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黄河三角洲秋季车展1
2011黄河三角洲秋季车展
展会简介
黄河三角洲车展创办于2008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早的专业汽车展览会,是黄河三角洲最大规模的车展。每年举办春秋两届,目前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
2011黄河三角洲秋季车展于2011年9月23日-26日在滨州汽车总站人民广场举办,届时名车云集,参展商与主办方共同为汽车消费者打造良好的购车环境,期待您的光临。车展主题:汽车让生活更便捷 主办单位:滨州经济开发区
承办单位:滨化传媒、黄河三角洲传媒
协办单位:山东一卡通、赞助单位:麦迪逊KTV、鲁滨金店 展会地点:滨州汽车总站 日程安排:
布展时间:2011年9月20日—22日 开 幕 式:2011年9月24日
上午10:00 整车展期:2011年9月23日—26日
撤展时间:2011年9月26日(下午)媒体支持
《鲁中晨报-黄河三角洲新闻》、《新浪滨州网》、《FM106.9广播电台》、《快乐生活》DM杂志、《城市视频联播网》、《出租车LED后示屏》、《户外广告牌》、《蒲湖论坛》、《新农村》DM等。招商范围
1、国内外各种汽车、越野车、摩托车、二手车;
2、汽车维修、改装、美容、装具;
3、车辆保险、银行、信贷公司;
4、户外用品及其它相关行业等。
本次车展招募冠名单位1家,协办单位3家,赞助单位6家。参展说明
1.展位预定以先订先得,先大后小的基本原则; 2.同等客户情况下以交钱先后顺序为原则; 3.未经承办单位同意,参展商不得转让其展位。车展组委会
组 长:梅晓冰
副组长:路新
组 员:孙强、田海滨、石吉峰、孝本峰、朱国庆、宋刚 参展品牌
一汽奥迪、沃尔沃、奔弛、宝马、进口现代、悍马、一汽大众、广汽本田、北京现代、东风雪铁龙、一汽马自达、东风日产、一汽奔腾、广汽丰田、东风本田、上海通用别克、雪佛兰、荣威、一汽丰田、郑州日产、斯巴鲁汽车、东风悦达起亚、上海大众斯柯达、福特汽车、东风标致、东南三菱、进口三菱、奇瑞瑞麒、东风风行、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华泰汽车、雪佛兰乐驰、江淮汽车、力帆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天津一汽、海马汽车、哈飞汽车、五菱汽车、长安汽车、中华汽车、莲花汽车等。
公司简介
滨化传媒、黄河三角洲传媒是一家集媒体运营、媒体开发、营销策划、广告策划、活动策划、大型活动承办及广告代理为一体的综合型传媒公司。
公司依托媒体资源,致力于提升客户的品牌价值,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秉承创新、诚信、合作、敬业,以及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整合资源,开发潜能,为客户提供顾问式服务,做区域媒介业务市场的领先者。努力打造滨州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一流的文化传媒品牌形象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媒企业。公司使命
依托媒体资源,致力于提升客户的品牌价值,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愿景
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媒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诚信、创新、敬业、合作。企业定位
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媒体整合行销传播服务!目前运营媒体
《鲁中晨报-黄河三角洲新闻》、《新浪滨州网》、《FM106.9广播电台》、《快乐生活》DM杂志、《分众传媒楼宇电视》、《户外LED显示屏》、《出租车LED后示屏》、《户外广告牌》等。
滨化传媒、黄河三角洲传媒,期待与您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全省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其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抓住用好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培育经济新亮点,成为全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发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成员作用的桥头堡,对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莱茵河三角洲鹿特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新奥尔良、尼罗河三角洲开罗等城市的兴起,我国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的快速崛起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启动,都表明大河三角洲的发展规律是随着开发深度和广度的加大,必然形成较大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通过集聚要素、膨胀规模、增强辐射,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经济区。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一)区域概况。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通过全省上下十几年的艰苦奋斗,黄河三角洲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十五”以来,该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支撑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高效生态经济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二)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逐步向北拓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该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截至2006年末,区内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拥有未利用地811万亩,约占全省33%,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1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其他180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这些未利用地的89.7%集中于渤海沿岸的莱州、昌邑、寒亭、寿光、广饶、东营区、垦利、利津、河口、沾化、无棣等11个县(市、区)。随着防潮体系建设的开展,土地后备资源将逐步增加。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吸引生产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国际产业升级转移加速,国内经济由南往北、由东往西递延,山东半岛城市群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天津全国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确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作为环渤海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省对接京津冀发展的门户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陆上最近距离80公里、海上最近距离110公里,处于华东华南向华北产业转移扩展的中间地带,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
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我省已探明储量的81种矿产中,该地区有40多种,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为50亿吨和56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海岸线近900公里,占全省的28%,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旅游、风能、地热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
四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多种物质交汇,多种动力系统交融,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陆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是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条件得天独厚。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多层次推进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3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原油、原盐、纯碱、溴素等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化工、纺织、造纸、机械、食品等行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大型龙头企业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寿光、莱州、广饶、邹平4个县(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7个县(市、区)进入全省50强。
(三)制约因素。
一是淡水资源短缺。黄河三角洲属淡水贫乏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年际年内降水不均,拦蓄利用难度大;黄河作为重要客水来源,引水量受到国家分配我省每年70亿立方米的指标限制;地下水含盐量高,碱地种植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9.5亿立方米,人均303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平低4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现有防潮堤标准低,风暴潮威胁较大,海岸蚀退明显。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林木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恢复整理的难度较大,地质、地震构造背景复杂,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是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港口规模小,吞吐量低,配套支撑能力不强,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2006年港口吞吐量1200万吨,仅占全省的2.6%;铁路通车里程262公里,仅占全省的7.7%;黄河缺乏通航功能。交通滞后是长期制约该区域潜在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
