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

时间:2019-05-15 04: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

第一篇:《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

《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学习以及今后教职生涯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师范生认同自己的教师教育专业,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好老师,他们才能够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愿意投入大部分精力到学习生活中,积累将来作为教师的良好素质。然而,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只有12%的师范生愿意承诺终生执教,师范生中存在大量逃避身份的压抑性“师范情结”和“非职业化倾向”的师德取向。①师范教育缺少统一、整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师范生的学习被两块互相绝缘的教育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生硬地分割,形成了他们分散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使师范生对教育知识缺乏兴趣。而当前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又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仅处于书本知识水平,对能否胜任教师一职没有把握。现实的师范教育没能使师范生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地消磨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动力。

从理论上看,虽然社会心理学家Mead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尝试专门的“认同”研究,但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却迟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出现。Goodson和Hargreaves 等教师研究先锋发现,大学、政府、社会团体对教育改革的前沿议题“制定教师专业标准,重新界定教师的专业性”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想象。但是,“一线教师自己如何看待专业,以及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专业生活体验”,却很少受到探讨。Goodson和Hargreaves即因此在1996年倡导教师研究转向“实践中的教师专业生活”,②他们发现教师认同是教师的信念、价值观以及教育实践的核心(Hargreaves & Dawves,1990),对教师认同的研究是理解和阐明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桥梁。自此以后,专门的“教师认同”研究不再只是少数几个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而于二十世纪末迎来繁荣契机。

国外近十年来,在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的阐述上,对教师身份认同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针对研究视角侧重的不同,对教师身份认同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基于自我认同理论将教师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角色、自我人格相关联;二是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将教师身份认同与社会情境密切联系;三是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身份认同是自我论述、自我反思过程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和建构的。国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在于探寻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身份认同的特征;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教师身份认同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教师身份认同特征的研究。研究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自己专业认同各方面的总体认识、理解和描述,以及他们对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一些方面的感知。例如,Beijaard.D.等人研究了教师对于自己作为学科专家、教学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感知及理解。结果表明,教师更多地认同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而较少认同教育专家。还有一些研究则从教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教龄、所教学科等)角度对其专业认同特征感知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Vogue S P,1997)③

第二,教师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对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 ①② 转引自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4).Goodson, I.& Hargreaves, A.eds.Teachers’ Professional Lives.London: Routledge, 1996.转引自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③ DeCorse C J B, Vogue S P.In a complex voice: The contradictions of male elementary teachers' career choic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 48(1): 37-46.性研究。如,Dennis Atkinson指出教师身份认同最初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获得,并利用非理性的经历(幻想)来强化的;Samuel,M、Stephens,D以及Coldron, J、Smith, R则认为课堂实践是形成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另外,国外对于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涵盖了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知识(Jansz,1991①)、环境因素(Coldron, J.和Smith, R,1999②)、教师个人观点(Sugnlire, C,1997③)、教师早期个人经历(Knowles,G J,1992④)等。

第三,教师身份认同的意义与作用。一些相关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与他们的离职倾向、工作倦怠水平、自我效能感、动机、承诺等方面相关,并且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较为一致。不少研究认为教师身份认同对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对他们的专业认同各方面的感知的知识可能会有助于他们处理教育的变化⑤,有助于他们与同事合作⑥,是制度变革和⑦教育变革的基础。

综上,国外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涵盖了概念、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意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有关研究中多强调教师身份认同的个人认知因素,而忽视了个人情感和行为倾向。本研究则是立足于师范生的日常生活,对师范生的个人认知、情感、行为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对以往研究的一个补充。同时,在对教师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叙事研究、个人生活史等质的研究方法所形成的研究角度与分析路径对本研究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与国外情况相比,虽然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研究范围涉及广泛。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对象在学校层次上包括幼儿、小学、中学以及各类高校教师,在性别上包括男、女教师,在学科上包括英语、语文、数学、心理、体育、信息技术教师,在地区上包括城市、农村教师,另外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和师范生。但总体上来说,国内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还集中于对在职教师,对职前教师即师范生的研究仍然比较少。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内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师身份认同现状的研究、对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新课改下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对国外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介绍以及对教师身份认同概念的阐述。

