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陵区五泉镇简介
杨陵区五泉镇
五泉镇是杨凌示范区唯一的建制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隋文帝泰陵地处该镇内。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列。该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万亩,辖19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33户,总人口22185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镇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人居、生产和旅游的最佳场所。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示范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创新,努力拼搏,开创了一条具有五泉特色的阳光大道。
本着“农民增收,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目的,镇政府以高科技为依托,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科技产业,以“南菜、北果、中工商”的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名、优、新、特”的产业特色。培育发展了以小麦良种繁育、奶肉牛畜牧养殖、大棚蔬菜、杂果种植、苗木及花卉繁育的五大支柱产业。全镇共建成小麦良种基地2.2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56座,优质杂果基地4000亩,全镇奶肉牛存栏1760头,蛋鸡11.5万只,奶牛养殖小区7个,苗木花卉基地426亩。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显著,毕公正泰养猪场、毕公孵化场、夹道牛场、毕公种兔场、夹道獭兔场、帅佳彩兔场等养殖场发展势态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163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56.9万元,年平均增幅1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436元增加到2005年的3540元,年平均增长276元。
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迅速。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华阳公司、示范区建筑公司杨陵装饰工程分公司、杨凌创鑫有限公司、海迪亚农科贸有限公司、杨凌烘干设备厂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改制并壮大了杨凌建筑机械厂,五泉建筑公司等乡镇企业,为五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镇情,结合实际,推行“政府组织,企业拉动,基地示范,多方配合,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以夹道村、茂陵村为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带动毕公、帅家、斜上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辐射全镇,全面建设文明程度高、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农户参与的“农、工、商、种、养、加、高、新、特”的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4年以来全镇创建文明生态村达16个,已完成街道水泥化1.8万米,门前统建1600户,衬砌排水渠3.6万米,改厕、改圈、改灶2000余户,建成沼气池2000余口。建成通村公路7883米,大幅度改善人居环境,交通便利,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成绩显著,投资287.4万元,完成了五泉镇街道拓宽和硬化工程,使五泉镇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镇政府畅通资金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镇路、商业街、综合农贸市场、餐饮市场、现代农民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镇党委2003年被杨凌示范区党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2006年被杨陵区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曹沟村、曹堡村、王上村、上湾村、帅家村、汤家村、椒生村被区委命名为“文明生态村”。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成绩显著,涌现出了“好媳妇、好婆婆”18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120多户,好媳妇刘芳能、张翠棉入选杨凌示范区首届“十大真情故事”感动人物,其事迹广为传诵,影响深远,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唱响了我镇弘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的主旋律。
目前,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得到加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主要包括五泉镇、大寨乡、揉谷乡及杨村乡的一部分,规划总面积83000亩。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吸纳国内外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成果,设计成集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的“一轴、一心、八园”格局。园区建成后,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与推广,形成奶畜、果林、蔬菜、花卉、食用菌、良种、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等八大产业。通过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使园区成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物展示平台,成为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篇:五泉镇家庭农场发展计划
五泉镇家庭农场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发展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引领,带动我镇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并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努力发展新型经营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促进我镇现代农业规范、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年培育建立家庭农场17家,其中一季度培养建立2家家庭农场,二季度培养建立4家家庭农场,三季度培养建立8家家庭农场,四季度培养建立3家家庭农场。
三、建设标准
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此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类型主要有: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
(一)管理制度完善。家庭农场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区场销售、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农场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二)产业特色鲜明。家庭农场要结合我镇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八大产业”,建立种养基地,搞活生产经营,同时开发休闲体验、旅游观光、垂钓采摘等项目,提升家庭农场品味。
(三)生产经营具有规模。家庭农场以规模经营为前提,土地流转期限10年以上,其中:种植型:常规作物50亩以上,设施种植30亩以上,休闲观光农业30亩以上。养殖型:生猪常年出栏300头以上(不含仔猪);禽年出栏5000只以上。种养结合型:生产经营规模100亩以上。
(四)成员素质良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农业科技水平,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有示范带动作用。
(五)综合效益较高。家庭农场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集约生产、节约能源、生态循环的理念,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家庭农场培育。大力扶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组建家庭农场,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和科学发展。鼓励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从事适度规模和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品牌销售,拓展农业生产、农业休闲等方面的服务,形成特色独具、发展各异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二)规范家庭农场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结合八大产业发展格局,针对农、林、牧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制定相应建设标准,指导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鼓励家庭农场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成为法人型经营主体,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三)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以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为主的新型农场主。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投身现代农业开发,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后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成立杨陵区五泉镇支持家
庭农场发展领导小组,镇政府成立由农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经站、农技站负责人为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技站,负责日常事务办理及家庭农场认定、扶持政策协调落实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制定发展计划,完善服务措施,抓好扶持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财政、工商、科技、农林、国土、水务、质监、电力、交通、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行业职能和作用,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
