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文山州“六大战略”中的“开放活州”战略
浅析文山州“六大战略”中的“开放活
州”战略
一、文山州基本情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东南部,东北和东南与广西百色接壤,南部与越南接界,西南和西北与红河州相邻,北部和西北与曲靖相连。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7%。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28282亩,占总面积的7.26%。全州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有较好的优势,开发前景良好。广南“八宝米”、丘北“辣椒”、开化“三七”是名特产。享有“三七之乡”的美誉,富宁是我国“八角”的主要产区之一。文山州矿产多、储量大、品位高,有多重有色金属矿,其中:锡、锑、锰矿储量、分居全国的二、三、八位。2010年末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拟升格一类口岸1个(田篷),拟新开口岸1个(都龙),边民互市点24个,可进行边境进出口贸易。自然风景可观,名胜古迹较多,居住着11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民族风情文化多姿多彩。全州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102个乡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全州人口总数为351.8万人。2010年末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29.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 值为9376元,而全国人均GDP为29678元,全省人均GDP为15749元。
1978年全国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全国对14个沿海城市实行对外开放时,我州正处于“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战争环境中,对外开放比全国晚了14年。我州对外开放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1997年是起步阶段,国务院批准了全州八县对外开放;第二阶段,1998年—今是我州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面临全省构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文山面向泛珠及东盟开放“新高地”的历史机遇,文山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体制,趋利避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促进对外开放方式与对外经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提高对外经贸对的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这样才能实现追赶式、跨越式的发展。
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确立了“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的六大战略。文山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全州“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实施“六大战略”,“开放活州”作为经济发展是我重大战略狠抓落实,制定出台了《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措施,使全 州上下形成了抓开放、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州委提出的“把文山建设成为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的重大战略,全州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深化了对外开放的认识。“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的全方位意识已逐渐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共识,对外开放已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
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和使用,缓解了文山发展的“瓶颈”制约。衡昆高速文山段305公里于2008年全线贯通,从文山州通往广西、广东沿海地区实现了全高速;普者黑机场于2006年通航,普碳一级路、文山—天保、文山—都龙、珠街—西林二级公路项目的投入使用,使我州八县(市)实现全部高等级;富宁港和云桂铁路文山段的开工建设将促进文山州水、陆、空、交通网络的形成;天保、田篷口岸联检楼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使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大为改善,为我州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保证。
二、我州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州的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而言相对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
1、外贸进出口总额相对较低。“十一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5.2923亿美元,出口累计完成3.6亿美元。其中:2010年进出口总额仅为1.4587亿美元,进口为1.228亿美元,出口仅为0.2307亿美元。我州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据初步统计投资对我州经济贡献率一般为60%以上,今后将来很长时间将难以改变,外贸对我州经济贡献率相对较小。
2、我州出口产品结构层次相对较低。我州占主导地位的出口产品是初级加工农产品,如:辣椒等农产品。进口主要为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进出口高度依赖初级加工农产品及资源性产品,仍然是靠天吃饭,对产品的价格没有定价权,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3、大多数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不强,人才匮乏,加之宏观经济环境因素,融资困难,“走出去”竞争力不强。
4、我州与越南北部比较贫困的河江、老街两省接壤,长达438公里的边境线上,双方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地区属高寒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双边工业发展落后,农业产业形不成规模,二、三产业尚未明显形成,消费能力低,贸易需求量小,合作需求量小,合作规模小,难以开展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
5、我州所处区位东边有广西平祥、那坡等口岸和西边的河口口岸,这些口岸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通关环境、产业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都远远优于我州口岸的发展环境,我州的三个边境口岸的区位和功能相对处于边缘化地位。
三、结合州我州的发展战略方向浅析我州的对外开放
(一)我州提出的“1347”发展战略
脱离经济基础的对外经贸,只能是无缘之水,无根之木,一个地区的外经贸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几家外贸企业来支撑,关键是要有产业带动,只有产业发展了,产业水平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出口产品有竞争力了,外贸才会有依托,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如何提升我州的产业层次和水平,州委州政府的“1347”战略给予了鲜明的指导方向。文山州“十二五”年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66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边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3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要达到以上目标。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1347”战略,即:“1”为建设1个城市群,即:文、砚、平城市群;、“3”为构建3条经济带,即:东西向经济带、南北向经济带、延边经济带,“4”为建设4大基地,即: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基地、以铝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冶金化工基地、以国家级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区域型现代商贸物流基地;“7”为打造7个增长点,即:马塘工业园区和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丘北普者黑旅游度假区、广南农特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园区、富宁边境贸易加工区和保税港区、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马关边境贸易加工区、西畴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
