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台战略能否重构阿里(最终版)
被寄予厚望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重构阿里的机制?
“中台”好象一夜之间成为了热词。
去年12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逍遥子)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宣布启动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更创新灵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这封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公开信的中心是提出了“中台战略”。细算起来,“中台”很可能是一个生造出来的词。英文中frond-end对应“前台”,back-end对应“后台”,相应地,middle-end应该对应“中台”,但这个英文词本身就很罕见,而“中台”则几乎闻所未闻。
关于这个词的讨论热度会渐渐消褪。然而,但对于阿里来说,变化正在开始。
马云的推手
去年年中时段,马云带领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管,拜访了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
这家号称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以“部落战争”(clash of clarts)等游戏知名。2015年6月,软银收购supercell 22%股份,估值高达55亿美元。当时supercell拥有大约150名员工,平均每人创造了3600万美元的估值。
supercell是一家典型的小团队模式的公司。员工组成独立的小团队,称之为ceil(细胞),这也是公司名字supercell(超级细胞)的由来。团队自己决定做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在测试阶段判断是否受用户欢迎。如果用户不欢迎,迅速放弃这个产品,再进行新的尝试,期间几乎没有管理角色的介入。团队研发的产品失败后,不但不会受到惩罚,甚至会举办庆祝仪式,以庆祝他们从失败中学到了东西。
supercell的模式对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巨人网络公司董事长史玉柱在出席2015年员工年会的时候说:“supercell年税前利润15亿美元,这么大公司究竟有多少人7到我们拜访那天为止是169人,其中研发人员一半,包括旧金山的研发团队,而且它还是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分支机构,两个人。5个人就能组成一4"n目团队,单位作战效率非常惊人。”
他还提及了和马云的交流:“过去几个月我和马云单独在一块的时间比较多,我们一起探讨关于公司架构的问。信息时代的公司架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架构?我举一个例子: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军在打仗的时候以一个师或一个军,几万人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到了越南战争的时候,美军的作战单位已经变成几百人的营了,总参谋部直接把一个命令下到一个营去完成;等到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美军作战单位已经变成了一个班,而一个班真正的战斗人员不到一半,剩下都是拿着对讲机、拿着手提电脑去完成指令。作战组织的演变趋势是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公司组织的未来也会是这样。”
此之前的2015年4月23日,在阿里巴巴北京员工大会,马云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已经8000人了,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司管理、运营系统,能够让大家得到足够的支持,使大家有归属感、使大家有真正加入阿里生态系统的感觉,这些问题其实困扰我很久。”
7个月之后,尝试开始了。
架构进化
围绕着上述战略,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阿里巴巴集团中台事业群,包括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阿里巴巴集团零售电商事业群,包括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业务部门。阿里妈妈、云计算和菜乌三大事业群,将更为独立地发展。另外,组建集团平台治理部,重组集团公关部和商家事业部。
张勇在信中特别提到了这次架构调整“是年轻一代阿里人全面接过接力棒的开始”。但是,对于“符合dt时代的更创新灵活的‘大中台、小前台”’这一概念本身,信中并未详细说明。
虽然没有官方解释,但是通过回顾阿里巴巴此前的一系列行动和其他公司的类似战略,对“中台战略”进行粗略的描述,仍然是可能的。
传统的公司以业务为分类进行组织。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线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流程。公司的财务部、市场部、人事部、行政部等,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事业部制度是传统的业务架构的一次进化,每个业务部门在财务上独立核算,部门之间的业务来往,通过部门间的资金流动来完成。公司对业务部门的考核通过盈利情况来实现。这种制度通过严格的财务考核保持了对业务部门的压力,同时也给予了业务部门很大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公司架构中的官僚主义和推诿现象,提高了效率。但也容易导致业务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而部门之间的争斗,往往损害公司的整体目标。
