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3:1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

第一篇: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

福克纳(l897-1962)

小说家。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如《老人》(1939)与《熊》(1942)。

30年代初,福克纳的几部重要作品已经出版,但收入不丰,还得经常为好莱坞写电影脚本,以维持生计。1946年《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出版之后,他的作品逐渐受到推崇。他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1951年又获得全国图书奖,1955、1963年两次获普利策奖。此后常被国务院派往国外从事文化交流工作。1962年7月6日因病于家乡牛津镇逝世。

福克纳在西方文坛上被看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阔。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及其他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描写了两百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和各种人物地位的浮沉及其精神面貌的变化。他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反映的种植园世家子弟精神上的苦闷,也正是现代西方不少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待从祖先因袭的罪恶的历史负担,如何保持自身良心的纯洁,从何处能获得精神上的出路等等。福克纳对传统、对物质主义的怀疑与否定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认为福克纳表现出了“时代的精神”。由于李文俊先生的翻译我走近了福克纳,并且被他影响着我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他是一个奇妙丰富的作家,一个叼着烟斗的美国南方老头儿,但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东西,除了生命疼痛和意义之外,还有隐藏不露的技巧。那技巧被一代一代的作家借鉴和模仿着,然而没有人能真正拿走他的技巧。他的技巧是随他感觉而来的准确性和力量,而不是那些突然而来的漂亮句式和华丽词语。所以别看他叼着烟斗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他骨子里可是一个严谨的人。

这个写过十八部长篇小说和一堆中短篇小说的美国南方老头儿曾说:“„„需要精心地写,得反复修改才能写好。”然而我们读他的作品,却看不出有什么修改的痕迹,他炉火纯青的描述技巧,已出神入化为血管里自然流淌的东西,那东西来源于智慧和警觉。福克纳是完善的,他的完善在于他表达了生活的质朴和本真。无论美好和丑陋他都娓娓道来,精彩的篇章举不胜举。这就是我喜欢的福克纳,他的精彩篇章来源于生活却并不高于生活。

<喧哗与骚动>一直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典范,这主要归因于作者对艺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的精湛的意识流技巧.全书四个部分分别由康氏家族四个人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作者依据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意识流等表现手法,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应用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1949: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美)

福克纳是作为一个充满热望的艺术鉴赏者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起先他追随英国诗人阿尔杰农·史文朋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组诗《大理石的牧神》(1924)。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的出版,使福克纳发现这种形式更适合自己,以后他就激励自己去精通小说这种形式,写出了自成体系的许多作品,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县。

他以密西西比州拉法耶特县的地理、文化、历史和人民为基础,虚构出“邮票般大小的故乡本土”约克纳帕塔法县,它成为福克纳大部分作品的背景和凝聚因素。早期手稿表明,在福克纳出版他的第一本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萨托利斯》(1929)以前,就曾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过一些家庭、家族以及他的一部分主人公,那些具有悲剧性或喜剧性的人物。在他出版《喧哗与骚动》的同一年里,他似乎对材料已经有了充分的把握,从此开始建构一系列的巨著,直到1959年在斯诺普斯三部曲的高潮中得以完成。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尝试多层次的叙事角度,以不同叙事角度把小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版后面还加上一个附录。他解释说他首先采用一位白痴(班吉)的视角来反映一个家庭的悲剧,因为他相信一位不能理解事情起因的人能够提供某种客观的东西。福克纳试图增加其他的视角来表现故事的内在意义,但是他发现就算用了五种视角,也仍然表达不了他在故事中所要说的一切。虽然这种表达方式看上去是不连贯的,甚至是拙笨的,但结果却成功地描绘出了深刻的悲剧色调。他运用意识流技巧是受了詹姆斯·乔伊斯和亨利·詹姆斯的影响;生动的长篇独白技巧也表明他曾从罗伯特·勃朗宁身上汲取过营养;他也运用海明威所强调的简洁的叙述表达方式,同时也学会了观察悲剧之中的荒谬,这显然能从马克·吐温身上找到源头。

