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3: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

第一篇: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质防函[2006]60号 【发布日期】2006-06-05 【生效日期】2006-06-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建质防函[2006]6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

2006年5月25日至26日,我部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现将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司长徐波和副司长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建设部

二○○六年六月五日

徐波司长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

去年7月28日,我部抗震办在云南昆明召开了 “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会议提出了抗震防灾的工作思路和八个方面的转变。近一年来,我部积极探索抗震防灾管理模式,各地建设系统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

一、去年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颁布《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健全抗震防灾的法规体系。《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是继《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之后,建设部关于抗震防灾工作的第四个部长令,是我国防震减灾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定明确了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强调了房屋建筑工程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环节的抗震设防强制性要求,细化了《防震减灾法》中关于开展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要求,是一部从管理方式、管理范围和管理力度等方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部门规章。

(二)颁布《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地震应急能力。2005年,我部按照国务院应急工作部署,印发了《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预案紧密结合建设系统的特点,规定了建设部应急工作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责,明确了震害防御机制、响应级别和保障措施,细化了系统内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可操作性。陕西、福建等很多省市也随后制定或修订了省级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江西九江地震的应急工作实践证明,《江西省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应急措施非常有效,能够在地震后发挥重要作用。

(三)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提高防灾规划编制水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是从源头上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建设系统积极贯彻部长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各地的规划编制水平,我部一方面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选择福建省泉州市作为新一代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编制、实施的试点。今年4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已经通过审查,争取早日出台。目前,我们正组织专家编制《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标准》,对村镇的防灾规划进行规范。

(四)抓住抗震防灾薄弱环节,加强村镇抗震防灾工作。这几年的震害经验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抗震防灾工作基础薄弱。强化村镇抗震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部正根据农村地区现状,组织编制《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和配套的构造图集,指导新建农房设计与建设。近年来,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近国务院还要在新疆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经验。

(五)制定《建设部抗震防灾工作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要点》,推广抗震防灾工作的先进经验。年初,我部总结了2005年的工作成绩,并部署了2006年的抗震防灾工作重点。一年来,各地建设系统针对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例如福建省建设厅对原《施工图审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强化了综合信息管理手段,节约了抗震审查的人力物力;上海市建委建立“上海市工程抗震信息管理系统”,使抗震工作公开、透明,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安徽等省区的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简便易行的《村镇居民抗震住房图集》和《村镇居民抗震住房配套构造详图》发放给农村地区。为了促进各地的抗震防灾能力的提高,我部也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印发各省市的先进经验,供各地在抗震管理中根据具体情况互相学习、参考。

二、今后抗震防灾工作的工作方针和主要思路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非常重视,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00年、2004年国务院都发出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一个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据地震部门报告,我国正处于新的地震活跃期,近期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地震形势的需要,我们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对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房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较低,存在较大的震灾隐患;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普查和抗震加固等工作还没有普遍开展或者开展不够等等。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全面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要继续坚持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建设领域抗震防灾工作的需要,今后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在工作布局上,我们既要重视城市抗震防灾工作,又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形势下加强村镇抗震防灾工作。在工作重点上,既要加强对单体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又要重视城镇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既要重视震前的灾害防御又要重视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在管理环节上,既要继续做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又要强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抗震质量监管。在管理对象上,既要重视房屋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又要强化市政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与防灾减灾。在工作方式上,既要将多年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规范化,又要结合当前实际及时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工作内容上,要加强法制建设,重视基础资料收集,高度重视新技术在抗震防灾中的应用。当然,这些工作思路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今后开展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措施

(一)继续贯彻《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部长令印发以后,安徽、江西、新疆、江苏等地都及时转发并且结合各地情况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把贯彻实施部长令作为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保证抗震设防工作在标准制定、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新技术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不留“死角”。同时,要结合各地实际,从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部长令,一是在市场经济下如何有效开展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工作;二是如何充分依靠社会各方主体的力量,保证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年限内的抗震能力。

(二)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管理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和城市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地下管网工程,这些设施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对减少人员和经济损失、保障震时的应急、救灾和震后的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度的增加,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抗震管理问题的研究。希望各地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出点子,积极探讨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桥梁和城市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地下管网工程抗震设防的特殊规律,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水平和综合防灾能力。

(三)继续强化超限高层抗震审查,注重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

我部从1997年开始把加强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作为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建筑设计追求外观新颖、风格独特,相当一部分工程突破了现行技术标准,潜在技术风险加大,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在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换届时,在第三届委员会中增加了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抗震专家。今年我们还要组织新一届专家委员会召开会议,了解我国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防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以往的审查工作经验,探讨有关大跨度空间结构等结构形式抗震设计和抗震专项审查的技术问题。各地也要抓紧本地区专家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及时补充技术力量,严格执行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保证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质量,提高各类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平。

