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5 03: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第一篇: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地方国有企业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适当的改革,但在地方国企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改革方案无明确相关细则、落后的法律制度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步伐、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能为地方国企的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地方国企发展;困难;应对措施

在我国,地方国有企业是我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出资人的不同地方国有企业可分为中央地方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占全部地方国有企业的比重接近60%,由此可见地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而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原来地方国有企业的留存;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构建投融资平台等需要新组建的。无论是哪一类地方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发展难题:国企改革、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等。

一、影响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的几项因素

(一)改革方案无明确相关细则,无法有效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不同部门共同协作,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改革方案无相应的操作细则予以立足,实施过程中往往比预期的困难上许多。如有关文件中规定“非国有资本购买、兼并、参股原地方国有企业时,可将企业原划拨土地评估作价后同其他国有资产一并转为国有股,逐步通过股权转让变现:也可分割出与企业净负债额相当的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参与企业整体拍卖和兼并,剩余土地,购买方或兼并方有优先受让权和承租权。”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具体该如何操作却没有明确的细则为其立足,因此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无法有效推行。

(二)落后的法律制度制约其发展进程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地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并购、投融资等活动的开展,现行的落后法律制度已远远跟不上环境的变化,解决不了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严重阻碍了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的步伐。如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全部设立相关的法律事务机构,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比例达到70%。但在2011年的统计中发现:国有重点企业中只有84%建立了法律事务机构,45%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说明执行结果与预期的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阻碍了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三)政企不分,监督缺乏,内部机制不规范

许多地方国有企业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某种原因而新建的或扶持的,企业的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多半是由地方政府或国资部门直接指派或批准的,除国企身份外,有部分是政府行政人员兼任的,这些人员虽在国企上班,但他们仍是行政人员身份,仍然有政治前途,所以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的后果;同时由于其行政人员出身,对于企业的性质、实际运行、发展问题上的考虑无法从企业自身出发,而是参照行政部门的方法,导致企业内部机制僵化、不规范;同时国资部门对地方国有企业也存在监督不足的问题,如领导班子、企业运行情况、经营业绩,没有建立科学完备的考评标准和制度,导致企业的总体效益不高。

(四)不切实际地投资使得地方国企负债严重成为其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

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发放债券,而国家对地方国有企业没有明确的借款禁止条令,因此,大多数的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资、融资平台,帮助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以土地等固定资产或项目作为抵押物向各银行借款,尤其是当要完成中央政府指令,加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之时,当地的地方国有企业就会为此承担了巨额的债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债务是需要偿还的,以企业自身的盈利情况来说,是没有能力偿还的,即使是地政府出面来帮助偿还,也要看该地方政府当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如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过于热衷政绩,盲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或面子工程,无预算无规划,同时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国家加紧土地拍卖的各种管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入不敷出,只能不断地向银行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加重债务的负担,成为了企业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

二、关于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找出了上述关键制约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的因素,就要对症下药,逐一击破。但在解决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个循环有效的进程。

(一)明确地方国有企业的功能与性质,加强国资部门的监督职能

1.地方国企是由省、市、县政府投资、融资以及国有资产经营为主的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保障社会公益,在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明确认识到地方国有企业虽是由其出资组建的,但它是在性质上是一个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非地方政府的附属部门。地方政府应该明确出资人的职责,通过授权国资部门对地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2.要立足“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依法监管、科学营运”的思路,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监管、授权经营”的原则,建立或健全国资监管部门,尤其是在一些新建区、市政府。国资部门可建立外派监督工作制度,督查整改制度,深入企业实地考察,针对不同类别的地方国企、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同时应加强交流,学习国内或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逐步完成国家提倡的由“管人、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二)地方政府应合理进行基础投入,并高度重视地方国企作为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情况及融资资金使用上的监管

1.地方国企作为投融资平台,帮助地方政府筹集各种基础建设所需资金,为了推动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负债率高易导致国企甚至地方政府出现财政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予以重视,做好行政规划及资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基础投入,可聘请相关会计事务所对投融资相关流程进行审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最大限度地防止并化解潜在风险。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应尽快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培育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实现由单纯的政府融资载体向真正的市场主体的转型,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过渡。

2.通过发债、向银行借款所筹集到的资金通常在使用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以某项目为质押向银行借款,实际资金到账后却不是使用于该项目,甚至为了规避银行、审查机关的检查,资金在下属子公司或业务相关联的公司之间来转来转去,使地方政府与各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账务关系复杂化,长期下来其中的财务关系便无法理清了。所以应该规范章程,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可通过聘请会计事务所或各审计机构进行相关的审计,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既可筹得资金,又可合规、方便地使用。