四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高层次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效生态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地方工业总量规模较小,产业素质偏低,关联度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五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偏小,200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仅占全省的6.5%和4.7%,外贸依存度仅为16%,比全省低近20个百分点。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黄河三角洲长期面临的突出瓶颈制约将逐步突破。黄河河道治理和防潮堤坝建设的加强,将为加快开发建设构筑起安全防线;区域性大港和内外贯通的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和黄河调水管理的加强,黄河入海水量稳定增加,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加快,以及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规模的扩大,水资源制约将得到有效缓解,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但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面临着周边发达地区对资金、技术、人才“抽离效应”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一)发展定位。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努力实现工作指导转变,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对接天津
滨海新区,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导,以园区经济为载体,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二)指导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黄河三角洲发展与全省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建设统一指导,科学高效一体化开发,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共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
坚持高起点开发,集约高效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集群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生态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按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着力提高项目规模和质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走集约集群、互动互补、创新创优、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有序开发。积极借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经验,在搞好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把握好开发建设的时序和规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先行突破。依托港口和开发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带,加大土地、开放、项目、税收、人才、生态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要素、产业加速集聚,打造沿海产业带,带动整个区域有序快速开发。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综合配套改革,政府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营造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努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坚持全方位开放,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把扩大开放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各环节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集群式转移,扩大出口规模,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开发。以交通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重点、企业接轨为主体,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全面对接和交流合作,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实行错位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科教兴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增强人才智力支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企业,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行产业布局、服务设施、居住社区和环境维护统筹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富足平安的和谐新区。
(三)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优化提升、加快发展的要求,围绕把该区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济区的目标,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和效益快速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达到5300亿元左右,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8∶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
生态环境特色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生态系统多样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建设国际知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配套。基本建成高标准防潮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快速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2010年,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4000万吨左右,增长3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公里,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分别增长1倍以上。
特色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规模等级合理、职能分工有序、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联系紧密、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5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400元和7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000美元左右,成为经济全面繁荣、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地
第三篇: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特色中心城市建设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特色中心城市建设
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成为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规划局组织力量,进行了认真调研,着重对2010年到2012年城市发展目标进行了谋划研究。近日,记者就如何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等问题采访了滨州市规划局局长周军——
“两改一创”,建设宜居环境
“两改”即“城中村、旧城改造”,“一创”即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滨州城区近期将以城中村及旧城改造为总抓手,本着“因村制宜、让利于民”的原则,以城中村拆迁安置楼建设为突破口,在抓好经济开发区“新型社区”规划和滨城区东区合村并居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采取村居自筹、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全面加快城中村的合村并居和新型联片社区建设步伐。通过以城养城、以城聚财,使农民融入城市,向社区居民转变,有效解决居民安居、生产、就业等系列问题,努力探索一条“改造一片村居、建成一个大社区、激活一片产业、壮大一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全面加快城区广场绿化规划建设步伐,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利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塑造“一路一树、一路一景观”的绿色生态网络,继续加大拆违拆烂力度,通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更加注重街头绿地、绿地广场建设,确保城区每500米一个城市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特色街区,增强城市魅力
在努力建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水绿环绕”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打造河湖相依、湖泊环绕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结合目前城区现状,加快城市旧城及城中村片区的整体开发建设,通过规划建设一大批特色街区,有效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城市魅力。
近期将重点做好渤海十路与渤海九路之间,黄河十路至黄河十一路,规划2.3公顷“徽派建筑一条街”的建设,通过砖雕、木雕、石雕的装饰,体现徽派建筑的质朴高雅、浑厚潇洒,目前徽派建筑步行街南段已建成,计划续建北段,实现南北贯通。做好黄河十二路至黄河十四路、渤海十八路西,地处会展中心北侧,规划用地5.02公顷“莱茵小镇街”的规划,建设莱钢中海城中间步行街,通过造型与色彩的设计,体现富有欧洲风情小镇浪漫主义风格的特色街区。做好黄河六路南侧(渤海十一路至渤海十二路段)和渤海十二路的黄河五路至黄河六路段,两段规划共约6公顷“香榭丽舍大道”的规划建设,通过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设计,形成既有古典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且富有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大道。做好黄河七路南、渤海八路至渤海九路,规划约4.46公顷 “上海大都会商城”的规划,结合老上海商业建筑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体现大都会建筑的富丽繁华。做好黄河四路至黄河五路、渤海十三路至新立河东路,规划2.9公顷,建筑约42000平方米 “现代流行建筑一条街”的规划,建设形式多变的弧面屋顶、美观坚固的琉璃瓦、色彩丰富的彩画以及形态生动的雕塑。做好渤海十二路,黄河八路至黄河十路段的“地中海风情街”规划,以温润而醇和的外立面颜色,粗朴而富有质感的材料,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展现建筑、环境与人融合的境界。做好黄河十六路以南、渤海五路至渤海九路,规划约57.45公顷的“北海仿
