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

时间:2019-05-15 04:0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

第一篇: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

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

——赴加拿大、美国参观考察观感之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公民道德建设研究考察团,我们除了了解加拿大、美国公民教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情况。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了美国,因为我们要看若干所美国超一流的大学。我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分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文史哲为主体的人文科学,二是以政经法为主体的社会科学。在1997年教育部标定的学科目录中有所变化,除了军事学之外的11大学科门类中,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大致有: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当然,这两者也难以绝对区别开来,有时互为别称。从其功能来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是人类的自我认识;也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哲学的地位处于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之上。

在美国有一类学校闻名遐尔,他们就是贫寒子弟不必为学费担忧,富家之弟纵有万贯家产也难以进入的所谓“常青藤联盟”学校。在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中,“常青藤联盟”尽管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仍是许多美国学生梦想进入的高等学府。常青藤盟校(lvy League)是由美国的8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一个大学联合会。它们是: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康涅狄克州的耶鲁大学,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罗德岛的布朗大学,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都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界要人、商贾巨子都毕业于此。在美国,常青藤学院被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这次我们有幸造访了其中最著名的两所学校,他们“常青藤联盟”学校的代表作: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一、蓝色的耶鲁大学

从纽约出来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路,我们就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上午参观了一所高中,下午就来到了著名的耶鲁大学。耶鲁大学的徽标用的是蓝色底子,与哈佛大学徽标的红色底子不同,因此被人们常称为蓝色的耶鲁大学。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学。该校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冬日的耶鲁虽然没有其他季节那样美丽,但我们还是被黄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建筑物的庄严神圣,以及夕阳西下时站在校园中央向四周环视时那种凝重的历史感深深地震撼。特别是在校园里竖立的座座知名校友的铜像,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青年人双手和双脚被绑,但高昂着头,在铜像的底座环绕着一圈字:“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只能为我的祖国献出一次生命。)这就是最让耶鲁大学引以为自豪的1773级学生、被美国人称为民族英雄的内森·黑尔。这位具有炽热爱国热情的年轻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深入英军防线搜集情报时被捕,并被处以绞刑。就义前,英国殖民者问他年纪轻轻就死有什么遗憾的事„„,他做了如上回答。

该校最强的学科是人文科学以及生命科学。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学院是:耶鲁学院:开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本科课程,授文学士、理学士、文科研究学士学位。研究生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研究生课程,授文学硕士、理科硕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神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神学硕士,宗教文学硕士学位,优秀学生还可攻读神学硕士学位。法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法学研究硕士,法学博士(J.D.)学位以及法学硕士、法律科学博士和刑法博士学位。艺术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职业课程,授美术硕士学位。音乐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音乐硕士、音乐艺术硕士、以及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戏剧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中攻读学位证书的学生开设课程,授美术硕士及博士学位。机构与管理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企业管理硕士职业学位,同时也开设机构行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课程。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发展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高深学问在于学者潜心治学的态度和广博精深的功底,高级人才的培养在于良好的课程体系和育人环境。耶鲁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校初期,经过3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300年来,耶鲁人一直为能够坚持独立精神,不向外来的政治压力、物质利诱妥协而自豪。耶鲁大学还是人文主义高地。人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因而在耶鲁的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那就是继承欧洲人文科学传统。耶鲁大学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这种重视在美国同类大学中实属少见。耶鲁学院(Yale College,即耶鲁大学本科部)70个专业主要着力于通识教育,仅有极少的几个本科院系着眼于专业性的准备,甚至于耶鲁大学工程系也鼓励并且要求学生探索和学习工程学科以外的领域。

耶鲁大学还是各行各业领袖人物的摇篮。教员经常开的玩笑就是:“一不小心,你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在美国历史上,有5位总统毕业于耶鲁,耶鲁凭借其优秀的学子创造了一个政坛的奇迹。除了总统之外,它还培养了众多美国政坛上光彩夺目的领袖人物。据统计,自1789年以来的美国内阁中,9%的成员来自耶鲁,10余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曾在耶鲁学习。耶鲁毕业生还成为众多著名大学的创始人或第一任校长,并因此将“美国学院之母”的桂冠奉献给自己的母校。担任美国企业领导的耶鲁人,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大学。耶鲁还为美国演艺圈输送了大批光彩照人的文艺明星。

耶鲁大学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它具有良好的生源,充足的财力,更在于它独特的“耶鲁精神”。正如理查德·莱温校长所说:“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性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具备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耶鲁大学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尊重的社区,并且珍视自由的表达和对世间万物的探寻。在这个社区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同样服务于社会。”永远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蔑视权威、追求自由和崇尚独立人格被认为是“耶鲁精神”的精髓,它是耶鲁人奉献给世人的一份宝贵财富。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件颇为复杂的事情,光靠读一点教材是做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耶鲁众多杰出校友中,我最感兴趣的,在《领导魅力论》中谈到较多的,是前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里,这对绝佳配偶就是在耶鲁的图书馆里认识的。今天一个特殊的机缘,使得我有幸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近距离体验当年克林顿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们的一位团友的同事在这里读法学博士,当她得知我们代表团来到耶鲁,有朋自远方来不以乐乎,主动当起我们的向导,而且让我们走进了只能由耶鲁大学老师和学生进入的法学院荣誉室和图书馆。在荣誉室里,我们看到了一批法学院名人的大幅油画画像,将杰出校友的事迹告诉后来人,将杰出校友的画像激励后来人,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克林顿的画像放在一个非常醒目的地方,也许这也是该学院最大的骄傲。在他的画像下,我又想起了他的自传《我的生活》扉页的一句话,那是何等惬意:“献给母亲,她给了我对生活的爱;献给希拉里,她给了我爱的生活;献给切尔西,她赋予一切欢乐与意义;怀念我的外祖父,他教导我尊重不被别人尊重的人,因为毕竟我们并无多大不同。”