第一,对教师身份认同现状的研究。从文献数量上来看,国内学者较为热衷于对教师身份认同现状的研究。其中,问卷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研究者多以魏淑华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结构的理论构想⑧为依据,将教师身份认同划分为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职业期望六个指标。从研究结果来看,各类在职教师的身份认同水平处于一般及以上(陈同军,2006;孙慧,2009;于慧慧,2006;魏淑华,2005;张娜,2009;王玉,2009;闫广芬、杨洋,2006),而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较低(薄艳玲,2008;杨晶,2007;伊文婷,2005;张芬只,郑高洁,2007)。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① Jansz J.Person self and moral demands[M].London University: DSNO Press.1991.转引自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② Coldron J.Smith R.Curriculum Studies Active location in teacher' s construc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J].Journal of 1999.31(6).转引自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③ Sugrue C.Student teachers' lay theories and teaching identiti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7.20(3).转引自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④ Knowles G.J.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pre-service and beginning teachers' biographies: Illustrations from case studies[A].In I.F.Goodson(Ed.).Studying teachers' lives[C].London: Routledge, 1992: 99-152.转引自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⑤ Beijaard D, Verloop N, Vermunt J D.Teachers' 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0, 16: 749-764.⑥ Mitchell A.Teacher identity: A Key to increased collaboration[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1997.19(3):11-14 ⑦ Nixin J.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higher education[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6, 21(11: 5-16.⑧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27.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进行描述,如《男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通过描述男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片段来研究他们的教师身份认同状况,并指出他们的教师身份认同是一个多元流动的过程。①

第二,对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研究者不是分析教师的人口变量特征差异,如:性别、职称、教龄等为考察维度,就是从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学校管理、进修与提升等方面②来进行调查。从研究结果上来看,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但但总体来说它们对教师身份认同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研究虽然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有用信息,但都仅限于解释现象,而没有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领域(如:课堂、教研、学校等)进行。以上可以看出,量的研究方法在国内研究中比较普遍,而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进行,对于现有研究成果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以往对于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都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并没有从师范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认同状况,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优势所在。

第三,对新课改下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自2000年以来,从课程改革出发探讨教师身份认同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尹弘彪、操太圣将教师在变革中的认同状态分为四类:领头羊、适应者、小卒子和演员③。多数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出新课改让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产生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还有一些研究者则根据现实状况构想了一些策略,如尊重教师的话语权力、以教育叙事促进教师认同发展等。像教师面临变革一样,本研究的对象师范生也面临着一个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以及什么原因所导致,以上研究的理论构想对本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身份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研究者指出教师身份认同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卷入状态高度相关,主张改革培养制度,关注职业倦怠人群,提供职业更新机会,增进教师身份认同;④⑤二是人格倾倾向与教师身份认同关系的研究。⑥

第五,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者利用现有文献,对国外有关教师认同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形成过程、研究方法⑦以及教师身份认同形成的知识来源、对专业发展的影响⑧等。研究者指出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在方法上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同时研究缺乏系统性。

另外,国内还有一些探讨教师身份认同概念的文献,但与国外的三种研究视角相似。综上,国内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拥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仔细梳理可以发现在对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大量的重复研究,而对形成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却涉及较少。同时,国内关于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屈指可数,而从动态的、生成性的角度对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这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改变了过去从制度层面来分析师范教育的视角,而是关注师范生在“成为教师”过程中的感知、理解、观念和想法,注重倾听师范生的心声。