(二)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我州四大基地 开放活州,不仅仅是延边开放以及对国外的开放,而且是对国内外、州内外全方位的开放,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而且是民族文化、科学技术、政治领域、社会民生全方位的开放。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蔓延,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主要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资金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全球化”人们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多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的一体化,指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要关起门来搞发展,只能越搞越落后,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谋发展呢?首先是找准定位。州委、州人民政府 根据我州的实际情况已经为我州谋划了很好的蓝图,建立了发展框架,剩下的是我们认真研究这些发展战略,在对外开放与交流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将各项产业进行细化,扬长避短,吸引外部投资进行发展。一项完整的产业包括:研发、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发展产业中,大而全、小而全是没有竞争力的,发展产业首先认真分析我州的优势,分析我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我 州立足于建设面向泛珠三角洲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面向开放的对象的产业优势与劣势,资源需求,产业互补性,分析我州横向、纵向开放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要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我州建立研发机构和区域销售中心,不仅仅是将我州轮为原料生产基地,要拓宽产品产业链。“1347”战略,以“4”中的建设四大基地中,建设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基地为例,我州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山生物医药谷,首先要分析请专家科学分析我州的自然条件,适宜生长的生物医药,适宜生长的区域分布,包括三七以及其他医药,其次收集整理国内外使用这些原料的医药企业,以及这些企业年需求量,近年来的需求变化情况,价格变化情况等,考察这些企业的原料来源渠道,综合我州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来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州建立育种基地、种植基地、研发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等,采取公司+农户或者是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来发展,在进行招商引资之时,将自己立足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如何能降低成本,政府在软件、硬件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样,才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加快我州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加工区建设
在建设边境贸易加工区这个战略上,不仅仅是确定了框架,关键是要科学界定加工区内主导产业,在培育产业过程 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是企业能引进都引进加工区内,首先根据自身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出口导向,我州出口的主要对象是越南,首先要研究越南的进口需求情况,需求的主要产品、产品层次,其次分析我们自身有优势的软件、硬件条件,经过科学论证,科学界定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工区的范围、规模,预留发展空间,建设相应的水、路、电等相关配套设施,使企业下决心进驻的关键在于设身处地地为企业着想,包括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交通成本、税收优惠、生活配套设施、减免相关费用、简短审批流程等等各个方面,使企业能盈利,有发展情景,引入企业不能只停留在减免多少税收,土地价格给予多少优惠这个层面。只有引进大的加工企业,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对于落后、淘汰产能、夕阳产业应设置准入门槛,招商引资切忌饥不择食。我国目前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沿海发达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业发展已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时期,沿海地区在人力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已进入了高门槛时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代工企业面临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我州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及地理优势,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特别是出口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产品的企业进驻我州边境贸易加工区投资兴业。在这个问题上要特 别注意的是熟练技术工种的培养问题,我州正在整合打造的文山州中的职业学校园区、文山学院应紧密与市场相结合,与我州规划及引入的企业需要的人才相结合,开设有市场前景的专业,与引进企业签订合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熟练技术人才,给予企业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在对外开放中,急需外国语人才,特别是英语和东南亚小语种人才;“水、陆、空、铁”交通方面的建设人才和服务人才;外贸和边贸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等。应优化我州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完善口岸快速通关改革。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新模式,提高信息化运动和管理水平。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建立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
鼓励更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取得外经权,不断扩大外经队伍。加强对现有外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促其打牢基础,拓展业务,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引导外经企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营方式和业务结构,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拓宽经营市场。鼓励外经企业横向联合,建 立行业协会,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业标准,在某些行业上形成价格联盟,取得对外经营的主动权和定价权。鼓励外经企业与外贸企业联合,依托各方优势,合作市场,充分发挥我州的产业比较优势,以外贸、边贸为先导,以加工生产和设立商贸中心为重点,带动产品、设备、劳务出口,扩大境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走出去”。在行业上,以矿业、农业、农产品加工、建材为重点,在投资主体上,以经济实力较强、生产技术成熟、管理科学、产品出口、信誉较好的生产企业、专业市场和私营企业为重点,在地区选择上,以越南及东盟国家为重点。
(五)将我州建成区域型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为了充分利用我州地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州委州人民政府高瞻远瞩的在“1347”战略中提出了打造区域型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目标。加快我州区域型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应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周转体系,对加速货物流转,提高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对已确定的富宁港、天保口岸、砚山、丘北、文山、平远等6个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为改善农村商品流通环境,“十二五”期间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新建和改造24个农村商品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农村商品市场,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 的商品交易平台。应以培育新型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加以重点扶持,鼓励州内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流通资源整合,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于中小物流企业,鼓励州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走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路子,引导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与物流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化的物流设施和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搞好“中国—越南清水”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规划项目。抓住“桥头堡”、“新高地”和中省政府连续4年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扶持政策机遇,组织力量对“中国天保—越南清水”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国家规范范围。完成天保、田篷、都龙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天保口岸实现扩大对第三国人员开放,实现田篷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都龙口岸对外开放。加强19个边民互市点13条边境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整合资源,采取招商引资等手段实施道路、互市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贸发展环境