(二)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及时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明确扶持内容和扶持标准,对达到标准的家庭农场进行政策补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指导,简化家庭农场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创新家庭农场抵押贷款方式,提供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优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积极推动产销对接,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保障。
积极与区农林、水务、国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系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机补贴等项目。
(三)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及时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明确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家庭农场培育机制,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评定,对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家庭农场予以表彰。广泛宣传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
与措施,招引区内处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家庭农场。积极树立家庭农场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家庭农场发展的工作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五渡镇小学校简介
五渡小学简介
五渡小学校位于峨边县东北门,与乐山市沙湾区相邻。于1993年从街村迁到工农村,经过近几年不断加大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镇有中心校一所,村小3所,有教学班16个(包含学前班2个),在校学生503人(一至六年级440人,其中有彝族学生152人,学前班63人),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3人,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30人。
近年来,学校乘改革之风,确立了“以人为本、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不断追求“校园美、校风正、教学好、质量高”的办学目标。全校教职工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发扬“爱生、严谨、求实、进取”的教风,努力培养“奋进、刻苦、善思、乐学”的合格小学生。学校有一个“正直、高效、敏锐、实干”的领导班子,他们以身作则,走在教学教研的第一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铺路架桥;有一支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他们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学校紧随课程改革之机,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在“理论研讨—实践探索—自我反思—分析研讨—总结推广”的校本培训模式下,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方向迈进,努力磨炼出一支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师团体。同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严谨的教学管理,全新的教学理念,使近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起了多媒体 室,图书室、实验室,新建了双凤小学。学校为了整合资源,合并先锋、田村、街村到中心校,合并胜利、大村到双凤小学,合并茶店到新街小学。2010年9月把全镇三年级以上年级全部合并到中心校。合并整合后,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近二年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矛。
尤其是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建起了寄宿制,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我们在寄宿制管理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接受过市、县检查数十次,深受好评。学生在我校寄宿期间也能吃饱、吃好。现在我校有寄宿学生168人,炊事员3人,食堂兼职管理人员3人。目前,食堂装备齐了冷冻、消毒、留样等专用设备,还配齐了加工、分餐等器具,按要求做好了消防、排水、排油烟、防虫、防鼠、灭蝇等工作,并根据需要安装了监控系统,对加工环节及食堂进出人员进行监控管理。我校食堂还严把采购关,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并按药监局要求做好了储藏、消毒、加工、留样、试尝等工作,整个食堂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操作之路。今后,我校将本着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继续做好食堂管理工作。
我们将继续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带领全镇全体师生,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师生素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形成“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校风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五渡小学
2012-12-10
第四篇:林子镇匡五小学简介
林子镇匡五小学简介
林子镇匡五小学为原苗庵小学所在地,紧临宿田公路,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9.18平方米,教学楼一座。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教育教学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44人,入学率为100%,巩固率 100%。学校教职员工27人,专任教师22人,中职教师8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专科15人,中专7人,学历全部达标,并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县级优秀教师4人。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本着“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人才”这一办学理念,以“办出特色,创建名校”为办学目标,经过多次研讨,确立了“德育教育”做为办学特色,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重视学生德育教育,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匡五精神。以礼仪文明为切入点,并作为主要校本课程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提出了“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人才”的新理念,在开全课程方面,学校开发了四项学校课程:《礼仪文明》,《美丽的家乡》,《智慧五子棋》《趣味化学》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传承文明;走进自然;启迪智慧;热爱生活。另外,学校注重学校的特长培养,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从今年9月份开始,学校又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器乐、书法等兴趣小组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快乐中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第五篇:无为县泉塘镇河蟹养殖基地简介
无为县泉塘镇河蟹养殖基地简介
泉塘镇地处无为县西南,是一个处在深圩区的农业乡镇,永安河、西河两大水系环绕镇东南,境内沟渠河汊密布,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开挖改造中低产田和荒水荒滩从事河蟹人工养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全镇的养殖面积已达4.0万亩,养殖塘口亩均单产达到了100kg以上,个体均重达到了140g以上,年产优质螃蟹四千余吨。以“活水、优苗、种草、移螺、稀放、混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全镇养殖区全面应用。由镇河蟹养殖协会注册的“濡泉”牌螃蟹先后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2006年,我镇河蟹养殖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创建的10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之一。
为进一步做强河蟹养殖产业,今年我镇一方面重点扶持并依托丰缘生态农业、青源特种水产养殖和全民水产养殖等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力求在提升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水平和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突破,分别发展了富硒红膏螃蟹养殖800亩,申报了有机螃蟹认证1000亩,建立了蟹苗本地化繁育基地500亩。另外,以县农委为技术支撑,在得胜村建立了210亩的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集成示范片,集成应用、展示、推广了一批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包括纳米微孔增氧设备的安装使用、四种不同混养模式(蟹-虾、蟹-鳜、蟹-胭脂鱼、蟹-黄颡鱼)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应用、养殖期全程水质监控等;尤其是微孔增氧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已带动全镇安装使用面积达4000余亩。
通过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质量安全水平、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必将有力提升河蟹养殖的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推动我镇河蟹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为县泉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