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题库

时间:2019-05-15 04: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史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史题库》。

第一篇:新闻史题库

新闻史 一选择 1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泛的手写传播方式。

2、最早的报刊出现在德国。3美国四大廉价报纸:

1833年 美国纽约 本杰明·戴 《太阳报》

美国 戈登·贝内特 《纽约先驱报》

美国 霍勒斯·格里利 《纽约论坛报》

1851年 美国 亨利·雷蒙德 《纽约时报》 4英国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5马拉《人民之友报》

6四大国际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法国的法新社、英国的路透社、德国路透社。二填空

1《每日纪闻》罗马

2人类真正规定的新闻出版自由:1789,法国《人权宣言》 3和杰斐逊政见不同,并死于决斗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 4马克思主义报纸:《真理报》《火星报》《莱茵报》《新莱茵报》 5NHK日本广播协会

6《每日邮报》创办者:北岩勋爵

7世界著名通讯社和媒体的全称、缩写(1)通讯社:

二战前:法国 哈瓦斯通讯社 德国 沃尔夫通讯社

英国 路透社

美国 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二战后:英国 路透社

美国 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

美国 合众国际社

法国 法新社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塔斯社)8报纸、媒体的国别问题 英国报人报纸:

①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马利特在创刊号上声明:“该报创办之目的,在迅速、正确而公正的报道国内外新闻,不加评论。而且相信读者的智慧,对登载消息的确切含义,一定有正确的判断”

②丹尼尔*笛福 是英国的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的报业之父”其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学者认为“这是世界第一部在报纸上发表的连载小说”。

③阿狄生 的《旁观者》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

④凯夫的《绅士杂志》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该刊还是第一份以“杂志”做刊名的刊物一直到1914年停刊,是英国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

⑤《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问题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被默多克收购后渐趋保守。

⑥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北极星报》称他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和宗教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英国黄色小报)

⑦哈尼 创办的《红色共和党人》马恩评价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革命的文件,后改名为《人民之友》。(首先连载英译《共产党宣言》)

⑧1847年,同盟中央机关刊《共产主义杂志》在伦敦创刊,封面上印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

⑨北岩:英国现代新闻事业奠基人,被称作“舰队街的拿破仑”。主要贡献有:创办《回答》周刊、《每日邮报》,改组《新闻晚报》、《泰晤士报》等。一战期间曾担任英国对敌宣传总监,主持对德国的战争宣传。主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新闻,花重金雇用名记者。

美国报纸报人:

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本杰明*哈里斯: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

约翰*坎贝尔: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 布鲁克:《波士顿公报》与《波士顿新闻信》竞争。竞争的开端。

詹姆士*富兰克林:-《新英格兰报》又称《新英格兰新闻报》是为读者提供喜闻乐见和迫切需要的新闻,而不是刊登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僚所控制的消息的第一张美国报纸。它的风格敢作敢为,而且文学水平高。

本杰明*富兰克林:-詹姆士富兰克林的弟弟,整个生涯可以概括为“事业的成功、丰富多彩和有益于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另一位美国人可与他相比。”1728年创办自己的印刷所,1729年接办凯默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同时是出版商、编辑、广告设计者、广告经理和推销员。是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②战争中的革命宣传家 塞恩亚当斯

托马斯*潘恩: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发表《常识》小册子,为当年7月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道路。

艾赛亚*托马斯:1770年与人合办《马萨诸塞侦探报》提倡“不自由,毋宁死” ③政党报纸时期

杰斐逊:他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独立战争后,杰斐逊在同联邦派的斗争中,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就出版自由与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争论的结果是1789年国会通过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其中第一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汉弥尔顿

④廉价报纸时期:

本杰明·戴 《太阳报》 戈登·贝内特 《纽约先驱报》 霍勒斯·格里利 《纽约论坛报》 亨利·雷蒙德 《纽约时报》 ⑤大众化时期: 普利策:《邮讯报》《世界报》 赫斯特:《纽约新闻报》 奥克斯:《纽约时报》 俄国报纸: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新闻报》,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1836年,普希金在彼得堡歘创办《同时代人》。《祖国纪事》《钟声报》 《俄国财富》《欧洲通讯》《俄国劳动》 工人报纸:哈尔图林《工人曙光报》、《工人报》《工人事业报》

1900年,俄国 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火星报》。1912年,彼得堡创刊《真理报》 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法国报纸 《巴黎新闻》 马拉《人民之友》

廉价报纸:吉拉丹《新闻报》、杜塔克《世界报》 四大日报:《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世界报》 德国报纸: 《总汇报》 《莱茵信使》 《药物文献》 《莱茵报》 《新莱茵报》 《世界报》《法兰克福公报》《南德意志报》《图片报》 意大利报纸 《每日纪闻》《威尼斯公报》《诚实报》路萨斯-阿萨林诺 烧炭党人《意大利周报》 廉价报纸:米兰《晚邮报》《世纪报》都灵《邮报》罗马《信使报》 三.名词解释

1、新闻信:是指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2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3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科利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4星法院:指皇家出版法庭,1586年,伊利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也就是“星法院法令”,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在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

5①论出版自由:弥尔顿的政论小册子,它于18世纪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评价道“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 ②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1644年出版了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评论它是“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③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清教徒家庭

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创始人。

政治上:反对君权神授,主张权利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

主要著作《政府论》《人类理智论》《论宗教宽容》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1.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生命,自由,财产,惩罚权。

2.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伏尔泰称赞他:只有洛克才算是我们时代胜似希腊最辉煌的时代的伟大榜样。马克思称赞他:是同封建社会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权观念的经典表达者。

6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创刊于德国。

实际上是“同盟”的机关报

宣传内容: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战争

宣传特色: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3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马恩的新闻思想:前期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

后随着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随着各国工人运动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马恩思想也由早期的自由报刊理论变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

7美国四大廉价报纸:

1.《太阳报》------本杰明*戴 在纽约创办,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首先该报有明确的板报方针,注重吸收广告,其次该报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注重“人情味”,第三,该报销售得法,给报童相当大的回扣。2.《先驱报》-----贝内特父子 他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该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该报新闻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地方新闻丰富。美国新闻史专家对他们的评价是“一个是争取新闻的大师,一个是制造新闻的奇才”

3.《论坛报》-----------格里利

他是美国著名的报人之一,1841年他创办了廉价报纸《论坛报》。该报首先确立了报纸理性原则。其次,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在他的葬礼上,演说家比奇尔在致辞中说:今天,在两大洋之间,实无一文明人或儿童未受格里利的影响。

《纽约时报》----亨利*雷蒙德

他是以为卓越的新闻工作者。生于富裕的农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后进入《论坛报》工作,成为格里利的得力助手。后来由于和格里利产生政见分歧,离开该报。他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

8北岩:英国现代新闻事业奠基人,被称作“舰队街的拿破仑”。主要贡献有:创办《回答》 4 周刊、《每日邮报》,改组《新闻晚报》、《泰晤士报》等。一战期间曾担任英国对敌宣传总监,主持对德国的战争宣传。主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新闻,花重金雇用名记者。

9四大国际通讯社:

1.哈瓦斯(法)1835年 查理*哈瓦斯 在 巴黎 创办。

全球第一家通讯社,现为法新社在美联,路透社之后。

2.沃尔夫(德)1849年 伯纳德*沃尔夫 在柏林 创办。1938年改组为德国通讯社。3.路透社(英)1851年 朱利叶斯*路透 在 伦敦 创办

它是现存通讯社中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当今世界新闻界最成功的通讯社之一。

4.美联社(美)1848年 美国纽约六家报纸为联合采访欧洲船只带来的新闻,成立了一个港口新闻联合社,这是美国第一个通讯社,也是美联社的开端。至1892年才正式改组为现在的美联社。

10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四简答

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和通讯社 电子传播

国际互联网传播

2资产阶级近代报刊的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

2)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率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3启蒙运动思想家

伏尔泰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启蒙思想家,其著作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等。

孟德斯鸠是世界上资产阶级法学的主要奠基人。狄德罗编纂《百科全书》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宣扬“主权在民”理论,是最著名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博马舍是杰出的启蒙戏剧家,脍炙人口的《费加罗的婚礼》。

4廉价报纸:指的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的得名。廉价报纸的特点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各种休闲趣味性的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5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主义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 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益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黄色新闻特点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耸人听闻的虚假感。2.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

3.重重欺骗手段,如捏造访问记者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刊登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

6普利策办报特点--------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有刺激性的新闻一增

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的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目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7无产阶级办报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它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它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8《火星报》宣传的内容:

《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1)同经济派论战,1899年,一部分经济派认识公开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他们反对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列宁认为,反对经济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条件。这种反击主要通过《火星报》进行。列宁通过《火星报》的宣传,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打击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2)宣传党的纲领。在《火星报》创办的三年时间里,报纸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制定党纲是《火星报》的一项重要工作。

9列宁的新闻思想:

1.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他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

2.关于报纸的功能:他指出,报纸的作用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3.关于出版自由:他第一次把争取“出版自由”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是争取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4.关于报纸的群众性:他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10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①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1644年出版了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评论它是“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

②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清教徒家庭

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创始人。

政治上:反对君权神授,主张权利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

主要著作《政府论》《人类理智论》《论宗教宽容》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4.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生命,自由,财产,惩罚权。

5.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6.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③杰斐逊:《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杰斐逊的新闻观(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为了防止政府腐败堕落,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言论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是不会被言论打倒,我们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

第二篇:外国新闻史

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行业,是在初级的新闻传播活动长期演进的基础上,再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孕育产生的,它有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广泛新闻传播这两个特点。(广义)

新闻事业指新闻媒介,包括电台,报纸等(狭义)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形式上划分)

1、口头新闻传播(时间最长)

① 人们用口头来进行信息交流、新闻传递的活动(语言产生之前,是非语言交流,用手语、体语进行信息交流),语言是人类新闻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② 其新闻性一般在发生战争等重大事情时体现(雅典战争时的马拉松)③ 同时还有:标记传播(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珠贝传令)

声光传播(声:鼓声,吹号;光:烽火,烟)

图式传播:艺术的起源,文字的发轫,最高级

2、手写新闻传播

① 口头新闻并未消失,如捎口信、新闻发布会等 ② 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

埃及植草文字,印度印章文字,中国甲骨文,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③ 书写工具的出现完善了文字传播

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空上的局限,使信息传播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保留的时间更长久

④ 两种主要形式:官方公报:公告式,最早古罗马时期,唐,邸报

新闻信:上流社会私人之间,古罗马,西罗马 西方早期最早最优秀的短新闻

私人信:西赛罗:保留900多封新闻信

小普林尼:记叙了意大利南端的火山爆发,埋没了城市,后来1000多年后,城市被发现

古罗马出现了最早的以抄写官方公报,收集信息为生的新闻记者

3、印刷新闻传播

印刷术是第三个里程碑

雕版——胶泥活字(毕昇)——木活字(朝鲜)——金属活字

十四世纪德国人古腾堡改进活字,发明印刷机,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后来欧洲广泛运用,对文化知识的传播、新思想的产生有巨大作用,对欧洲经济有巨大影响,一项科技发明常常带来这个社会、时代的变迁。

近代报纸的产生:

17世纪,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最早的报纸及日报均诞生于德国。

近代报刊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和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纸

1、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将诶及利益出发,进行论争,史称资产阶级政论报纸时期。

2、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如英国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3、革命后,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政党报刊为主的原因:

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

2、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要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正当。政党报刊的特点:

1、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2、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

3、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

廉价报纸指的是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继《太阳报》之后,戈登·贝内特主编的《纽约先驱报》,霍勒斯·格里利主编的《纽约论坛报》等廉价报刊相继出现。这样,报纸便从“政论报纸”过渡到了“大众报纸”时代。

廉价报纸盛行的原因: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心动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廉价报纸的特点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为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商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工人报刊首先出现在英国,最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

2、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

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1912年创办的《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它的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它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它是党和公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公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过渡时期的报业

19世界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时期的报业统称为过渡时期的报业。这一时期报业最大的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过渡时期报业的特点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几种,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电子传播

电子传播指的是20世纪星期的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播和电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由印刷传播为主,进入了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现代大众传播时代。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1、数字化。互联网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传播的是在时间和幅度上离散的数字信号

2、信息容量大

3、多功能

4、多媒体。(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

5、链接。超文本链接成为网络的最大魅力所在

6、星状网络。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

7、交互性。信息不再是被推给消费者,而是人们自己将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

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

9、全球传播

第一家印刷所,1476年由威廉·卡克斯顿开办 第一位报人,出版商纳撒尼尔·巴特

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1621年8月31日由出版商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创办

第一张报纸《牛津公报》,165年11月16日创办

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马利特还是英国保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

丹尼尔·迪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

弥尔顿及其出版自由思想

约翰·弥尔顿,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出版了《论出版自由》等著作。

1644年,弥尔顿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并将其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该书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思想的经典论述,它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书中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弥尔顿倡导自由的同时,还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

米尔顿的核心主张即为:“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

洛克及其对自由主义哲学的思考

约翰·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接触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智论》、《论宗教宽容》等。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1、人的自然权利有思想内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其余一切的基础。但离开思想、医院、意志,就无所谓自由。自由人能凭头脑中的思想,自由地说话或保持沉默,才算获得了言论或保持安宁的自由2、3、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多么错误,理性是其惟一的想到。在不同的见解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对所有人有益 《泰晤士报》

1785年1月1日,由印刷商约翰·沃尔特创办。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1855年以后,廉价报纸的兴起使该报大受影响,虽然它竭力维持权威地位,但销量已不能与大众报纸相比了。

1907年由北岩接手

二战中,《泰晤士报》按照主编道森的要求,纵容绥靖政策

《每日电讯报》

1855年由斯莱上校创办。

劳森掌管报纸大权时期,《每日电讯报》暂露头角。在编辑上,采用美国做法,对重大消息,采用多项标题以示强调,这事英国报纸标题革新的开端。

《每日电讯报》是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

自由理论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改革家。

他在《论自由》一书中全面论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危害,以及言论自由与个性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该书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为自由主义辩护并进行充分论证的经典作品。

