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抗争中获得新生--试论《简·爱》中简爱的反叛性格
在抗争中获得新生
——试论《简·爱》中简爱的反叛性格
内容摘要:《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同时简·爱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与一般的传统女性不同的是,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本文主要从原作出发, 根据简·爱的不同时期的经历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字:简·爱 叛逆 自由 反抗精神 独立
一个身材瘦小,相貌平平,无金钱和地位,却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非常细腻丰富情感世界的普通女性,在生活的磨练中,抛弃了女性天生的娇柔与懦弱,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在表兄的残暴虐待面前不甘心受辱,而是据理力争。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始终如一没有低头;在魔鬼般冷酷的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折磨下,也未曾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从容、独立、坚强的活下来。并最终通过屡次与命运抗争,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它的那种不可抗拒的美感使得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之倾倒。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们捧起这本书,细细翻阅,思想为之深深感动,心灵也为之深深震颤。这部带有自转色彩的作品,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塑造了一位思想独立的女性简·爱并讲述了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为女性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成为历代女权主义者前进的航灯。
《简·爱》的成功在于其在英国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一个虽相貌平平,但却敢爱敢恨、倔强纯正、富于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作者被英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艾伦·莫尔斯赞誉为“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写作的先驱”。夏洛蒂·勃朗特在对女主人公的形象设计中,溶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倾注了自己对有人格尊严的女性的理想。作者笔下的简·爱崇尚理智、忠于理想、富有理性。
可以说,《简·爱》这本书是作者本人的人生写照。书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大量心理描写的运用,故事细节的完美组织以及人物情感的逼真流露都使得小说中所描写人物的可亲、可信度极高。这无疑主要得益于作者在创作简·爱这个女性形象时,揉入了大量自己的人生经历,简·爱的性格中有许多作者本人的特质。主人公童年寄人篱下的不幸生活是作者幼年丧母经历的真实写照。夏洛蒂的童年是在偏僻闭塞的英格兰北部度过的,在她五岁时母亲就由于患癌而去世。洛伍德学校的勃洛克赫斯特牧师对学生那种“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非人道虐待,直接来自夏洛蒂幼年时在科恩桥学校的亲身经历。因为家境贫寒,身为乡村牧师的父亲将夏洛蒂和她的姐妹们送到专门给福音派牧师的女儿们办的慈善学校——科恩桥学校,去接受教育。这就是书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正如书中所写,在科恩桥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粗暴冷酷的教育方法折磨的双重折磨下,两个姐姐相继夭折。父亲急忙将夏洛蒂和艾米莉接回家中。《简·爱》中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海伦即是以她的大姐玛利亚作为原型。作品中对家庭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及对它所处的社会地位的深入描写也来自于夏洛蒂本人的经历。夏洛蒂本人的第一次恋爱经历——与一已婚男子的感情纠葛也给小说对简与罗切斯特的情感历程的描写带来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除了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有外部环境的设置,包括桑菲尔德的美丽景致也让人想起作者蜗居的乡村。而简·爱本人相貌的平凡、才能的出众不正是作家本人的最真实写照吗?因此很多评论家认为《简·爱》这部小说带有自传体特点。正是因为它的自传性特点,它的描写愈发显得真实、自然;感情真挚、细腻,能紧紧抓住读者,打动读者。正是如此,1847年《简·爱》的问世才能一举成名。本文主要从简爱不同时期的经历出发,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按照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行为规范,简·爱完全可以算作是一个另类,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因此自出版以来,《简·爱》被赋予了极强的女权主义色彩。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反映在她不断抗争人生经历之中。纵观简的一生,数次反抗,每一次反抗都意味着一次进步。最终,简在抗争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纵然如此,笔者认为,简·爱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这个女人生性倔强、不断抗争。虽然她的抗争之路不乏一些无奈之举。但这种无奈之下表现的是一个不甘于宁静的心和强大的勇气。而在这抗争的背后,是一个思想成熟、理性的女人的成长。这部作品不仅控诉了维多利亚时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歌颂了女性的优越, 还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女性的天然情感。不同时期,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无论褒贬,女主人翁简·爱的不甘向命运妥协的特质促成了作品的价值。她敢于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希望被爱,也渴望去爱人;她反抗束缚,追求自由、独立,寻求爱情,同时也努力不被爱情束缚,捍卫着自己的人格尊严。
简·爱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可按照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分为四个部分。盖茨海德和洛伍德的童年生活是她叛逆个性的形成时期;毅然离开洛伍德,抛弃寄宿学校的教师职位,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求新的工作是她对自己人生轨迹作出的一次大的改变,这是她叛逆个性的发展时期;在桑菲尔德,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位被看管着的疯妻时,又作出了离开自己心爱的人的决定,这是她叛逆个性的成熟时期;最后,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又回到已经残疾的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此举可以看作是她叛逆性格的最终升华。
第一次抗争:寄人篱下的童年 叛逆个性初现端倪。
首先,简·爱被命运顺手抛在了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之中。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辱骂与毒打以及势利的佣人们的为虎作伥,等等这一切,并没有使她屈服。相反,她以弱小的身躯,作了令对手们胆战心惊的抗争!由于简爱父母双亡,所以被寄养在舅舅家中。成了心胸狭隘的舅妈眼中的一个累赘,而她的舅舅,这个将她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有亲人的的人的重要角色——里德先生,从作品叙述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简·爱的生活之中。作为盖茨海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利,在他的庇护之下的侄女简·爱应该会受到小主人的待遇。然而,这样一个角色却过早的离开,在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简不禁怀疑:“要是里德舅舅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在舅妈家的寄居生活绝对是安静的,因为在被关进红房子之前,简是一个习惯忍受的人。这种忍受为简换来了短暂的、忍辱负重的安静。简·爱时常坐在窗台上,借由窗帘将自己遮掩起来,她不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她一个人翻阅比尤伊克的《英国禽鸟史》,沉浸在一个孩子懵懂的幻想世界中。然而,面对不讲理的表弟,简的天性决定了她是不可能永远忍受下去的。当有一天她不再忍受时,她的生活就不可能再安静下去了。面对表哥的无理取闹和虐待,她喊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非但如此,她还和表哥大打出手,“我的双手究竟干了些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清楚......”就这样,简·爱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以自己暂时性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对于简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孤儿,和自己的“主人”,约翰表哥的对抗是不可能就这样结束的,很快,她被关进了已故里德舅舅的卧室,也就是红房子。
红房子中简·爱的思想是复杂而多变的,她思考中要出逃、要抗争,她怀疑自己的平庸和忍让造就了现在的她,最终,她深刻的认识到里德先生已经死了,这一认识使她从自怨自艾中醒过来,转而产生了巨大的无助感和恐惧感。这种无助和恐惧使得她卑微地向舅妈求情。舅妈的不耐烦和冰冷反应使得简彻底绝望,简从心里明白了舅妈对自己的偏见是永远都不可能改变了。她知道舅妈打心眼里觉得她是一个“天性恶毒、想法卑劣、阴险狡诈的人”简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她要靠自己改变自己的境遇,尽管当时的她还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处境。但她还是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她要离开盖茨海德。之前,简·爱已习惯了盖茨海德里被边缘化的生活,里德舅舅已亡故的事实使简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在那里生活。如果说里德先生曾经是简·爱希望的所在,那么认识到他已经死了就是简绝望的导火索。而就是这样一种绝望,使得她明白必须靠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改善,她要抗争!
很快,她的转机到了,她即将被送到洛伍德,在走之前,她和里德舅妈之间有如下对话:
......
“我不会骗人。我要是会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要说,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至于这本有关撒谎者的书,你还是拿去给你女儿乔治安娜吧,因为爱撒谎的是他不是我。”
里德太太的手仍一动不动的搁在她的活计上,她那冰冷的目光,一直冷冷地盯着我。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她问道,说话的口气,不想平常对待一个孩子,倒像是对待一个成年的仇人。
她那眼神,她那声音,都激起我莫大的反感,我激动的无法自制,从头到脚浑身都在哆嗦。我继续往下说:
“我很高兴,你幸好不是我的亲人。我这一辈子绝不会再叫你一声舅妈,我长大后也绝不会来看你。要是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问我你待我怎么样,我就说我一想起你就觉得恶心,你待我残酷到了极点。”
......
