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锐平同志讲话

时间:2019-05-15 03: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锐平同志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锐平同志讲话》。

第一篇:范锐平同志讲话

范锐平同志在视察规划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11年9月3日

我来襄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要在农村跑,因此对襄阳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做过认真研究。今天上午和大家看了半天,对襄阳有了初步的了解。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是一个山、水、城、洲呼应的城市,是一个承载力很强、发展潜力很大的城市,也是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任何一个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都会感到很幸运,因为它可以为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提供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干这个工作很辛苦,但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也很有成就感。这么一个舞台,值得让我们每个人为它奋斗。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由一个地方的城市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地区的资源聚集能力也是由这个城市在区域中的首位度所决定的。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是襄阳振兴崛起的龙头,也注定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拿在手上的重点工程。今天我重点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理念的层面,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中心城市是以功能论实力、论输赢,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地方人口的规模和建成区的面积,更重要的取决 于它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它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功能的强弱。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城市功能定位上,这主要因为从城市发展、资金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区域的价值与产业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产业会选择不同的价值区域;一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价值也会因产业的分布而变化,再影响其它产业的选择和分布。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由行政主导力决定,而是由城市的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强弱来决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到中国来发展,首先会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不是因为上海和北京的地域面积大。论人口规模,目前河南最大,论地域规模,目前新疆最大。但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它能靠近政治中心;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上海是经济中心,最活跃的地方,这是以功能决定的,而不是由城市决定的。一个地方在布局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功能定位会影响我们的产业结构,反过来讲的话,襄阳的城市功能定位,会决定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城市发展的差异性,会决定它的产业发展层次的高低。大的企业进入中国都是以一线二线城市来分别的,它也是与功能定位相关联:一线城市基本是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是省会城市,三线城市基本上是区域副中心城市。所以一个城市功能的强弱决定了他的产业结构,比如襄阳要搞金融中心,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战略上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承载功能。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这样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承载着什么功能。拿襄阳来讲,我们可以考虑做比如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在我们的规划中,有一个判断我是不赞成的,比如说襄阳是区域范围内的唯一的特大城市,那么南阳怎么讲?襄阳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瞧不起宜昌和南阳,我们安排政协专门就三个地方做了一个比较分析,我准备发动所有的干部参加。不是长别人志气,而是要理性。你说你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你承载着什么功能 ?政治中心是不可能的,经济中心有可能,文化中心靠我们努力,商业中心、物流中心也靠我们努力。二是产业功能。在经济一体化的布局下,在进行产业功能布局的时候,不能用封闭的观点来看待,也不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来谋划,更不能用现有的产业结构来确定我们的产业,一定要有这种国际化、一体化的背景。所以我们产业定位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就是在区域内是一个集群式的,以集群发展来展示我们的实力。其次,它要拥有国家级的园区,目前我们有两个。第三,它要有一个国际性的园区。襄阳要成为一个特大城市,竞争力一定要吸附在产业上,从长远来讲的话,我们可能在东津新区布臵一个新加坡工业园或者是日本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综合起来就是,城市的产业功能,它在一个区一级的层面上,是集群建厂,在国家层面上,有国家级园区,在国际层面上,它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辐射功能。主要是对周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集聚能力,包括区域内对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教育、技术等资源的可得性,有这种能力,才能对周边产生辐射。第四是服务功能,城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市民,一个是市场主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作为主体,必然需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来满足人的生活和企业运行的需要。所以城市在战略规划上一定要把承载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作为战略定位首先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就很难使每一个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每个区既是城市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一定又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如果每个区所有的产业、所有的街区、所有的城市风格都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分区的意义。襄城、樊城、襄州以及未来的东津新城、鱼梁洲,如果都是一个同质化的小城市、同质化的小社会,那么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因此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的时候,就是要创建功能性的载体,聚集功能性的产业,培育功能性的市场,吸纳功能性的主体,来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我发现襄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习惯用数字反映我们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什么经济翻一番,产值翻两番,它只是经济上一个概念,是量的概念,不是质的概念,更不是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不可能用数字来反映的,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如果对一个城市的功能不 能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很难让大家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就会引起很多争论。因此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请城规院、请新加坡的专家来研究,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城镇体系、区域范围内我们应承担什么功能,如果他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请他们来做就没有意义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呢?因为我们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了解、对国内经济格局了解、对城市布局的了解不如他们,我们要用他们的知识结论。我们做规划的同志,也就是“踱方步”的同志,在“踱方步”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方位感,这种历史的方位感要在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市民中间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五十年以后,城市往哪个方向发展,二十年我们城市要发展到什么目标,五年又有什么样的阶段规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会走弯路的,余家湖工业园显然就是这种决策的产物。

二、以都市襄阳为理念,从整体上构建大襄阳的城镇体系。四个襄阳的龙头工程,我认为还是都市襄阳。都市襄阳和大城市的区别,李鸿忠书记用英语做了个诠译:大城市是一个区域范围,都市是一个城镇体系。所以我们讲的都市襄阳不是指的主城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完整城镇体系。整体上构建城镇体系,需要做几个工作:

第一,要坚持整城设计与分区规划的协调统筹。首先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形态和定位,再完成城镇体总体规划的编制。刚才听了规划部门的同志汇报,感觉规划缺少一个层次,就是农村、社区。中心城区、卫星城、特色镇、农村是四位一体的,你越不过农村这样一个概念。比如尹集,它现在在我们主城区规划范围内,注定将来会成为一个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文化街区。它的风貌是农村的,产业是农业的,但它又是城市而不是农村。因此城镇体系要四位一体,要把这个体系做出来,如果不做,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远郊区的改造一定会成为你们说的村民新区,而不是市民新区。在远郊区的范围内,农民很难在四年五年内成为市民,你不能等他成为市民你再来改造他的房子,现在房子都做的好,也五十年要管吧,你一定要涉及这个层次,解决远郊建设城市化的问题。

第二,坚持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协调规划。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以襄阳为中心在市域外形成一个功能差异化的布局,就是与十堰、宜昌的部分县市、随州、荆门和南阳的组合。一个是市地域内引导我们的卫星城、卫星镇按照比较优势,科学地定位,努力形成产业配套的圈城和组群,形成城市功能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圈城解决的是一个综合影响力的问题,组群解决的是一个建设成本的问题,这两个层面都要有一个战略比较定位。

第三,坚持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一个产业园加创新园、加物流园、加生态园、加生活家园综合组团发展的这一个规划理念,避免人流进城带来交通拥堵、资源浪费。我赞成刘太格来做襄阳200平方公里的规划,他是新加坡的规划之父,上海的城镇体系与新加坡类似。新加坡以一个商业中心为主体,沿轻轨布局 了九个生活圈城,按我们中国的理念就是一个镇,生活圈城以轻轨站为中心,轻轨外就是居住圈,生活圈外是产业圈,老百姓80%的生活需要可以步行解决,可以走路上学、看医生,走路吃饭、购物。我们现在一讲拥堵就要扩宽,这样解决不了问题。香港道路很窄但不拥堵,新加坡也不堵车,这就是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深入我们的人心,规划局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东风家园有这个理念。这个理念有别于机关办公区和生活区在一起,它是相对集聚的,不是在一起,不是前店后厂、前店后家。它是商业街区、生活街区、工业街区、研发街区相对集聚,人们80%的日常生活需要可以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解决。

第四,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格协调融合。襄阳以古城为特色,是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这代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历史风貌的重大责任。今天看了襄阳古城,看了九街十八巷,印象更加深刻,这要通过城市规划风格的区别、设计风格的区别、街道建设风格的区别这三个层次,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风格的体现有机地进行协调。比如古城范围内做的不错,古城内只能拆不能建,除非是古建筑复建,这一点要坚持。同时,古城周边一定范围内高层建筑要限高,把整个襄城全部限高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在目力可及的范围要限高,比如紫禁城、中南海,两公里范围里限高五到六层,并且做到风格的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这个我们可 以做到,要通过制度定下来。现代风格也要以历史文化做参照。一个商业街一定要有它自己的商业文化,背景文化不同,它的模式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相关联的,受教育程度和消费习惯是相关联的,农村人一定不进商场进市场,收入高的人群一定不会进市场进超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收入水平,会选择不同的消费文化。比如知识分子喜欢去“轻吧”,企业家喜欢去现代音乐味非常浓的街区去,它绝对是不同的方向。企业家可能追求一个感官上的刺激,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一个清净,通过我们每个街区的风格设计以及我们相关的服务企业的匹配,能够产生不同的消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街区,引导人们选择不同风格的街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政治口号、一个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表述,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可以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中,渗透到建筑的设计。比如我们讲南城北市,如果认为樊城做商业就符合北市的概念,那是不对的。比如十堰、南阳、荆门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就不会一样,这是地域文化特色决定的,不单是饮食习惯,连抽烟的喜好、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对服装的选择、对消费习惯的选择也绝不一样。你要把北市做成区域性的消费城市,你一定要研究你准备吸纳哪一个群体,比如要你这个市场要吸引十堰人,那你就要做到超过十堰,模式和商业定位一定要考虑到消费对象。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先做一个历史街区文化的规划,房地产开发要与这个规划相匹配,谁为主的问 题很清楚:历史文化街区是主体,房地产开发的建筑是副主题,任何一个建筑都可以在今后不断的涌现,但历史文化建筑是不会重现的。任何历史文化的建筑,哪怕它跟我们现在的价值,跟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价值产生了很严重的冲突,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醒地把这个东西保存下来。如果做不到这点,文化襄阳就没有依托,四个襄阳就缺了一角。