书中包含的主要观点有:

1、每个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都应享有良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

2、对于思想、意见是否正确的判断,密尔认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力图窒息的意见是谬误;即使我们确信,要窒息它也仍是一个罪恶。

3、对于不同意见,必须兼顾双方、无所偏重,仔细辨别冲突双方的理由,才能获得真理。

4、关于对真理压制的后果,密尔说真理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一个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尽管可以一次再次被压熄下去,但在悠悠岁月的进程中一般总会不断有人把他 重新发现出来,直到某一次的重现恰好情况有利,它暂露头角,能够抵住随后再试图压制它的一切努力。

北岩

北岩勋爵,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1896年,他在伦敦创办《每日邮报》。《每日邮报》针对中产姐姐、广大劳工和妇女,开阔读者的眼界,使读者看到社会完整的图像;制定了解释、简洁、清晰的新闻原则,培养训练优秀的新型记者和编辑;并且拥有健全的报业管理体制。《每日邮报》的成功标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1907年,北岩接办《泰晤士报》

报团

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

大型报团:新闻国际公司——默多克——《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今日报》《太阳报》《世界新闻》

镜报报业公司、快报报业公司、联合报业公司、汤姆森集团公司、皮尔逊-朗曼公司、合众报业公司、电讯报业公司等

路透社(英国)

1851年创办于伦敦,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

路透创办通讯社后,在路头上的努力下,路透社的新闻不仅详细、准确、迅速,而且还有一些其他记者无法采访到的材料。

在路透社与哈瓦斯社、沃尔夫社缔结了“三社四边协定”后,路透社划分到了大英帝国、埃及、土耳其和远东地区。

路透社的业务主要有:

1、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涉及面光,素有“迅速、干练”之称;

2、向全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

互联网迅速普及后,路透社也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网络服务。

法国

1777年1月1日,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创办 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各项重大原则

《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统治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学者报》《信使报》

《公报》,1631年,由法国新闻之父 泰奥夫拉斯特·勒诺多创办

马拉和《人民之友报》

让·保尔·马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新闻记者,受百科全书派影响

哈瓦斯社(法国)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新闻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理·哈瓦斯在巴黎创办。

沃尔夫社(德国)

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

美国联合通讯社(美国)

1848年由美国纽约刘家报纸联合成立,原名港口新闻联合社,1892年正式改组为美联社

第三篇:新闻史心得体会

关于新闻史的所思所想

T21314005史佳露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就像人的一双脚,而其他学科像英语,数学,则是脚上穿的鞋。一个人可以穿布鞋,穿皮鞋,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脚。”诚然,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历史真的是一个重要并且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你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去抚摸那些鲜活存在的生命,去经历那些无法复制的事实。英国大学者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也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对于我们的独特魅力。

新闻史也是一部历史。我们界定它为中共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从涉足新闻史到现在,也不过短短数月,但是收获还是多多。虽然仍是不能这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脉络有很清晰的了解,也无法得出比较深刻的结论认识。但是我能通过它触摸到历史的力量,从历史中感觉到人性的光辉和信仰的璀璨。

以前,当我看到一份报纸,一本杂志。我只是会翻看它的内容,浏览它的图片和排版样式。而如今,当我轻轻抚摸一份报纸,一本杂志时,我的思绪会飘去很远,想到很多。这份报纸是什么时候创办的?是由谁创办的?在创立之初发生了些什么故事„„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可我却渴望徜徉在它的历史长河里,寻觅它的轨迹。因为我知道,我随意捡起的一片涟漪,都可能是前辈们拼尽生命换来的东西,凝聚了无数的心血。

近一个世纪里,新闻学由最初的侧身其他学科之中,发展到建立自身的独立地位,再到今日之益趋向“显学”的热闹兴盛。新闻事业也从刚开始由国外传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这些都是令人可喜的现象。回望过去,如水的年月里,新闻事业的发展如中国历史一般,深邃湍急,气象万千,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亦是如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为中国新闻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有一批批仁人志士献出了他们的宝贵青春与努力。他们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长河里高调奔腾,曲高和寡,智慧闪耀的水花,让我一经接触,便不曾忘却。在某一段特定时光里,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与我们隔着一扇时空之门。而新闻史就好像一把开启大门的神奇钥匙,让我看到了他们:强调报刊要“竭我所能,尽忠代谋”的邹韬奋,使《申报》重新振作的史量才,坚持“四不”方针的《大公报》的重要人物胡政之,张季鸾„„一个个高大的身影,一颗颗赤诚的心灵,一腔腔滚烫的热血。我仿佛能握到他们宽厚的手掌,与他们交流沟通。在他们身上有一种难得可贵的精神,心怀天下,心系民众。拿笔杆当枪杆,为国家兴亡与民族安危秉笔直书。反观当下,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逐所谓的名与利,而违背了本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新闻的路上越走越偏。假新闻,炒作等事件层出不穷。我想,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历史如何发展,有些东西应是永恒需要的。作为将来可能步入新闻行业的我们,应像前辈看齐,牢记你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然后再是职业人。时刻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笔,描绘众生,叙说事实。

再者,新闻史也让我重新看到了梦想的力量。我的近二十年岁月,似乎走得还算顺利,也比较平静。儿时的我有许多梦想,救死扶伤的医生,灵感不断的导演,睿智理性的作家。但是不得不感叹一句,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也许是碎屑平常的小生活,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策马奔腾。时光如流水一般,也把我昔日的梦想都冲刷带走了。但是在学习新闻史,看到那么多为梦想奋不顾生的人们时,我想到了许多。拿《大公报》来说吧。作为历史上一份极为重要的报刊,《大公报》自一九零二年创刊以来,历经百年风雨,百年风雨。其中,在胡政之,张季鸾和吴鼎昌三人管理期间,也是最为辉煌的时间,它一度成为中国新闻界的翘楚。但是辉煌背后也有苦痛。在经营这份报纸期间,各种困难与挑战围绕着他们。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许多人都在为生存下来而努力,而他们却在为梦想信仰而奋斗。他们坚持“四不”方针,也坚持报纸说真话,说实话。我想,能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应该就是一种神圣的新闻理想,不为名,不求利,只希望为民族,为民众,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啊,我们都需要梦想。海子曾有说过,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觉得,我也应唤起自己心中的梦想,尽管可能很渺小,但是有梦就会有希望,有信仰就会有未来。其次,要付出行动。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每一天,每一年,都可以是新的起跑线。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里写下这些文字,思绪很乱,也很难将关于新闻史的种种感想表达清楚。不得不说,在这过程中,浮现于脑海中的人和事有许多许多。我要表达的东西估计大家都很明白,可是却很少有人会去做到,我也不能。在观看关于《大公报》的视频的时候,我真正第一次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感,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被感动。看似平常简单的东西,背后却有那么多故事,真是奇妙又温暖。老师在课上常会跟我们说许多琐碎的故事,也挺有感触。很羡慕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活的心。无论怎样平常的一件事,总能发现些许趣味。这大概就是用心生活吧。

