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作表率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作表率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作表率”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场党委、县直各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突出边学边改、突出群众满意、突出县情特色,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同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作表率”活动。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
“走基层、转作风、作表率”是县委立足县情、创新载体、有效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是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扎实的必然要求,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客观需要。
二、把握主要内容
1.走基层。就是在全县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三走进”活动,组织全县1万名党员干部走进232个村党组织、走进15个社区党组织、走进60个“两新”组织,听基层民声、访基层民情、解基层民难,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贫、忧等问题,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转作风。就是聚焦“四风”,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不落实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3.作表率。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整改、带头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带头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以好的作风争当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严三实”的表率。
三、注重工作方法
1.走基层要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基层,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场党员干部要走进乡村、社区和企业党组织,认真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到贫困党员、职工和农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询问困难群众致贫原因。深入农村帮助备春耕生产,传授致富技术,解决群众诉求;深入到社区帮助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探求弱势群体就业门路;深入到企业社团帮助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推进“两新” 组织“双覆盖、双增强”工程。
2.转作风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大整治力度。要在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集中开展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检查巡视力度,切实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党员干部要进行明查暗访,对部门、单位存在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庸懒散奢和软弱涣散;吃喝玩乐,沉迷酒局、饭局、牌局等现象要出重拳,对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甚至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溜达消遣,作风漂浮和迟到早退现象等问题要严格检查,及时曝光;对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存在的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尤其是普通群众办事难;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执法不公不廉,搞选择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依法依纪严厉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3.作表率要以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率先垂范。各级党政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事事做样板、时时作表率,处处做示范,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指导工作。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到联系点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分别联系一个县直部门和一个乡镇、村,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要深入到乡村、社区和企 业中帮助基层群众解决5件实事以上。各级党员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把工作寓于服务之中、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为群众做出表率。全县上下要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作表率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组织领导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场党委和各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周密谋划、协调运作,强化责任推动,抓好组织落实和工作落实,把 “走转作”活动开展好,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群众满意实效。
第二篇:单位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省委讲师团《关于在全省**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施意见》(***发[2011]8号)要求,现就我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贴近”,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民意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安排
1、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全*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并交流学习体会和心得。二是通过举办座谈会、辅导讲座等形式集中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开展“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优良作风”专
1题教育,邀请资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进行讲解,激励我*干部继承和发扬宣传思想工作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三是继续以“月读一书”为载体,开展干部读书活动,每月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一是围绕加快*经济区建设,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团领导带队,深入我市部分县区、企业、部门,采取座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重大理论调研,并形成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高质量调查报告。二是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组织*内骨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理论文章或研究报告。三是结合我团自身实际工作,围绕推进“理论惠民”宣讲工作、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全市基层宣讲组织和现有宣讲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开展综合调查研究,并形成相关调查报告。
3、深入开展“理论惠民”宣讲活动。一是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讲。通过适时举办大型宣讲报告会、成立主题宣讲团、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市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精神,努力建设**城”等主题宣讲活动,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和形势政策的热潮。二是深入推进理论宣讲下基层工作。以“四部门”联系会议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通过工作例会、联络员会议等工
作机制,加强市领导小组对县区和乡镇街道宣讲工作的指导。精心设计全年理论宣讲课题,不断丰富课题库内容,突出主旋律宣讲,在市级宣讲员中开展 “百人千场”宣讲活动。同时,进一步巩固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创建成果,抓好52家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在下基层宣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媒体理论宣讲。适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充分利用“理论在线网”开展网络理论宣讲,深入开展网上理论宣传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网上理论宣传阵地。
4、深入开展改进文风工作。一是通过开展理论研讨、文章阅评、范文学习、集体备课、群众评议等多种活动,深刻领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解、对国情、省情、市情的理解,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真正领会群众语言、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让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得进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二是在处理日常公文和编写《*****》、学习辅导材料等通俗理论读物工作中,克服繁琐冗长、言之无物、抄袭作假、脱离实际的不良文风,倡导“短、新、实”的清新文风,切实提高文字材料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在面对面理论宣讲和媒体理论宣讲过程中,始终坚持运用百姓语言,注重事理结合,增强宣讲的感染力、说服力。无论是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阐述,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回答,都要力求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做到讲短话、实话,让百姓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同时,注重用客观事实