(四)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村镇的抗震防灾工作

农村抗震防灾工作是我国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关键,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又为我国农村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了进一步指导村镇的抗震防灾工作,我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这次把讨论稿印发给大家讨论,争取修改完善后尽快出台。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村镇抗震防灾工作,加强领导和组织建设,配置精干队伍,为村镇抗震防灾工作提供基本条件;要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抗震防灾意识;要在村镇建设规划中强调抗震防灾要求,新建村镇要科学选址,从源头上减轻地震灾害并防止发生各类次生灾害;要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大力推进示范工程,把抗震防灾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五)积极推进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工作的稳步开展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在地域上的聚集体,很多城市同时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对各类灾害的防御、应急、疏散和灾后重建工作存在着共性。要减轻灾害,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规划并提高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设防质量。在这方面,福建省厦门市建设局已经作了尝试,开始编制涵盖地震、台风和地质灾害中建筑边坡安全的综合防灾规划。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积极推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防灾规划的实施,使城市在遭遇灾害影响时,确保信息通畅,防灾设备和物资储备充足,救援反应及时,形成城市整体综合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突出重点,强化大城市群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防灾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群等地区,要强化防御措施,提升整体综合防御能力。今年我部针对大城市群的抗震对策研究下达了有关课题,这项工作需要各地的紧密配合,各相关地区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大城市群开展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特殊问题和对策,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广州2010年亚运会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

国务院通知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城市要在2010年以前完成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为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条件,在各级政府组织下,通过普查,摸清现有建筑物和重要生命线的抗震能力现状,为旧城改造、抗震鉴定和加固提供依据,为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地震应急、震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安全防范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各地建设系统要继续深入贯彻《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根据这次九江地震的经验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不断的完善本地区的应急预案,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培训和演习。大城市群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系统要争取在年内开展一次破坏性地震应急演习。

同志们,今年是唐山地震30周年,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增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以更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国抗震防灾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曾少华副司长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

同志们:

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今天就要结束了。我代表建设部质量安全司,对会议情况做一个简要总结。

一、会议基本情况

(一)部署了工作,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徐波同志做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自去年云南抗震办主任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提出了今后建设系统开展抗震工作的总体要求,部署了重点工作。徐司长的讲话很重要,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二)交流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江西、新疆、北京、江苏等省(市)的抗震办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抗震防灾工作的经验,内容非常丰富、详实,对大家很有启发。全国超限高层专家委员会汇报了超限高层建筑的审查情况,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介绍了编制泉州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经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介绍了村镇抗震现状和村镇抗震防灾技术规程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让我们开阔了思路,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搞好抗震防灾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认真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讨论稿)》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草案)》,提出了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争取尽快出台《通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部长令的起草步伐。

(三)进行了实地考察,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制和紧迫感。代表们赴瑞昌地震灾区考察了地震应急和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家认为,建设系统在地震应急和震后恢复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江西省的工作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在抗震和灾后重建中的主导作用。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大家认真讨论分析了当前抗震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筹划并确定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重点和相应对策措施,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今后工作中应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抗震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去年云南抗办主任会议上铁宏同志和今年会议上徐波同志讲话中的各项要求,不断地把抗震防灾工作引向深入,开创新的局面,下面我从工作方式上强调四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工作管理队伍的机构建设,努力落实工作经费

部里始终十分重视抗震防灾工作管理队伍的机构建设,司里也经常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各种策略和方式。特别要说明的是,虽然这几年抗震专设机构人员有所减少,但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抗震工作的削弱。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的抗震防灾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我们抗震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机构和工作经费问题制约了抗震工作的发展,这两项都是难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我们的工作成效赢得各方面的支持。部里也在为这两个问题积极筹划、运作,希望大家也能够积极努力,多想办法,上下互动,密切配合,也希望一些地方首先为全国取得经验。总之,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推动我们的抗震防灾工作。

(二)认真做好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近期,我们对近15年来有关抗震工作的建设部文件进行了整理、总结,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有关抗震防灾法律、法规、文件的不断出台、修订,我们工作所依靠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下一步要在继续建立健全有关法规体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地也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继续积极制定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文件。今年刚刚颁布的《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工作的管理范围、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方面做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志们要在工作中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把新的部长令扎扎实实落实好。当然,还要继续深入落实关于超限高层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部长令和相关文件。

(三)积极探索抗震防灾工作管理的新模式

随着近年来城乡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我们的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拓宽思路,创新进取。目前对于新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已初步形成了工作体系,但在提高现有工程的抗震防灾能力方面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创新。近年来大部分居民住宅已商品化、私有化,在今后的房屋抗震安全鉴定、加固的责任要由产权人承担,抗震鉴定、加固工作要有新的方式、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工作也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以往的工作相对薄弱,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要针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抗震能力的维护和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城镇救灾中的特殊作用。另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城市群的抗震防灾工作、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工作等,都会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要敢于创新。创新管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农村,村镇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下一次会上能有更多的省市介绍经验。

(四)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

近年来,城市的抗震防灾宣传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这里我想强调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宣传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0年《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建抗[2000]18号)发布以来,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在村镇建设抗震防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很多地方大力普及抗震知识,加强了引导、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抗震设防区村镇包括抗震防灾内容的建设规划工作,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和统一建设房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推进村镇建设抗震防灾示范工程,开展抗震设防地区村镇建筑抗震能力普查工作,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制定村镇防灾应急预案,逐步提高村镇综合防灾能力。这一系列工作都要在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特别是农民的抗震防灾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近期,国务院要在新疆召开加强农房抗震工作的现场会,国务院领导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把农房抗震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会议。会议结束后,请与会代表向厅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汇报、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最后,我代表建设部质量安全司向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徐启方同志在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启方同志在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 年10 月22 日)

刚才,县区政府、部门和企业家做了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对我市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我市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努力在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可持续性强的新型材料等产业上做文章,不断降低矿产开采等传统产业的比重,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制高点,国家确定了六大领域20 个重点发展方向,全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2 万亿元,年均增速近25%。我省规划了7 个百亿元新材料产业基地,提出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锌、镁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材。