第四篇:新闻史感想

一个学期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即将结束,藉此机会写下自己的一点小感悟。一个学期以来,我对中国新闻史的认知与感悟,更多的是来自课外的阅读以及资料查找中,当然,课堂的知识传授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新闻史”这一词的理解。我认为对这一词的理解,是我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新闻史,以及世界新闻史的一个前提。可能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我在刚接触“新闻史”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新闻传播或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可在某天某地,有人介绍我去拜读新闻理论的泰斗甘惜分的一片文章,现在模糊记得甘先生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大学新闻专业应该设置在史学门类上,而非文学门类”,当时只是为这一观点感到新奇而留下一点印象而已。在上《古代汉语》课时,偶然发现《史记》、《左传》等历史文献中的绝大部分文章,都具有新闻的5W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更让我惊奇地就是,在我翻阅上学期所写的一篇《从史记看是司马迁的史学精神》中,我看见了一个词——“秉笔直书”。这既是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一个原则,但又何妨不是新闻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呢?突然之间,我脑中就出现了一句话“新闻与历史总是形同一体,难解难分”。

偶然之间,我似乎意识到“新闻史”又可以解释为“新闻与历史”。每每想到这,我越发感觉到“新闻与历史”之间联系之紧密。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没有经历过文明断层的国家,自然就会留下浩如烟瀚的史学巨著,如《春秋》、《左传》、《国语》……当然还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除了这些煌煌巨著,中国还衍生出难以计数的民间野史,如大家熟知的《世说新语》。无论是在这些被列为正统的正史里,还是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野史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在这些史学著作中,我们很难分辨出这是历史文学还是新闻报道,也就是说它们两者的边界存在着极大地模糊。(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这些文章是否具有“新鲜性”来判断。中国古代史界都有不写当代史的传统。)

当我查阅有关新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相关资料时,才发现,众多先贤已经对这问题有过非常经典的论述。1923年,李大钊就曾经发文说过“新闻上所记的事,虽是片片段段,一鳞半爪的东西,而究其性质,实与记录的历史原无二致。故新闻记者的职分,亦与历史研究者极其相似。今日新闻记者所整理所纪述的材料,即为他日历史研究者所当搜集的一种重要史料”[1],而且董桥也曾说过: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既然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为了保证定稿的真实以及表示对历史的尊重,新闻采访与报道就必须做到真实无误,不弄虚,不做假。古代的史学家极其重视才华、学问、见识以及史德,其实这四点也适合于新闻从业人员,有才华、有学问方能与采访对象深层次交流,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到采访对象的尊重,有见识才能让采访不落窠臼,而有了职业道德才能让自己在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秉笔直书,这个被老祖宗刻在骨子里面的信条,也应该是今天新闻记者传承发扬的品德;传神的文笔,即如何用娴熟的文笔来展现事物,重现新闻现场,这也应该是记者技能学习的应有之义。

本学期,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拜读了埃默里父子与罗伯茨合著,展江教授翻译的《美国新闻史》。期间,经常不自觉地将美国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作一些比较,也做了一些记录,现记录如下:

第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谈到美国新闻发展史,一般会想到“新闻自由”;而想到中国的新闻史发展史,一般会想到“新闻管制”。于是很多人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新闻发展程度远远先于中国。(美国进入“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的近现代传媒时代比中国早将近两百多年,在很多方面,美国的传媒制度的确有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可是,这种脱离历史背景,社会基础得出的结论必然不会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在我看来,中美两国的新闻发展史不能做如此简单的比较,“自由”与“管制”并无优劣之分,平常人所说的好坏只是利用的方式是否得当造成的而已。任何国家的新闻行业都必然的存在着“自由”与“管制”,所不同的只是哪个是主要的政策而已。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至少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如此),农业社会的性质就使得专制统治有着其稳固的社会基础,在农业国家里,以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运作的,(如兴修水利),那就必须借助专制统治来筹集资源。与此政治经济模式相适应,媒体管理制度也要顺应历史要求。相比较而言,在美国,除了纵横向分权(行政、立法、和司法权相互分立)外,还实行纵向分权(联邦制)。美国政治学者将美国人的政治核心信条归结为民族与自由……与主流政治文化一脉相承,美国的新闻媒介的思想体系也以新闻自由为核心。[2]

我认为还有两个原因,造成了中美两国出现完全两种不同的新闻理念。一是两国的新闻有着截然相反的出身,中国的新闻是在封建主义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其政治地位是被隶属的;而美国的新闻与政治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其政治地位是“共生关系和监督关系”(虽然在后来党派之争中,报刊沦为党派间相互攻击的工具,但在总体上,美国的报刊还是独立性质很强的)。二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以及政治制度决定着其难以产生私营性质的报刊,即使能够产生,也难以发展壮大,那么就只能沦为统治者愚昧人民的工具;相反,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而且美国人民从独立起来就笃信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对政府控制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恐惧与厌恶,那就唯有通过法律来摆脱受控。《权利法案》的第一条对新闻工作者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以下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申请之权。[3] 所以说,中美两国的新闻发展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不能简单的凭借一两个概念来判断优劣高低。第二,真正意义上的传媒时代,也就是近代才产生的。在西方大概是四五百年的,在中国不到一百年。“直至到1704年,……(北美殖民地)才出现了一份符合真正报纸所必须具备的的条件的出版物”[4],也就是说美国美国进入到现代意义上的传媒时代也就是三百年左右的时间。无论是对比中美新闻发展史,还是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只要是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媒体(绝大部分是报刊),都一定与革命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中,报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斗争首先体现在反印花税斗争,在印花税开征的前一天,《宾夕法尼亚新闻与广告周报》在报纸分栏的空当处印上了深黑色的边框……用来表达哀悼的传统标志在这一期被设计成墓碑的形状“[5]。“1776年,殖民地的许多报纸都转载了潘恩所撰写的一本小册子……《常识》,它促使了那些徘徊观望的爱国派加入到革命运动中。”[6] 随着战局的发展,潘恩又在《宾夕法尼亚邮报》发表了十三篇名为《危机》的文章,“这一响亮的号角引起了各殖民地爱国派报纸的反响”。[7] 同样而言,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报刊选登了邓肯总统签署的《解放黑隶宣言》,为北方在南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独有偶,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传媒时代,恰逢中国旧制度崩溃,而新制度仍在探索的动荡时期,各个不同的阶级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其中,报刊就是这些阶级宣传自己思想的有力武器。《循环日报》“成为早期改良派系统宣传其政治主张的重要舆论阵地[8] ”;在维新运动中,《强学报》刊文“明确提出明定国是、开设议院、批评科举、改革学校、整治吏弊、变法维新等政治主张”[9]。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国同盟会,其机关报是《民报》,“该报大量宣传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潮……民族主义和以建立共和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一开始就高举“民族和科学”的大旗,拉开了一场彻底的反封建专制运动的序幕;到了国共对峙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不同阵营的报刊更是展开了唇枪舌剑般的较量。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乃至到了今天的信息化年代,报刊仍是政党宣传政治主张,引导公众思想导向的一个重要工具。

