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潮奔涌逐浪高——华县项目建设纪实
大潮奔涌逐浪高——华县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 渭南日报 作者:张 燕 王 勇 谷迎军 时间: 2011-5-9 14:11:01
五月的华县热火朝天,一派繁荣:整齐美观的人行道,姹紫嫣红的绿化带,进展神速的重点项目„„处处都在展示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雄浑之美;翻斗车来来往往,挖掘机不停地舞动着巨铲,高耸的塔吊在高水准施工人员的操作下挥动着长空巨臂„„处处都昭示着华县光辉灿烂的明天。
近两年来,华县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统揽,以打造“中国钼业之都”、“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皮影文化艺术之乡”四张名片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1139.5平方公里的华州大地上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热潮,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彩的壮丽画卷,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民生问题迅速解决,钼、精细化工、生态旅游、蔬菜、畜牧、劳务等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以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
一对一 一抓到底
为了把项目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部门乡镇包企业制度,动员县镇领导到项目建设一线推进项目进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以适当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县里对重点项目实行问责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项目落地有声。
2011年2月10日刚收假,该县就举行了全县目标责任考核表彰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进大会,拿出100万元奖励2010年度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下达了2011年项目建设任务,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责任单位负责推进,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一抓到底,超额完成的给予重奖,完不成任务的向人代会说明并给予问责;2月18日,举行了赤水湾、中铁建等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吹响全市项目集中开工第一号。将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新成立的4个招商分局和重点项目办。县委书记杨森明多次到工业园区和赤水湾视察、,人大主任王红旗召集部门和企业指导瓜坡镇建设项目列入省级32个标准示范镇、,县长朱福俊现场办公研究杏林磨村市场综合开发工程并外出招商,政协主席吴新亚积极协调中铁建项目运输通道,常务副县长简录民督查金堆灾后重建、神农高科肥业项目,为县级领导包联项目带了好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华县就像一艘开足马力的巨轮,在社会发展大潮中奋力前行。好项目、新项目纷至沓来,在建项目如火如荼,竣工投产项目活力四射,让华县朝气蓬勃。
严管理 有效推进
“推进项目建设,就是加快华县发展最重要的落脚点。”华县县委书记杨森明表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不能说在嘴上,贴在墙上。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该县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升年”、“投资环境治理年”。他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重大项目和产业招商为重点,既抓项目签约、落地,更突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通过召开投资环境治理大会,印发《投资环境治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开通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等措施,下势整治投资环境;进一步明确项目包联责任,制定《2011年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包联县级领导、包联部门负责同志深入项目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周督查、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奖惩”,加大督查力度,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排名和通报。对已开工的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对还未动工的项目,逐环节研究和落实开工条件,发督办函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具体问题,主动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衔接工作,力争项目尽早全部开工。
强有力的措施,使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不断化解,项目建设的进程大大加快,项目建设的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数据显示:今年全县共安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1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9亿元。1—4月份,已开工复工27个,开工率77%,完成投资18.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6.4%。其中:2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第一季度投资进度为23.5%,居全市第三位。目前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复工,开工率100%,1-4月完成投资17.9 亿元,占市考核年度投资任务57.7亿元的31%。
一批批大项目优质高效地快速推进,极大地增强了该县经济发展的“造血”机能,为该县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也为实现“经济强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人居佳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难题 逆势迸发
项目建设要快速推进,土地是个极为关键的要素。华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采用抓紧供应已批土地、探索土地增减挂钩新增土地、积极申报重点项目用地的办法,确保项目用地需求。为金钼、陕化两大集团项目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争取省级项目专项用地指标。想方设法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保障,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具体工作中,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土地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重点项目的上报审查、审批过程中,多次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沟通衔接、汇报工作。针对以往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限过长,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原需报省政府批准的批次建设用地申报材料充分简化,同时压缩审批时限,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定工作日出具初审和批复意见,需要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出具审查意见,大大缩短了报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按照“手续简、措施实、手段新、质量高”的要求,做到当场能办的事当场办,有困难办的事想法办,复杂的事简化办,为用地单位创造了一个高效优质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华县的项目建设在压力面前进一步蓄积了动力和活力,热火朝天,亮点纷呈,其中:嘉诺生物产业园项目、氧化钼生产线技术改造、光明氯化石蜡建设项目、铁路水泥制品生产线项目、子仪西路综合开发道路项目、少华山索道和石门宾馆、金堆灾后重建项目、省级设施蔬菜基地项目、中央小型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等10个项目将在6月底建成;陕化节能减排技改主装置项目、陕鼓空分装置工业气体项目、金堆城氧化铁球团矿项目、选矿工艺升级改造、赤水湾文化生态产业园水景温泉和农家风情园工程、东秦粮食物流产业园、瓜坡省级重点镇、县人民医院扩建土建主体工程、丝巷农贸市场等9个项目进展快,年底可望竣工;陕化10万吨丁二醇扩建省级重点项目,陕西煤业集团下达资本金8亿元,完成立项、平整土地、修筑围墙,正在进行环评和设计招标。14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均有序推进,1000万吨炼油厂、少华山环山景观大道项目、渭河夹槽区农民新区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骏马驰骋,志在千里。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明媚春光,华县项目建设扬鞭奋蹄,勤劳朴实的37万华县人民正万众一心,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项目建设的新乐章,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繁荣的新华县正在悄然崛起!
