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学生会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进
高校学生会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进
摘要: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群众基层组织,是联系学校职能部门和青年学生们的重要桥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好学生干部的组织、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切实做好学生工作。因此,高校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培养乃至监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选拔机制、培养方式与监督体系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会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学生工作的展开。
关键字:高校;学生会;学生干部;问题与改进
“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伟此话一出,网友一片哗然,并有学生干部要求其公开道歉,学生会作为高校的重要学生组织,近年来也曾受到一些质疑但像这样在公共平台上被大范围讨论,尚属少见。然而,一方面是不少人对高校学生会的存在意义和作用持保留意见,另一方面又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挤破头想加入学生会。
一、学生会相关概念
学生会是高校内全体学生的非盈利性群众性组织,是学校最直接联系学生群体的桥梁。学生会是在学校党总支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同学、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宗旨,通过开展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学习、创作、文体、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全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掌握各科知识,争做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广博、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风向标。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随着社会大环境日益复杂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不仅对学生会现有的运作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工作,才能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会工作的新跨越。
二、高校学生会的作用及学生会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一)高校学生会在学校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会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最直接反映,它有内在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功能,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性感召性暗示性和渗透性的作用。校园文化中致力于开创新思想,引导学生接受新思想,使每个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高校学生会不但重视活动的形式,更重视活动的内容,使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能够达到相互统一诸如通过组织文艺汇演来培养学生艺术修养;通过重视运动会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演讲辩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高校学生会只有避免其工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使其所组织的活动能够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才能真正找准自身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位置,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高校学生会还是大学生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目前高校学生的利益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个人进行利益表达,还有一种是代表学生共同利益的组织学生会的利益表达。学生个人的利益表达通常采用非直接途径,如学校论坛校长信箱等来发表自己的利益诉求。通常这种方式是比较激进和散射性的利益,表达不免一定程度上出现的语言情绪化侵向,因此这种散射性的利益表达与具体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按理它应当有一个凝聚的过程。通过这个凝聚的过程使得比较自然的散射的利益要求能够逐步去接近决策的层面,因此以代表学生利益诉求的学生会组织来进行利益表达则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利益要求。
(二)高校学生会干部的角色定位
根据角色理论,所谓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就是学生干部综合分析社会、学校、学生对自身的期待的基础上,对自身角色的确认和对角色行为的选择。目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干部,另一个是学生。学生和干部都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不能够明确反映出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具体到学生会干部来讲,一些高校往往是忽略了学生会干部的特殊角色定位和身份特点,而仅仅把他们当作学校党委、团委制订的学生工作相关决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对学生会干部提拔任用的“政绩考核”指标也是直接对其贯彻落实学校行政部门具体工作指标是否得力和高效来判定。这样一来直接影响了学生会干部作为沟通学生和学校党政部门的桥梁作用的发挥,把学生会工作的重心完全倒向了学校党政职能部门一方,而对学生的切实要求和具体权益的维护缺乏关注,使得学生会自身成为学校的一个“办事机构”,学生会干部成为学校职能部门的“高级干事”。在同学的眼中,他们会认为学生会干部只是学校党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会组织已经不再是广大学生权益的“代言人”,不再是亲切的“同学之家”,学生会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学生”之会,而更加倾向于“职员”之会,学生会干部也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模范”和“表率”,而是更加倾向于“白领”和“官员”。学生有什么难解的事情第一时间已经不再想到求助于自己的组织—学生会来解决,因为学生认为学生会干部整天忙于应付学校的各项具体事务,完成交代的各项指标,对广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已经不再那么关心和在意了。这就造成了广大学生对学生会组织的日渐不信任和漠视,拉大和疏远了学生会组织与广大学生的距离,削弱了学生会干部的威信。而《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中认为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这样定位的依据是:一方面,学生干部担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特殊的,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因此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的学生身份不是一般的学生身份,是特殊的,是赋有领导、教育和管理权利和义务的学生,因此与普通同学和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是不同的。
三、高校学生会及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