说话,多运用百姓摸得着、看得见、信得过的事例,增进受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5、深入开展理论咨询和服务。一是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定期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向基层单位发放精心设计的理论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基层对理论的疑惑和需求。由专人将回收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并提交团内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针对收集到的理论疑惑及需求,为基层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服务和业务指导。二是利用参加全市科普周活动契机,通过现场设置理论咨询服务台、发放调查问卷、摆放理论宣传展板、发放理论读物和学习资料、播放编辑制作的理论宣传片等形式,吸引众多群众进行理论咨询和现场解疑释惑。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相关素材,通过网络电子信箱为基层宣讲员提供学习参考和业务指导,每月两期,全年将累计制作24期电子版《**指导》。
6、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本着力所能及的原则,根据***社区存在的办公条件较差、人员相对不足等具体问题研究制订帮扶方案,将开展送报刊、送理论、送宣讲等多项帮扶措施。
三、实施要求
本方案是根据省委讲师团《关于在全省***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坚持做好规定动作。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确保环节不丢失,动作不走样。
2、突出实践特色。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3、结合实际创新。在保证实效的前提下,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和实践活动。
4、强化组织领导。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将把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我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确保活动有声有色,取得实效。
中共******
2011年11月25日
第三篇: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在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国情调研、挂职锻炼,开展整治低俗之风、虚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今年春节期间,中宣部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聚焦民生,推出了一批群众欢迎的新闻佳作,锤炼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巩固“新春走基层”活动成果,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各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自觉的行动,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忠诚践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在,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掌握民意,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现在,我们党正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致力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也是一个需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力量的奋斗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改革建设的关节点、抓住广大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以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新闻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群众实践的写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新闻宣传的不变法则和永恒主题。应当肯定,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贴近”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相比、与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的深刻变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落实“三贴近”要求依然是需要认真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深入实践才能富有生活气息,扎根群众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迫切需要
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队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新闻工作者的素养能力直接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成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特别是在这些年的一系列重大考验面前,广大新闻工作者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顶得住,展现出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作风。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新闻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宗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成为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的紧迫要求。群众最智慧,实践出真知。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改革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增进对现实的了解,才能在与群众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锻造顽强的品质和过硬的作风。在繁重的任务面前,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工作的使命,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向实践、向群众学习中不断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
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着眼于坚持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的能力素养,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推动新闻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在坚持党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贯彻党性原则,就是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实践,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质,落实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实践最有说服力,群众最有发言权,我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新闻事业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正确性。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城乡面貌的快速变化,感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进步。要通过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让广大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正确认识国情,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我国现实国情有一个全面了解和客观认识,才能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宣传报道的基调和尺度。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深刻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深刻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深入改革建设的最前沿,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加深对“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的理解,加深对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的理解。在认清国情、认清大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定位,找准新闻工作的坐标,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多做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的工作,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
3.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新闻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能不能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关系新闻工作者立场态度、思想作风的根本问题。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摆正同群众的关系,落实服务人民的要求,进一步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群众生产生活、走进群众内心世界,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进一步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弄清楚新闻工作服务大众还是服务小众的问题,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民造福上来。