(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国企改革细则

中央及地方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各种类型的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些法律依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有些问题是由于环境变化衍生出来的,暂无法律依据,这些应该经过调查后将实际的调查结果向相关的法学专家反馈,建议修改或新建法律条文,使改革有法可依。而改革细则则应该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来确定,毕竟各地方国企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一窝蜂都不可行。应该要结合各地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譬如国家提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些地方国有企业规模小,行业发展受限,则不应该原本照搬推行中央的改革机制,而是应该根据中央改革的中心思想制定出适合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

地方国有企业的最终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源泉,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必须惠及到当地的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企业改革进程中不断完善机制,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地方经济,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国企的发展成果得以落实,最终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篇:应对措施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作业区域张贴安全操作规程,以时刻提醒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

对营区内大功率用电器进行安全排查,严格要求电工按照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对营区内大功率用电器设置独立开关。

通过对电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电工按照项目部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办公区及宿舍区安装满足需要的漏电保护器。

通过对民工及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人员遵守项目部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严格按照项目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办公区及宿舍区配置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对欠压失效的灭火器进行更换。

通过对电工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电工按照项目部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布设电线、变电器、配电箱等,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项目部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通过对隧道出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全交底及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严禁违规操作。

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全交底及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严禁违规操作。

项目部要严格按照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定监控量测方案,并安排足够数量和资质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按规定的量测频率进行监控量测作业,严禁数据弄虚作假。同时要在要求的时限内进行设点及监测。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及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严格要求隧道安全管理人员按照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如实认真记录隧道施工安全日志,严禁弄虚作假。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要求隧道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记录安全检查、整改情况,对长时间未整改及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重点监督。

通过对清表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作业操作人员及配合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通过对作业人员及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及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深取土场安全技术要求及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严格按照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配置足够数量以及资质符合要求的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 跟班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通过对架梁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及配合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察,对二衬台车进行每日排查,若发现异常情况须立即停止施工,安排专人对二衬台车进行检修,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仰拱砼泵送施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通过对拌合站操作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拌合站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通过对空压机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空压机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按照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加强隧道内施工安全管理,通过对机械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加强拌合站内安全管理,通过对拌合站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拌合站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通过对打磨作业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打磨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通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钻爆作业人员按照爆破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通过对高处临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临边作业人员按照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支座安装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爆破作业人员及火工用品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爆破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黄土隧道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钻孔桩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对机械区域进行定期检测,按要求增设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

通过对民工及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交底的方式,要求施工负责人对施工现场增设施工标志。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加强对边坡的临时防护。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加强对路基、高边坡、不良地质等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并派专人进行防护。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禁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对高边坡稳定情况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按规定配备照明设施。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严禁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对路基、坡面施工、高边坡施工平台设置防护栏杆,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按规定在取、弃土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配备施工和设备单位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对沼泽、泥潭防护、设置警示标志。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对有线的高大机械采取保护措施。

通过对架梁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及配合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的方式,定期对机械区域进行检测、保养。

通过对民工及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持证上岗,进场前收集作业人员有效相关证件进行备案。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对风沙地区的临时道路设置警示标志。

通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爆破作业人员按照爆破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火工品保管员按照火工品保管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按规定对弃土堆采取压实、支挡等措施。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

通过对隧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两个开挖工作面距离接近15m时,一端未停止作业并撤走人员和机具,并设置警示标志。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执行班前讲话和班前交底制度。

项目部要严格按照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在技术交底中要明确各台阶长度、循环进尺、左右台阶错开长度、上下台阶高度等关键技术参数。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洞口、台架、设备、设施等位置设置警示信号和标志。

通过对隧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安排专人指挥洞内倒车与转向,开灯、鸣笛。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做好隧道作业台架、高空升降车临边防护工作。

通过对隧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安排专人进行维修和养护。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执行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必须对材料进行挂名称、品种、规格等标牌。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完工后必须做到完料清场地净。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按施工现场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符合的规范要求。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或指定动火监护人员。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对存在危险源的区域设置防护或警示标识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高温天气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按规定配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准备,并定期对防洪设施进行检查,整改。

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按照项目部管理规则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要求项目部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则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篇:突发事件应对要求与措施

突发事件应对要求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再好、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一般一局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底划分特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以此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突发事件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①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突发事件能否发生,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等情况,人们都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突发事件从始至终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当中,往往毫无规则,不能实现准确预测和确定,使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建立困难重重。

②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如其来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师太发展迅速,必须立即采取非常态的紧急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否则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③严重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具有较大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体现在社会公众领域,事件本身会迅速引起公众关注,进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造成公众心