从这部作品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出他已经精通叙事技巧,但是如果不运用这些技巧把读者深深地、令人信服地引进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对于技巧再精通熟练也显得毫无意义。读者经历了对三位兄弟——班吉、昆丁、杰生——的内心世界的一番游历,对这些形象一定会难以忘怀。同时,一定也忘不了他们的姊妹凯蒂和佣人迪尔西。

在《喧哗与骚动》之后,每隔一隔时间,福克纳就有杰作问世。《我弥留之际》(1930)叙述的是本德仑一家为完成本德仑夫人的遗愿,把她葬在一个遥远小镇上父母身边而进行的荒诞的、带有悲剧色彩的努力。外部大水的阻隔和内部家庭成员的纷争,使这个家庭为实现他们的目标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八月之光》(1932)写了弃儿裘·克里斯默斯的生活。他相信自己是个混血儿,并努力寻找使自己的双重血统得到承认而不受种族歧视的合法地位。就像哈克贝利·芬一样,他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阻力。与以往那些杰作不同,这部作品场景广阔、内容丰富,对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文化背景作了视野开阔的描绘。

随着《押沙龙,押沙龙!》(1936)问世,一般人都认为福克纳的创作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把福克纳对约克纳帕塔法的建构、对小说叙述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他对创造真理问题的持续性兴趣都汇合到一块。在这儿,福克纳从不同的角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虚构的历史问题上。在1909年和1910年之交,昆丁·康普生觉得自己也许能够发现1865年在托马斯·塞德潘的庄园里,托马斯的儿子亨利开枪将自己的好朋友、妹妹的未婚夫查尔斯打死的原因。福克纳通过昆丁的“侦查”,把这部小说与《喧哗与骚动》紧密地联系在一直。在《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在1910年他上哈佛的第一年春天里自杀了,部分原因是他不能忍受妹妹的性成熟。在塞德潘的故事中,昆丁能够看到决定自己的一生以及导致他自杀的一些因素。昆丁以后的遭遇就成了“历史”的真正的含义。

这部小说就像许多历史学家的对话,各式各样的人物都以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支配事实,企图得出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或为什么会发生的部分真相。最后一种观点认为真理出自于强调心灵的真实性、与心灵直接对话并难以证明的想像行为。昆丁和他的哈佛同学施里夫·麦坎农就是依靠想像力来认定亨利和查尔斯的身份,使这一重大事件得以重现:托马斯·塞德潘告诉亨利,查尔斯不仅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而且他身上还有来自于母亲的黑人血统。就算亨利能够容忍乱伦现象发生,他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妹妹将嫁给一个黑种,因此他在庄园门口枪杀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惟一的兄弟查尔斯。托马斯和亨利之间的会面这一关键场景,没有任何一位证人在场——只是靠推测来认定它的必然性。

《押沙龙,押沙龙!》充分表达了福克纳的几个典型主题。他的人物融合在他们的历史之中。这里的历史并不单单是一系列事件,而且还包括通过这些事件显露出来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冲突,福克纳在受奖演说中称之为人类精神。依仗着对想像力自我超越的运用,昆丁和施里夫沟通了。在人类精神的领域里亨利和查尔斯同样也是相互沟通的,在超出日常生活的平面上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在福克纳的所有作品中,想像力的自我超越使个体同群体连结在一起,同人类内心的真实连结在一起。福克纳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悲剧性磨难起源于他们对旁人内心世界的茫然无知,或者他们企图把短暂的超越永恒化。

从《押沙龙,押沙龙!》看来,福克纳的作品表现了技巧和主题的结合。他的许多杰作能够被看成是对构成自我超越的巨大障碍的研究,他把自我超越当作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在《喧哗和骚动》中,福克纳把焦点集中在古老南方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由此给家庭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压力上。《我弥留之际》讲述的是性别差异的残忍。

《八月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种族主义和边疆地区的清教主义上。开始于《村子》(1940)的斯诺普斯三部曲强调了来势凶猛的资本主义对于人类精神的影响。《去吧,摩西》(1942)继续揭示种族歧视、贪婪占有以及物欲对于人类心灵交流的阻碍。对这些杰作的主题作这样的描述,很可能会使读者沉浸于这些故事之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生动的场景、事件描绘,而不公正地忽视它们所具备的真正力量。