对于简·爱来说里德太太是残酷无情的化身,对她只有恐惧,但这种恐惧经历了在红房子里的一番思考之后变成了对里德太太强烈的憎恨和厌恶,在离开盖茨海德之前,她挑战了这里唯一的权威,以一个孩子的方式,发泄了自己积压已久的悲愤,而这种反抗是疾风骤雨式的,是没有掺杂着理智成分的,是一个孩子式的发泄。不管是和表哥对打,还是勇敢的和里德太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都与之前的简·爱格格不入,这种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来自于她在红房子里对自我处境的剖析和痛苦的思索,简在童年阶段的抗争行为和她在红房子中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被关进红房子,她对自己的处境就不会有这样深切的认识,她也就不会作出一连串的令盖茨海德主人大为惊讶的举动。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只占全书的前四章,作者一生也没有这方面直接的感受,但是这一段童年生活的经历让我们初步看到了简·爱性格中的反叛特质,可以说,在舅妈家生活的时期,是她反叛性格的萌芽阶段。
简·爱被送到了洛伍德学校,在在洛伍德的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她反叛性格的逐渐形成期。这一部分的描写在集中揭露着英国寄宿制学校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粗暴冷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身心的摧残,“洛伍德学校所在的那个森林密布的山谷,是雾霭和瘴疠的发源地,随着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来临,时疫也复苏了,并悄悄的溜进了这个孤儿院,把斑疹伤寒吹进了拥挤的教室和宿舍,还没到五月,就把学校变成了一座医院。”在这个被称为“慈善寄宿制学校”的地方,由于孩子没得不到充足的伙食供给,管理者又把伤风感冒不当回事,导致瘟疫一下子就感染了八十个学生中的四十五个,被感染的要么是送回家去,回家了也是等死,要么是在学校等死,死后须得马上埋掉,疾病的性质不允许有任何耽搁。“校园里充满了阴郁和恐惧,房间和过道里弥漫着医院的气息,药物和熏香徒劳的想掩盖住死亡的恶臭。”这分明就是人间地狱,这些在她的幼小心灵上又划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严峻的生活向她提出更多的问题,激起她对人间的压迫和不平等现象无比的愤慨。作者强烈地批判了这种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教育制度,这正是作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在洛伍德学校,简·爱的那种初步萌生的叛逆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众所周知,简·爱虽摆脱了盖茨海德,但是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已然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了简·爱是一个“魔鬼的奴仆和代理人,一个说谎者”。在谭波尔小姐给劳埃德先生写信证实简·爱的无辜之前,远在盖茨海德的里德太太的看法仍能对她施加消极的影响。简·爱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在这段时间,简生命中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这个人就是最后因伤寒而夭折的可爱小姑娘——海伦·彭斯。
海伦是《简·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塑造简爱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伦·彭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小姑娘。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有如流星般闪亮和美丽。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竟有如此虚怀若谷的气度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实属难得。在简的生命中,海伦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了简幼年最为难熬的日子。在简受到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诽谤和恶言污辱时,她看到海伦眼中闪出奇怪的光芒。而且明了那是高智慧和真勇气的流露。凭借着这圣光的支持,简抑制住将要歇斯底里的发作。海伦挨了史密斯小姐的骂后,面对仍在接受惩罚的简,是微微的一笑。简回忆道:“它就像是天使脸上的光辉一样,照亮了她那不同寻常的外貌,消瘦的脸蛋和深陷的灰色的眼睛。”可是当时,海伦还戴着“不整洁标志”!一小时前,还被斯凯契德小姐罚明天中午只准吃面包和凉水!简虽无法踏入海伦那种超凡的精神殿堂,却得以借这种精神力量抚慰自己无助又不安的灵魂。简的自然率直和反抗精神固然令人振奋,但海伦的坚忍宽容更显得豁达而耐人寻味。可以说在洛伍德学校非人道对待之下能最终坚持下来,简爱直接的精神力量源就是海伦。海伦的超凡在于她能够把真正的智慧和勇气施及他人。然而简爱没有承袭海伦那种逆来顺受的超凡的容忍精神,却从海伦那得到了一种平静的心灵力量。在简此后的生活中,面对无论是力量还是社会地位、财富都远在自己之上的对手,或处在生活的疾风骤雨之下时,简的所作所为都是这种力量的集中体现。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简爱亦将海伦赋予她的这种力量作为数次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底气。
而在洛伍德,简的反叛和海伦的容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犹如冰与火,在不断地交流和碰撞。因为早晨水结成了冰,海伦无法洗脸,而挨了斯凯契德小姐打后,简爱和海伦之间有如下对话:
......
“你一定想离开洛伍德吧?”
“不,我干嘛想离开呢?我是给送到洛伍德来接受教育的,不达到目的就离开没有好处。”
“可是那个老师,斯凯契德小姐,对你这么凶。” “凶?哪儿的话!她是严格。她讨厌的是我的缺点。”
“可要是我换了你,我会讨厌她,对她反抗。她要是拿那个鞭子打我,我就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
简说过:“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们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海伦因为私人物品不够整齐被斯凯契德小姐迎头痛骂,而且第二天早上,斯凯契德小姐还在一块硬纸板上用醒目的字体写了“邋遢”二字,“把它像经匣似的缚在海伦那宽阔、温和、聪明且显得厚道的额头上。她一直耐心的戴着它到傍晚,毫无怨言,把这看作应得的惩罚。”但是下午的功课一结束,简·爱就跑过去到海伦面前,把那纸板扯下,并扔进了火里。当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简的愤怒的:“整整一天,她没能发出的怒火一直在我的心中燃烧,大颗大颗的热泪不断地灼痛我的双颊。看到她那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我心痛的是在无法忍受”。很明显,生性叛逆的简·爱是无法理解海伦的“逆来顺受”,无法领悟海伦这套忍耐的学说,她只觉得海伦是:“借助一种我看不见的光来看待事物的。”而简·爱不愿深思海伦的忍耐,因为她更趋向于叛逆。
即使是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习惯了忍耐的人,死神还是不肯放过她,很快,海伦在肆虐整个洛伍德的时疫中被感染,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海伦的离去对简·爱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随着海伦的夭折,随着瘟疫的离去,在洛伍德继续学习生活的简爱,仍在肉体与心灵双重摧残之下。但她在海伦给她的那种非同寻常的精神力量的支持下,变得格外刚强。她没有在屈辱中沉沦,而是更加奋发进取,结果不但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她像一棵顶风冒雪的小树,不屈不挠地成长起来。对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短短的五章的描述,作者的意图不仅仅是揭露以慈善为名的寄宿学校的黑暗,更是借这样一个黑暗和没有人性的环境来突出简·爱的反抗精神。如果在里德太太家里简反抗的对象只是里德太太和约翰表兄的话,那么在洛伍德,她与之作斗争的则是一个天地更为广阔的环境——一种不公平、不人道的制度。
第二次抗争:离开洛伍德平淡无奇的生活,抛弃寄宿学校教师的职位,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叛逆个性继续发展。
很快,简·爱便走进了其人生的下一个场景——桑菲尔德。也伴随着她人生中重要的第二次反抗。经历了八年人间地狱般并且平静毫无生气的慈善学校生活,简·爱渴望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我的世界一直局限于洛伍德,我的经验一直局限于它的规章制度;这时候我才想起,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有一个充满希望和恐惧、感动和兴奋的天地正在等着有勇气进去、冒着危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 “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那么,至少赐给我新的工作吧”于是她在报纸上登广告去寻找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这个决定可以看作简对平淡无奇的生活的反抗,也是简拒绝平庸,渴望新的生活的具体表现。这是简·爱一生中由自己做出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决定。这次反抗,从此改变了简·爱的人生轨迹,将她带进了桑菲尔德。出乎意料的是,简·爱一踏进桑菲尔德便被卷进了爱情的漩涡。她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与罗切斯特交往的过程,是她性格的成熟期。作为一名家庭教师,简·爱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她采取的是防卫的姿态。初次和罗切斯特见面,她显得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对罗切斯特还不够了解的时候,她保持了一贯的反抗精神:“我想,先生,光凭你年龄比我大,或者见的世面比我多,你是没有权利来命令我的;你是否有权自称优越,那要看你怎样利用你的岁月和经历了。”从这一类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爱身上一如既往的坦率。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发现罗切斯特和她思想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尽管罗切斯特生性傲慢,但并没有因为简·爱低微的家庭教师的地位而轻视她的存在,而是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她对话。这符合她的反抗的性格,因此她觉得满意。“你认为我只是一架自动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自动机器?......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就好象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的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一段感情告白掷地有声,也是简爱心中妇女应该和男性平等的观点的最好表述。尽管英格拉姆小姐是大家闺秀,态度又很傲慢,说话咄咄逼人,但简·爱总是从容面对,从不失尊严。她同罗切斯特的地位悬殊,一个是有钱的雇主,一个是并不比仆人强多少的家庭教师,但她从来都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简·爱身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在罗切斯特面前,她显得分外高大,以至于在精神上两者的位置正好颠倒了过来,也使罗切斯特感到自惭形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正因为罗切斯特无视世俗的藩篱,超过阶级的鸿沟,真心地爱着她,她才接受了他的爱,并同意与他结婚。简·爱时时刻刻都在寻求平等、独立、摆脱男权的束缚,不论是感情还是婚姻上的,否则她也不会答应罗切斯特的求婚。更不会在发现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位疯妻时断然离去。
第三次抗争:离开自己深爱着的并且也深爱自己的人,不甘沦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捍卫女性的社会地位。叛逆个性渐趋成熟。
表面上看,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已近乎完美,故事似乎也应该就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但如果这样,故事就会陷入平淡无奇之中,就不会更好的表现出简的叛逆性格,《简·爱》这部作品也不免会落入俗套。所幸的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安排,因为在简和罗看似平静并甜蜜的爱情下实则潜伏着汹涌的暗流,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不定。正如作品所描述的那样,因忠实但好酒的仆人普尔的一时疏忽,简·爱发现了罗切斯特先生实际上已经结婚,并有一位藏在阁楼上的疯妻。这时,她出于自尊自重,不顾罗切斯特再三挽留和恳求,毅然离她的心上人而去。她的离去,让罗切斯特先生和她双双饱受折磨,但她明白,她必须这么做,在罗切斯特近乎绝望的恳求中,她把那种痛苦难忍的职责,用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概括了出来:“罗切斯特先生,我不愿成为你的”,并且对着自己心爱的人说出了她这样做的原因:“依了你就不道德了”,面对歇斯底里的罗彻斯特,简显得更为理智一些。她强烈反对罗彻斯特的风流行为,所以在罗切斯特和泊莎的婚姻关系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她拒绝考虑同罗彻斯特生活在一起。对于从小缺少关爱的简·爱来说,罗彻斯特对于她的爱是简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对于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而言,爱总要和道德及自尊同在时才可以被接受的。尤其是对于简·爱。“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无依无靠,越没有人来帮助我,我就越要自重。我要遵守上帝制定的、有人认可的法律。如果说,前两次的反抗是基于情感支配下的冲动,那么第三次的反抗是简·爱建立在理性思维后的反应。这种理性依然依附于其本身对于自由而平等的爱的渴望之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思维结果。简身上的自卑使得其在与罗彻斯特的交往过程中总是带着一些不平等的成分,而伯莎的遭遇唤醒了简·爱的担心,简最终决定反抗自己的崇拜者,离开了桑菲尔德。
简·爱的第三次反抗是富于理性的,是经过痛苦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她的爱情观不搀和任何杂念,她只是不愿做金钱的奴隶,不愿做他人的附庸,不愿沦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她自尊自爱且永远独立。
第四次抗争:拒接圣约翰的求婚,从惠特劳斯逃走,回到已然残疾的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叛逆性格的最终的升华。
简·爱带着对往事回忆的刺痛,带着对自己的主人、爱人甚至是对自己感情的深深伤害黯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一路漫无目的的孤寂的走着,一边尽情的痛哭着,因担心成为自己全心爱着的人堕落的根源,同时也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和独立,她慌不择路,坐上了一辆马车,来到了一个叫做惠特劳斯的地方,她境况窘迫,几近乞讨,然而命运又翻出了一张令人意想不到的牌,让她遇到了她的表哥圣·约翰和她的两个表姐,并让她从一个从未谋面的叔叔那继承到了一大笔财产。
