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共5则)

时间:2019-05-15 02: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

第一篇:《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4〕27号

http://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因此,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实务导向,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科学谋划管理会计发展战略,合理构建政府、社会、单位协同机制,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管理会计各项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既系统总结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同时,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注重管理会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视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行业支持作用,突出各单位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三)主要目标。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一是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等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在系统整合理论研究资源、总结提炼实践做法经验、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方面,发挥综合示范作用。三是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四是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二)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一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推动其有效应用。二是建立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等提供咨询。三是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三)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二是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五是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要切实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有关会计团体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要通过本指导意见,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引导、推动社会有关力量共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要制定发布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总结国内外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系列辅导材料,以指导各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管理会计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要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本地区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

(三)加强宣传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宣传,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抓紧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要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予以重点推进;要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国家会计学院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发挥有关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有关会计团体要通过在杂志开辟专栏、组织会员交流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会员的宣传。各单位要重视加强本单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大力培养适用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加强跟踪服务。各级财政部门要抓好本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时了解管理会计工作推进情况,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编发信息简报,做好跟踪分析;要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支持、指导、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会计服务机构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将其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引导会计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拓展会计服务领域、提升会计服务层次,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的需要,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环境。

财政部

2014年10月27日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

就《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411/t20141126_1160672.html近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和工作要求,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和会计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指导意见》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在会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绩效,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对财政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关注和重视政府管理中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规则制定、流程控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工作,推动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再次,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财务会计领域发展相比,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问:《指导意见》起草发布的过程如何? 答:《指导意见》起草发布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起草阶段。指导意见在起草过程中,秉承了科学民主决策的精神。2013年6月,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两次座谈会,与来自理论界、实务界和国外管理会计行业组织共20家单位的专家深入探讨,对管理会计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随即,我们启动了《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我们会同管理会计理论界、实务界、咨询界的多位专家共同组成工作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抓紧开展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指导意见草稿。

第二阶段,形成讨论稿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先后征求部内外各界专家意见,邀请部分省(市)会计管理机构负责同志,进行集中讨论;选择数家管理会计颇具实践基础的企业,进行初步总结提炼;并组织理论界、实务界、政府部门、国外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以及“财政部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会计师学员,对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讨论稿。

第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会计司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召开司务会研究,2014年1月28日,我们印发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共收到75份249条反馈意见。从反馈意见来看,社会各界总体有两点意见:一是一致赞同、支持财政部发布指导意见,认为财政部作为全国会计主管部门,系统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春天,意义重大;二是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以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为主体,同时推动管理服务市场发展的4+1的管理会计体系基本框架设计一致认可。同时,社会各界对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征求意见稿本身内容,包括文字表述和具体措施等提出了修改建议。第四阶段,送审稿阶段。我们认真研究并充分吸收了各方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再次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征求了有关各方意见,并充分听取部内相关单位意见,根据有关意见和部领导讲话精神再次修改完善后,会计司再次召开司务会进行讨论研究,报部领导批准后予以发布。

问:《指导意见》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适应当前形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深化会计改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即,“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部分,按照提出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具体措施,构建出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和咨询服务“4+1”的有机发展模式。

第四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宣传培训和跟踪服务等方面,对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问:《指导意见》创新提出要建立“4+1”的管理会计体系,如何理解该体系的内涵?

答:《指导意见》科学创新了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务市场“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该系统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既自成一体,又彼此促进。

第一,理论建设为基础,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中,不仅要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发展,超越单纯“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融合多重主题、多重背景、多重理论,开展跨学科的管理会计研究,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强化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和机制完善,鼓励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发挥综合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促进管理会计实践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作用。

第二,标准建设为保障,与时俱进地拓展和开发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为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提供指导示范。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计划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说明各种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测达到的效果等,并从现行实务和指引体系建设的测试中提炼具体案例,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企业中应用的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

第三,人才培养为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我们将以提高单位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为导向,以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实务能力为重点,推动研究发布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积极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多种培养模式;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更多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深入应用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第四,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支撑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单位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鼓励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同时,“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为单位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会计实务解决方案。我们将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拓展,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问: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单位和会计人员等应当如何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答:由于管理会计是满足单位内部发展需求,管理会计在单位的应用水平取决于单位自身的需要。因此,为了确保《指导意见》的实施效果,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积极引导沟通。

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从加强服务、节约社会资源等考虑出发,主要发挥宏观指导、政策支持、组织协调、行政推动的作用,支持、引导、鼓励、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单位是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要切实加强基础建设,把管理会计嵌入其管理和发展之中;科研院校、会计团体要充分发挥在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人才培养、自律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会计服务机构要立足服务单位发展,大力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抓住机遇,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领域;广大会计人员要以《指导意见》为导向,不断学习管理会计新理论、新知识,在实务中进行创新应用,提升管理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问:下一步,财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 答: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

第一,着力抓好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与相关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会计团体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等方式,更好地发挥牵头单位的职责作用,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竭尽所能、倾心尽力。

第二,着力加强学习宣传。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宣传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积极作用,通过学术专家、单位会计管理人员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广大单位充分认识理解《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为创建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三,着力促进交流创新。管理会计源于实践,重在实践,各单位只有做好实践探索、做好经验总结、做好相互交流,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能力,从而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转化为实践。财政部门要做引导工作,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切实把实务中好的经验总结、提炼、升华出来,切实把理论研究成果和国际先进经验利用起来,切实把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体系完善起来,为建设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体系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四,着力鼓励广泛参与。《指导意见》的制定过程中体现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参与,凝聚了财政部门、相关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会计团体、会计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和心血。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要“集众思,广忠益”,始终要号召各界广泛参与,始终要形成合力,始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共同努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规划宏伟蓝图 开创历史先河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一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412/t20141215_1167243.html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部署了相应的任务、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侧重在“创造价值”,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而财务会计侧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

在西方,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进,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企业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适应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推动了“预算控制”被引入管理会计;1922年,奎因坦斯在其《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二是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随着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被广泛引进到管理会计领域,加上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大量应用于企业流程管理,管理会计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方向发展。一批计划决策模型得到发展,流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纷纷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职能转向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计划和控制信息。但由于管理会计对高新技术发展重视不足,且依旧局限于传统责任范围。为改变这一状况,管理会计学者对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进行了探索,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层出不穷,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转变,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发展到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强调价值创造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日趋频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冲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也迫使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需要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管理信息,为此管理会计以强调价值创造为核心,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一些国家也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全世界范围推广。

