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以展示方案2.10
文化大集之非遗展方案
一、2017中国洛阳第34届牡丹文化节“文化大集”之非遗博览和非遗主题沙龙
活动主题:以“开展文化展示交流,助推消费提档升级”为主题,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宗旨,开展文化大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沙龙等主体活动,通过国际国内广泛参与的展示、展演、展览、展销、学术交流和互动参与,凝聚“互联网+”时代的非遗保护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永不落幕的“互联网+非遗文化大集”。
活动时间:2017年4月11日-2017年4月20日 活动地点:九拱门展示区、创意广场北区(原手工工坊)活动形式:
1、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销、展演、互动体验
2、主题沙龙&座谈会
活动内容:主要以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非遗项目展示为主体,包括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洛阳市及各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产品展销专区、中华老字号传统工艺展区等四大展区。布展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可视性和艺术效果。非遗主题沙龙由非遗继承人讲述非遗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讲述、探讨讲述非遗继承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展示项目:(待定)石砚雕刻(会圣宫石砚雕刻)、通草浮雕、玉雕(南阳玉雕、密玉俏色雕刻)、叶雕(陈氏叶雕)、布艺(镇平布艺编制、浚县万福虎、鹿邑虎头鞋虎头帽)、竹编(洛宁竹编)、麦秆剪贴(清丰刘氏麦秆画,汝南麦草画)、钧瓷烧制技艺(神前唐钧烧制技艺)、黑陶烧制技艺、毛笔制作技艺(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金属捶锻工艺(嵩阳宝剑锻造技艺、洛阳铲锻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宋室风筝)、木版年画(何氏木版年画、周家口木版年画)布贴、凉洛寨泥娃娃、民间剪纸(刘爱弹样剪纸、刘心牡丹纸雕、洛阳纸雕)、黄河澄泥砚、刘井薛氏石刻、石砚雕刻(会圣宫石砚雕刻)、泥塑(李氏彩塑)、民间剪纸(孟津剪纸)、竹编(洛宁竹编)、制鼓技艺、笙制作技艺、活动宣传:省电视台、市电视台采访,网络直播,各大纸媒宣传等。参与群众:受邀请人士和游园游客
第二篇:三秦 非遗文化展示
三秦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陕南地区
商洛市:
截至目前,商洛共28个项目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9个项目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政府公布了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的商南民歌、商州花灯、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经省政府批准的,涵盖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80个项目。
商洛9个入选项目分属其中4大类。其中,商洛市群艺馆选送的商洛孝歌、商南县文化馆选送的商南民歌、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八仙鼓3个项目入选传统音乐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商州花灯入选传统美术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柞水县文化馆选送的杏坪皮纸制作技艺、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洋芋糍粑3个项目入选传统技艺类;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十三花、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2个项目入选民俗类。
汉中市:
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中市的勉县对鼓、宁强羌族刺绣、龙骨水车营造技艺和汉中藤编技艺(南郑县)、费家窑砖雕瓦塑技艺(洋县)、镇巴宣纸传统造纸技艺、石质粗瓷制作技艺(西乡县)、略阳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陈氏接骨技艺(勉县)、午子山三月三庙会(西乡县)共10个非遗项目
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8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
安康市:
安康市共整理出“非遗”名录110余项,涉及表演艺术、口头传说、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等多门类,其中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平利弦子腔、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龙舟节等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另有24项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二、关中地区
西安市:
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正式公布,西安肉夹馍、秦腔脸谱绘画、澄城水盆羊肉等10大类79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具有浓郁的陕西特点,其中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门类。这些非遗项目有的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则是促进陕西地域文化认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则见证了陕西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宝鸡市:
宝鸡市有 78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 37项、第二批 28项、第三批 13项),其中宝鸡民间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祭典已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 4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而列入县级“非遗”名录的已达 265项。这些项目涵盖民间美术、民间文学及语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是宝鸡市民间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结晶。