她与圣·约翰的交往期,是她反叛性格的升华期,也体现出了简·爱那种非同寻常的禀赋。圣·约翰向简·爱求婚,理由不是他爱她, 而是因为他认为简·爱适合做一名去印度传教的牧师的妻子,适合做他传教的助手。他命令似的向简·爱宣告:“你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爱情才给造出来的。”他根本不承认简·爱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他说:“把你的复杂的兴趣、感情、思想、愿望、目的简化一下,把所有的考虑全部溶合在一个目标中,那就是有效地、有力地完成你伟大的主的使命。”这里的“主”其实是圣·约翰自己的使命。作者微妙地揭示了男性对女性态度中最核心的东西——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简·爱认为夫妇的结合以爱情为基础,而感情必须真实,婚姻必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以另一方为工具去达到某种目的。简·爱断然拒绝这种毫无感情可言的使命婚姻:“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最终简·爱从惠特克劳斯逃走了。这一次的逃走意味着两种反抗。一种是对宗教的反抗。圣·约翰是一个野心勃勃,洋洋自得、个人英雄主义想法极强的基督徒。他企图简牺牲自己的情感需要去成就道义上的责任。简·爱的反抗是对虚伪的宗教的反抗。另一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抗。简·爱回到了桑菲尔德,回到了已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罗彻斯特的身边。此时他们两人的状况来了个对换,简·爱变得富有,而罗切斯特却变得一贫如洗,孤独寂寞,低人一等,但这一转变并没有妨碍他俩新的婚姻。这样的婚姻才是真正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简·爱的这一举动是一个颠覆,颠覆的是传统的门当户对、亦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简·爱在追求真爱和独立的过程中做出了人生的第四次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次的抗争似乎来得有些突然,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简·爱就这样听见了罗彻斯特的呼喊。这一点到底是不是神的旨意,我们无法考证。然而,在简·爱重新回到已然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并决定嫁给他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为这样一个至真、真纯、至善的女子而感动。而且正是因为简·爱的不断抗争以及在抗争中对自由和平等的不断追求,才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和爱慕,并最终成就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段经典的爱情佳话。
结语
简·爱身上所表现出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维护人的尊严的信念和举动,其实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维多利亚时的英国刚经历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而推动经济强劲发展的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贵族阶级凭借出身和世袭的财产居于社会阶梯的顶端。地位已岌岌可危,但贵族们仍借用等级观念的法宝来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新兴资产阶级要确立其相应的政治地位,就必须冲破旧有的等级观念,证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将自由、平等视若生命的简·爱,完全不同于柔顺、端庄、贤惠和多半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女性形象,她最鲜明的个性是反叛,她的抗争和叛逆,是对传统观念所发起的挑战。作者的思想倾向也非常明确,对旧价值观念的攻击十分犀利。她通过揭示洛伍德慈善学校的种种不人道行为,以及声称把自己无私奉献给上帝的圣·约翰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极端自私,揭下了宗教和教会的虚伪的假面具。通过桑菲尔德的一次贵族聚会,集中暴露了贵族们狭隘、浅薄、无知、装腔作势、自以为是的通病,将其与平民出身的简·爱的大方、宽容、聪颖、谦逊、好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这样说,《简·爱》以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为载体,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简·爱的抗争之路虽说依然以男权中心的社会价值标准为其参照系,她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在平等、独立、尊敬的基础上获得男性世界的认可。然而,在当时男权尚未解体的社会格局之下,简·爱为自尊和平等而做的辩护已经折射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并为后来的女权运动发出了一个孱弱但顽强的先声。
参考文献:[1]夏洛蒂·勃朗特 著 宋兆霖 译.《简·爱》华夏出版社.2007.10 [2]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3。[3]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二篇:《简爱》中永恒的性格魅力
《简·爱》中永恒的性格魅力
班级:外A1021 姓名:胡小莉 学号:08
摘要:作为一部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形象而又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敢于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而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及男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女性形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主人公简爱不屈服命运,追求独立自由精神的描述,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个不美、矮小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自强、自信的女性的蜕变历程。她出身卑微,其貌不扬,却在不屈的反抗和执着的追求中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女性要求平等、独立自主、勇敢自信的现代意识。
关键词:简爱; 自强; 自信; 反抗;平等自由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简·爱》的成功奥妙在于简爱鲜明的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在当时,英国经历了三次高潮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善,没有获得自由的权利,也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问题,至于她们的情感世界更是被人戕害的领域。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妇女摆脱压迫和歧视,要求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创,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后人又有超时空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女性推崇的偶像。
简爱这一典型人物的永恒性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立自强以及自尊的个性:
简爱从小就失去父母,寄养在盖兹海德府的舅妈家里。特殊的家庭境遇使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遭受舅妈、表兄妹的欺凌和压制,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切,养成了简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独特个性,换回了她无限的信心、不屈的精神和一种可战胜一切的内在人格力量。她未曾因为生活的不幸而丧失信心,而是顽强地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和挫折,甚至没有迷失自我纯真的本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她清楚:没有美好的外貌,就得有主见有思想;没有优越的生活,因此必须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但必须有强烈的自尊和令人刮目相看的品质。在盖兹海德府,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惜冲撞舅妈,甚至和表哥对打;在劳渥德慈善学校,为了自强自立,她努力学习各项普通课程及法语、音乐、绘画等,用知识来强大自己;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家庭教师,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这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成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使简爱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虽然罗切斯特向她坦白了一切,并真诚地表明了自己的爱情,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虽然她无限同情罗切斯特,但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不愿践踏自己的爱情。从内心讲,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她用了极大的克制力,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选择了一场残酷的自我放逐。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能坚持自己的尊严,这充分显示出简爱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生活理想,也是她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小说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女性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二、顽强的反抗精神:
简爱的反抗性格是随着她的经历一步一步发展、成长起来的。翻开《简·爱》第一章,年幼的简爱就和骄横、爱欺负她的表哥发生了冲突,她不畏强暴,怒斥他,并和他扭打,接着被里德太太关进了红房子。被囚禁在红房子里,简爱感到屈辱,她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不公平!不公平啊!”,简爱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她感到“‘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在第四章里,简爱和里德太太发生了争吵,里德太太以为凭她的家庭地位可以吓倒外甥女,可结果相反,简爱一针见血地骂她,里德太太居然也觉得害怕了。可以说,在舅母里德太太家生活的时期,是她反叛性格的萌芽阶段。
简爱被送到了劳渥德学校,在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她反抗性格的形成期。严峻的生活向她提出更多的问题,激起她对人间的压迫和不平等现象无比的愤慨。作者强烈地批判了这种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教育制度,这正是作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在劳渥德学校,简爱对海伦·彭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们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从这几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主要意图不仅仅是揭露以慈善为名的学校黑幕,更主要是借这样一个黑暗和没有人性的环境来突出简爱的反抗精神。在劳渥德,她与之作斗争的是一个天地更为广阔的环境。经历了八年人间地狱般并且毫无生气的慈善学校生活,简爱渴望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那么,至少赐给我新的工作吧”。在内心强烈的愿望的驱使下,简爱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来到了桑菲尔德。在桑菲尔德和罗切斯特的交往时期,是她性格的成熟期。初次和罗切斯特见面,她显得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对罗切斯特还不够了解的时候,她保持了一贯的反抗精神,“我想,先生,光凭你年龄比我大,或者见的世面比我多,你是没有权利来命令我的;你是否有权自称优越,那要看你怎样利用你的岁月和经历了。”从这一类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简身上一如既往的坦率的真性情。她渐渐发现罗切斯特和她思想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她重视的是“友好坦率”,并不是他的金钱和地位,尽管罗切斯特生性傲慢,但并没有因为简低微的家庭教师的地位而轻视她的存在,而是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她对话,这符合她的反抗的性格,因此她觉得满意。当简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室,她觉得受到了极大的欺骗和侮辱,她不允许自己降低人格,成为一个已婚男人的情人,她认为不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玩物,所以她毅然决定离开罗切斯特,离开桑菲尔德。简爱的反抗精神至此发展到了极点。简爱与当时社会“淑女”的审美标准相差甚远,但正是因为简爱的反抗性格,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才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和爱慕,才会成就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段经典的爱情佳话。
三、争取平等、追求自由的女性楷模:
简爱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幸福,追求爱情,但同时也为争取平等和独立奋斗着,这也是她爱情和幸福的立足点。当她听罗切斯特为了斩断情缘,送她到爱尔兰,并且说她会忘记他时,简爱愤怒了,那段独白,成为名篇佳句,被世人传颂:“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架自动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象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简爱不被金钱所动,为了平等,自由,她可以放弃爱情。即使离开庄园后没有任何去处,注定要去奔波、流浪、孑然一身闯世界,但她还是毅然地离开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勇气和力量。“珍珠项链的珠子,我把它留下;它不是我的;它是那已经在空气中消失幻想的新娘的,我把其他的东西打成一个包裹,我把装着二十先令的钱袋放在口袋里,这是我的全部财产,我系好草帽,扣好披巾,拿了包裹和我那还不想穿上的便鞋从屋里溜出来。”开始了惠特克劳斯那漂泊的生活。后来,尽管罗切斯特一贫如洗,这两个追求爱情的人走过坎坷,最终还是结合在一起了。正如简爱的一段道白:“因为我们的蜜月将照耀我们一辈子;它的光辉只会在你我的坟里暗淡下去。”简爱在争取平等、追求爱情和自由时所表现出的一个女性非凡的品性,值得世人称道。
在19世纪的英国,男权主义仍然占绝对主导,简爱自立自强的个性、反抗精神和不屈服于命运和社会规则的新女性犹如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风。《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化繁为简一种返朴归真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感情,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参考文献:
[1]英.夏洛蒂·勃朗特著,宋兆霖译 《简·爱》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2]许菁《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3] 范文彬 《《简·爱》与妇女意识》文学评论 1980; [4]王俊《简爱的孤独感及其女权主义意识》
第三篇:浅淡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因素
浅淡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因素
摘要:自卑并不是一种病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所以,自卑感既能摧毁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也许很多人认为简•爱的人格魅力在于她极强的自尊,为了尊严而直视一切困难,能够始终保持高尚而纯洁的灵魂。但真正让简•爱获得崇高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力量是什么呢?是自卑!因为来自各方面的自卑感,让简•爱不得不勇敢的面对风雨的打击,也让简•爱成长起来,强大起来,足以保护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简•爱性格的形成,自卑为出发点,最终成就了简•爱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简•爱、自卑、人格魅力、性格
On Jane Eyre's inferiority complex
Abstract: Inferiority complex is not a symbol about sickness.It's a natural status.Sometimes, inferiority complex can make a people defeat or success.Maybe, many people think that self-importance made Jane Eyre beautiful.She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y and keep the pure soul.What is the power's origin? It's inferiority complex.Because of all kinds of inferiority complex, Jane Eyre has to be brave and meet everything.It's made Jane grow up and be strong, she can protect herself and get a better life that she wants.Inferiority complex made Jane get a happy life.Key words: Jane Eyre;inferiority complex;personal charm;character
浅淡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因素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简•爱的女孩,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经受着命运的捉弄,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与毒打,在罗沃德学校里没有人性的教育,严酷的生活环境,但正是因为这些悲惨的经历,也让简•爱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知道才能改变命运,后发奋图强,与命运作斗争,成长为一个有着顽强精神的奇女子。最终,获得了纯洁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是什么让简•爱能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中自立、自强、自尊,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呢?是自卑,因为自卑感既能摧毁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在心理学中,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无所适从的表现。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节的表现。由于自卑感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苦心孤诣的避免失败,在举止之间处处要凌架于他人之上,借以抵消自卑感。因为环境的艰难,简•爱生活中处处受阻,身为贵族小姐,却过着仆人都不如的生活,被人欺负,她自卑,也让她愤怒,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想要争取优越感,获得自尊和平等的生活。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因素。
一、作者本身的因素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亲由于工作繁忙,父爱也给予极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普通,在各方面都有极深的自卑,所以在性格上也极为敏感,以强烈的自尊来掩盖内心的自卑,从她的小说也反映了这一点。据说夏洛蒂在创作《简爱》之前对她的妹妹们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矮小而貌不惊人,然而这个女主角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一样能引起读者兴趣.”这段话是颇值得玩味的,我却觉得从中仿佛可以读出一股不服气下所掩盖的自卑来。简•爱,一个貌不出众,矮小的女人,但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会像海伦一样,“既然躲避不了,那就学会忍受,你说你受不了了,是软弱和愚蠢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夏洛蒂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自卑也赋给了简•爱
19世纪中期是历史上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奉行着严格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森严的社会制度,女人的生活自由受到种种男性利益信条的限制,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成为男性的忠诚附庸来实现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有思想的女性开始要求独立 与自由,但事实却不乐观,夏洛蒂•勃朗特的理想曾被著名湖畔派诗人嘲笑而一度打算放弃,但由于对文学的喜爱与执着,坚持写作。但在实际中,《简•爱》的发表也只是用“柯勒•贝尔”这样一个男性化的名字来防止出版商对自己作品的拒绝。女权的压制,导致女性的权利没有实现,夏洛蒂•勃朗特是自卑的,连自己的梦想都被嘲笑为“文学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妇女的终身事业”,而自己的作品却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发表。所以她把这些自卑都化为了反抗,写入了简•爱的骨髓,向世界宣告,“我是自己的主人”。所以,简•爱的自卑来自于夏洛蒂的自卑,代替夏洛蒂把自卑化为反抗世界男权,向世界发出呼喊。自卑,成就了夏洛蒂•勃朗特,也成就了出色的简•爱。
二、简•爱自身因素:外貌,自卑的源头
简•爱的自卑表现在她身材矮小,长相普通,她无法改变父母所赐予的外貌,对自己长相平庸而苦恼。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容貌丑陋的人会有什么感觉!他是非常不幸的。„„他的整个生命都承受着重担,他甚至没有我们每个人最喜欢之物——欢乐而美好的儿童时代。”在孩提时代,简•爱便有了这样的思想,“我知道,如果我是个聪明美丽、快乐活泼、无忧无虑而又爱缠人的孩子,哪怕我还是一样靠人养活,一样的没有朋友,里德太太见了我一定会高兴一些,她的孩子一定会像朋友那样对我真诚一些,佣人们也不会动不动就叫我在婴儿室里代人受过。” 因为外貌的原因,她是如此的自卑,把不讨人喜欢归结于自己不漂亮,仅仅希望自己长得漂亮一点,希望大家喜欢她一点,也抱着小小的希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常常挑选窗台或其他被遮住的幽暗的去处,以使自己在帘子的遮蔽下,能看清周围而不被察觉。”这种习惯于把自己置于暗处而不引人注目的心境,即是简·爱本能的自卫,也是面对势利社会不得不退让到边缘的自卑和胆怯。外貌带来的自卑感无时无刻的折磨着她,很难让她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她就像一只躲在脚落里的刺猬,当有人靠近,触及她那根敏感的自卑神经,她就竖起刺,努力的把自已保护起来,也成为了她反抗压迫的最初动力。
在桑菲尔德遇见情敌英格拉姆小姐,这种骨子深处的自卑还是一直在主宰着她的生命。简爱在遇见有着“高贵的胸脯,坦削的肩膀,优美的脖子,黑黑的眼睛,乌油油的卷发”,身材“又挺又高”,整个人“长得就象月亮女神一样”的英格拉姆小姐时,自卑感使得她一瞬间发出了绝望的呼喊:“天啊,再没有比简爱更傻的傻瓜!”因为在她的心里,已经认定了矮小、苍白、“五官长得那么不端正”的自己是配不上英明神武的主人的,如 果说之前的简爱还对罗彻斯特先生的爱情抱有一丝幻想的话,那么现在也是全部被打碎了。自卑在简爱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因素,后来在圣约翰面前,简爱对于自己外貌的自卑更是暴露无遗:当圣约翰向简爱求婚时,简的第一个反应竟是对圣约翰外表美的审视,她还直截了当地对圣约翰的妹妹戴安娜说,圣约翰“是个漂亮的人”,“而我,„„是这样不漂亮。我们永远不相配。”
简•爱孤儿出身,一无财产,二无姿色,也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亲朋好友。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只有饱受各方面的歧视和尊严的凌辱,她必须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再也没有人比简•爱更清楚自己的境地了。为了弥补自身的缺陷,得到世俗社会的认可,简•爱只有竞争,用知识、美德和人格的力量来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由自卑而迸发出的自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她在地狱一样的罗沃德学校发奋学习,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并最终得了第一名。她懂法文、懂绘画、懂音乐、懂写作,并具有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灵,日渐长成了一位具有高雅修养、沉静气质的脱俗女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简•爱的这种自卑,让她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成长起来,获得自尊。
三、简•爱生存环境的影响
(一)贫穷,自卑成长的沃土
简•爱的孤儿身世、没有财产、寄人篱下的生活境况也是她自卑的一大因素。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认为:“当个体面对一个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简•爱父亲是一个一贫如洗的乡村牧师,母亲虽然出身豪门,但因违背祖父愿望嫁给穷人而没得到一分财产。双亲亡故后,好心的舅舅收养,而舅舅的不幸身亡使她的命运更为坎坷。虽然舅舅死前让舅母发誓将简•爱视为已出,但舅母的伪善与残忍的,认为简•爱是一个累赘,甚至谁都可以欺负她,包括仆人。幼小的简•爱身处富丽堂皇的贵族之家,却忍受着贫困与地位低下的煎熬,给她的内心里造成强烈的自卑。书中简•爱“不,我不愿做穷人”的回答,也足以表明她对贫困的极度自卑与不满。在和骄横的表哥发生冲突后,她怒斥表哥“你这凶残的坏小子,你像个杀人凶手,你像个奴隶的监工,你像罗马的暴君。”,而舅母本不喜欢简•爱,也不会问是谁的错,就全怪于简•爱,冷酷的指责她。而表哥虐待她的理由却是“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 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这些理由无非都是在嘲笑简•爱的贫穷。当舅母要把她关进红屋子时,侍女说道:“你不能因为太太好心把你同里德小姐和少爷一块抚养大,就以为自己与他们平等了。他们将来会有很多很多钱,而你却一个子儿也不会有。”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简•爱是对的,仆人们也不会站在她这一边去得罪主人,而从一定程度上说,仆人们也是看不起她的,因为她不会得到任何遗产,仅仅是个吃白食,不干事的多余的人。简•爱遭遇的种种不幸与痛苦,是困为她的贫穷和寄人篱下,贫困是她苦难的源泉,也是她自卑的原因。为了消除这种自卑感争取优越感,她只有反抗,但她却无法挣脱卑微的地位,由此产生的自卑感成为了简•爱生命中的一缕乌云,给简的童年制造了阴影。
她长大后,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她憧憬着新的生活的开始,但贫穷带来的自卑却在她心里扎了根。她甚至想:“要是我能有很小的一点儿独立财产,我想,那将是种安慰。”而在圣约翰家,女仆汉娜问简·爱:“你到这儿来以前要过饭吗?”、“我猜,你多半没房子,也没铜子儿吧?”深深地刺伤了简·爱的自尊心,她激愤地为贫穷辩护:“世界上有一些最好的人,像我一样一无所有;要是你是个基督徒的话,你就不应该认为贫穷是一个罪过。”遇到了罗切斯特,并身陷爱情时,因为贫穷,她和罗切斯特的地位悬殊,感情也处于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当英格拉姆小姐作客菲尔德庄园,简•爱更为自卑。在校阿黛问简爱,英格拉姆会和罗切斯特结婚吗?简•爱的自卑让她无法回答,只能说“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不关我们的事”。当她和罗切斯特爱情火热进行时,罗切斯特许诺将自己家传的珍宝和一半田产给她,而简•爱却毅然拒绝“我要你一半的田产有什么用呢?你以为我是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像在田产上找个好的投资吗?我宁愿要你真心爱我。”着也许是高尚的爱情宣言,但事实上,也只是她的自卑。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是财产和美貌,而简•爱却什么也没有,她害怕,简的拒绝,只是因为罗切斯特触痛了她内心最薄弱的那一块。在这种物质和财富面前近乎病态的敏感与自尊,便是简•爱潜意识里的自卑情节。也正是这些残酷的现实,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从而转化为了积极的自尊行为。简•爱克服的自身的软弱,以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勇敢的站在了世人的面前,这正是自卑给予的力量
(二)卑微,幸福的阻碍
在简•爱小的时候,虽然住在亲戚家,也算半个主人,但事实相反,她完全是没有地位的,甚至连仆人都不如。当舅母要把她关进红屋子时,侍女叫道:“多可怕的举动,爱小姐,居然打起小少爷来了,他是你恩人的儿子:你的小主人!”简•爱回答说:“主人,他怎么会是我主人,难道我是仆人不成?”而仆人却说 :“不,你连仆人都不如。你不干事,吃白食。喂,坐下来,好好想一想你有多坏。”、“你不能因为太太好心把你同里德小姐和少爷一块抚养大,就以为自己与他们平等了。”由此看来,简•爱不仅没有基本的地位,连尊重都得不到,卑微成了她自卑生长的土壤。
简•爱为了获得尊重和地位,在罗沃德学校里发奋读书,后学成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而家庭教师在当时的英国,被看作是“上等仆人”。作者夏绿蒂一生中曾两度做过家庭教师,深切体会到:“一个私人家庭女教师根本没有个人的存在,不被当作一个活人、一个有理性的人看待„„”简•爱进入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尽管罗切斯特并不把简·爱当作“雇来的下属”看待,而让简·爱觉得“他仿佛是我的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可是,连罗切斯特也看出,简·爱生活得很压抑,指出“你的洁身自好就是害怕犯错误”。简·爱作为家庭女教师的自卑,最集中地表现在英格拉姆一家来访期间。简·爱躲在僻静角落的窗帘后面,听着那些贵妇人苛薄的议论:“她们(指女家庭教师)当中有一半是讨厌的,其余的都很可笑。”在简·爱接受罗切斯特爱情之初,罗切斯特就说过:“你应该马上放弃你那个奴隶般的家庭教师工作。”可以看出,在罗切斯特眼里,家庭教师也几乎等同于奴隶。简·爱出走,具有必然性。可以说,对低劣地位的恐惧和逃避,是简·爱出走的根本原因;卑微,是简·爱爱情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在她的心目里,爱别人也必须以不丧失个性为前提。她这种超乎常人的自尊恰恰来自于她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肤浅的自卑。全书自始至终都没有使她摆脱这一心理障碍,甚至在她以最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尊时,她的自卑已超出了正常的限度而成了反抗的主要原动力,她的许多努力与其说是为了求得尊严不如说是为了摆脱自卑。