在我国, 虽然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引入较晚,但我国实践早已有之,不乏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包括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和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的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90年代后的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可谓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宝钢集团于1993年起推行标准成本制度,历经多年探索,不断完善,在增强员工成本意识、控制成本、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陆续在我国企业中运用,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意识有所增强,应用水平有所提高。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电信、北汽福田、三一重工等一批企业专门设置了管理会计机构或岗位,积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分析和评价等工作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适应单位内部财务和业务部门畅通联系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控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深入开展决算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二、《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一)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的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在会计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绩效,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管理会计是加强财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发挥好大国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具备国际先进的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其理念和方法对财政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关注和重视政府管理中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规则制定、流程控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工作,推动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会计标准建设,以及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不够,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三、《指导意见》的框架设计

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展管理会计:一是以发布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管理会计案例示范等方式,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最佳实践;二是以发布管理会计公告等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引导和提升单位管理会计实务工作水平;三是以开展管理会计人才评价等方式,构建符合单位实务需要的、多层次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引导和促进单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据了解,在上述国家中,社会普遍认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参与单位运营管理决策能力。因此,管理会计人才更受单位青睐,管理会计专业能力也成为聘任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等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我国,尽管管理会计已有一些探索和应用,但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单位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急需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总体上与发展需要有一定差距,突出体现在理论研究不足、系统指导缺乏、实践处于自发状态、管理会计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满足不了管理需要,以及咨询服务规模和水平有限。因此,要实现我国管理会计跨越式发展,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和价值创造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要科学系统地进行体系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这些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实践应用。

综上,我们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提出了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4+1”的管理会计有机发展模式。既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也形成能够科学指导实践操作的管理会计指引;既打造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也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既发挥单位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也借助管理会计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外脑”作用,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深刻理解《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系统总结和科学论断,是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纲领指导,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已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证明,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强大思想保证,是指导管理会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引领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方向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灯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求企业向管理要效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绩效管理,要求国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实务导向,提出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制度安排;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抓手;是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指导意见》分阶段地提出了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宏伟目标,即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目标既脚踏实地,立足当下,又放眼未来,谋划长远,描绘了中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前景,是指导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总体规划。

五、牢固把握《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符合我国实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

立足本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基本经验,也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源于实践,重在应用。在国际上,管理会计应用多年,不乏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在我国,管理会计也有一定实践基础,一些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仍处于自发状态,整体应用水平还不理想,同时,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我国单位内部管理实际需要也存在脱节现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加快建设,更要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和单位发展需要,坚持实务导向,通过系统总结、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应用水平。

(二)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 根据《指导意见》,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体系、信息系统建设、咨询服务等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各部分要寻求均衡发展,不可偏废其一。其中,人才建设是关键,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依托。我国已有超过1660万会计人员,但是,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其中能够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尤为匮乏,力量较为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突出瓶颈。因此,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客观要求我们抓紧解决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各体系的整体发展。

(三)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

《指导意见》综合了当今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和单位的现实需要,为我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发展而量身打造,是一次体系建设的创新。该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既要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阶段相协调,也要与其他各项会计改革协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各部分尽管作用有所不同,但都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单独强调某一个部分的发展而忽视或影响其他部分的发展,必须齐头并进、协同一致、配合得当、均衡发展。这就要求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财政主导、部门助力、单位为主体、科研院校、有关会计团体和咨询服务机构为支持、社会各界全面参与的总体实施机制,凝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管理会计既具有普遍规律,又具有特殊性。普遍规律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所需的基本信息等对各单位而言都是共通的;特殊性则体现在性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不同,各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也会有所不同。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模式,不见得也适用于企业;适用于钢铁行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不见得也适用于化工行业;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模式,不见得也适用于小微企业;适用于成熟阶段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不见得也适用于初创期的企业。因此,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既需要总结普遍规律,加以推广应用,也需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情况地稳妥实施,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六、管理会计各体系之间的关系

管理会计4+1体系既各有侧重、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其中,理论建设是基础,指引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咨询服务是外部支持。

(一)理论建设是基础

构建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

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础。

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强化理论创新和应用转化,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够对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工具方法等进行系统总结,为形成和丰富完善指引体系提供参考;能够不断提供新的理念和知识内容,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方案提供系统的工具方法体系和先进理念支撑。

(二)标准建设是保障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单位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

该体系将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说明各种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单位系统了解和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指引,以推动管理会计在单位的广泛应用。同时,该体系将结合应用指引的工具方法和中国实务,提供案例示范,作为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以促进单位发挥能动性,应用并开发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三)人才培养是关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前,中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呼唤人才,发展渴求人才,进步依托人才。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作为管理会计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

我们将以提高单位持续价值创造力为导向,以提升管理会计实务能力为重点,推动研究发布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积极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多种培养模式;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更多符合市场和单位需要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深入应用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四)信息化建设是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管理需要、经营业务和会计要求,灵活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向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是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有效支撑,有助于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单位价值创造目标。

(五)咨询服务是外部支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支持、指导、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会计服务机构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将其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是保证其他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为单位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会计实务解决方案。

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是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重要实践者,是管理会计人才长袖善舞的重要平台。管理会计咨询公司、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软件公司等会计服务机构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拓展会计服务领域,提升会计服务层次,以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的需要,同时,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环境。

《指导意见》为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在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财政会计事业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交流 大碰撞 积极推动理论建设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二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412/t20141222_1170222.html

2014年12月22日 会计司

管理会计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概念化、逻辑化,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等研究,构建与时俱进、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必将推动管理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挥理论先导作用需要推进理论体系建设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一切行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历来注重理论建设,也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理论的光辉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会计工作中也历来强调理论建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等各项会计改革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会计理论建设在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会计理论界注重会计准则研究,将准则相关理论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健全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发挥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

因此,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作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发展好管理会计必须遵循事物发展一般规律,大力推进理论体系建设,切实发挥理论先导作用。

(二)管理会计实践发展需要推进理论体系建设

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看,管理会计理论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纵观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管理会计发展历史,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彼得·德鲁克的现代管理学、肯尼斯·西蒙兹的战略成本管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卡普兰的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以及公共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公共管理思想等,管理会计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在实践基础上升华的,成为指导企业、政府开展管理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推动实务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革新。