第五,坚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配合。现在一些城市已到了设计城市的阶段,不再是规划城市,意思很清楚,城市的规划要靠城市的设计来体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包括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街区设计、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以及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要分街区反映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和意图。这一点是必须要做的,做不到这一点,做出来的建筑就会造成视觉上的污染。一是沿山,一定要做天际线的设计,如果不做就会成为一堵墙,就把山遮的严严的。山没有了,城市灵气就没有了。二是沿江,站在江里看城市,站在城里看江景。三是沿城,就是襄阳古城,全市人民齐努力把襄樊名称改成了襄阳,如果没有襄阳古城,还不如仍叫襄樊。我们要把襄阳在历史上的这种厚重带给我们的知名度真实地反映到襄阳的发展上。这三个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我主张提交人大讨论,这样市委书记、市长不会轻易去改。其它的规划也可以参照。一旦大的规划由人大、政府讨论通过,就在市民广场做标志化的规划展、永久性的规划展,防止随意更改。

三、以宜居城市为标准,从规划上完成由经济为重向人文为本的根本转变。

我们现在所有的规划都从经济利益来考量,很少从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人永远是一个城市的主体,人来了经济就来了,这是鸡和蛋的问题,这要成为规划理念的转变。宜居城市是我们长远发展的一个准则,这个概念从96年联合国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后,已经成为各个城市追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不管是幸福城市、国际化城市,我觉得最终就是一个宜居城市,因为幸福城市是一个感觉,国际化城市是一个概念,宜居城市是一个标准。现在从联合国到各国城市政府对宜居城市都已界定的很清楚。宜居的概念应该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和管理者的骨髓。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一个家园式的城市,它会增加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市民的归属感,这个转变不是理念性的,一定是思想性的。我讲这个转变要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管理者的骨髓,就是我们要时刻以此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经常讲以人为本,实际上经常性忘记它。没听说新加坡讲以人为本,但处处是以人为本。比如新加坡的雨多,每天都有雨,它在车站与商场之间一定有人行廊道。在地铁的站口与老百姓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全都有,不用家里做饭,从小学到初中一定是在这个片区,一定是步行可以达到的,从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方便。为什么要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因为我们习惯把它当政治口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干道就不太重视人行道的建设,只想 做宽,比如说8车道,人穿行很困难,另外人要步行,人行道和车行道没分离,不安全。我们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考虑怎么气派怎么漂亮。有几个方面的建设要提上我们的日程:

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襄阳的城市形态其实是一心四望、带状发展。“四城望洲”很形象,但没很好体现洲的重要性。鱼梁洲实际是我们城市的绿心,是我们城市的客厅,要突出心的地位,它不是望洲,它是核心。另外带状发展的城市,它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不够。现在我们的规划都是围绕两百平方公里来做,从战略上,两百平方公里是不够的,按阶段性的规划,两百平方公里够,但如果我们城市规划超出两百平方公里,达到三百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三百万、五百万,那么现在的内环线、外环线以及可能的中环线还足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交通?如不能支撑靠什么?因为现在的规划建设在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会影响到未来的布局,所以我们现在要按三百万到五百万这个人口来考虑。一个汉江分割的城市,一个带状发展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城市间的交通怎么解决?现在不作为战略性课题,以后要吃大亏的。武汉为什么堵车那么厉害,就是两江分割,没有办法,但是他们现在做轨道交通,我们襄阳也可以做,我想从新加坡的情况看是一定要做的。新加坡为什么做的很好,没有堵车呢?他三个城市的衔接非常好,就是我们说的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衔接,绝不可能通过陆路交通来做,大容量交通全部都是通过城市轻轨和城市特殊干道来连接的。我们 现在没有能力做或者说我们现在不需要做,都不是理由,但是从战略上我们一定要留出四个城市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交流的骨干通道,这个骨干一定是城市轻轨或城市快速车道为支撑。公共交通是解决区域范围之内的比如说樊城区范围之内的交通便利问题,绝对不能解决城市跨区域交通的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在城市的西部,和城市中心连接就是靠快速通道,靠轻轨,没有见过高速公路上有公交,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绝对不能坐公交。所以我们规划一定把未来城市轻轨建设通道留出来,有能力我们建,没能力为后人留下出通道,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眼光那就是历史性的低级错误,所以一定要做战略性研究。鄂州本来有城际铁路了,但还做了一个轻轨通道,主干道中间留了12米。当时讨论的时候,觉得留十二米太宽了。为什么留12米?现在做绿化,目的为将来做城市轨道交通做准备。

二是“生态廊道”建设。刚才汇报的数字我很高兴,就是我们的绿化率比较高,但是我们低于宜昌、低于荆门、低于黄石。襄阳有襄阳的特点,就是我们有山、有水,但是这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与市民的亲近性不够,所以我们的生态走廊的建设要与城市交通网格的建设同样重要的位臵来规划。刚才东灵同志说的水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区格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生态屏障,一定要把这一概念提上很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是社区服务建设。就是重视主体社区的规划,形成鲜明的生 活群落,重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这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节点,第一个就是社区居委会,我们上次到了襄城的施营社区,我讲了这个问题。主题社区是什么概念,象今天我们看那个回民区、九街十八巷,规划的就是主题社区,回民社区、居委会就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要自己全部配套。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都要在这个区域内解决。包括它的日常生活服务便利生活设施,这是一个,主题社区要强化主题社区的概念。与主题社区相配套的社区管委会的建设,就是我们讲的施营那个经验,它一定是一个市民的服务中心,也是一个市民活动的中心。从细节上说,这个规划我们要做到,比如,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都要给社区提供300平方米的公共免租房,或者是根据比例确定,以成本价购买1000平方米之内作为社区公共用房,这要作为一条规定严格落实,主要是应对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社区的划小等所带来的政府负担。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的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鲜明的城市主流价值和民风民俗,应该反映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一直以来,我们对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博物馆很小,没有大剧院,没有音乐厅,没有展览馆。我们一味强调工业、发展工业,当然工业也是对的,但是文化设施不够。文化设施不够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没办法传承、没办法延续,没有物质载体反映。另外,现代文化发展也很不够,一个城区至少应该有一 个与这个城区生活习惯、居民素质相关联的体育文化设施,比方说,襄城人喜欢打乒乓球,建个乒乓球馆;樊城人喜欢打网球,建个网球馆;襄州人喜欢游泳,建个游泳馆;这个地方普遍搞书画,建个书画馆。这种设施,在整个城市,在主城区,要按组群的理念均匀分布,不要集中,一集中的话就有问题,试想一下,怎么可能让襄州人跑到樊城去看电影?市内电影院肯定一个社区一个街区一座。所以这个文化建设的问题,规划局要重点设计,着重考虑,不要老想着建筑,既要搞房地产、搞市场,文化服务设施也要跟上,不然怎么叫“文化襄阳”呢?具体实施中,还是要市、区联手,每年拿一至两个亿,相对集中精力,城投再拿一到两个亿,至少四到五个亿,每年建一批,坚持十年,这个城市就起来了。针对文化建设资金,两级预算中,市里至少拿两个亿,区至少拿一个亿,哪个区有配套积极性,就往在哪个区建,没有积极性就往后安排。比方说全市整体规划了100处文化体育设施,按照2:1配套,市里拿2,区里拿1,区里有预算,我们就先在你这搞,没有预算就放别的区搞。总是有人有积极性的,这样坚持五年,整个襄阳文化体育设施就起来了,进而影响整个市民的素质。大家想想,为什么襄阳这么多人喜欢上网呀,为什么襄阳的论坛这么活跃,我是这么思考,一个,北方文化,关注政治。一个,历史街区逛一下差不多10点就结束了,12点以前年轻人睡不着又没地方去,网络就成了最好的平台,如果有音乐厅、咖啡厅、体育设施、图书馆等等,这些人就不会到这些 地方去,就不会过度关注政治,也不会打架闹事。一个城市的治理不能单纯依靠强制力,一定是靠长期的文化引导和熏陶,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软功,而是一个硬功,不是一个虚功,而是一个实功,一定要重视。