“中台战略”可以视为传统架构的再一次进化。这一战略的关键在于,从按职能划分的组织转变到以服务为目的的组织。“前台”包括接触客户的销售人员和直接面对需求的研发人员,在传统架构中,即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中台”指对前台提供支持的部门。在传统架构中,财务部、人事部等中台提供的服务虽然必不可少,但是离业务很远,也并不重要。随着商业模式和技术模式的不断进步,研发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和客户直接相关的部分也相对越来越小。
以在dt时代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平台”为己任的阿里巴巴,将数据运营能力和产品技术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传统架构中的业务导向,无法再支撑这一目标。解决方法就是,将数据运营和产品技术力量从前台剥离,成为独立的中台,转变为前台提供服务。前台则得到精简,保持足够的敏捷度,能够更快和更灵活地满足业务需求。这就是“大中台、小前台”。在这种架构下,中台不但对前台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而且是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台战略提出的时间尚短,阿里似乎也无意向外界透露更多的信息。不过,一部分资深的业界专家,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此事。
“中台战略的方向可能是对的,但是仍然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老宋,某著名科技公司cto如是说。老宋拥有20余年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的经验,在企业信息管理领域深耕多年。阿里的中台战略一经提出,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背后的东西。
“大中台”作为一种趋势毋庸置疑,但在操作上仍然存在困难。
首先,如何决定中台对前台支持的优先级呢?老宋指出了阿里此举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构下,中台提供的服务是基本固定的,而前台可能有非常多的小团队。其中有的承担着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不容半点差错,有的只有初创期的demo产品,但可能―飞冲天,成就公司的明天。有的前台要求相对简单,有的前台可能必须要求中台为他们定制服务才能满足需求。在中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按怎样的顺序来满足这些前台需求,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如果没有确定标准的话,无可避免地会导致部门之间的争斗,出现按照领导权力甚至私人关系来影响支持的优先级的情况。这样会产生新的官僚主义,完全违背了中台战略的初衷。”老宋表示了他的担忧。
更重要的问题是对中台的考核。对前台的考核,可以简单地以项目的成败作为标准。但是,由于中台和前台的分割,这个标准无法简单地适用于中台。“一个中台的服务支持了一堆前台的业务,其中有些死掉了,有些成功了。如何评价中台起的作用?无法准确回答的后果将是,中台部门既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结果有能力、对自己有期望值的人都去了前台,中台变成了一个养老院,而事实上中台才是对人的能力要求最高的。”老宋坦言,“其实这种事情已经在某些公司发生过了。如果阿里的中台战略最终失败,最有可能的就是没有能够解决考核问题。”
中台战略在阿里是否能够成功,都将决定未来公司的兴衰,也将决定绑定在这一战略上的高管们的命运。
对于中台战略在阿里的成败的预测,专家们都不太愿意正面给出回答。有肯定阿里主动进行转型勇气的,也有对战略在阿里的落地持悲观看法的,认为阿里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但是“大中台、小前台”这样的企业架构,本身是和阿里多年发展而来的企业文化相悖。
无论怎样,企业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上,进行这种方式的重构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起跑时各执一词的预测结果终还需看实践落地的成效再论英雄。
第二篇:优秀企业文化战略员工访谈-阿里
文化战略访谈提纲
(说明:以下问题的细节如不便回答,可标注后跳过。访谈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黑色为问题,蓝色为回答。)
一、个人感知
1.你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果记不住,请直接回答不知道。不要求标准答案)
——客户第一、诚信、激情等。2.你喜欢这家企业的原因,举例说明。
——离家近,大平台,业务趋势向上,团队氛围不错。3.有什么企业内的小故事你愿意分享吗? ——一时想不起来。
4.当时基于哪些考虑决定来这家公司?
——离家近,大平台,明确的晋升体系,薪酬不错。5.入职一个月内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比较失望,发现做的事情并不是面试的时候被告知的那么高大上,公司文化很强势。
6.请用一个或多个词形容整个公司的氛围。——有激情。
二、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是特色做法)
1.校招/社招招聘流程、招聘要求(从被招聘或招聘角度回答,以亲身感受为主)
——校招:内推,第一轮电面(团队里的人)后笔试,然后onsite(大小老板+HR共三轮);要求:学习能力强,聪明,是否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是否对面试有所准备,专业能力,情商,潜力,和团队是否有互补。
2.员工入职流程(描述下入职第一天)
——第一天认领电脑等设备和装系统,公司介绍,然后去团队报道。
3.如何制定岗位职责(自定、领导定、不确定?)——横向:有专门的委员会去定义,横向拉平部门之间的能力。纵向:部门内部讨论(领导主导)去定义。
4.绩效考核人员、考核方式、考核频率、权重占比? ——30%优秀,60%average,10%需努力,这个比重在每个团队内进行分配。
考核方式:自评+团队互评,主要是老板打分;价值观(分为ABC三档)也在绩效考核内。
频率:半年一小评,一年一大评。5.公司有哪些培训模式,员工感知怎样?
