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3: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

第一篇: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

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这个熟悉的字眼,相信只要提到它,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毛泽东时代的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年,为了鼓励翻身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实行土地私有,即“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实行小农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农民对土地的最迫切需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地,心里踏实,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当时农业生产力低下,个体农民没有办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旱涝灾害等,只有开展互助合作,才能共同抵御风险。另外一方面,单个农民各自参加生产,在劳动过程中体会不到大家在一起劳动时的快乐,而正是这种快乐劳动使得繁重的体力劳动变成了一种轻松的享受,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者,由于农业生产受季节的限制,生产时间比较集中,农忙时节常常需要互助才能不违农时的完成生产任务。受这些互助合作的内在需求推动以及中央政府的号召影响下,农村的互助合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后来,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往前推进到初级社,高级社直至最后的人民公社,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私有制最后向公有制,农民的自主生产变成按指令生产,利益的分配也由公社统一调度。由于农业生产不可分性,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劳动量考核标准,即很难形成一个对农业劳动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造成了大家熟知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大家浑水摸鱼,存在着大量的搭便车现象。最后造成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止步不前。

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反映了当时的左倾冒进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农民之间的合作是客观需要,而政府却把这种需要当成是向共产主义过度途径,乃至最后发展成人民公社,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公社制度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能够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这给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我国现时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在那个年代修建的。对于人民公社这种组织的评价,我们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

由于人民公社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缺点,这直接导致1979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田到户,集体将全部农田按照肥瘦搭配的方法平均分配到户,奠定了现在小农经营的基础。产品分配方式实行给足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劳动,劳动成果直接和自己的劳动挂钩,付出的劳动越多,最后的所得也就越多。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把我国的农业从崩溃的边缘又拉了回来。

小农经营的特点是高投入、低产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事这种小农经营的方式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机会成本增加的表现:(1)在农村务农所得到的收入一般没有在外务工的高。(2)相对务农来说,务工的工作比较单一,熟练程度会比较高,比较容易。(3)务工每天的工作量比较稳定,人比较容易适应,而在家务农如果遇上农忙时节的话工作量远远的超出人的承载能力,所幸一年农忙的时间并不长久。(4)务农的作业环境比较差,经常要日晒雨淋,特别夏天收割一季稻的时候更是苦不堪言。

因此,很多人慢慢的放弃了农业而转向收益更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中的大部分是老、弱、幼、病、残。农村中的大量土地无人耕种或者使用率越来越低。以种植水稻为例,本来可以种植三季水稻的土地种两季,两季的改种一季,原来可以种植一季的土地现在全部荒芜。伴随着土地的荒芜,农村的水利设施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大量的被荒废,而水利设施的荒废反过来又加快了土地荒芜化。当前,我国农村整体的空壳化、凋敝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这表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的农业的衰落、农村的凋敝提出的一项政策。新时期的合作社和五十年代的互助合作运动有共同的地方,如在合作的必要性方面,现在的农民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的风险,而且同时面临着市场风险,小农经营在现时情况下往往出现类似谷贱伤农的事件。但是新时期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又有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之上的新型合作关系,农民对于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在风险收益方面,也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办法。

从理论上来说,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但是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据业内人士调查发现,现时的农业合作社大多数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有些只是徒有虚名,借着合作社的名义套取国家农业补贴资金。有些则把合作社办成一个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受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并非广大的合作社社员。这样,合作社没有真正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发挥合作社应有的效用,首先需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从事农业人群的收入,从而降低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这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人们返回农村从事农业,合作也才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人才资源,否则,没人从事农业,农业合作从何谈起?。而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小农经营的模式。为此,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采用先进的设备,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第二、继续坚持土地的公有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但是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方式,每个区域的集体组织可以将本区域内的现有土地承包权全部收回,统计本区域内所有的土地数量,计算区域每人口的平均土地拥有量,并将其作为区域居民参与最后土地收益分配的依据。区域的集体组织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给类似农业企业家或者那些区域内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经营。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的集中高效率经营。为提高农业收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土地公有,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兼并。第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农村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把这些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其他行业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从土地的使用权转让中获得收益,从而扩宽收入的途径。第四,恢复区域集体组织的作用,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区域组织如村集体的权力被架空,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业要进行现代化经营,集体组织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新型的合作社不是建立在小农经营模式,而是在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上的,它不是对当前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的一种补充。而是需要我们对小农经营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效用。发展新型合作社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超市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市场连接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协会引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镇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镇现拥有耕地面积75000亩,旱地面积10000亩,山林13000亩,河流总长度368公里,渔船总数348艘。我镇虽然在保障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龙港的农业与工业间、城乡与城区间的发展仍有差距,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法律观念的了解,农田抛荒现象屡有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营销人员缺乏,销售信息不畅,出现流通环节多,中间销售资金份额大的问题。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不高。1