四、以市民感受为根本,高品质更新改造旧城和规划建设新区 城市发展快不快,城市管理好不好,最终以市民的感受为根本标准,老百姓的口碑是从他们的感受得来的,新建同志说,古城旁边的公园修的很好,新建同志感觉很自豪,为什么自豪呢,老百姓经常表扬,这就是感受,另外一个地方建筑没做好,老百姓要骂,这也是感受。市民的感受是最好的标志。这中间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第一,加强公共设施的规划,加快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主要是除文化之外的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做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到哪里,市民居住在哪里,公共服务设施就要配套到哪里。每一个都要有专项规划,没有专项规划,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地留不出来,二是招商引资没有依托,三是缺乏长远考虑。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统一标准,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提高效率。之所以讲这个问题,是涉及几个大的方面需要研究: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今天我跟新建同志说,不要叫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拆旧建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以保护历史文物古 迹为主体,做法不同,叫法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要摆在第一位,市里要拿在手里,这个不能下放,一下放就会出问题,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缺点钱,要上市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不能只靠规划局,我看规划局不一定顶得住;二是三区改造要提速。这三区指的是的城中村、棚户区、旧的工矿区要提速。改造主体是哪个?三区改造,市的管规划,统一政策,区为主体;三是拆违透绿。这包含两层,一个是拆除违章建筑,一个是拆除围墙。违章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毒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拆除,这个态度要坚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行动还是有效的,但是我看这个阻力还是非常大,在这个问题上,各级要高度统一思想,不能有任何杂音,不允许有任何人让步,必须按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任何人在拆违过程上动摇,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任何人在拆违上谋私,都要受到纪律追究,必须要以坚决的纪律、铁的手腕推动这项工程。别市长抓的很紧,我看绝大多数市民是拥护的,不拥护的是利已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最近要请人大、政协组织视察,这不光是政府的事,各个区要支持,区里不支持这个事情不好搞。对于拆除围墙,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拆围透绿,这个要做规划,请王市长跟别市长商量,要纳入计划。拆围透绿工作,政府所有的部门不能讲价钱,政府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不能讲价钱,必须全拆,做不到这一点,城市品位就无从谈起。最近有人说,到襄阳来,感觉襄阳变化很大,主要感觉襄隆公路进 来以后,两边绿化做的很好,没有别的,文海书记带队搞这个事,他就感觉变化很大。今天看了古城周围也是很有条件的,比如说自来水厂,为什么不能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如果觉得确确实实需要保护的,用绿篱围起来。防盗有很多办法,但是绝对不能用围墙。围墙多是城市不自信的表现。鄂州政府院就是没有围墙的,没见我们的政府被别人盗了,就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四周都是广场,老百姓天天在周边转,也没见谁动我们的东西,一样保护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做,这个事情态度要坚决,请王市长安排城管局拿个方案。四是背街小巷的整治。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襄阳“大”是我们城市的特点,但是襄阳管理粗放也是我们城市的特点,所谓粗放就是什么呢?我们几条主干道看起来很漂亮,里面却看不得,路灯不亮,道路不通,脏乱差到处是,这项工作一定要抓,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不要只看表面上很好,我从06年开始在鄂州当市长,每年财政拿出1个亿,已经坚持5年,虽然鄂州很小,走哪儿看,随时随地去看,鄂州主城区到背街小巷都很漂亮,所有背街小巷改造都不是城管局和建设局定的,全部是老百姓提出来的,经大家投票,坚持数量,目前主城区的背街小巷基本完成。所以对于我们襄阳,今年要做出规划,明年开始,市、区、街道和共建单位,按1:1:1投入。市里拿一个亿的话,区里共同拿一个亿,街道和共建单位再共同,1:1:1。如果市里拿两个亿,就6个亿。按照实际财力一定要拿钱出来改,你把面子搞得很漂亮,当然城市形 象好,但是老百姓感受不好呀,老百姓家里路灯是不亮的,下水道是没有的,走的是泥巴路,走的是黑夜灯,要老百姓说是文明城市,说书记市长好,说政府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项工作,讲群众观点,这就是群众观点;讲民生工程,这就是民生工程;讲民心工程,它就是民心工程。这个事情必须要做,四年规划,你们做出来,这个事情城管局做比较好。王市长会后交代城管局,实施主体、规划主体和指挥主体是市,建设主体是区和街道,资金市里拨付。要有个办法,搞个四年规划,按照3个1比1比例投入,搞个四年规划,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建成区内的背街小巷亮化、硬化、绿化,这就是标准。我刚才说的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我就讲的这个问题。比如说城中村改造政策、旧的工矿区改造的政策、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市里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标准,把规划管死,把政策管好,下放到区,区为主体执行,都拿到市里来,城投公司有这个精力吗?没有这个精力,算帐都算不过来,怎么管得了呢?但历史文化街区不能下放,这个要管死。这样就涉及三个政策,三个政策也可以做一个政策,要抓紧时间研究,研究后别市长回来讨论,市里管两条,管规划、管政策,其他到区里去,这样调动各个行政区对“三区”改造的积极性,城市建设的速度就会加快。

第三,加强新区的前期工作,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强力推进。按照鸿忠书记提出的“十二五期末,襄阳主城区建成区达到200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大目标,如果在今年规划和项目的前 期工作不启动、不完成的话,明年开始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应该说你们的工作滞后于鄂州,为什么呢,鄂州当然没有这么大胆子,提的是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没有说建成200平方公里,觉得做不到。但是鸿忠书记已经说了200平方公里,我们还是要按他说的来,但是需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当然越快越好,要把200平方公里基础建设的规划、项目的设计规划、建设规划以及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才有可能在明年一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覆盖基本完成,用三年时间来建设,才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200平方公里的雏形,不然,这个话就可能是空的。现在这个工作还未启动,所以我已经说过几次了,我跟别市长都经常讲这个200平方公里,但是在哪里建呢?建哪些内容?都没做,那怎么行?现在这段时间要集中精力,按200平方公里全覆盖,抓紧时间。首先抓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东津新区,第二个是鱼梁洲,第三是庞公新城。高新区已经划入市区规划区范围,就跟襄州区随着工业园后期的20平方公里同步。这个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按新城新区这个标准搞,我还不是很赞成“工业新城”“工业新区”这个说法,就是新城新区,它也不一定是工业,它也可以是服务业、旅游业。

第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衔接,为城市高水平长效管理创造基本条件。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既源于我们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提升,建设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说流动性商贩源于我们市场发育不全,出店经营源于我们建筑管理不科学,因为留了门面肯定就导致出店经营。堵车、塞车源于交通组织不合理和设计规划不科学,比如公务员小区在檀溪,而规划的行政中心在庞公新城,这之间的道路将来肯定要堵,因为大量的人流会集中到一个时间上下班。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来纠正规划的缺失,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像东灵同志刚才讲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靠政治动员做不好,搞也只能坚持一个月、最长三个月,最终还是会搞不下去,最终还是要靠制度、靠机制。所以在我们襄阳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大都市襄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追根溯源,逐条进行分析,从源头开始纠正,规划不好、建设不符合的、管理不规范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都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梳理,这样我们才能很快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然的话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只能是抱怨式整治,只能管一时,决不能管长远。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机制 第一,要有“静气”。现在襄阳有很强的扩张冲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士气,这些需要肯定、鼓励、保持。但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组织都有内在支撑规律,除了要有扩张冲动外,要做大事要需要有一种“静气”,“静气”就是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比如刚才敬东同志说的1万7千亩土地,没有钱用把土地卖了,但是把土地卖了划不划得来?为了发展工业,本来规划的商业区却搞成工 业区,这都属于没有“静气”的表现,是源于政绩的冲动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我们希望用一天的时间把楼盖起来,也不问该不该盖,也不问设计合不合理,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 “静气”要具备两种思想,就是建得好是水平,管得好也是政绩。你有能力建设好,那肯定是为襄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不好但管好了那也是政绩。一定要有这种“静气”,所以很多时候不要急,比方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60年过去也没改造,迟一年也没多大的问题,如果忽忽喇喇地把高楼全部盖起来了,还有什么办法改造呢?留下的是骂名,留下的是遗憾。不要急不是要慢慢吞吞,是要快速度做事,但同时也要有“静气”做事,在没有想明白之前,在没有论证充分之前不要急于动手。要有习近平同志讲的“功不必在任内”的思想,建功立业不需在任内,十年之后来再来评价,这个人做了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第二,要有“大气”。有“大气”就是不能有小团体利益,不能有部门利益,不能有局部利益。比如说作为区委书记,讲大气,就应该站在全市的角度、在大格局中想这个区,一定要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大的战略上找位臵,一定要在“四个襄阳”中找出路,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思想,你就算不上大气。作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当时全省十二个城市,省长只表扬了鄂州,就因为我们说了在全省的定位问题,如果没有这样思想,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作为政治家,就要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心胸,这是讲大气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不要争蝇头小利,就是刚才讲的市里有市里的责任,区有区里该做的事。李瑞环同志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同之处,就是小城市只有一个,大城市包含若干个小城市。就是如果管理大城市像管理小城市那样来管是管不好的,人的智慧、人的精力都有限,在鄂州当市长、当书记,我能把每条街都搞的很清楚,来襄阳当市长、当书记能搞清楚吗?在武汉能搞清楚吗?在北京、上海能搞清楚吗?肯定搞不清楚。但一定要强调,把一个大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小城市,你们就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管理,对区委书记的要求就是市委书记的要求,反过来说大家要有这个胸怀,才有可能当市委书记,区长就是市长,区委书记就是市委书记,把这个地方搞好那就是你的责任。所以,在今后我觉得在规划体制上面,市里管大规划,管主干道规划,分区、街道规划以区里为主体,但审批权还放在市里,至于是以备案的方式还是怎么具体分,还要仔细琢磨,至少街区改造可以由区里搞,哪些市里管哪些区里管要分清,市里不要管所有的规划,可以管历史建筑,或者多少层的大建筑,还有区域方案,别的区里面管。这样我们把这个城市划小,把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划小,这个城市才会由粗放走向精细,不然的话襄阳永远是一个比较粗放的城市,这个问题希望要重点考虑。