我市在发展新型材料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全省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已发现65 种金属及非金属矿,其中32 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9300 亿元。近年来我市新型材料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以镁合金、锌合金、铝合金、铅蓄电池和锰硅合金及其加工产品为主的金属材料,以硫酸钡、氯化钡、氢氧化钡、高纯碳酸钡、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石墨粉及制品、膨润土为主的非金属材料,以新型水泥、页岩砖、页岩瓦、防水卷材、塑料管材及管件为主的建筑材料三大体系。2013 年全市新型材料规模企业达到182 户,产值278 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的44%,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

前不久我和俊民市长一同到江西江锂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他们从印尼进口红土镍矿,从事镍、钴、铜、锌、锂盐等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经营,形成了年产8000 吨锂盐、60 万吨硫酸、3 万吨电解镍的生产能力及6000 千瓦余热发电装置。我们还考察了江西攀森新材料有限公司,他们采用无焦冶炼、低碳还原、余热利用、管道浸出等自主研发的多项世界先进工艺,建设年产30 万吨多元素金属镍粒生产线;江西港森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 万吨高纯金属镍生产线。看了之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江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循环利用,他们采用自有独创的技术将红土镍矿、硫铁矿、锂辉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点土成镍,化渣成镁,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实现了无废水、无废渣全循环利用,目前已成为全球首家镍镁硅铁全循环示范工厂和全球最大的红土镍矿湿法技术提镍企业。

反思目前我市的新型材料产业,产业层次还比较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特别是多数材料企业都集中在在选矿、初级冶炼等产业链上游,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对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不足。希望各位企业家找准方向,坚定信心,下力气把我市新型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二、要把握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市新型材料产业还处在初期阶段,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抓住关键、攻坚破难,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要强化科技支撑。新型材料之所谓“新”,之所以被称为先导性产业,关键在科技创新与应用。市场对新型材料的需求,是以产品的优异性能为前提。科技创新与应用,企业是主体,一定要重视,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用好与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合作的机遇,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现代管理模式,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管理创新,旬阳县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的硅镁材料技术产业园,国群涂料加强与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技术合作都迈出了可喜步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成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掌握关键技术,形成拳头产品,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并竭力为人才成长创造各种条件,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吸纳并留住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壮大。要强化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突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高技术环保新型材料领域,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新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新型材料产业创新体系。

二要突出集群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基地为依托,集中土地、技术、资源、服务等生产要素,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实现集约集群发展,是国内新型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从我市实际来看,大多属国家限制开发区,环境约束紧、土地资源缺,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必须走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路子。要以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依托金属镍产业项目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新区金属合金新材料、旬阳锌镁硅新材料、汉滨化工新材料、平利钡盐新材料等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提高产业聚集度和资源利用率。

三要培育骨干企业。新型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没有一定 的技术、资本作支撑,单一依靠矿产资源进行初级生产,小打小闹,小进即满,没有出路。只有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才能带动整个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产业链的下游和终端企业,盯住国内外有实力、有潜力的大企业,突出行业领军企业,舍得拿出优势资源,强化项目策划推介,加大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龙头,鼓励产品同类、市场同向、生产要素互补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革等方式,整合矿权和资源,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四要高度重视环保。加快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必须以保护生 态环境为前提,把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损害。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就近就地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环保型企业;要合理规划资源开发规模,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

发秩序,依法打击滥采乱挖,对简单开采、选矿、初级冶炼,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要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工信、环保部门要严把准入关口,坚守环境底线,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闭。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行循环生产,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三、要优化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环境

新型材料是我们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很好,但面临的困难也多,需要各级各部门给以帮助、支持,既要创造良好环境,又要依法加强监管,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请俊民同志牵头抓总,市工信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要全面落实既定的产业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金属镍项目,针对目前存在的规划布局调整与环评变更、建设环境保障、充实拆迁人员、输变电工程配套、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等问题,专题研究解决,推进项目进展。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对企业的困难、企业的要 求,一定要时刻放在心上,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作出的承诺“尽快办”,特别是多出一些真招实策,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一起帮助企业共度难关。依据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对中省和我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整合打包,选择10 户左右潜力大、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集中扶持核心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使政策效应最大化。人社部门要建立面向企业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着力缓解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

三要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和融资担保政策,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新型材料产业领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费用,利用政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企业信誉好、处于扩张期的新型材料企业,要在提高授信额度、扩大流动资金放贷规模、简化放贷手续等方面给与支持。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面临的困难多,一方面各部门一定要为企业搞好服务,一方面也希望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提振精神、保持定力、专注实业,把专业做强,把特色做优,把产品做精,不断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公文PDF原文:安政通报第九十五期

第三篇: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9-24 16:29:07 信息来源: 【打印】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探索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全国工商联把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在组织开展全国性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基础上,召开了这次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刚才,10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别介绍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最初是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我国的。由于企业文化理论着眼于赢得竞争、缓解冲突,强调理念价值、尊重职工等非技术因素潜在而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我国一贯主张的集体主义、劳动光荣等观念,因而一开始就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借鉴。近年来,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工商联组织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实践积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表层走向深层,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作用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文化的性质与国家的性质应当而且必须是一致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和体现了这种一致性。民营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而且以自身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既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又证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民营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历程深刻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以产业报国的信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主动进军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大力推动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营企业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民营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精神财富,为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符合的民营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民营经济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有效途径