总的来说,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受为基础的,因为人类的自卑、弱小和害怕,所以人类努力改变自己的环境,对宇宙进一步探知,谋略妥善控制自然,来增进人类的地位,争取优越感。自卑,只是简·爱人格中比较隐晦的一面,作品中呼之欲出的,是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自我奋斗和自我奉献精神。所有这些,正是简·爱不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为“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而采取的“某种行动”,是简·爱人格的另一 半。简·爱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受自卑情结影响的——她矮小不美,她身份地位低下,她财富贫瘠,这些给她造成了深深的自卑。实际上,她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之下。但简·爱并没有被自卑打倒,相反,她在自卑的刺激下愈加自尊自立自强,并逐渐超越了自卑,一定意义上说,是自卑造就了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简·爱。
参考文献:
[1]《简·爱》 [英] 勃朗特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5.1 [2]《自卑与超越》 [奥] 阿德勒 著,李心明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 [3]《个性心理学》 叶奕乾,孔克勤 编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 [4]《夏洛蒂·勃朗特》 [英] 盖斯凯尔夫人 著,张淑荣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8 [5]《告别自卑》 [美] 詹姆斯·多布森 著,刘宁荣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12
第四篇: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心理
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心理
汉本0901 陈丽洋
《简爱》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从某种角度说,简爱的种种经历就是夏洛蒂本人的经历。夏洛蒂当家庭教师的种种经历也与简爱相吻合。由此我们注意到夏洛蒂赋予了主人公许多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当然这是作者创作的自由,但其背后掩盖的是什么呢?夏洛蒂在创作《简爱》之前对她的妹妹们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矮小而貌不惊人,然而这个女主角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一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段话是颇值得玩味的,我个人倒是觉得从中仿佛可以读出一种酸酸的掩盖在不服气下的自卑心态来。因此,与其说是简爱心中的自卑,不如说是夏洛蒂本人的自卑更合适些。
不妨来读一下她最著名的一段宣言:“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在罗切斯特的舞会上,身材矮小、穿着寒酸的简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奚落和嘲讽,但最终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得到了“王子”的爱情。简爱在上流社会的领域中战胜了那些有名的太太小姐,这种报复真实痛快淋漓呀!
然而灰姑娘依然是灰姑娘,简与罗切斯特订婚后,还是对他们两人的关系缺乏信心,她明白“社会地位和财富把我们远远分开”。在他们的婚礼当天,梅森先生与律师的突然闯入将原有的一切都打破了,一个比社会地位和财产更难逾越的鸿沟摆在了眼前——罗切斯特先生一直有妻子,她是个疯女人并且一直被关在桑菲尔德庄园的阁楼上。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是简爱没有预料到的,尽管后来罗切斯特诚恳地向她表达自己的内心,并极力摆明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家庭利益的牺牲品,但简还是决定离去。简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桑菲尔德呢?小说中写得很清楚,简是一个把爱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妻子,他事实上差点犯了重婚罪时,也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当时当地就原谅了他”,而此时,她甚至连事情的真相都不知道。那么是什么理由促使简坚决要离开呢?简只说了句“我关心我自己”并从上帝那里找寻安慰。在简的心里,只有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可以给她获得“平等”的必要资格,只有通过这样的平等,简才能找到信心来克服她多年来一直为之受折磨的自卑心理。当她有了一份遗产,真正成了一个独立的女人,于是可以自由选择她的道路,听从她自己的心愿,故事才可能继续向下发展。《简爱》的结尾,罗切斯特成了小说最终的牺牲品,不仅把残废的罗切斯特作为对一种社会习俗的牺牲,也是为了简(作者)下意识的为了自己道德的纯洁性而牺牲的。一份小小的财产也许可以帮助她获得一些自信,但依旧无法保障她作为罗切斯特太太的安全感。外表的平凡如同财产的贫瘠,一直是她心头的两根刺。为了使简爱进一步摆脱自卑,夏洛蒂给予了她一笔遗产,但外貌却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好削弱对方,罗切斯特就这样被安排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瞎眼断手的残废,而伯莎·梅森也被烧死了,对于简来说的确是“前途一片大好”!果然,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时,看到这里的现状,她深情地对罗切斯特说:“现在我比以前更加爱你,现在我对你可以真正地有用,而以前你却处在骄傲的不依靠别人的状态,除了作赏赐和保护人以外,不屑扮演其它角色。”这时的简爱扮演着情人加慈母的角色,显得又多情又崇高。多年以来,这个主角一直因为她对独立的强烈追求和对爱情的伟大的热情受到赞扬,但事实上,她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员,终是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简爱也不过是作者笔下追求与矛盾的统一体罢了。然而这矛盾的统一体在我们读来身上仍然无法摆脱夏洛蒂•勃朗特身上的自卑感——也就是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心理。
第五篇:《飘》和《简_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飘》和《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作 者:解媛
指导老师:詹蓓
安徽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 英语系 2010年9月30日
ⅰ
摘要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诸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思嘉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飘》与《简爱》的创作背景入手,在分析她们性格的闪亮点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飘》与《简爱》中郝思嘉与简性格的双重性以及她们性格的异同,进而探讨了该书的精神价值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飘》;《简·爱》;性格;
Abstract Jane Eyre and Gone with the Wind are two masterpieces about love, writte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countries.The two works both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heroines Jane Eyre’s and Scarlett’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views on love and money, writing background and so on.Jane Eyre and Scarlett are not contend with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they struggle with fate, dare to pursue love and independent life, however, their attitudes toward love, marriage and survival are quite different.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Jane Ey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hining points of their personality and reasons for their character formation,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the heroines’ double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two novels.And thus it mak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piritual valu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wo works.Key Words: Gone with the wind;Jane Eyre;character
ⅱ
目 录
摘要......................................................................................................................................................i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作品简介......................................................................................................................................1
(一)《飘》的创作背景...........................................................................................................1
(二)《简·爱》的创作背景...................................................................................................2
(三)《飘》和《简·爱》的研究价值...................................................................................3
三、《飘》中女主角性格分析.........................................................................................................4
(一)郝思嘉的性格特点.........................................................................................................4
1、战前的自大、虚荣、任性..............................................................................................4
2、战中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5
3、战后的贪婪、倔强、自私、卑鄙..................................................................................5
(二)郝思嘉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6
1、家庭的影响......................................................................................................................6(1)母亲的影响..................................................................................................................6(2)父亲的影响..................................................................................................................7
2、不幸婚姻的影响..............................................................................................................7
3、战争的洗礼......................................................................................................................8
四、《简·爱》中女主角性格分析.................................................................................................9
(一)简的性格特点.................................................................................................................9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9
2、追求自由、渴望平等....................................................................................................10
3、感情炽烈、追求真爱....................................................................................................10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11
(二)简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11
1、等级偏见........................................................................................................................11
2、宗教束缚........................................................................................................................12
3、经济压迫........................................................................................................................12