学生会干部选拔制度选拔不合理。如考察方法和手段过于单
一、死板,考核程序不够公开,过于神秘,缺乏透明度、考察时间不足等;另外,在选举过程中,民主投票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个别推荐谈话中存在失真失实现象;除此之外,在学生干部选拔新学生干部的时候,存在任人为亲的现象,即选拔学生干事依据的不是学生平时表现、个人特长、实际能力,而是这个学生是否是自己老乡,是否是熟人推荐,是否和自己一个院系、一个专业等这些外部因素。这就就破坏了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利于对真正优秀的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二)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的主观动机不端正,功利意识强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其作用和影响越发地受人关注,因此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更加意义重大。但在目前的高校学生会中,一些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只为个人利益,希望进入学生会能给自己带来更多评奖评优的机会.而且还有些学生干部希望进入学生会以显示自己不同与普通同学,存在优越性。这些学生干部缺少奉献精神,将学生会作为他们获得荣誉的踏板。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在有老师到场的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们忙前忙后而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则找各种理由推脱工作。这种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抱有极强的功利意识,不能够落实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这种做法就会失去学生会在广大同学心中的公信力。
一些学生干部认为只要当上了学生干部就能比普通同学有特权,于是有意无意以“官”自居,认为自己比别人高出一截,于是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能真心融入集体,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也总是颐指气使,这种工作方法往往在I—J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会让他们认为学生会内部很“官僚”。进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干部与广大同学脱离,不能了解同学们的真正需求,这样学生干部的工作就会很表面化,形式上活动举办的还算成功,但实质上却并没有达到活动的真正目的。
(三)学生干部忽视自身建设。缺少应有的人格魅力
目前有关学生干部的争议大多在于学生干部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通常是只顾将工作出色完成而将学习晾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样的学生干部虽然工作很出色,但却经常得不到同学的信服,作者认为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干部,如果将学习放在工作之后,则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干部没能处理好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学校或学院的干部,不愿参加所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久而久之与班上的同学关系疏远,那么自己所做的工作也就得不到班级同学的支持。
(四)学生会部门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学生干部比例过高
一些高校学生会中部门设置的很不合理,看上去似乎覆盖面很广,但实际上一些部门工作性质相似,工作中经常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情况。例如某个高校学生会中同时设有新闻部和宣传部,探其职能,都是从事学校活动的采访和宣传报道工作。还有一些高校学生会设置外联部,职能是负责与其他院系或者学校的联系和交流工作,与外部有关企业或部门交流,为自己的活动争取社会赞助。而作者认为设置外联部看似十分必要,但却有其不合理之处,详细言之:学校或者院系的活动大都是由不同性质的部门负责承办,如文艺部举办的晚会,体育部组织的比赛,这些活动若需与其他院校联系或争取社会赞助,还是由承办部门自己进行比较妥当,因为只有活动的承办部门才能真正了解活动的详细环节与需求,这样才能使活动效果达到最佳。而若依靠外联部,则还需外联部与活动承办部门事先进行沟通,这样就不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目前高校学生会还面临着另一大问题:学生干部比例过高,这一方面有可能造成学生干部组织的异化,按一般规律,人多应该是好办事,但是异化的规律却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机构之间相互推诿,互相扯皮。另一方面学生会本应该是南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均发挥典范作用的那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组成的,但如果学生干部比例过高,就自然难以充分发挥其典范作用了,久而久之甚至还可能丧失这种作用。
四、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科学严格的学生干部选拔、监督机制
学生干部选拔作为学生会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本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把握标准,选拔出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个人主观要求进步,思想道德品质高,自愿为学校、为同学服务;二是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敢于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严于律己,树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学生工作经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积极,敢说敢做,勇于承担,工作务实、端正、扎实;四是团结和关心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整体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能够及时将同学的意见和问题反映给老师和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是能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优良,在公文写作、书法、体育、文艺等方面有一定专长。此外,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要对刚入选的干部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观察其言行是否一致,是否能够很好履行自己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诺言。
(二)正确引导入学生会的动机
学生会不是无能之辈升官发财的捷径,只有为群众做实事的人才是人才。不管你有多高的聪明才干多高的奉承本领,同学的评议更能作为对学生会成员行为的见证。在学生会中磨砺要始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只有在集体利益的大前提下,同学才会拥护学生会,支持学生会工作,肯定学生会的先进性。如果本末倒置,学生会也就成了藏污纳垢的染缸。在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新进干事的培养。挑选同学心目中有责任、有能力的部长级以上成员对新进干事进行培训。以交流座谈的轻松聊天方式去贴近新进成员,做好心灵的导向。明确学生会管理制度各个条款要求严格遵守;介绍学生会各个部门优秀工作表现及工作内容和基本情况;强调学生会工作中的吃苦耐劳,需从小事琐事做起;分部门带领新干事熟悉部门内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简单分工。第二,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引导学生的最佳途径。认真听取普通同学的意见,把民意调查落到实处,避免将民意调查流于形式,这样只会失去学生对学生会的信心,失去学生对系里的信任。第三,心灵的培养。对个别同学意见较差的学生干部需要个人谈话,以朋友的态度亲切交谈。以个人利益为先的学生干部虽然损害了集体利益,但还是应该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他们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要真正懂得关爱和关心他们,因为自私的人格是不会得到社会接纳的。