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突发世家你的危害范围和破坏力越大,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就越严重。

④社会性。突发事件起因千差万别,如地震、活在、瘟疫、**等,但其作用对象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公众,至少是一个特定单位或区域内的一群人。因此,防范突发事件需要公众支持和参与。

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突发事件一般有道路运输事故、自然灾害事件、危害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客运站旅客滞留、火灾等。

二、突发事件应对要求

突发事件的应对赢遵从一下原则:(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2)同意领导,分级负责。(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4)暑期先期处置。(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1.健全落实应急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要加快应急管理的制度规定。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要把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跟上突发事件的发展要求。确保突发事件应急人员、装备、资源、通信、应急预案落实。

2.提高员工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加强员工应急知识和相关法律法随的培训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

自救、互助能力。

3.应急队伍

建立专业的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协同应急能力。

4.应急装备

应急装备是用于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工具、器材、服装、技术力量等。如消防车、监测仪、防化服、隔热服等。他们是应急救援的有力武器与重要保障,通过应急装备可以高效处置事故、保障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5.应对保障

应对保障主要包括物资储备保障、经费保障、通信保障。6.隐患、危险源调查和监控

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的重点,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中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方法。做好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收集各种信息,病对这种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有效觉察潜伏的危机,对危机的后果实现加以估计和准备,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对危机采取果断措施,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自然再好、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机器造成的损失,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7.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种过

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紧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

8.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通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取得实战经验以修改应急预案的缺陷与不足,提高预案可操作性;检验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反应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

9.加强协调

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部门协调行动制度化,以保障各部门和领导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作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各部门协调配合,临事不乱。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生后,总的来说,应对措施客归纳一

下几点:

1、现场控制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对现场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防止进一步蔓延扩大,使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犹豫实干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地点不同,因而其现场有不同的环境与特点,所需控制的手段及应急资源也不相同,这些差别决定了在不同的事故现场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1)警戒线控制法。(2)区域控制法(3)遮盖控制法。(4)以物围圈控制法(5)定位控制法。

2、现场状态与情景评估

任何处置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对现场形式的准确评估为前提,快速反应的原则不是单纯强调速度快,而是要保证处置工作的高效率。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为了有效地进行现场控制,应首先获取现场的准确信息,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人事与把握,避免盲目处置而造成事态蔓延和更大的损失。应急处置人员应对以下状态和情景进行评估。

(1)评估事故的性质。(2)现场潜在危害检测。(3)现场情景与所需的应急资源。

(4)人员伤亡情况。

(5)经济损失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周围环境与条件的评估。

1、现场应急处置与安排

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需要根据类型、特点和规模作出紧急安排。大多事故的现场处置包括设置警戒线、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组织协调、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集、人员安全输散、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治安秩序维护、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现场管理、对现场受害人作出分类处理等。

4.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消除后,应及时停止应急措施,组织开展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妥善解决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四、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在道路运输企业中,对于突发事件一般遵从一下处理流程:

(1)道路运输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和遏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或地方,减少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2)将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迅速通知企业相关人员。

(3)对于特大、重大、较大的突发事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取得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救援机构的指导和支持,积极配合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的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关闭、转移、隔离 相关的危险设施设备或系统。

(5)紧急状态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指定一名高级管

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出处,防止发生信息误导。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一般有道路运输事故、自然灾害事件、危险物品泄露、客运站、旅客滞留、火灾等。

1.交通事故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案;单位负责人接到报案后,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安全管理负责人接到报案后,立即向公司主管经理汇报。

(2)同时配合救援机构,开展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3)企业指派相关负责人处理事故。

(4)在交管部门的指导下,同受害人沟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2.危险物品泄露事故

(1)疏散与隔离。在危险货物储运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露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量泄露,这时一定要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2)切断火源。切断火源对危险品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是易燃物,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

(3)个人防护。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对泄漏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保护人员。必要时,应用水枪、水炮掩护。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

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加强应急处理个人安全防护,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4)泄露控制。在同一指挥下,关闭阀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防止进一步泄漏。另外,要防止泄漏物进行安全可靠处置。

(5)泄漏物的处置。要及时将现场的泄漏物进行安全可靠处置。3.火灾

(1)及时通知企业领导,拨打“119”火警。

(2)及时接通火灾报警装置或火灾事故广播,组织疏散人员、车辆等,在安全条件下转移、隔离重大危险源。

(3)停止运行相关装置(风机、防火阀等),防止火灾扩大。(4)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灭火或配合专业消防人员灭火。(5)火扑灭后,将消防装置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4.客运站旅客滞留