4、男尊女卑........................................................................................................................13
五、郝思嘉与简的性格特点比较...................................................................................................13
(一)相同点.............................................................................................................................13
(二)不同点.............................................................................................................................14
六、郝思嘉与简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14
(一)维护女权.........................................................................................................................14
(二)男女平等.........................................................................................................................15
七、结语............................................................................................................................................15 参考文献............................................................................................................................................16
《飘》和《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一、引言
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玛格丽特·麦切尔的《飘》和勃朗蒂·夏洛特的《简爱》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分析郝思嘉和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她们的性格比较。使我们对她们有个面面而系统的了解。正确的看待她们的优缺点。再从家庭的影响﹑婚姻的不幸﹑事故变迁三个方面分析郝思嘉性格复杂性由来。从等级偏见﹑宗教束缚﹑经济压迫﹑男尊女卑等分析简爱的性格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让我们能够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审视她们身上所展现出来世人所共有的人性弱点,帮助人们公平公正地去评价两为女主人公。凸显她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由此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当代女性在成功道路上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提出现代女性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事业方面可以学习郝思嘉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在家庭生活方面学习简的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和独立人格;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习郝思嘉充分利用美丽外表优势以及简的真诚及善良内在修养,赢得他人尊重。
二、作品简介
《飘》和《简·爱》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飘》的创作背景
(美)米切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由于适合一般市民品味,一出版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于1937年获曾利策文学奖。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1949年8月16日,她不幸因车祸而去世。
亚特兰大是佐治亚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始建于1873年,内战期间曾是南部邦联的铁路、工业和主要物资供应中心。1864年南北两军曾在这时进行过几个月的拉然战,后被北军焚为平地。后来的亚特兰大完全是靠亚特兰大人的双手重建的。所以米契尔从幼年时起,就常听到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这在她心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南方的社会生活为生活环境的全景社会小说。小说全面展现美国南方社会风貌以及各色人物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变迁,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在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不同的性格所必然走向的不同的命运安排。作者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观察视角,细微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以郝思嘉为中心人物,以瑞德、梅勒妮和艾西里为主要性格人物的社会活动,通过他们的社会活动,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画面,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走向。
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性格单一且突出的人物,即正面人物则性格光辉伟大,没有丝毫缺点,而负面人物则通常充满了阴暗狡诈、冷酷无情的性格本质,性格区别塑造的十分分明。而《飘》却打破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种性格组合既圆润而生动的变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社会巨变所带个人的一种改变。
小说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已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
(二)《简·爱》的创作背景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甚至许多生活细节,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验。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豪渥斯是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1847年秋以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随即在次年又相继两次再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由此进入英国著名小说家的行列。
(三)《飘》和《简·爱》的研究价值
《飘》这部小说赢得了美国及世界各国众多读者喜爱,并且历久不衰。《英美文学研究新视野》中指出,《飘》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小说,因为是一部美化蓄奴制,曲解南北战争的作品,其对废奴运动是抵制的,其政治态度保守,同时因为西方文学中重个体,个体的精神,是西方文学创作中注重人物典型刻画的一个重要指导精神,也是我们研究其的价值所在。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作者以其自身成长经历为模板成功地刻画了简这样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作者使简成为一名既具反抗与追求又不乏善良与真诚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女主人翁简的崇尚理智, 忠于理想, 富有理性的性格促成了作品的价值。
《简爱》与《飘》都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麦切尔塑造的是一位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在她的笔下,郝思嘉不仅阴险、狡诈,同时也是个勇敢、独立、自立、自强、有自己的主见。而简爱则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藐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己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不向命运低头。这俩位女性都很坚强、独立、自主,有积极上进的精神。通过了解这俩部小说以及对它们性格的研究。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尊。
我们明白了要维护女权与男女平等,我们以郝思嘉和简为榜样,与一切违背道义与人格的制度作斗争。明白妇女从自身经验出发的阅读的合理性。清算了男性文本中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解构了男性文本中的虚假女性形象,并力图在这样的颠覆性阅读中,提高女性自身觉悟,使妇女选择一条自主的生活方式。不受男权的控制。从而完善当代女性的性格特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飘》中女主角性格分析
《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是双重性的。他不仅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作品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既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郝思嘉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下面我们通过对其性格的分析,对其有个理性的认识。
(一)郝思嘉的性格特点
郝思嘉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不仅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对性格的塑造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战争对郝思嘉的性格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又可以把郝思嘉性格的转变按照其生活经历的变迁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战前的自大、虚荣、任性
战前,郝思嘉作为拥有众多黑人奴隶的塔拉农场主的女儿,她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生活安逸、富有魅力的外貌赋予她很强的虚荣心,不喜欢读书。对于艾希礼及媚兰所谈及的音乐、诗歌、书本知识一概不感兴趣。她习惯了身边的每个男的都围着她转,为她着迷。习惯了轻易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习惯了一切如她心愿。他的虚荣与自大使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像对艾希礼,他和别的男的不仅在教养、学问、爱好不同,也不像别人对她是百依百顺,因此她对艾希礼痴迷不已。当汤家兄弟告诉她卫希礼马上要跟媚兰结婚时,她在心里说:“唔,这不可能是真的!那对孪生子准搞错了.他们又在找她开玩笑呢.艾希礼不会爱上她.谁也不会的.同媚兰这样一个耗子似的小个儿。”(13,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竟天真地相信艾希礼其实是喜欢她的,甚至跑去要求阿希礼同她私奔。看得出,由于天生的丽质,郝思嘉这时已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而正是这种优越感和她的自信自负使她的爱情成为必然的悲剧。在遭到艾希礼的拒绝后,为了报复艾希礼,她居然赌气地答应跟自己一点也不爱的查尔斯结婚,而且说越快越好。这就足见郝思嘉小姐的幼稚和任性。但即使是结婚,也是为了气艾希礼。在她内心深处,他从未放弃艾希礼,从未放弃自己的初恋,永不放弃!这就是一贯娇生惯养过着优雅生活却高傲自负固执虚荣的郝思嘉。她的这一举动反映出了她的自大、任性和天真幼稚,她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因此会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哭闹不休。不惜一切得到自己想要的。
2、战中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
由于战争的爆发,不久郝思嘉旋即成了寡妇,因为她的丈夫病死沙场。对于丈夫的死,她没有多少痛苦,因为她不爱查尔斯,但她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为了实现对艾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自己的情敌,艾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即使自己对接生的事一窍不通,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妇女们可能早已晕倒在地上,郝思嘉却坚强挺了下来。这种骨子里的坚强让她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她们在回塔拉时,途中她们遇到一头她们很怕的老母牛,可是她一下子就把自己本来的角色转换过来,以前她是“连袜子也懒得捡”的庄园千金,可现在她们需要这头可怕的老母牛,媚兰的孩子需要喝奶,而且她们要吃。她怕牛,但最终她还是用自己唯一的一条完整的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得起泡的手指流血 来,颤抖不已才制服了这头牛。
殊不知,正当斯佳丽为塔拉没有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感到庆幸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正等着她。母亲已在前一天去世,父亲因母亲的辞世悲伤过度,神志不清。家里十来张嘴要吃饭,而塔拉种植园留给她的几乎一无所有了。为了保护庄园和她的亲人,亲手杀死一个北佬。郝思嘉明白她需要的不是难过,而是把家支撑下去,她要的是坚强的面对。饿过、痛过,受过屈辱和伤害,可斯佳丽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指挥起一家人开始各得其所地工作,自己也事必亲躬,带头到田里去采熟了的棉花,在北佬来临前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当父亲去世,当黑妈妈离开她最疼爱的小姐,当自己最可爱的女儿夭折,甚至连最深爱自己的瑞特也走了……斯佳丽没有绝望,直到最后一刻。她相信“明天又是一天”。
3、战后的贪婪、倔强、自私、卑鄙
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饥饿、贫穷让郝思嘉变得尖刻和自私。当她看到塔尔顿家中为他们逝去的儿子立的两块大理石墓碑时,她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为多花在墓碑上的钱心疼。当她收留南方士兵时,她时时刻刻在为多吃掉的食品痛心,恨不得他们赶快离开。同时,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传统的观念,采取各种手段,对弗兰克也是恶声恶语,成日没有好脸色。自己做主买下了锯木厂并亲自经营。她不顾别人的嘲笑与轻视,坚持做自己的原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她又一次不顾众人的非议,排除种种阻碍,雇犯人到工厂来做工。她做生意使用的残酷手段令人骇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她可以为了赚钱,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头露面地经营木材厂。为了更多的利益,采用“上等人”所瞧不起的“卑鄙”方法。还可以和一个被所有人责骂为无耻、下流的人结婚……但是郝思嘉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了。甚至为了赚钱,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好好照顾过。