明清水街”,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以明清风格为特色进行设计建设。
“六大片区”,形成城市生态景观格局
重点搞好 “北海片区、南海片区(东部)、珍珠湖片区、白莲湖片区、喜鹊湖片区、玉龙湖片区”六大片区建设,以此辐射周边区域的开发,带动城市的膨胀发展。做好黄河十六路两侧、渤海五路至渤海九路,规划约191.8公顷“北海片区”的规划,做好水体开挖、岸线及滨水区域绿化美化、旧村改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长江九路南、渤海十八路东,规划约350公顷“南海片区(东部)”的规划,按《黄河文化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规划设计南海片区,做好水体开挖岸线及滨水区域绿化美化、旧村改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新立河西路至渤海十九路、长江四路至长江六路,规划约170公顷“珍珠湖片区”的规划,按照滨州市植物园的定位规划建设,做好水系、滨水区绿化美化、周边城市建设。做好黄河十六路北、渤海一路东,规划约3公顷的“白莲湖片区”的规划,做好水系、滨水区绿化美化、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及周边开发。做好黄河十五路以北、渤海十六路以东,规划约10.65公顷、其中水面约4.23公顷“喜鹊湖片区”的规划,做好水系、滨水区绿化美化、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及周边开发。做好南外环南、东外环南延线西,用地约48.2公顷、其中水面约28.4公顷“玉龙湖片区”的规划,做好地形及水系整治、周边旧村集中改造。
“两区、三带”,打造城市独特风貌
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是城市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下一步,我市将对现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规划建设好“两区”“三带”,即中海风景区、蒲湖风景区和黄河文化风情带、秦皇河风景带、秦台河风景带。
加快推进规划范围约6.7平方公里的“中海风景区”规划建设,重点建设中海东部水系和园林景观,建设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科技体验主题公园、水上活动中心、高尔夫练习场、景区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规划范围约481.42公顷的“蒲湖风景区”建设,重点是完善蒲湖公园,建设黄河楼、古蒲城、沿湖景观,景区东入口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完成景区内村居安置,建设蒲城新村,搬迁二水厂。加快推进滨博高速大桥东、黄河公铁大桥西,南外环河南,黄河南大堤北, 规划范围约38平方公里“黄河文化风情带”的规划建设,重点是开挖南外环河,沿河滨水区的景观绿化美化,规划区内的南海景区、琵琶湖区、淀水大道区、自然生态区、黄河风情园区、文化水廊区等功能分区的道路、景观、绿化以及部分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开发区秦皇河两岸,黄河五路至南海,规划范围约184.6公顷的“秦皇河风景带”的规划建设,做好水面水质治理及开发建设,做好水系、岸线及滨水区绿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盛华路以南、渤海二路以西规划长约5300米“秦台河风景带”规划建设,重点是水系、岸线及滨水区绿化、基础设施配套,并对其污水进行彻底治理,埋设污水管理,对周边进行环境整治,加快开发建设和拆违力度,形成新的景观带。
“一桥、七轴”,疏通城市经脉
按照城市发展长远规划,积极推进滨州港、滨港铁路、德龙烟铁路、疏港公路、环渤海公路、济滨轻轨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改善城市外部交通环境。加快城区断头路及旧城道路的改造,延长主干线路,完善路网,配套热力、煤气、水、电等基础设施。
结合城区建设实际,近期重点做好“一桥”即“黄河四桥”;“七轴”即纵向的东海一路、渤海十一路、渤海十八路、渤海二十四路,横向的黄河五路、黄河八路、黄河十二路。在完善现有路网,打通断头路和改造城区道路的同时,重点加快位于渤海十一路南首“黄河四桥”的规划建设,对接滨博大道,使其成为连接主城区与高新区的交通枢纽。加快渤海十八路、渤海二十四路、东海一路规划建设,北延至永莘路,实现渤海十八路、渤海二十四路南北贯通,北延渤海十一路,加强与滨北的联系。加快黄河五路、黄河八路、黄河十二路东西延伸,东延至韩墩总干渠,西延至220国道,通过村庄拆迁安置,加快推进城乡统筹。
“东优、西延、南跨、北拓”,打开城市空间格局
中心城市按照“东优、西延、南跨、北拓”的规划建设思路,拓展城市空间。南跨黄河到小营南(大南环路),北拓到永莘路(大北环路),向西延伸至沙河及里则办事处,东部城区则优化布局,整合功能,未来城市总体形成“四片”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
“四片”,即: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北城区。东城区(渤海五路以东包括梁才办事处)为整个城市的东翼,着力建设行政区、加工制造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加快配套规划和开发建设,形成“两片一轴”(“两片”即滨城区公共服务中心、白鹭湖周边;“一轴”即黄河十五路)的东部新城发展新格局。加快滨州铁路客货站等物流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仓贮物流运输业。南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小营和旧镇办事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西城区(包括新区及经济开发区):着力建设行政办公、金融、文化、现代工业、物流区,加快建设市民活动中心、中海风景区及蒲湖风景区配套完善。北城区(包括滨北办事处及三河湖镇):重点建设传统加工业区、城郊观光旅游业和生态度假区。总体按照东西融合、南北拓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四大片区组团发展,形成富有特色、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组团式城市大格局。
“两轴、三带、一中心”,构建科学的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两轴(博滨沾城市带和惠阳无城市带)三带(北部环渤海发展带、中部沿黄河发展带和南部济青发展带)一中心”的市域空间战略发展格局,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撑。通过海陆统筹、重点带动,充分利用滨州市南北产业差异、互补的特点,以北部发展区、中部发展区、南部发展区三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北部环渤海发展带:以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为先导,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和物流业,积极保护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敏感区。北海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面向环渤海,努力将北海新区建设成为济南都市圈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鲁北商贸物流中心和滨水生态宜居新城。中部沿黄发展带:优化中心城,积极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完善现有的“四环五海”等系统工程,拓展“三河湖”片区,建设滨州市域另一生态绿心和旅游度假区。南部济青发展带:城镇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更注重城市建设质量的提高,外来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南部特有的“创业文化”、“开拓文化”。
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作为山东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滨州应该担当起黄三角开发建设的领军重任。对此周军认为,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
市及鲁北工商业中心,滨州应该做好构建科学的市域城镇体系、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等方面的工作。
第四篇:学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心得体会
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极大地提升了东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快速突破。
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既有良好的机会又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机遇
一是区域发展优势。
二是产业发展机遇。
三是政策环境优势。
四是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挑战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三是发展环境亟待提升。
四是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二、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对策
一是正确处理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发展要求上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发展规划必须把生态保护贯穿始终,资源开发必须与保护生态统一起来,发展考核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基本要求;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引导上突出生态产业,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循环经济,在品牌培育上突出生态特色;配套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推进黄河水城建设,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和湿地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沿海防潮堤坝。
二是立足黄河入海口,把黄河作为资源来开发。彰显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发展黄河生态旅游,系统地进行黄河治理与开发。