工作主题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工作突出问题、推进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决定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机制的关键因素,是统领全部工作、体现自身特色、发挥优势作用的核心理念。近几年来,全国工商联一直强调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过程中,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提出了把“两个健康”上升为工商联工作主题的实践课题和理论任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联工作中的深入贯彻和“同心”思想在工商联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深刻总结了工商联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中央16号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明确回答了工商联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这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必须贯穿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企业文化是生产力的软要素,虽不直接解决企业经营是否能盈利的问题,但会深刻影响企业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既不能简单形成,也不会轻易消失;企业文化的突出功能,是服务发展和引导教育,既作用于企业,也作用于人。就民营企业文化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产权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出资人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如何,不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出资人的认识高度和倡导力度,而且更深地影响着企业出资人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水准。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与工商联需要长期坚持的“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具有深度的融洽性;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和包括出资人在内全体职工的成长,也就是促进“两个健康”。因此,工商联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三)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与此相伴,经过市场经济的长期锤炼,以出资人为主的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也大幅提升,其知识结构、科技素养、管理水平、经营能力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民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内部职工利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蔓延扩大之势。特别是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民营企业遇到的老问题和新困难相互交织,在食品、药品、工程等领域相对集中而又频繁出现的制假售假、安全事故等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已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自主创新、提高职工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前段时间的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凡是实现转型升级、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越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越是在企业成长爬坡的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越能体现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创新发展战略的过程,就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过程,就是规范内部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扩大社会影响和赢得社会信誉的过程。企业发展一旦具有更多文化含量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就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就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上,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源于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优劣企业之间的比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发展,国内经济趋稳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炼就过硬的企业素质,增强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有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商誉等功利倾向;有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等片面倾向;有的缺乏个性和职工认同基础,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依赖聘请学者专家、模仿复制等趋同倾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工商联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全体职工认同参与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特点,树立感恩、诚信、创新、和谐、责任等理念,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企业特点的民营企业文化,为促进“两个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的基本实践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只有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避免“两张皮”现象,更加具有生命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明晰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体现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找准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转型升级目标,明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促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旧设备改造、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观念和制度的转变,破解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制度瓶颈,加快开放封闭产权,形成产权多元化格局;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二)发挥出资人倡导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一大批民营企业出资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品牌是花、管理是叶、文化是根”,“资本保证企业做大、管理保证企业做强、品牌保证企业做优、文化保证企业做久”,“物质文化是蛋壳、制度文化是蛋清、精神文化是蛋黄”等许多独到思考。从各地情况看,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发挥出资人的倡导推动作用。出资人要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特别要坚持把“同心”思想、感恩文化、光彩理念、优秀建设者精神,内化到企业文化中,见诸企业行为上;要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培养企业管理团队的文化自觉,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才保障。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职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实践证明,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要把企业文化作为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职工开展教育,使全体职工认知并认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主要内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按照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生活的原则,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厂务公开等民主参与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共同参与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把蕴藏于广大职工之中的智慧力量不断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用职工培训计划、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安全生产规章等企业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使企业成为全体职工目标相同、利益一致、关系一体的事业共同体。

(四)在兼收并蓄中突出特色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先进民营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但是,我们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心理,调整对职工的激励,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感恩、诚信、和谐”等元素来丰富民营企业文化内涵。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理念、经验和机制,同时要提高鉴别力、免疫力,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要从企业的长期实践出发,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理念概括、精神提炼、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文字表述上做到简洁、凝炼,易懂、好记。

(五)坚持企业党建引领

企业党建的目的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企业建设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一方面,要以企业党建“带”企业文化建设。要用党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将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等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到领导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服务等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以党建工作带动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要把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形成企业出资人倡导、党组织引导、职工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促”企业党建。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党建成果;通过用先进的企业价值理念激励广大党员,提升党员思想境界、提高党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开展形式活泼的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党组织的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

近几年来,各地工商联在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湖南、河北、浙江、福建等地出台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在总结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创新工商联指导方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各级工商联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切实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作为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

(一)树立宣传典型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典型引路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育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该长期坚持。这次作大会交流发言的企业和工商联,就是许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比较先进的代表。大家对这些典型案例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情况,挖掘、掌握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做得好的企业和出资人典型,以及一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有成效的工商联和商会典型,建立一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巩固和扩大近年来开展集中宣传的做法,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传媒渠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网络优势,搭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坚持分类指导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各异,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必须尊重规律,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对于成长期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健全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文化引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途径等也不尽相同。区分行业指导,关键要发挥好行业商会作用,着重引导企业在吸收行业共性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类型、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有底蕴、有根基的个性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内涵、贵在实践。要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注重研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思路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使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工作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

(三)加强教育培训

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出资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自觉抵御个人利益至上观念、雇佣思想等不良影响,积极参与当前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正在开展的“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出资人系统学习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等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专题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采取集中办班、举办讲座、委托培训、组织参观考察、到试点企业观摩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意义与运作方式。要把党组织书记纳入到教育培训范围中来,使他们树立“结合党建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党建”意识,提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方向和政治引领的能力。要注重对机关干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