(1)组织相关人员对滞留旅客进行安抚解释工作,安排滞留旅客有序候车。

(2)及时调度备用车辆,尽快运输旅客。

在事故灾难(交通事故、火灾、危货运输中危化品泄漏等)、自然灾害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采取措施: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平配合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性措施;徐苏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禁止

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威海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等。

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采取措施: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等。

五、应急演练

1.应急演练的定义

应急演练指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情景事件指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而设定的突发事件。

应急演练是对实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的模拟,包括常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设定的关键事件,其母的是为了检验应急预案、应急装备、应急基础设施、后勤保障等。通过演练,一是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二是取得实战经验以修改应急预案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元可操作性;三是检验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反映应急对事故的警惕性。

2.应急演练分类

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可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按照演练的目的,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研究性演练。

(1)综合演练。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包括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保障与恢复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全部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2)专项演练。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某项或数项应对措施或应急行动的部分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3)现场演练。选择(或模拟)生产建设某个工艺流程或场所,现场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4)桌面演练。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在室内会议桌面(图纸、沙盘、计算机系统)上,按照应急预案模拟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5)检验性演练。不预先告知情景事件,由应急演练的组织者随机控制,参演人员根据演练设置的突发事件信息,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6)研究性演练。为验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波及范围、风险水平以及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而进行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3.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

(1)预警与通知。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间、方式、方法和途径,迅速向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区域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2)决策与指挥。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响应级别,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机构,迅速有效地实施应急指挥,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控制事态发展。

(3)应急通信。保证参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各方,特别是上级与下级、内部与外部相关人员通信联络的畅通。

(4)应急监测。对突发事件现场及可能波及区域的气象、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有效监控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合理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范围,避免发生次生或衍生事故。

(5)警戒与管制。建立合理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处置与救援现场,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6)疏散与安置。合理确定突发事件可能波及区域,及时、安全、有效地撤离、疏散、转移、妥善安置相关的人员。

(7)医疗与卫生保障。调集医疗救护资源,对受伤人员合理验伤并分级,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及医疗救护措施,做好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现场处置。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相

关行业技术标准采取的有效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

(9)公众引导。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客观、准确地公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10)现场恢复。应急处置与救援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洗消、现场清理和基本设施恢复等工作。

(11)总结与评估。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装备水平。

(12)其他。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所包含的其他应急功能进行演练、4.应急演练计划

(1)应急演练计划的内容。针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编写应急演练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演练的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内容、参与演练的部门、人员、演练经费预算等。

(2)应急演练计划的要求。应急演练计划应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基本依据,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着重提高初期应急处置和协同救援的能力。演练频次应满足应急预案的规定,演练范围应有一定的覆盖面。

5.应急演练的实施

(1)熟悉演练方案。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或成员召开会议,重点介绍有关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了解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安全措施检查。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性。

(3)组织协调。应在控制人员中指派必要数量的组织协调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以防出现发生意外事故。组织协调员的工作位置和任务应在应急演练方案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4)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人员针对情景事件,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紧张有序地实施必要的应急行动和应急措施,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6.道路运输企业应急演练

道路运输企业应急演练情景对象一般有交通事故、危险货物(易燃易爆有毒液体气体)泄漏、火灾、客运站旅客滞留等。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特点,演练主要体现在现场人员的救他与自救和货物的转移与隔离,有毒气体液体泄漏后的堵漏等。如客运站旅客的转移;停车场站车辆、货运站内货物的疏散、转移、隔离等。

危险车辆泄漏应急演练实操过程

1.事故模拟

车辆满载危险品,在行驶途中突然碰撞导致阀门轻微断裂,危险品外泄着火,应急抢险人员按应急方案迅速到达现场救助,消除事故。

2.演练过程

程序1:组织集合。由主持人召集列队,组织参加应急演习人员集合、准备。

程序2:演练报告。演练必需的道具准备完毕后,由主持人向总指挥报告应急演练准备完毕(主持人:报告总指挥!某某运输公司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工作准备完毕,请指示)。

程序3:总指挥宣布应急演练开始。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主持人立即宣布:某某运输公司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开始。

程序4:危运车进场。宣布演练开始后,由驾驶员驾驶一辆装有清水的罐车从停车场向大门驶去,到预定位置停下。

程序5:危险品泄漏过程。道具摆放人员即时上前将罐车尾部阀门打开少许(以水向外喷射30~40厘米为宜),模拟危险品“汽油”泄漏(此动作10秒内完成)。由于车辆阀门损坏,液态危险品开始泄漏(解说词①)。解说词说完后,高喊:“驾驶员,你的车漏油啦!”