郝思嘉的三次婚姻也可以看出她的自私,固执与卑鄙。第一次结婚,是为了让艾西礼生气,同时考虑到这个人有钱。第二次,为了得到钱,她打算嫁给瑞德,还打算做他的情人,遭到拒绝后,她知道自己的妹妹的情人有存款,就用尽心计与他结婚。第三次结婚,不是她爱上瑞德了,而是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郝思嘉还是执迷于艾希礼,瑞德一次次的容忍,想办法让她摆脱阿希礼给她的假象,希望她明白自己所爱。而斯佳丽却一一次次的执迷不悔,固执地认为自己爱的是阿希礼。而当玫兰尼死后,斯佳丽突然发现自己爱的是瑞特而不是阿希礼:但是此时已经晚了,她失去了太多。
(二)郝思嘉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郝思嘉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从小就是家中的大千金,父母疼爱她,经常参加舞会。骄傲自大无视别人,同时勇于追求自己的初恋。但是她也经历了战争,在战争中她表现出另一种性格。然而她在婚姻方面是失败的。我们从家庭、婚姻、战争三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关,因此父母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郝思嘉当然也不例外,她母亲贤惠大方,父亲粗犷、豪放,他们都对她性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母亲的影响
郝思嘉出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在她出生时,郝思嘉的家庭已经算是上等人家的家庭了。她有一位温柔贤惠而又能干的母亲。母亲是郝思嘉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从小郝思嘉就受到母亲良好的道德规范的熏陶。面对这个可以称之为“女人楷模”的母亲,郝思嘉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她既想做个母亲那样有着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种种道德规范的意识。她受不了母亲责备的目光,所以,她在母亲面前总是摆出最好的面孔,行动也最规矩。“她只学会了外表的优美仪态,至于这种仪态理应迸发出内心的美她可从来没有学过”(47)郝思嘉学习礼仪只是为了更受欢迎。所以无论她散开的长裙多么老实,发型显得多么端庄,小手交叠的多么文静,她的本来面目是藏不住的。
但是母亲对她的教育还是有影响的,在她看来,所有女人都是敌人,只有母亲和老天最可靠,最让人放心。当战后回塔拉的途中,她首先想到的还是回家依靠家人,依靠母亲。当瑞德给她东西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教育她,当别人给自己东西时,首先要给钱的道理。她一方面要尊敬母亲,把她当偶像崇拜,又想揉母亲的头发,并且取笑她,她一方面对母亲的教育反抗,又把母亲当成圣母,这些复杂性影响着她性格的多重性,使她爱慕虚荣,单纯又实际,思考问题不缜密,同时形成了她独特的叛逆性格。
(2)父亲的影响
郝思嘉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和脾气暴躁的性格。然而在家里她和父亲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当父亲看到她跳篱笆时,便当面责备她,但事后不会向她母亲提出。而郝思嘉要是知道父亲打牌输了钱,她也不会告诉母亲。他们两个人有一样的想法,父亲有事不想让妻子知道,女儿有事也不想让母亲知道。他们之间有一种挺正常的父女联盟,不想让爱伦知道了他们做的事而生气和担心。同时,郝思嘉在父亲身上学到的还有对生活的坚强品格和对黑人仆人的慷慨关心。十几年的生活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她之所以在后期表现的很坚强,很勇敢,能够独立撑起一家人,一大部分原因还是受她父亲的影响的。她始终记住父亲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之公开在亚特兰大和北方佬做生意。而思佳的信仰是坚强,自信,对土地的热爱,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这也受了她父亲的影响。
一位表面严厉其实内心憨厚的父亲在关系到女儿终身幸福的婚姻大事上,还是觉得应该嫁给塔尔顿家兄弟中的一个,当然这也是出于现实和家族利益。但郝思嘉更体现了她对旧习俗的反抗和个性的叛逆。在郝思嘉看来,他的父亲代表的是旧的思想观念,正是这种旧思想产生的教条阻碍着她对爱情的追求。因此,在斯佳丽的内心里,对那种束缚人的礼教、教条更厌恶了。她要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
2、不幸婚姻的影响
郝思嘉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婚姻,而这三次婚姻对她来说是失败的。第一次婚姻,她嫁给了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的查尔斯,仅仅是为了气艾希礼,让他以为自己只是和他调调情而已,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也是考虑他有钱。然而结婚没几个月,丈夫就战死沙场,自己成了寡妇。然而,使她灰心的是,接下来又做了母亲。由于查尔斯和她没有一点感情基础,所以甚至对于孩子,她也带着厌烦的心理,更不用说寡妇带来的束缚了。她是不会向现实屈服的,她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切。第二次,她也是为了钱,不择手段的抢走了妹妹的情人,结婚后,她根本不顾丈夫的感受和建议。也不照顾自己的小孩。一心只想自己经营的锯木厂。第三次婚姻,她嫁给了瑞德,虽然也是为了生活的富裕,然而瑞德是爱他的,疼她的。但是悲剧是她一直迷恋他的初恋艾希礼,直到自己女儿夭折后,她才清醒。才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瑞德,而此时已经晚了,瑞德已经离开了她。
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奢侈,在追求的过程中,她也失去了很多,同时也说明了她缺乏一种安全感。她失去了亲情,失去了爱情。后期她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此时,她觉得只有金钱和土地才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好。从而加深了她的贪婪,吝啬与卑鄙。
3、战争的洗礼
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后,郝思嘉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她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她的家人和她的塔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金钱对她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郝思嘉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乐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斤斤计较的当家人。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惊人毅力。为了生活,堂堂的大小姐亲自下地干活,为了养活一家人,原本白嫩的手上长满了老茧。
战争虽然令其厌恶,但战争也为郝思嘉从旧的教条中脱离出来创造了条件。在混乱的环境中,框框条条的束缚必定会有所松动。帮助她从枷锁中挣脱出来。在义卖会场上,在瑞德不怀好意的邀请下,郝思嘉虽然也有过顾虑,也有过担心,但是在顾虑、担心之前,她还是渴望快乐,渴望自由的心灵早已经无比兴奋接受了。尽管后来引起了别人的非议以及父母的责备。最终还是摆脱了一切,自由快乐的生活。
四、《简·爱》中女主角性格分析
简是一个不漂亮,没有金钱也没有地位的平凡女人。那么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呢?毫无疑问,这主要是作者赋予简这一人物性格的完美复合性。反抗和追求,善良和真诚和谐地统一于简的性格中。
(一)简的性格特点
主人公简的魅力源自于作者赋予其的鲜明性格。她的抗争是对她那个社会的残酷、伪善的批判,她的追求表现了平民女性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她的善良和真诚则让我们看到了平民女性的那种决然不同于上流社会妇女的美德。下面我们具体的看看其特点。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从小就寄居在舅妈家里,舅舅去世后, 受尽里德舅妈一家的虐待,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境况, 简并没有忍气吞声, 而是萌生了反抗情绪。当表兄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打她时, 被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暴发出来,演变为激烈的动作和语言,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斥责表哥就像是杀人犯同时指责舅妈不是好人。从原文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反抗:
“不公呵,不公!”我的理智呼喊着。在痛苦的刺激下我的理智变得早熟,化作了一种短暂的力量。决心也同样鼓动起来,激发我去采取某种奇怪的手段,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压迫,譬如逃跑,要是不能奏效,那就不吃不喝,活活饿死。
那个阴沉的下午,我心里多么惶恐不安!我的整个脑袋如一团乱麻,我的整颗心在反抗:然而那场内心斗争又显得多么茫然,多么无知啊!我无法回答心底那永无休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如此受苦。此刻,在相隔——我不说多少年以后,我看清楚了。(5,夏洛蒂·勃朗特)
在洛伍德学校,塑造了海伦·彭斯,这一典型,她与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伦是个逆来顺手的乖乖女。是宗教迫害下的产物,简看到这一情景想到的就是反抗。长期受到欺负和责骂, 使简爱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爱与恨的激情, 养成了“大胆, 激越, 坚强的个性。
简认为, 真诚的爱应该光明正大、合情合理。当她得知罗彻斯特有位疯妻时, 她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 她的精神、灵魂希望与罗彻斯特在一起, 可是理智告诉她必须离开。留下意味着成为罗彻斯特的情妇, 意味着失去自尊、自爱与独立, 于是, 简选择了离开。她是多么得自尊、自爱、自主啊。
2、追求自由、渴望平等
离开寄宿学校,简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 简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的挚爱, 简爱没有什么地位,长相也很平凡, 但是她拥有极其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和不屈的个性。在桑园,一个是受人歧视, 贫穷位卑的家庭教师, 一个是受人仰慕, 富有位尊的庄园主。在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看来, 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 “对待爱情, 简认为平等是其存在的前提。在精神上, 在爱的世界里, 简觉得自己和主人罗彻斯特是完全平等的, 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当她发觉自己深深地爱上主人后, 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 她执着、勇敢地去爱, 敢于向传统的等级制度和世俗观念挑战, 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的平等, 虽然她没有贵族小姐的气质。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向罗彻斯特控诉: “你认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你以为, 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78)这表明她有主见, 追求平等,勇敢追求爱情。
3、感情炽烈、追求真爱
简对罗彻斯特的情感非常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离开桑园后, 简被神约翰的妹妹救助后,简遇到了圣约翰。在与简相处的过程中, 圣约翰发现她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 非常文雅, 又非常英勇, 于是向她求婚。按理说, 简也是基督教徒, 面对救命恩人为了传播福音而求婚理应是点头答应的, 然而她却拒绝了。她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放弃女人的权利。简说, 如果作为助手去印度协助圣约翰的工作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妻子则不行。因为在她看来, 圣约翰爱的是上帝, 并不是自己, 求婚只是为了方便日后在印度的工作, 妻子只是个称号, 里面没有蕴含着爱, 没有爱情作基础的婚姻是不完整的。但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虽然简爱离开了桑园,但是他还是爱罗彻斯特先生的。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在重回桑园时,虽然罗彻斯特先生已经双目失明,残疾了,但是她还是没有离开他。守住真爱,与他共度以后的人生。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简是一位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女性。小时候,她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连佣人都比不上的下姐。所有人都歧视她,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在洛伍德学校学习时, 表现了简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开始她被排在最低的那个班的最后一名。到毕业时,她升为最高的那个班的第一名,并且被留在学校任教。就是她流浪到荒原的那一段最艰苦的日子里,她也没有停止奋斗。她先是跟黛安娜和玛丽学习德语,后又跟圣约翰学习印度斯坦语。正因为她能这样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她才能变得心灵丰富,头脑敏锐,知识渊博,见解独到。
(二)简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简从小就受歧视,地位十分的卑微,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我们从等级偏见、宗教束缚、经济压迫、男尊女卑四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1、等级偏见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分裂运动,表面上采取改革措施,如女工实行八小时工作日,但是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善,妇女没有平等的权利与地位。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简直不能相比。简就是生活在那个时期。她 生活在一个以社会等级观念为主流的社会里。她的孤儿身份决定了她的下层社会 地位。传统的等级偏见影响着她的社会生活,使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平等。在她与里德夫人和罗切斯特的接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里德夫人,一位已故地方长官的妻子,是社会等级偏见的化身。她使整个盖兹海德府弥漫着对小简·爱的鄙视。盖兹海德府也因此成为小简,爱萌发反抗意识的 第一个舞台。十年后再次回到盖兹海德府看望垂危的里德夫人的简,虽然依旧受到里德夫人的女儿们的鄙视,但是对她来说,她们的嘲讽已不再具有一度有过的那种力量了,这意味着她对社会等级偏见有了一定的抗衡力量。返回盖兹海德府的决定显示了 简,爱对等级偏见的抗争走向成熟。在与罗切斯特的相爱同样也涉及到了婚姻观念的等级偏见。当简得知罗切斯特最有可能的结婚对象是一位地位财产相当的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时,她画了两幅肖像画并在内心把自己和这位贵族小姐做了对比,称自己是孤苦无依、相貌平凡的家庭女教师肖像,称对方是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布兰奇。尽管最后她勇敢的追求真爱。她的思想与生活多少还是受到等级森严的影响。