二、研究意义

①② 史晓波.男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8.陈同军.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③ 尹弘飚、操太圣.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2):35-40.④ 汤国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9,32(2): 475-477.⑤ 庞红卫.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卷入状况的调查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8(2):103-106.⑥ 程巍.教师职业认同与其职业人格倾向性—以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当代教育科学,2008(17):56-58.⑦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3).⑧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尝试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认同理论对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发展进行个案研究,提供了对师范生这个特殊群体身份认同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整合认同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以实际调查和访谈为依据,厘清了师范生主体在师范教育下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机制,考察影响身份认同的社会因素(包括学校)和个人因素,并探讨了构建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途径。这无疑拓宽了身份认同研究的领域,从现状、影响因素等静态的研究现象,发到到师范生身价认同动态的内在发展机制的研究。

(二)实践意义

1.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教师身份认同是支配教师行动的“核心价值”和“深层指令”,是教师改变(teacher change)的内在基础。它作为一种内隐的深层观念或态度,支配着教师的理解、判断和行为选择,影响着教师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身份认同程度越高,其教育教学效果会越好,教学成就感和工作价值感也会越来越高。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而言,教师身份认同是其内在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机制,揭示其形成规律,对于教师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①

师范生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职前期,研究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对于促进师范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及角色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核心价值的把握,对于自己将承担工作意义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光荣感、责任感,会促使他们思考,教师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专业学习阶段应完善哪些知识、能力。师范生具有较好的身份认同能促使他们制定自主的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明确专业学习任务,发展方向,从而规划个人四年师范生涯,自主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2.提高教师教育的成效

“教师教育者在计划和实施最初教师训练和继续专业发展的时候,需要愈识到教师认同的潜在影响(Jones, 2004)。”②因此,研究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归纳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对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育的成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师范生的身份认同感是如何变化发展的?遵循师范生身份认同感发展的规律寻求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的措施。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各个部分:

1.师范生入学时有怎样的教师身份认同感? 2.师范生在学期间教师身份认同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感的变化? 4.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感? 因为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感既有认知的成份,更有情感的因素,同时又具有动态与静态的特征,因此采取怎样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师范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教师身份 ①②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18.Jones, Phyllis., "Ihey are not like us and neither should they be': issues of teacher identity for teachers of pupils with profound a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Disability 8c Society, 2004, 19(2): 159-169.转引自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2.认同感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是本研究难点也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师范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倾听学生自己的声音,从师范生的立场出发来考察教师教育现实,从而对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行描述、判断与诠释。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采用叙事的研究取向,通过深度访谈、日记等方法来收集具体的研究资料。

个案研究是对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现象所进行的实证研究①,它旨在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并透过厚实的描述过程,再现一个个体或一个组织体的某种特定行为或问题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本研究之所以采取个案研究的策略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基于身份认同性质的考虑。身份认同是一种趋于内心的行为倾向,对于它的解读要更多地依赖于捕捉个案内部活动(inter working)。而实证主义过于简单的外部了解不足以获取有效信息。(2)认同——认同危机——新的认同„„这样一个过程的发展与现实情境具有很大的关系,而情境的影响因素又是独特的,个案研究则能够充分考虑情境的因素。(3)基于本研究的关注焦点考虑。个案研究适应于对过程性的研究,这与本研究的目的相符。本研究主要试图探究师范生身份认同感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4)基于研究者自身条件的考虑。研究者自身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经历了师范大学学习的四年时光,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叙事探究既是教育研究的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的媒介。“叙事改变了人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遇到挫折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③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叙事探究是师范生理解自身学习生活的一种动态旅程,除了提供师范生表达声音的空间,也让叙说者有机会经由叙说而整理、关照自己的经验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同时,教师身份认同本身具有叙事的特质,因为身份认同带有极大的经验性成分,其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用叙事的方式来研究师范生的身份认同可谓是非常适切的。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