第二篇:大潮奔涌逐浪高——沭阳县沂涛镇创业文化富民纪实
大潮奔涌逐浪高——沭阳县沂涛镇创业文化富民纪实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厂房,一个个忙碌不停的生产车间,一条条衔接有序的作业流水线„„如今,只要你步入沭阳县沂涛镇这片投资“热土”,都会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创业新风扑面而来,体会到经济发展的脉搏在欢快的跳动。勤劳、智慧的7.5万沂涛人民,正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加快发展。全民创业,已成为拉动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劲引擎。
沂涛是市、县第一人口大镇,农业大镇,如何帮助农民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实现共同致富是镇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以等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耐不下的压力感创新工作机制,转变着力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结合点,充分发挥创业文化的惠民作用,用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指导创业实践,通过营造创业氛围、聚集创业要素、拓展创业领域、整合创业资源、优化创业服务、打造创业环境、建设创业制度等措施,推动全民创业有效开展,在全镇上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全民创业大潮。
转变工作机制激励干部干事业
为迅速开创全民创业的新局面,该镇首先从干部自身做起,针对工作实际,把干部从过去单纯忙事务、搞业务的圈子中解脱出来,把、将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抓工业强镇、抓项目建设和抓村级经济发展上来,以此建设务实型干部队伍,增强广大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瞄准既定目标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牢固树立起“干好事干成事”的强势心态和争先意识;再是建立干部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工作机制,深入干事创业主战场,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进行自我加压,把目标任务以百分制的形式分解到镇村干部身上,并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公开承诺与年终考评结合起来,根据实绩兑现奖惩,不打和牌,保证“成绩突出得票子、有位子;平庸无为挨板子、让位子”。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能人办企业
开展“春风援助”行动,指导倡导能人办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能人“唱主角,演大戏”,使企业落地生根开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镇制订了《关于加强镇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兴办贸易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关于富民壮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投资创业人员,实行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一切围绕能人转,真正营造尊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创业环境。一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和开发镇工业集中区,加强配套设施功能建设,增强外来投资的磁性,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能人创办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条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营造能人创业环境,建立帮办组织,密切政企联系,帮助解决创办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变小业为大业,变旧业为新业,变一业为多业,使他们成为新型企业家。今年以来,引进县开发区项目1个,引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1个,达成投资协议1个,总投资额近2亿元;镇村干部和乡土人才创办的项目达51个,民营企业3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1个。镇龙头企业虞姬神酒业有限公司引进投资1.2亿元,建设美国蓝带啤酒生产基地——“江苏虞姬神啤酒有限公司”,在近期即可投产,可年产啤酒10万吨,实现税收200万元以上;古楼春就业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强做优原有白酒产业的同时,又投资1000余万元新办了虞美人酒业有限公司,拥有虞美人天缘、地缘、人缘三大系列,全年可生产白酒8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利税300万元左右。全民创业的兴起,先后造就了陈明华、葛跃东、朱永美、王跃东、路开军、沈达林、马龙等一大批乡土创业能人,并催生了葛楼酒业有限公司、硕湖春酒业有限公司、真情缘酒业有限公司、亚洲酒厂、三杰酒厂、屋基酒厂、恒源酒厂、古泉酒厂、古溪酒厂等10多家酿酒企业,年可缴纳税费近千万元,同时解决了近2000劳动力就业问题。
激活单体细胞引导群众创家业(花乡沭阳网/周延)
激活社会每一细胞,使“星星之火”构成“燎原之势”,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将身边事、身边人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深入村组,巡回宣传,在全镇上下营造“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舆论氛围。二是大力实施“千名人才返乡创业”工程,着力培育“内生型”企业,壮大“草根经济”。该镇通过调查摸底,建起《沂涛镇在外人员情况登记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花名册》、《已回乡创办企业人员情况表》,实行动态管理,做好“情”字文章,以情感人,把亲情、友情、乡情融入到工作中去,增强他们回乡创业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及时通报家乡发展情况,邀其回乡创业。在优化服务环境上,回乡创业人员与外商一样,提供一样的优惠政策,一样的优质服务,对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班子联系、职能部门挂钩、机关人员驻点的办法,帮助企业谋划发展,排忧解难。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牛、羊、猪、鸡、鸭、鹅等畜禽养殖产业;依托养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板材加工业;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加”等项目产业。二圩村农民高山养殖獭兔,原只是个人家庭饲养,想扩大项目,苦于手中缺乏资金,镇里通过协调沟通,帮助提供贷款、技术推广、项目建设、信息指导等方面服务,现已组建成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达1000余人,年销售商品兔15万只,实行订单生产,使农民无风险、走市场;东王庙的养鸡业、古屯的养牛业、盛源的养猪业、林子食用菌种植等都得以迅猛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由返乡农民兴办的工、商、运、建、服创业项目达253个,农、林、牧、副、渔典型大户达360多户,涌现出“创业之星”、“致富能手”128名。
第三篇:千帆竞秀逐浪高
千帆竞秀逐浪高
——蓝山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龙 锋
金秋时节,走进三蓝大地,满眼是丰收景象。
在信念和激情的鼓动下,蓝山“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硕果,如同这个季节,随处可见绚丽的色彩恣意盛放: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专门调研并高度评价蓝山基层党建工作;涌现全国先进典型8个,省市先进典型20多个。其中,毛俊村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书记雷建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4月以来,全县790个基层党组织、15300多名党员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科学跨越、富民强县的动力源泉在39万勤劳朴实的蓝山儿女中竞相迸涌„„
创新载体,彰显蓝山特色
“蓝山通过丰富自选动作,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本地特点,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推动了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20日,刚刚结束全省县市区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的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在接受湖南卫视专访时说。
为了确保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蓝山县委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邀请党建专家谋划创先争优活动,凝炼活动主题,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先后通过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农村、社区和学校党员代表座谈,在蓝山新闻网开设“创先争优大家谈”,向基层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开展“问计于民”活动,征集创先争优活动“金点子”。针对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以及科教文卫等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县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精心设计了争当带富先锋、创业先锋、服务先锋、和谐先锋、余热先锋等“十大先锋”创争载体,高位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还积极组织力量分别制定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考核标准,把公开承诺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群众评议、领导点评和组织考核三轮驱动。突出上级点评与同级点评相结合、集中点评与分散点评相结合、定期点评与随机点评相结合,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