——有2周的企业文化(洗脑)培训;阿里有个自己的学习的平台(线上+线下),有很多公开课可以让大家自己选择的去学习进修;不同的专业/部门会自行组织适合自己的培训。
6.薪酬在同行业市场中水平,随市场调整方式。——同行业中据我了解只是平均水平。7.晋升频率、晋升考评方式、职级体系?
——技术岗位:P1开始,上不封顶;管理岗位:M1-M10;1年2次的晋升机会(年中和年底),年底为大规模的晋升+特殊晋升(一般是来表扬双十一有特殊贡献的人)。
8.有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吗?
——老板会提供小团队层面的规划,会有一些分享和指导。
9.考勤制度是怎样的?
——弹性制上下班,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10.能否描述一下一般一天的工作是怎么样的?(typical day)
——9:30-10:00到公司,然后回邮件等工作,12点午饭,1:30-6点工作,晚饭,赶项目的时候要加班。
11.团队内部一般怎么沟通?(会议、邮件、专用工具、口头等?)
——钉钉。
12.和其他团队(跨团队/部门)合作沟通的方式又是如何?
——钉钉。
13.团队内部上下级关系如何,是怎样定位的? ——上下级关系较随和融洽,不会有明显的职级隔阂;扁平式管理,大家也没有“老师““总”之类的官僚的称呼。
14.员工福利有哪些?(健身房、食堂、咖啡、折扣码,年休假、产假等)
——有健身房、食堂、咖啡、茶等;年休假第一年7天,每过一年加2天,封顶15天,超过10年的员工可以超过15天再往上加;产假不了解;有提供体检、房贷、员工及其家人的保险、还有员工发房(市场价50%出售)。
15.其他你知道的人性化设计。
——零食,各项团建,9点后免费夜宵+打车回家报销。16.公司怎么定义和落实工程师文化? ——不是很了解。
三、客户关系管理
1.客户服务理念(客户第一?)——客户第一。2.如何应对投诉、舆论等
——外部投诉:公关团队处理。内部投诉:内网公开论坛,相关业务负责人去回应或者私下沟通。
3.怎样对待老客户?(方式如会员、政策、资源倾斜等)——有会员的分层。
四、企业及产品管理
1.企业架构是怎样的?(欢迎手绘图,简单明了)——阿里集团:
-前台:业务、运营、市场、BD后台:阿里云
2.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工作流程和特点?
——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流程。如果像双十一这样的大项目,需要全公司协调,大项目PM和核心负责人协同推进,立项就需要3个月。如果是小一点的项目,内部PM去推进,从调研到立项大概1周。
3.公司的产品理念,产品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重视,所以设立了DAMO(达摩院)。4.项目团队不同岗位分工。
——分工明确,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5.协作方式(不同研发中心之间、不同产品之间、不同部门之间)
——用钉钉进行交流,一起合作。6.怎样看待互联网公司使用白板面试?
——这很正常啊,如果是工程师的话,技术能力一定要过关,不白板怎么去看技术能力到底是实打实的还是吹牛的。
7.小型敏捷项目立项的流程。
——小一点的项目,内部PM去推进,从调研到立项大概1周。
8.在解决项目问题时,工程师的决策范围。——我不是工程师所以不大了解。9.code review的流程。
——我不是工程师所以不大了解。
五、股东、高管权益
1.高管、股东有什么特殊政策吗? ——不了解。
2.股东对企业文化的态度。——应该是认同吧。3.高管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任何人都follow原有的价值观体系。
第三篇:电子商务盈利战略与商业模式重构培训班
附件1 《电子商务盈利战略与商业模式重构培训班》
课程简介
【课程背景】:
当前,电子商务、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互联网在深刻地改变每一个行业,颠覆一个个传统行业。
小米、乐视、特斯拉等创业企业以10倍速成长,市值赶超经营多年的海尔、联系等传统企业领军者,到底凭什么?
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不断跨界零售、教育、医疗、旅游等传统行业,下一个被颠覆的又将是哪个传统行业、传统企业?这些,你心里有答案吗?