在研究个案的选择上,本研究采用分层目的性抽样的策略。在这种抽样方法中,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么做是为了了解每一个同质性较强的层次内部的具体情况,以便在不同层次中进行比较,进而达到对总体异质性的了解。④本研究为了了解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变化,将从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年级中一至两个样本进行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同时,为了获得充足丰富的研究信息,本研究将结合强度抽样的策略,在个案的选择上将考虑如下因素:(1)能够从个案中获得最大的信息。因此研究对象是否善于言谈沟通就非常重要;(2)个案要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在个案选择的过程中会考虑个案的成绩、性别、① Yin, R.l.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thousand Oaks: Sage,1994.② 王博成.国小教师生活课程实际知识之研究[D].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1.转引自林一钢.中国大陆学生教师实习期间教师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94.③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6.④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7.文理科和未来规划等因素;(3)自愿参与及对本研究的投入。

(二)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资料收集的方式

为获得师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隐含的教师身份认同状况,本研究藉由深度访谈和各种文件材料分析来呈现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深度访谈的形式包括非正式访谈和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通常是通过E-mail和QQ进行的交流。正式访谈则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和舒适的场所,藉由访谈提纲的引导,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访问。在建构师范生个体生命经验故事的时候,研究者会设定半结构的访谈来引导师范生故事的叙说。为了了解师范生在师范学习期间对教师观念的转变,研究者会在对各年级师范生分别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师范院校学习的一年至四年所发生的改变。本研究初步将访谈设定为三次,每次的时间视情况而定。访谈内容包括师范生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对教师的基本认识、课程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实践经历等。每次访谈之前,我都会列出访谈提纲,然后根据每个师范生的不同情况及访谈时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深化访谈内容,进行灵活适当的追问,尽可能细心地、深入地与师范生展开交流与对话。进行访谈时,一般以相对自然的方式进行录音,当然每次录音都会事先征求师范生的同意。

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教育反思、教案、课堂诊断、日记等,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带有较大的随机性。

2.资料的分析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基本步骤如下:整理原始资料、阅读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资料的系统化。①整理资料前,我将对资料进行编号,标明资料的类型(如访谈资料、文件材料)、资料提供者的信息、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资料的排列序号。

首先,整理原始资料,对于访谈录音,每次都及时地把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录”成文字材料,做重点标记,并补充观察时所作的实地记录和我自己的感想,提供录音无法捕捉到的丰富信息;对于收集到的各种文件材料,认真浏览,并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其次,反复阅读及登录,根据整理原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的共同的有价值的观点,体现材料主题的词语、短语、句子或段落标记出来,将资料打散再重组,把表示相同主题的内容登录到一起,使其内部形成一个有意义的、互相支撑、互相说明的整体。

最后,我以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阶段为内在归类线索,有时在分析资料时引用师范生的语言作为标题,即从资料中寻找“本土概念”,根据资料显现出来的意义再一次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

(三)预期研究进展

1.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资料分析阶段。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继续收集身份认同的相关资料,补充完善文献综述。

2.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个案调查阶段。(1)(2010年12月中旬)撰写访谈提纲,进行访谈。(2)(2010年12月—2011年1月)资料整理与分析。(3)(2011年3月—4月)再次进行两次访谈,补充资料。(4)(2011年4月—5月)研究资料的集中分析阶段,将资料系统化,寻找叙事线索与结构。

3.第三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 论文撰写阶段。总结课题,资料分类立卷,撰写《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①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77-286.六、预期研究成果

对调查及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阅览,进行资料补充的基础上提出观点,撰写科研报告。

1.作为描述性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报告。本报告主要从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职前、职后两大方向来进行综述。

2.作为实证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本论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以师范生身份认同感的变化发展为主线进行分析解读,从而为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感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第二篇: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

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其是否适合和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1]。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则关系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成败兴衰。从知网数据库搜索1979-2011关于师范生的研究大约有3896篇,涉及到师范生各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有24篇,可见已经有人认识到研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师范师范生的研究仅6篇,也仅是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狭隘。而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则空空如也。

面对这一空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使我感到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是否认同直接关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兴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虽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是否得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建设的效果。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力图以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探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反思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1]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45—48.