宝鸡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7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3人(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瑜、邰立平和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省级传承人 32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 242人。
渭南市:
渭南市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0个、市级名录169个、省级名录83个、国家级名录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和质量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初步建立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华阴老腔、韩城行鼓等12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84项列入省级名录。有8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被列为省级传承人。
渭南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秦腔、大荔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华阴眉户、合阳跳戏等多种戏曲源远流长;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古老璀璨,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华阴老腔更是被称为“东方的摇滚”;韩城秧歌独具匠心,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澄城刺绣、皮影雕刻、渭南面花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韩城行鼓、合阳上锣鼓、富平老鼓威震四方;蒲城秆火绚丽神奇;澄城尧头窑古朴厚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渭南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品种繁多„„
三、陕北地区
榆林市: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是9大类中入选项目最多的一个,其中囊括了具有各县区特色的干炉、手工挂面、拼三鲜、炉馍馍、果馅、豆腐、驴板肠等传统食品技艺,以及柳编、手工地毯、石雕等共26项传统制作技艺。而市民耳熟能详的绥德传统婚俗、定边赛驴会、子洲转九曲等14项民俗与靖边剪纸等12项传统美术,以及神木杨家城传说等3项民间文学和横山道情这一传统戏剧,也分别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北民谚、绥德石狮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佳县白云山庙等4项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延安市:
延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2004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榆林市已先后挖掘出各类民间艺术品种70余项104个品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12项,列入省级的64项,列入市级的135项,列入县级的284项。已有31人分别被国家和省上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6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有4位民间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延安处于领先地位。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三篇: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 面塑 负责行政 段婧 二年级 剪纸 负责行政 孙洁 三年级 滇式风筝 负责行政 廖云霞 四年级 呜嘟 负责行政 和金明 刘莉 五年级 云南评书 负责行政 李易玲 六年级 滇剧 负责行政 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1、组织师生参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2、搞好校内宣传,营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3、着力打造学校非遗文化走廊,通过文化走廊的建设,让全校师生对非遗有更深地了解和认识,同时非遗文化走廊也是学校展示非遗校园传承成果的窗口。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从2016年9月起,学校以社团的形式,引进了六项非遗项目分别安排在六个年级。全校904名学生和36名教师都参加了非遗文化校园传承保护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保证每周一节活动课。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三)活动安排阶段
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秉承传统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例如,举办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抄报竞赛活社团环境布置活动、开展黑板报竞赛等。
(四)总结提高阶段
认真做好总结,在2016年12月30日举办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阶段成果展示活动。
活动具体安排:
(一)活动展示部分:
1、非遗成果展示
(1)展示时间:2016.12.30上午
(2)展示形式:面塑、剪纸、滇式风筝、呜嘟、云南评书、滇剧等非遗项目阶段成果展演,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或专业教师与本校学生一起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规模:对学校师生、家长展示及面对全社会开放展示。
2、非遗大课堂开放
各个非遗社团开展非遗课堂开放活动,可以让家长及社会媒体等走进非遗课堂。
(二)前期工作准备与安排:
1、非遗走廊布置:校长、段婧、任津
2、阶段活动展演节目负责: 一、二年级节目:阮娅婷、余勋容 三、四年级节目:刘莉、徐曼 五、六年级节目:肖文、字淑敏
3、节目催场:段婧、王雪梅、余春梅
4、活动主持:郑勰 大队委
5、活动邀请嘉宾联系:校长、郑勰、段婧