比尔盖茨: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李彦宏:5年后中国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马云:5年内不做电子商务,你一定会后悔。
【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使企业发现传统商业模式背后的危机,掌握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商业模式构建,会制订适合企业电子商务盈利战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授课方式】:
讲师面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讲师点评
【课程纲要】:
一、传统营销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
1、传统营销模式
2、电子商务模式
二、解读“互联网+”
1、互联网发展的五个阶段
2、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一体两翼)
3、互联网+的化学效应
三、电子商务、互联网+场景下的商业百态
1、三资企业转型-资源、资料、资本企业
2、五新企业方向-新制造、新品牌、新流通、新零售和新服务
四、电子商务、互联网时代的三大战役
1、卖货(产品分析、平台选择、运营规划)
2、聚粉(极致产品、微信运营)
3、建平台(区域、垂直、O2O)
五、互联网化过程的策略选择及目标设定
1、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战略规划设计
3、落地实施方案
六、商业模式重构实操要点
1、商业模式设计路径 1.1 打破既有规则 1.2 梳理产业价值
1.3 构建价值体系与竞争壁垒
2、各个模块设计的流程
七、电子商务、互联网+的盈利策略分析
1、盈利模式要素
2、盈利模式分类
3、盈利策略
八、互联网+团队管理
1、人与团队-人、团队、电商用人观
2、四个角色-理念的布道者、制度的制定者、成长的帮助者、绩效的考核者
3、常见误区
【讲师简介】:
杨连合 老师
专注于《电商研究、课程开发、讲师培养》 互联网+研究院资深顾问 网商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零售电商盈利系统》项目负责人
03年进入互联网,历任新浪、搜狐、阿里等互联网企业
项目经理、培训总监等职。
2014年任淘宝大学 千人讲师训练总教官
2015年任易观商解高级合伙人
杨老师多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的MBA、EMBA授课,服务过的企业有新浪、搜狐、中国移动、苏宁云商、天津物产、宏图三胞等企业。
第四篇:体验中转换拓展后重构
体验中转换拓展后重构
——例谈《鲸》等常识性课文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如《鲸》、《蟋蟀的住宅》、《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常识性的课文,较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更强。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在学生心理上的同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语言,让语言、知识和精神在转换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
对于这类常识性的课文,学生读过一遍之后,往往觉得什么都懂了,课文再也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假如我们教师一定要不顾学生的实际,煞费苦心地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分析、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荡然无存。怎样使这类课文的教学更具有“语文”色彩呢?笔者想以《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案例:
一.体验中品评
师:同学们都喜欢动物,能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吗?
众生:海豹、老虎、孔雀、小猫„„
师:有个电视节目专门介绍动物,你知道吗?(生齐说《动物世界》)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播放鲸的动画,学生观看时不时发出感叹声,鲸!鲸!教师板书课题:鲸)
生:这期《动物世界》怎么没有解说呢?有了文字解说会让我们看得更明白。
师:对!有了解说文字,会让我们了解鲸的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下一段动画就做到这一点。请继续欣赏鲸的动画。多媒体朗读课文第一段。
生:听了介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师:自己读读课文第一段,看看那些语句描写出鲸的大。
生: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些数字说明了鲸的大。(教师板书:列举数字)
生: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把鲸与我们熟悉的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大。(教师板书:作比较)
生: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头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出我国捕获的那头鲸的例子,说明鲸又大又长。同时用大肥猪与鲸作比较,说明鲸重。(教师板书:举例子)
生: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里通过想像,作比较,说明鲸的大。
师:课文用了这么多方法说明鲸的大,你一定也想当个解说员,把鲸的这个特点介绍给别人,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怎样读才能当个好解说员。
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然后指名配音解说,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二.合作中转换
师:(对照板书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课文第一段,作者抓住鲸的大、重、长的特点,灵活采用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照研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每一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学生快速读文并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分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师:小组合作,每组选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给大家作介绍,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几分钟后,有学生上黑板画须鲸和齿鲸的水柱对比图,有小组在列表,有小组绘画鲸睡觉的简笔画„„
师:请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对照自己完成的图表)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须鲸和齿鲸都是用肺呼吸,但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却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生:我们小组想具体介绍鲸的呼吸。鲸的呼吸跟我们人一样是用肺呼吸的,这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你们看(指着水柱图)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师:听了他的介绍,我们也来当个渔民,看看你能否辨别鲸的种类。(多媒体出示几种不同的鲸,学生辨别。)
生:鲸的吃食很有趣,吃得有多有快,我们想用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须鲸吃小鱼和小虾,一吨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生: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鲸吃得有多有快。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生:我们每天都要睡觉,鲸也不例外。你们看图,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这样就不会你撞我,我撞你了。
生:鲸是胎生的,像我们一样是吃妈妈的奶给长大的。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一天所长的重量比我长十年的体重还多的多。鲸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师:刚才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鲸是肺呼吸的,是吃妈妈的奶给长大的,这些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那么鲸的祖先生活在哪儿,又是怎样演变的呢?请看录像。(播放鲸的演变进化示意图,并配以解说。陆地浅海深海。突出随着环境的变化,鲸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才演变成现在这样。)
学生自己读文理解鲸的进化特点。
三.拓展中阅读
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来越深,关于鲸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从很多途径了解鲸。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关于鲸的其他方面的知识。
生汇报。
师:我这儿有一份关于鲸的材料,你们可以拿去读读,了解了解。
学生抢着读材料,然后观看关于鲸的录像介绍。
四.变换后重构、师: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关于鲸问题的小专家了,你一定希望把鲸介绍给其他小朋友,你认为怎样介绍才会最令人感兴趣呢?可以联系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和你平时的感受来想想。
生:我平时最喜欢看动画片,我认为在介绍时用第一人称,将鲸拟人化,这样才生动形象,小朋友便喜欢听了!