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保鲜贮藏室,形不成商品经济。

二、创建农业联合社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联合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的整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和作用

(一)完善组织,创新模式

我镇以联合社为龙头,以“企业+农户+超市”的模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金互助,逐步扩大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体系。着力提高联合协作,共同辅设致富路。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实体的联合性团体组织,以扎实工作作风,有效的服务理念,积极联合,吸纳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和经济股份加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

社、涉农经济组织组成大合作社、大联合,逐步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协作机制。

(二)强化纽带,助农帮农

我镇联合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宗旨,解决各专业合作社农户遇到新困难和问题,为镇政府分忧。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产生的新建议,及时反映给当地政府,协调政府与合作社间、合作社与合作社间的关系,使其真正成为沟通“三农”的桥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帮助作用,结合我镇各专业合作社的实际,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兴建或扩建效益好的农业生产基地,引进新品种,利用合作社间、农民间的联合优势,发挥联合社的平台作用。

(三)拓宽渠道,多方出拳

我镇联合社充分利用其优势与财力,努力做大、做强农业企业自身体质,按照章程规定实行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引导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拓宽经营渠道,贯彻实施省府(2012)73号文件精神与内函,着力创办农民合作社产品初、深加工企业;实行规范化生产,商品化流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机制,以解决季节性农产品协调和卖难买难的问题,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截止2013年底龙港镇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达367家,从业在册人员1800余人,注册资本金2.5亿元,固定资产1.5亿元。年种植水稻15000亩,西红柿7000亩左右,蔬菜10000亩左右,养殖业面积5000亩左右,瓯柑种植4000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000余亩,占土地总面积45%;带动农户数和转移第一产业13000余户,占农户总数45%;实现农业产值4.9亿元。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76.6亿元,农业总产值9.1亿元,工业总产值337.5亿元,财政收入18.5元,人均纯收入15370元。

四、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未来发展展望

我镇联合社目前发展的思路是建立规模大、效益好、规范化、集约化的新型经济组织,把科技是第一要素作为联合社发展的核心原则,促使我镇农产品走出镇门,挤进国内,跨入世界。

(一)我镇现有耕地7万多亩,水稻5万多亩,其中种粮大户、合作社15000亩,为此我镇将以联合社牵头,筹建农产品、粮食初深加工企业,计划投资购进大型碾米机、烘干机、烘干调换机及其它基础设施,预计年烘干及深加工粮食7000吨,能解决龙港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15000亩,1400万斤粮食生产安全,通过科技和先进设备投入,提升粮食附价值收益约1000万元,真正全面实现农民+企业+市场(超市)愿望,达到跨入竞争市场行列。

(二)切实做好市场对接,提供龙港及周边区域发展西红柿的形势,努力开拓营销市场,建立良好优美的交易平台,计划投资创办13000平米的综合西红柿交易市场,以缓解龙港镇7000余亩约1亿斤的农贸集散困境,从而增加劳务收入300-400万元,同时能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三)为有效稳定桌上产品安全,确保菜农的有效收入,我镇计划投资建立(果品、蔬菜、保鲜)高湿低温库,建立龙港镇1万亩蔬菜种植指导、收储、保鲜、销售一条龙服务

(四)瓯柑是我地的传统果品,有着解毒、止渴、去火的作用,同时也是送亲访友的最佳果品,有着历史良好美说,但市场面局限,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价格有所回潮的迹象,为解决果农种植积极性,联合社计划投资创办瓯柑深加工成汁,从而提高单位价格和市场供给。