总之,我州目前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但全州 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追赶式、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篇:六大战略
五大战略为何升华为六大战略
从“十五”到“十一五”的10年间,江苏人对“五大战略”耳熟能详。然而,在新出炉的江苏省委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六大战略”提法进入“指导思想”、进入“五个必须”基本要求,成为首当其冲的亮点。
从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到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为什么变?为什么不变?什么在深化?什么在升华?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教授说,从总体上来看这六大战略,既是原先五大战略的延伸,又增加了新内容,丰富、深化了发展内涵,创新加强了战略内容。而且,六大战略审时度势,针对江苏十二五发展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能支撑江苏十二五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准确且科学。
科教兴省”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不仅内涵更为丰富,还使这一发展阶段的重点更加突出。科技和教育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核心是人才。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就是人才竞争。离开人才,科教兴省就是无本之木,创新发展就是无源之水。现在。我们不仅把这一战略作为发展的基础战略,还明确了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三位一体”推进,形成合力效应,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大创新,也是江苏发展战略的一大突破与创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由物质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这样的转变,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这个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理念、体制与管理等创新。这一战略,抓住了江苏未来发展的主动力,展示了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今后江苏发展的核心战略。
“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延续了原来的城市化内涵,同时,针对当前阶段城乡发展的新变化,针对城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以拓展。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高度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亟待打破,要在战略层面上更加突出统筹。这一战略,丰富了一体化内涵,不仅是空间上的一体规划,还特别注重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的结合,内容更丰富,内涵更科学,带有发展历史阶段的战略导向性。
区域共同发展”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词之变,体现了区域发展的新境界、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典型的省份,江苏南北之差距一度超过中国东西之差距。通过多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苏南领先,苏中崛起,苏北快速跟进,发展速度后来居上,区域发展变化令全国瞩目。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在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城乡关系、产业与内在机制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经济国际化战略提法未变。一方面,经济国际化的全球进程没有变,另一方面,江苏外向程度高,经济国际化仍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仍然要坚持实施这一战略,形成江苏发展国际化的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法未变。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和人口现状看,还是从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这一战略十分重要,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建议”在明确了包括六大战略在内的指导思想之后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把握好“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必须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张颢瀚说,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既是中央对江苏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实践的具体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当今全球仍然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没有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支撑力,没有解决国家和民生一系列问题的条件与能力。未来的发展,关键是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促进民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既体现了“十二五”发展主题,又明确了发展方向,表明了发展重点。继续
向前发展,传统工业化道路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原有方式才能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而六大战略,既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支撑和基本路径。
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的突出内容,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任务。张颢瀚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把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同时着力推进,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得以协调,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最持久的动力。用改革解决发展难题,是发展的宝贵经验。目前我们仍然处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老的体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约束着现在的发展、转型,同时又涌现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通过改革,破除约束,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增添活力,提供动力。
第三篇:中国招商引资六大战略
中国招商引资六大战略
——作为“世界华商领袖年会”实践成果的中国招商引资理论
世界华人协会总干事 张雨轩
每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投资家都纷纷讲述他们在大陆投资的要求和经历;有关政府官员介绍其招商引资的经验与教训。以此为基础,世界华商领袖年会形成了一套战略性极强的招商引资理论体系及作业文化,兹介绍如下。
一、产业规划战略
产业规划战略如一把刀,如果你握着刀刃的一面,最好的结果也会伤害你;如果你握着刀把的一面,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产业规划就像是系衣服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扣子找对了,下面的扣子很容易找对;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下面的扣子全错,绝对没有对的道理。对也是错!在启动招商引资行动之前,地方政府首先要规划好当地的产业发展蓝图——产业发展走势,以及政府如何支持甚至扶持产业及其投资者。
产业规划之作用,一是保证招商引资能在当地自己长远发展需要的方向上展开,而不会引来没有前途的项目,甚至过一两年不得不花代价关停的项目。
二是给投资商一个姿态,任何投资者都不喜欢跟头脑糊涂的地方官员打交道,不喜欢跟没有见识的地方政府合作。
二、招商营销战略
为什么很多城市大量招商费用都浪费了,这些费用都浪费到哪里去了?没有清晰的目标客户,造成有限招商费用的大量浪费。其主要表现为:在不正确的时间、不正确的地点,以不正确的方式,向不相干的人说一些错话!你用同一种语言和不同国家的人说话,还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听明白? 有了针对自己需要的产业规划,接下来就要通过做投资者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产业投资目标。从历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我们发现,外商投资一般有六大心防,总结如下:
我为什么要来投资?