虽然许多读者感觉到了在《去吧,摩西》之后福克纳创作能力的衰退,但他仍然向人们提供了大量受人尊重的作品。在40年代,福克纳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后结集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选集》(1950),这本书使他获得国家图书奖;他还为好莱坞写作剧本花费了许多时光,还帮助马尔科姆·考利整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他收选一批侦探故事出版了小说集《让马》(1949),并完成了《坟墓的闯入者》(1948)。这是他自《圣殿》(1931)以来,第一本确切意义上的通俗读物,虽然它对罪犯审判中种族歧视的影响的关注远远超出对“性欲和变态”的关注。福克纳在《坟墓的闯入者》出版以前就出卖了该书的电影版权。1949年,这部影片在福克纳的帮助下在奥克斯福摄制完毕,并受到广泛好评。

获得诺贝尔奖以后,福克纳的作品似乎有些趋于保守。他写了斯诺普斯三部曲的另外二部:《小镇》(1957)和《大宅》(1959)。《劫掠者》(1962)出版后,读者对它的热情持续不衰,后来它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福克纳在《修女安魂曲》(1951)中想作一番革新的尝试,他把类似于《圣殿》续篇的一个戏剧性场面同有关约克纳帕塔法县的虚构的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这种与早期实验相类似的尝试,在《修女安魂曲》中反应出来的仍然是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寓言》(1954)是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反战主义的寓言小说,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但是人们并没有把它放进福克纳的最好作品之列。

在福克纳获诺贝尔奖时,他主要还只是被一些有鉴赏力的读者所赏识。他的小说常常被大刊物刊登,他的作品也常被评论,虽然报刊上的评论常常并不是那么客气。他在欧洲却相当有名,尤其在法国和瑞典,那里有许多热情的翻译家介绍和出版他的作品。甚至在他得奖前,由于学术界的关注,由于《袖珍本福克纳文集》的出版和《坟墓的闯入者》的成功,福克纳在美国的声望也开始在上升。

但福克纳还是依靠诺贝尔文学奖才把他从一个相对说来是默默无闻的地位上突然提升上来,把他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世界的面前。自1950年以来,福克纳的名望迅速增长,直到现在再也没有人会对福克纳置身于世界文学巨人的行列提出什么疑问了。

小说创造了福克纳

张慧仁

威廉·福克纳,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惟一的铁路。牛津小镇留下老上校鲜明的痕迹。老上校死后,坟头矗立着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讲老上校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人参与的一项仪式。但是威廉·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但福克纳为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屡屡失败的父亲与坚强自尊的母亲势不两立,在童年,母亲经常强迫他在“软弱”和“坚强”中做出选择,让他从小就体验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威廉·福克纳比同龄人长得矮小,整个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长得高大些。曾祖的荣耀与父亲的落寞构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体上的劣势,促使他对想象力从喜欢发展到依赖。福克纳逐渐远离集体活动,甚至逃学。威廉·福克纳把自己看作是曾祖父的孩子,从儿童时代就模仿老上校生活。他弃绝不用父亲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家族巨人的名字威廉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名字。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说,“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这句话他一再重复,变成一句口头禅。

福克纳的小说泄露他一生努力掩饰的一切:他把分裂和痛苦的肇始与势不两立的父母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押沙龙,押沙龙》中罗莎克尔·德菲尔德小姐在母亲的死亡和父亲的生存之间进退两难,发现自己的童年还没领略就消失了的悲剧,其中有福克纳的痛苦的影子。福克纳和埃斯特尔青梅竹马,“小情人”的关系持续多年。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没出息的父亲生下的不成器的儿子,他看来是个无望的求婚者。双方的父母都不同意他俩的结合,认为他无固定职业,无前途可言,没有资格谈婚论嫁。眼看着埃斯特尔与人订婚,“他的世界破碎了。”个人世界的崩溃,外在世界也在濒临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和平、繁荣和进步濒临末日。也许自己能在世界的崩溃中有所作为?他梦想实现曾祖父那样的荣耀,他决心当飞行员。他找到兵站,但被退了回来。人家嫌他身材矮小,体质羸弱。他接连遭受到情人、亲人和家乡征兵站的抛弃,无法在牛津再呆下去了。他踏上了去纽黑文的英国征兵站的征程。到那儿,他编造身份、伪造文件作为英国人威廉·福克纳被接收了,受训当皇家空军飞行员。他练习柔软体操、急行军、学习航空和飞行原理。眼看就要驾机参战了,孰料战争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了。