二、红色的哈佛大学

当我们到达波士顿时,一场皑皑白雪将哈佛大学校园覆盖,而红色的建筑物显得更加有气势。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建于1636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当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为其子孙后代的幸福,仿效当时英国剑桥大学的模式,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这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始称剑桥学院。1639年,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目的是为了永久纪念学校创办人之一和办学经费的主要捐献者、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文学硕士约翰·哈佛。1780年,哈佛学院被马萨诸塞州议会破格升为哈佛大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常被简称为哈佛。哈佛大学是长青藤盟校的八名成员之首。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哈佛大学的文、史、医、商是美国公认最好的,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mega-libraries),在所有的研究机构中接受的捐赠也是最多的。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其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中的地位、规模、运行机制及社会影响力。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哈佛博物馆也是哈佛的一个重要部份。它包括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及人类文化博物馆等。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社会精英,有出类拔萃、享誉全球的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和作家等。哈佛大学最伟大的校长艾略特认为,一所大学必须给学生3样东西——选择学习的自由;在单一学科领先突出的机会;对自己的习惯、行为负责任的纪律。哈佛学子的成功,正是哈佛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哈佛大学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贡献,在于它独特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这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教师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或政策问题为案例,为学生提供背景情况,并指出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困境或几种选择,但没有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资料,在课堂上个人或分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学员们可以直接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大家来自各行各业,这既有互补的优势,又是共享的资源。特别是在案例教学的参与中,来自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领域和专业的学员们,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以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达到了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十多年以前,我写了一组关于校训的文章,其中就有哈佛大学。这次颇为遗憾的是,我到处找它的原出地,还是没有找到。只好将我当年的文章转载如下了:

《维护学术尊严》

哈佛大学享誉天下,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它曾培养出数位美国总统、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政界、商界、工业界领袖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她在1636年诞生时只有一位教师、四名学生。

哈佛何以发展为世界知名学府?就是靠着崇尚真理,绝不盲从,革故鼎新,自立自助的精神。哈佛的历代办学者认为,一个有着健全自我意识和强烈责任心,并且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不但能够促进科学与文化的繁荣进步,更要紧的是它能以自身的稳定和尊严来适应外界的变化,既不是固守象牙塔,不问世事,又严格遵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牢记使命。为此,哈佛人把“三A原则”——Academic Freedom, Academic Autonomy, Academic Neutrality(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作为这所“全球性精英的摇篮”的基本办学准则。哈佛的这种追求学术尊严的传统引出许多哈佛特有的故事。1986年9月,哈佛举行350周年校庆庆典。在布满常青藤的赭红色古老校园里,鸽哨与教堂钟声齐鸣,彩幡同黑袍方帽交辉。然而里根总统没有到场作传统的祝贺讲演。原来这位President(美国总统)向另一位President(哈佛校长)暗示要求获得哈佛荣誉方帽的信息发出后,鲍克校长毫不客气地向报界宣布,他无意奉承“另一个President”的虚荣。这场被新闻界称为两个“President”之争的故事,以堂堂美国总统铩羽而告终。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指出,鲍克此举虽属空前却不离谱。以哈佛传统的形象和地位,及它自认为对社会、对学术尊严应有的责任感,会驱使任何一个哈佛校长作出类似的决定:决不拿学术尊严作为变换条件。

是的,让我们从哈佛的校徽和校训中找到答案吧。在哈佛校徽正中央以三角对称镌刻着七个大写拉丁字母“VERITAS”(真理)。哈佛的校训也是用拉丁文写的:“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Amicus VERITAS.”(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第二篇:哈佛耶鲁公开课

名校公开课,今天你淘了吗

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你知道2006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是谁,去年最火爆的新生公共课又是哪门吗?你知道耶鲁大学那个半仙一样盘腿坐在讲台上大谈死亡哲学的大胡子老头吗?你知道即便不能坐在鼎鼎大名的常青藤院校课堂里,在家照样能够免费聆听大师的授课、理化工商文哲医史任君选择吗?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嗅觉敏锐的人惊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令人激动的创举!

果然,麻省理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会的陆续加入,犹如水滴汇成浪花,将“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推向了正轨,并且一发不可收。

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大家都来OER

200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50万人次在YouTube上浏览过戴蒙德教授的网络课程“综合生物”。除了她以外,还有许多世界顶级学校的大师 ——比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罗伯特·希勒、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的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耶鲁大学的哲学“大仙”雪莱·卡根等,都成了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的网络新一代学术明星。

麻省理工学院72岁的物理学教授瓦尔特·勒温同样因为网络开放课程成为千万学子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位身高188厘米,满头白发的教授,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曾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让自己像钟摆一样摆荡。“各位请看,这可是钟摆之母。”接着他在讲台上荡来荡去,然后喊道:“物理学果然不假!”教室立时爆出欢呼声,这段画面也通过网络传遍全世界

以欧美高校为主的公开课免费传播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分门别类的讲座录像、教学大纲、课堂笔记就这样大方地摆在各校的官网上,任人分享。而自从 2006年苹果公司开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学)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集中起来后,更像是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自由市场,截至去年年底,iTunes U已经突破了1亿的下载量。

英国公开大学(Open University)的开放课程经常出现在iTunes U下载排行榜前五位中,课程依难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该校名誉副校长玛丁·比恩说,公开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已经有1600万人次的下载量,其中英国以外的下载量占到89%。有6000名左右的学生在尝试了免费网络课程后,还购买使用了非免费课程。

有数据显示,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的使用者中,42%是在校注册学生,43%是校外自学人士。耶鲁大学的情况也类似,校外的资源使用者占到了69%。

OER在中国

网络公开课在中国的走红可以借鉴这样一个例子:今年3月19日,复旦大学邀请哈佛大学的人文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来讲讲《什么是正义》,结果据到场的学生讲,“场面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能挤进讲堂站着旁听的同学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现场版如此爆棚,更不难推断网络版的受欢迎程度。