程序6:驾驶员及押运人员发现泄漏。驾驶员及押运员下车观看(时间不多于5秒),发现油罐车尾部阀门油品泄漏后,立即回到驾驶室按顺序拿出应急用具:警示标志、胶桶、肥皂、灭火器等。驾驶员先用胶桶接泄漏的油品,另一人到车辆后摆放安全警示标志(三脚架)(解说词②)。

程序7:驾驶员及押运员临时应急处理。第一、驾驶员关电闸切断电源。第二、驾驶员及押运人员穿戴防护用具。

第三、驾驶员及押运人员临时应急处理,驾驶员开始用肥皂、木塞、棉纱等堵漏(时间约1分钟)。

程序8:模拟着火,道具人员抬油桶摆在车位的位置,并点着火后(模拟“危险品”泄漏一段时间后遇到火花最终着火,此动作10秒完成)。此时,驾驶员模拟被烧,并在地上翻滚,副驾驶员集市一边用毛毯盖住受伤驾驶员,一边高喊:“油车着火了”。副驾驶员立即用电话报警。

程序9:临时救护。听到副驾驶员的喊声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跑到现场察看“灾情”,讨论对策(时间约20秒左右),同时,救护组及时用担架将受伤者抬出来。

程序10: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小组察看现场、讨论后,即时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驾驶员跑步去敲消防钟(急而猛),听到钟声后,全体应急人员即到制定的地点集合。

程序11:部署救援任务。执行指挥在应急队员集合后,立即宣布:“现在危化品运输车辆里的危化品泄漏并着火燃烧。立即按应急救援预案2号开始应急救援。”并问应急队员:“明白没有?”,应急队员齐声回答:“明白”。执行指挥宣布:“开始”。

程序12: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应急队员立即按如下顺序行动: ⑴现场保卫组保安员迅速布置警戒:保安员迅速跑到桥底执勤。其他三人现场拉起警戒线并疏散人群。道具组送上消防泵电源。

⑵灭火组迅速从作业场地跑向现场:消防水枪手接好水带及枪头,并向车身喷射泡沫(水)(此动作要求30秒内完成)。

⑶干粉灭火组队员从周边拿起干粉灭火器,在消防水开始射水后救火。火熄后,消防队员继续射水1分钟。

⑷与此同时,拉沙组迅速将在地势低的一边筑起一条小堤坝,推泵组和推方槽组将泵及方槽推到火场附近待命,接管组事先驳接胶管。待火救灭后,即时将方槽推到泄露处,接泄漏的“危化品”,推泵组及接管组即时接通管线(将胶管接入1号泵),并接通电流及开通阀门,转移“危化品”(不要启动)。

⑸火被“扑灭”后,执行指挥向总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火已被扑灭,危化品已被转移,现场已清理完毕,请指示。”总指挥只是:“演练结束”。

7.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⑴应急演练讲评。应急演练的讲评必须在应急演练结束后立即进行。应急演练组织者、控制人员和评估人员以及主要演练人员应参加讲评会。

评估人员对应急演练目标的实际情况、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应急演练中暴露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讲评。并出具评估报告。对于规模较小的应急演练,评估也可以采用口头点评的方式。

⑵应急演练总结。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组汇总评估人员的评估总结,撰写评估总结报告,重点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也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

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通常包裹以下内容:

①本次应急演练的背景信息。②对应急演练准备的评估。

③对应急演练策划与应急演练方案的评估。

④对应急演练组织、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

⑤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⑥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的改进建议。⑦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方面的建议。

第四篇: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了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制定了生物农业发展目标,并提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培育(引进)动植物品种、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主导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生物农业的投入、建立有利于生物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措施,以为推进生物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农业;现状;措施;安徽凤台

生物农业作为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资源型产业。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安全与农业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凤台县生物农业资源丰富,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农业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与省级科研、大中院校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局限,全县生物农业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为此,客观分析凤台县生物农业的现状与问题,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对做大做强生物农业产业、提升全县经济活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生物农业发展现状

1.1农作物育种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凤台县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省内外有关育种专家为顾问,整合县内技术资源,积极开展稻麦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皖稻68、皖稻89、皖稻90、富麦9606等稻麦新品种和凤科0204、凤科022、凤科003小麦新品系及凤粳5号、香粳

18、中粳糯99-13等水稻新品系,其中皖稻68、富麦9606的选育获得淮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省科技厅批准在凤台县农科所建立了 “淮南市沿淮稻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农作物育种工作拓展了空间。