可见,要实现管理会计大发展,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我国,管理会计已有不少实践,但总体而言,管理会计仍呈现各自探索的局面,各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的做法不够系统,不够完善;虽然有一些总结、提炼,如70年代大庆油田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等,但仍然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次,没有上升到理论,没有产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理论,影响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单位普遍反映,迫切需要有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总结先进理念,形成系统理论,为实践把握方向,确保实践工作少走弯路,稳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当是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理论建设不可能超越国情,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不同,管理会计实践特点也会不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必须从本国实践出发,并且在满足实践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发展。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既不能照搬西方理论,也不能纯粹地就理论谈理论,而是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单位实际,切实推动管理会计经验做法上升到理论,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才能为引领和推动管理会计实务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完备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要要求加快推进理论体系建设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加剧,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工作,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目前发展仍相对滞后,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中国特色会计体系要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就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理论体系建设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础,更是需要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即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会计理论界在大量引进西方财务会计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相继出版了一些管理会计教材,对于普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工具方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适应企业从7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深化经济责任制的需要,管理会计理论发展较为活跃,成本管理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展开了广泛讨论,在借鉴和跟踪国外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1994年,余绪缨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高科技为基础,同作业成本紧密结合的新会计体系研究”,在成本管理领域创新了管理会计理论,获得了理论界的一致好评。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理论界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战略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等研究内容。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尽管不断向前推进,却仍处于本身研究不足的阶段,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要。在研究内容上,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较多,研究我国实际较少,缺乏能够切实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研究;在研究队伍上,关注财务会计的研究人才较多,关注管理会计的研究人才不足;在研究方式上,重概念辨析,轻实务分析,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至今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步伐较慢,尚未形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首先就要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指导指引、人才、信息化等管理会计其他体系建设的有效开展。

为此,《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界应以此为契机,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思想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引导研究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国际化,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 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中,“产”是指产业,具体来说就是各单位;“学”是指高校,具体来说就是具备管理会计研究能力的高校;“研”是指研究机构,具体来说就是从事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

当今世界,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作用不断扩大,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建立产学研联盟,通过产学研优势资源的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为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通过建立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基于管理会计研究实践和创新要求,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实践应用和经验传播等紧密结合,集合优势资源,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其他各项工作加快发展。

产学研联盟在我国已有一些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如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合作,推动区域内的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有效地促进了广东省科研与生产的紧密衔接,推动了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会计领域,我国也相继成了一些产学研联盟,在推动会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上海财经大学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北京交通大学与交通运输企业合作,通过建立实验室、组织专项调研、共同开发课程等方式,加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但在管理会计领域,尽管也有如海尔管理会计研究中心等产学研联盟,但是总体而言,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的数量、规模和实力与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仍远远不足。因此,《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就是希望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互动,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促进高校教学与实践发展同步、为科研院所指明研究方向。

高校、科研院所和单位等相关各方要抓住《指导意见》发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结合我国会计发展实际和单位管理实践,共同开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在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构建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当结合各自优势和需求,积极投入、优势互补、整合优势资源。单位应发挥其在业务实践、方法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对管理会计实践中的难点、重点、基本问题进行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利用其知识结构、科研方法等方面优势,对相关问题进行严密论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要科学规范地开展建设和运作,组织成员之间开展多种形式、多方面内容的交流合作,形成强大的管理会计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挥综合优势;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解决管理会计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合理确定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不断加快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实现自身长效发展。

三、鼓励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发挥综合示范作用

研究基地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的新型科研组织。建立研究基地,在财政工作中已有一定实践基础。2012年起,财政部与中央财经大学等6家高校搭建了共建平台,至今已完成课题研究30余项,为进一步夯实财经教育和人才培养基础,促进财经高教事业创新,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湖南、上海、广东等省份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会计研究基地,“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与财政部人事教育司、会计司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会计研究平台相继成立。这些研究基地关注会计管理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为会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管理会计发展滞后的现状,设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显得尤为必要。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可以集中力量,承担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大研究任务,对新现象、新问题、新观点,探本求源、去伪存真,形成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可以在管理会计的新工具、新方法引入之前,进行先行试点,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可以提供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平台,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管理会计的跨越式发展。

有条件的科研院校以及国家会计学院等科研教学力量应当积极响应《指导意见》号召,设立若干管理会计重点研究基地。在定位上,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应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着力解决我国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借鉴其他会计研究基地构建模式,采取单独建设或多家协作构建的方式;在运行模式上,要科学设计运作机制,汇聚资源,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开放型平台,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工作内容设计上,要系统整合理论研究资源、总结提炼实践做法经验、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辐射、带动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会计科研成果评价应当是对会计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评价。但是,当前我国会计科研成果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唯文章导向的倾向,而且随着理论研究从重规范研究向重实证研究转变,发表文章时,实证文章易于发表,其他文章则难以发表。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从性质上决定了管理会计研究需要获得单位内部数据,而这些数据很难从公开资本市场上获得,也没有商业化的研究数据库,只能采用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这样的数据获取方式不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而且数据样本小、质量容易受到质疑,很难形成实证文章。相比之下,财务会计可以相对容易地从已有数据库等渠道获得大量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因此,在当前会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下,选择研究管理会计,就必然意味着要面对取得数据难、发表文章难、完成科研考核难、评教授难的艰难处境,从而大大影响了高校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从事管理会计研究的积极性,影响了管理会计发展,亟待加以改进。

《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会计科研成果评价要坚持为会计发展服务的原则,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唯文章导向。同时,鼓励《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中国总会计师》等相关专业报刊杂志,尤其是权威学术期刊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通过开辟管理会计专栏或在遴选论文时适当提高管理会文章比重等方式,配合会计改革重点工作,刊登管理会计理论成果,调动理论界研究管理会计的积极性,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加速发展。

广大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本着发挥优势、讲究方法、放眼世界、多出成果的原则,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开展科学严谨、与时俱进的研究。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加速发展,更要结合中国管理会计实际,超越单纯“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融合多重主题、多重背景、多重理论,开展跨学科的管理会计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有关会计团体也要积极发挥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中应有的具体组织、推动等作用,力争尽快把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提升到国际层次,不断扩大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在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

指引体系为保障 指导实践应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三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01/t20150104_1175321.html

2015年1月4日 会计司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了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框架设计,并将随着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完善。

一、建设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一定应用。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在管理会计领域不乏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总体发展仍相对滞后。大部分单位仍处于“不知在做”的阶段,即虽然在实践中运用了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但不知道管理会计是什么,也缺乏系统运用管理会计的意识;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尚未应用管理会计的相关工具方法;只有少部分单位属于“已知在做”,即知道管理会计是什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这些“已知在做”的单位最具有活力和创新意识,走在了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发展最前沿,但他们目前也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仍处于自发状态,较多单位还停留在总结经验阶段,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单位迫切希望政府出台一套统一规范、系统科学、能够贯穿单位活动始终的管理会计标准,以便单位学习使用。因此,《指导意见》顺时应势,提出建设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系统梳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案例示范,为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提供指导。

(二)借鉴西方国家推行管理会计的做法经验

美、英等西方国家在管理会计领域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重视管理会计标准建设指导管理会计实践这一做法,极大推动了管理会计应用,促进了管理会计发展。比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先后出版了领导力与道德、技术应用、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4辑六大类管理会计公告,还将根据实务需要发布新的管理会计公告。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尽管没有发布管理会计公告,但陆续发布了管理会计系列研究资料,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014年10月,还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推出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