三是把握资源型城市特色,发挥石油产业优势。发展石油化工业、石油装备业、石油服务业、石油替代业,实现优势延伸和优势再造,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突破发展瓶颈。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构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资源共享;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五是明确区位和定位,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开展省规划区内以及与其它经济区等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创新研究、政府运作方式等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当前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编制的规划主要有:城乡一体化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各功能区分区规划、黄河水城深度开发规划等,以上规划均应立足东营实际,站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高度,科学论证,不能仅仅局限于领导的思路,多方案比较。
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形成更好的能够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做好土地等资源的文章。东营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优势,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用足用活土地等各项政策,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我们来说,当前应进一步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另外,须做好当前工作,特别是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调整、广利河两侧用地深度开发规划等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技术支持。
同志们,“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如一屡春风,给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发展观,加快林业建设提供了重大契机,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活动督导组的正确指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力争一流,努力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开创全县林业建设的新局面,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处在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这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组织工作水平,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围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突出抓好思想素养建设,全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队伍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思想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素养。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十分重要的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创新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把握科学发展要求,探索科学发展方法,牢记科学发展责任,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要不断巩固和深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效果,进一步掀起解放思想的新高潮,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践上。工作中,我们积极创新载体,紧紧围绕自身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记三情铸三线”等主题实践活动,寻找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切入点。从中央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来看,我们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完全符合中央的决策部署,并为学习实践活动探索了路子,营造了氛围,在安排部署、组织机构、活动方式、思想理论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突出抓好选育管理,全力打造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队伍
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实践表明,用什么样的人、怎么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如果在干部任用上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恶化。因此,要始终坚持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调整中,要始终坚持唯政绩不唯资历,唯发展潜力不唯台阶学历,讲公认不讲关系,大胆提拔重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扩大干部选任提名环节的民主;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践中,我们采取“两公开四差额”的方式,即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选任程序,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选拔了安监局、劳保局、区创业园管理办公室3名正职。首先由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按拟充实配备职位与提名人选1:2的比例进行初始提名。之后,对初始提名人选进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最后由区委常委会议差额表决,区委全委会议等额表决,并进行任前公示。要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规用人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增强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河口区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在干部调整时优先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各级“一把手”,要始终如一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科学分工、合理授权,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真正抓出一个学习创新、民主团结、清正廉洁的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好队伍。要以党校为主阵地,以省内外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积极构建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干部培训网络,扎实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要创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益。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三、突出抓好机制完善,全力打造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大量事实表明,干部作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一个地方产业凸起的核心支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行党内民主,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事项,注重充分听取各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使每一项决策都集中民智、体现民意、顺应民心,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出现偏差。要把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观摩教育、集中培训、个别谈心、严格督查、组织调整等方式,增强干部干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根据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定期给广大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强力推进工作中培育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用心用力的创业激情。要牢牢把握提高执行力这个关键,把每项工作的责任、时限、奖惩措施都落实到人头,确保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对党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一把手”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历亲为,真正把工作抓透、抓细、抓实,切实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干部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健康帐,强化广大干部对自己的形象和政治安全负责的意识;通过严控重要节假日等敏感时期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政建设上互相帮助,而不是相互考验,通过自身的廉洁自律,为他人负责,为大局负责。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广场和廉政主题公园等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廉内助活动、举办廉政晚会、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一责三制”等措施,不断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