1.2生物农药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占一定份额

在凤台县推广应用的生物农药有井冈霉素、井腊芽、阿维菌素、Bt共4类,年使用量在20 t以上,防治面积约13.33万hm2。生物农药使用量约占全县农药使用总量的10%,赤霉素、苏云金杆菌等品种使用量较少。

1.3生物秸秆综合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

针对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新型农艺措施、秸秆培育食用菌、秸秆加工企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和措施,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高15%以上。2008—2009年凤台县农科教办公室在岳张集镇、新集镇新建生物质气化炉680台、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1个,以户用沼气、节柴灶、生物质气化炉、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建设为重点,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在开发利用生物秸秆中取得了新进展。

1.4环境生物技术利用开辟新领域

1.4.1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该项养猪技术通过应用农业生物技术,把有益微生物菌种应用到养猪中,开发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环保节能养猪新模式。全县已在3个乡镇建设发酵床1 200 m2,结合推广应用生物饲料、垫料,利用生猪的翻拱习性,将猪粪尿的有机质充分被微生物菌群分解和转化成菌体蛋白以及多糖纤维,部分菌体蛋白可直接供猪食用。应用该技术年发展生态型养猪已在1 000头以上。

1.4.2秸秆生产沼气技术。利用植物秸秆及人畜粪便生产沼气已在凤台县取得成功经验。现阶段全县已建沼气池5 100口,年沼气产量近28万m3,有效处理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1 000 t以上。

1.4.3作物嫁接技术。利用生物抗性与经济性状的差异,将西瓜与葫芦嫁接,培育植物新个体,提高西瓜产量,改善品质,解决了西瓜不能适应重茬环境的技术瓶颈问题。由于此技术有效利用生物能源,技术标淮较高,利于发挥技术优势,推进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已发展嫁接苗种植面积666.67 hm2以上,商品种苗交易额在200万元左右。

2前景与目标

面临人口逐年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资源日趋紧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现状,“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是无可非议的主题。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推进农业跨入一个新的时代,农业生物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生物农业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样,将成为今后拉动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生物技术集成研究与创新,生物技术开发将保持其强劲的创造力。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将经济价值、人们消费需求、生态安全融为一体,建立现代生物农产品生产格局,将为生物农业发展营造广阔的空间。

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提高生物技术在凤台县农业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建设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基地666.67 hm2,培育1~3个动植物品种和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到2015年前后,努力将生物农业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3应对措施

3.1成立专项工作组织

成立由县政府牵头,农业、科技、财政、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生物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为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由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县农委成立生物农业技术领导小组,由农委主任牵头任主任,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县农技中心、农科所、蔬菜办、植保站、农科教办、畜牧局、水产中心等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该组织机构负责研究制定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的计划,做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开展生物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和生物产业统计工作[1]。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生物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3.2积极开展培育(引进)动植物品种工作

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育种队伍建设[2]。在县农科所建立水稻育种室和小麦育种室,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育种专家作为带头人专门从事育种工作;组织育种人员到省内外学习先进的育种技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改善育种手段;进一步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业务联系,共享种质资源,并在现代育种技术上得到支持。二是结合项目实施改善育种条件。结合生物农业和其他农业项目的实施,完善育种技术试验研究和相关育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仪器设备,充实原材料,改善育种工作条件,提升育种技术水平。三是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凤台县农科所每年承担“国家北方水稻品种试验黄淮粳稻组试验”、“安徽省中粳组联合鉴定”、“安徽省中粳组区域试验”、“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主推品种区域展示”、“安徽省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的“超级稻品种适应性试验”、“超级稻钾肥运筹联合试验”、“杂交中籼水稻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等试验课题研究任务,加之相关品种、品系试验与示范的配套技术研究,有效熟化育种成果,实现育种与生产的衔接,推进育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3强化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在现有生物治病、生物治虫、生物治草的基础上,以生物农药开发应用为重点,在生物农药品种筛选、技术示范等领域进行研究,解决目前生物农药品种少、价格高、见效慢等问题,在5年内,生物农药将取代化学农药量的20%以上。加强与上海农乐公司、美国陶氏公司等农药企业联合,开发引进多个生物农药品种,建立以生物防控病虫为主导的“朱马店15万亩绿色糯稻生产基地”、“城北乡、丁集乡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钱庙乡丰华农业公司5 000亩生态农业立体种养基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实现生物农药研发成果与农业生产的对接,提升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主导投入品中的地位。