培养模式,从而在完善教师教育理论的同时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指导。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本研究尝试以量表的形式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的维度进行相关界定,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认同理论对其职业认同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这个特殊群体职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2、本研究在综合认同理论和职业认同发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师范生职业认同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实际调查和访谈为依据,把握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在师范教育下职业认同的现状现况,考察影响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职业认同的可能途径。这无疑拓宽了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的领域,不仅从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而且较之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和特殊政策下的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这一不容忽视的群体在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中得到体现。

(二)实践意义

1.提高职教师资教育培养的成效

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教师教育者在计划和实施最初教师训练和继续专业发展的时候,需要愈识到教师认同的潜在影响(Jones, 2004)。”[1]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现况,归纳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培养职教师资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对促进培养职业院校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提高职教师资教育培养的成效上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而言,教师身份认同是其内在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机制,揭示其形成规律,对于教师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2]

师范生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职前期,研究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对于促进师范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及角色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范生尤其是将要面对较为复杂的学习群体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

[1] Jones, Phyllis., "Ihey are not like us and neither should they be': issues of teacher identity for teachers of pupils with profound a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Disability 8c Society, 2004, 19(2): 159-169.[2] 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18.业认同,会促使他们思考,促进他们制定适合职业发展的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明确专业学习任务,发展方向,自主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3、有利于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

教师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对待教育变革的态度并且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3]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到其在将来工作过程中教学的积极性,是对其能否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个反映。就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如果对职业院校教师认同感较低的师范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将很难与学生和谐相处,很难融入职业学校这个复杂的环境群体中。反之,对于那些准备充足,对职业院校教师认同感较高的师范生来说,在进入岗位之后自己的师范技能将得到充足的发挥,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谓功不可没。

四、理论基础

职业认同感是所有求职人员对拟进入的职业应具有的起码的心理品质。[1]职业认同感水平是从业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职业角色发展的基础。[2]

把教师职业认同作为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已近20年,但目前对教师职业认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研究者较为一致地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 “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3]也就是说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定义教师职业认同。从动态上来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其教师角色的学习、确立、发展的过程;从静态上来说,是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现状。[4]

薄艳玲在《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提出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6个维度:即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意志、教师职业期望、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行为倾向,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即为这几个维度的综合。王鑫强,张大均等人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中采用静态的角度来考察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界定为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效能、职业意志、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四个维度。而赵宏玉、张燕等人在编制免费师范生教

[3] 赵宏玉,张燕.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143~148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方明军,毛晋平.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56—61.

[3]左平良,钟华,范毅.论本科法律实践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6 91-93

[4]武旭召,孙卫,杜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师职业认同量表时“从外在价值认同、内在价值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编制初始问卷。其中,外在价值认同是指对教师职业外部特点的认同;内在价值认同是指对教师职业内部特点的认同;意志行为认同是指在内、外在价值认同的驱动下表现出的行为倾向。”[5]

本文作者认为职业意愿与期望是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时的意愿和对职业发展的期望。职业行为倾向是目前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行为表现,两者一个属于情感维度,另一个是从动作行为上分析,所以不能合并。因此在参考薄艳玲和张大均和赵宏玉、张燕等人的基础上,从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效能、职业意志、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五个维度来研究现阶段职技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五、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在校师范生为样本,取样时尽可能使专业(文科、理科、工科)、性别和年级的人数均衡。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了解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学生的共性问题,并进行梳理分析、理性思考,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

从图书资料或电子期刊上检索和搜寻大量有关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师资建设和范生职业认同的文章,为论文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访谈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访谈以及与对职业教育有较多研究的教授学者的访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整体把握及更深层次的理解等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可以补充调查问卷的机械性,更加全面地了解访谈对象的主观想法。