(三)定期培训,全程培养,提升学生干部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普通学生都会起到模范示范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干部的作风代表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一支品德良好、端正、作风正派的学生干部队伍将会对整个学校的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很好的楷模和表率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公事公办、严于律己、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尤其要坚持发扬奉献、敬业和求真务实精神。
由于学生干部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很少有人会积极主动地抽出时间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规章制度,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干部理论知识匮乏、工作经验不足、角色转换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对学生干部进行集中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特定的专题,如“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等可以提升学生干部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另外,除了定期的培训外还应该始终坚持“活动育人、工作育人”的培养方针,对学生干部进行全程的锻炼和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四)合理配置,强化职能,引进部门竞争机制
在进行学生会组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部门划分和干部比例,原则就是:在全面覆盖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想要达到高效率就必须要明确部门的职能划分,切实做到依性质划部门,避免工作中两部门的相互重叠,这样既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会造成因职责划分不明而产生的推脱责任的现象。另外还建议引进部门之间的竞争机制,这种竞争可以使部门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努力提升自己部门的实力,进而提升学生会的整体实力。
目前高校学生会以及学生干部面临的问题急待解决,因为学生会和学生干部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团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会以及学生干部在师生中的公信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会才能真正发挥其自身桥梁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同学。
参考文献
[1] 李娜,刘军,张乐.当前高校学生会干部选拔与培养若干问题之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2] 吴斐玮,黄越怡,张旭.当代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改进[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3] 彭云龙.对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理性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 [4] 孙志强.对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0(5)[5] 石国亮,万磊.对高校学生会及其工作若干理论问题的新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22(1)[6] 蒋惠君.高校学生会的问题与改进[J].成才之路,2008(1)[7] 施雯雯.高校学生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8] 段馨如,谢晓乐.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会在学生心中的公信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2)
第二篇: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8-12-26 10:47:00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总结了存在困难与问题,提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 困境 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系统,即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了“大学人”这一亚社会群体的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广义而言,它指高等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活动方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中所体现的文化形态。狭义而言,可指以全校师生为主体创造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和行为,甚至可以更微观地体现为仅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进行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实施方法都有积极的影响。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困境,如何突破其发展的瓶颈,已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增长了他们的学识才干,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团队意识,但在目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存在着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缺乏或忽视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材的意义,缺乏自身校园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动态文化形式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染上市场经济的许多色彩。其活动的自发性也会逐渐加强。如果这种自发现象一旦出现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很容易地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在一些高校中,这种不良状况已经出现并且正呈蔓延之势: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的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力相对较低,抵御各种错误文化思想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接受、移植、内化不良社会文化,崇尚“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主义文化、“潇洒走一回”的享乐主义文化、“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文化、“金钱万能”的拜物主义文化和“无拘无束”的无政府主义文化,进而出现政治淡漠、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人格分裂、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现象。
(二)校园文化内涵相对贫乏。