四、突出夯实基础,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完善和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专业协会、“两新”组织中加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要始终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在各社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组织者、实践者。三是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领域培养党员,在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一线发展党员。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党员党性锻炼提高机制,特别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制度。要以“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切实做好关心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对基层干部要多关怀、多支持、多帮助,特别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扎实工作的干部,充分调动各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每一次社会重大变革和进步,每一个成就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精神内涵。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是市委、县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安排和部署,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更应该有这种思想解放的气魄,来推动经济社会更高程度地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省人民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不仅实现GDP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人民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二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在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敢于打破旧的框框和旧的思想的束缚。目前***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经触及到人们切身利益。比如,住房的商品化,医疗、退休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使人们原来享有的一些福利待遇变成需要自己花钱的事。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改革,使一部分人下岗、分流,需要重新安置或自谋职业。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比较普遍地触动人们的切身利益,无疑会大大增加改革的难度。只有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才能推动改革的进程。一是要全省各级干部一定要敢冒敢闯,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善于采取新举措,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二是要全省各级干部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在面向国内国际两个领域,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借力发展,不受行政区划和地域的限制。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紧密联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一是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切实把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思路、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脚踏实地 抓住发展新机遇
---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心得体会
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和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迎来了难得的双重重大历史机遇。面对这一重大利好,全市上下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在近两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这个好消息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广大市民更希望看到的是后续的长远发展。
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是关键。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同,黄三角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以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为主体的核心保护区约占区域总面积的14%,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路等控制开发区也占相当大比重。这种特点决定了黄三角不能照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而必须突出高效生态特色,努力探索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这种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是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同时,要积极倡导全民绿色生态消费和生活方式,从政府采购、日常生活等方面引导公众科学和绿色消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实际的具体结合,是科学发展观在东营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高效生态经济,首先应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既能使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开发的实践中,关键应把握和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二、打造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东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市级财政收入的60%依赖石油工业,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后何以为继是首要难题。“虽然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东营并未上榜,但转型已是不可避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指出,虽然迅猛发展的石油繁荣了城市经济,但多年来满足于石油能源基地的定位却制约了黄河三角洲的纵深开发。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东营勇挑重担,堪当重任,也带来转型最佳时机。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框架内,东营市以“四区一城”为载体,着力打造八大产业基地:依托胜利油田和近海海洋石油开发生产,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依托临港产业区,发展石化、盐化、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基地;依托石油装备优势企业,提高成套设备研发能力,加强与美国休斯敦等地区的战略合作,打造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推进生态型电厂建设,打造新能源基地;依托高端产业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高端产业基地;依托生态旅游区和黄河水城,发挥生态旅游资源和黄河口文化独特的优势,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依托生态高效农业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和特色园区,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基地;依托“三网”绿化和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推进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打造生态林示范基地。“八大产业基地”是黄河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载体,将以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区别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其他城市。
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按照《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我市确定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四大主体产业区,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我市现代产业的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功能区。
今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着力构筑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框架,拉开了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大建设的格局。
——临港产业区。与中海油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中海石油炼化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营港有限责任公司已注册成立,中海油投资与预算审查委员会批准了总投资31亿元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一揽子”工程投资计划。中海油仓储物流园起步区控规已编制完成,基本具备项目落地建设条件。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预可研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大唐东营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加大“压小”工作力度,关停的92.7万千瓦小机组容量,5月份全部通过了国家核查组的验收。投资1.42亿元完成了电厂项目区土方吹填及部分设备预定。现正在积极做国家能源局工作,争取尽快批准大唐东营发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招商引资初显成效。获得“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区”牌子,成为了全国第13个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截至目前,临港产业区已引进投产或在建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近100亿元。