由于OER运动起自美国,大多数公开课程都是以英语形式传播。iTune U、YouTube等国外资源平台固然给力,但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来说,只有英语够好的人才能先行尝到甜头,英语水平较低的网民则不免望“课”兴叹。

字幕组,让语言不再是传播的障碍。按照那些名校的版权解释,使用者只要遵循CC版权许可协议,即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协议,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再创作和相同方式传播(即基于CC产品产生的新产品仍遵循CC协议)四个条件,作品就可以免费传播。

如果说朱学恒的OOPS计划是华人界翻译海外公开课程的先驱,让网友们开始了解和接受这样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大陆的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VeryCD与美剧字幕组的合作,就是第二个里程碑,让网民有了更多选择。

从今年4月份开始,VeryCD开始筹备这个新的教育频道。夏宏毅找到著名美剧翻译人人影视YYeTs字幕组,寻求长期合作——VeryCD提供课程资源和发布平台,字幕组负责翻译。起初,人人影视有些犯难,虽然这是个好东西,但翻译难度比美剧大得多,非常耗时耗力。

在夏宏毅的软磨硬泡下,人人影视终于答应“做一个试试看”。

5月28日,由人人影视翻译的耶鲁大学教授卡根的《死亡》课程出现在VeryCD首页。一时间,网友的反应出于字幕组的意料——下载量远远超过热门电影。人人影视开始大量招募一批精兵强将,专攻公开课程翻译。不久,TLF字幕组、OOPS(提供部分翻译,并与国外院校沟通)、内地的超星大学堂(负责提供国内院校课程)等也加入了协作的行列。

7月9日,VeryCD U正式上线。夏宏毅在公告帖中写道,“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课程的整理、发布、翻译能够带动起网上学习的热潮,如果还能自下而上的推动国内院校的积极响应,更是我们乐见其成的。”“2010年7月9日,我们回望1919年5月4日,会不会与有荣焉?”

中国网民的热情被一下子激发了,从浏览量看,VeryCD U上各热门课程的浏览量都突破了百万,尤其是人文类课程,而且“很大一部分使用者是在读大学、研究生”。论坛里好评如潮:“有了这个等于免费无偿的在家上国外名校啊!如果我们的大学也能做到那么开放就好了!”“我也是超级支持,毕业后我就在这里继续充电,继续我的„后大学‟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开源与开放对教育的帮助!”

附录一 VERYCD上目前已有的一些开放课程

(1)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微积分重点》(Highlights of Calculu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单变量微积分》(Single Variable Calculu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多变量微积分》(Multivariable Calculu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微分方程》(Differential Equations,Spring,2004)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经典力学》(Classical MEchanic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物理学I》(Physics I)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电磁学》(Electricity & Magnetism)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振动与波》(Vibrations and Wave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航天系统工程学》(Aircraft Systems Engineering)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算法导论》(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计算机科学及编程导论》(MIT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gramming)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解释》(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固态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Chemistry)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生物学》(Biology)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生物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Biology)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生物工程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Bioengineering)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Philosophy of Love in the Western World)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次心灵太空漫游》(Gödel, Escher, Bach: A Mental Space Odyssey)《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建筑设计:地景中的建筑》(Architecture Studio : Building in Landscapes)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电影哲学》(Philosophy of Film)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艺术、科学和技术中的情感和想象》(Feeling and Imagination in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麻省理工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西班牙语学习》(Learn Spanish)

(2)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编程范式》(Programming Paradigm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抽象编程》(Programming Abstraction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iPhone开发教程》(Phon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编程模式(C和C++)》(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Machine Learning)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机器人学》(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傅立叶变换及应用》(The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近现代物理专题课程-宇宙学》(Modern PhysicsClassical Mechanic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近现代物理专题课程-统计力学》(Modern PhysicsQuantum Mechanic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近现代物理专题课程-量子纠缠-part1》(Modern PhysicsQuantum Entanglement, Part 3)《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近现代物理专题课程-广义相对论》(Modern PhysicsSpecial Relativity)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线性动力系统绪论》(Introduction to 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经济学》(Economic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商业领袖和企业家》(Business Leaders and Entrepreneurs)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法律学》(Law)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达尔文的遗产》(Darwin's Legacy)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人类健康的未来:七个颠覆你思想的演讲》(The Future of Human Health: 7 Very Short Talks That Will Blow Your Mind)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迷你医学课堂:医学、健康及科技前沿》(Mini Med School:Medicine, Human Health, and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迷你医学课堂:人类健康之动态》(Mini Med School : The Dynamics of Human Health)

(3)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基础物理》(Fundamentals of Physics)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天体物理学之探索和争议》(Frontiers and Controversies in Astrophysics)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新生有机化学》(Freshman Organic Chemistr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生物医学工程探索》(Frontier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博弈论》(Game Theor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文学理论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ory of Literature)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现代诗歌》(Modern Poetr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The American Novel Since 1945)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 : 弥尔顿》(Milton)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European Civilization)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旧约全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Hebrew Bible))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新约及其历史背景》(Introduction to New Testa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1871年后的法国》(France Since 1871)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古希腊历史简介》(Introduction to Ancient Greek Histor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美国内战与重建,1845-1877》(The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 Era,1845-1877)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全球人口增长问题》(Global Problems of Population Growth)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进化,生态和行为原理》(Principles of Evolution, Ecology, and Behavior)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Philosophy:Death)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政治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The Psychology, Biology and Politics of Food)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罗马建筑》(Roman Architecture)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聆听音乐》(Listening to Music)

(4)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哈佛幸福课》(Positive Psychology at Harvard)

《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哈佛大学开放课程:构设动态网站》(Building Dynamic Websites)

(5)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尼采的心灵与自然》(Nietzsche on Mind and Nature)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General Philosophy)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入门》(Philosophy for Beginners)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批判性推理入门》(Critical Reasoning for Beginners)