还记得本学期的一个课堂讨论——“洋人在中国办报是否属于文化侵略?”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讨论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的资料,虽然在课堂上讨论的结果不尽人意,但反复思量后,还是把对此的一些感想写下来吧,亦不负当初的一番努力。

直至今天,我依旧认为“洋人办报在中国办报是文化侵略”,但它却是“罪恶之树上结出的善良之果”。先看看传教士在中国的历史吧!传教士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晚清已经超过了一千多年了。只是当传教士充当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前锋,当他们的用高傲的眼光粗暴的踏遍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是,在国人眼中引起震动、惊奇、乃至厌恶时,传教士问题才成为中国政府乃至中国人民所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并不否认来华的传教士中不乏某些动机纯正的传教士,如来华以福音传教的医生伯驾。但在国弱民穷的清末,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就是像郭士腊,裨治文这样赤裸裸的强盗。郭士腊就亲自参与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而裨治文则更是赤裸裸的在其主办的《中国丛报》说:“采用低声下气的请求,我们将一无所获;倘若我们希望同中国缔结一项条约,就必须在刺刀尖下命令他这样做,用大炮的口来增强辩论。” [10] 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传教士进入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动机不纯。从一开始,他们就与帝国主义列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思想永远都是政治体制的根基。就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集权制的基础一样,西教是西学、西政的根本。而外国传教士正是捉住了中国人想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的心理,竭力向中国推行西教。但很可惜的是,其收效甚微,但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手段——西学则达到了极大地传播,对中国走向近代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传播西学的载体就是——报刊。有人说:洋人办报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新闻传播思想。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只是流于表面,止于基本概念的陈述,且缺乏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的介绍。我国大部分的新闻理论都是我们自己的先辈用自己的亲身办报实践总结而来的。

无论如何,洋人在中国办报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这罪恶之树上结出的善良之果也对曾中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产生。虽说传教士带来的新闻传播理论并不系统,但无论怎么样,晚清时代的中国毕竟有了一些像言论、出版自由先进的新闻理论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序幕就是在众多洋人办报的过程中揭开的。

它们促进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迸发。包括追求民主自由的政治思想,追求开明开化的科学思想,追求了解世界的历史思想等。从某个方面来说,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正好适应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需要。鸦片战争后,昔日的天朝上国顷刻间变成了败军之将。众多有先知先觉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落后,纷纷要求想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的口号。教会报刊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先后设置了介绍科技知识的板块。与此同时,教会报刊上也有很多关于介绍近代政制的文章,如介绍民权、议会等文章。这些文章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它使得晚清时期的中国人在强烈的对比中看到西方民主政制优于中国封建政制,从而生出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

教士在中国办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这段历史,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争论仍在永远不会停止!一方面,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不可否认,晚清洋人在中国办报,并不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愚昧、落后,而是充当列强的马前锋;但是,即使目的是罪恶的,可这些宗教性报刊确确实实的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大推力。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应该深思那段历史是否有什么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呢?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洋人在中国办报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经验:一个国家不仅要注重文化的传入,因为闭门造车只会造成落后,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本国文化发展的滞后;同时,一个国家还要注重文化的输出,因为文化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这是任何武力所无法办到的。这些经验同样能用之于今天。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中国新闻事业史》,也许并不像读《史记》那样厚重。但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枯燥的,但每一段历史都曾经是一段鲜活的故事,都曾有人有人为这个故事笑过,哭过。中国新闻发展的历史也许真的很个、枯燥,但我们更应看到历史的背后却是新闻先辈们用自己生命铸就的经验,对于前行者们,他们也许能够从中找到动力。

第五篇:外国新闻史

一、填空

1.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2.最早的定期报刊诞生于德国。1609年德国出现两种周报(1)《通告报,又名新闻报》每周一张,只有一条新闻。(2)《报道》曾刊登加俐略制作一台新的望远镜的消息。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每周新闻》;法国的定期报刊出现于1631年:《各地见闻》 3.1615年,艾莫尔在法兰克福创办了《法兰克福报》,该报被视为实际上第一家真正报纸,艾莫尔也被称为德国报业之父。最早的日报诞生于德国,1650年莱比锡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4.法国第一张日报是1777年1月1日创办的《巴黎新闻》

5.美国第一张日报是费城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1775年创办时为周报,1783年改为日报。6.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马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7.英国《每日邮报》的创办人艾尔弗雷德被封为北岩爵士。《每日邮报》的创办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8.英国最早的报团是北岩报团。

9.英国的路透社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10.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11.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定时播放电视节目,是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开端。12.1450年,德国工匠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13.《法兰克福报》是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14.沃尔夫通讯社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15.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手写新闻是古罗马的《每日记闻》。

16.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17.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18.在美国,赫斯特被称为“黄色新闻鼻祖”。19.美国对外广播最重要的是美国之音电台。20.斯克里普斯报团是美国最早的报团。

21.廉价报纸时代纽约的三大便士报是《太阳报》、《先驱报》和《论坛报》。22.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是约瑟夫.普利策。23.24.25.26.美国第一份每日出版的报纸是《波士顿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日本的《读卖新闻》。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是NHK。日本的第一家日报是《横滨每日新闻》。

27.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人民之友报》 28.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塞尔新闻法 29.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 30.《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 31.《杜歇老爹报》,为公社时期影响最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3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人权宣言》 33.吉拉丹的新闻报连载巴尔扎克的《老姑娘》,开法国报纸刊登长篇小说的先河

二、名词解释

1.《泰晤士报》:英国著名报纸。创刊于1785年1月1日。该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2.曾格案件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团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这些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性,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为政界和上层人士。

4.KDKA电台:世界上第一座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

5.普利策: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6.阿道夫奥克斯:美国报纸发行人,他从1896年后拥有《纽约时报》,并使该报成为世界最杰出的报纸之一。他反对黄色新闻,强调全面而详实的报道

7.高级报纸: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谨,以国内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读者大部分是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泰晤士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高级报纸

8.1881年新闻法:1881年,第三共和国议会通过。标志着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最终确立。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9.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塞尔新闻法,路易十八颁发,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证金制和印花税制。从诞生到废纸不过半年时间,却有重大意义。他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10.北岩爵士:原名哈姆斯沃斯。1896年他创办了《每日邮报》,此后又创办了《每日镜报》,是英国现代报业的始祖、黄色新闻的始祖。他的北岩报团开始了英国报业的垄断化进程。

11.知识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规定对报刊征收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这是资产阶级政权控制新闻传播的一种手段。1855年前后取消。

12.路透社:路透社于1850年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德国亚琛创立,1851年迁址到伦敦 13.美联社: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 “港口新闻联合社”。1892年,成立美国联合通讯社

14.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二战后,法国戴高乐政府将战争期间4家反法西斯通讯机构合并,于1944年9月在哈瓦斯社基础上组成法国新闻社。15.哈瓦斯:夏尔“哈瓦斯(1783~1858),原为葡萄牙人,1835年创办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

16.每日电讯报:是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报纸。由斯雷在1855年6月29日创办,在约瑟夫”摩西“莱维收购后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获得快速发展。