(四)注重统筹兼顾

各级工商联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服务指导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紧密融合起来,防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割裂、对立的就事论事或“单打一”做法,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目前,省级工商联基本完成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走上工商联领导岗位,为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做好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只是全国工商联指导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起步,更多的工作需要大家在基层和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我们要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罗梅同志在全国少工委六届二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罗梅同志在全国少工委六届二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我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少工委六届二次全委会。会议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副书记付志方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我们表示诚挚感谢。刚才,高洪同志代表教育部作了重要讲话,对于我们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做好少先队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加以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关于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总结2010年少先队的工作,安排和部署2011年的任务。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来深化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

1.团十六大以来少先队重要理论成果

团中央书记处和全国少工委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要求,继承发扬少先队的好经验、好传统,深入分析时代背景和当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带领全队围绕少先队根本性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少先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晶。我们在第六次全国少代会上做了总结归纳。主要有:

——始终坚持少先队的组织属性。组织性质是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把握的基本理念。少先队作为全体少年儿童的组织,有着儿童性、群众性、自主性、政治性、教育性的基本特点,儿童性是少先队最基础的组织属性,政治性是少先队最本质的组织属性。我们强调,必须把握好儿童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既要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更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牢牢把握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即:要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还要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要特别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我们强调要处理好素质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关系,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少年儿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重要意识,特别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上。这并不是说,素质培养对于少年儿童不重要,少先队不需要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而是从我们作为党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角度,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功能的角度,既要融入国民教育,又要和教育部门、社会教育机构各有侧重,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

——全面履行少先队的基本职能。组织属性、根本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基本职能来具体实现。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是少先队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要通过增强工作的普遍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来有效履行。履行团结职能,必须注重普遍性,扩大少先队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少先队基层组织活力,从而达到为实现共同理想和完成共同任务,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目标。履行教育职能,必须注重针对性,就是要遵循少年儿童认知、意识、信念、情感形成的规律,明确分层教育内容,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四好少年”。履行引导职能,必须注重适用性,运用艺术、时尚、情感元素和信任、友谊、伙伴等因素,发挥少先队文化的作用,探索时代感强的载体,向少年儿童灌输培养重要的思想意识。

当然,这些成果还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站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角度上不断地深化。

2.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

梳理去年的少先队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这几个重要理论成果开展的,反过来也深化了对理论成果的认识。

一是全队深入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贺信精神,开展争当“四好少年”开学主题日活动、“入队光荣,争当四好”建队纪念日活动,探索通过新创作歌曲MV、“四好摩尔”网络游戏、征集“四好少年”心里话等艺术、情感、时尚方式宣传“四好少年”。

二是隆重召开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全国少代会以来少先队工作的新发展,明确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历史使命、成长目标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会后抓好大会精神的宣传贯彻。

三是落实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联合教育部、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报告》,得到团中央书记处充分肯定并上报中央。学科构建、辅导员高校培养模式、辅导员职业成长路径三个课题形成初步提纲。组织编写工作读本,面向基层征集向少年儿童讲党讲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案例,深化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的研究。

四是推进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顺利完成全国200个少先队基层试点工作,在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路径载体、工作队伍、制度安排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成果,并已经吸收到今后一个时期的整体工作思考和安排之中。我们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辅导员岗位设臵、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首次举办全国地市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培训班,普查全国民办中小学少先队建设情况。

五是探索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媒体路径,争取中央电视台支持,近期将在少儿频道黄金时间开办每周一次的专题节目。

六是深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品牌项目。开展“每人捐赠一瓶矿泉水”活动、“手拉手情系玉树灾区小伙伴”活动、“手拉手红领巾书屋”长江公益计划、上海世博会儿童画征集展示等品牌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各级少工委积极贯彻全国少工委要求,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在利用地方资源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方面、在保障少先队工作经费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少先队的工作,团中央书记处是充分肯定的,认为少先队在重要的理论和思想认识上有了基本框架,工作实践上也有重要的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大家对少先队重要理论成果的运用,源自于大家以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工作。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全国少工委,向全国广大少先队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各地中小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3.进一步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

对于这些重要成果,我们通过第六次全国少代会讨论审议,统一了思想认识,但离真正落实到广大基层队组织,还有不小的差距。去年全国少工委面向各地征集向少年儿童讲党和社会主义祖国优秀活动案例,其中“讲祖国”的案例较多,把“祖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起讲的较少;“讲党”的相对不多,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更少。另外,在许多地方,讲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活动与培养爱心意识、科学意识等其他活动相比,水平和质量有不小的差距。一方面说明向少先队员讲党讲社会主义祖国的确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另一方面说明相当一部分地方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这一情况值得我们思考。

全队有一些思想认识,可能达不到百分之百一致,这一点是正常的。民主集中制允许有争鸣和不同意见,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健全的、完善的组织,要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通过组织程序决定的事情,就要狠抓落实,要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统一认识。上级组织部署工作要尊重实际,下级也要遵守组织原则。希望在座的全国少工委委员,特别是省级团委分管书记、少年部长,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少先队重要理论成果,自觉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进而统一广大基层队组织的思想和行动。

二、要加强探索和创新,构建实现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工作体系

当前,全队工作要以胡锦涛总书记贺信、“5〃31”讲话和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为指针,按照已经确定的方向一以贯之地开展。要反复结合我们的工作去学习这些重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以及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集中全队智慧,提炼少年儿童政治灌输的理论,总结了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的有效载体,探索了若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举措和保障少先队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密集拜访专家、学者,千方百计争取教育、人社等部门支持,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完成根本任务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既要抓载体方法、抓活动课时、抓辅导员待遇,更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体系。初步考虑是,以少先队学科建设为核心,从分层教育体系、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少工委建设这三个方面来构建工作体系,形成整体的制度性安排。这件事是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面向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一个整体规划,不是一朝一夕或今年一年要完成的任务,急不得但更等不得,我们要把握好。