(6)其它名校

《普林斯顿大学开放课程:人性》(InnerCore)

《普林斯顿大学开放课程:自由意志定理》(The Free Will Theorem)

《剑桥大学开放课程:人类学》(Anthropology)

《沃顿商学院开放课程:沃顿知识在线》(Knowledge@Wharton)

《哥伦比亚大学开放课程:房地产金融学 I》(Real Estate Finance I)

附录二 部分英美名校开放课程网站

美国

1.麻省理工学院

4.萨里大学

参考资料:

第三篇:蓝色摇篮的红色10年

蓝色摇篮的红色10年

目前,我国由国内外企业创办的研究机构有700多家;然而10年前,却只有IBM以自己的战略眼光,第一个在中国设立了研究中心。今天,在IBM全球研究部庆祝60年华诞之时,IBM中国研究中心也迎来自己的10周岁生日。

我是第一个

1995年1月的一天,即将大学毕业的沈丽琴得到两家外企的工作机会,一个是到国外工作,另一个是去还在筹备阶段的IBM中国研究中心(China Research Laboratory,简称CRL)工作。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沈丽琴也不知道自己去了前途如何。正在犹豫的沈丽琴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躺在病床上的她以为这一次恐怕要失去所有的工作机会了。令沈丽琴没有想到的是,IBM派来中国筹备研究中心的王玮博士和唐大兰博士不仅打电话到病房询问她的病情,还通过邮局送来鲜花。那一刻,沈丽琴决定加入这个人情味浓厚的团队,她成了CRL的第一个员工。

10年后的今天,当已经成为信息、知识和交互技术部高级经理的沈丽琴和王玮、唐大兰一起站在“IBM中国研究中心10周年庆典”上,回忆起创建初期的艰难,仍然激动无比。她说:“我觉得这么一个爱护员工的公司,是我应该选择的公司。IBM对员工在生活以及成长上的关怀让我非常感动。在CRL,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和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一起交流和学习,对我们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从一开始,CRL就有一种努力工作的氛围,现在的员工甚至比我们当初更加勤奋,他们的冲劲和对工作的热情让我相信,未来10年,CRL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与中国共腾飞

IBM被人们称为蓝色巨人,从企业标识到员工服装颜色,再到经典的ThinkPad,深蓝色和黑色始终是IBM的主色调。CRL作为IBM全球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基地,已经成为IBM在中国及全球业务发展的创新引擎和培养科技尖端人才的蓝色摇篮。然而8月30日的中关村软件园里,不管是通往庆典场馆的指示路牌,还是庆典现场的背景,一切与CRL 10周年有关的东西全都是大红色,这是在向人们昭示:今天是一个节日。庆典标识上的数字“10”由两部分组成:1是由跟IBM标识相同的条纹组成,0则是盘成一个圆的一条龙。从创立到今天,CRL一直具有深厚的中国情结。

10年前,北京的上地人烟稀少,CRL员工也很少,甚至能够站在马路中央合影;10年后,上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RL也在中关村软件园里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大厦。CRL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上地的发展,见证了中国10年来的飞速发展。

10年里,不仅CRL本身在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它也给中国IT行业、IT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同时,CRL研究人员扩大到150多名,CRL还与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非常优秀的、年轻的研究人员。通过这些,CRL在中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不仅成为IBM全球研究开发技术的窗口,还成为连接世界和中国的桥梁,对其他跨国企业来华设立研究机构起到非常强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十载耕耘路年中,CRL平均每年都有100多项IBM专利技术诞生,已经取得了 100 多项首创成果,涉及分析算法、理论基础、新产品特性、新方法、新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开创新市场等众多领域。CRL的创新成果被大量应用到IBM的产品和服务中,CRL也被誉为IBM的业务创新引擎,甚至是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创新源泉。这其中包括全球第一个中文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ViaVoice,世界上第一台全中文掌上电脑“中文WorkPad”,全球第一套用于互联网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平台,成为IBM电子商务转型重要里程碑的网上电子采购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真正实现普及运算应用的服务交付平台,中国市场上第一套完整的中文知识管理工具集合,第一套智能市场情报门户系统等。在此过程中,中国研究中心不断地与包括高校在内的各领域和机构的专家进行交流、完善和扩展研究议程、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进行检验,例如联合各方力量成立IBM全球首个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工商企业创新中心”。所有这些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帮助它们成功应对转型中的难题,甚至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然,能够得到这些成绩,CRL的每一位员工都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正如庆典上员工代表们合唱的《CRL之歌》中的歌词:主意多,辩论长,晨昏电话是家常。不过,CRL员工并不觉得苦,在他们眼里,CRL是一个开放的精神乐园,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想象力。一位员工说:“每次看到潜心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信息技术产品,我都有一种感动,一种只有在CRL才能体会的幸福和成就感。”

又一个新起点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CRL积极与政府和教育机构合作,对教育事业及其他公益事业进行不遗余力的支持。其中,直接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的“青出于蓝”暑期实习项目更是为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

随着IBM“随需应变”战略的提出,CRL的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开始以客户的需求作为研发工作的驱动力,将技术发明与行业经验以及中国市场的独特性紧密结合,帮助客户信息化的发展。

10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对于CRL的未来,CRL主任叶天正博士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说:“未来的日子里,CRL将继续把全球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把中国的成功经验让全球分享。在整合的浪潮中,CRL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更大的挑战,引领未来,创造奇迹,给人类的自由带来更广阔和幸福的天地。”

第四篇:哈佛耶鲁网络公开课走红 清华北大生优越感不再

哈佛耶鲁网络公开课走红 清华北大生优越感不再

2010年12月04日10:48新民周刊邵乐韵 季天琴 贺莉丹 任蕙兰我要评论(0)字号:T|T

我们为什么没有牛校?