为明确联合社农业经营体系是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镇政府将联合社农业经营体系主体发展摆在议事议程上来,加强指导和监督,继续加大土地流转支持力度。预期到2016年,土地流转率达70%,带动农户转移第一产业率85%以上,继续支持并制定观光、休闲、绿色农业的创新机制,拓展其发展空间,实现农、工、商同步发展。此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联合社与粮食生产安全建设,促使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鼓励和支持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联合型和产业链的生产渠道上来,在此基础上全面实现龙港大农业、企业大覆盖。加大对联合社创办实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土地使用、规划落实、项目审批、农电

使用、资金扶持等)。建议农口加大培训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组织、法律和企业的规范建设准则,真正落实城镇发展与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轨道同步进行,实现共同繁荣和双赢。

第三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加快要素市场取向改革

一是在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方面,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完善法律法规,在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物权化保护,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权属明确区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林地、水面等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集中。

二是充分考虑到农业长远发展带来的设施农用地需求,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土地用于农业用途的使用权和调配权,在合理规划、留有余地的基础上,探索仓库租赁、土地银行等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问题。

三是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引导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作。

(二)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平台性设施等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并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

二是允许基层对政府部门的农业扶持资金和政策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农业扶持政策的效率。

三是逐步调整农业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农业补贴变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补贴的现象,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政策的增量,向专业大户、养殖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等方面的集成上。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新型主体普遍感到知识技术欠缺和人才储备不足。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一方面强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求贤若渴。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重点扶持“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强效辐射”的经营主体,如“投资农业企业家”。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要积极扶持“土生土长”的经营主体,如“农村种养能人”和“农村干部带头人”。

第四篇: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业态农业模式

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业态农业模式

殷红

摘要: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个新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发掘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使其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新型业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特征,进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出我国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型业态农业

发展模式

发展特征

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谈论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是我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2017年2月5日发布的一号文件同样如此。这份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个新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在近几十年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我国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不丰富的现状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发掘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使其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新型业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特征,进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出我国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思路和建议。

一、新型业态农业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新型业态农业的研究并不多,宁碧波团队认为新型业态农业即新类型产业形态农业,是一种阶段性的农业发展方式,是一种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并认为必须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提出相应的新业态农业发展模式[1];林呈祥、刘维忠认为新型业态农业是伴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倡导出现的,更多的是侧重于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改善农业的商业化过程及消费者的消费过程[2];戴天放认为新业态农业是农业经营主体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超越传统农业的单一经营模式和产品,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从而不断推出农业新产品(服务),并且能够持续成长与稳定发展,从而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的新型产业业态。从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角度,将农业新业态划分为四大类型[3];刘奇认为农业新业态是由互联网与高新技术所催生的,发展农业新业态应当加强大农业框架内一二三产联动和融合,核心为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业链延伸和拓展[4];宁波市发改委农经处论述了宁波市培育和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必要性,把宁波农业新业态归纳为“六次产业化”、循环农业园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农业新兴产业等四种类型,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思路和对策[5]。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分工也不断细化,传统的农业产业、行业概念难以描述这种发展状态。综合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型业态农业的发展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梳理了我国现阶段已经出现的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并试图剖析其发展特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出我国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思路和建议。

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一连增”,达到12142亿斤。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的低端农产品滞销;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2324亿斤,进口粮食却高达2500亿斤。一方面,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库存量也在增长。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产出来不见得卖 得出去,只好进仓库。

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去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从供给侧的角度来发掘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三、供给侧角度的我国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农业新型业态,一些发达地区的学者与政界人士就当地的新型业态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为数不少的研究,主要包括绿色农业、(庭院)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等多种形式。但是上述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分类不够系统,缺乏内在逻辑性。本文基于供给侧的角度,尝试从农业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四个环节上,寻找已出现的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模式。打破农业只在一产中做文章的旧格局,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四个环节互相促进,形成利益共同体,并不断延伸和拉长,才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产业形态。

(一)研发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及其特征 从发达国家的新型业态农业发展经验来看,比如荷兰,主要是通过高科技促进其新型业态农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体系。荷兰是一个极其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国家,平均每年的费用几乎高达政府总预算的五分之一。荷兰是世界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最多的国家,这与其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在研发环节取得话语权,通过高科技促进新型业态农业的发展。