2、宗教束缚
海伦·彭斯就是基督教的化身。对于充满异教色彩的幼小的简爱,海伦·彭斯就是一盏明灯,一步步引导简爱走出迷津,海伦的教诲和躬身力行的榜样为简爱的灵魂注入了宽恕和克己的精神:“爱你的敌人,为诅咒你的人祝福,善待那些恨你,凌辱你的人。”(7)简天性中的报复和反抗情绪逐渐被基督教弱化,而代之以基督教的博爱与隐忍。让她在孤儿院整整呆了十年。当简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出走生活,也还是受到当时宗教的影响,她毫无怨言,因为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上帝无处不在,我感到了上帝的伟大和力量,我肯定他有能力拯救他创造的东西。”简爱不愿意回首那段她自认为是宗教罪恶的感情,在艰难困顿中,她一次次呼求上帝:“哦,上帝啊,再支持我一会儿吧!帮助我,指导我吧。”这可以体现简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意识支撑着她,基督教也束缚了她。毕竟社会的主流是基督教,异教的侵入在简爱的思想只是很少的一个部分,当罗彻斯特威逼诱惑简爱作他的情妇时,面对男权的专制,简爱用基督教克己的精神理直气壮的拒绝了他,而当他双目失明后,简爱又听从上帝的召唤回到他的身边。可见,在当时的西欧,基督教弥漫社会各个角落,渗透人们的深层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言行。、经济压迫
在维多利亚时期,出身低微,没有钱是会被歧视的。由于经济的压迫,简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是会被人指责的,但是她很勇敢,要求平等。在简的心目中,经济的独立是她人格独立的支柱,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她才觉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觉得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虽然童年是贫穷的,但她发奋努力,终于以超群的才华当上了老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成人以后她也是如此。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给她买的昂贵首饰,她不想有一颗被恩惠压倒的心,她执意不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而要继续作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挣得的钱来付自己的膳宿费。在离开桑菲尔德和她所深爱的男人后,简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份新的生活。她承担了圣约翰为他介绍的艰苦工作———为穷人服务, 做一名乡村教师。同时,这份工作也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
4、男尊女卑
在《简爱》中,在那个时代,男尊女卑是十分明显的。也扼杀了女性的本性。如今讲究男女平等,可是,那时就是男权社会。男权永远大于女权。简的表哥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尽管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但是却依仗其男性的身份自然的成为里德舅妈的心肝宝贝。成为家中的小主人。而简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了。这也造成了她的反抗与不公的心理。
简的行为在当时是不允许的,第一,向罗切斯特表达真爱,第二,拒绝了别人的求婚。很明显男尊女卑十分严重,为什么女的就不可以而男的却可以呢。简就看不惯这一点,敢于挑战,争取自己的权利,获得了真爱。
五、郝思嘉与简的性格特点比较
郝思嘉与简俩位女主的性格塑造堪称文学经典,各自作者都通过对女主性格的分析,心理描写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概述从而总结出她们复杂多变的性格特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俩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特点以及对我们新一代年轻女性的启发,下面就她们以她们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
(一)相同点
郝思嘉与简她们都是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的不朽的文学著作中塑造的性格鲜明的女主形象。她们都是作者意愿的表现。虽然她们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下诞生的女性形象,但是她们仍然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她们都很叛逆与反抗,郝思嘉虽然出身家境好,但是却不像个大小姐,她讨厌胃口小,跳舞没跳俩下就说自己累了。简也反抗,她反抗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不管在舅妈家还是在孤儿院,她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
其次,她们都很勇敢与坚强。郝思嘉虽是大小姐,但是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她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坚强与勇敢,她做了一般女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拿枪杀死北方佬,帮情敌接生等。尽管经历了三次婚姻的失败,但她还是坚强的带着一家人活着。简童年在孤儿院长大,在那里,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没有一般的毅力是支撑不下去的,而她一呆就是十年啊。
最后,她们都是很勇敢的追求真爱,向对方表达真爱。尽管郝思嘉最终没有得到真爱,而简却得到的,但是这个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不同点
郝思嘉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和纯净的淡绿色眼睛征服了读者。她沿袭了母亲爱伦那种法蓝西沿岸贵族的优雅,她出身优越使她不自然的就形成了自大以及极度的虚荣心。比如,就是因为艾希礼的教养与学问与县里其他男孩不同,也不像其他男孩对她百依百顺,她才对他执迷不已。她认为只要有一件新的衣裳和一张白净的脸当武器就能击败命运。她因为生活富裕,有一百多个黑奴可以使唤,有父母为她满足一切的愿望。因而她自私、任性,爱慕虚荣,自私表现为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她抢走了妹妹的情人,任性表现为在被艾希礼拒绝后,立刻决定一个她一点也不爱的人的求婚,仅仅为了气艾希礼。又由于婚姻的失败以及战争的洗礼,是她十分的贪婪与自私,同时他也很卑鄙,为了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如雇佣犯人,仅仅只是为了生活的富有,她不相信爱情。而作为家庭教师的简。她身材娇小,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一张苍白的小脸儿,穿一身朴素的衣裳,只有一件单粒小珍珠的胸针——潭波尔小姐的礼物。一个典型的平民女子。她虽然身份地微却十分的善良,她很喜欢罗切斯特的女儿,在简知道她的身世后,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以前的看法。简很自尊也很自爱,对待爱情也很理智,当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后,她选择了离开,她不会为了爱情而作别人的小情人。当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清楚他并非真的爱她,只是为了工作,因而拒绝了他,他很理智。简和郝思嘉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她们。
六、郝思嘉与简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
前面我们分析了《飘》与《简爱》中女主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了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从而明白她们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维护女权、男女平等。
(一)维护女权
郝思嘉和简在维护女权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郝思嘉和简都争取了追求爱的权利,她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敢于向对方表达爱。特别是简,她在庄园被毁,疯妻自尽,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下依然选择了他,她获得了合法妻子和独立人格的权利。郝思嘉自己经营工厂,她维护女权,认为妇女有权利自己经营。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自尊自爱,我们也应该维护女权,去争取我们女同胞应有的权利,当我们付出劳动成果时,我们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我们有权享有女性特殊假期的权利。我们要大胆勇敢的创业,追求自己的爱情。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会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
(二)男女平等
简与郝思嘉都是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她们那个时代有着严重的男女区别。而她俩则是追求男女平等的代表。她们反抗,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男女是平等的。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事业方面还是家庭方面,男女都是平等的。这对我们当代很有教育意义。随着国际社会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趋势,各国政府对妇女问题高度重视,妇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作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发展原则,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标志性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它简明、准确、深刻地提示了妇女解放的实质,具有极其有力的社会号召力,为争取两性的社会的平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消除性别歧视已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国际共识了。
作为当今的一代,我们更应该争取男女平等,我们有权利和男同胞一样,我们有上班的权利,而不是一定要在家干家务,带孩子。招聘单位也应该没有性别歧视。男女平等了,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
七、结语
《飘》与《简爱》自问世以来至今仍然畅销不衰,说明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凝结成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对于主人公郝思嘉,玛格丽特·米切尔赋予她性格的双重性;而简的魅力源自于夏洛蒂赋予其的鲜明性格。我们对其应有理性的认识。
通过对《飘》和《简爱》中女主角的性格分析,我们对郝思嘉和简也有了很全面的了解。我们看到她们身上的优点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她们的缺点。我们看到郝思嘉的自大、虚荣、勇敢、拼搏与自私。同时也看到简的自尊自爱,渴望平等,追求真爱与聪慧过人。从她们的性格比较中,我们学习到维护女权与男女平等在当今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她们做一个有头脑,有智慧,有勇气,独立自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New York: The New.199.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M].Random House U.S.A, 1994.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World B-ook Publish-ing,2001.Stephen, Martin.English Literature: A Student Guide.2nd ed.London: Longman, 1991.常耀信(Chang Yaoxin).《英美文学简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邓兴义(Deng Xingyi).《新编英美概况》[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丁芸(Ting Yun).《英美文学新视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胡新(Hu Xin).“两位女性迥异的自我实现之旅——简·爱与斯佳丽之比较” [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柯云路(Ke Yunlu).“童话人格-〈飘〉与思嘉丽情结”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涸磊(He Lei).“《飘》和《简·爱》的情爱叙事比较” [J].《时代文学理论》2007(10).梁海燕(Liang Haiyan).“简·爱的爱情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J].《中国期刊网理论界》,2009(12).李霁野(Li Jiye).“夏洛特·勃朗蒂和她的创作” [J].《 外国文学研究》,1980(5).刘卫红(Liu Weihong).“勃朗特女性价值观对当今女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J].《学园》,2010。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飘》(陈良廷等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潘晓梅,严育新(Pan Xiaomei, Yan Yuxin).《情爱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苏珊.S(Susan.S).《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孙曼(Sun Man).“英美两国民族性格特征对比” [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沈林昌(Shen Linchang).“传统人格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冲突——解读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J].《阅读与鉴赏》,2008(11).宋燕(Song Yan).“简爱:自强与自爱” [J].《 当代电视》,1999(3).王化学(Wang Huaxue).“说简爱” [J].《 外国文学研究》,1980(4).王佐良(Wang Zuoxiang).《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简爱》[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9。
张伯香(Zhang Boxiang).《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与数学研究出版社,1999。张丽丽(Zhang Lili).“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 [J].《 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8。
朱虹(Zhu Hong).《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张孝宜(Zhang Xiaoyi).《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