我为什么现在要来投资?
我为什么到你这儿来投资?
我到你这儿投资有什么好处?
假如我没有到你这儿投资,将会失去什么机会?
我怎么相信你所说的都是真的?
如何破解外商投资的六大心防(心理障碍)呢?
做投资者的工作,破解外商投资的六大心防,被称为“招商营销”。
招商营销,从战略层面来看,就是将一座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城市的未来发展视为产品,来分析它的内外部环境,揭示它在全球性竞争中的强项与弱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确定它的目标市场、目标人口、目标产业以及目标区域,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策划、改造、包装和行销的过程。
[招商营销的十大原理]
1、品牌策划原理:打造品牌的五项修炼;
2、城市定位原理: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
3、差异化原理:“卖城市”不是卖更好,而是卖不同;
4、“两划”原理:“策划”解决思想问题,“规划”解决组织问题;
5、“两抓”原理:软件启动硬件,软件决定硬件;
6、“两态”原理:静态的城市要赋予动态的内容;
7、系统工程原理: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平衡发展;
8、产业群原理:“经营产业”——政府的职能创新;
9、大局原理:开局—析局—创局—选局—动局—运局—进局—出局;
10、势策划原理:观势—识势—化势—借势—造势—运势—结势。
[招商运营的八大步骤] 1.招商准备→2.客户调查→3.接近客户→4.进入主题→5.招商说明→6.邀请考察→7.合作建议→8.缔结成交。每个步骤的具体工作如下:
招商准备:编制各项招商文件、宣传资料;客户调查:编制客户目录,锁定目标投资商;接近客户:使用巧妙而有效的方式与目标投资商取得联系;进入主题:反复联系,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招商说明:详细阐述能够满足投资商特殊需求的资源及配套政策;邀请考察:着重介绍投资环境,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以及成功案例;合作建议:编制合作建议书;缔结成交:签约、履行协议,跟进服务。
[错误开发的十大表现]
客户开发的过程,须极力避免以下错误开发的十大表现:
没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错位;向目标客户传递错误信息;向目标客户说一些废话;向目标客户传递混乱信息;与最重要的人没有说最重要的话;在不正确的场合向不相干的人说话;职能部和目标客户无法对接;招商人员违背客户的思维及行为习惯;优惠政策不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招商引资的方法和艺术]
①特色吸引法;②优势放大法:③组合交易法;④五优聚合法;⑤满足需求法;⑤离岸跳跃法;⑦信用保险法;⑧市场交换法。
三、招商引税战略
招商引资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即招商营销);也要解决“投资质量”问题。对此,我们特别地提出了“招商引税”战略。招商引资是以一个经济区域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满足投资商特殊需求的营销过程。招商引税的本质,是要求政府一定要找到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招商引税项目评审三公式
(1)在项目建成后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能力的正常年份内,年利润总额与投资的比率,即为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投资利润率表明的是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投资利润率高,意味着投资效果好。风险小,偿债能力强,企业收益有保障,政府税收也有保障。因此,这个指标往往成为银行贷款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
(2)投资利税率的计算方法: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是单位投资带来的平均利税,是项目的纯投入,反映了项目对政府财政的贡献,因此这个指标越高,说明对地方政府和国家的贡献越大。
(3)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总固定费用/(单价-单位变动费用)。根据盈亏平衡的含义,可以得出项目在临界状态下四个方面的临界值,即:临界产量值、临界销售价格、临界单位变动费用、临界固定费用,这些指标对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投资环境战略
一百多年前生物学者利比希发现,一株植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元素。如果一株植物具备了它生长的所有必要条件,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这株植物自己组织自己的生长。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这株植物的发展会自行组织得更好:一旦植物缺少了一种重要的元素,它的发展就会停顿下来,即使其它成份补充量再多也不行,它只有等到缺损元素得到补充后才会正常生长。