“这块牌子挂出来,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以前觉得自己和普通群众没两样,现在不同了,我要对得起‘党员家庭户’这份荣誉!”2012年7月1日,蓝山县荆竹瑶族乡友爱村81岁的老党员指着刚挂上家门口的先锋承诺公示牌说。
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家庭户”挂牌活动,只是该县创新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的镜头之
一。两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纷纷围绕建设“湖南开放的桥头堡、湘南开发的排头兵、永州赶超的先行县”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先后集中开展了“百个支部举党旗”、“千名党员温誓词”、“万名党员戴党徽”等主题实践活动,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县域经济中创先争优;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创先争优;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工作能力。
“一个党员一盏灯,立足岗位勇争先;一个党员一面旗,模范先锋前看齐”、“贪污是根针,刺痛百姓心;廉洁是盏灯,照亮万家人”、“为人做官讲党性,创先争优重品行,真抓实干做表率”„„。一条条朗朗上口的“红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蓝山县城的千家万户,就这样滋润着一名名党员干部的心田。
“发短信话传统”、“读党章忆党史”、“戴党徽温誓词”、“传党旗促发展”、“践诺言作贡献”。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既保持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延续性,也使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要坚持群众为先,想基层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对机关和机关干部的满意度”。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德校这样为创先争优活动定位。
2012年2月15日,蓝山启动了以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深入项目、深入企业,机关与村、企业结对子,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子,群众对机关的满意度测评的“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作风建设主题年活动,通过拓展外延,不断丰富创先争优活内涵。
今年3至5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主任盘德平带领工作队4次深入甘溪村现场办公,并先后辗转长沙、永州、株州等地,帮助该村筹集1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路”的出村公路和农田灌溉“民心渠”。
在50多名县级领导办点示范带动下,全县113个单位2000多名工作队员分别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企业,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攀穷亲”、“结农缘”、办实事。
今年3月10日,蓝山县所城镇万年村70多岁的特困户郑少清在村逢人就说他遇到的新鲜事:“真没有想到,我照着民情联系卡上的号码打了一个电话,邓书记就带人帮我想办法筹集危房改造资金了,民情联系卡真心为民就是好!”。
如今,像郑老这样的“新鲜事”在蓝山已经不再稀奇了。“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2.11万次,召开座谈会8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79篇,收集意见建议2644条,撰写《民情日记》近7万篇,承诺4176事项,兑现承诺3288项。
为了切实解决老百姓“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全县窗口服务单位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组织考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争创岗位奉献先锋、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评树示范单位、评树满意窗口、评树先进个人的“三亮三评三创三树”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打分、网络测评等办法,在全县68个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评选树立“红旗窗口”9个、“示范单位”16个、“服务标兵”24名,使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标尺、比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转变作风的过程中,该县坚持“既要催马跑又要拉缰绳”的方针。县纪委先后下发了
《关于实行国家工作人员挂牌上岗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蓝山县国家工作人员作风问责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惩诫机制,并对7名顶风违纪人员分别给予了年终考核不称职、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处理。“双管齐下转作风”的有力举措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治疗少数干部“精神不振、工作不实、为政不廉、形象不佳”等病症的苦口良药。
改善民生,打造满意工程
“上学免学费,看病有实惠,年老领薪水”。这句顺口溜表达了城乡群众对蓝山县创先争优活动带来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由衷的赞誉。
为了使创先争优的过程成为惠民利民的过程。每年年初,县委都要安排25个乡镇办事处党委和43个县直职能部门在县委政府工作会上,对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公开承诺,并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县“两代表一委员”手中,接受社会监督。
县创先争优办公室组织县公安、教育、卫生、城管、规划、环保、国土等20个民生重点部门的“一把手”围绕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行政收费和优质服务、违诺责任等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可操作、能践行、好检测”的要求,围绕定诺、亮诺、践诺三环节,立足实际办实事。
在2012年8月22日举行的“蓝山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启动仪式”上,600余名年满60周岁的瑶胞高兴地领到了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银行卡,捧了上“金饭碗”。
“种田的农民也能领取‘退休金’!”这只是蓝山惠民交响乐中的一个小小音符。
该县还充分依托县级职教中心,积极打造“教育惠民”新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9+3”免费职教模式(九年义务教育+三年中职教育),实行“读书不要钱、就业有保障”惠民政策,创新“前厂后校”、“校企合作”、“订单教学”、“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招生即招工、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县职业中专招生从2008年的不足300人上升到去年的1173人;职教中心完成各类培训4万余人,为园区提供了近3万名优秀技能人才,有效破解就业、就学、用工“三难”,实现企业增效、教育发展、农民增收,省委书记周强要求在全省推广,郭开朗部长在去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对蓝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蓝山县抓职教经验要在全省职教工作会上总结推广。
今年6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副市长黄志光带队的贺州医改考察团专程来到蓝山考察医改工作。自2011年7月以来,先后有266个市县区来蓝山考察学习。
吸引众多考察者的是该县2011年首创的“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参合农民因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只需要自付10元,其余全部补偿;参合农民在卫生院住院治疗每次住院自付100元。县财政投入乡镇卫生院改革7500万元,并为乡镇卫生院招聘100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据统计,仅2011年该县卫生院门诊就突破20万人次,补偿资金1000万元;住院突破1万人次,补偿资金1500万元。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全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模式,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提名奖”。北京协和医学院、湖南南华大学分别确定课题进行专题理论研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
闻天下》栏目对此进行专门报道,省、市领导和全国人大代表热切关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陆续采访蓝山。蓝山“10+100”模式被作为2012年湖南省十大卫生惠民措施的第一件在全省推广。今年,该县又推广了“5+10+100”医疗模式,即群众在村卫生室就医实行一费制,每次诊疗自付5元,其余由新农合全额报账。7月1日,在全县实施“20+300”、“50+600”限额付费医疗模式(农民在妇幼保健院就医,门诊自付20元、住院自付300元;在中心医院就医,门诊自付50元、住院自付600元,其余由新农合基金全额补偿),可为农民减轻负担5000万元以上,普遍存在的农民因重病、大手术返贫、致困现象有望破题。
2012年,蓝山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再次迈出重要步伐,启动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即在全县非公企业推行农民工“每天多做一小时,十五年后拿工资”的“1×15”模式。同时,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城镇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难题;并逐步将城郊农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解决好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促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
统筹推进,夯实基层党建
万事先抓急、固本先强基。