17.人民之友报:1789年9月12日,马拉创办《巴黎记者报》,四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

报》,后又改称《法兰西共和国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18.杜歇老爹报:1790年9 月6日由雅各宾派著名记者阿贝尔创办,文字通俗,文笔泼辣。

19.新闻出版自由法:1881年,第三共和国议会通过。标志着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最终确立。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创办。坚持低价发行,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为美国开商业小报的先河。

21.纽约时报:851年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它实际上始终反映雷蒙德的党派倾向。

22.每日邮报: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1896年,哈姆斯沃思创办。是在廉价报纸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有新的发展。报道范围广泛。比上层报纸有更多的社会新闻;比一般廉价报纸有更多的重大新闻报道。

23.黄色新闻:美国黄色新闻,指建立在煽情主义之上,注重犯罪新闻、丑闻、性、灾害和体育等问题的新闻报道,大字号煽动性的标题,滥用照片。名称起源于《纽约新闻报》和《世界报》“黄孩子”栏目之争,黄色新闻1899~1900年达到高峰,之后逐渐衰落。

24.约翰威尔克斯:英国历史上著名报人。创办北不列颠人》报,威克斯在人民的支持下向反动的“煽动诽谤法“和”禁止国会报道令“发起攻击,为这一禁令在英国的废除做出了贡献。

25.塞缪尔亚当斯:美国革命家、政治家。生于波士顿。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的创建者之一和领导人,反对食糖条例、反对印花税条例、反对《唐森德税法》,策动波士顿倾茶事件,震惊全美。

托马斯潘恩: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常识》、《危机》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1791年潘恩撰写了《人权论》,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人权论》一书是潘恩对法国大革命的最大贡献,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他给全世界指明了自由之神。26.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2月,原为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11931年7月在纽约的电视台试播电视,1939年10月正式播出。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和广播集团。

27.普利策奖:普利策1883年接办《世界报》,是美国黄色新闻潮的发动者之一。他在遗嘱中宣布捐赠250万美元作为建立新闻学院的费用,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奖给优秀的文学、历史、音乐和新闻作品。其中新闻奖的比重最大。普利策奖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奖励。

28.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的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写与发布。

(一)路透社的垄断领域为大英帝国、荷兰及远东。除汉堡以外,路透社封闭在德国以及奥地利的分社,放弃发布新闻的权利。

(二)哈瓦斯的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三)沃尔夫通讯社的垄断领域为德国、奥地利、斯堪的那维亚及俄国。不过,关于在德国以外的地区的垄断权,作为代价,每年要支付给路透社和哈瓦斯社一定金额。(四)纽 3

约联合新闻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 也只供给该社

三、简答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的逻辑规则来交流。语言产生使人们的思维能力加强,使人们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有了进步,使经验世代相传。语言的运用使人们信息交流的传播和接受速度加快。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局限的束缚,促进人类社会化进程

3)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传播史上竖起了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深刻影响了人类了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论出版自由的内容与意义

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述:论出版自由(约翰 弥尔顿)1644年

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有知的权利。2)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利益集团利益而自食其言,重复封建王朝的出版政策。

3)弥尔顿第一次明确指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他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这本书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基本概念。作为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在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廉价报纸

也称“大众化报纸”,指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二三十年代又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浪潮。在这种形势下,报业逐步向社会中下层扩展。美国在三四十年代,东北部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率先出现了一批面向平民大众的廉价报纸,以后这类报纸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一种新的办报潮流。美国廉价报纸的创办受到英国早期无印花报纸的启发和影响,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以及欧洲报业的演变。廉价报纸大多是私营的商业性报纸。大致在南北战争(1861-1865年)以后,独立的私营报纸才全面取代政党报纸,确立了在报坛的主体地位。1880年全国有报纸7000来家,大部分是私营的商业报纸。

法国新闻自由争取史

自由不是给予的

法律上废除检查制度:

英国:1640、1679两度废除,1634、1662和1685年恢复,终于1695年废止;--渐进式 法国:1814年;--突变式(沈固朝:《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P153)法国虽然在15世纪末就出现了近代报刊,但是新闻出版始终是王室的特权。国王和王室却可以将这一特权授予他人,获得授权者必须保证不违背王室的一切规定且要交纳各种税金。国王认命“新闻出版检查官”对全国的所有出版物进行预先审查。

英国知识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对法国产生了影响。进入18世纪,法国的新闻自由思想通过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充分的阐释和传播。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各等级、各阶层纷纷上书要求新闻出版自由。而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则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位阐发新闻自由立法的政论家。《人权宣言》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有责任。”这个条文成为后来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参考的典范。

但是,法国的新闻自由制度并没有随着这个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条款的诞生而确立,而是随着法国革命、复辟的曲折进程而经历了逾百年的磨难。1793年,执政的雅各宾派对反对派的报刊实施无情的镇压;拿破仑执政后,查封了全部反对派的报刊和独立党派的报刊。法国新闻学学术界认为,拿破仑统治时期是近代法国新闻出版业所处环境最为恶劣的时期。其后,复辟的波旁王朝设立《钦定宪章》,表面上保护新闻自由,但不久又抛出《七月赦令》,宣布全面停止新闻自由。在此之后几十年内,随着复辟势力和革命势力力量的消长和反复,新闻检查制度也时而取消、时而恢复。法国新闻自由的确立是以1881年7月29日《新闻自由法》的公布为标志的。该法承接了《人权宣言》的规定,全面否定了先前与新闻自由相冲突的所有做法,特别是预先检查制度。该法还规定,判断新闻出版活动是否合法应当由法院而非政府来裁决。法国的《新闻自由法》还详列了事后处罚的规定,对媒体的教唆罪、诽谤罪、妨害公共秩序罪行为予以追惩。然而《新闻自由法》所规定的新闻自由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仍长期由国家控制。这一状况直到1980年代才得以改变。1981年社会党上台后,通过法令允许建立私人广播电台,放弃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垄断。至此,法国获得历史上最充分的新闻自由。

便士报的历史成因

《纽约太阳报》开了廉价报纸的先河,而一发不可收。它的诞生,是西方新闻传播史上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新闻理念、新的报道方式和新的经营之道,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预示着“大众传媒”时代的诞生,使新闻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政治背景: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建国。美国建国之后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相对保守的联邦党和比较开明的民主共和党,两党的争论使得美国报刊进入政党报刊时期。1经济技术背景: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正飞速进行。工业化的进行也带动了城市化的发。此外,印刷出版技术得到大大改良。这为廉价报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文化教育背景:19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日益普及,公民识字率上升,为报纸造就了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便士报运动。在《纽约太阳报》的成功示范下,各地也竞相开办“便士报”,除《太阳报》外,当时美国大众报纸主要有: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835年创办的《先驱报》,霍斯勒·格里利1841年创办的《论坛报》等。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便士报的崛起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城市大量产生并迅速繁荣,人口激增,教育普及,工商业发达。

BBC的发展

BBC广播网:成立于1922年,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广播。1927年改组为公营公司。