投资环境就是围绕着投资主体变化发展的,并是影响投资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跨国公司与中小外资不同,它要求有一个完善而稳定的投资环境,以保证其顺利而持续发展。反观中小资本,相对而言,其投资的短期倾向显著,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主要是“优惠政策”,从各种“优惠政策”中求得急功近利。跨国公司所要求的投资,无疑还比中小资本要全面、系统、规范,因而标准也更高。
投资环境的十通标准
1、信息通:主要指城市信息通用系统是否连接,能否与国际市场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
2、市场通:衡量的指标有:(1)国民生产总值;(2)城市人口和辐射区域的人口数量;(3)按人口平均国民所得;(4)制造业产值。
3、法规通:当地市场开放程度、投资刺激、政治社会安定、政策连续性、法规健全程度以及国际惯例在当地的执行力度等。
4、配套通:指生产某产品“规模经济”的大小,以及产业上下游产品链的配套能力和实现产业集聚的能力。
5、资金通:衡量指标有:(1)准予外资股权拥有程度;(2)允许利润汇回的程度;(3)对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待遇的差别程度;(4)关税保护程度;(5)当地融资及国际结算难易程度;(6)汇率稳定程度。
6、人才通:主要指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力价格水平等,以及职业教育体系的建制是否完善。
7、物流通:指与当地水、陆、空交通条件直接相关的指数,以及物资通关的难易程度。
8、技术通:技术依托机构研发单位技术部门是否齐备。
9、服务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中介机构成熟,强化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结果。
10、风水通:利用中国古代与“环境共存”的哲学,便于招商工作。
五、产业集群战略
产业集群就像是火锅,如果火锅里煲的是萝卜青菜,则这个产业集群的含金量就很低。
如果火锅里煲的是海参鲍鱼,则这个火锅的含金量就越高。产业集群的五项修炼——提升产业集群含金量的必由之路。
产业集群就是通过“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构架,一方面发挥旗舰企业的龙头作用,利用其已形成的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新“缝合”,延展与扩充产业链;另一方面借助大项目,不仅获得了来自外部的资金和技术,还做大了产业,提升了城市品牌,巩固了行业领先优势。
“一个大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连起一条产业链,形成一片产业群,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其中,能否引来大项目,引来多少大项目,引来多大的项目,这个才是关键。
实现产业集群战略的五项战略重点
第一:以扶持龙头公司为切入点,加快集群优化与升级。
规模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从目前现状来看,很多中小城市的主要产业已经达到一定的外部规模经济,但企业的个体规模仍然不足。这就会带来市场主体调集资源、拓展市场、实施创新能力的不足,同时还会带来“市场型”集群的一般性先天不足。因此,扶持龙头公司是中小城市优化集群网络结构、促进产业升极的重要切入点。
第二:以塑造强势品牌为突破点,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综合实力、科技水平、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的品牌就是城市的品牌。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既是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赢得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第三:以延伸产业链为增长点,扩大集群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因其显著的集群效应和创新氛围,已形成一种产业资源。围绕主导产业适度延伸产业链,实施相关多元化。可充分利用这种产业资源,扩大集群的外部经济,这不仅可以实现效益的多极增长,还可为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第四:以投融资机制为着力点,增强集群资本运营能力。
资金实力不足是集群产业提升和品牌塑造的主要瓶颈。应着力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产业集群注入更加强劲的资金支持。
第五:以修炼都市文化为创新点,实现全方位的集群文化创新。文化的修炼,是建设产业集群的重要内涵,必须以集群文化为核心,建设现代化、个性化的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从而在产业文化上领先世界,在都市文化上与国际接轨。
六、速度致胜战略
[飞船定律] 宇宙飞船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摆脱不了地心引力,掉下来;一种是飞出去,这取决于速度。不能高速成长,只能高速灭亡,不可能保持静止在半空中的状态。城市发展也是一样,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它只能掉下来。——牛根生 [“兔子化”理论] 大城市是骆驼,中小城市是兔子。骆驼有驼峰可以储存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15天不吃不喝,照样穿过沙漠到达目的地。但兔子不行,兔子必须每天找到吃的喝的,否则就会饿死渴死。因此,“速度”是兔子的生存法则。
让你的城市跑得更快!