1.以建立少先队中小学学科为突破口,推进少先队分层教育,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现在点上不缺少好的做法,但是凭直觉和经验开展的工作多,在理论指导下有深度的精品少;零散的探索多,“系统规划、有效衔接”的少。我们既要抓好具体的途径载体,还要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和第六次全国少代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队都很关心、有待突破的课题。我们认为,突破口在于推动少先队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一门学科,借鉴中小学学科的规范做法,对朴素感情灌输培养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方式载体、教学保障、激励措施等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少先队活动和实践来体现。

(1)加强理论指导。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开展少先队理论体系研究。在做好少先队史料、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确立知识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搭建基本的学科理论框架,逐步构建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助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的团属研究机构、少先队学会也要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开展探索,指导少先队工作实践。

(2)明确目标内容。围绕培育“四好少年”的目标要求,围绕根本任务,遵循少年儿童认知、意识、情感等形成的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三个层次规划教育目标。以此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设计各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层与层、年级与年级之间有效衔接,构成有机整体。我们将在《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基础上,制定《少先队活动课程和少先队工作指导纲要》(暂名),编写《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工作读本》,把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辅导员直接可用的工作方案和素材。希望各地也组织有经验的辅导员,对不同年龄的少先队员进行访谈,探索本地少先队员能够达到的目标和容易接受的内容,编写地方资料。

(3)丰富载体途径。用好全队在长期实践和基层试点工作中形成的正面灌输、实践体验、文化熏陶和对比分析等有效载体,重视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受影响的载体。做到统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既有“红领巾心向党”、“祖国发展我成长”、“手拉手”、“少年军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等全队品牌活动,又有因地制宜开展的地方活动;做到常规教育与即时教育相结合,既有利用入队仪式、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形成的常规教育,又有针对重要事件开展的即时教育。全国少工委正在编写《案例选编》,为辅导员提供分年龄段灌输培养朴素感情具体的操作范例。希望各地通过培育示范点、互观互检、交流通报等方式,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探索创新,帮助一线辅导员掌握有效方法。

(4)加强课时保障。载体和内容再好,没有课时保障也不行。部委联发的文件里有“相当于每周2课时”的规定,但是落实情况不理想,大家反映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进入课表,另一个原因是受安全问题制约,组织少先队校外活动难度很大,当然有了课时没有好的内容也不行。我们了解到,综合实践课在形式和内容上吸纳了不少原先少先队承担的校园文体、科技和其他活动,也强调实践特色,也在课表上安排了课时,但是里面基本上不提少先队了。我们考虑,少先队活动只有从学科的角度才能保障到位,所以要争取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规定,给少先队每周或两周一课时的学科课时保障。鉴于少先队教育是区别于课堂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还特别要善于用好各种课时和非课时的时间段,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德育课、晨会、升旗仪式、大课间、自由活动时间以及课外和假期开展活动。

(5)争取必要的配套保障。明确队室和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学校少先队阵地的教育功能。争取将红领巾、鼓号、工作用书等纳入教育、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范围,将大队室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范围。运用艺术、时尚的元素,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少先队教辅教具。

(6)开展检验激励。学科是有教育效果评价标准的,少先队活动不能只管过程,不管效果。有必要及时对开展朴素感情培养活动的实效进行评估。要调整和完善雏鹰奖章的章目设臵和争章程序,充分发挥它对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评价激励作用,各地可根据需要调整特色章目。要把少先队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开展的效果纳入对辅导员和学校的评估考核。

(7)推动教研活动。在中小学,以大队辅导员为主,吸收副大队或年级辅导员、中队辅导员成立教研组,对少先队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进行研究。在各级少工委,发挥总辅导员的骨干和指导作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少先队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推广等教研活动。

2.以高校学科和岗位职称为重点,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乃至推动整个少先队工作最重要的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强调老辅导员、老少先队工作者身上那种忠诚事业、热爱孩子的职业精神,同时必须提高专业素质、构建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也就是做好少先队辅导员与课任教师类似的激励机制设计。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职称,因为职称最能体现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与绩效工资、退休工资等实际利益密切相关。而职称是与学科挂钩的,不是与重要性挂钩,所以突破口是学科。

(1)建立高校少先队相关专业体系。推动在国家高等教育专业目录或师范教育专业目录中增设少先队相关专业或方向,在师范院校开设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少先队培养专业或方向,争取把少先队教育列为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从源头上培养辅导员,鼓励辅导员在职深造。

(2)实行双线职称晋升。争取在教师职称中设立少先队教育的科目,制定评聘办法和标准,鼓励有志于长期从事少先队工作的辅导员参评。辅导员也可申报其他学科职称,将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按合适比例折算,计入职称评定。这一点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已体现。

(3)明确岗位双重属性。制定辅导员工作标准,区分管理行为和专业技术行为。参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高校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同时“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的做法,争取政策,明确大队辅导员既是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又是从事少先队教育的专业教师。