第三,要有“勇气”。所谓勇气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碰到的困难太多,我们要攻坚克难,要破解拆迁难,破解安臵难,破解筹资难,破解建设管理难,也要破解人情的公关难,这些问题怎么破解,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的执政者,就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没有什么好怕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任内为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做点什么,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希望不是太多的骂名,骂名是一定有的,但是一定不要是主观的,主观的骂名是真正的骂名。

第四,要有“志气”。“志气”就是要有国际视野,要有一流眼光,不能是一个地级市的视野。我在襄阳开第一次常委会,就讲省域副中心城市首先是一个省级城市,不是一个地级城市,不能局限于站在襄阳看襄阳,一定要跳出襄阳看襄阳,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一定要有一流的目光和国际水准。要保持这种国际视野和一流的水准,就是要敢于引进大师级的、国际性的设计单位、规划单位、建设单位来参与襄阳的规划、建设、管理。跟规划局的同志讲过,不是说我们襄阳规划设计院很差,但是要承认这种地区差距。我们规划局按层数或者按体量规定,比如说十层以上的建筑,三个设计院其中有一家可以由规划局指定,每个规划单位3个规划一共9个规划来比选,5万以上体量的让5个设计单位做,每个单位3个一共15个规划来比选,才能够保证保持一个地方的规划品位、水平,不然的话个个规划单位都是襄阳的,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五个单位都是武汉的也高不到哪去。再比如土地,在襄阳拍卖,都是襄阳的投资企业,在武汉拍卖,都是武汉的投资企业,也不会高到哪去,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规划伙伴,都是老乡、朋友,但是到上海、到深圳、到北京去,情况就不一样。广东的一定会是找香港的,上海的一定会请新加坡的,江苏、浙江的一定会请一流的设计院,招标投资的承包人,就会有一个好的团队,就会保证他的品质。所以要有“志气”,我们不敢提把襄阳建设成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一定应该是高品质的、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独具魅力的 城市,这是我们敢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上、我们的建设上一定要有引进大师级的勇气和智慧,有引进国际性的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心胸,没有这种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眼光,襄阳在三五年内整个城市想有很高层次的提升,是绝不可能的。我们的房地产都像亲兄弟,长的都一个面孔,为什么呢?都是一个设计单位做的。

所以,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和机制,这需要我们有“静气”、有“大气”、有“勇气”、有“志气”。

襄阳这个城市确实非常好,前人给我们留下很丰厚的宝藏沉淀,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腹地,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支持,时代给了我们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十二五”的努力,使整个襄阳城市能够有一个大幅的跃升,这一点我们要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第二篇:最后稿范锐平治庸问责同志讲话(录音稿)

范 锐平同 志

在全市治庸问责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5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治庸问责工作动员大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要求和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工作部署,学习武汉经验,开展治庸问责工作,为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优良的作风保证。

刚才,必雄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个很好的动员报告,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抓好落实。四个单位分别做了引导性发言,希望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抓出成效。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怎样看待襄阳的干部队伍

我对襄阳干部队伍的总体印象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省领导对襄阳干部情况的介绍,二是省委巡视组的介绍,三是在工作中对干部的观察和了解。总的来看,襄阳干部队伍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是襄阳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襄阳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关于襄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社会上有这样或那样的议论,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萎靡,工作不在状态。有的干部没有再前进的动力。不同层次、一定数量的干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干劲不足、精神不振的现象。二是作风飘浮,工作不扎实。有的干部说大话、讲假话、搞形式、走过场。很多工作说得多,做得少,有些地方经济数据有水分。三是自律不够,他律不严,存在不廉洁行为。群众不满意,反映比较多。通过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和监督,各级组织抓整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意见大的问题。但干部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议论比较集中的这些问题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回避不了。尤其是极少数干部还存在着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但这绝不是襄阳干部的主流。襄阳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整体状况是不错的。从总体上看,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一是队伍庞大,自信心强。全市党政群和政法机关596个,工作人员20735人。事业单位3371个,126000人。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我们把这支队伍建设好了,必将成为跨越发展强有力的‚加速器‛。反之,如果不重视或者没有把这支队伍建好、带好,其迟滞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必将延缓襄阳的发展进程。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发展的不俗业绩,使广大党员干部普遍表现出对襄阳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襄阳这片热土充满炽爱,对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充满渴望,对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一主两副‛战略衷心拥护,对推进‚四个襄阳‛建设,热情支持,积极参与。这种信心,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克难攻坚、跨越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是责任心、使命感的具体表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积极引导和鼓励。

二是干部队伍素质较高,执行力较强。近几年来,尽管主要领导调整较快,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这充分展示了襄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说明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强、执行力强,并不因为领导班子的调整,一个阶段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影响各级党组织贯彻市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态度和力度。

三是宽厚大气,包容性强。这个特点非常鲜明。襄阳自古南船北马,是南北气候、文化习俗的分界线和交汇带。笑迎八方宾客,诚纳九州英才,是襄阳人的品格,是襄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屡屡成为战略要地的核心原因。应该讲,在我们这支干部队伍中,这种文化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和发扬。现在的市委班子,相当数量的干部是通过组织交流到襄阳任职的。近年来,在襄阳本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巨额补贴,引进了一批学历层次高、思想开放、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襄阳干部队伍中。无论是交流干部,还是引进人才,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接纳和帮助。最近,我们选拔了12名高学历的干部到各个县(市)区担任职务,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表决和党委换届选举中,新任职干部都以高票当选,充分展示了襄阳人开放、包容、宽厚的胸怀。

四是作风硬朗,战斗力强。近三个月来,从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央企对接活动、重大招商活动、市厅共建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合力。这次县(市)区换届,也充分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代表坚强的党性原则。9个县(市)区党委换届,新当选的9个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都是全票当选。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表

明了我们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这种硬朗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素质和主体风貌,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

全面客观的判断也不能忽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正视、不解决,既贻误事业,也会害了干部。必雄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不容臵疑,在有些方面甚至更严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足够的重视,一定要借这次治庸问责的东风,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为历史经验教训所困,不能自拔。襄阳发展不止一次走过弯路,每一次都与干部队伍建设出现问题相关,在伤害干部队伍的同时,也损害了事业的发展,辜负了人民的信赖。我们必须认真汲取这些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发展实践,指导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迎头赶上,不要老把历史纠结的问题,挂在嘴上,搁在心里,更不要在思想上背历史问题的包袱,萎靡不振,裹足不前。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不能永远生活在历史纠结和历史阴影中,应该是不埋怨过去,不悲观未来,立足发展,着眼长远。只有这样正确认识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我们各级干部的心胸才会更开阔,品德才会更高尚,境界才能大提升,责任才能大增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力避同样的错误发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能够做到的。

第二,为小团体利益和个人义气、情感所困。由于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志趣,同事、同乡、同学走到一起聚会交流,无可厚非。但讲这种感情,必须以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决不允许只讲个人感情、只讲江湖义气,而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法纪。从最近一个时期收到的信访材料看,我们干部队伍中弥漫着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喜欢讲关系、讲哥们义气、讲裙带关系,搞同乡、同学、战友等小圈子、小团体。一事当前,不按法纪办事;一人当前,不按制度办事。习惯于托门路、找关系、找靠山。这些现象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一些人借助于这些小团体势力,拨弄是非,呼风唤雨,试图影响一级党组织、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决策。党纪国法决不容忍这种问题存在。有这些动机和行为的人,必须悬崖勒马,立即纠正。反之,必然受到组织的严肃处理。