校园作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主要载体,其文化内涵理应十分丰富,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较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活动情趣品位不高,学生课余活动单调,许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仅限于唱流行歌曲、玩电脑游戏、QQ聊天等,课桌文化、寝室文化充斥的大都是格调较低的通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以为然,尤其是高雅文化活动较少。2.娱乐性内容多、启迪性内容少,科技文化建设、学术活动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学术气氛不浓,学习劲头不足、科教结合不够、科研成果不多。第二课堂活动中,绝大部分为知识型、文体型、娱乐型活动,学术型、科技型或带有科研性的社团及其活动较少等。3.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4.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制度层次的建设已经趋饱和并已经开始显示出重复建设的苗头,将导致校园文化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发挥不出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缺少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应有的更新方式。2.注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或政治性,相对忽视了其间有机的结合。3.注重校园文化对外的开放与接纳,相对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4.没有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层次和要求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育人功能也不同。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有主有次。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校内与校外,以校内为主;教师与学生,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不同层次中,以中高层次为主。5.校园文化主体的片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的成员(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和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的主体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和少数几个部门,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了,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校园文化主体结构不全,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
(四)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1.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西方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的信息,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倾斜。2.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在网络中发表意见和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完全跟着感觉走。这会阻碍青年学生认知、逻辑能力的发展,盲目追求刺激,毫无目的地漫游于形形色色的网上聊天室、咖啡屋、图书馆,没有什么思索、推理和整合的余地。另外,容易使学生想象力过于虚幻而背离生活实际。3.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久而久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下降,导致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因而经常独来独往,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漠视教师的权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五)校园文化打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
从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集体文化、人际文化、热点文化看许多学生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自私自利、缺乏集体精神、见利忘义等思想倾向,有些学生还缺乏心理承受力,难以同市场经济提倡的竞争机制相适应。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以调整,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服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时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坚持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坚持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三个原则下,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收益,而且能使所有员工受益。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校领导以及服务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摆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管理体制。
网络时代产生了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使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给校园文化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正确分析和对待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转害为利,引导利用,才是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网络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摆脱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利用网络高科技的特点在资源共享中获得自我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在网上开展知识讲座、征文、专业知识竞赛、作品设计及网络教学等,鼓励学生建立自己富有特色、有意义的个人或集体网站,使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发展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建构“网上班级”、“网上管理区”、“网上社团”等网络虚拟社区,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自主自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2.发挥网络的调适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激烈的竞争及社会自身的的诸多原因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咨询热线给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以及时和正确的知道,使学生在不需要说明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尽情地诉说或宣泄,还可以在网上接受心理绞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还要利用网络教育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使其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学习、择业、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健康的网络游戏,有奖答题竞赛,网友讨论等多种自娱自乐、喜闻乐见的网上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适度的自我表现机会,一旦这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既满足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形成了蓬勃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