这些会计组织发布的公告、原则、研究资料等,都是指导性的,与会计准则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管理会计差异化特征。

(三)财政部门主导指引体系建设是现实选择

立足国情,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指导意见》,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由财政部建立,而不是像美、英等国由会计组织建立,这正是体现了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建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财政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财政部法定职责所在。同时,由财政部制定发布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有利于整合各方力量,节约社会资源,花小钱办大事;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意见,体现权威性,便捷高效推行应用管理会计。《指导意见》在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各界都支持由财政部负责建立指引体系。因此,我们不能像美、英等西方国家那样,由会计组织制定会计标准,而应由政府部门来制定。

二、关于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框架设计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指导意见》提出,要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基本指引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的总结提炼,解决对管理会计的基本认识问题。管理会计既有普遍规律,又具差异化特点,需要考虑不同性质、特殊行业等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形成应用指引,依据基本指引,明确管理会计的多种工具方法,具体指导实务操作。管理会计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制定案例标准,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大量总结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提炼为典型案例,将更好地为单位提供具体示范。

三、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是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等内容的总结、提炼。在我国当前管理会计实践中,虽然尚无基本指引,但是对于基本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理论界和实务界已有很多论述,只是这些观点不统一。学术求异,管理求同,有必要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形成指导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共同话语基础。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也是制定应用指引和案例库的基础,对应用指引、案例库起到统驭作用。但是,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为确保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质量,财政部将从课题研究起步,充分利用咨询专家机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在课题研究、组织研讨、听取专家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等工作基础上,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

四、关于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实践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已经在一些单位得到了一定应用。如,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系统导入全面预算管理、内部管理报告、平衡计分卡等十项管理会计工具,建设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但是,总体而言,有些单位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不够系统,有些单位也对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应用适当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存在困惑。

因此,《指导意见》提出制定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就是要对管理会计各项工具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清晰明确地告诉单位这些工具方法是什么、怎么用、有哪些优缺点、运用环境、如何选择、预计效果等内容,以便于单位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运用适合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应用指引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为切实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既要遵循基本指引,也要体现实践特点;既要形成一批普遍适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基本工具方法,如经济增加值(EVA)、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也要针对一些在管理会计方面可能存在独特要求的行业和部门,研究制定特殊行业的应用指引;既考虑企业的情况,也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在企业层面,还要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特征,坚持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应用指引是开放性的,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应用指引的实施更重指导性,由各单位根据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方法。财政部将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开展系列课题研究,科学总结我国先进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充分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有效做法,研究确定一系列应用指引,本着先急后缓、先一般业务后特殊业务、“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等原则,逐步发布系列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五、关于管理会计案例库

案例库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单位提供直观的参考借鉴,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指导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区别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

在国外,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历来强调案例的重要示范作用。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管理会计公告中,就包含了系列案例,为企业应用该公告提供了借鉴。在我国,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予以宣传推广,是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方式。如,90年代,我国总结邯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做法,提炼升华为邯钢经验并予以学习、推广,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单位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案例并嵌入指引体系,能够帮助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指引,增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

案例库建设将坚持典型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质量特征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分别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情况,逐步提炼若干管理会计案例,并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同时,既提炼总结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案例,也针对管理会计的某些领域和应用指引中的相关工具方法提炼专项应用案例。争取通过5-10年的时间,通过经验交流、调研座谈、案例单位自主梳理等有效方式,总结、提炼一批覆盖多领域、多行业、多种工具方法的案例,构建内容丰富、示范性强的管理会计案例库。

六、关于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 “集众思、广忠益”。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是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利用专家智库资源的有效方式。国内外会计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普遍建立了专家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如,我国建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等,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的咨询机构,为保证和完善我国会计标准等提供了宝贵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为提高会计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设立了由来自企业、公共部门和学术界的多名专家代表组成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并邀请管理会计公告具体领域的专家共同参加编写工作,以保障其管理会计公告质量。

为凝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今年3月,我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管理会计咨询专家,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我部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择优聘任了68位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建立了管理会计咨询专家机制。咨询专家任期2年,今后,我们将综合考虑公信力、影响力、参与度、遵守保密纪律等因素,不断优化咨询专家队伍结构,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智库资源作用。

管理会计咨询专家要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己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加咨询专家会议,按时完成所承接的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在管理会计课题研究、指引体系建设、实施推广等各个方面,通过积极建言献策、提供调研环境、总结实践案例等多种方式,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开拓渠道,了解本行业、本单位的需求,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财政部,形成互动机制,促进管理会计体系不断完善。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有力的指导示范。各单位情况不同,在具体运用管理会计指引时,应根据单位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等具体情况,结合管理会计指引,建立健全适用于本单位的管理会计应用手册,真正把管理会计指引用活用足,从而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的。

人才培养是关键 提升核心竞争力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01/t20150112_1178696.html

2015年1月12日 会计司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4+1体系的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所在。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当今时代,随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同渴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目标的必要保障。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发布,专门一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进行深化和系统展开。2003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人才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级各类人才积极奋进,将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会计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财政部高度重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进会计人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人才工作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制定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统筹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60多万会计人员,总会计师超过20万人,培养会计领军人才1132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我国虽然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总体上看,会计人才培养偏重财务会计人才,高端会计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指导意见》积极适应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提出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由会计人才大国迈向会计人才强国,促进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必须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不仅面临来自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和冲击,更面临管理战略和模式方面的挑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只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渴求程度日益迫切。引入或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成本管理、资本运作、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等,能够深入参与和支持单位决策制定的管理会计人才,源源不断地释放管理会计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单位的迫切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不少单位已经在积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如,2014年以来,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课程中加大了管理会计知识内容,广大总会计师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努力提升自身管理会计能力水平。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那么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就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同时,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人才建设是关键,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依托,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系统、咨询服务发展等管理会计各项工作都需要由管理会计人才予以实施。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难以有效支持单位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难以为管理会计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人才储备,难以将管理会计推广应用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足,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记账、报账,不能较好地为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大部分科研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量比较薄弱。与了解到的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中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的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指导意见》将人才培养作为关键,就是要切实改变当前管理会计人才的局面,培养大批适应改革需要、能够勇挑改革重任的管理会计人才,将管理会计其他各项建设落到实处,带动管理会计整体发展,将管理会计应用推向纵深发展,为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储备人才资源。

二、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目前会计相关考试基本情况

人才能力框架是对要成为合格人才应具备什么能力、什么知识结构所做的系统梳理和科学概括。建立人才能力框架,是通过开展会计相关考试等方式,系统提升会计人才能力,并对人才进行水平测试和评价的基础。在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从196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知识框架”,到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再到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涉及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分析师、内部审计师等多个职业领域时,都对职业能力框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为其进行相应的认证考试大纲设计、考查等级设定、考试教材编写、会员后续教育等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基础。