国人重视各种排行榜。在我们这里很被看重的全美大学排行榜,没有一个美国大学校长会把它们当回事。哈佛是高贵的人文传统,斯坦福是地道的美式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以科技领先自豪。各有各的个性,风格千姿百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不过,国内各个高校的理念看似高度统一—— 大跃进式地堆砌大学城、跻身各大排行榜前端已成为各校领导乃至各地政府炫耀其政绩的“面子工程”。

牛校牛在哪?

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吧,但是,看看网上那些欧美名校的公开课,那些曾经的优越感会不会骤然间灰飞烟灭?

今年3月里,复旦大学延请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教授讲座。前往追星的粉丝无数,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会场还嫌太迟,才能勉强挣得一个站位。

忍渴挨饿的同时,在现场观看Sandel如何与前后左右挤满的热切渴望的学生们讨论,观众仍然大呼值得。在散场之后,在门口买Sandel授课讲义的人挤成了一堆,抢到最后一本讲义的学生乐得飞飞的。

这位Sandel教授1982年就因批判罗尔斯的正义论而在学术上扬名了,还曾任职于小布什总统生命伦理委员会。不过,他在中国的突然走红,全仰仗于网络公开课的流行。他在哈佛教授的那门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算得上是网课的里程碑,其意义如同《越狱》之于美剧在中国的流行。

网络名人和菜头在“以人格保证”强烈推荐该课程,曾说:“并非因为它只适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或是只适合于哈佛学生那样的高智商人群。单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性感。”

这个道德与政治哲学的入门课程,是最受哈佛新生欢迎的公开课。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坐在哈佛的大礼堂里,听Sandel口吐莲花,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师生们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

所谓“思辨的性感”——大体可以理解为:彼此尊重,在对话中修改或坚持自己的判断,虽然没有统一的最高原则,但都以不侵犯他人正当利益的自由最为重要。

网友Frederick Wang在看完该片后感慨:“推荐它不是课上得多么好,而是社会体制在高等教育里的体现。民主的精髓就在这里,争取大多数的同意,那么精英就要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解释清楚。这样的社会是思辨和成熟的。相反,把民众排除在外,就必然会愚民。长此以往,两种社会表现出的智识差距判若云泥。”

对于那些求知欲很强的人而言,这些各路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如同一个挤满了山珍海味的菜单——耶鲁大学的哲学系教授Shelly Kagan为本科学生开设名为“死亡”的公开课,这个穿着牛仔裤、帆布鞋,长相酷似萨达姆的“大仙”坐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和一帮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他还花了五节课的时间和来自物理系、电子系、化工系、政治系的学生讲解柏拉图的《斐多篇》对灵魂本质的讨论,这可不是随便在哪花上一点钱就可买到的心灵鸡汤。“再怎么比较也是血泪”

哈佛、耶鲁之所以能成为牛校,当然是因为人家很有钱,也有良好的声誉积淀,所以能雇到最牛的教授,招到很牛的学生。同时,也因为他们蕴含了丰富的博雅精神。这点,从哈佛的“核心课程”上最能集中体现。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开放给本科生的基础课,学生们从中挑选几门作为必修课。对此,哈佛开宗明义声称,核心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其“核心课程”被分成七个领域:外国文化、历史、文学、道德判断、数理判断、科学、社会分析。仅“道德判断”这一板块而言,除了上述招致万人空巷的那门《公正:该如何做才好》,还包括另外13门课程,罗列如下:

《民主与平等》、《国际关系与伦理》、《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儒家人文主义》、《有神论与道德观念》、《自我,自由与存在》、《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比较宗教论理》、《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现代政治哲学史》。

这还是九牛一毛。事实上,仅仅是针对本科生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以及对这些课程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

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媒体人士贺某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他自称是咽着口水看完了这个课程清单,过去多少还有点的牛校感不堪一击,当场崩盘。他悲凉地声称,“我显然已经不敢把我读的学校叫做大学了。”

其实北大曾经还是有点样子的。在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中,附载了《(民国二十三)国立北京大学一览》,193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的课表,豪华得令人目眩神迷。就连当年外系所开供中文系学生选修之课程中,梁实秋、周作人、钱穆、向达等牛人的名字也频现。

不知道现在的清华北大,能给那些一心向象牙塔里扑腾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课程中的几门?

好事者在网上检索出《2007年北大中文系上半年本科生课程表》,整理出必修课寥寥十几门。对比完了新旧两个时代的课程表,网友们纷纷感慨“那时的大师还是上课的”,“俱往矣,再怎么比较也是血泪”。

专栏作家刘瑜在论及名校等话题时声称,“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就像Sandel教授在《公正》一课的结尾语中告诉他的广大粉丝,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一旦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环境,世界将不再一样。我希望你们,至少已经体会到了一点点的不安。这种不安,会促发我们的批判性思考,以及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完善。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你们永不停歇的理性思考,看看它将把你们带向何方。如果我们至少做到了这点,如果理性的不安继续在折磨你,那么,我们就不是一无所获的。”

因为国内的大学闹出的笑话不少,所以媒体也动不动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所。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不过,国内的名校,经常为自己是不是一流名校争得脸红脖子粗,这点就很没人文精神了。

国人重视各种排行榜。在我们这里很被看重的全美大学排行榜,没有一个美国大学校长会把它们当回事。哈佛是高贵的人文传统,斯坦福是地道的美式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以科技领先自豪。各有各的个性,风格千姿百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不过,国内各个高校的理念看似高度统一——大跃进式地堆砌大学城、跻身各大排行榜前端已成为各校领导乃至各地政府炫耀其政绩的“面子工程”。在世俗化的今天,如何建设所谓的“大学精神”?对此,《新民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

“教育是有普世价值的”

《新民周刊》:总体而言,英美这些名校的课堂还是思辨的。但是我们的多数老师有时还是单方面的传声筒,学生是被排除在外的。

葛剑雄:其实我们并不缺少这种传统。上世纪30年代,我的导师谭其骧先生在燕京大学做研究生时,他就曾经指出他的老师顾颉刚在课堂上的错误,顾先生跟他写信,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讨论,最后顾先生非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把他们的往来信件当作补充教材在课堂中分发。