3.4抓好主导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凤台县生物资源较丰富,耕地面积4.67万hm2,粮食、生猪、蔬菜已形成生产基地,棉花、油料、水果、中药材等具有较稳定的生产面积,乔木、灌木、草本、苔藓等植物以及鸟类、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品种较多,各种资源与所处气候、土壤、岩石等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综合体,构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3]。但现阶段凤台县农业副产品相对数量较大而利用率最低的资源是农作物秸秆,根据全县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凤台县农田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的数量占秸秆总产量的66.8%,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损害较大。为此,要在利用秸秆为原料制取沼气、加工造粒为户用秸秆气化炉提供原料的同时,推广秸秆覆盖还田、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通过青贮、微贮、揉搓丝化、压块等处理方式,推广秸秆饲料化养畜技术。以粉碎发酵后的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基料,培育平菇、木耳、香菇、草菇、姬菇、金针菇等食用菌,提高生物转化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试点,建设秸秆储存基地,加快发展秸秆处理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网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秸秆收集、打捆、集中处理和销售,提高秸秆商品价值。加快高效低排生物质气化炉推广应用步伐,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示范区,提高生物秸秆的利用率。

3.5示范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一是农田清洁生产。建设农业废弃物收集设施,统一处理化肥、农药等包装弃物;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杀虫;稻田养鱼、虾、鸭控制病虫草害;建立生态拦截系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发酵床生态养猪。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建设猪舍,将普通猪舍用混凝土硬化地面改为新型生物发酵床,在猪舍内设置90~100 cm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在垫料坑中填充80 cm左右厚度的锯末、谷壳、米糠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按一定比例掺拌微生物菌种,并调整水分使微生物菌群繁殖对垫料发酵。生长在垫料上的猪将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4]。同时,将有益微生物菌种与饲料充分搅拌喂养生猪,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预防生猪发病,实现清洁生产目标。

3.6加大生物农业的投入

县政府要将生物农业产业纳入支持主导产业计划,县科技三项资金、支农资金要向生物农业产业倾斜,在财政预算中列出生物农业产业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对国家和省、市级生物农业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给予足额配套。采取财政资金引动、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的办法,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农民加大对生物农业产业的投资力度,广泛利用多渠道资金扩张生物农业产业。

3.7建立有利于生物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各类高等院校对该县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引进生物技术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重用能人之士,允许县内技术人员保持原待遇领办创办农业生物园区,对在农业生物产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重奖,并给予提职或到企业挂职。对新设立的生物企业,县政府在土地审批、相关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帮助农业生物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相关工作,让生物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按市场需求培育生物产品,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对生物产业的政策咨询、信息、法律、培训、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为生物农业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8扶持企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

凤台县的“凤台县顾桥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凤台县米王粮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恒通伟业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凤台县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场”、“凤台县种子公司”等5家企业系安徽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可在顾桥镇新建一家省级水产良种场。通过招商引资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发展产业基地。县政府支持生物企业和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生物技术产品,共享生物技术专利成果。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繁育、新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组建产学研联盟,创新合作研发模式,提升技术水平,物化创新成果。同时,县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在借贷融资、小额担保贷款、土地、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生物产业优先支持。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生物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利用科研机构的专有技术和成果,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产业化进程,促其做大做强。

4参考文献

[1] 李印峰.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生物农业发展战略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1998,16(2):13-16.[2] 林新坚,李善仁,陈济琛.福建微生物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4):450-456.[3] 杨承训,承谕.科技集成推动生物农业革命[J].创新科技,2008(8):18-19.[4] 李咏.以生物农业技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重庆市涪陵区清风村新三农模式纪实[J].中国乡镇企业,2009(8):59-61.

第五篇: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07工管郑丽霞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使竞争的本质上变成人才的竞争,而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不能让人满意。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的研究,揭示中国人力资源现状中蕴含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提出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 发展 措施

1.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过了30年的解读和展望才归纳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1978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所认识和重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从而要求企业领导具有专业的技能。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人员的管理基本上属于人事管理,实行低工资高就业制度,企业是国家所有,实行职务终身制。到1983年,我国第一部劳动法教科书出版,很多部门和地方政府重点吸引外资,忽视对员工权利的保护,劳动法收到冷落,直到1994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时间与推广在中国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得到重视,“一人为本”已经传开,中共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利益。30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发展,累计了优秀的人力资源智慧,但是,由于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中国运用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进行了三个转变: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中心,一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一只能为本向以流程导向转变,实现一体化。