在会计从业和职称领域,我国在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进行系统完善的基础上,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级次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被设定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的起点标准,要求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被设定为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的能力水平,要求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等,考试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科目;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被设定为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的能力水平,要求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等,考试包括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三门科目。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被设定为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水平,要求系统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等,考试包括战略制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内容。在注册会计师领域,我国在对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构建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作为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主要测试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考试包括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门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考试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各50分,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涉及会计、审计和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等专业领域。

(二)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并改革相关考试内容

通过上述考试、测评等方式,我国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能力进行了较为有效的评价,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自1992年设立以来至2013年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培养初级会计师326万人,中级会计师146万人,高级会计师近12万人。自1991年正式创立到2014年6月30日,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培养注册会计师超过20万人,其中,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达到98927人,约占总人数的49.45%。

但是,已有考试和人才能力框架中,财务会计内容相对较多,管理会计内容相对不足,没有通过考试把管理会计能力完整体现出来,没有把大批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出来,不能满足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急切渴求,不能满足拓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对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有必要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行专门研究,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奠定科学基础,有必要健全和完善现行考试内容,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因此,《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就是要从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出发,系统研究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为下一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就是考虑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在我国已运行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因此选择改革现行考试这一更具操作性的现实路径和可行选择,以尽快达到培养一批管理会计人才的目的。

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有所不同。对于总会计师层面而言,更关注战略决策、全面预算、风险管理等内容;对于会计经理层面而言,更关注信息分析、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对于一般会计人员而言,更关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具体应用。这些不同的诉求应在各类会计考试中有所体现。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侧重于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中级会计资格考试侧重于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高级会计资格考试侧重于考核战略决策能力等管理会计综合应用能力;注册会计师考试侧重于为单位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所需能力的考查。初、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全面布局,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考生专业能力和会计管理工作胜任能力,培养能够为单位创造价值的合格会计人才。

三、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相关工作

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为保持和提升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对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及审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要求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更新知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重在实务应用,管理会计人员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电,以积极主动地适应实务发展需要。因此,《指导意见》提出,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就是要保障其管理会计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持续发挥会计在单位价值创造中的应有作用。

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是财政部为提升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含行使总会计师职责的财务总监)的能力素质,促进我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2013年起对相关人员实施的一项大型培训工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是财政部于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严格选拔、培养会计领军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所列的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之一。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会计领军人才是高级会计人才中能够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高端会计人才。他们是管理会计工作在单位得以有效实施的中坚力量。《指导意见》要求,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先急后缓,逐步推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全面贯彻落实,力争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四、鼓励高校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历教育、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秉承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将教育活动与实践需求对接,适应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当前,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一些积极尝试。如,中央财经大学在本科阶段即专门建立了管理会计系,每年招收学生50余人,通过专业培养、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加实践教学等形式,目前已培养了管理会计专业的本科生200余人。上海财经大学等一批高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开发,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在研究生阶段设置了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向学生传授管理会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提供了管理会计人才储备。但是,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校中有的管理会计研究比较薄弱,已建立的在师资力量等方面也相对薄弱,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的管理会计学生距离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也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指导意见》将鼓励高校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作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高校应按照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设定合理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设计能够真正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课程,并逐步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推动形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应探索和完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会计学术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精湛、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鼓励高校在研究生阶段设置管理会计方向,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本阶段即开设管理会计专业,从而推动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建设,更为系统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培训机会,使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学生更好地满足单位实际需要的同时,也为单位提供大量潜在管理会计人才,帮助单位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双赢。

五、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 《指导意见》提出,“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目的在于为未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拓展预留空间。在《指导意见》的起草、意见征询和相关调研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于当前是否应当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意见不一。多数意见认为,在国外,美、英等国通过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培养了一批管理会计人才,为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提高价值创造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我国也应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组织,推行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以更加系统地培养和选拔管理会计人才。也有意见提出,目前会计人员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而言考试负担已经较重,不建议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仅在现有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即可。

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目前是否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师考试,应当基于对未来和现实的综合考量。从长远来看,推行管理会计师考试值得研究探索,但是,考虑到国务院正在清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取消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确有必要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为提高稳妥性和可行性,《指导意见》既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又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从改革现行考试内容等入手,将管理会计与现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和注册会计会计师考试进行有序衔接,并提出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都需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是会计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在管理会计领域,国际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标准建设、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吸收借鉴。

因此,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相关各方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当以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广泛参与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也要通过交流宣传中国管理会计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管理会计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人员、学术、实践经验、理念、工具方法、信息化应用、咨询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指导意见》的发布,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相关各方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并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推进管理会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会计工作的新局面。

信息化为支撑 提升管理效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01/t20150119_1181408.html

2015年1月19日 会计司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越来越重视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加强本单位管理会计等各项工作。《指导意见》顺时应势,提出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一、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单位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帮助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基业长青,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甚至要求做到实时性,使决策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集中度,能够有效整合和科学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就必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单位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意味着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整合分析,这一过程不借助信息化很难实现。因此,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有效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时代要求。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较晚。2000年起,我国少数已经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单位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在加强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建设,主要领域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这期间,一些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厂商逐渐进驻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多维度、精细化、全过程的管理数据成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信息。在市场推动下,理论界、企业界、咨询界以及学术团体中越来越多人士提高了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并投入资源加大推广力度,尤其是在预算管理方面,一些企业打造了多维度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获得了管理的较大提升。同时,一部分单位开始实施作业成本(ABC)系统和管理会计报告与分析系统。但是,在这一时期,多数企业基本局限于对单个管理会计工具或单独一项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未能将管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客户信息、财务信息披露等有效结合起来,未能在战略决策、营销支持、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同时,部分单位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自主开发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2013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预算管理软件、作业成本软件、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软件来加强自身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同时部分企业开始提出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将整合的信息有效运用于战略决策、经营分析、运营管理等方面,以支持企业利用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基础信息,做出更加及时、有效的决策。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意识到自主研发管理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尽管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大力推进。国内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仅有部分管理功能,而且大部分单位也只应用了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同时,由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人才培养难度较高等原因,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

三、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全面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单位系统梳理并有效满足自身信息化需求,是支撑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现实需要,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践中,自2009年4月出台《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等系列文件以来,财政部按照“标准先行”的思路,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与财务会计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单位在管理会计领域的信息化还相对薄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继续做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也需要顺应会计改革与发展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加快推进,切实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效果。