(4)开展好分级全员培训。培训既是提高辅导员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体现组织存在的必要手段。全国少工委负责对地级以上总辅导员进行全员培训,省级少工委负责县级总辅导员,地级、县级少工委依次类推,争取每位辅导员每年至少能接受一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培训。去年我们举办了全国地市总辅导员培训班。各级少工委在开展辅导员培训的时候,要深刻理解陆昊同志指出的“少先队辅导员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播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组织者,应该是帮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些重要思想意识的有力引导者和推动者。”所以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帮助辅导员提高少先队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培训,问题是有的地方培训的覆盖面不够,有的没有找准重点。另外培训效果也要重视,现在远程教学、以赛代训等方式都有运用,但是互动教学还比较少,效果反馈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需要加强。

3.以健全协调督导机制为纽带,加强团教合作,发挥好各级少工委推动学科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全国和省、市少工委的宏观指导、理论支撑、政策支持作用。重点消除区县少工委建设的空白点。特别重要的是,各级少工委要下大力气建立团教合作的具体制度。

(1)完善协调机制。创新和完善少工委组织格局,考虑把那些对少先队学科建设有重要作用的部门和人士吸收进来,比如教育等职能部门同志、相关专家、中小学校长、大队辅导员等。要主动加强与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经常性协商或定期交流,推动政策制定和落实,特别是要把部门联发文件的内容转化为相关部门的具体制度安排。要健全联合调研、信息通报等制度。

(2)完善督导机制。工作要有落实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强督导。我们要争取联合教育部门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综合运用通报、表彰等办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特别是要贯彻八部委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将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系统的经常性督导之中。

(3)完善总辅导员制度。省、市级团委应当专设一个不低于中层职级的总辅导员。县级团委要采取多种形式设臵总辅导员。要按照政策落实总辅导员职级和待遇,发挥好总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作用。

三、继续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完成今年重点工作

今年的任务很多,请大家按照工作报告认真落实,这里主要讲几个重点。

1.抓住建党90周年契机,深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的重大契机。中央要求,全团要抓住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认识党的丰功伟绩、光荣传统和根本宗旨、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坚决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给共青团、少先队指明了目标任务和活动主题。我们初步考虑,在全团活动的整体框架下,面向基层少先队组织和广大少先队员,继续以红领巾心向党这个品牌,通过主题队日、英雄中队、和党员手拉手、红领巾寻访活动等基层便于采用的载体开展系列活动,以“七一”为高潮,抓住清明、“六一”、“十〃一三”等节点,形成全年热潮。有几点具体要求,第一,希望同志们既要善于形成必要的整体态势,更要善于把工作做实、做深。第二,要把这项工作同争当“四好少年”活动,与进一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第三,要用好全国少工委将要下发的《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工作读本》、《案例选编》,善于把党的要求转化成孩子听得懂的内容,运用他们喜欢、熟悉、常用的方式和情感、艺术、时尚的元素,达到有效灌输的效果。第四,要充分发挥志愿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在少年儿童中有影响的老革命、当代党员模范、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来向孩子讲党讲社会主义祖国,让孩子们对党有一个切实的感知。

2.推动学科建设。教育部对这项工作很支持。学科建设需要全国少工委和各级少先队组织齐心协力,一起推进。各地要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立足于本地资源,对于那些条件具备、现实可操作的就普遍做起来,条件不太成熟的就开展试点。比如,探索在本地中小学开设少先队学科,从内容、形式、时间、检验激励、教研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索。比如,积极推动本省、市的师范院校,开设专科、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少先队培养专业或方向,至少可以争取把少先队教育列为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3.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这份文件是全国少工委在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的很重要的制度性安排。里面很多内容是有突破的,比如岗位待遇、绩效工资等问题,有些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比如辅导员职称和学科的表述。各地首先要保证让基层少先队组织、相关部门知道这一文件,还要积极主动地协商教育、人社部门,把文件要求转化为本地可操作的措施。特别是,一要争取明确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双重属性,当前国家调整教师的岗位编制是一个契机,希望大家能取得突破、多出经验。二是争取在教师职称中设立少先队教育科目,鼓励辅导员参评。总之,义务教育具有较大的地方性特点,国家的政策只有转化为各地的具体实践,才能真正落实;地方取得突破和经验,反过来也能推动全国制定政策。

4.开展专项督导。我们正在商有关部委,打算今年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前八部委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的课时等落实情况开展一次专项督导。教育督导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各级少工委要用好这项机制,推动本地开展督导。

5.开办少儿频道红领巾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大力支持下,我们就筹办少儿频道红领巾节目达成一致,即将在每周日晚黄金时间开办30分钟的专题节目,运用艺术、动漫、游戏、流行时尚等元素,集中反映各地最好的少先队活动,突出培养少先队员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希望省、市少工委积极支持这一节目,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本地电视台开办相应的少先队节目。

6.做好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集体”表彰。要用好评选过程对广大少先队员、辅导员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注重公正、公平、公开,充分体现代表性和基层参与,不能搞成特殊化、小众化。各地在推报名单时,要把争当“四好少年”作为优秀队员的主要标准,把灌输培养朴素感情是否有办法、有效果作为优秀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的重要标准,把落实全队重点工作是否有力作为优秀集体的标准。通过宣传一大批先进典型,给全队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和评价导向。

四、保持干事业、出成果的良好精神状态

这里着重强调几个方面。

1.要有足够的落实力度。现在少先队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比较清楚了,一些没完全想清楚或者想不全的,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完善。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形成推动重点工作的足够力度。这要靠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看是否有举措、有成效。要把两年来的思想认识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载体和制度性安排,并使之普遍落实到基层,成为千千万万个基层少先队组织的生动实践。