他于12月初回到牛津,没有受伤、没有奖励、和表扬。失恋加上英雄无用武之地,福克纳体味了自己命运的多舛。

碌碌无为的生命,虽然让他一事无成,但他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福克纳独坐书房时,默然眺望窗外,在日渐消失又日渐兴起的世界中,他既看到荣华富贵,也看到残酷无情:为了让地上长出可供牟利的东西来,可以不惜奴役一个民族、毁坏一片原野。他看到了庸俗、卑鄙、不择手段和旺盛的精力。他更看到自己:一个羞怯的苦恼的人,疑虑、恐惧、担忧,失落感和黑暗感步步逼近,对种种生活问题一筹莫展。若要想在今后一生中保持自尊,必须有所作为,他对自己说。这时,他的内心涌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冲动,创造的冲动和破坏的冲动,他回忆,同时进行审判、剖析。这种双重性日渐成为他处理经历和往事的惯用方式和特征。他通过想象和模仿的策略,从伟大的祖先身上吸取精神动力的题材。成年以后,他屡次想起那些讲到曾祖父的故事,常常激动不已。他的曾祖父成了他生活中的伟大人物,精神向导。像曾祖父那样成就军功是不可能了,这时对他来说,小时候“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这句话响彻耳根。活在世上,只有写作,写虚构小说,才能驾驭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才能超脱困惑、跨出死胡同、走向宁谧的天地。对于他来说,只有另一个世界足以成为这一个世界的治疗。他决定把天才全部贡献给艺术。

他醉心于过去,忠实于想象。他害怕时光无情流逝,害怕女孩变成女人。福克纳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渲染成浪漫气息浓郁的世纪末。福克纳创造了从愤怒困惑地说话的老是向后看的幽灵昆丁,到不怒不悲、甚至毫不留恋地接受“文化变迁”的拉克里夫。福克纳发现,人生具有亦悲亦喜的双重性:明知人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无法向时光报复的悲剧性;人虽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可以尽情地享用时光的喜剧性。福克纳内心分裂深重,他害怕死于分崩离析,这使他对艺术的依赖逐日加重。他始终有一种恐惧,恐惧有一天不仅创作的狂喜会消失,连创作的欲望以及值得一写的内容都会消失。这种恐惧只有当他的目光被老作家安德森引导到自己的故乡上才戛然而止。“我发现这块邮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写,活得多长,一辈子也写不完。”一个个人物、家族和社会开始在想象中繁殖,场面和情节开始衍生,想象力疯狂地从一种可能飞到另一种可能,不断地涌现新发现,像开掘一个金矿。

福克纳不停地写作,不断有作品发表,却永远挣不到足够的钱。已经写出了《喧嚣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小说的福克纳,并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名声和金钱。福克纳渴望成功,但贫困和默默无闻的生活长期磨练着他。他要一次次的通过写他非写不可的东西来谋求生存。福克纳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将是不断地写书。这样的命运意味着,他要创作——要侍奉心中的一个梦和一团火:我就这样创造了自己的宇宙。”许多评论家认定福克纳是个题材向后看,而风格和形式向前的作家。这一说法看似辩证深刻却与事实的本质不符。福克纳的小说发生在“南方”,但严格意义上,南方只是他的写作方法,因为他恰好是个南方人,他对南方熟悉,所以他需要南方为他服务。但是他没有必要恪守南方的历史事实,而是经想象把玩事实,把它们糅合、增删、修改,赋予其完全不同于任何事实状态的新貌,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面貌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对应的是福克纳的内心需求、内心真实。他创造着小说中的世界,又甘心让小说中的世界创造自己。写作对于福克纳来说是生命的需要、生命的组成部分。可以为自己写作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一天,我好像关上自己和所有出版商的地址、新书目录之间的闸门,对自己说,这下我可以写啦。”为自己写作意味着挖掘更多私密材料的自由,进一步回溯过去和深入内心。福克纳在《野棕榈》中创造了一个人物夏洛特·里登迈耶,取材于情人梅塔和海伦。福克纳用心中的画笔,把心上人的身世剪辑一番,去掉生日、结婚和工作等经历,把她画成一个胆怯、可爱的姑娘。福克纳小说中许多人物其实都是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改造。他小说中的历史,既包括过去,也包括现在和未来。他小说中的地方,即是南方也是北方,即是美国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