4.在接受社会实践锤炼、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深深扎根基层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写新闻,是新闻战线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但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忘,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不能丢。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倡导编辑记者沉下身心、走进基层,在实践的艰苦磨砺中感悟生活真谛、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本领才干。要真正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到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在火热的社会实践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要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视导向为灵魂、视真实为生命,严肃认真地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讲品位、讲格调,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现人间温暖。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品格,用心采写新闻,精心编播新闻,靠新闻的内涵吸引人,靠思想的力量感染人,防止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更不能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努力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5.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只有了解掌握群众语言,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为群众所喜爱、所接受。关于新闻报道的文风问题,这些年我们反复强调,也有大的改进,但这一问题还远未解决。有的新闻报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有的文件语言、刻板生硬;有的追求另类、离奇怪诞,远离普通百姓;更有甚者,有的随意拔高、虚假不实。这是影响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要善于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平等交流、平易近人,防止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要多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一些短话、实话、新话,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加强改进新闻宣传的重要
措施,也是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组织协调、完善保障措施,推动这一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防止一阵风、走过场,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8月9日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视频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第四篇:单位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关于印发《**单位开展
“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
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单位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单位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 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单位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2‟1号)要求,进一步推动**单位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决定,2012年在**单位广泛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宏伟目标和四个“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着力抓好“三亮、三创、三比、三评”,打造 党员干部队伍“四个一流”。“三亮”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三创”即“创文明窗口、创先进支部、创服务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比”即“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三评”即“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切实保证为民服务实效。“四个一流”即“一流队伍、一流作风、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真正体现 人的社会价值,涌现一批服务明星、服务品牌,为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活动内容
1.访民情。各单位要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深入到企业、社区、工业园区以及机关下属单位,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惠民、富民、安民政策,宣传实施**战略的意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虚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注意做到“五必访”,即创先争优联系点必访,基层共建共驻社区必访,定点包扶贫困村必访,重大企业必访,困难企业必访。在走访中要做好民情日记。各设区市局每季度上交5篇以上、**机关各处室上交1篇以上、**直属单位上交2篇以上“民情日记”,**将组织对“民情日记”进行评选并予以通报。
2.办实事。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组成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社区、工业园区开展服务咨询,提供相关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为重大招商企业、省市重点企业开辟上门服务等绿色通道。要把企业、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作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力争为企业、群众办好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各执法单位要设立文明执法党员示范岗,在办证大厅设立党员示范窗口,积极开展创文明窗口、创先进支部、创服务品牌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 人提供的优质服务。
3.转作风。集中整治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和为政不廉的“私、奢、贪”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服务对象评机关”、“基层单位评机关”等活动。围绕服务大局、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干部作风、机关形象五个方面内容,就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效率和质量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评议结果作为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各单位要认真查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积极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 工作的有效性。单位作风整治办将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机关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4.作表率。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远大理想指引人生,用必胜信念鼓舞斗志,不断砥砺政治品格,争当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排头兵,努力在坚定信念,把握政治方向上走在前、作表率;要“在岗、在状、在行”,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在爱岗敬业,推动科学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要践行宗旨、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在求真务实,弘扬优良作风上走在前、作表率;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抵御情色诱惑,情趣高雅,洁身自爱,表里如一,努力在严于律己,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上走在前、作表率。各单位要主动开展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切实保证为民服务实效。
三、活动时间
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
四、参加人员
**单位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五、措施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开展“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要结合自身职能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要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月1日前报活动方案、于12月31日前报活动总结至**。
2.注重统筹推进。要把“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化“四级联动、携手共建”结合起来,与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单位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两不误、两促进”,真正使党员干部队伍达到“一流队伍、一流作风、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体现队伍的社会价值,涌现一批服务明星、服务品牌。
3.严肃工作纪律。党员干部到基层要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只帮忙、不添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立说立行,即查即改。对违反工作纪律、侵害群众利益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单位作风办将通过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日常督察等,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4.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运用板报、橱窗、电子屏、网络、杂志等及时宣传报道,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要发现和挖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引导活动深入开展。**将在门户网和简报中开设“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活动专栏,及时刊发各单位经验做法。