七、研究内容

(一)问卷编制

1、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

2、影响因素的问题设置

(二)职业认同现状

[5]赵宏玉,张燕.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143~148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一般状况。

2、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在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类型上的特点

(三)影响职业认同因素的分析

1、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2、探究影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

(四)分析讨论与建议

1、对调查结果的讨论

2、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建议

八、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21年10月15日——10月31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2年10月31日——11月12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3年3月1日——3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3年4月1日——4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3年5月1日——6月1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 》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

开题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 》开题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冯莉

一、课题背景

近几年我校响应国家推荐入学的政策,推荐到校的学生中,优等生明显比前几年减少,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大,单亲家庭子女增多。这些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多数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家庭文化背景较差,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问题。他们的问题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中学生都有其共同之处,但个人因情况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尤其是“另类”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三、实用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虽然在学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们破坏力大,影响力强,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是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头疼的对象。他们要么敏感脆弱,要么歇斯底里,要么破坏力强,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对策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研究目标

1、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3、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五、研究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中寻找规律。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个案,通过对其子女问题存在的现状、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的研究,从而找到转化的契机。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现状分析研究。

2.单亲家庭子女类型及特点研究。3.单亲家庭子女个案研究。4.单亲家庭子女转化对策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文献研究法:查阅、研读资料,对单亲家庭子女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为个案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单亲家庭子女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单亲家庭子 女的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单亲家庭子女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八、研究过程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课题研究时间从2016年5月 至2017年4月:

第一阶段:材料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查阅、搜集、研读有关“单亲家庭子女”的资料。

2、系统梳理资料,确定研究方法、步骤、进程,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通过调查法了解研究对象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家庭教育情况,然后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召开科任老师会议,了解研究对象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及作业情况。

2、通过行动法跟踪观察本班9名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记录他们的表现,然后分析调查、观察的结果,概括研究对象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3、和科任老师商议确定矫正策略,并联系家长,商议家长干预的内容及方法以及注意点,干预后,检测干预效果(问卷调查、教师观察、记录、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梳理研究心得体会,撰写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总结,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九、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案例1-2篇;

心得体会1-2篇; 研究报告1篇;

论文1篇。

第四篇: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XXxkt—xxxl005

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负责人

桂荣

所在单位

新城区坤中巷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4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论文、随笔、叙事、记录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五篇: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XXxkt—xxxl00

5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负责人

桂荣

所在单位

新城区坤中巷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4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论文、随笔、叙事、记录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下载《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范生身份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稿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残疾人身份认同与无障碍人文环境

    一、何谓是身份认同及其意义? (一) 什么是身份认同? 我理解对残疾人的身份认同,首先承认残疾人是“人”里面的成员,而不是盯着人家的某种特点,某种缺陷自觉不自觉地把人家排斥......

    农民身份认同的焦虑(5篇)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游离在城市边缘的他们越来越被社会各阶层所关注。《高兴》便是贾平凹饱含着对城......

    《表姐妹》中的身份认同过程分析

    摘要 乔伊斯·卡洛斯·欧茨是美国当代杰出女作家之一,一直致力于发掘女性内心世界,唤醒女性独立意识,体现女性的困惑和迷惘。近年来,她的创作方向转向发掘犹太族裔在犹太大屠杀......

    教师职业认同报告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报告 在这学期的实践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学院聘请的校外专家为我们做的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专场讲座。我从讲座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职......

    科幻电影中的身份认同——《黑客帝国》和《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对《黑客帝国》和《人工智能》的分析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姓名:陈秋霖浅析科幻电影中的身......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开题报告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摘要:人口老年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服务业的新兴业态,其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收......

    浅谈信息化时代教师身份的认同(共5篇)

    浅谈信息化时代教师身份的认同 (2011-08-18 15:22:53) 转载▼ 标签: 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 教师身份认同 摘 要:信息化时代,新的知识来源与教育手段及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求教师对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