5个全国性广播电台;BBC国际台;BBC监听台; BBC国际广播已覆盖全球,有 1.43亿听众。1936.11.2电视开播。BBC电视 如TV1、TV2等;BBC把“客观、公正”作为报道的总方针,并以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赢得了世人对它的尊敬。总结:BBC堪称当今世界上机构最庞大、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新闻机构。随着电子技术进步,BBC进入电视业。1936年8月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一家电视台,是英国电视事业的开始。1067-1971年对国内节目进行改编。从1997年开始,BBC实施一整套改革计划。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实行制播分离,调整新闻节目,向数字化迈进

1.独家垄断时期。BBC英国广播公司(BBC):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后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改组后,享有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持续独家垄断状态到60年代。1936年,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54年BBC独占经营电视事业的局面被打破。1973年其垄断广播的局面也被打破。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BBC仍然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但是它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又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娱乐节目比较正统。而且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

2、“双头垄断”时期。二战后英国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建独立电视局负责管理。英国决定开放商业广播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同时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IBA的节目内容比较健康端庄,对广告的处理较为得当,在观众和听众中有广泛影响。人们把这种格局称为BBC和IBA的“双头垄断”。

3、竞争时代。70年代以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起来,这使BBC和IBC的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1990年广播法》:1992年正式施行。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

四、论述

托马斯杰弗逊的新闻自由思想

(1)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2)杰弗逊在新闻自由方面的主要贡献:独立战争后,杰弗逊在同联邦派的斗争周,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就出版自由和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杰弗逊的观点是:①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②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③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最终,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其中第一法案规定国徽不得指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1775年执笔《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

杰斐逊的上述观点在新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推动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

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史

1775-1872年,美国的党报时期。19世纪30-50年代纽约四大美分报:1833年《太阳报》、1835年《纽约先驱报》、1841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1年《纽约时报》。19世纪末美国第一个报团:斯克利普斯报团。19世纪末黄色新闻潮的涨潮和20世纪初的退潮,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小报热”。1896年《纽约时报》形成美国高级报纸的传统。1900年美联社正式成立。1920年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匹茨堡)20世纪20年代两大广播公司NBC和CBS。FCC(1934年)的建立,反托拉斯法和第三个大广播公司ABC的形成(1945年)。1921-1967年 李普曼在报刊专栏作家的岗位上,一生写作1万多篇报刊专论(分别在《世界报》、《先驱论坛报》、《新闻周刊》发表),共汇集91卷。1923年新闻周刊《时代》创刊。

1941年电视台正式商业运营。1942年VOA开播。1953年《花花公子》杂志创刊。1958年合众社与国际社合并。1967年通过公共广播法,形成非赢利CPB公司。1980年CNN开播。1996年通过新电信法,新一轮电子传媒的急剧扩张和兼并。

新闻自由的历程

星法院:1487年,星室法庭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从国王咨议会中分离出来。570年,皇家出版法庭,1641年,取消。1586年的《星法院法令》,1637年,星法院再次颁布印刷法令

研究新闻出版自由的历史,英国是最丰富、最完整的案例(展江)

背景: 1538年开始实施的星法院控制着全英的报业,直到1641年才被废止。但其后,英国议会实施《英国检查法》。被认为“讨厌的作品”的作者、印刷者或被吊死、肢解或被砍去手足,或仅仅“根据法官一时的脾气”,就被罚款或被送进监狱。

15世纪;1476年出现第一架印刷机;1484年理查三世发布出版诏令,鼓励外国人在英经营印刷业。1484年国会的一项商业性立法为英国未来成为第一个出版自由国家奠定了某种基础。都铎王朝:发放许可证、实行事先约束

(一)亨利八世1530,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1534年,“事先约束”新闻书;英国:1513年出版过有关苏格兰战争的新闻书。16世纪末的书中常带有“真实的新闻”“真实的报道”等词。

(二)玛丽女王王室1557年责成书商公会发放印刷许可证,规定每本书必须得到许可方能出版。

(三)伊利莎白一世:1559年的一道法令规定出版由大主教进行管制。“星法院”不得报道和评论国内政治,是出版界与官方斗争的焦点。“成为英国报纸出现前一长段历史中禁止自由发表意见的又一障碍”。1487年,星室法庭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从国王咨议会中分离出来;1570年,皇家出版法庭;1621年,现代报纸的雏形“科兰特”出现在伦敦街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报纸1641年,取消。律例;秘密审判;酷刑。1586年的《星法院法令》;1637年,星法院再次颁布印刷法令。1641年: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特许出版公司和星室法庭取消,新闻出版完全自由。星室法庭的废除;1643年,恢复特许制度,成立出版检查委员会1649年克伦威尔执政:除特许者外,一律不准从事出版活动,恢复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出版自由,在17世纪的英国经历了起伏消长的变动。在动荡和内战期间,自由得以延伸,而在政权又到了一个人的手里的时候,便又萎缩了。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恢复了旧的出版管制方式;指定两份保皇派的刊物为官方刊物;1662年《印刷管理法》;《许可证法》。1663年任命了皇室新闻检查官 英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1665年,《牛津公报》

1694年,各种垄断出版的法律失效。1695年:报刊许可制的终结1792年:福克斯诽谤法案的颁布。政党政治繁荣是18世纪英国政局的一个鲜明特征。1853年:广告税废除1861年的最后一项知识税被废除,英国限制新闻出版的法律全部消失,新闻出版自由得以最终确立。大卫·钱尼:“人们一般认为,英国报业是在19世纪中叶取得自由权的。”

几个主要国家(英法美)新闻业发展的特点。

几乎每个国家的新闻传播业都与其社会发展休戚相关。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前进,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社会情况,甚至有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1)英国新闻业发展特点:①政治的妥协性造成了新闻传播业的渐进式发展。在英国的政治发展史上,以妥协求发展是其最大的特点。英国的这种政治特点造成了其新闻传播的渐进式发展。②经济的扩张性给新闻业带来了世界性的影响。经济的扩张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一方面《泰晤士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③工业革命后,由于技术的发展,成本大大降低,这也使得许多廉价报纸迅速发展,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报纸行业日益繁荣。以后的通讯社,广播电视等行业的发展都有赖于科技的普及。

(2)法国新闻业发展特点:悠久又年轻。①1631至1789年是法国典型的官报时期,法国历史上缺乏中间状态,绝对专制的历史长久。②以暴力解决问题成为传统,愿意参与政治,政治激情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群众行为的动力,从1789年《人权宣言》提出新闻自由到1881年法律上确立它,经历了七次政治暴力的变动,耗时近百年。③1944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9·30”法律使原有报刊几乎全部停刊,由游击队的报纸替代,使法国报刊出现断代。④广播电视实行国营体制,造成巨大亏空,直到20世纪80年代仿效英国模式形成公营私营并行体制才稳定下来。⑤政府对报纸和广播电视长期实行二元政策(区别对待),对报纸的态度宽松,对广播电视则严格控制。⑥强烈的娱乐化倾向。