第三,为个人享乐和生活留醉所困。中山先生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

立志做大官。这句至理名言,具有因果互为辩证关系的哲学意义。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立志做大官,还是立志做大事,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立志做大官的人,往往在事物发展的起点上就出现严重偏差,从政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是升官之道,钻研的是驭权之术,把做官的目的定位在追求个人生活享乐上,对花天酒地、纸醉金迷顶礼膜拜。一旦仕途不如意,要么精神崩溃、颓废,要么肆无忌惮,以权谋私,腐败堕落。有的干部终日食人民之禄,而只谋一己私利。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还有一些干部,伸手要官,公开要官,托门路,找关系,层层打通关节跑官要官。一旦达不到目的,马上就恶意中伤,拨弄是非,完全没有党性观念、组织原则可言。

第四,为固有的习惯和工作的惯性思维所困。在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学习,止步于既往的工作经验;不观察,看不到时代的巨大变化;不思考,满足于从本本到条条,机械性的照搬照抄;不用心,敷衍塞责,浅尝辄止,得过且过。

以上所讲的,分别是治软、治散、治庸和治懒的重点。四个根源派生出七个问题,为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贪‛现象画了个像。对领导者和决策者来讲,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于现状,是最大的陷阱;不正视和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失职。各级干部都要从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中,认识开展治庸问责的现实必要性和工作紧迫性,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勇敢地舍弃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义无反顾地推动正风肃纪,转作风,树新风,努力把襄阳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关于怎样推动治庸问责

学习武汉经验,开展治庸问责,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干部成长的规律出发,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组织好,抓紧抓实,务求工作实效和人民群众认同满意。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四项原则。

第一,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形成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省委对治庸问责工作在7月份就作了部署安排。从7月到现在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告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什么不能做。市委召开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四个襄阳‛的奋斗目标。同时,通过市人大调研组和国家统计局襄阳

调查队在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把人民群众、企业主体、基层单位对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襄阳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行为规范,学习武汉经验,提出了治庸问责的重点。我们用三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准备,就是希望这项工作能够解决我市当前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中一些突出问题,使治庸问责工作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希望同志们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话,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所谓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来自于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经验,是一个人说话、做事依据的标准,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我们不能率先形成更为先进的行为规范,作为领导者就不足以号令,领导者所带领的部属、团队,就不知道领导者在说什么,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不知道那些事是不能做的。而只有大家都能共同遵守已经形成的共识和行为规范,才能做到处世有矩,行事有方。

第二句话,就是形成行为规范,必须立规矩、定规则。敬畏规则,‚心怀若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等问题,少数干部工作不在状态、不作为等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规则不明、规则不严、不讲规矩。尽管有些是个别现象,但损害的是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会因为少数人的问题,影响大多数人的情绪和心态。一个不作为的人、一个乱作为的人的影响,像传染病源一样,远远超过了他自身得病所造成的危害。比如,生活小节,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对一个团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在一个很庄重很严肃的场面,如果某一个人不注意生活小节,怪模怪样,怪腔怪调,就会破坏这个庄重严肃的气氛,影响一个团队的形象,影响领导对这个集体的评价。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这种不拘个人小节、影响团队形象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在治庸问责工作中,我们制定的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针对干部队伍中容易出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提出来的,决不是照搬照抄。各地、各个部门都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干部队伍状况的实际,进一步提出要求,细化规范。

第三句话,就是行为规范常态化,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亚当斯曾经说过,秩序培养着习惯。这是从外部因素、从环境改变人的角度讲的。每个人

都有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严格遵循行为规范,会逐步养成习惯,形成行为自觉,并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事业追求。这都是使规范内化于心、见之于行的过程,这会使我们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形象,影响周边环境,影响社会大众。每个襄阳人的生活小节,看起来是个人行为,汇集起来就成了整体襄阳人的形象。比如,领导干部的着装是个人习惯,不影响别人。但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是社会公众人物,必须服从团体要求,符合礼义规范。不合礼仪规范,就会影响外界对一个团队、甚至一座城市的评价。干部队伍中任何一个人的一个不雅小节和一个不规范行为,都会引起社会对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展环境的判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一个地方干部的素质高形象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就可能把投资从其它地方吸引到这个地方。反之,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形象不好,得不到投资者的信任,投资者就会放弃在这个地方的投资发展。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的绝不只是个人,而是组织形象、地方形象;代表的也不只是个体,而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的形象;影响的决不只是个人的荣辱升迁,而是一个群体的利益得失。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行为规范上作出表率。

第二,要坚持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淳民风,领导机关要为群众作表率。治庸问责要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领导班子是一个部门和单位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机关的风气、面貌和工作水平。机关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群众、党员干部对襄阳跨越发展的信心,直接影响‚四个襄阳‛建设。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素质好、修养好,与企业家打交道,与外商打交道,都能够为对方所接受。但是,确有少数公务人员在与外界交往、办事中,由于自身素质不够,办事不够严谨,有时甚至还表现出衙门习气,这样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社会上对机关干部有一种议论,叫‚大鬼好见,小鬼难缠‛。这个议论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群众会说‚小鬼难缠‛呢?这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干什么去了?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班子。班子带不好,队伍管不好,主要领导首先要负责任。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是这个地方领导干部素质、品质、能力的一面镜子,领导干部贪,下面就会跟着出问题;领导班子散,单位成员就会更散。主要领导自身有正气、对干部要求严,尽管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

整体上看,这个班子一定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一定能带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拿破仑说,狮子带出的羊群一定会打败山羊带出的狮群。所以,我们抓治庸问责,首先要治领导干部之庸,要追领导干部之责。

治庸问责,要抓好市直机关。市直机关是为全市服务的机关,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如果市直各个部门工作精神状态都好,工作标准都高,队伍管理都严,服务群众都热情,整个系统都会比较好。如果治庸问责,抓的都是鸡毛蒜皮,处罚的都是基层单位,尽管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可以得到群众的赞同,但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市直机关抓好。上级机关是什么样子,基层单位就会跟着学、照着做。看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作风,不仅要看领导干部自身,更要看所管理的单位、系统,只要到所管理的基层单位去看一看,就能了解到很多情况。基层单位的工作很好,这个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就不错,这个系统服务也不错。组织部门考核干部,不仅要找个人谈,更要看这个干部所管理的单位和系统,看看一个部门和单位的精神风貌,就能了解管理这个部门和单位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看平常工作就可以比较完整地评价一个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这段时间,省直厅局都在支持襄阳发展,在厅市会商汇报工作中,省直厅局无论是汇报材料的质量还是印制水平都比我们襄阳好,对襄阳情况的了解比我们一些部门更清楚,在答复解决的问题时,大多数厅局都说襄阳说了的,我们要给,没有说的,我们也要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有的部门对国家的政策、省里的政策不够了解,对工作研究不深入、不透彻。如果说我们一个单位、两个单位是这样,影响还不大。如果市直许多单位都是这种精神状态,这种工作水平,这种工作标准,襄阳就绝不可能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因此,这次治庸问责,不单纯是抓干部作风问题,还有一个提高工作标准问题,不单纯查基层干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查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坚持向转变作风要效率、要资源、要环境、要形象。一是要以优良的作风增效率。作风决定执行力,决定工作效率。干部作风不扎实,遇事就会先考虑到规避自己的风险,先撇清自己责任,这样必然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你推我拖,你来我往,人总在路上,事总是‚还在办中‛,没有一点效率可言。很多机关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所有的人都很‚忙‛,仔细观察这种‚忙‛,很快就会发现,忙而无序,忙而无效,忙着喝酒,忙

着推卸责任,忙着相互扯皮。人在路上,事在办中,没完没了。行政效率是工作绩效扣除两项成本。第一个行政成本,是付出了多少工资。第二个是机会成本,推诿扯皮造成的损失就是机会成本。这么多部门,这么多干部,都这么忙,客观地讲,一方面发展中确实矛盾多,压力大。另一方面,不可回避的是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科室之间、干部之间相互扯皮盛行,使部门和干部工作忙上加‚忙‛,遇事谁都想一推再推,谁都有条条框框,谁都有个人意见,这就是一些地方先行不先到、先试不先进、‚起大早赶晚集‛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上,我们强调了效率这个问题。一个地方的效率,体现在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上。这次治庸问责,一定要先治先问那些爱扯皮拉筋、相互制肘、精于‚太极功‛的部门和干部。我们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狠下功夫。

二是要以优良的作风聚资源。干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但是如果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要时刻冲不上去,紧要关头拿不下来,那么这笔宝贵的资源就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发展资源极为有限。在更大范围配臵资源,就必须靠我们的干部去争、去抢。这种争和抢,不是硬争硬抢,而是要用智慧、用情感、用毅力。