1950年,福克纳终于出大名了,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功来了,有名有利了,他反而感觉空虚。这时他更加感到,他真正需要的是创作本身。多年来,他建立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即一直抱住自己虚构的世界不能松手。一旦对通向虚构世界的路和虚构世界的联系失去把握,他生活的信心便会动摇。出人头地固然比被人冷落好,但是,却不能给他持久地满足。写作中,总有一个个声音对他歌唱。就像写第一篇小说《坟墓里的旗帜》时,写吉本的声音呼唤出他最喜爱的凯蒂的形象。一个个的独特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把空荡荡的工作室变成热闹的王国,把生活中的寂寞和痛苦融化掉。什么也缓解不了福克纳写作的欲望,金钱、爱情、出名都不能。

他需要不断地扩大他的王国,把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写完一部书后,短暂的舒适、高兴和完成感,很快被空虚淹没。他的创作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也是拒绝毁灭的办法。《去吧,摩西》是他最后一部重要小说,他进一步探索了“荣誉、真理、怜悯、体贴和忍受悲痛不幸的能力”等他熟悉的题材,刻画了一个个努力奉行的人。

.《喧哗与骚动》

世界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 南方种植园制度的一曲“挽歌” 一部讲授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百部世界经典著作之一“ 人们谈论意识流小说,就不能不谈他的《喧哗与骚动》,谈论福克纳虚构的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就无法回避《喧哗与骚动》。该书以”意识流“的手法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南方正如康普生家庭一样分崩离析,走向死亡。福克纳用扑朔迷离的叙述手法为他心爱的南方描绘了一幅色调惨淡而又凄凉无比的夕阳晚景,既体现了南方的必然崩溃,又表达了他本人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喧哗与骚动》发表之后,赢得了评论界的极大褒扬,1949年福克纳因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部经典的意识流作品读起来较为晦涩,结构复杂,寓意较深,是对读者耐心的较大考验,但其繁复的小说结构和多变的叙述手法让人惊叹,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福克纳有一个信念,或者更恰当地说有一个希望:每个人迟早都会接受应得的惩罚。而自我牺牲不仅随之带来个人的幸福,而且也增加了全人类的善行。--摘自1949年诺贝尔委员会授奖辞

读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为福克纳申辩,我以为有人没有正确地而是歪曲地理解了福克纳这个杰出的大师。福克纳在艺术上确实有新的创造。--著名作家 刘白羽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从《喧哗与骚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对生活与历史的高度的认识和概括能力。

--著名翻译家 李文俊。《喧哗与骚动》这本小说有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要算福克纳全部作品中制作得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士喜欢称为”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美国诗人兼小说家 康拉德·艾肯

那个叼着烟斗的福克纳

偏爱到一种固执,甚至宗教感。

我得到的第二本《喧哗与骚动》是书的译者李文俊先生送给我的。李先生在书的扉页上写着”送给喜欢它的赵玫"。我当时非常感动,当即复了李先生的信。我再度倾述这本书之于我的生命的重要性,这里没有一丝夸张。我确实一直视这本书为生命中的一部分,那很重要的部分。我最早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1986年,不那么早了。但我却在那个时刻震颤起来,我感觉得到那种身体的抖动,几乎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我只读了一遍,但我随手即可翻到我所想要找到的书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应当感谢李先生为大陆的作家们翻译了这本书。这样我们就了解了福克纳的那杰出的方式,并感受到那心脏、那脉搏的跳动。这个叼着烟斗的美国南方的老头儿,他竟然成为了世界的财富和骄傲。在他的一切的先锋性的探索后面,我们看到了他所要极力表现的那种生命的疼痛和意义。如此深刻的倾诉使这个老头儿永远站在前卫的位置上。