我在课堂上也会鼓励自由探讨。其实,中国有很多教授都是受过西方教育的,问题是如何在体制上保证他们教学的自由。我想,教育是绝对存在着普世价值的,严格地讲,就是塑造一个“人”字。要鼓励他去追求真理,有时也意味着,他要挑战一个现有的真理。

《新民周刊》:确实如此,什么样的教育产生什么样的人才。

葛剑雄:是的。不过,什么样的社会,也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这跟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都是循环往复的。

从晚清以来,不少寻找真理的人,最后都想把自己的真理普及他人。所以,毛泽东当年说,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还加了一句,“教育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可能他年轻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跟他的这个方针并不符合,因为他的地位不同了。

《新民周刊》:学生们说,那些欧美的教授能把问题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截面。而我们的不少高校教师要么就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不着边际。

葛剑雄: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中美两国缺乏可比性。据我所知,欧美混日子的老师还是有的,还得放到不同的教育体制下来考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我们还在编写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英美有这个吗?

我们有些课是硬性规定要上的,但是老师、学生其实心里都明白,这些课是毫无意义的。我校也有个老师想开一门课,后来被禁止了。那这是教授的问题么?在一个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真正能落实教育传授知识、培养一个“人”的宗旨,那么很多问题,只是个技术问题。

现在学生逃课,也有些是根本不愿学。我就收到过一封学生的来信,说他根本不想上那个专业,是家里逼着上的。不上也不行,现在社会不公正,如果他爸不是李刚的话,拿不到大学的文凭,就找不到工作。

《新民周刊》:相比那些网课中的欧美教授,现在国内高校,有个性的名师很少。

葛剑雄:这个也要分开来看的。有个性的老师,那个中学教师袁腾飞,他的有些话我是反对的。他说“拿破仑绝对是个爷们”,这是给高中生上课么?“爷们”具体内涵是什么?大学的选修课可以,但是基础课,如果我是系主任,我是不允许这么上的。

在普通高校,有个性、有才华的老师注定不可能出现。要么他被更好的学校挖走,要么他所在的那个土壤也未必容得下他。这是毫无办法的。我们学校的3208教室以前是发布各种新奇观点的,现在还有吗?

在这个体制下,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希望。无论是学术腐败、学风不端,真正的弊端在于权力对学校的干预。权力比金钱更加容易腐蚀大学。光是金钱,大学还不至于这样,大学经费增加,老师稍微有点骨气,还能抵挡得住。但是权力和金钱一结合,老师们就没有办法了。

《新民周刊》:您对中国的教育是十分悲观的。

葛剑雄:根本原因就是行政控制一切、腐蚀了高校。

比如说,中央党校的学历,教育部都不承认的,但是中组部承认。一些官员动不动就党校学历,有本事你去念个正常的学校?重视这个学历,一是没有自信,二是权力控制一切。我们学校中文系的陈思和教授,谁都知道他就是个本科学历,谁敢嘲笑他?

“我们从没有过大学精神”

《新民周刊》:现在我们的高校除了教育的逻辑,还流淌着官场的逻辑。葛剑雄:现在,行政机构掌握的钱或资源不受制约,以至于它的权力凌驾在学术之上。根源是整个国家都是这样,“泛行政化”。

现在的教授如果没有行政职位,还不如一个科长。现在一个小小科长都指手画脚,因为他掌握着资源。去行政化,是怎样保证学校有经费,有学术自由。有些人成天谈这个问题,我笑他们太天真了,这简直是与虎谋皮。你看朱清时去深圳创办南方科大,难得不得了呀!动不动就要去求当地政府部门,行政化只是换了个手段而已。如果这样,那还不如给他个行政级别算了。

《新民周刊》:跟欧美大学相比,我们的高校也存在着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您怎么看?

葛剑雄:现在都在大惊小怪,说你们大学有钱,其实资金也没有增加到该增加的程度。我们的图书馆,英文书不如哈佛也也就算了,连中文书都输给人家,这说明我们其实没钱。所以,你给我几个亿,我也用得完。

现在大学的经费条款分割,国家财政拨款只占到了总经费的1/4左右,其余3/4来自各个项目和学校自筹经费。这个项目最后落到谁手中,你以为是评委么?在评委之前首先是一批行政官员。如果这些钱无条件发到学校,校长要去教育部“跑部烧香”?如果校领导无条件地分发到各个院系,我要去跟你磕头、拍马屁吗?

《新民周刊》:国外的私立大学也各有特色,但是我们的大学是被包办的。葛剑雄:现在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就送到外国去,每年几百亿、上千亿的钱就流到外国。如果是能够花钱在中国得到非常好的教育,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

教育不能包办,只能依靠市场。现在我们的收入差距这么大,应该容许增加学校,这实际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有利于穷人上学。有的国家规定,私立学校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让穷人也入校接受教育,或者拿出办学实际收入的一定比例捐给教育工程。这样,私立学校完全可以办成最好的学校。

对这些学校,国家只有监督的权力,没有管理的权力,比如监管它们的教育质量有没有达标。我们现在就莫名其妙地去限制民办大学的学费,这是不应该的,你给补贴了没?

《新民周刊》:现在国内不也在讲“教育家办学”吗?

葛剑雄:这又是一个空炮。现状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这到底为什么?!

我曾跟中

第五篇:哈佛斯坦福耶鲁MIT等五大名校迎新演讲

哈佛斯坦福耶鲁MIT等五大名校迎新演讲,给子女最好礼物!

各位同学下午好!