从全国高校选聘50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人才库;与花都区委组织部“攀亲”结对;组织5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赴广州培训„„。一项项创新之举,实现了蓝山基层党建的新突破。
县委把加强基层组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来抓,大力实施分类定级、分项推进、分级投入、分工负责、分村考核“五分” 模式,以此促进基层党建上档升级,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蓝山县成家村曾是全县有名的“难管村”、“械斗村”、“贫穷落后村”。说起这几年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转变,村民们对村支“两委”纷纷竖起大拇指:“搭帮村里这些好干部,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农村党支部“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蓝山注重全面摸底建台账,分类定级抓晋升。本着规范程序摸底、建立台账排位、对标定位整改、结对帮扶推动的原则,按照“党支部自评、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全县706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科学分类。同时,突出对标定位、分类施策帮助基层党组织量身制定整改方案和帮扶措施,并选派了60名经验丰富的退二线科局领导到“好”和“较好”类重点村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员;对113个“一般”类的村党支部,由乡镇办事处党委班子成员直接兼任第一书记;对31个“较差”村党支部,则从县直单位选派了31名年品行好、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走进蓝山县大山深处的荆竹瑶族乡新寨村,一栋崭新的楼房格外引人注目,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楼前高高飘扬,宽敞明亮的村支“两委”办公室里,会议桌椅、办公设备、电教设施一应俱全。这就是新寨村党员群众的“新家”。“过去找村委会是拣最破的房子找;现在是拣最新的找„„”女支书吴炳竹的朴实话语折射出了该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变迁。
“明确重点求突破,分项推进全覆盖。”是蓝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得意之作。为了抓实“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县委明确了49名党员县级领导直接联建工作制,县委组织部选派了100名党建指导员进驻“两新”组织帮建。截至今年8月,全县已建“两新”组织党组织186个,组建任务完成率列全市第一。“会议流动开、公章随身带、办公靠膝盖”曾经是蓝山农村的一大怪,为了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无处办公”难题。今年以来,县委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抓落实,后盾单位包村抓帮扶,驻村干部包村抓推进,村干部包村抓实施”的工作责任制,筹集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完成了85个新建和110个改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村村有村部。县委组织部还从县、乡机关和高校毕业生中选派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党员到358个行政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完成了“大学生村干部”全覆盖任务。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是蓝山党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该县依托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15000多名党员中广泛开展在家亮门牌、出门亮胸牌、岗位亮标牌的“三亮”活动。同时,着力打造“流动先锋”,建立驻花都流动党支部,派驻“蓝山县驻广东省流动党员党工委”,将蓝山驻东莞企业联合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建立集党建、计生、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五位一体”的蓝山县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直接服务蓝山在粤的10余万名流动人口。今年7月,县委组织部又成立了“蓝山县驻花都区党支部”,为流动党员再添新家。
“有人管事,还得有钱办事!”这句话道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心声。为此,县委突出多措并举抓保障,分级投入解难题。按照“县级财政重点投入、部门联村帮扶投入、乡村自筹投入”的方式筹集党建资金4050万元,着力推进村级场所建设、流动党员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乡镇危房改造和五小设施建设。11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结合“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都联系帮带一个行政村,共落实帮扶、帮建资金800万元。
为实现“强化责任抓落实,分工负责增活力”的党建目标,蓝山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把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层层分解,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办联系点制度,县委常委、党员县级领导每人联系指导一个乡镇、帮扶一个村(社区)和企业,推动全县80个省、市、县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县委组织部实行“部领导分片包干、分项落实”制度,将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副部长、部务委员。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进一步完善议事细则,乡村两级形成了班子集体议党建、班子成员分工抓党建的工作格局。
“过去当村干部,干得好坏一样领补助、享待遇。现在,就不一样了,村干部当得好不好,群众来测评;村干部是上还是下,群众说了算!”在2012年上半年蓝山县村干部考核获得“最高奖励”的大洞办事处上奎村主任吴雄生深有体会地说。
至此,蓝山县的“创新机制强管理,分层考核见成效”机制开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通过创新党建考核机制,建立县、乡、村“分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开展季度党建述职活动,在全省率先将村支“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纳入县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畴,引入群众满意度民主测评机制,严格落实“末位淘汰制”和“一票否决制”。成立督查组,以明查暗访、通报情况、责任追究等,推动考核的全面实施和结果的充分运用,着力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今年以来,全县有3名村干部被责令辞职、2名村干部被停职。过去主要靠县乡落实的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纠纷调处等“老大难”工作,开始向“村为主”转变。蓝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在全省排位由2009年的第116位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16位,并被评为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
每一项创先争优的成果,都积淀为奋进的底气,激发出发展的豪情,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创先争优活动的推动下,蓝山儿女正阔步走在建设产业蓝山、生态蓝山、和谐蓝山、幸福蓝山的康庄大道上。
第四篇:风生水起逐浪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风生水起逐浪高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
面深化改革述评
“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总书记发出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号令。
宪法修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雄安新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等一连串重大改革连续推出,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等改革探索陆续推开,自贸试验区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等改革举措接续推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举措一茬接着一茬,新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画卷跃然如见。
“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接续奋进,改革大业迈入新阶段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如今已完成过半。
越是进入倒计时,越是来到深水区,就越需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掀开了中国改革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改革决心更坚定。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深化改革”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
改革思想更明确。党的十九大总结过去5年历史性变革,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作出集中阐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最根本成就,在推进改革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乘势而上、攻坚克难。
改革方向更清晰。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出部署。
改革脚步更有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