书上说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经过了古代、近代、新中国的不同演变,形成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认识管理思想,对有关人才的重要性、如何选拔人才、如何用好人才等方面都有过论述。“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等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事管理出现应付不了的问题,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比较规范的管理。到了新中国,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在1979年以后,根据国家下达的劳动指标招工,进行岗前培训对成绩优异的员工奖励或者严惩违反老丁纪律的员工。劳动人事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劳动定额管理、定员定编管理、技术职称评聘、岗位责任制等在企业中推广,为人力资源挂你了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席间基础。

1.2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多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力资源规 1

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133474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万人和7969万人「1」。

国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实行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00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得到重点加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434.2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95.1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144.66万人,在学研究生140.49万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就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2」。

就业人员产业布局日趋优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有较大提高。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000 年的50.0 ∶22.5 ∶27.5 改变为38.1 ∶27.8 ∶34.1「3」。

人才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效能逐渐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 亿人。

收入、卫生、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条件逐步改善。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大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中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一些大规模扶贫开发。

1.3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素质堪忧,健康、科学文化等素质待提高,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为545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

中国人力资源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1、持续性增长;

2、总体文化程度依然较低;

3、素质实堪忧;

4、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

5、老龄化加速;

6、地区差距非常明显;

7、性别比失调;

8、生育面临反弹。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中国,因此,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尤为重要。

2.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应对措施

2.1中国人力资源职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趋势预计

高新技术产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服务性工作,而直接从事生产资料加工制作的就业者将在总体职业人群中的比例直线下降;知识劳动者在总体职业人群中的比例将直线上升,非工业化、知识密集型、高科技将是未来职业的主流;对职业者的劳动能力的开发成本将提升,同时,风险性也加大。职业发展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将逐步加快,这意味着,职业细化一方面提高社会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会模糊职业的界限;大规模的劳动组织将不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从而会逐渐减少,细分的组织形式将趋于机动灵活、协作竞争的状态。

对于中国的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即制度建设,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许玉林教授认为,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没有完整的思路,许多企业家根本不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套技术性很强的管理体系。因为一个企业如果想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果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的话,根本就没法建立起来。而表面上,一个薪酬体系的建设好像只是为了把钱发到员工手上,而实际上这个体制的完整化标明了一个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发展的一条路线,意义非常重大。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本经济”时代,而许多人的人才观念还停留在“资本雇佣人才”的阶段,还抱着“我有钱,我请你,你给我好好干”的观念。而事实上,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人力雇佣资本”这种能影响以后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只要有能力,根本不存在被炒的问题,而是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整个市场很大,人才并不害怕流动。这就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何把人才留下来? 不少企业一味强调激励机制,其实它都体现在各项制度当中,企业规划、薪酬体系、考核体系、整个管理系统。从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危机,客观现实就是具体到人才个体来说,企业很难决定是否进行培养。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又担心人才流失、留不住更高水平人才;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实,人的价值越高,它的流动性也就越强,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把人才留下来「4」。

2.3完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3.1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为什么我们要说,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资源呢”?第一,人的有用才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本。第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第四,专业化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优先发展教育和开发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

和持续增长,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2.3.2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

中国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将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长期的战略筹划,坚持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优先发展方针,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搞好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位。

2.3.3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

大力发展教育,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提高广大人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性别之间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文化凝聚的重要途径。

2.3.4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责任,加大第一资源的战略性投资,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兴县、兴市、兴省、兴国和富民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在所有事业发展中能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所有资源开发中能够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2.4完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注意用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2.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

3.必须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劳动。

4.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

5.必须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法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更

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3.结束语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说明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帮助。人们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推动人力有效运转的催化剂,以促进企业日益增多的新老问题的解决;要想办法使我国的人力资源更具有竞争力;要研究发展战略,鼓励变革,更要将顶尖人才吸收过来;要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环境,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等等。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一定会更好地迸发出来,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一定会有更加坚实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基础。

4.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9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5(3):170-172.[2]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

社,2005(8):42-43.

[3] 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社,2005(9):60-61.[4] 许玉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再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3):132-135.

下载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定信心应对危机 夯实措施促进发展

    坚定信心应对危机 夯实措施促进发展 长宁县副县长 许 华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于工业正在发展壮大的长宁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金融危机......

    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了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制定了生物农业发展目标,并提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培育(引进)动植物品种、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主导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病情突变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迅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恰家属未在,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票据置换政策的正向影响,目前,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将......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未来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未来及其应对措施(1) 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 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绿色物流备受关注。由于我国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必然会制约着我国经......

    地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与能力

    地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与能力2010-12-16根据中央党校教学安排,我们于11月10日至18日前往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就应急管理进行了社会调查。从广东省及三市......

    印度尼西亚非传统安全分析与应对措施

    印度尼西亚非传统安全分析及应对措施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国家,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