①速度促进营销;②速度提高收益;③速度降低风险;④速度提高士气;⑤速度支持管理;⑥速度塑造文化。
化衡量为动量——速度致胜的切入点
①领导者的大脑运作速度要快;②部门的合作配合要协调;③产品的技术要不断创新;④生产流水线要简约;⑤获取信息的渠道要畅通;⑥供应链相应周期要缩短。
第四篇:实施六大战略 提升办学品位
实施六大战略,提升办学品位
——吉大师院附小2007工作总结
本,我校的教育工作在州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紧紧围绕依法治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主线,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动力,全方位地打造育人平台,以先进的文化育人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现将我校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使学校工作高速运转
1、细化学校日常工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与之相应的学校领导班子则为这所学校成功的基石。为了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对各项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1)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学校工作要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各部门之间协作高效。我们尤其注重抓好中层管理人员,让管理团队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富于创新是我们的追求。其次,为了保证常规工作的有序落实,我们注意时刻把握学校的总体情况和真实状况。我们的做法:巡视,座谈。(2)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延续性,每周的学校工作中,我们有“五个一”工作基本上是按部就班,雷打不动的。它们分别是:一次晨会布置本周工作;一份学校周工作计划;一次集体备课;一次全教研组会议;一次主题班会教育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使学校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3)建立精细化管理网络。我校建立了“校长——德育处——班主任,少先队大队部——班干部——学生”的网络管理体制。各级管理到位、具体到人。
2、学校严格执行工作计划,细化检查落实。有了计划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学校采取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学校工作的圆满完成,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不足之处及时整改。(1)狠抓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的基本保障。学校领导无数次深入各年级组、班级检查上课、备课、作业批改。一年来,学校对教师的教案分期进行检查,本期发现了弊端,校长王中华在校务会上进行指出,要求教师及时改进;(2)在学校扎实推进“推门听课制”,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课堂听课。本期为了真实反映艺体常识课的课堂情况,校长王中华、教导主任杨劲松、主抓教学副校长李昌斌深入课堂,听了艺体常识课100多节次,把艺术、体育和综合教师的上课情况掌握得十分详细。
二、实施以德立校战略,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为此我们学校从以下方面提升师德水平。
1、狠抓教师的政治素质的提高。为了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学校加强了政治学习。教职员工认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保质保量完成政治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特别是党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领导、教师通过电视直播、党报、网络等媒体学习十七大精神,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期间学校实施“六个一”和“三个一”工程,即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完成五大政治学习任务:写一份学习笔记、写一篇心得、谈一次学习体会、认真学习一次党章、听一次十七大理论讲座、参加一次十七大理论考试;给普通教师的是三个任务:写一份学习笔记、写一篇心得、参加一次十七大理论考试。学校先后组织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十七大精神;请州委讲师团姚本润主任宣讲十七大理论,使广大党员、积极分子深受鼓舞;组织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谈收获。
2、师德师风建设有声有色。为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办社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学校继续坚持每周五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场所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按制度、计划、组织教师开展以践行师德师风学习。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我校3月份启动了为期三个月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先后开展了师德调查问卷活动、学习《胡锦涛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观看电教片《师德启示录》、进行师德师风演讲和师德理论考试等活动,使教师的师德素质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6月22日,在校长王中华的带领下,我校118名教师在《吉大师院附小教师师德承诺书》中承诺人一栏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诺树立高尚的师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上期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三年级组数学老师朱冬英,身体不太好,心脏曾动过三次大手术,身体不太好的朱老师工作上却不打一点儿折扣,凡事都以身作则,走在最前面。师德学习活动中涌现了朱冬英等一批师德先进个人。由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全州师德建设的典型,被团结报以《为了孩子,我承诺!》为题的长篇通讯推介典型。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中,全校老师共撰写学习笔记579篇,共5077996字;工作心得体会578篇。共615148字。
3、将师德教育作为长期系统工程来抓。师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长抓不懈。为了巩固上学期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取得的成果,本期以来,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铸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本期开学初期,组织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校100多名老师认真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组织党员教师谈学习《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体会。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受到他们的熏陶。
三、实施安全第一战略,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学校对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时刻不能松懈。为了构建平安校园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的领导,健全制度。我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平安创建办公室。学校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如《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分时段、分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建立了上学值班制度,安排学校班子成员在上学时值班,确保学生上学入校的安全。学校将教师安全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化。学校进行了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
2、安全生产工作有特色。学校还定期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来,学校每期开学前后,举行了多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本期开学前后进行了2次“地毯式”排查安全隐患,对学生寝室、教室、食堂、各功能室、办公室进行大排查,发现安全隐患迅速排除,确保正常开学。同时请消防协会教官给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灭火演练知识讲座等。
3、强化安全教育。学校为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每次会上必讲安全生产。学校以晨夕会、主题班会为主阵地,采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为渠道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强化学习《礼仪安全教育读本》,使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抓”的意识。
由于我校的安全生产和平安创建工作成绩突出,今年我校被吉首市评为“平安创建先进单位”。
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高办学品位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全教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十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做到“减负增效”。