福克纳的完善在于福克纳的精神是属于诗的。我之所以不敢轻易作诗,是因为我一直以为诗是个太高的境界。我渴望那个诗的境界才选择了福克纳,而在选择了福克纳的同时也就是选择了生存的方式。让生命中充满追逐、失落和由此而诞生的苦痛。如此深刻的苦痛,这苦痛甚至是无法说出来的,于是只伤残自身。有时候我竟然仇视写作,因它使我学会了一种转述苦痛的方法。不说那个真实的现象,而是虚伪出一个他人的故事来,以浇心中块垒。因那苦痛是说不出来的。比如你总不能一一道出那些你想爱却又不能爱的男人的名字吧。他们如烟雾般,只在你的散文中无形地飘。然后,惟有那苦痛幻化成一种哀而怨的精神。

为了什么?

我其实并不喜欢这样。

人便是这样地慢慢地被异化着。我,变成非我。我的爱,变成他人的爱。我的苦痛,也变成别人的苦痛。很多很多的人物,他们共同来分担你的痛苦,真是一桩深刻的事业。那么你还用痛苦吗?你痛苦天生是为了要别人分担的,那么如此长久下去,你难道不会麻木吗?坚持下去,生存下去,也就是写作下去,这是那个命。我像绑在战车上的轮子,我本不想打仗不想上战场,已经不可能不写作。

我一直想,步入老年直至七八十岁,依然手不颤抖,思路敏捷,行云流水。

福克纳已经放弃掉了一种生之苦痛生之凄惨,而只留下了精神。于是你相信了他的精神不死,因你随时可从书架上取下他的书,并触到他的灵魂。

于是还是写作,在各种嘈杂的空间里,在琴声中,在沮丧的时候,在和他争吵以后,在哭泣的那个瞬间刚刚逝去。

尽管我同福克纳相隔遥远。

第二篇:威廉福克纳经典语录

威廉福克纳经典语录

篇一:五十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_优秀句段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德国歌德《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法国蒙田《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前苏联高尔基《童年》)

7.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法国巴尔扎克《高老头》)

8.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0.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2.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意大利但丁《神曲》)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14.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16.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套中人》)

17.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法国作家左拉《萌芽》)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英国诗人拜伦《拜伦诗选》)

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英国文学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20.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hú)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德国著名民主诗人海涅《海涅诗选》)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莫里哀《伪君子》)

22.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篇二:五十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五十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德国歌德《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法国蒙田《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前苏联高尔基《童年》)

7.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法国巴尔扎克《高老头》)

8.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0.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2.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意大利但丁《神曲》)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14.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16.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套中人》)

17.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法国作家左拉《萌芽》)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英国诗人拜伦《拜伦诗选》)

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英国文学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20.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hú)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德国著名民主诗人海涅《海涅诗选》)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莫里哀《伪君子》)

22.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美国作家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纳《神秘岛》)24.整个下半天,人都听凭羊脂球去思索。不过本来一直称呼她作“夫人”,现在却简单称呼她作“小姐”了,谁也不很知道这是为着什么,仿佛她从前在评价当中爬到了某种地位,现在呢,人都想把她从那种地位拉下一级似的,使她明白自己的地位是可羞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

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诗选》)

26.我明白了,我已经找到了存在的答案,我恶心的答案,我整个生命的答案。其实,我所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荒诞这个根本的东西。(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恶心》)

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28.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20 世纪德语小说家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2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法国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3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法国作家拉伯雷《巨人传》)

31.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前苏联作家、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3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

(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论说文集》,他还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33.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英国作家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3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十八世纪德国戏剧家和诗人席勒《阴谋与爱情》)

3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十日谈》)

3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3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

38.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捷克著名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好兵帅克历险记》)

3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0.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汤姆·

索亚历险记》)

41.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英国诗人、政论家弥尔顿《失乐园》)4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 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4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4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美国作家赫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45.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危地马拉著名诗人、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4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47.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印度诗人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48.悲伤使人格外敏锐。(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49.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50.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篇三:世界名著经典语句汇总