三是要以优良的作风创环境。环境既有自然先天的基础,更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不论是硬件设施环境,还是人文政务软环境,评判标准是企业家和人民群众的感受。因此,每一个人的个人表现都至关重要。社会对一个城市、对一个政党、对一个组织、对一个机关的评价,是一个团队内部每一个成员的个人表现汇聚起来的。如果有一名干部对企业家、对办事的群众,哪怕只说过一次,‚这件事不归我管‛、‚按规定这件事不能办‛、‚这件事你找别人去‛等等,都会在我们服务对象中无形地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好的环境就是要方便别人,麻烦自己。我们制定的规定、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必须以方便市民、方便企业为依据,而不是方便自己。公务人员方便了,老百姓就不方便。有的干部就是要别人不方便,搞吃拿卡要,这种思想、这种行为,就是破坏、颠覆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最近,有个企业准备把一个项目转移到其它地方去,经过协调,这个企业要求的几个问题很快全部解决了,企业安心在襄阳发展。我们不要把一些企业的要求看得那么高,企业的要求通常就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一种非常便捷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企

业就把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地。所以,我们讲向作风要资源、要效率、要环境,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每一名干部都能设身处地从襄阳发展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给群众一个安慰,给企业家一个帮助,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四,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一是要严肃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治庸问责,必须抓住关键,击中要害,动真碰硬,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执行纪律。纪律决不是用来吓唬人的‚稻草人‛,而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规章。各级干部一定要把纪律的约束,转化为自律的要求,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是要严格管理,关心爱护干部。人们常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一些干部之所以落马掉队、走向腐败堕落,一方面是因为干部自身要求不严,另一方面确确实实是组织管理不严,致使一些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开展治庸问责工作,一定要把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作为‚头道工序‛,贯穿于治庸问责工作的始终。通过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管理台账,全面收集干部的日常表现信息,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干部动态,防止因组织管理不严,导致干部‚小节不良‛演变成‚大节不保‛。各地各部门都要推动干部的精细化管理和机关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市委办公室最近带头出台了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规定,就是把市委决策和市委办公室指挥服务协调的每一个环节,都规定到位,按这些程序操作。

三是要严格监督,用阳光杀‚病菌‛。闭门治庸,无异于作秀。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评议机制,让治庸问责臵于阳光之下,才能治出成效,问出结果。要坚持开门治庸、开门问责,加强对治庸问责工作的评价和监督,确保治庸问责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要推行绩效公开,各地各单位除涉密事项外,一律公开,接受监督。要加大体制内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机关要担当起治庸问责的监督职责,要把民评民议贯穿于治庸问责的全过程,把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改善发展环境、是否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评民议的根本评价

标准,从‚外围‛给机关工作人员‚施压‛,使其不敢‚庸‛、不敢‚散‛、不敢‚懒‛、不能‚软‛。要大造声势,加大新闻媒体的曝光力度,对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坚决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各地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给新闻部门打招呼,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这次会议上人大调研组和统计局两个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次治庸问责的重点。要先从这些问题抓起,先把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好,治庸问责才能向纵深推进。

四是要严厉查处,用重典求实效。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鸿忠书记多次强调,在处理人的问题上决不能手软,这是对湖北发展的根本负责,也是对干部的根本负责,是治病救人、治病救业、问责救业。开展治庸问责,必须要动真枪、出重拳,严厉查处那些不作为、乱作为,自己还无所谓的人。要坚持‚利剑高悬‛,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让太平官不再‚太平‛,让逍遥者无处逍遥,让混日子的混不下去。要对照政策法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姑息、不手软、不讲情面。对于集中检查、明察暗访发现的,以及群众举报和投诉的问题,要用铁腕、下重拳整治,做到有错必问,有过必责,问而有力,责而必究。

三、关于怎样建设党员干部队伍这支团队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建设好‚三支团队‛。党员干部团队是龙头、是核心、是关键。这是从襄阳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提出来的,从我们这一代人在复兴襄阳中担当的特殊使命提出来的,从推动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担当的、发挥的特殊作用提出来的。建设好党员干部队伍这支团队,要做到‚四个大规模‛。

第一,大规模培训干部。要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和机关为抓手,持之以恒地办好‚四个襄阳‛建设论坛,办好新加坡、深圳、昆山三个干部培训主体班,系统进行改革开放教育、国际视野教育、创先争优教育,使全市广大干部成为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通、作风上过硬的坚强领导集体和工作团队。最近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用人理念,既要用读书学历高的人,又要用工作学历‚高‛的人。读书学历高,基础知识储备扎实,专业能力较强。如果又重视后天的学习,就会如虎添翼。但从现实看,襄阳干部队伍中大多数人初始学历不高,这就更需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工作学历高,就是工作经历丰富,实践经验丰厚,行政能力很强的人。俞正声同志在湖北工作的时候,多次讲到湖北名人张居正的用人

之道。张居正重用循吏,不用清流。什么是循吏,就是治国能臣,是不论学历、不论出身,但是一定要有本事。本领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我们的各级干部都有很丰富的基层经验,但是有的同志没有对这些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梳理,没有通过理论上的再学习再提升,个人素养始终难以提高。我们强调学习,不是广而言之,而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希望我们的干部都能够成为行家里手和政策专家,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出类拔萃的领军人才,这些与初始学历有关系,而与后天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关系。所以,大规模的培训干部,这要作为我们干部队伍这支团队建设的第一要务。

第二,大规模轮岗锻炼。从干部成长的规律来看,多岗位锻炼,对干部的成长十分关键。身处基层能够了解民情,增强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和群众的感情,身在机关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政治方向和发展趋势,从事经济工作能够熟练地把握市场配臵资源规律,从事党务工作能够学会带班子。优秀的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有多岗位学习锻炼的经历,使我们的干部思想更解放,眼界更开阔,心胸更远大。为了能使一大批干部在‚四个襄阳‛建设中,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须从长远考虑,推动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这包括从事党务工作与从事经济工作干部的交流,市直机关干部与县(市)区干部的交流,县(市)区干部与乡镇干部的交流,以及不同岗位干部的交流。

第三,大规模引进人才。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干部成熟的主要标志。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襄阳有重才的传统,一千八百年前,刘备在襄阳三顾茅庐,既成就了诸葛亮,当然更重要的是成就了蜀国大业。当今,襄阳正处于由地级市向省域副中心城市转变和跨越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实力的积累和展示,也是我们城市发展品质和身份的演变,必须以借天下之才为襄阳所用的胸襟和气魄,大规模地引进和使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这样,襄阳复兴才有希望。

第四,大规模改革创新。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和领导体制的调整,体现了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对襄阳的要求更高,襄阳人民对领导团队寄予的期望更高,社会公众对襄阳所寄予的期待更高。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敏感性,要有责任感,要使我们的整个工作水平、工作质量、人员素质,都能够与担当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责任相适应。干部走出去,要具有省域副中心城市干部的素质和形象,做出的事情,要有省域副中心城市 的水准。每个干部都应该有这种自觉、自信、自强。必须对行政管理程序、司法行政程序、行政执法程序、企业服务程序进行全面梳理,重建流程,建立与世界,与发达城市无差异的制度环境、体制机制和工作标准。各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进行突破和超越,必须对社会管理和经济服务的流程进行整合,以便利化、可得性、公信度为导向,改革创新。让企业群众社会满意的干部得到重用;让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影响发展,损害形象的干部‚下课‛让位。我们必须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作标准建设好党员干部队伍这支团队,切实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培训干部、轮岗锻炼、引进人才、改革创新,是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希望各级干部都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都要保持高昂的参与热情,共同努力,使襄阳不仅在经济上能够担当起三个三分之一的重任,而且在为全省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作贡献中培养更多的优秀领导干部。

同志们!襄阳是个屡创奇迹的城市。面向未来,这座城市承载着几百万人的梦想。作为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关心和热爱这座城市的人民失望。最近,有一部风靡全球的书,叫《欧洲梦: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书中有两句话很精彩:‚这是一片献给‘可能性’的土地,持续不断的进步是唯一有意义的指南针,而进步被看作和太阳升起一样理所当然。‛我们的目标就是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用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一个一个领域的进步,来助推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要把这种进步看成和太阳升起一样自然,把持续不断的进步作为我们各级干部努力行动的指南针。这对于今日之襄阳,意义深刻深远。学无止境,作风建设也永无止境。我们要以全市治庸问责工作为新起点,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强化责任第一、认真第一、导向第一,努力形成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努力开创工作上档次、形象上层级、发展上水平的崭新局面,为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和‚四个襄阳‛建设,努力创造社会信任、人民满意的政治环境。

第三篇:范锐平市委书记与四个襄阳

范锐平市委书记与“四个襄阳”