2.要有推动工作的紧迫感。我们的工作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逼人,教育部门正在按照《纲要》迅速推进教育改革,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臵、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中小学编制、职称、高等学校专业等都在改革,这些内容与少先队学科和辅导员职称等息息相关,是推动工作的难得机遇。如果没有纳入这一轮教育改革,势必给今后的少先队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原有的一些少先队制度保障也会丧失,比如课时的规定。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原先了解不够的,必须拿出和时间赛跑的精神,边干边学,抓紧推动,才能不耽误这份事业。

3.要形成上下齐心、各负其责的合力。全国少工委能量再大,直接面对基层组织还是很少的,所以我们主要是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就是出思路、给政策、教方法、做示范。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善于转化、落实上级的工作安排,在“面”上形成有力的态势。只有全队共同努力,才能在一些重大的、有挑战的工作和制度安排上取得突破,达到预想的效果。

4.要有一股干工作的钻劲、韧劲、巧劲。第一,当前我们要攻关的一些工作,理论性、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没有钻劲就研究不透,就难以和业务部门的同志去对话。第二,碰到困难,面对挑战,要有韧劲,敢于迎难而上,不回避不退让,不怕碰钉子,一次谈不成就谈多次。对此我们要有信心,信心来自于我们是在为党、为少年儿童成长做工作,和业务部门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当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第三,要有巧劲。善于用好少工委的制度资源,发挥群团部门善于沟通协调的优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创新,奋发有为,把光荣的红领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以新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5日)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2011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了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在此,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一问题,谈些认识。

一、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造良好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对于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控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全年经济增长率9.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4%。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新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西方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风险因素增多,经济低迷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国际组织都调低了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当然,美国等国也出现了一些复苏回暖的迹象,对此我们也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物价上涨较快,一些发达国

是一对矛盾。只要增长速度、不顾物价稳定,或只要物价稳定、不顾增长速度都相对容易,难的是二者兼顾。当前,国际上流动性过剩和市场预期低迷并存,国内货币存量也较大,给“两个保持”带来很大压力。

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等不合理需求,消除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制约因素;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经济增长由内外需、三次产业协调拉动和科技教育管理支撑的新格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其他新兴经济体要素潜力正在发挥的现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都要求我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结构调整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总之,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是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的发展。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下大力气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握

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我们调结构、转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调整和转变需求结构。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贸易依存度高于世界许多国家。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出口遇到越来越多的摩擦、壁垒和障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结经验做法,针对现实问题,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总的看,我国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方面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并逐步实现均等化,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就业、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实际问题,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把在城镇已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要研究出台规范的市政建设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搞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体系的衔接,加强公共交通、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指出,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巩固调控成果,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城镇化稳步向前推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又一源泉。要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推动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支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尤其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城镇化滞后。在那些发展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引导要素合理集聚、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控。对西部地区一些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竞争新优势,开拓市场尤其是培育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并举”。无论是稳增长、控物价,还是扩内需、调结构、推进城镇化,都要靠夯实“三农”基础来支撑。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无论是从应对当前挑战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看,都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按有关方面数据,2010年我国消费率为47.4%,远低于美国的87.7%、欧盟的80.7%、日本的78.6%,也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67%左右的水平。我国消费潜力巨大,但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扩大投资的办法较多,扩大消费的办法较少,这种状况必须扭转。要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此,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

0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要着眼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要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并以此带动贸易、技术、能源资源等合作,积极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三、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000美元,人民群众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民生领域巨大的内需潜力会持续加快释放。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和形势的新要求,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到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逐步扩大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的水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中央的重大决策,具有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过去一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

2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售价明显下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2012年是深化医改新任务的起始之年,也是攻坚之年。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工作难度还会加大。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医改的经验和做法,抓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推进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在继续提高参保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要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定价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实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大医院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同时,要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适应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过程中,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部署,全面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手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4方向。与此同时,对水、天然气等产品的阶梯价格改革方案,也要抓紧研究。对居民基本需求范围内的价格,应合理控制,对非基本需求方面的价格,则应更多采取市场调节的手段。要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采取这些改革举措,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价格改革,不能把经济增长速度打得太满从而使经济关系绷得过紧,这样才能为改革留出空间。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把财税体制改革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同时,要健全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一是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二是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三是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研究将部分高消耗、高排放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等方案。四是继续深化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培育中小金融机构,促进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扩内需、调结构的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权和积极性。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抓紧研究打破垄断、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还要进一步减少投资审批事项,国家只审批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强化服务监督,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在稳中求进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仅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而且要在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上取得新进展。为此,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要合理划分“基本”与“非基本”的范围。我们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大致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部分。从我国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7达17.6%;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还不到5%。如果与养老、保健、助残、家政等服务结合起来,潜力和空间更大。

加强社会建设,要重视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物价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影响千家万户。要处理好推进价格改革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关系,在出台价格政策和改革方案时,要把各种因素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努力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努力把影响控制在合理水平。又如煤电油气运供应问题,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常常处于“紧平衡”状况。要从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加强部门和地区协调,优化组织调度,采取增加生产、实行需求侧管理、推进运输通道建设等措施,提高煤电油气运供应能力;同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使内需特别是消费潜力持续发挥。

新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下载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部关于印发徐波、曾少华同志在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上讲话的(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