世界名著经典语句汇总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歌德《浮士德》)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蒙田《随笔集》)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夏洛蒂·勃朗特《简·爱》)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高尔基《童年》)7,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巴尔扎克《高老头》)8.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0.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2.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但丁《神曲》)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14.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威廉·福克纳《喧嚣与骚动》)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16.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契诃夫《套中人》)17.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左拉《萌芽》)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拜伦《拜伦诗选》)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劳伦斯《儿子与情人》)20.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海涅《海涅诗选》)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莫里哀《伪君子》)22.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儒尔·凡尔 纳《神秘岛》)24.整个下半天,人都听凭羊脂球去思索。不过本来一直称呼她作“夫人”,现在却简单地称呼她作“小姐”了,谁也不很知道这是为着什么,仿佛她从前在评价当中爬到了某种地位,现在呢,人都想把她从那种地位拉下一级似的,使她明白自己的地位是可羞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26.我明白了,我已经找到了存在的答案,我恶心的答案,我整个生命的答案。其实,我所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荒诞这个根本的东西。(萨特《恶心》)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28.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卡夫卡《变形记》)2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3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拉伯雷《巨人传》)31.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3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33.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3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席勒《阴谋与爱情》)3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薄伽丘《十日谈》)

3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3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果戈理《死魂灵》)

38、誰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3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0、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1、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弥尔顿《失乐园》)

4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4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乔伊斯《尤利西斯》)

4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赫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45、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4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47、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48、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49、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50、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惠特曼《草叶集》)

人生哲理

1、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2、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3、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4、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

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影!

用不着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晶莹。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如果在一条阴沟里都翻了船,你的人生一定苍白,绝对不会生 动。如果败了,我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胜了,我可以把脚下的基石夯硬。

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

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5、一个人要正视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要有十倍的勇气和百倍的坚强。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聪明能干或“血统高贵”而骄傲自大,他要战胜这个弱点,不知要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评,作多少番深深的反省,他们是人生征途上马拉松冠军。有的人为了战胜疾病和伤残,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无畏地向死神宣战,坚忍地同命运抗争,把厄运的千斤重压举起和推倒,令重量级的举重猛将也肃然起敬。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克己的人,为战胜惰性而反复自策的人,为战胜暴躁而时时制怒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励的人。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6、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东西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做了错事,谈起来就说他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强词夺理就是狡辩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做艺术家的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就是流里流气。

7、懒惰者凌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

8、人生要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9、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和朱唇红颜,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青春不是短暂的岁月和鲜红的色彩,而是一种永远充实、开放、活跃、蓬勃向上的心态,不断沸腾的滚滚热血。

10、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11、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和天的高远;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刻轻视我,即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的空调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和

海洋的咆哮;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和晨曦的灿烂。

12、尊重。相互尊重对方的自由而不企图控制对方,或强求改变对方。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说过:“对一个人来说,不去摆脱他自己的恶,而去摆脱别人的恶,这样做是件可笑的事情,因为摆脱自己的恶是可能的,而摆脱别人的恶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对每个人都十分有借鉴意义,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

13、能让你成为某种人的,不尽是你的能力,更是你的选择。

第三篇: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讲演讲稿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特别是萨特、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where I am standing.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l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There a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There is only the question: When will I be blown up? Because of this,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riting today has forgotten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which alone can make good writing because only that is worth writing about, worth the agony and the sweat.He must learn them again.He must teach himself that the basest of all things is to be afraid;and, teaching himself that, forget it forever, leaving no room in his workshop for anything but the old verities and truths of the heart, the universal truths lacking which any story is ephemeral and doomed--love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Until he does so, he labors under a curse.He writes not of love but of lust, of defeats in which nobody loses anything of value, of victories without hope and, worst of all, without pity or compassion.His griefs grieve on no universal bones, leaving no scars.He writes not of the heart but of the glands.Until he learns these things, he will write as though he stood among and watched the end of man.I decline to accept the end of man.It is easy enough to say that man is immortal simply because he will endure: that when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has clanged and faded fr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hanging tideless in the last red and dying evening, that even then there will still be one more sound: that of his puny inexhaustible voice, still talking.I refuse to accept this.I believe that man will not merely endure: he will prevail.He is immortal, not because he alone among creatures has an inexhaustible voice, but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The poet’s, the writer's, duty is to write about these things.It is his privilege to help man endure by lifting his heart, by reminding him of the courage and honor and hope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pity and sacrifice which have been the glory of his past.The poet's voice need not merely be the record of man, it can be one of the props, the pillars to help him endure and prevail.