——摘自凤凰襄阳网

《范锐平:关于“四个襄阳”建设》

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跨越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襄阳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四个襄阳”,既是襄阳经济实力跃升的推进工程,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的提升工程,更是利民惠民的幸福工程,将是引领襄阳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奋斗目标。

《范锐平:招商日记》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了“四个襄阳”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现在的关键是行动,是落实。周边城市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我曾经说过,干部走出去就是本事,把项目引进来就是政绩,是希望地处内陆的襄阳以更加开放的状态和举措引领跨越发展。尽管换届任务繁重,但我还是决定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去,推动大项目的落实。

一、出行难必须破解

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既是因为襄阳建有深圳工业园,也是因为深圳是襄阳学习的标杆。每次到深圳,都能汲取新思想,获得新资讯。

“由于机场大雾,从深圳飞往本站的ZH9705次航班无法降落,已改降郑州机场„„航空公司将在明天补飞,具体时间请等候通知„„”当襄阳机场广播响起时,我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O点30分。这趟本该于13日21: 50从襄阳起飞的航班,在晚点2个多小时后,竟被告知航班延后。此时已是夜深,看到待机旅客满脸疲惫和失望,我不禁心中一寒:如果是一个大企业老总经历今晚的一幕,他是否会选择投资襄阳呢?我们经常宣传襄阳拥有两座机场,实际只有4条航线,机场也不具备全天候飞行的条件。看着小且安静的襄阳刘集机场,烦躁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并非自己晚点不快,而是急于改变现状的焦虑。

从机场返回的路上,我不禁回想起到襄阳工作后客商的抱怨:飞机航班少且不正常,小飞机感觉不安全,时间不好,要么起大早,要么熬夜班,没有物流航班,货物不能保证时效性„„出行难不破解,襄阳的要素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在“用脚投票”的投资者面前,就当不了赢家。没有选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机场发展起来。

。。。。

第四篇: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离任时的讲话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离任时的讲话

5月16日上午,襄阳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伟年宣布了中央和省委关于襄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根据中央通知,范锐平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常委职务,另有任用。省委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副省长王君正兼任襄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范锐平同志不再担任襄阳市委书记、常委、委员。

范锐平满怀深情地说,离开湖北,离开襄阳,心中依依不舍。到襄阳工作为一生的幸运。两年来,我与市“四大家”领导一起继承了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夜以继日努力工作。坚决贯彻中央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省委、省政府“四个襄阳”的战略定位,以科学的规划推动了战略的落实,立足于中心城市的梦想启动了东津新区建设,策划和推动了一批功能性、支撑性、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改革了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面向全国选干部、全球选人才,启动了“两改”“两迁”,推动了各(县)市区新城新区建设,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在全国找标杆,学习借鉴超越。经济总量在历经10年之后再次超过南阳和太原,今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范锐平说,在襄阳的每一天,都能从襄阳干部和普通市民的奋斗、奋进中感受到襄阳向上的文化,开放的胸怀、创业的追求,奉献的质朴,并从中找到加快发展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感

动之余,为自己曾经作为一名襄阳人感到一生的荣耀。也正是由于襄阳人团结齐心、众志成城,才形成襄阳今天的气场,也正是因为襄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放开明、创新创业,才有了襄阳跨越式发展。回首过去的每一天,激励在胸、暖流在心,衷心感谢给我们力量、信赖、包容的老同志、老领导,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感谢新襄阳人。

范锐平说,我会终身把襄阳作为故土家乡。友谊弥足珍贵,故乡永生难忘。不管新的工作岗位有多远,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襄阳、祝福襄阳,不管离开襄阳的时间有多长,我都会铭记故土、感恩家乡。我坚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襄阳复兴中心城市的梦想一定能够很快成为现实。感恩襄阳人民、祝福襄阳人民。

第五篇:范锐平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2年15

月日范锐平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传达贯彻,也是作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动员会。下面,我就推动工作落实、抓好目标实现,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超常规发展服务稳中求进、跨越发展大局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落点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湖北之稳之进之快服务全国工作大局,鸿忠书记讲了“六进”,落脚点也是在“进”。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坚定信心和省委、省政府的高远追求。

一个区域、一座城市发展的快与慢、优与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世界经济走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程度决定被影响程度,开放度越高,受影响越大,任何地方概莫能外。二是国家宏观政策、产业关联度决定被影响程度。宏观调控中央实行有区别的政策,有保有压,压的是产能过剩的,保的依然是鼓励发展的。三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引导力,而政府的主导力则又决定受影响力。一个地方调控经济的能力越强,组织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就越多,对主体经济的影响越小。

从国际上看,欧债危机、中东乱局、亚洲纷争,政治经济问题交织使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中央提出要把握扩大内需、实体经济、改革创新、改善民生四个方面,这是中央稳中求进的英明之举,也是中央确定的“以我为主”的长远之策。就是说,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持清醒头脑,把自己的事做好。扩大内需、实体经济、改革创新、改善民生这四个方面,都是“以我为主”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导向,最关键的宏观环境,最重要的决策依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襄阳在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中担负六分之一经济总量的重要政治责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必须用超常规的发展,来服务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超常规就是突破一般性的工作格局,打破思维定势、摒弃墨守成规,超越自我、超越旧我的一种创新型行为,这种行为的核心在超越,关键在创新。所以,就我们襄阳讲,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就是超越奋进,实现超常规发展。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目标不给自己留退路。从国家层面来看,计划制定讲宏观总量平衡,宏观指标留有余地,有利于市场的发挥和社会的稳定。但对于一个地方来讲,确定一个留有余地的目标,是难以激励士气、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我们必须给自己确立一个高目标,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我们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两个高于”、“两个突破”来确定。“两个高于”,就是预期目标要高于2011年预期目标,工作目标要高于2011年实际完成目标。“两个突破”,就是固定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就是要确定这样一个高目标,按照这样一个目标奋勇前行。

第二,重视基础和长远。一个城市进步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襄阳的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超越。因此,我们从党代会、人代会开始,所有的工作布局既立足于今年,更着眼于未来五年。市委、市政府大的工作布局都要以五年为阶段,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从城市功能分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制度体系、人才支撑等各个方面,稳住神,沉注气,全面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由地市级城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三,发展方式要用更高的站位配置资源。要自觉地、主动地把襄阳的发展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国家区位战略中来考量,用更大的决心和气魄推进大开放、大开发,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内配置资源,运用人才。超常规发展要有超常的境界,我们各级干部都要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襄阳发展问题,尽管我们的各级干部身在基层,站在内陆,但是,这不能妨碍我们站得更高一些,想得更远一些,走出去的力度更大一些。这一点,是对我们每一个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发展动力要有创新。要用持续的改革和创新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建立能够满足企业和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衡量一个地方竞争力是通过其营商环境来表现的,主要指标有五个。一是开办企业的难易度。就是办一个企业,是一张纸就能解决,还是要几十个章子办成。二是合同执行的难易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法制保障,也是信任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重要信息的披露度。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需要政府在政策出台时,给企业一个预警期,让企业配合政府政策的调整。四是司法产权的保障度。就是创造财富要有安全感。五是经济的制约度。就是很少受地方政府和微观行政经济的干预。这五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

二、坚持主观努力和客观规律的有效融合,以工作的硬投入改善市场的软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观努力如何与客观规律有效融合,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东西方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这种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政治经济体制。历经凯恩斯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西方现代经济学越来越理性和完整,大家都知道西方早期经济理论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凯恩斯把它作为国家干预主义,在60年代美国经济碰到困难以后,又被华盛顿共识所取代。现在经济学家们对比各方面经济理论形成模式,总结了最容易取得共识的十条理论,其中有两条比较适合我们。一条说政府有职能改善市场,也有改善市场的能力,承认政府在市场中是有责任的。第二条说利润和成本改善人们的行为,成本低利润高企业一定会去,因为成本低意味着回报高。有利可图,商业资本一定会介入。再加上要素资源的配置,我们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的融合就会改善一个区域的市场,尽管这个市场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但还是可以改变的。由此证明,政府的有效管理,是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国家、一些地区和城市为什么会在某一个阶段形成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政府的主导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形成有效的融合。

2011年,历史的机遇再次惠顾襄阳,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全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在襄阳召开办公会,指导襄阳发展战略调整,建立新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制发促进襄阳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实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增强襄阳气场。与此同时,我们召开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产生了新的“四大家”班子。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迫切需要把政治优势、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人气优势,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和现实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通过高强度、高效率的硬投入,产生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平台上的新机遇、新变化和新动力。这靠一般化的工作、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旧有发展模式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创新创造,推动落实。