2、学校校长继续担负起课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组织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切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1)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推进。学校《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先后组织了4堂观摩课、民族民间文化故事大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2)同时加强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念和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先后组织教师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培训学习、写报告册等,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并组织教师参加考试。(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先进经验和理念。本期请州教科院滕九文教授为老师们辅导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老师们受益匪浅。学校先后派出两批教师分赴常德、长沙听课和听专家讲座,增长见识。我校派出张珂老师代表学校在全州“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习作观摩研讨活动”上习作课。派出胡小衡、孙娟等4位教师赴江西赣州进行学习交流。
3、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注重管理实效。坚决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扎实教学工作,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自上期以来,我校为全体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使得学校跨上“信息高速路”。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对老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等,定期进行检查,学校校长主任负责抽查。学校建立推门听课制,学校领导采取不打招呼随机进课堂听课,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使老师规范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4、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在州教科院的正确引导下,我们积组织教育教学,教师们极参与研究,并将课题研究和常规性研究有机地结合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把实践课作为进行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阵地。本学期语文“十一五”规划课题组成员中有四位教师开展了“湘西民族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课:这些教师都能将湘西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并能运用实践成果来指引研究方向,热情鼓励每位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研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对自主性学习有了充分的认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可喜。
一年来,教育科研结出累累硕果。教师的46篇论文在省、州获奖,4位教师上课获国家级二等奖,学生作文38人在全州获奖,182人在全州数学竞赛获奖。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儿童手工实验课程》获全国地方优秀课程奖。课题研究专题片《寻找记忆的家园》荣获全国一等奖。校长王中华荣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总课题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胡小衡、孙娟老师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制作二等奖、杨玉湖、肖雪峰分别获评课、上课二等奖。
五、实施德育为先战略,达到润物无声效果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校始终把教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求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网络,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重点进行了学生养成教育。抓“四好教育”,即在校做好主人、在课堂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抓好“五个习惯” 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遵守纪律习惯。加强了少先队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1)抓常规教育。每期开学后,少先队、德育处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涉及卫生保持、两操、文明礼貌晨读等。为了巩固养成教育成果,少先队大队部利用周五班队课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安全教育读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搞好卫生保持工作,学校采取强有力措施,德育处牵头由学校班子成员组成的检查组对乱扔垃圾现象进行重拳出击,并给班子成员下达指标,对完不成任务者公示。(2)爱心教育。少先队成立红领巾爱心基金会,并首次捐款三万多元,救助贫困山乡的小伙伴。为四(1)班身患尿毒症的皱凯同学的父亲捐款,奉献少先队员的爱心。(3)培养民族精神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少先队开展系列活动。请老红军向熙义爷爷给少先队员们讲革命故事,使2900多学生受到深刻革命传统教育。在罗盛教像前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等活动。(4)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积极配合团州委、州委宣传部开展“热爱家乡、祝福家乡”万人签名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为湘西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献礼。以活动为载体,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
2、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学校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家庭联系工作,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达到了共同育人的目的。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协调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并发放问卷调查,敞开大门请家长“挑刺”。问卷调查表涉及家长对孩子所在班级的评价、孩子喜欢的教师、孩子喜欢的科目、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了解、对校长说句心里话以及对教师、学校的建议等内容。同时学校温馨地向家长提示: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活泼地发展。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学校立足实际,整治校园环境,加大改造力度。宽敞、洁净的校园,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各班进行了班级主题文化建设。如班级黑板报、表扬栏等。又如开学摆放400多盆鲜花迎接学生入学,学校举行“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校园群星灿烂。这一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四(5)班的“班级之星”评比比较有特色,调动了学生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形成了较好的班风。结合文明班级评比,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和礼仪优化教育,促进了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六、实施宣传战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及时总结宣传学校优秀的办学经验、成果和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弘扬正气,鼓舞人心,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我校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被《团结报》作为全州的师德学习活动的典型以《为了孩子,我承诺!》为题的长篇通讯进行推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2、强化宣传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为了加强学校的宣传工作,我们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对外宣传,充分发挥校内宣传阵地的作用。继续办好了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为了办好校园电视台,学校举行了首届校园网版主培训学习,全校10余名版主参加会议。
3、多渠道展开宣传,效果显著。建立学校网站发布学校信息,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向全社会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促进校内外互动交流,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利用网站的动态管理优势,发挥了网站与校内其它宣传阵地的联动作用,做到了图文并茂,及时更新,积极上传学校各项活动的图片、视频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网站的点击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了学校外宣工作,2007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在湖南日报上稿2条、湖南再线科教新报上稿5条、湖南教育网上稿12条,团结报上稿14条,边城报上稿4条,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我校的教育宣传工作走在全州各校的前列。
一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生养成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学校活动场地不足,学生活动空间显得太小;
3、学生人数多,学生住宿比较拥挤。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州教育局、师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附小,提高附小办学品位而努力奋斗。
2007年12月15日 吉大师院附小办公室
(撰稿 彭彪)
第五篇:浅论经济圈的六大战略节点
文章标题:浅论经济圈的六大战略节点
虽然直辖十年来,**的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逐步缓解,但仍难以满足“一小时经济圈”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以道路、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的当务之急。要按照枢纽化、网络化、轨道化、一体化、阶段化、多样化、可持续的方向,加快构建区域道