——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已于今年1月份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现正进行优化提升。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有序启动,集游客中心、游船码头、汽车营地、休闲木屋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建成投用。黄河口湿地游乐园、黄河口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高效生态农业区。重点建设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4.1万亩起步区,包括3万亩养殖区和1.1万亩综合服务区。其中3万亩养殖区全部开发高标准海参养殖池塘,6月1日,大连有德集团首批海参苗种投入池塘,开始养殖生产。同步推进综合服务区建设,研发中心大楼工程设计全面完成;1000亩休闲渔业精品区,项目详细规划设计已完成,近期可开工建设;5800亩加工商贸区,正在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大型公司入驻。高效畜牧区已编制完成规划。
——高端产业区。已落户过亿元企业58家,初步培植起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光伏、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型主导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生态工业园、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生态谷”等项目区建设加快推进,东芯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凯风电、软件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高端产业发展框架迅速拉开。3月18日,吉奥新款“帅豹”下线仪式在吉奥集团东营制造基地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市在制造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上半年,东营经济开发区共签约过亿元的项目25个,总投资140亿元;区内5000万元以上开工及续建项目64个,总投资331亿元。该区已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黄河水城。按照“整合提升、画龙点睛、水系循环、游船开通”的总要求,加快黄河水城建设。目前,体育公园已基本建成;文化公园进展顺利,其中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配套文化商务设施已开工建设;科技公园已完成规划,软件园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清风湖景区工程建设实现任务过半;滨河景观工程基本完成;胜利大街桥等跨河大桥已开工建设和改造;黄河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厅混凝土排架和钢结构工程已完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黄河水城已初步形成了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的水城景观,彰显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将黄河三角洲建设的帷幕渐渐拉开,今后的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如何让这些宏伟蓝图一一实现将是我们这代人以至几代人努力的方向,黄河三角洲的前景是广阔的,美好的,我们期待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辉煌灿烂的明天。
宋峰福同志在全局"实践科学发展观 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好我局“争当排头兵”活动。刚才,广利局长宣读了全县“争当排头兵”活动实施意见和我局活动宣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对整个活动作了具体明确的部署。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组织好本次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3日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市“争当排头兵”活动动员会议,4月10日利用晨会时间传达了全县动员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县领导的讲话,我想大家对这次活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全面,还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加深认识和把握。一要充分认识活动的战略意义。这次活动是在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以“实践”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去年“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又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具体措施。这项活动的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县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上级党委的远见卓识和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过人气魄。二要充分认识活动的根本要求。县委精心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立足部门职能,抢抓历史机遇,在发展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的具体工作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要充分认识到活动对于推动我们林业发展提供难得契机。近两年来,我们林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绿色垦利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打造出了一大批精品绿化工程,机关队伍建设也跃上了新的台阶,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林业工作的前列。截止到去年底,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19.2%,果品总产量达到了1350万公斤,实现林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在如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社会化造林、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林业等方面,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指导、推进落实上还有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埋头苦干、逐一破解。而“争当排头兵”活动的大力开展,就给我们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重大契机和重要载体。为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破除“大而空“的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组织好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踊跃参与,以活动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和全县林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二、把握基本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这次活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践为主题,以争当排头兵为目标。整个活动从现在开始,到八月底结束,历时五个月,具体分为宣传动员、集中活动、总结评估三个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林业建设实际,把握“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四项目标要求”,组织好“五项专题活动”,搞好“三项结合”,确保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主题,把握导向。要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全县林业建设这一实践,努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争当破解难题的排头兵,推动全县林业快速健康发展,为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二是坚持面向全局,突出重点。活动面向全体干部职工,但重点是局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在活动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争当排头兵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全体职工。同时,我们也要动员家人、亲属、朋友都要投入到活动中去,立足自身实际,争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坚持联系实际,分类指导。活动过程中,局活动领导小组必须根据部门自身实际、岗位特点,搞好分类指导,区分不同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要求,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方法,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防止一刀切和走过场。四是坚持注重实践,确保实效。这次活动,关键在实践,关键看实效。局活动领导小组一定要把握这一要求,把实践作为开展活动的主线,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全体干部职工也要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努力在工作创新上动脑筋,在推进措施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在工作成绩上争一流,在全局范围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争当干事创业的排头兵,促进全县林业建设再上新水平。