生:在介绍时,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也可以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将鲸形象化。
生:在介绍鲸的大小、生长等特点时,还可以列举数字,使内容具体化。
师:好!下面我们都来当鲸,就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以“鲸的自述”的形式来介绍自己。我先来!
小朋友们好!我是鲸,生活在海洋里,样子很像鱼,许多人都以为我属于鱼类,管我叫鲸鱼。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哺乳动物,牛羊、狮子、老虎才是我们真正的同类呢!我们的老祖宗也有四条腿,浑身有毛,生活在陆地上。我们是从陆地迁移到海洋里的移民。我们的许多生活习性跟鱼类不同,你们一定对我们很好奇吧!那就听我的伙伴慢慢介绍。
生:嗨!我是蓝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大伙儿都称我“大哥蓝鲸”。我们最大个体长达33米,体重超过150吨,等于20多头象那么重。单我的心脏就有600―700千克,肺有1500千克,舌头重3吨,肠子拉直有200多米,可以围绕你们操场一圈多呢!我刚生下来时身体就有6-7米长,重约2吨,每天要吃奶200-300公斤,两三年后我就长成巨大的鲸了,一天要吃4―5吨的小鱼和小虾。
生:大家好!我是蓝鲸的小弟弟海豚。大家一定对我不陌生,因为在许多海洋馆里,你们都见到过我。我被称为“游水健将”,因为我每小时能游70千米,遇到特殊情况时,时速竟可达100千米。别看我身体笨拙,在训练员的指挥下,我还会翩翩起舞,那些高难度的动作,一定会让你赞不绝口。称为“海上杂技演员”可一点也不过分。我还有个美称叫“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其实那是我们的一种习以为常的天性,你说遇到那些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谁会不主动前去救助?
生:我是鲸类王国里的“潜水冠军”,名叫抹香鲸。我最深可潜水深2200米,而且既能迅速下潜,又可骤然上浮,在这么深的范围内上上下下,却不患潜水病。因为我在潜水时,胸部会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收缩,肺也随之缩小,肺泡变厚,气体交换停止,这样氮气就不会溶解于血液中,所以我就不会患潜水病。
生:我们抹香鲸全身都是宝。尤其是我们肠子中的龙涎香,是一种极为名贵的定香剂。这种灰色或微黑色的蜡状物,目前还不能人工合成,所以显得格外珍贵,价格远远超过黄金。当龙涎香燃烧时,香气四溢,能在较长时间内芳香不散。抹香鲸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的。龙涎香还是名贵的药材,具有化痰、散结、利气和活血等功能。
解析:
这则《鲸》的教学案例,给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作了大胆的尝试,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热情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通过影视欣赏、课文朗读、交互品评,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抓住感兴趣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感受、理解、欣赏、介绍、评价,让课文语言和知识在学生心理中得到同构;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书本、影视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当学生了解到众多的信息、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时,让学生展开演讲,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让知识、语言和精神再次得到同构。具体围绕“体验中转换,拓展后重构”程序展开教学。
体验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体验,感受语言的独特性,品评作者的表达方式。语言形式的特质决定了语言内容的特质,语言形式的变化必然带来语言内容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鲸》一文的第一段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观看鲸的动画,整体感知鲸;再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感受鲸的大;最后又通过配音解说,相互评价,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这种感受、探索、品评的独特体验中,感受到鲸的大、重、长,能抓住具体的数字、熟悉事物的比较和通俗易懂的例子,体会作者合理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转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标语)当学生在学习第一段后,出示研读提示:1读读全文,思考每一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给大家作介绍,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达。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自己去讨论、感悟,了解鲸的其他知识和其他表达方法。在这里,让学生介绍鲸的知识,不是照办书本,而是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小组的合作,激发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能生动形象地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而且在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表达自己角色和内容呈现方式转换后的独特感受。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他们能抓住具体的数字“30多吨”“2000多公斤”来说明鲸很重,食量很大;会举出几十头虎鲸围吃一头长须鲸的例子来说明鲸吃得有多有快;会通过比较水柱的不同来辨别须鲸和齿鲸;会通过简笔画来介绍鲸睡觉的样子;会用数字来说明鲸的生长特点,将鲸的一天的生长重量与自身十多年生长的体重相比较;会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将须鲸和齿鲸的吃食、呼吸等方面的异同给标示出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这小组合作,自学后的转换交流过程中,学生对鲸的生活习性更熟悉了,对课文的表达方式感受更深了。
拓展《课程标准》中要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5~6年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推荐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紧缩了课文教学时间,腾出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用新鲜的知识材料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当课文中的这些压缩了的知识引起学生思维共鸣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此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节目,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能使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里的新知识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令学生大开眼界。
学生看着、听着、交流着新的资料,既获得了新知,又 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这为语言、知识和精神的重构创造了条件。