6、领导接待、媒体接待、全场纪律场控:孙洁、廖云霞黄璇
7、广播音响系统:李易玲、李俊辰
8、摄像、摄影:任津、张璠
9、活动会场安排、安全:和金明、保安、李俊鹏、杨保玉
(三)活动具体流程 1、8:30开始签到
2|、8:45全校师生到操场集合,安排家长站到指定区域,引导领导、来宾就坐。3、9:00活动正式开始 主持人开场词
4、介绍领导、来宾。
5、文体局领导致辞。
6、校长致辞。7、2016年盘龙区非遗传承人任命仪式 8、2016年拓东二小非遗优秀学员颁奖仪式(17名代表)
9、非遗项目宣传及成果展演
介绍非遗传承人梁俊丽老师和面塑,非遗面塑节目:《儿时的游戏》表演者: 拓东二小一年级学生
介绍非遗传承人段云丽老师和剪纸
非遗剪纸节目:《剪花姑娘》表演者: 拓东二小二年级学生
介绍非遗传承人朱家祥老师和滇式风筝
非遗滇式风筝节目:《放风筝》表演者: 拓东二小三年级学生
介绍非遗传承人杨德云老师和呜嘟 非遗呜嘟独奏表演者: 杨德云
非遗呜嘟合奏表演者:拓东二小四年级学生 介绍非遗传承人:汤克文老师和云南评书
非遗云南评书节目:《钱南园智斗大贪官》表演者:非遗传承人汤克文老师
非遗云南评书节目:《茶花仙子的眷恋》表演者:拓东二小五年级学生
介绍非遗传承人杜刚 王凤莲老师和滇剧 非遗滇剧节目:《 滇剧戏曲表演唱》表演者:杜刚 王凤莲 拓东二小六年级学生
10、非遗项目拓东二小教师学习成果展示:由拓东二小教师展示其学习非遗文化的成果。
11、展演活动结束,结束词
12、集体合影
13、邀清各位来宾参观非遗文化走廊
14、非遗大课堂开放活动 一、二、四、五年级在教室,同步视频直播上课。五年级评书在二楼多媒体 六年级滇剧在操场
15、活动结束
2016/12/18
第四篇:南岗区首届非遗文化展示系列活动方案 (范文)
南岗区首届非遗文化展示系列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发扬民族文化,推动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以举办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我省赫哲文化内涵,全面展示我省赫哲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文化繁荣,提升黑龙江乃至佳木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品牌,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唤起百姓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展示哈尔滨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增强人们对非遗项目及民俗制品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原生态展示展演,积极探索实践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和途径,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南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
二、活动主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
三、活动时间:2015年4月---12月
四、活动地点:革新街大舞台及广场、南岗区多个校园、社区
五、活动组织:
主办:南岗区委、区政府
承办:南岗区委宣传部、南岗区文化体育局
协办:北大荒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六、活动内容:
(一)非遗大讲堂
活动时间:2015年3月—12月(每月一讲)
活动地点:南岗区多个校园(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多个社区
活动内容:聘请非遗传承人讲解非遗项目,引导南岗百姓了解非遗文化,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
(二)“端午〃我们的节日”非遗及民间民俗文化展示 活动时间:6月18日—6月19日 活动地点:革新街教堂舞台及广场 活动内容:
1、非遗项目展演(舞台):聘请艺术家表演非遗项目 如:朝鲜族长鼓舞、唢呐、满族萨满敬天仪式、太极等
2、非遗项目展示(广场)
(1)非遗项目展示(2)非遗产品制作体验
(3)非遗产品售卖(4)民俗产品展示(5)民俗产品制作体验
(三)南岗区非遗文化发展论坛 活动时间:6月19日
活动内容:请非遗方面专家、学者就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南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讨和研究。
(四)非遗文化图片展 活动时间:9月---12月 活动地点:南岗区各街道文化站、文化馆分馆、校园 活动内容:省、市级非遗项目图片展览
七、实施步骤
(1)确定《非遗大讲堂授课方案》、《“端午〃我们的节日”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方案》、《南岗区非遗文化发展论坛实施方案》、《非遗文化图片展活动方案》及各项活动预算;
(2)召开由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参加的联席会议,明确各方的具体任务,制定展示活动推进规划;
(3)与秋林地区管理处沟通,确定活动场地;(4)建立各活动组,制定项目推进表,按时逐项推进;(5)成立展演活动文化志愿者团队,扩充工作人员队伍,确保活动优质高效完成;
(6)与有关专家沟通联系,确定参展参演人员及论坛的发言人选;
(7)协调广告公司进行场地规划布置;(8)与媒体沟通进行宣传;
第五篇:展示课方案
**小学部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展示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教研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在全校教师中继续开展展示课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展示对象
所有教师。
三、展示内容
参赛者依据本人本学期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大纲及教学进程表的安排,任选一节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作为参赛内容。参赛者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技能教学特色。
四、展示程序
1、各组自行安排组内展示课的人员名单、课题、时间。
2、由教研主任主持对该年级上课教师进行评分、排名(本年级上课教师不参与打分)。
3、此次展示课实施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竞争展示,优秀率为25%,展示教师必须保证4人为组(英语组一二、三四、五六三组;综合一组写字、微机一组,其余各科为一组;),优秀教师享受每月奖励工资100元,同年级同学科末尾教师扣除50元。
4、根据评分排名,组内实施“一帮一”拜师结对活动。
备注:
1、凡是不参加开学初展示课的教师课时津贴直接进入三等,产假、小产15天内直接进入二等。
2、学期中因产假离岗的教师课时津贴奖惩不因产假而取消。(其它视情况而定)
**小 学 部
201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