路交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畅通辐射各地的快速通道,构建西部交通集结和发散门户。同时,加强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一小时经济圈”是**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的战略载体,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关键是要抓住六个战略节点在六个结合上下功夫。
(一)把推进工业化和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中,一定要把推进工业化和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通过工业化强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立足于传统的优势产业,立足于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将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向周边扩散和转移。特别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活力,强化“一小时经济圈”的工业支撑。
在城市化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扩大城市规模和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品位的关系,按照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和功能化、人文化、生态化、集约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要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同时,按照“一心(一小经济圈核心区)、三极(永川、合川、涪陵)”和“一带(长江、渝蓉经济带)、一轴(南北拓展轴)”的构架,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产业扩展和城市功能向外拓展,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由内向梯次辐射扩展的产业集群和城市(镇)集群,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二)把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
环境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要素。虽然直辖十年来,**的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逐步缓解,但仍难以满足“一小时经济圈”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以道路、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的当务之急。要按照枢纽化、网络化、轨道化、一体化、阶段化、多样化、可持续的方向,加快构建区域道路交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畅通辐射各地的快速通道,构建西部交通集结和发散门户。同时,加强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软环境”建设,继续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机关作风整顿,积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努力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投资安全、金融安全、消费安全”之地。通过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外来投资,为“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把加快体制创新和推进机制再造结合起来
虽然**拥有行政管理层次较少的体制优势,但“一小时经济圈”不是一个城市的行政单元,要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一是要适当调整区划,消除经济圈行政壁垒。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区县权力,激发区县发展活力。三是要推动政府职能改革,建立“有限型、服务型、法制型”政府管理体制。四是要划分部门与区县职责,形成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强大合力。从而克服经济圈行政单元多、经济分散的状况,加快建立起统一、规范、健全、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确保资本、产业、人才无障碍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再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建立市级协调机构,健全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府部门之间、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之间的多层面协调沟通平台;建立区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区域合作协调议事机制,推动信息交流沟通,促进重大项目合作;建立并完善大都市一体化合作的利益均衡机制,合理进行利益补偿和利益分配,兼顾多方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政策研究,建立健全“一小时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对接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
革试点,重点在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财税政策上进行探索创新,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把增强聚集功能和增强辐射服务功能结合起来
“一小时经济圈”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一方面,必须通过发挥聚集功能,促使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城市经济区圈集聚,提高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形成区域经
济发展的支撑和增长极。另一方面必须增强自身的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辐射功能、服务功能越强,带动的范围就越大,带动的作用就越明显。因此,必须把增强聚集功能和增强辐射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紧紧抓住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要充分发挥**产业、市场、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整个地区的交易成本,还可以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同时,要加快休闲娱乐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央休闲区,增强城市的人气和聚集能力。努力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物流、商贸、休闲中心,不断增强辐射服务功能,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新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
(五)把打好“直辖牌”和打好“库区牌”结合起来
三峡移民是**的立市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三峡而直辖,这是**与其他地区最大的区别所在。“直辖牌”、“库区牌”是**发展的两张“王牌”,二者不可偏废。“一小时经济圈”虽然地处**直辖市中心地带,但与库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建设“一小时经济圈”要把“直辖牌”和“库区牌”结合起来,抓住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努力使“直辖牌”和“库区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突出“一小时经济圈”在库区建设和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直辖牌”、“库区牌”综合效应,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别要按照“高”、“快”结合的思路,不断强化“一小时经济圈”的龙头、中心地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加快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和长江上游的产业高地、科研高地、人才高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坚持超前一步,领先一步,始终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争取国家更多的改革试点,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成为西部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六)把强化人才支撑和塑造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精神。“一小时经济圈”建设发展,不仅需要产业支撑,也需要人才支撑、精神支撑。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多、科研院所多、人才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着力把握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特别要消除阻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为“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促进观念转变和认识提高,使之成为推动“一小时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一是要不断强化共赢理念,使大家认识到能从**一小时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分享成果;二是要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使各个方面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平等互利;三是要营造浓郁创业氛围。通过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大量企业、人才来**一小时经济圈创业发展;四是要创造良好合作环境,开展多层次、各种模式的合作,保障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
《浅论经济圈的六大战略节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经济圈的六大战略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