主要依靠法制治理的方式转变。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加大反腐败立法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执法工作,把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强化司法功能,着力解决执法工作中失之于宽、软的瓶颈,提升反腐败法律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立法意图的顺利实现。

坚决惩治腐败,构筑“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要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凝聚反腐合力。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纪委机构设置、职能任务和工作制度,提升反腐效能。完善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协办机制,健全跨地区、跨部门反腐败协作机制。要完善揭露和发现腐败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拓宽案源线索渠道。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网上举报平台,实现各级信访举报系统联网。要推进查办案件工作科技化。强化“制度+科技”的反腐理念,提高查案惩腐的科技含量。坚持依法办案与科学办案相促进,提升依纪依法查办案件水平。建设完善涉案信息查询、安全办案全程监管、案件管理信息等科技办案平台。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控制技术,对查办案件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全程录像,促进安全文明办案,逐步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办案手段科技化、办案人才专业化、办案程序规范化、办案力量集约化,提高查办案件科技化水平。(陈志扬 江苏省徐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第五篇: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平安余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下到九龙乡、大塘乡、峡山林场等单位,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据调查,我县共有农村困难党员33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4%,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1%。这些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1、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十个党员九颗牙”现象普遍。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下643名,占19.1%,60至70岁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同时,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其中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

2、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3、从组成结构来看,党员无职的偏多。据调查,当前农村困难党员结构较单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解甲归田”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4、从日常生活收支结构来看,经济收入偏低的多。据调查,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困难党员2142人,无任何收入的困难党员1223人。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恶劣,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当前,农村家庭的各项开支还是很多的,除正常的生活开支外,还有子女上学寻医问药等费用使本来贫困的生活无疑雪上加霜。

二、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

出现农村困难党员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既有农村困难党员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外,通过调研和分析,也有当前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更深次的社会因素。

从党员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调查中,80%以上的困难党员自已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十分困难。三塘乡榨下村50周年老党员李再珠长期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贫困。二是因“养”致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子女不养父母、房子不让父母、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调研中,近40%的困难党员子女外出打工或没有与子女一同生活,子女的救助非常有限,通常是一年几百元钱或几百斤稻谷,有的干脆不给,基本依靠自给,生活贫困。杨埠乡紫店村困难党员田怀亮,年龄大,子女不赡养,生活困难。三是因“脑”致贫。由于水平低,少数党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精神空虚,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九龙乡新圳村困难老党员乐盛德是退伍军人,只有初小文化,因家人生病、生活贫困,思想空虚,在家人的鼓动下信仰宗教,导致生活贫困。四是因“能”致贫。通过调研,绝大多数的农村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许多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下来以后,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变成“留守党员”,导致贫困。枫港乡付家弄村困难党员陈端水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以来,因“习惯当干部”,在家精耕细种的技术不高,又无力“外出淘金”,生活困难。

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是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重要深层次原因。

1、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认识不深。通过调查,有些单位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工作,但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对此项工作仍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部分单位和个人认识不清,认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事,与政府和自己无关,并对参与帮扶救助工作不够关心。二是小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困难党员是负担,以施舍的心态对待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不愿意深入到基层与他们直接接触和交流。三是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来摆脱贫困的信心;还有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调研中,在选择“上级物质帮扶还是精神帮扶”时,有35%的困难党员选择了前者。