明确“四项目标要求”:一是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上要有新境界。要大力学习上级林业政策,吃透文件精神,与自身工作搞好结合,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要积极走出去,积极学习林业建设先进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加快全县林业建设。要克服浮躁情绪,真正沉下去,到林业生产建设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民声,关注民意,解决林农群众所思所盼,并多为林业建设献计出力,当好参谋。要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积极探索推进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二是强化服务,在优化环境上要有新举措。要把环境建设情况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建设,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科技队伍人员素质,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三是改进作风,在争先创优上要有新标准。要牢固树立开拓进取意识,克服自我满足情绪,紧紧围绕“绿色垦利”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要把林业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去审视、定位,确保林业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向先进看起,你追我赶,努力攀登,形成人人争先、创一流业绩的生动局面。四是狠抓落实,在推动林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这是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结合到我们林业部门实际,就是要着重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社会化造林、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森林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实现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组织好“五项专题活动”:一是开展“争当排头兵,争先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局活动领导小组要严格照县委文件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活动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激发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加大交流,形成全局上下思林业、议林业、促林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与氛围。二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大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性问题,深入林业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并深入思考,形成有问题、有数字、有对策、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搞好调研,提出创新突破、破难攻坚的新举措。三是开展“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实践活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现代林业建设的新要求,集中解决一批林业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分层次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活动过程中,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适时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具体可以划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议题话工作、谈体会、说经验、议发展,促进干部职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五是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要把这一活动作为“争当排头兵”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活动始终,要重点在优化林业执法机制和服务林农方面查问题、抓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水平。
搞好“三项结合”:一是与“五型机关”建设相结合。要把“争当排头兵”活动与全局开展的学习型、效能型、节约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提高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在巩固提高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二是与今年的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相结合。以活动促进林业建设,以林业建设成绩来检验活动实效,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投身于“三网”绿化工程建设中去,抓好重点路域、水系、农田林网的建设,搞好冬枣、蜜桃等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扎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执法工作,确保全年林业建设出更多精品、更多亮点,使整体林业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三是与破解林业建设中的难题相结合。要着重在解决我县林业建设中造林体制机制不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滞后、林业实用新技术转化成果慢等重点问题上求突破,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适应的造林新体制、新机制,落实好“三权”,激发全社会兴林、爱林、护林的热情,为全县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出林业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活动抓出特色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全局将成立以我为组长,广利局长为副组长,各中层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与开展。要严格按照县委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抓紧制定好全局活动的总体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具体方案。活动方案要重点突出、内容详细,任务分工要明确到科室、到人头,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时限,使整个活动一步跟一步、一环套一环,高标准、严要求地往前推进。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要深入学习县委动员会议精神和我局这次会议的有关要求,认真领会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搞好宣传发动。要在局机关显著位置悬挂活动标语横幅,制作精美活动展板和学习园地,并适时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学习与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开发建设排头兵”的热潮,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先、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推进林业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三)抓好工作结合,突出活动特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与林业建设有机结合,使活动与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要突出林业部门特色,创新工作思路,多创造实践载体、多开展富有实效性的特色活动。要善于发现与培植典型,总结和提炼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敢于占领典型宣传上的制高点,做活动创新的排头兵。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真正的富有新意、富有实效,才能四处开花、亮点频显。
(四)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督导检查。要根据活动整体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考勤、机关效能考核、岗位人员考评、服务承诺等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活动的开展。同时,局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督导检查,不定期抽查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听取工作汇报,评估工作实绩,并建立健全个人活动档案,作为干部职工年底评先树优、奖优惩劣、提拔进级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肩上有压力、心中有动力,确保“争当排头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第五篇: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和扩大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在生态学、环境学研究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开放度,以此推动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特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生态学、环境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开放课题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本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并以多种形式对国内外开放。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水文及水循环,物质循环及全球变化等。
第二章 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与评审
第四条 开放研究课题设立自选课题、自带资金课题、开放课题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四种形式。
第五条 自选课题由申请者自主提出申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入选并决定批准课题的资助强度。
第六条 自带资金课题由申请者自主提出申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立项。
第七条 开放课题作为开放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以招标方式对外公布,应标者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中标者。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的使用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自主决定。
第九条 开放基金中的自选课题、开放课题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生态学、环境学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副教授以上职称科研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须由两位从事该领域研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予以推荐方可申请。