3.通过网络强化校园精神,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的凝聚力。高校网络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上应处处体现着校园精神,形成校园主题共同特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高校校园凝聚力。在校园网的网页设计的风格、信息发布、杰出校友、科研成果的宣传上体现各个高校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精神,历史积淀,从而体现出学校的主旋律,让与之有关的人为之骄傲。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形成一定的校园精神时,还会对外界消极文化因素起到一定的排斥作用。所以高校在抓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始终把校园精神的强化作为营造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加强对校园精神的培育。目前,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狠下工夫,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出发点的校园精神发掘却远远不够。校园精神作为大学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即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理想、精神理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净化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化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1.培育学生的认同感和母校意识,多维渗透学校精神。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母校意识,而母校意识的核心是光荣感、自豪感和热爱母校的感情。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渗透学校精神,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中,仅仅靠显性“硬件”措施,像物质文化、机构设臵、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其效果是有限的,它未必能从心灵深处作用于人,它还必须与“软件”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奏效。校风即学校整个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并受一定价值支配的集体思想意识与作风,优良的校风必然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文化氛围,乃文化之“场”,借助它来凝聚辐射高校精神。只有建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才能增强高校的文化合力。学校要形成以争创先进、刻苦钻研、团结勤奋、勇于创新为中心的校风,严谨求实的学风,要树立良好的考风、教风,优化育人环境。
2.以高格调、高品位的“精英”文化,提升大学形象。所谓大学形象是指公众对某所大学客观显示的整体印象与评价,它是大学客观现实、组织行为与人们对大学主观评价、主观印象的统一体,它主要通过知名度与美誉等体现出来。虽然各类型、各层次的正向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维系大学形象,但并非都能有助于提升大学形象。因为各类文化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高校形象建构的作用并非等价,只有与高校的社会精英形象与学术策源地形象相称的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才有可能大副提升大学形象。就高校来说,学术活动、学术文化无非是其主导,只有以学术为中心,为主导,才能以特有的精英文化形象本身来导引、激励与提升大学形象;也只有以学术文化为主流,才能体现大学的文化创新、重构与批判职能。
3.大力发展社团,积极支持社团开展工作,建设好社团文化,做到社团活动科学化。学生社团活动要注意科学化,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活动的主题应涉及到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活动的内容要涉及面广、内容新、信息量大、质量高,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学能力、激发集体主义观念。这样才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运用各种载体(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等),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进行长期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实现校园文化创新,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正确地估计和合理地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
1.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主体的观念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自身进行观念变革,增强其主体性意识,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2.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校园文化创新应体现时代性,增加体现时代内容的方式,如网络、多媒体等的运用。其次,校园文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专业,以及性别的差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活动。最后,要坚持社会性原则,增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3.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管理观念的创新。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管理体系发扬民主观念,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鼓励创造性的教学和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管理制度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及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校园文化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性角色,维护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发展、选择的主持权利,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五)以文化移植实现校园文化传承
对于出现的大学城的新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取文化移植的新方法。文化移植是解决校园文化传递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校园文化移植在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直接移植上指通过学校成员有意识的行动在新校区就可以实现的校园文化要素,如有形物的校园文化,包括建筑物风格,建筑物的命名,服饰,园林,校训标志,师生行为规范,设立社团的分支机构及社团活动,各种典礼等等。间接移植是指难以有意识地进行直接实施的而融合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之中的要素,如价值观念、常识性的观点、话语方式等等。它突出特点表现为感染与暗示、模仿与从众等潜移默化的方式,往往通过校区之间的交流加以实施。校园文化移植在内容方面分为具体的移植和抽象的移植。具体的移植是指通过特定的专项的方式实施,抽象移植是指通过学校在新校区的各项运作而体现出整体性和普遍性的校园文化的实施方式。