2、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目前我县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目前,我县属国家贫困县,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不高,社会再分配的财力和资源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也无财力投入到扶助党员弱势群体的工作中去,绝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大河无水小河干”,致使党员收入不高、生活贫困落后。比如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对花费了高额医药费的,按标准只能救助10%或20%,而最高限额只能控制在4000元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大病”问题。对困难党员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低保政策,我县于去年8月份全面部署和推开了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也对困难户纳入保障体系,但困难党员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被认为是“党组织份内的事”的比较多,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如党费等。调研中,有些困难党员在向民政部门或乡镇政府申请救助时,有的被“到组织部门下发走访慰问资金时解决一些”或“向组织部要去”的“婉言”劝回。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每当到这个时期,许多困难党员都在等靠,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组织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3、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实。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帮扶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的对象确定难。有的地方台帐不齐全,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致使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拍脑袋”决议现象存在。调查中,在问及“困难党员如何确定时”,有30%的人认为“村干部说了算”,50%的人“不知道”,仅有20%的承认是“张榜公布”。同时对困难党员台帐也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和及时更新,致使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比较多。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党内帮扶活动,比如,根据本地实际,在党员中开展“三培两带”、“双带”等活动,提高群众致富本领。但有的村党支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致使党员致富本领不高。同时,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帮扶方面,发展党员不力。有些地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标准不高,对党员的结构素质和致富本领重视不够,盲目发展了一些脱贫、致富潜能不大的党员。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有些村党支部长期不过组织生活,除了上级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党员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三、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的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党的一贯要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在新时期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要更加重视关爱帮扶党内的困难群体。*大之后,党中央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条例》要求,“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党内“弱势群体”的存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党内帮扶机制,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党内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当前,部分地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低收入农村党员脱贫越来越难,致使我们党内已经存在了一个占有相当数量的相对弱势群体,他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现状,将影响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不下决心加以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关注关爱农村党员弱势群体是关键,更是增进党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三是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共产党员先进性,指的是党员个体和党员群体在社会的各方面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党员先进性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外,还会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带领群众致富。当前,一些贫困党员自身难以发展,没有体现先进性的基础。建立“党内帮扶制度”,体现党组织关爱党员,可以使党员有“家”的感觉,从而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内在动力,体现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事业上主动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我县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3、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党员小康示范户”、“百姓创家业”、“三培两带”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资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周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村级基层组织要大力开展“星级农户”、“模范乡邻”等评比活动,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相关的杂费,确保学生正常上学,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4、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对信教党员要重点进行思想帮扶,使其早日回到党组织怀抱,重新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政治上引导。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困难党员的荣誉感。要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要继续完善50周年党龄的老党员荣誉证书发放工作,充分激发老党员的政治荣誉感。三是源头上引导。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在农村党员的培养、考察、吸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字”方针,使党员发展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并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优秀分子倾斜,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5、制订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一是技能扶助。对农村困难党员,要以“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要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农村夜校及种养加工等技术培训班,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脱贫项目产业化进程。三是信息扶助。通过建立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党员弱势群体创业信息员、产品推销员和技术指导员,利用传单、会议、广播电视、党员农经信息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实行信息扶助,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6、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狠抓制度落实,是搞好帮扶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县委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负责全县困难党员的相关帮扶工作,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并建立帮扶协作的联动机制,坚持依靠党内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三是完善帮扶考评体系。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定期考评和通报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对结对帮扶工作中表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切实增强关爱党员工作的责任感。

下载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机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党内关怀机制 真情爱护基层党员

    构建党内关怀机制 真情爱护基层党员 作者:汤 毅来源:中组部党建研究网添加时间: 2008-2-14近几年,中共辽宁省抚顺市委针对全市困难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多的实际,积极从思想、生活......

    帮扶党员为构建长期的党内帮扶机制

    为构建长期的、有效的党内关怀激励机制,根据2010年12月15日县委常委会议纪要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信访在我国目前是宪法确认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目前处理社会尖锐问题和缓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对于涉诉信访而言,由于其特殊性,不似其他社会问题可以通过信访进行解决,而只......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信访在我国目前是宪法确认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目前处理社会尖锐问题和缓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对于涉诉信访而言,由于其特殊性,不似其他社会......

    构建新形势下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民政社会化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近几年来,**在建立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抱成团、资金打成捆、物资归拢......

    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陈银伟在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调解制度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和乡土气息,被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并为各国借鉴和发展。在......

    构建谈心常态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构建谈心常态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新一届部党组从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出发,提出了严格管理与关爱职工相结合的理念和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开展“严格管理与......

    浅谈如何构建工商廉政教育机制★

    浅谈如何构建工商廉政教育机制 博山分局 栾艳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变化带来的严峻考验,党风建设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高素质、清正廉洁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