第十条 开放课题的申请应符合重点实验室当年公布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自选课题必须符合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第十一条 鼓励重点实验室外,尤其是国外学者来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特殊情况下采取如下办法:随时接受国内外自选课题及自带经费课题的申请,在截止时间以后送交的课题申请相对集中后,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委员进行通讯评审,获得通过后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批准开题。
第十二条 申请者须征得所在单位或部门同意,且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单位领导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送。
第十三条 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两年内可取得预期成果的研究项目。
第十四条 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者须遵照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当年公布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认真填写《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书》或《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书》,将原件一式5份寄交本重点实验室;参加开放课题招标者,须按照标书规定的内容填写,并将原件一式5份寄交重点实验室。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一)申请书不合要求;
(二)不符合资助范围;
(三)申报材料不齐全;
(四)申报材料不真实。
第三章 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第十六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或申请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被批准之日起,申请者即为重点实验室客座人员。开题前,客座人员需填写《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后,分拨付经费。
第十七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启动后,客座人员须严格按照《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执行;需要调整研究课题或更换课题申请者时,必须经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批准。
第十八条 课题启动后,客座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完整的课题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开放课题标书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书),课题执行中的各类报表、各种原始实验记录、图表、数据、光谱原件及论文,并在课题结束后整理齐全交重点实验室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客座人员须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重点实验室提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进展报告》,重点实验室对报告审查后给出评审意见。评审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如第一次为优、良、中,则继续资助:连续两次为优者,加大资助力度;连续两次为中者,停止资助。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者,缓拨或停拨项目经费。
第二十条 课题结束2个月内,课题负责人须提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结项申请》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结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成果目录与证明、论文抽印本等。报告经项目合作者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重点实验室组织验收。对逾期不能结项的须提出书面理由,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延期半年。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对以下情况将追回所有资助资金,并对当事人追究违约责任:未完成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规定任务;未正常结项;逾期未结项而又未提出延期申请。
第二十二条 客座人员来重点实验室所做研究工作必须与申请项目一致。研究基金不得用于与申报课题无关的方向,课题经费的使用,按本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科研成果的权益分享:研究成果归重点实验室与客座人员所在单位共享。
(一)由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的开放课题,客座人员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总结、专利及成果报道等,作者单位均应标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注明:Shandong Key Lab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Binzhou University.。同时资助项目应标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注明:Funded By Open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Key Lab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in Universities of Shandong(Binzhou University)。
至少1篇SCI、EI收录论文或2篇以上学报级论文应以上述格式标注;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二)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项目由客座人员和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合作完成的,发表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专利时由双方单位共同署名和分享。
第二十四条 基金项目时间一般为二年。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公布时间一般为当年的3月上旬,申请截止时间为当年4月30日,当年5月底公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结果,并通知申请者。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的申请、自带基金者不受此时间限制,可随时申请或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开放研究工作。
第二十六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课题被批准后,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含合作单位)必须遵守本管理办法中的各项条款。
第四章 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开放基金开支范围:
(一)与资助开放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科研业务费,主要包括:材料费、加工费、耗材费、测试费、小型仪器租用费、机时费等。
(二)学术活动费主要包括由开放基金资助的论文发表有关费用、与基金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费用。
(三)外地客座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来往差旅费、住宿和出差补助费。
(四)使用重点实验室内部公共设施应交纳的维护费。
(五)水电费、管理费等。
(六)其他应支付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开放基金资助额度为1-2万元,最多不超过3万元,分拨款。获准立项者在收到项目资助通知书之日起,即可获得总资助额的60%;另40%视课题进展情况及取得成果情况再行拨付。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额度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根据申请项目预算自主决定。
第二十九条 开放基金每项资助经费50%拨付到项目承担人单位,50%留在滨州学院。
第三十条 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经费主要用于基金项目承担人作为客座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发生的科研业务费(材料费、加工费、零星器材购臵费等)、差旅费、住宿费、使用重点实验室内部公共设施应交纳的维护费等。课题研究结束后,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的剩余经费、原材料等一律留在重点实验室,不得带走或挪作他用,但可结转到下一轮获资助课题使用。
第三十一条 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经费仅限于在滨州学院内进行财务结算。经费使用权归课题负责人,客座人员可委托重点实验室内相应专人代管,经重点实验室统一审批后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第三十二条 为了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公共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转机时数,拓展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范围,开放基金项目经费中的测试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原则上仅限于在重点实验室内使用。
第三十三条 课题结题后,应由课题负责人作出详细经费结算。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后,结算清单与技术档案同时存档。
第三十四条 开放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凡不按上述规定执行者,重点实验室有权拒绝报销,追回已拨经费。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客座人员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开放研究,必须遵守重点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六条 凡不执行本办法者,重点实验室取消其今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资格,并保留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和承担人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