第一,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园区晋级和新城开发。园区开发是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支撑点。现在园区建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开发区模式,就是建立以生产模式为主的工业园区,园区与城市相分离,生活不配套,发展到一定层级后,由于受到功能的制约,吸引力下降。第二种是新城模式,就是在城市周围建设以生活为主的城市新区,居住和生产仍然分离,交通不配套,就业渠道不足,成为新城发展的最大障碍。许多城市都是以居住为目的新城开发,最后变成了空城。这两种都是前期规划理念上严重不足造成的。我们襄阳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襄阳城市大而不现代,粗放而不精细。最近一家美资企业的高管到襄阳考察,讲了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他说不希望我们的产品像襄阳的交通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外管的这些高端管理人才看惯了有序的城市、繁华的都市,习惯舒适的生活方式,到襄阳来感到不自在。这是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我们必须快速跨越这个发展阶段,以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来赢得投资的竞争力。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调整规划理念,走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融合之路。把园区当作新城建,用环境引企业、引人才、引投资。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都必须下决心来做。我们在老河口召开9个县(市)区未来城市规划协调会时,强调了这个观点,下一步,这样的会议还要开,并且面向所有的干部讲新区规划,让大家认同。

二要整合两个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高新区和经开区这是我们襄阳人为之骄傲的两张国牌,但目前没有起到1+1>2的效果,高新区有项目、有品牌,但没土地;经开区有土地,但设施不配套,企业不愿意去。更为严重的是没有形成错位竞争,而是一种相互竞争,迫切需要对两个开发区进行整合,力争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三要探索开发区的开发区和功能区结合,高起点规划启动东津新城。就是国家级的经开区与东津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启动,作为我们未来五年襄阳战略品牌来建设。要用两至三年时间让东津新区具备与高新区一样,或者比高新区更好的投资平台。

四要有步骤地推动内城二产退城入园,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在内环线以内的工业企业,有条件的逐步在高新区、经开区以及城区周边兴办工业园,集群发展。特别是军工企业要走这条路,市政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政策。

五要对老工业区进行城市化改造,实现由生产型模式向复合型模式转变。让城市功能由单一转向多元,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走生产高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大力推进城市居民区改造,改造的底线不能低于100亩,鼓励1000亩以上成片开发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功能配套完善的主题社区。

第二,文化引领,政策扶持,活跃民间创业,壮大微型企业。内陆城市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既差在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社会的行为习惯上,也差在对经济与法治的认识上。首先是就业观念的不同,越是发达的地方经商办企业的就越多,越不发达的地方找关系托门路进机关的人就越多。这是由不同就业观念决定的。其次是思想认识不同。说到底经济架构是由不同市场主体组成的,是由大企业、中小企业包括个体户构成的,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如果细胞不活跃,创业者不多,都靠政府办企业来解决就业,都靠招商引资来引进企业,经济是不健康的,也是难以持续的。襄阳土地广袤,人力资源充沛,商务成本较低,我们能不能把潜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在于我们能不能把市场主体的总量做大,在于我们能不能把一批个体户培养成微型企业,把一批微型企业培养成小企业,把一批小企业培养成规模企业。必须在商务成本低的情况下,推动微型企业的创业,这个时候微型企业和个体户是最容易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转变社会的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创业。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降低创业的成本、减化程序,提供培训,让有创业意识的人都有能力创业。要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扶持制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用支持、资金担保,让更多的人有创业的机会,有实力做大品牌。要在推动经济发展改革上下功夫,支持产业上下游整合,支持产业横向联系,支持多种方式融资,支持退城进园,支持企业品牌创建,支持院校合作,凡是有投资人和做大做强的企业,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全力支持。

第三,支持创新、大胆改革,改善发展环境,降低综合成本。一要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投资给予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改造。市政府要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上省政府给予的支持资金,做成产业基金,对企业扩能改造的,在银行贷款给予银行贴息。要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抓紧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二要尊重市场决策,减少行政审批。要下大决心建立服务性的城市。以政府的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瞄准昆明市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标准,只能比昆明少,不能比昆明多。各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不讲价钱,全力支持。

三要引导政府把有限的资源向优秀企业和优势项目倾斜。在政府资金紧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是要让优秀企业和优势项目得到更优势的资源。对优秀企业、优势项目,实行土地优惠与投资强度挂钩,环境容量与税收挂钩、与产出水平挂钩,人才扶持与技改挂钩,努力实现政府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四要降低综合商务成本。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应该是低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的结合体。政府服务部门要由宏观管理、行政控制转向产业监督、专业服务上来。强调专业服务,就是要帮助企业降低商务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政府部门的服务要专业化,只要有专业精神,一定能成为专业人才。政府对经济、对企业的服务要强调专业化。

五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核心就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实际上是把服务第二产业核心制造的辅助性行业成立起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用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和促进工业发展。所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但是一个经济支撑问题,是发展环境的问题,更是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是衡量一个城市功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六要加强政策激励,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和水平。这是我们破解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约束,特别是信贷政策趋紧情况下的一个最重要办法。我们搞经济领导方式改革,重组金融办,将金融办和上市办合并,成立一个专业办公室,来帮助企业做上市辅导和融资服务,就是一个创新的办法。用创新的办法来破解我们发展中的难题,这对我们领导经济方式方法是一个考验。

三、凝聚社会共识,树立开放形象,强壮社会力量 高度的社会共识和认同是发展的基础,是力量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生产力。社会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和信任,需要那个城市的领导团队自身开放、清廉、清明、务实形象的感染。对内形成高度的共识,对外形成开明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气场,激励人,鼓舞人,让更多的人支持这个城市,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做到这一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思想上尊重群众和真心关注关心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经济人。市民是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经济人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和希望所在,党委、政府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增加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认可。这是我们的政治任务。同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增加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公信力的认可,增强市民和市场主体对城市未来美好前途的信心。明确了这一点,就明确了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襄阳在历史上曾经几度成为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们先辈曾经做过的事情,我们今天没有理由做不到,新襄阳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得到全市上下的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包括所有社会主体在市场建设上和社会发展上倾情参与,在改善环境、提升形象上人人自觉,在面对困难、利益受损时顾全大局。只有每一个市民真正像建设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经营这座城市,每一个经济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城市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襄阳才有光明灿烂的前途。这是我们各级干部需要做的工作,也是我们党的思想工作的一部分和职责所在。我们反复强调社会共识的问题,就是要“一个目标、一个团队、一个声音”,尽量减少内部摩擦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内部矛盾造成运作的低效率,这是每一个襄阳人都要共同承担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民生活的现代化,因此,市十二次党代会把建设幸福城市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把幸福城市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拥护。所以,我们要把增强市民的幸福感,提高市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推进的方向。要大力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率先在全省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的人到襄阳就业和创业。

第二,改善城市环境,加大产业投入。现代城市不同文化、不同收入的群体需要不同的社区。我们要大规模推动主题社区建设,这要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目前,要在高新区抓紧新建一个日本社区。我们要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更新、综合改造和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让襄阳这座城市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全变样。变化怎么来,没有投入就不会有变化,一年20亿投入100年也不会有变化,投入300亿我赞成,把这些钱用在改善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壤和家园上,我相信会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支持。

第三,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区域性功能载体。要通过创建功能性载体,集纳功能性主体,提升区域功能,推动区域性功能地位的确立。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按照区域性城市必备的功能载体和功能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现在,我们要一项一项列出清单,排出时间表,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向前推进。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过程就是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城市产业体系、空间形态体系和城市的影响力、美誉度、向心力提升的过程。强大气场的形成是经济增长和信心的增加。今年,我们提出开展管理年活动。推动市委、市政府工作精细化管理,使党委、政府的工作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国际化、法制化。精细化管理就是人本观、效能观。党委、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要让群众、让企业感到党委、政府的服务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样全社会对这个城市的信心才强,谋发展愿望才强,我们这座城市才有希望。新的是新的起点,新的班子确定新的目标,我们要有新气度、新思维、新作风、新变化,在新襄阳的振兴崛起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这份荣光。

下载范锐平同志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锐平同志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 讲 话 年9月日 201114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同志们: 襄阳是个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地位。......

    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2年5月 3日 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2012年5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成......

    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 话 20119月日 年6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集中调研宣传文化工作。上午看了......

    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则范文

    范锐平同志 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2年2月日 11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1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

    范锐平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

    范锐平同志 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话 2011年9月3日 范锐平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是一个山、水、城、洲呼应的......

    范锐平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 讲 话 2011年8月日 10范锐平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到高新区、经开区调研,看了一些企业和在建的项目,听了两......

    范锐平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

    范锐平同志 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 讲话 2011年9月30日 范锐平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就社会管理工作和政法工作进行调研,主要是看望和慰问长期奋战......

    范锐平寄语中青年干部 勤奋干事 勇于担当

    范锐平寄语中青年干部 勤奋干事 勇于担当 发表日期:2012-02-01稿源:市委组织部作者:张再东浏览:1401月31日,市委召开学习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中青年干部座谈会。省委常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