(3)美国新闻业发展特点:①报业开始于17世纪末叶,发展迅速,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北战争后,新闻事业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商业化,并从19世纪末期起逐步进入垄断阶段。②1985年全国有日报1674家,总发行量6200万份。③美国报纸都属私营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报纸具有页数多、广告多和内容杂的特点。④发行量最大的家报纸有《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⑤全国有1万多种杂志,日趋专门化是其显著特点。⑥第1家广播电台创办于1920年。⑦电视于1941年首次开始商业性播放,60年代后期普及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致力于公共教育,不播放商业广告,不营利,活动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和私人捐助。⑧全国有几万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通讯社,向各种传播媒介提供国内外新闻、图片、特稿和服务。

几个主要国家新闻自由历程

英国:1694年之前,英格兰的都铎王朝一直施行严格的出版物许可制度。一切出版物都必须拥有政府颁发的许可才可以顺利出版。这一制度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30年设立的。在此前50年的英国内战中,约翰·弥尔顿在他的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里激烈的反对并嘲讽政府对出版物进行审查的许可制度。彼时的英格兰施行严厉的《诽谤法》,对人民批评政府的言论予以镇压。英国皇家的“星法院”规定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国王的指责都是被禁止的。《诽谤法》并不保护讲真话的人,因为其使命就是禁绝一切对政府的批评。“星法院”在164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被撤销,但是国会在1643年又制定了新的新闻检查法,规定未经检察官的审查批准,不许印发任何书籍和小册子。在1647年又先后发布《印刷限制令》和《印刷令》。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1662年查理二世再次颁布印刷品检查法,强化对舆论的控制。在检查制度下,许多人因言获罪,受到人身迫害,或者仅仅因为法官一时的脾气而被罚款或入狱。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英国最重要的宪法性法律。1695年,《检查法》被废除。不过这距离英国获得真正的新闻自由还有100多年的时间。1712年,国会通过《印花税法》,规定对报纸、小册子、广告和纸张都要征税,统称为“知识税”,为此报纸必须要在政府登记备案,以方便管理,同时还加强对诽谤罪的惩处。直到1850年代陆续废除各项知识税,新闻自由才被认为正式在英国确立。然而经过以弥尔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长期的努力和奋斗,新闻自由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得以实现。新闻媒体被誉为“第四权”,其他三权分别是国王、议会和教会。从此,新闻媒体在西方国家民主化的进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殖民地时期北美的第一张报纸被称为“权威报纸”,意指该报纸由英国的殖民政府出版发行,是殖民政府名副其实的传声筒。第一张定期出版的报纸是《波士顿新闻信》,出版人是约翰·坎贝尔,从1704年起每周发行一次。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发行机构不是邮局,就是政府,因此此时的新闻界很难挑战政府的权威。殖民地时期的第一张独立的报纸是詹姆斯·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发行的《新英格兰报》。该报诞生于1721年。几年后,詹姆斯·富兰克林的弟弟本杰明·富兰克林买下了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公报》,这张报纸是殖民地时期报业的佼佼者。在这一时期,创立报纸是无需经过当局许可的。报纸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但是却有可能因宣扬不利于当局的言论而被政府以“诽谤罪”或“煽动罪”加以指控。“新闻自由”这一概念之

所以能够被明文写入美国宪法,最早可以追溯至1735年发生在纽约市的联邦政府诉约翰·彼得·曾格案。曾格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声称无论如何,传播事实都不能构成诽谤。在他精彩的辩护下曾格被无罪开释。尽管有曾格案作为先例,其时的联邦政府仍然声称他们有权力将那些宣扬不合时宜观点的报刊所有者关进监狱。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领导者们将新闻自由作为他们致力于争取的权利之一。1776年的《弗吉尼亚权利法案》宣称:“新闻自由是一切政治自由的基石,任何一个民主政权都绝不应妨碍这种自由。”

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特点

1,美国新闻自由政策的一气呵成:1733-1735年曾格案件,开创新闻自由的先河,1765年成功抵制报纸印花税。1767年成功抵制纸张税。1791年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新闻自由。20世纪的新发展:确立人民的知晓权,1967年情报自由法:各级政府部门的记录,如无特殊情况,应向任何公民开放;公民可以就不理会或拒绝查阅政府资料的事实向法院起诉。1977年的阳光法案:政府各部门属于讨论性质的会议向社会公开,秘密会议要征得该部门首席法律官员同意。公民认为秘密会议应该公开者,可向法院投诉。2,从党报时期转变到商报时期的典型国家,似乎一夜之间变化的原因。

3,新闻业的发展统领世界新潮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潮的高涨与退潮;19世纪末的报业集团化;新闻自由政策与技术上广播频道的国家管理;20世纪30年代限制传媒托拉斯化与1996年新电信法等等,均对世界新闻传播业产生巨大影响。

4,美国与欧洲国家的一个不同点:经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色新闻潮后,高级报纸的影响力较大,美国没有英国《太阳报》、德国《图片报》那样影响面很大、相当庸俗的大众化报纸。

美国新闻业目前的格局

1,报纸;三大代表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 2,杂志;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其他杂志:《读者文摘》,1922年由华莱士夫妇创办。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杂志。《全国地理杂志》,全国地理学会编辑;老年杂志《现代成熟》、《花花公子》和《阁楼》 3,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4,广播电视:NBC、CBS、ABC、FOX、CNN 5,传统报团(现在都变成了综合性传媒集团,只是以报刊为主):甘尼特报团(拥有《今日美国》);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报团;赫斯特报团;奈特-里德报团;纽豪斯报团;美国出版集团(新的报团,加拿大人康德拉·布莱特所有)

6,1996年以后新组合的综合传媒集团:时代华纳公司(包括合并进来的CNN、美国在线),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媒集团。迪斯尼-ABC公司,美国次大,也是世界次大传媒集团。默多克在美国的新闻集团(含FOX);维阿柯姆-CBS公司通用电器-NBC公司。

下载新闻史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史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史总结

    1. 1905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海军军官葛拉斯任教,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 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的法令:1915年4月,北洋政府公布的《电信......

    新闻史人物

    从新闻史“职业认同”的角度研究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摘要】以往在各个时代对于邵飘萍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历史贡献的介绍都停留在概括与评价层面,缺乏对其职业心灵的研究,因而......

    外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 第一章 早期新闻传播 1、 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者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2、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每日纪闻》 3、 手抄小报发......

    新闻史 复习

    1.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①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抗战胜利后,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

    新闻史常识(总结)

    10.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标志着中国的新......

    日本新闻史讲稿

    日本新闻史讱稿 第一部分:古代报纸阶段。 1、瓦版:是指在黏土上刻出文字和图案再烧制成版的印刷出版物。现存最早的 “瓦版”是一份记载1516年的“大阪安部合战之图。它的特......

    《英国新闻史》读后感

    姓名:李晴 学号:T01314121 新传三班悲喜交加的自由报业史 ——读《英国新闻史》有感 如果说自古以来的各种有形的战役最终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那么我认为世......

    美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19世纪30年代是美国大众报刊的萌芽时期,先是纽约四大美分报出现并相互之间竞争,到在约瑟夫·普利策的影响下新式新闻业的兴起。后来美国报业引发了一场“黄色新闻”浪潮,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