第三篇:高校学生会的问题与改进
高校学生会的问题与改进
摘要:目前高校学生会存在着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本身认识不明确,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制度浮于纸面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三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探索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会;学生会干部
高校学生会的建立是学生独立管理校园生活与学习的标志,是学生在校期问进行社会化转变的自治组织。高校学生会结合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对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学校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三年的学生工作中发现要把高校学生会工作搞上去,就必须钻研、探索学生会工作规律,及时总结和解决问题。这可在艺术绘画上得到启示:
统一:强调团体的协作性,密切学生会内部成员的联系。各部门与各部门内部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是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
主次:在新学年选取各部门工作计划的优秀活动的时候,要有选择地进行。有主次地开展一学年的活动。集中力量做好大型活动,分散力量独立开展小型活动。
均衡:将学生会干部的工作任务与学业任务相权衡,不能因学生会工作的过度繁重而落下学业。
完整:从学年初到学年终要做到有始有终,学年初收集和广纳各部门工作计划,学年末做好学生干部考评工作。
一、目前高校学生会存在的不足
1.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本身认识不明确
许多学生入学生会的初衷为个人利益,期望在学生会这个先进的名号中能优先得到评优评奖等等好处。不纯的动机降低了学生会工作的素质和敬业的热情。“学生会”一词在一些普通同学眼里成为了复杂群体,干部间的争权夺利远远胜过办事效益。这一点在会议及活动的签到问题上已得到了侧面的呈现:有些学生会干部只是为了来点到,点到了就走了,在签到记录上没有缺席没有迟到,但会议上、活动中我们看不见他的身影。部分学生会干部的自私心态导致学生会在群众印象中的变异。而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轻易地失去广大普通同学对学生会、对老师、对学院的信任呢!好的桥梁可以建立联系,腐朽的乔木必将坍塌友好的联系。
2.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会往往受到上级团委的限制,较少参与决策,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策划活动的能力。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工作,有一种替老师干活的说法也不足为奇了。老师过多的压制不但没有对活动起到作用,反而使学生干部在私底下怨声载道。当今大学生独立自主好强,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才干能得到发挥、得到赞扬。当他们进入学生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打杂的做着一些算不得什么的事情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会干部就早早退却了,浮躁的心理阻碍了他们继续培养的机会。有能力的学生干部不是一天促成的,正是在琐碎的小事中积累经验,在社会化的学生群体中学习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不断锻炼。
3.学生会制度浮于纸面
学生会制度的建立没有落实到实处,这使制度管理成为了空口白话。放松的制度管理导致活动中组织的松散,给某些学生干部以滥竽充数的机会。例如活动及会议的签到制度,许多成员都事后找原因补假,实为旷会被婉转地解释为生病探亲等编造的理由。本系学生会干部占学生人数过多也造成了管理上的难度,人员调配的大幅度动员,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都是一种阻碍。人多力量大是在团结的基础上,但如果人心不在一条线上只会分散了有限的力量。主力总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四处奔忙。而有几个成员连名字都相当陌生。力量的不均,浪费了人力的利用,没有将力量充分发挥。
4.高层与基层沟通不佳,基层学生干部缺乏思考
学生会的主席团和基层的成员沟通的不好,甚至可以说我们没有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渠道,主席团无法和基层同学沟通,学生会没有开过全体学生会成员大会,曾经出现过我们的学生会干事不知道我们的主席是谁,不知道学生会的近期,长远工作目标是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干部思考能力不强:各级干部,从事大量操作执行甚至简单的体力劳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不强。能进行恰当的操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固然是合格人才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思考是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作为大学生要更加注重在实践基础上学会思考。
5.基层工作目标不明确,常常出现人员懈怠情况
工作目标不明确,常常出现工作的懈怠情况,其实出现这样情况的根本原因除了个别学生会成员觉悟不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学生会普通成员不知道自己应该忙些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忙,对于学生会这个集体缺乏归属感,对于身处学生会这个团体缺乏荣誉感,此为其一。其二就是过多的人员影响精英队伍的形成,也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在干事录用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欠缺,学生会很难在短时间内遴选出最适合的人选,只能退而运用“广泛撒网”的策略,难以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造成学生会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可是真正有用,能用的人又很少的尖锐矛盾。
6.学生干部多有自满情绪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谦虚谨慎,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进步。校学生会现有的经验、优势和在学院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学生会发展的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原因所在。对一点点成绩就盲目进行自我肯定,对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不愿做充分的估计。
7.只追求活动的“大”,偏离了学生会宗旨
学生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同学服务是一切活动的重点,而不是同学服务活动。并且对部门的活动的考核不应以本部门搞了多大的活动,而是应该看是否作好本职工作,不可本末倒置。
二、针对现状解决问题
1.正确引导入学生会的动机
学生会不是无能之辈升官发财的捷径,只有为群众做实事的人才是人才。不管你有多高的聪明才干多高的奉承本领,同学的评议更能作为对学生会成员行为的见证。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今社会中,为个人利益而做事也不是什么猥琐之事。关键在于怎样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个人在自我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可以为集体和国家做出贡献也是双赢的成功啊。就像一个企业的创办,起初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可以得到富裕的生活,但企业的强盛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才是更高的荣誉更高的利益。同样,在学生会中磨砺要始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只有在集体利益的大前提下,同学才会拥护学生会,支持学生会工作,肯定学生会的先进性。如果本末倒置,学生会也就成了藏污纳垢的染缸。在此提出以下三点意见:
A.新进干事的培养。挑选同学心目中有责任、有能力的部长级以上成员对新进干事进行培训。以交流座谈的轻松聊天方式去贴近新进成员,做好心灵的导向。明确学生会管理制度各个条款要求严格遵守;介绍学生会各个部门优秀工作表现及工作内容和基本情况;强调学生会工作中的吃苦耐劳,需从小事琐事做起;分部门带领新干事熟悉部门内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简单分工。
B.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引导学生的最佳途径。老师对各种事处理得刚正不阿,对学生会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认真听取普通同学的意见,把民意调查落到实处。削减老师的主观意见,固执的主观意见只会蒙蔽自己判断事实的眼力。拒绝将民意调查流于形式,这样只会失去学生对学生会的信心,失去学生对系里的信任。“水能
载舟,也能覆舟”,管理也是如出一辙,只有顺水才能顺舟。
C.心灵的培养。对个别同学意见较差的学生干部需要个人谈话,以朋友的态度亲切交谈。当代大学生的骄傲姿态使得他们容易受挫。以个人利益为先的学生干部虽然损害了集体利益,但还是应该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他们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要真正懂得关爱和关心他们,因为自私的人格是不会得到社会接纳的。
2.信任学生会干部的能力
许多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将各项事包揽一身,不但造成自己工作的繁重,还得不到学生会干部的好评。老师的独揽大权减少了学生会成员对个人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干部认为我只
是在为老师干杂活的误解,同时也削弱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亲密感。凡事都和学生有个商量,对学生来说是种尊重。毕竟学生会是学生们的,学生会的活动是服务学生的。
3.完善学生会制度
A.进一步严格规定考勤制度,事后请假需交主席批准,理由合理方作请假处理。严禁随意捏造旷会理由。继续对考勤实行打分制,录入期末干部考评。
B.策划方案要求做得具体详细,分工明确,减少和删除浮夸词句。在创新设想方面切勿天马行空,要着实考虑到活动经费、人力等问题。对有建设性的想法,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C.管理和布置好活动经费,有重大的活动需提前通知外联部,给以外联部充分的时间去拉赞助。
D.各部门内部做好交流,定期碰头。
E.要求主席团提高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能力,使各个成员的力量得到发挥。
学生会是在学院党委领导和学院团委指导下,依照法律和学院的规章制度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学生群众组织。如何改进并加强对学生会的管理,提升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功能,是每位学生工作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四篇:2013年护士长夜查房存在问题分析与改进
2013年神经外科一区护士长夜查房存在问题分析与改进
2013年护士长夜查房存在问题系列110765432视识境氧表盘菌无核对巡标环输仪操作扎堆聊天
2013年护士长夜查房月份出错人员统计167260440513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13年护士长夜查房出错3次以上护理人员统计10666543谭艳华3朱颖3朱玲玲 邱莹莹
杨慧董丽彭桂莲朱彩霞赖瑞兰原因分析:
1、交接班不仔细,马虎
2、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3、优质护理服务未做到位,没有随时在患者身边,护士站护士多
4、星期六星期天没有领导在,工作散漫,喜欢扎堆聊天
5、未及时巡视病房,未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操作
6、不及时巡视病房 7、12月份病房病人偏少,分管护士多,扎堆聊天形象增加
8、每位护士对自己的各班职责不熟悉,无菌盘没有及时检查及更换
9、病房及护士站环境工人未做到下班前打扫一次,护理人员工作忙,不保洁
10、晚班接班护士没有管理好本班卫生,交班人员没有为下一班人员着想,工作场所不整理
改进措施
1、严格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交接班,对皮肤,管道,输氧,环境交接清楚,有问题及时较交班人员整改好
2、交班者要为下一班人员做好卫生、物品、病房的环境,病情及管道下班前检查一遍,减少出错率
3、加强保洁工人的管理,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职责做事随时保持病房及公共场所清洁干净,下班前要各自检查好管的卫生
4、晚班人员要保持本班的卫生,如果没有做到位自己要整理
5、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要认真,端正,细心,减少自己的出错率,严格按照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按照查对制度进行操作
6、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把理念贯穿到实践中,随时随地守在病人的身边,多呆在病房,少在护士站停留,减少扎堆聊天现象
7、护士长根据病房的病人数进行弹性排班,病人少,护理人员多时尽量在满足病人需求的情况下适当缩减人员
8、各班人员按时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完成任务,定时检查无菌盘
9、上班前要整理好自己的着装,要多微笑。
第五篇: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及其他政府部门下达的,除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外的,用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中央支持地方共建专项资金、内涵发展建设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较而言,专项资金有着资金量大、目标专
一、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同时,专项资金也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却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管理缺失、资金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强度,健全绩效考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校 专项资金 现状 措施
一、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申请存在草率性、盲目性,项目执行存在随意性
专项资金的申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论证和分析,但现实是专项经费的申报时间一般都较为紧迫。高校为了尽快拿到尽量多的专项资金,会要求各个学院广泛参与,使得项目的申请存在一定的草率性和盲目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专项资金在申请到位后,部分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支出范围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虚设项目、支出混乱成为常态。
(二)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资金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专项资金,顾名思义就是特定项目的专用资金。高校应将专项资金运用到特定项目的相关建设中去,才符合国家专项拨款的初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校对专项资金认识不清,将专项资金应用到其他项目或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混用,用于弥补日常经费不足,这就是所说的经费挪用现象。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拖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效率,专项资金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单位及政府部门对于专项资金未发挥出应有的监管力度