第五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
》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
》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 “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感慨,我想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走基层”几乎是每天必备的功课,以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节目为例,我们的日常节目每天都在关注影响民生的种种社会现状,包括交通、住房、物价等等,而在我们周末版的节目中也会就本周民生最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议论,基层民众所观所感所想也是我们的关注焦点。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记者同仁也会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仍然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文稿有时流于表面,节目语言和百姓有距离,也就是存在着编辑记者主播对于稿件内容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要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的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节目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怎么会有感召力?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所以,我深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相信,如果我们媒体记者都能够以基层为念,都能双脚踩入土地,用心观察,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媒体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亲密。
8月27日,云南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面向公众举行了启动仪式。随后,报社领导也召开会议,传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观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观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勿忘人民”,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几代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如果说,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靠脚底板跑新闻或是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在通讯便捷、信息极易复制的当今,新闻工作者还需不需要亲自扎到基层去“掘金”?我给出的答案是: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当记者就是要一辈子向生活、向社会学习。
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其实,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记得那是1999年的事,当时我和部门的一名记者刚采访完一个新闻,因为采访地点离报社不远,我们决定步行回报社写稿,在路过东风广场时看到有人在吵架,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名中年男子在广场上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擤鼻涕,环卫工人对其劝阻,中年男子不但不改正,反而向环卫工人大嚷:老子就要擤鼻涕,看你怎么办!那天因为前一个采访需要给采访对象照相,我俩刚好带了相机,于是我们将中年男子蛮横无理的样子拍了下来,由于当时的相机不是数码的,我俩商量后,一人回报社写稿,一人到相馆洗照片,当我们将图片和稿件交到主任手里时,主任决定在一版突出位置使用,第二天图片和稿件见报后,获得了报社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一报道还获得了云南新闻奖二等奖。所以说,坚持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将有效解决新闻线索缺乏从而形成新闻采访的良性循环。
同时,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还最大程度地拉近了读者与报社的距离,有利于报社知名度的提高。去年我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使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省启动了光明行动,可以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发布会结束后,我并没有就事论事,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能惠及我省白内障患者的一件大事,于是和涉及的几家单位约好第二天进行深度采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了省残联,了解到因为我省属于贫困省,所以只要是我省户口的白内障患者都可以参与这次活动。为使白内障患者了解免费手术的情况,我又来到了省级白内障免费手术的定点医院之一的红会医院,通过对医生、护士以及来准备做手术和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的采访报道,将这一利民的好消息通过报纸传递给广大的读者。报道出来后,我接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纷纷感谢报社报道了这样一条好消息。还有一次,有位读者找到报社,称他打赢了官司,却多年未执行。我看了他提供的法院判决,知道他因为不服一工商局认为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并对他进行扣押物品和罚款的处罚,他将工商局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工商局败诉,要求工商局返还他扣押物品和罚款,但工商局一直不执行法院判决。由于这件事发生在昭通,为了解事情真相,我到了昭通,采访了法院和工商局,回报社后发表了题为《生效判决岂能不执行》的监督稿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最终使得工商局执行了判决。事后这位读者很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报社为他申张了正义,他会从此成为报社的忠实读者,并说他的亲戚、朋友也表示本报永远是他们首要订阅的报纸。
平时我们感觉发行、广告、甚至报社的知名度与自己似乎无关仅有,只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只要出去就是代表报社,代表报社的利益,通过以上的例子我感觉到,我们在基层一线采访,要时刻关心报社的利益,报社的知名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报纸才会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打出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通过这么多年的采访,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真正接触采访对象,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而也只有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中,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深入基层的新闻报道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基层的信任。下面,是我对这个活动的具体的认识。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去
开展“走基层”活动,就是要把这个活动在最基层贯彻好,切身地感受文化体系的强大魅力,由衷地去评价这个思想文化体系的正确与否。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评价”成为我们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的关键环节。
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这个“最基层”,也是考验我们党员干部执政水平、为民排忧解难能力、与民关系融洽程度的标尺。只有走进这个“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能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写出真正反映民情民意的新闻作品,才能起到监督和自省的镜子作用。
转作风:彻底转变观念
作风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个人素质和信仰理念,新闻工作的作风亦是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信仰理念。现实生活中,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和不足,总会产生一些新的麻烦和困难。“转作风”活动,就是要试图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是要试图解决新出现的麻烦和困难。
新闻工作总是有受众群体的。受众群体就是人民群众。工作的时候,总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让人民群众看到新闻之后觉得十分满意等方面。新闻工作者“官老爷”的态度和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进行自我检讨的;新闻工作者“争名夺利”的心态和行为也是错误的,是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的。新闻工作者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百姓利益,反映百姓需求,新闻受欢迎,不骄傲,新闻不受欢迎,不气馁,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再接再厉,为下一次能够产生受欢迎的作品去努力。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写老百姓愿意看到的使用好“文风”这把钥匙,有利于新闻工作的持续、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管理好“文风”这把钥匙,有利于新闻工作的受众群体——人民群众的接受、理解、喜爱、反馈。要进行“改文风”这个活动,就一定要“改”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要不断学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语言,提升语言的层次感和认识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这个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们能够“走基层”,在“基层”中最大化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转作风”,在“作风”重塑的条件下展示新时期的新闻成就;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改文风”,让“文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