改革,这一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和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愈加鲜亮。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一如既往,把改革这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中,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改革方案亲自把关、改革落实情况亲自过问,先之劳之、率先垂范,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崭新局面。
改革的种子,往往从基层实践中萌发。在一次次深入各地各行业的调研考察中,改革的思考更加成熟。
大雪时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却是碧水蓝天,暖阳高照。党的十九大闭幕一个多月后,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第一站来到江苏徐州。
“国有企业要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从发展实体经济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再到乡村振兴,总书记为全面深化改革划出重点。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江苏到海南,从湖北到山东,总书记问改革之效、强改革之识、聚改革之力。
4月的海南,生机盎然。
来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规划馆、走进超级水稻展示田,了解科技创新情况、关心信息化建设,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大部署……总书记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前进方向。
初夏的齐鲁大地,万物勃兴。
访社区、入企业、进农村,问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看生态综合治
理新貌、听企业由弱到强历程、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总书记为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滚滚长江,奔涌向前。
深入湖北宜昌和荆州、湖南岳阳及三峡坝区等地,考察化工企业搬迁、非法码头整治、江水污染治理等情况,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为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改革的征程,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在一项项着眼长远的部署中,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
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时代潮头。
改革开放走过40年艰辛历程,进入深水区。面对改革攻坚要解决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困难和问题,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发出号召:“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把准改革发展之脉。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同时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落实。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谋定守正出新之策。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三个“不能变”,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会议同时提出,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持工作力度和连续性,有计划有秩序推进落实。
再启攻坚突破之局。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亮相,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信号。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善为精准发力之举。根据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对158项改革举措进行梳理,列明牵头单位、改革起止时间、改革目标路径、成果形式等要素,形成了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施工图”,立下“确保到2022年全面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军令状。
改革的脚步,只能也只会向前迈进。在一次次旗帜鲜明的对外宣示中,改革的决心愈加彰显。
2017年11月10日,越南岘港。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的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
度将更强。”
言必信,行必果。聚焦利益掣肘的领域,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全面深化改革云帆遍挂、大潮奔涌: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相继推出,表明了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的鲜明态度;关键领域的60多项改革文件全面出台,彰显着改革重点再聚焦,钢牙啃硬骨、重拳破沉疴的空前力度。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4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郑重宣示新时代开启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几天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提出了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的现实路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所宣示的:“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系列改革部署布局更大、起点更高、勇气更强,全面深
化改革呈现新气象
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显,迫切需要从更高层面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阶段,部署了一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绘就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更对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在总书记坚强领导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推进重大全局性改革,一幅更加瑰丽壮阔的改革宏图徐徐展开。
这是更谋长远的改革大布局——
2018年3月11日下午,热烈的掌声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唯有宪法与时俱进,才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业长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宪法修改始终与改革开放同步。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修改宪法提出迫切要求。
2017年9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明确提出了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必须贯彻的“四个
原则”。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一次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在准确把握我国宪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基础上,为这次宪法修改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层建筑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海外舆论如此评价。
如果说宪法修改是为更深远、更全面的改革部署奠定的根本基石,那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则是对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精准出击。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
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整合了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相关职责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揭牌。
至此,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
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从根本上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临的职责重叠、分散交叉等问题,早在2015年,总书记就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
此后,总书记又多次主持会议研究这一课题,并亲自担任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018年,在中央深改委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又提出“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不仅要把‘块’切好,还要把‘条’理顺”等具体要求,为机构改革科学有序、有条不紊推进指明了方向。
这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重大变革——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超过80个,既横向统筹党政军群,又纵向统筹中央地方,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
短短几个月时间,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陆续完成挂牌、转隶、拟定“三定”方案等工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气势如虹、势如破竹,机构优化协同高效的效应初步显现。
舆论认为,在这场机构改革大潮中,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是改革开放4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深化改革向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奋进。