由于管理会计贯穿于单位运营全过程,根据《指导意见》,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重在适合单位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单位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要在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理解单位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单位管理会计和信息化工作现状,优化单位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远景、战略、具体目标、所需功能等具体需求,系统指导单位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四、做好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信息化不单纯是会计工作的工具,更是会计工作的环境,与组织架构、内部文化、业务领域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会计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通过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形成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就是要利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方法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集中体现。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工具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各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单位的实际管理之中。如,我国一些单位已经在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资源管理,运用作业成本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预算管理等。但是,多数单位仍处于各个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单独信息化阶段,信息平台之间彼此孤立,未得到有效整合,即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各信息平台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通,在信息上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及时获得和整合相关信息,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为此,《指导意见》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鼓励单位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有效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对于在管理会计不同领域均已经建立了子信息系统,且这些子信息系统适应单位实际、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单位,应当侧重于统一各子信息系统之间底层数据的标准,为打破“信息孤岛”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各子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或者不适应企业业务发展新需求的,应当侧重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使之切实符合企业管理需要。没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当筹划着手新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支撑。

五、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予以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财务共享促进会计人员形成了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各类会计人员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提升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使财务部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以来,财务共享的理念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财富1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我国不少单位,如中国移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兴通讯等,也都在应用财务共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因此,《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是否有必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单位应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等同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六、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是指向客户提供支持其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化产品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在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重视发挥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的技术支持作用,可以促进形成一个能够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

当前,我国单位应用的管理会计软件仍以国外软件居多。这些国外管理会计信息软件不仅成本高,而且多是根据国外企业实践经验总结设计而出的,容易在设计理念和使用习惯上对我国实际考虑不足,且我国单位难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单位在应用信息系统软件时往往面临一方面部分管理功能无法通过软件实现,另一方面又只应用了购买的软件中的部分功能的尴尬局面,资源浪费严重。

为此,《指导意见》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会计软件公司应当紧紧抓住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挖掘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求,既要合理借鉴国外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特点;既要总结管理会计一般功能和流程,研究开发通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也要为客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造留好接口;既要符合当前单位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也要随实践发展不断进行系统升级维护,打造真正适用我国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品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会计优势,加强与单位的沟通,详细了解各单位需求,同时,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合作,共同为单位开发、设计出切合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七、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要注意信息安全

管理会计不但分析过去,还与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使用的大量数据都是“对内”的,不但对单位加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蕴含着企业战略投资、行政事业单位涉密信息等相关的大量数据,一旦发生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信息安全是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必须将相关信息按性质分类,并根据信息安全的要求主要做到“五性”:一是保密性,即严密控制各个可能泄密的环节,使信息在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中不泄露给非授权者。二是完整性,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和破坏,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可用性,即授权者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四是可控性,即信息和信息系统时刻处于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有效掌握与控制之下。五是不可否认性,即保证所有信息行为人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

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当前的大数据、互联网对管理会计既是挑战,更带来了机遇。单位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管理会计加快发展,有效提升单位管理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发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 推动会计服务转型升级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六

2015年1月26日 会计司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01/t20150126_1184213.html 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会计4+1体系中确保其他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

一、会计服务是现代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服务体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的统称。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到了“现代服务业”。2008年,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中,更是对如何推进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宽投资准入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的战略指引、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资金是经济活动的血液。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等资本活动,成为推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会计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是投资者比较不同投资机会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事实上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引导资金流动的指挥棒。因此,会计服务不仅是现代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计服务发展对于推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引导和服务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会计服务发展和会计服务业的国际化推进,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范,对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对提供透明、公开、便利的投资环境,对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对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会计服务业成为我国服务业中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探索和积累了发展会计服务贸易的有益经验,获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度,会计服务行业中,仅注册会计师行业就实现业务收入563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并领先于全球会计行业的增长水平。同时,各会计事务所积极走强强合并之路,市场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二、管理会计服务是会计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经济需要实现转型升级,单位迫切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服务也必须要及时跟进,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转型升级。管理会计服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将会计与业务相融合,能够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有力支持,正是会计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值得大力发展。各单位性质、行业特点、规模大小、发展阶段等情况不同,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私人定制”。管理会计咨询公司、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软件公司等作为管理会计服务提供机构,凭借其对管理会计有较为系统全面知识储备的专业优势,以及多年工作积累对行业情况的熟悉等,通过为单位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有助于推动提升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效率效果。因此,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鼓励会计服务机构将服务重点从提供会计核算、审计等向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拓展,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服务作用和专业优势,有助于打造中国会计服务业的“升级版”,更加充分地发挥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我国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是随着单位对管理会计需求日渐增加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日益复杂,2000年之前,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代表的咨询机构就已经开始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传统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咨询服务。2000年起,以核算模块实施为主线的管理会计系统实施咨询服务市场逐渐兴起。SAP、Oracle、用友、金蝶等一批软件公司开始通过为企业提供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的成本模块,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核算水平。2004年以后,随着企业对预算的信息化需求的提高和预算管理软件的发展,咨询服务开始与信息化系统实施服务相结合,并形成了三种服务模式,即单一的咨询服务模式、单一的信息化实施服务模式以及咨询+信息化实施的服务模式。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一些单位对管理会计需求日渐兴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务有所增加。2013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分析(BI)咨询服务市场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内外厂商纷纷推出相应的分析系统。同时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型报告展示工具崭露头角,并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化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会计软件公司等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均已开展了一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在推动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传统的审计、财务会计咨询等业务相比,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在会计服务中的比重较低,管理会计咨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助力单位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提高管理质量和经营活动效率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需要大力加以发展。

三、大力支持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发展

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新亮点,各国政府均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如在国外,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于2006年提出以巩固服务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加速战略,大力推动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并努力协助现代服务企业培育人才;日本政府于2006年颁布“新经济增长战略”,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911之后,纽约为振兴曼哈顿下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对下曼哈顿地区符合条件的商务楼宇,给予房地产税和商业租税的减免优惠;韩国政府支持服务业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对服务业企业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给予减免50%。在我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从优化发展结构、调整发展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财税优惠、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用地比例等方面出台了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要求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的支持政策,在优秀人才引进与合理流动、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外事外汇、税收政策、规范执业收费、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作为会计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管理会计咨询服务要实现加速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有关会计团体、单位等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

一是要积极培育管理会计服务市场需求。单位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是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财政部门、有关会计团体等应大力宣传管理会计,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示范推广,推动越来越多的单位重视和应用管理会计,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要促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供需交流。通过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供需交流平台、举办管理会计论坛等方式,引导单位和管理会计服务机构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将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的潜在需求有效转变为巨大的现实市场空间。

二是要将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建立促进管理会计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突出工作重点,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职能。鼓励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管理会计服务。