让我们首先祝贺被MIT、哈佛、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这五所名校录取的新生们。此时此地,大概是十八九岁的中国学霸密度最高的地方。很可惜今天没有著名的哥大女生,否则又有哪个哥大女生登上新闻哥头条时,我们能八卦一下她刚被哥大录取那会儿咱在五校活动中见过。

被世界名校录取,除了你们自己,最开心的就是你们的父母亲了。50多年前,我的妈妈拿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个北方小县城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我的姥爷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增添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饭后在各街区昂首挺胸地散步,接受大家的羡慕和祝贺。

在过去的18年,父母是培养你们的主要力量。今后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思考规划。在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最想给自己哪些建议?此时将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做事、做人、做自己的三点体会,它们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也是我给18岁的自己最想上的课。第一个体会是“去创造”。

17年前,我的朋友张黎刚(Lee)、黄飞燕和小伙伴们在哈佛大学创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哈佛中国评论》。那时候Lee在哈佛读研究生,大家都是穷留学生,没什么钱。做第一期杂志时,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这时他们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办一场亚洲美女时装秀筹钱。说干就干,他们分派任务把波士顿各学校的亚裔美女都邀请过来,还花了200美元一小时的高价聘请了模特经纪公司的教练训练美女们学习“猫步”。虽然辛苦但一切进展顺利,活动当天来了500多人,走秀很成功。原来计划靠走秀之后的酒会筹款,可是那天波士顿下大雪,活动之后大家都散了,剩下几十箱酒没卖出去,活动下来,Lee本人整整亏了几千美元。

时装秀办砸了,但杂志还要继续出版,直到后来被IDG亚太区总裁熊晓鸽指点,通过举办年会获得赞助,Lee才停止自己掏腰包。哈佛给博士研究生每年近2万美元的奖学金,但是由于经常自己掏钱,到1998年离开美国时,张黎刚已经欠下了近两万美元的信用卡债务。

Lee创办《哈佛中国评论》,虽然亏了两万美元,但收获了创业的决心、经验和感觉,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还收获了爱情。黄飞燕成为他事业、生活的双料伴侣。他们之后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艺龙网,2004年创办了爱康网,2007年,爱康和上海的国宾体检合并。今年4月,爱康国宾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日市值就突破10亿美元。

而《哈佛中国评论》呢?在之后历届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举办会议,借助哈佛品牌推“中国精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品牌,也逐渐发展成为北美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主题大型会议,为中美经济、文化领域的高层沟通作出了贡献。

Lee和《哈佛中国评论》的故事,是一个“去创造”的故事。尼采有句名言:“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对待大学生活你也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去创造。不要辜负你的青春、活力、想象力,去创造。去创造一个社团,创造一个产品,创造一个公司,创造一个自媒体„„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能够在年老时坐着摇椅自豪地对子孙们说的传奇故事。它不必多么轰轰烈烈、多么丰功伟绩,但它一定有你独到的思想、有属于你的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你的青春将在你的创造里不朽。第二个体会是“交朋友”。

如果今天台下坐的都是南加州的同学,我可能不需要给这个建议了。不过今天只有北加州和东海岸的同学,特别是还有我的母校MIT的同学,这个话题还是值得聊一聊。关于交朋友有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不交朋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许你正在心里嘀咕,我在大学里专心读书不好吗?为什么要交朋友?我想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有了免费的MOOC和在线教育,为什么我们还要支付昂贵的学费、花整整四年时间到大学校园里学习?

要知道,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老师们治学、教书、为人的方式,同学们的言谈举止和交流合作,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风气,都在无形间熏陶和影响着你。如果你错过了与师长、同学、校友的交流,那你就错过了大学校园里最有价值的部分,也错过了培养你的情商的好机会。而情商对人生的影响,比智商更重要。

我再问一个问题,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哪一所大学都能学得不错,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去最好的学校?区别在于你的同学们。在这五所名校,你遇到的是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身边有一群富有启发性的人,和你自己的天赋、勤奋一样重要。

云存储巨头Dropbox是现在最热的一家创业公司,有三亿用户,估值已达百亿美元。它的创始人Drew Houston是MIT 2007届计算机系毕业生,今年才30岁。去年此时,Drew回到母校,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讲到,“有人说,与你相处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代表了你的水平。仔细想一分钟:谁会在你五个人的圆圈里面。好消息是,MIT是组建这个圆圈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我就不会认识Adam,也就不会认识Dropbox的另一个创始人Arash,也就不会有Dropbox。”

交朋友的第二个误区是沉溺于虚拟社交。在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沉浸于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Snapchat„„整体低头看手机而忘了抬头和身边的人说话,只关注自己在Facebook和微信上有多少好友多少赞,而忽略了与朋友亲人真实的情感和沟通。虚拟社交和真实社交都有价值,两者间如何保持优雅的平衡,要靠你的智慧和实践。交朋友的第三个误区是只交一类朋友,如只在中国人或外国人圈子里混,只跟自己专业兴趣一致的人交往。要知道,大学可能是你这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具有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地方了,不同的国家、文化、语言、种族、专业、志趣、价值观„„如果你能充分地体验多样化(Diversity)的价值,你生活和思维的时空将被大大地拓展,超越你熟悉的生长环境,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将更加丰盈。而这是留学最根本的意义之一。

十多年前,我在MIT学习的时候,课余曾经在人文学院的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打杂,赚点零花钱也更深入接触学校的方方面面。我遇到了刚从台湾留学回来、应聘到MIT工作的美国男孩Sean。由于我们都会讲中文,常常在一起聊些关于中国的事情。十几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们从未见面,但通过LinkedIn 和电子邮件一直保持着联系。去年我回到学校参加校友领导大会,Sean已经是MIT中国中心的主任,推进了很多成功的中国项目。我们畅谈了一下午,很感激十年前就已经认识,才能有今天老友重逢的喜悦和信任感。

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名言:Connecting the dots,如何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变得有意义。当你憧憬未来的时候,不会去想着把所有的事联系起来,只有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才会将这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你一定要相信,这些生活的点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联系。事业和友谊皆是如此。第三个体会是“自我选择”。

哲学家萨特有一句话,“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是应该成为你自己。要选择成为你自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自己树立至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境界。