大部分高校尽管已经设置了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管理手段、管理措施上还欠缺操作办法。有的高校甚至未参考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直接借鉴其他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专项资金的管理脱离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效果不理想。对于高校来说,专项资金申请到位后,要运用到相应的项目建设中,但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由于体制的落后和监管设置的不合理,财务部门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也降低了专项资金执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其主要职责是专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财政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可是由于操作过程繁琐,牵涉的指标过于复杂,这就影响到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效性原则,难以发挥绩效评价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专项资金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预算编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准确性
建立职责分明的项目申报小组。明确由单位法人总负责,项目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小组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及项目具体实施环节需加强沟通,财务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有效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局限、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重视事前调研,对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大型维修等重大事项,可采取多方询价及多方谈判等方法,相对准确估算出资金大致规模。
(二)增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意识,坚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高校需在参考财政部门颁布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与预计吻合,明确专项资金的支付范围和标准,编制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按照明细表逐笔列支,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使预算支出更加合理、合法化。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准确的将专项资金支出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入账,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移交和登记手续,完成资产的统一管理,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三)加强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离不开内部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交流,采取跟踪监督制度,运用科学的定量、定性指标,跟踪专项资金的重大支出、重大事项经济活动,对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审计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四)改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机制
“平衡积分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工具。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确保了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活动,高校的经济活动也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产生的。如果能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来,将企业所使用的指标转化为高校适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并将其融入到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来,将会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继而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1.财务层面指标体系。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是非盈利组织,除了追求成本效益,也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因此,相应的财务层面需设置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专项资金结余比率、固定资产占投资比率、支出进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用于核算专项资金具体执行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财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客户层面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客户层面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及社会层面。学生层面主要考虑在校学生宿舍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在校教职工层面主要考虑到货及时率、设备合格率、需求部门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社会层面主要考虑外部供应商满意度、货款支付满意度、投标增长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3.内部业务层面指标体系。内部业务是贯穿高校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是连接其他各层面业务的链条;也是提高其他业务的基础活动。内部业务层面主要考虑物资采购或基本建设平均完成时间、货物短缺时间、招标废标率、业务进度等。
4.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体系。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考虑教职员工业务层面水平和学习培训投入,这可体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主要考虑员工业务培训投入率、研究生以上学历比率、业务讨论比率、软硬件条件对人员素质提升作用等。
“平衡积分卡”是一个可以不断变化的指标体系,随着高校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指标体系也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随时调整的。如果高校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等方面发现变化,就应当引起高校决策者的注意,应当对“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设置做出及时调整,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学校多部门通力合作,从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到后续的审核、审查、绩效评价,全过程贯穿“管理-绩效评价”意识形态。高校应做到编制预算合理化,规范会计核算,专项资金独立核算,审计部门全程跟踪,最后运用“平衡计分卡”制度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这样,才能规范专项资金支出,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促进学校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