三是要支持优化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发展结构。要推动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本土管理会计服务机构做强做优,积极参与国内外服务贸易竞争,快速缩短与国际性知名同行的差距,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推动中、小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细分市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中、小服务机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中国管理会计服务市场的合理局面。

四是要紧紧围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重要支撑体系。鼓励高等院校、会计服务机构通过课程教育、培训培养等方式,抓紧培养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技能型人才。加大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理论、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创新发展能力。

四、促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促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会计服务机构“打铁先得自身硬”,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会计服务机构要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拓展会计服务领域,提升会计服务层次。要加强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切实转变重要素投入、轻技术革新,重传统业务、轻增值服务的原有发展模式,提升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促进和推动管理会计服务产业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型。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渗透与融合,为单位提供一揽子管理解决方案。促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还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部门作为全国会计工作主管部门,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会计服务业宏观管理,支持管理会计服务市场行业组织建设,加强对管理会计服务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培育,不断拓展管理会计服务发展的新空间。

有关会计团体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自律建设。通过提炼职业道德内涵、形成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诚信治理的职业道德约束。要探索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信用管理体系,引导管理会计服务机构注重品牌培育和形象建设,努力营造诚以为人、诚以立业、诚以报国的行业发展氛围,打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环境。

明确职责 密切合作 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七

2015年2月2日 会计司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02/t20150202_1187074.html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单位、科研院校、有关会计团体、会计服务机构和广大会计人员等相关各方,是各方的共同使命。因此,需要在财政部门牵头指导下,明确职责、齐心协力,多方联动,共同推动管理会计发展。

一、财政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财政部的法定职责所在,是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主导职责,从加强服务、节约社会资源等考虑出发,充分发挥支持、引导、鼓励、推动等作用,立足行业管理职能,做好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一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二是各级财政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牵头单位的职责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与相关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会计团体的联系和沟通,通过与国资、税务、审计、工信、证监、银监、保监等相关部门建立或加强已有联合工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其监管优势,将管理会计送到“千家万户”,共同推动管理会计在单位的广泛应用;三是财政部要在系列课题研究、组织研讨、听取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等工作基础上,尽快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一批配套案例,并随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为单位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指导示范;四是财政部要尽快发布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编制管理会计系列辅导材料,制定具体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改革,抓紧培养一批适应实务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五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多种媒体,以征文、评论文章、论坛、宣传报道、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指导意见》的宣传和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六是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有效方式,推动会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七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跟踪了解管理会计工作推进情况,做好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经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

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单位是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要在主观上正确认识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必要性,在客观上立足单位发展,不断提升管理会计实践能力。

一是要从单位高管到全体员工,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指导意见》精神,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树立管理会计理念,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增强实施管理会计的主动性;二是要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周密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三是要切实加强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把管理会计嵌入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中,增强实施管理会计的内动力;四是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任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本单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确保本单位管理会计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信息化规划,结合单位实际,采取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恰当方式,加强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会计与业务、管理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六是要及时跟踪、梳理本单位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案例总结、经验介绍等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同时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经验做法,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提高,不断提升本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三、科研院校要发挥智库作用

科研院校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能够利用其在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对管理会计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因此,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科研院校应当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一是要围绕实务发展需要,切实总结、提炼、升华实务中的有效经验,有效利用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国际先进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有效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二是要加大科研力量投入,探索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积极承担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大研究任务,提高管理会计研究能力,试点应用管理会计新的工具方法,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三是要与实务界密切合作,采取产学研联盟等有效形式,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归纳规律,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成果转化价值;四是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职能,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五是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提高学生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六是国家会计学院还要积极发挥在管理会计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系统设计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四、有关会计团体要发挥助手作用

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有关会计团体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通过多种途径融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发挥好助手作用。

一是要准确定位,抓住关键,立足服务单位发展,发挥好联系政府部门与理论界、实务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会计理论、实务和政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同步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会员、团结会员、发展会员,组织会员之间开展管理会计经验交流,通过凝聚广大会员的智慧和力量,为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服务;三是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紧密围绕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通过在杂志开辟专栏、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学术研讨等方式,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专业能力,推动会计由核算向参与管理决策拓展,促进管理会计领域的良性发展。

五、会计服务机构要发挥参谋作用

管理会计咨询公司、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软件公司等管理会计服务机构是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的提供方,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单位解决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因此,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会计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要以《指导意见》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服务单位发展,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科学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会计解决方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注重加强本机构的管理会计工作;二是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加大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注重管理会计咨询团队培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咨询服务品牌,增强会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会计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切实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诚信经营,严格自律,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保守客户商业秘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六、会计人员要增强主观能动性

会计人员是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践行者。管理会计的大发展为广大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会计人员要增强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将管理会计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立足本职工作,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单位内部培训、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学习管理会计新理论、新知识,拓展知识领域,丰富知识结构;二是要学以致用,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将管理会计理念和工具方法运用到单位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会计专业能力水平,推动单位管理会计发展;三是要勇于创新,勤于思索,注重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探索客观规律,推动管理会计实践创新;四是单位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工作负责人,还要在尽快提高素质的同时,发挥好引导、带动、组织、培养作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本单位会计人员创造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通过不断提升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专业能力,为单位创造价值,为会计人员创造更加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须依靠相关各方紧密联动、加强配合、集中智慧、密切合作,才能确保我国管理会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信用环境、维护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商品交换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如果诚信缺失、不讲信用,贷款不还、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必然会破坏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和风险,甚至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如果任由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失信现象泛滥,还会影响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筑起坚实的道德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我国从信贷征信起步,各地区、各行业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很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迫在眉睫。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尽快改善各行业、部门、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强化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和评级机构;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还要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弘扬传统信用文化,建立健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信用制度,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让社会信用成为神州大地的蔚然风尚。

第三篇:国家电网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电网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部各部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

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根据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在2011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2年将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电网的功能定位、科技水平等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进入以特高压为标志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新阶段,对提高大电网驾驭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按照行政管理区划、适应电力就地平衡发展方式而形成的,已难以适应电网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电网的科学发展。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网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实践;是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迫切需要。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推进公司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公司管理层级多、链条长,导致核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自转”现象突出,执行力层层衰减。公司通过深化依法从严治企,大力推行“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快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公司科学发展的组织架构和新型管理模式,破除制约“两个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已成为当务之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整合优化公司业务管理体系,加强核心资源管控,实现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破解公司发展难题,推动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型,打造具有一流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了跨越发展。面向未来,公司确定了“两个一流”的愿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两个转变”,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江苏、重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核心业务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企业效率效益、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队伍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效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得到干部员工的积极拥护。试点工作证明了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正确性,验证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表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电网和企业发展规律,必将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