我有一个朋友,叫王雷。70后,在江苏出生,北京长大。北京四中毕业后进入清华计算机系学习,又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修计算机硕士,2001年到沃顿商学院读MBA。2004年,她看了两部电影《触及巅峰》(Touching the Void)和《乔戈里峰上的女人》,突发登山梦想,并从此定下了攀登世界七峰两极“7+2”的宏伟目标。

在之后的六年间,她克服了身体、意志、金钱、情感的重重困难,包括十字韧带崩断的意外,登上一座座世界高峰、抵达南北极点,终于在2010年5月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全球完成“7+2”登山计划的第一位华人女性。王雷把自己登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我行》,去年出版了。“我行”有两重含义:我行走,让意识战胜双脚;我可以,用行动改变命运。

王雷的行走告诉我们,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从清华到沃顿和华尔街是一种可能,从查亚峰到珠峰和南北极是另一种可能。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设限,除了我们自己。正如王雷在书中说的:“当你从意识上给自己设限,告诉自己不行时,现实一定会证明你是正确的,因为你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就永远不会跨出你所设的限制。当你抛弃那些自我设限,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心理暗示,就会惊异地发现你无限的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自我选择效应”。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抉择将决定3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自我选择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吸引力法则

那么,我们要怎么发挥自我选择,驶向理想的人生呢?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这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是那股大到支撑宇宙间每一个星辰,小到形成每一个原子和分子的力量。万有引力:太阳的引力抓住太阳系的每颗行星,地球的引力抓住你和地球上所有物体,花朵吸引蜜蜂,种子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吸引力让你的身体细胞聚合成形。吸引力吸引人们形成团体、城市、国家;吸引这个人投身科学,那个人献身艺术;吸引力牵引着你到你最喜欢的事物那儿去,前往你向往的地方,遇见你的朋友和所爱。简单地说,吸引力法则就是“同类相吸”,它对生命的意义就是:你给予出去的,就是你会得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正能量给出去,你就会接受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把负能量给出去,你就会接受到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生。2007年,我初次读到《秘密》这本书,接触到吸引力法则。我想试试它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当时,我正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转型。从学校毕业以后我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和聪明人一起工作,每天接触新鲜事物,高薪灵活充满挑战,咨询业的这些特质我很喜欢。可是时间长了,就会有倦怠和困惑。我一遍遍拷问自己,为客户做咨询方案是你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吗?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在商业社会中有更直接的影响,创造更实际的价值,我想去做创业投资。于是我就想试试用吸引力法则,让自己成功转型到VC业。

我想像一个VC合伙人,每天会看哪些新闻、关注哪些问题、结交哪些朋友、怎么分配时间,然后就像他们一样去行动。很快吸引力法则就发挥作用,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曾创办WebEx网迅公司、被称为“硅谷英雄”的朱敏先生。网迅公司2007年以32亿美元价格出售给思科,朱敏回国创办投资公司赛伯乐。

当时,赛伯乐正准备第一支美元基金的融资,Min邀请我加入筹备团队。团队中的其它人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验,只有我是一只菜鸟,还是靠业余时间不拿薪水的。可我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们的基金一定能成。”虽然我的商业经验稚嫩,但多年国际管理咨询的训练,让我能快速地学习、善于归纳提炼项目公司的亮点、与海外投资人娴熟沟通。我的价值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几个月之后,我们的美元基金获得全球最大之一的私募市场投资公司的投资,而我也正式成为赛伯乐的合伙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吸引力法则的力量。在之后的事业和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不断跟我验证它的神奇。

面对你们,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跟18岁的自己对话。而这些,就是我想跟你们分享的三点体会:去创造、交朋友、自我选择。你的青春将在创造中不朽,你的世界将在朋友中丰盈,你的人生将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谢谢大家!

(来源:前MIT 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新浪微博)中国企业家思想请分享近期精彩文章

(查阅历史消息,可看最近几期,若未关注CEOideas,下面文章将无法看到,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思想:CEOideas)【重磅】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可怕的犹太人!【思想】比尔.盖茨:要赚钱应和什么样的人合作? 【提醒】人生不能等的七件事,不看此文真的后悔一辈子!【课程】三种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你用到没? 【内幕】张小龙:孤独神秘的微信之父首次大揭秘 【难题】如何让员工“爱上”工作,老总不再头疼!【经验】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能赚到第一笔百万美元?有趣!【教训】搞垮您公司的轻松10法,警惕!【榜样】洛克菲勒:一分钱怎样变成一百万? 【重磅】CEO们经常犯的22个错误,对照自己犯过吗 【内幕】京东上市前密会:李彦宏雷军柳传志犀利拷问刘强东

【思想】怎么管理你的“野心家”下属?

【颠覆】为何“坏老板”团队执行力远超“好老板”? 【领袖】领导力10个狼性法则:你够“狼”还是够“娘”?

下载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蓝色的耶鲁,红色的哈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年哈佛耶鲁录取的学生案例介绍(原创)

    近年来哈佛耶鲁录取学生部分收录 李哲远 他是我市第一位考取世界综合排名前三强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李哲远的身影还将出现在明年1月于伦敦举行的全球青年峰会上,他将是此届峰......

    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提高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

    耶鲁演讲

    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3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 Yale......

    红色 黄色 蓝色给人的心理感受

    红色 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 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 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

    《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教案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托小班幼儿对颜色很感兴趣,而因为年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

    2010LA物理师试题(红色答案、蓝色不确定)

    LA物理师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治疗计划的执行包括几何参数的设......

    美术教案-红色蓝色黄色的画-教学教案

    红色蓝色黄色的画 教学目的: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

    耶鲁励志语录

    【耶鲁励志语录】1. 每天都是新的,烦恼痛苦不过夜。2.不要想太多,定时清除消极思想。3.学会忘记痛苦,为阳光记忆腾出空间。4.敢于尝试,敢于丢脸。5.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