研发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主要是将研发过程与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有些农业科技公司和有机农场将育种、肥料、酿酒等环节向顾客开放参观,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观光体验基地等。其主要特征是,以企业主或农场主为核心,简单的将研发环节与第三产业相融合,企业主或农场主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换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较弱。

(二)生产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及其特征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已经摆脱了“不足”的境地,正在向“过剩”渐次演变。于此同时,进口产品也在逐年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生产与需求不配套,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传统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已经升级的农产品需求。

生产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主要细分为四种,以需定产的订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包括创意农业、公园农业等)、精品/高端农业、智慧农业。

1、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以需定产,采取会员制形式,会员预先付费确定未来一年的农产品需求,农场主根据会员需求确定种植和养殖结构,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能平衡全年的生产。

2、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特点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一项新兴产业。它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人文资源和农村自然生态,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博览会展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娱乐、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业态[6]。满足都市人群回归田园生活的娱乐需求。

3、精品/高端农业。精品/高端农业主要以近年快速发展的有机农业为代表,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4大有机食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德法三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占全部食品销 售额的比重约为1%-1.5%。相对于常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产量低,锁定了大城市中的部分中高端消费者。

4、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通过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一方面智慧农业可以解决由化肥农药滥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现状,增强农业竞争力。

(三)加工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及其特征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共涉及12个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材料、橡胶。这十二个产业都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的产业。虽然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还不到1倍;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对加工制品的需求旺盛,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技术、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加工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主要是区域特色加工农业。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乡、专业村。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主要特点表现在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逐渐向加工程度精深化、产品结构多样化、加工企业规模化转变,并积极推动出口贸易。

(四)销售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及其特征

销售环节是将农产品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的环节,随着仓储、物流手段的发展、冷链技术的进步,销售环节的新型业态模式主要有三种:超市农业、“O2O模式”农业、会展农业。

1、超市农业。超市农业是以超市为经营平台,按照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储运和包装等,以品牌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业态[7]。有些大型超市甚至有自有品牌,如美国的O organics-西夫韦超市自有品牌是美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领先品牌,拥有300多种有机品类,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加拿大Loblaw's超市的自有品牌PC Organics同样是有机食品行业的领先品牌。

2、“O2O模式”农业。“O2O模式”农业,是一种基于现代“互联网+农业”的电商销售模式。其特点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或社交网络,实现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互动。一方面解决了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问题,促进信息通畅,减少流通环节,解决“卖难买贵”,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就业;另一方面,从终端需求倒逼前端生产环节“标准化”,推动建立可追溯体系,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促进绿色和个性化生产。

近几年,我国涉农电商发展迅速。而“互联网+农业”的O2O模式将传统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延伸到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所有环节,不仅向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产品,还可以让消费者全过程了解农产品背后的生产、加工过程及服务,甚至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与管理过程,实现全产业链整合。

3、会展农业。会展农业是以会议、节庆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农业会展、节庆活动,实现产业间有机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的目的。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和产业发展,开拓农民增收新动能。目前北京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有60多个,如平谷的桃花节、大兴的梨花节、昌平的草莓节、通州的葡萄节等; 比较有影响力的展会有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丰台种子交易会、顺义农博会等。

四、我国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思路和建议 发达国家普遍对农业比较重视,甚至将其作为可以获得高效益的产业来对待,并从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为了促进我国新型业态农业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服务力度

1、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气象设施、技术推广设施、仓储物流设施等的建设长期落后于市场发展,这也是导致我国传统农业粗放型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推动传统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型演变。

2、建立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信息交流平台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基础,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换。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打通农业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四个环节,将目前各自为战的诸多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并且不断延伸、拉长产业链,创造新的价值。

3、加大科研投入、普及农户科技教育

从发达国家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新型业态农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化为特征的,这就要求经营主体具备新型业态农业在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多方面具有专业化技能。因此加大科研投入是促使我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普及农户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二)倾向性的产业政策与财政税收手段

倾向性的产业政策与财政补贴是促进新型业态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短时间内,新型业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是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反映出来的。因此,在发展初期必须实施具有倾向性的产业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来扶持新型业态农业。