这是更高起点的改革再出发—— 2018年,海南经济特区迎来而立之年。
30年前,党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并成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使海
南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30年后,海南迈步从头越。
4月13日,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第二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27项具体举措,以海南为新标杆,向世界展现中国更高起点推动改革开放的新蓝图……新定位、新战略、新布局,赋予了海南未来无限的创新发展空间。
海南的改革再出发贯穿于30年悠悠岁月中,雄安新区的改革再加速则只在短短一年间。
区域协调发展,是下好“十三五”时期全国一盘棋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京津冀地区,恰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典型缩影。
多次深入考察、反复调查研究,从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思路,到论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总书记对设立雄安新区的战略思考不断深入,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设立一年多来,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财政、金融、科技管理、“房地人”管理等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为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提出,赋予雄安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
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
从南海之滨到未来之城,放眼中华大地,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扩大开放的改革举措更加坚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抓紧筹备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国办理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建立“一带一路”商贸和投资争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吸吮着40年改革开放积蓄的丰厚养分和过去5年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站上更高起点: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再推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推进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这是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战——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唯有以更大决心、更强勇气破藩篱、涉险滩,才能开辟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攻克深度贫困,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
之重。
面对问题绝不退缩,面对困难尽锐出战。
2018年5月3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改革各项工作要更加聚焦发力,更加强调一把手负总责、更加强调聚焦问题破解难题、更加强调压实责任加强督战,以不断深化、精准的改革举措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直指一些地方出现的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确保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帮扶扎实、群众满意。
何止是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的改革举措一个接一个: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同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不断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形势;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这是更惠民生的改革新指向——
进入旅游旺季,清新整洁的山东滨州狮子刘村,农家乐宾客盈门。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齐鲁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庄告别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脏乱面貌,代之以生产生活功能分区、垃圾污水有序治理的崭新景象。
2018年2月,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公布。
半年来,多个省份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涉及数亿农民生活质量的改革迅速从顶层谋划落实为张张施工图。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改革突破口。
——向着优质公平目标,教育改革在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基础上,进一步向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等拓展。
——立足分级诊疗、医药分开、基本医保全面联网等医疗改革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出进一步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等改革举措,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继此前大力推行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等改革举措后,党的十九大后开始探索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进一步打破人口自由流动的壁垒和羁绊。
从养老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准出击,始终向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迈进。
决心坚定、勇气不泄,一处处改革险滩正在不断突破,改革活力正在日益迸发。
“站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关键还是要真抓实干”——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紧抓不放、挂牌督战,又对新的改革任务加速推进、落地见效,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
2018年7月17日,两则关于改革的新闻引人关注: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宣布,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全国31个省份已全面建立河长制,100多万名河长已经上岗,很多河湖由此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河湖状况逐步好转。
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效应逐步显现,改革首月就实现净减税348亿元,让实体经济企业有更充裕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智能化、数字化等新经济领域。
一手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出台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手抓党的十九大后新出台改革措施早期收获,同一天的两则新闻,是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真刀真枪抓改革落实的生动反映。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难在落实,成也在落实。
“一定要有求实精神,真刀真枪干。”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
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对新阶段狠抓改革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已经召开的5次会议相关新闻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16次。
“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要把调查研究突出出来,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好”“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抓好改革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党中央部署和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重大改革纷纷落地开花——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从上海开始,自贸试验区试点不断扩围,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2018年3月28日,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个方案,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
这是继十八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这3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后,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任务陆续推出,抓改革落实始终是党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以此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落地生效:
价格改革围绕“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的方向多点开花、纵深推进,既形成了顶层设计,又在医药、能源、交通、水电乃至景区、专车等诸多领域逐步放开,企业运行成本、政府管理成本、民众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农村土地改革以“盘活土地资源,激活农村潜力”为落脚点,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接续推进,催生出乡村振兴的巨大内生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把“有恒产者有恒心”写进中央文件,给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下“定心丸”,也让更多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迸发:过去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始终居世界首位;过去不到两年,全国有13万个村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安徽完成改革的试点村集体资产一年增值39.4%。
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已经推出改革方案的要狠抓落实,还没有完成的改革任务要紧抓快干,已经落实方案的还要巩固改革成果”。
突出重点、挂牌督战,改革督察真刀真枪进一步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为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结束后,改革督察持续发力。
2018年6月20日,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江苏泰州泰兴市数万吨化工废料非法填埋长江岸边,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整改却宣布完成整改。
被通报后至7月6日,当地有5名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今年5月底,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启动。至7月7日,6个督察组对10省区完成督察进驻,共受理有效举报3.8万余件,各地问责4305人。
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利刃,刺破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中诸多敷衍塞责的“落实假象”,而中央改革办组织的改革全面督察和专项督察,则从机制层面将方方面面抓改革落实的情况进行了“真实还原”。
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改革办迅速组织对山东、黑龙江、四川、广东等地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察,还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情况、围填海管控办法落实情况、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落实情况等进行了专项督察。
督察人员深入一线召开座谈会、查看台账,实地查看社区、企业、农村等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既有效发掘了一批基层抓改革落实的有益经验,也如实反映了一些地方存在的改革认识不清、落实不力等问题,既严肃批评工作不足又明确提出整改建议,推动相关改革进一步
落地开花。
扎实落地、抓出成效,改革不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的中高速区间。
研究机构认为,新动能的加速培育,源自简政放权、降费减税等改革措施释放的活力。而市场预期总体向好,则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今年以来,新一轮混改试点深入推进,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重点举措初见成效,企业家精神日益彰显。与此同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对外开放主动提速。
良好的改革发展态势和持续推进的改革开放进程,也得到世界积极回应。中国美国商会《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4%的会员企业计划于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
改革的成效既写在中国经济的“颜值”上,也写在人民群众不断收获的笑脸上。
今年4月,来浙江义乌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群众发现,这里出现了一个“跑一次没办成”窗口。
以给自己“挑刺”的勇气,义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这里轮流值班,面向群众收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并结合群众办事案例研究分析和破解“难点”“堵点”。
2018年3月,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推动这项改革在各地落地开花,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7月,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继续对此聚焦,审议通过《关于浙江等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中央层面解决的事项清单及工作建议》,从中央层面为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基层改革探索加强制度和政策设计。
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推动更多居民健康“守门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等一体化服务。
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推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已经触手可及。
2018年,党中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156项任务。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按照总书记明确要求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断推深做实,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氛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党的十八大以
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筑牢的坚实根基,在不断迈入深水区的壮阔进程中,改革大业一定能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续写新时代的壮丽新篇。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记者霍小光、张晓松、罗争光、胡浩、林晖)
来源:人民网
第五篇:华阴市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华阴市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07-20来源:渭南日报
街道的拓宽和延伸拉大了城市框架;
拔地而起的高楼,彰显着城市的创新精神;
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在华山脚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悄然崛起的华阴,一个开放和谐的华阴,真切地感受到华阴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步伐和蓬勃跳动的城市脉搏。近年来,华阴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战略,出台一系列项目建设规范性政策和文件,制定了一项又一项项目建设奖罚激励措施,形成了“举市一致抓项目,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抒写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科学决策 周密谋划 全面加快项目建设
时光回溯到2008年,华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紧紧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目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是年3月,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华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实施办法》,并以市政府一号令形式向社会公布。该办法明确规范了项目运作、项目用地、“一书两证”等20项程序,确定了新征建设用地费用和建设工程收费标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行政效率,缩减了项目的落地时间。同时,强化落实了零障碍、多体系、全方位的服务理念,采取了“三零”措施(零审批、零收费、零等待),严格了“八项制度”等十五项优化经济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强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华阴市委、市政府把机制建设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华阴市重大建设项目大事协调机构、十大民心工程建设指挥部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市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在各乡镇、各部门相应成立项目工作领导机构,从而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项目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领导跟着项目转,干部围着项目干,工作随着项目办”的良性互动。
市委书记党德才在全市经济工作大会上指出:“项目建设是发展的载体、是后劲、是财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咬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把全市的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这是华阴市市长卢发兴在检查指导重点项目建设时一再强调的话,这句话也体现了华阴市近年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一时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千方百计抓项目,不遗余力促发展”成为华阴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共识,一把手争项目、要资金、捕抢信息抓招商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2009年,华阴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47%,其增幅排在渭南全市第一,这是一次大的迈步和跨越,这一步跨越让华阴人看到了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点燃了华阴人创建美好家园的激情和梦想。