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建立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运行核心业务集约运作,实现公司运营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加快建成适应“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深化“三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以“三定”、“三考”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六统一”为主线,强化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计划管理,规范各单位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岗,建立以量化考核为重点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以“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为主线,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抓手,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集中核算,加强资金、资本集中运作,持续增强财务价值引领、资源配置、决策支持和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着力推进“三个机制”建设,提升“四种能力”,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系统所有采购活动的一级管控,构建科学的仓储配送体系,加强物资质量闭环管控,深化供应链全流程管理,强化物资供应保障。

构建“五大”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全公司规划、计划集中管理和统一编制,建立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各电压等级的统一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大建设体系建设,统一电网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管控,加强公司所属设计、施工、监理队伍专业管理。全面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建立各级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度控制体系,实行国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统筹公司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强化生产环节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建立按电压等级运维检修输变电设备的生产体系。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实施95598客户服务、计量检定配送等业务省级集约,建立24小时面向客户的营销服务运行系统,统一协调组织实施涉及客户的相关业务。

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的建设任务是,在总部(分部)、省、地(市)、县公司层面建设电力调控中心。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建设运营监测(控)中心,在线监测人财物、计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经营活动,跟踪主要指标情况,分析研判公司经营管理状况。通过“两个中心”建设,集约管控电网和公司运行状况,实时分析判断电网和公司运行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进一步强化总部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管理调控、电网调控等核心作用,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安排是,从2012年开始,在公司系统进一步深化“三集”管理,全面推进“五大”建设,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用2~3年时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各省公司要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优化各项业务的管理运作模式,持续深化和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江苏、重庆公司要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行广泛探索。

三、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公司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做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上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进改革。

2.加强组织领导。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统筹公司系统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部各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机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做到真学、真懂、真抓、真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推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精心安排部署。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司方案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有创新、不走样。要严格履行总部审批、本单位职代会审议通过的工作程序,及时完成实施方案研究报批工作。要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要针对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4.坚持以人为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涉及机构和岗位调整变化。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人为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干部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5.确保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是检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效的关键。各部门、各单位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电网安全、队伍稳定和优质服务作为“硬约束”,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改革平稳、电网安全、企业和谐。

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部署,是“十二五”时期公司的重要任务。全体员工要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2012年1月2日

第四篇: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 号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

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对各部门、各地区提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应用能力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进展。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会计人员市场准入制度及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业已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全面加强,以委托代理记账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会计服务已经启动,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 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以上目标,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涉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全过程,只有基础工作信息化,才能为企事业单位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信息化,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进一步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各企事业单位在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并与全面信息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XBRL分类标准等要求,以此为基础生成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加强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研发与完善,实现审计程序和方法等与信息系统的结合,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审计水平;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执业能力。

(三)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推进信息系统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完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切实防范考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四是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建立行业数据库,对注册会计师注册、人员转所、事务所审批、业务报备等实行网络化管理;五是推动会计监管手段、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水平。

(四)推进会计教育与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会计专业教育系统,实时反映和评价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情况,掌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会计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建立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和宣传会计研究最新动态,定期统计、推介和评估有价值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指导和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为会计改革与实践服务。

(五)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会计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推进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建设。为了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 2 —

应当构建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相关信息为基础,便于投资者、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及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高效分析利用的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当涵盖数据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具备会计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为会计监管等有关方面预留接口,提供数据支持。在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过程中,应当关注信息安全。

三、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措施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社会效用大,应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这项工作做好了,将会带动各地区会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各地区在会计信息化方面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建设、委托代理记账和会计集中核算等。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各地区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组织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建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列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程,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专业管理、试点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序推进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工作。

(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财政部作为我国会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二是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三是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四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则的制定与协调;五是其他有关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

财政部及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积极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促进会计相关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工作。

(三)重视人才,加快培养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推动企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都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为此,应当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发现和选拔会计信息化人才,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的投入,以完成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任务,确保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与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四)组织试点,稳步推进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指导意见做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试点工作。试点内容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所涉及的范围。在组织试点工作中,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又要避免反应迟缓、贻误时机。试点单位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包括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积极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村级委托代理记账等试点和推广工作。试点工作应当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应当重视发挥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作用,着力培育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促进会计软件公司等提供的产品符合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督促指导,强化监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和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应当督促和指导进展情况,监管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的要求,确保完成会计信息化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会计信息化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重要活动、示范企业、人才战略、典型案例,以及会计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意识,转变观念、交流意见、普及知识、推广经验,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二○○九年四月十二日

主题词:会计信息化△意见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财政部办公厅印发200份2009年4月12日印发

第五篇: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诸发[2011]28号文件精神,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实际,在完善提高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深入推进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下步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出口农产品基地管理力度,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对原有注册基地进行复审,对违犯基地管理规定的,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取消备案资格。各基地备案企业必须加强备案基地的管理,凡使用违禁药品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基备案企业的基地备案资格。使用了违禁药品的农产品实行召回制度,不得出口,也不得在国内市场销售。对全市已经登记备案的215家农业化学品生产经营实体,定期进行抽检,并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切实形成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检测环境。扩大基地规模,积极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二)继续加大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登记备案工作,加大对禁限用农兽药、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400多家经营业户进行拉网式检查,净化全市农资市场。分期分批对农药兽药经营业户进行培训,下半年计划培训80场次。推进综合执法,强化督导整改,依法严厉查处。

(三)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检测层次和能力。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蔬菜生产基地、出口企业、市场超市蔬菜质量检验,每星期抽检一次,每次抽检样品不少于100个,下半年抽检样品2000个以上;动

1物疫病检测中心,负责全市养殖基地及出口禽肉类产品、3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40家禽肉经营摊点(专卖店)抽样检测。整合各部门、企业及社会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城乡互动、满足消费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真正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四)扩大基地规模,积极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整合涉农资源,组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服务机构,全面开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牌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同时,积极推行GAP、HACCP、ISO9000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和管理。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结合当前各项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多角度、多层面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生产经营业户的守法意识。

(六)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发挥作用。积极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资市场实行一状三册(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种子经营档案册、化肥进出经销台帐、农药经销帐册)网络式管理,完善农业行业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载《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国务院办公......

    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解读5篇

    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解读 一、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检查评估实施方案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目的意义 新一届县委政府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视,两年里,接连出台《关......

    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意见解读

    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意见解读① 苏北全面小康建设 新型工业化是重要路径 来源: 新华日报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最近江苏省制定出......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5篇)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京民老龄发〔2018〕183号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17 15:4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改革公务......

    《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文件 交政法发[2011]53号 关于印发《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和《建设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部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指导意见

    交通部关于印发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6]6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

    2016会计继续教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以下内容为答案(标注红色为正确答案) 单项选择题 (共5题) 1. 主要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定期提供财务信息而进行的会计是指( )。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现金会计 2. 下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