第四篇: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where I am standing.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l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There a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There is only the question: When will I be blown up? Because of this,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riting today has forgotten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which alone can make good writing because only that is worth writing about, worth the agony and the sweat.He must learn them again.He must teach himself that the basest of all things is to be afraid;and, teaching himself that, forget it forever, leaving no room in his workshop for anything but the old verities and truths of the heart, the universal truths lacking which any story is ephemeral and doomed--love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Until he does so, he labors under a curse.He writes not of love but of lust, of defeats in which nobody loses anything of value, of victories without hope and, worst of all, without pity or compassion.His griefs grieve on no universal bones, leaving no scars.He writes not of the heart but of the glands.Until he learns these things, he will write as though he stood among and watched the end of man.I decline to accept the end of man.It is easy enough to say that man is immortal simply because he will endure: that when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has clanged and faded fr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hanging tideless in the last red and dying evening, that even then there will still be one more sound: that of his puny inexhaustible voice, still talking.I refuse to accept this.I believe that man will not merely endure: he will prevail.He is immortal, not because he alone among creatures has an inexhaustible voice, but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The poet’s, the writer's, duty is to write about these things.It is his privilege to help man endure by lifting his heart, by reminding him of the courage and honor and hope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pity and sacrifice which have been the glory of his past.The poet's voice need not merely be the record of man, it can be one of the props, the pillars to help him endure and prevail.

第五篇: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A Study of the Human Relations in Sons and Lovers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I” 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35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中西方对"死亡教育"之态度的对比研究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on Cosmetic Marketing based on Femal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侦探小说的发展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fluence, Barriers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从人格结构论视角看《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美剧《复仇》的语篇分析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全身反应法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原则的运用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The Process of Anna’s Spiritual Integration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99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D.H.Lawrence《儿子与情人》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从文化角度分析《穿普拉达的恶魔》所反映的职业观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从“看上去很美”和“Little Miss Sunshine”两部影片浅析中美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 133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影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解析斯嘉丽的性格及其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借鉴意义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151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152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

153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54 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

155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156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

157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158 A Funeral of Red Roses:An Analysis of Du Shiniang's and Marguerite Gautier's Trage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ignity

159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

160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161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

162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

163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

164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

165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166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67 “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

16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69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170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71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

172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173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

174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175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176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spect by Comparing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with Later Translator’ Versions

177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178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

179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

180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81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

182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183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184 从模因论视角看流行语“给力”

185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86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

187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188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89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190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

19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从抗拒到妥协的精神之旅

192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93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19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95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196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197 印度商务礼仪研究—对中印商务谈判的建议

198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199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

200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下载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廉·福克纳[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小编整理)

    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英语演讲稿 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第一次世......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共5篇)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摘要:《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在写作过程中,福克纳利用象征手法赋予了该作品更为......

    福克纳研究综述

    国内福克纳研究综述 廖白玲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具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但从70年代 末以来逐渐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近期更......

    福克纳文献综述

    福克纳研究综述 专业:英语班级:2004级(3)班 姓名:毕彩霞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创造性,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在三十年代发表了一些......

    福克纳获奖感言

    William Faulkner: Nobel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Click for MP3 audio download William Faulkner: Nobel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威廉婚礼英文

    伦敦主教在威廉王子婚礼上的布道词 The Bishop of London's Sermon 29th April 2011 伦敦主教在威廉王子婚礼上的布道词 2011年4月29日 “Be who God meant you to be and......

    福克纳与莫言

    福克纳与莫言朱世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在近十年来兴起的作家群中,莫言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小说家。他之所以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注意,不仅在于他创作的小说的数量,而......

    福克纳诺贝尔奖致辞中文版

    威廉·福克纳的诺贝尔获奖致辞而是奖给我的作品——一部在痛苦和汗我觉得这个奖项不是奖给我个人的, 水中铸就的有关人类精神的大作,不是为了荣誉,至少不是为了利益而创作,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