重构学生在课文学习后,拓展阅读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再让学生发表关于鲸知识介绍的演讲,学生兴趣盎然。这一过程,不仅是将书本、电视上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内化为学生个体语言的过程。这两者合二为一,是知识和语言在学生心理上重构的过程。
1.人称的变换。
学生介绍鲸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照本宣科,而是按指定的表达要求进行的。书本、电视上的介绍都是第三人称的,现在要求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这一变换带来整个语言方式的变化,学生必须找到第一人称的语言感觉,表达才顺畅自然。如:“”当然,每个学生的说法可以不同,在学生介绍时,应爱护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通过转换创造了介绍新知的新语言,这种语言是鲜活的,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2.介绍某一知识。要求学生只要介绍鲸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正确归类,还要去掉重复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以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
3.演讲。在班中演讲,既是对同伴的榜样示范,又是对自己的一种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演讲,不是死背稿子,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听众、读者感到清新、生动。这要求演讲语言通俗、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化难懂的知识为浅显的知识,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在一个个新的要求下进行转换,让学生在形式的变化中感到新趣,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持续高效地发展。
“体验中转换,拓展后重构。”适用于一般性的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当学生普遍对课文的语言和介绍的知识感到难以理解,缺乏深切感受时,我们不妨从网上开发教学资源,搜集有关图片,让学生看,并让学生借鉴课文语言,将图片资料转化为新的语言材料,再经过组织变成导游解说词展示出来。这样,语言学习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了,教学也不会因沉闷的课堂气氛而遭到失败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促进语言与知识的同构共生,既能给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到了语言训练。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1、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重建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任何一点创新精神可成为点燃创新火花的火种。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应当明确:
●火把与打火机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燃, 而不是自己燃烧。●园丁与花卉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提供帮助,而不是代替生长。●桶与碗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引起口渴,而不是倒水。
●磨刀石与刀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使学生精彩,而不仅是自己精彩。●思想比知识更重要;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人性比知识更重要;创新比知识更重要。
2、学习方式的转变——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主旨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
(1)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的交融性。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均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三种价值取向互相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搭配。教师要充分利用三学习方式的优势,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寻求合理的学习搭配方式。如何搭配要靠教师的具体设计。
(3)在高中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实现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包括接受性学习方式与讲授式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各种方式的合理成分。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策略性、方法性知识。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方法、策略性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水平的检验,也会使学生在使用中有新的发现,使方法的习得与熟练掌握融合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3、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方式变革的新走势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可以说,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4、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视野的拓展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再也不能以“本”(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要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成为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对象。
5、反思性教学理念——教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反思性教学也是在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大胆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质疑、反省与思考,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自觉主动地实现自身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变革,创造性地开展新的实践。反思的基础是实践,是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反思是一种怀疑与批判,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积极地探寻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思是一种自我的再认识,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的能力;反思也是一种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的类型主要是正面反思、面反思和对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