借势造力 争项要资全力破解资金难题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华阴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城市,要实施项目建设,其资金问题就成为制约项目工作的一个瓶颈。
为了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华阴市努力捕捉融资信息,把招商引资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任务,列入全市各级行政部门的目标考核任务当中,各部门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和申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争项要资热潮。2008年年初至现在共合同引进资金226.7亿元,落实资金46亿元,争取国家投资3.75亿元。
与此同时,华阴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成立了国有存量资产和闲置土地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开拍卖处置和收益资金管理办法,“盘活存量”促资产变资本,将城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推向市场,以资源引资金,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成功捆绑开发投资3亿元的“华山国际温泉大酒店”项目与投资5000万元的“华山北站广场”项目,投资2亿元的“盛世名门小区”项目与投资1.2亿元的“城市文化公园”项目,也已顺利开工建设;成功拍卖“城关粮站”等三宗国有存量资产,使国有存量和部分闲置资产、土地变现为城市建设资本,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成立城市投资开发公司,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思路,先后为华阴市城市主干道太华路改造建设项目贷款2300万元,为华阴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建设项目贷款1600万元,为城关二中二小学校项目贷款2000万元,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遇到的资金难题。
2010年5月13日,在华阴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市长卢发兴撰写的《关于华阴市经营城市的实践与思考》调研论文,文章结合华阴实际,对经营城市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分析,并对经营城市做出了新的设想,其超前的思维和远大的谋略,让人豁然开朗,也对华阴美好的明天充满了信心。
抓环境 重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开花结果
环境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华阴市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下势进行环境治理,成立了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和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实行了项目代理制和行政执法事前审批制度,为项目建设健康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促进项目尽快落地生根,该市及时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抓落实,抓进度,使每一个项目都有市级领导包联,都有专门的指挥部组织协调,都有公、检、法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服务。同时,建立了项目建设督察制度,市级领导经常深入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检查,两办督查室定期向全市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项目进度实行动态跟踪,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也予以及时汇总反馈,尤其对进展缓慢、问
题较多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在此基础上,华阴市还建立了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市上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重奖,在干部的使用和提拔上,也注重考查其项目建设方面的业绩,力求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锻炼干部、重用干部,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投身项目建设的热情。
宏发石材是华阴市罗夫工业项目区最大的一家石材企业,企业在建厂过程中,主管部门多次深入园区、派出所、林业局、企业和村组调查了解情况,针对征地补偿、厂区治安等问题,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企业和农民利益。
府北路东段项目在前期征地时,群众不够理解,困难重重,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多次与村民代表沟通、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共识,使项目征地得以顺利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这两个事件虽是华阴在项目建设中的个例,却能反映出当地政府在环境建设方面的诚意和努力。良好的环境助推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务实的工作则拓展了项目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各相关部门从创新中转角色、在解决问题中出成绩,充分展示了华山人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主人翁风采。
强服务、创思路、破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华阴一时成为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的“投资洼地”。2009年,参与华阴项目建设的外来人员,仅福建一地就近万人,陡然兴起的华阴“福建现象”为该市的项目建设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量多 辐射广项目建设效果显著
汗水润泽了土地,创业催生了希望。经过全市上下的齐心努力,2008年至2010年,华阴市重点项目逐年增加,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方面:投资5000万元对太华路3863米道路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投资7000万元完善了华岳路310国道至新华山车站段4.3公里的道路;八一路、东岳路东延、杨震路、南环路、书院路、滨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陆续开通;投资8500万元,新建110KV夫水变电站一座;投资6300万元,建成占地36亩、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投资4000万元,修建了长1460米,宽50米的长城路;改造完善了市政府广场、玉泉广场、集灵广场、岳庙广场,修建了华山北火车站广场、城北生态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华山生态广场、杜峪河公园、城市文化公园、华山风情小镇等一批建设项目也进入实施阶段。
——民生工程方面:投资3600万元建设华阴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投资1300万元完善了5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总投资6474万元,开工建设城关二中、二小;完善了各乡镇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成了中心敬老院1所、农民体育工程29个和一批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重点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市体育场、福利中心、救助站等一批民生工程已经启动。
——工业建设方面:依托华阴当地资源优势,建起了年产石材1000万平方米的宏发石材厂,年产石材100万平方米的泉石石材厂,年产石材60万平方米的良源石材厂等;总投资45.86亿元的陕西秦华发电有限公司2×660MW机组工程等一批工业项目纷纷在华阴落地生根。
——新农村建设方面,总投资496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完成19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实施移民扶贫搬迁356户1513人,完成了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建设;
——移民防洪保安方面,总投资8830万元,实施了长涧河、方山河、柳叶河堤防加固建设及东(联)陈(家)撤退路、柳叶河移民桥至入渭口段右堤退建工程等。
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建设,把华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每一个项目的背后,是华阴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无不渗透着华阴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劳和汗水。
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华阴经济发展的脉动:
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6.32亿元,占计划的103.5%;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9%,增长91.7%;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7%,增长147 %;
2010年6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30.92亿元。
每一组数字的变化,都是一次成长,一次跨越。华阴在成长,华阴在腾飞。
青山碧水诗情溢,大路高楼画卷妍。在华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华阴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26万华阴人民热切期盼和积极参与下,一个开放、奋进、和谐的华阴,已经悄然崛起在秦东大地,其璀璨夺目的光芒正强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创业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