(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是国际上支持农业发展的普遍做法,我国现有的新型业态农业更多的是靠自有资金、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的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新型业态农业的金融支持手段与平台相对较少。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新型业态农业金融支持平台便尤为重要,支持金融机构、专业投资基金、民间投资、资本市场、众筹等多种形式的金融体系立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伟利,宁碧波,吴冠岑.我国新型业态农业概念及发展路径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5(1):56-58 [2] 林呈祥,刘维忠.新常态下我国新型业态农业发展思路——基于国外经验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下):52-55 [3] 戴天放.农业业态概念和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00-208 [4] 刘奇.打造五环产业链,重构农业新业态[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77-84 [5] 宁波市发改委农经处.关于宁波市培育和发展新型业态农业的调研报告[J].经济丛刊,2012(4):30-35 [6]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缪建平.专业合作社要大力发展超市农业——关于创建新型农业产销体系的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8(5):6-8.

第五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定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一般而言,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的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这种多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区性或行业性的服务组织等。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同的是,农户(家庭农场)仍然是中

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是,随着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快,中国农户群体开始逐渐分化,农业经营者分化为传统农户、专业种植与养殖户、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农农户五种主要类型。其中,专业种植与养殖户,被称为专业大户,是指以农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初步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有学者认为,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相比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家庭农场)更加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是在现有城市化及土地流转水平下解决农

业隐性失业、收入低下、产业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路所在。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尽管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从本质上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和带动效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充足的资金来源市场导向性强注重品牌建设。结合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本文给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经营规模较大,呈现辐射带动效应

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改变了农业经营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如果说农业专业大户是以其土地经营规模大为主要标志则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的是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它们通过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社员小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合作社经营规模化,这将是中国小农基础上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被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平均约为130位,最多的合作社达到了1157位,社员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18.6亩,而被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规模的中位数水平是850亩农机、植保等服务型合作社服务规模的中位数水平是1420亩。

就农业企业而言,90.9%的被调查农业企业拥有生产基地基地规模的中位数水平为516亩。农业企业通过“公司十农户”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等联结方式,不仅稳定了原料供应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调查数据反映,农业企业带动农户数的平均水平为2044户,中位数水平为1000户,带动农户最多的农业企业带动了11000户农户,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盈利能力较强,资金来源呈现多元

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比一般传统农户明显要强。以农业专业大户为例,2011年人均农业净收益的平均水平就已达到4.4万元,而同期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258元。此外,得益于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可观被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净收益平均为273.9万元,农业企业为149.7万元。较强的盈利能力不仅有利于农业经营者收入的增加,而且增强了其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在被调查的农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分别有77.6%和55.4%的样本其农业投入资金主要是靠自有资金,相对而言由于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大,并且大多涉及农产品产后加工环节

资金需求量更大,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入的样本比例就较低只有14%。

(三)市场导向明显,销售渠道各有千秋

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并且参与市场竞争。数据分析表明,被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78.69%的产品是针对市场需求生产的,这一比例在被调查的农业企业中提高到了84.32%。在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有千秋但相互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四)重视品牌建设,产品认证比例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拥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例达到了61.8%。其中,拥有市级及以上名牌产品的合作社比例超过了35%。农业企业拥有各级产品品牌的比例更高,其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比例高达65.9%。相对而言由于品牌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农业专业大户往往以加入合作社或参与订单农业的方式分享品牌效应。但是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不少发展瓶颈与难题。

一、资金土地约束农业服务体系滞后;

二、支农政策脱节政策落实效率不高;

三、后继人才缺乏退出进入机制缺失。

总结: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基本思路是,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

下载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小农经营模式(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1.被调查者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2.被调查者学历 小学及以上 初中 高中 中专或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3.......

    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 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2009年9月,**区开始探索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在**区**种植合作社、**区**种植合作社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共建立2处农村土地使用产......

    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来这种模式促进了农村发展,保持了农村稳定。然而随着我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1

    问卷编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省市县(市、区)乡(镇)村 调查说明:本次调查由河北农业大学组织,调查对象为村干部或乡镇干部,每村一份。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一) ——基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和数据高鸣 郭芸芸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14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 贾广东本页面已被访问 1377 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

    以企业为载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企业为载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农业经济关乎中国几亿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民收入水平过低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规划农业......

    复印店的发展和经营模式

    “复印店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分析资料 店面硬件筹备和管理措施: 店面选址: 选址对于一个打字复印社很重要,打字复印店技术门槛低,操作简单,主要就是选址问题。一旦选好了地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