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人这样教孩子学音乐
德国人怎样教孩子学音乐
德国有8千多万人口,合唱团有4万个,还有2.5万个业余或专业乐团和舞蹈团,大约每4个德国人就有1人会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在合唱团唱歌。很多德国人对声乐、器乐都很在行,可以说德国是音乐之邦。这与德国人在儿时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德国孩子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儿童苦学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参与其中的欲望。
快乐的学校音乐教育 德国幼儿园里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老师主张音乐课先要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如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老师放手让孩子去摸摸、敲敲、弹弹、吹吹,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感受音长、音色、音高、音准以及噪声与寂静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或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场”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琴声、模仿的音响,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德国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多彩的社会音乐活动 德国通常每年要举办100多个音乐节,广场音乐会随处可见。一天,慕尼黑皇宫前的广场贴出海报: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为今晚的音乐会执棒。当晚,广场上站满了人,有不少是全家而来的听众,他们静静地凝神谛听,孩子们安静地坐在家长身边,接受神圣的音乐洗礼。这种场景充满了音乐的感召力,儿童的心灵在这里得到深深的滋润。德国的教堂一般都有儿童唱诗班,这也是孩子得到音乐熏陶的一种方式。当他们用纯净甜美的童声合唱进行赞美和祝福时,不仅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让周围的成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第二篇:心理专家这样教孩子
编者按:面对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现代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也成为很多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孩子从小就是备受宠爱的掌上明珠,也就习惯了有求必应,一呼百应的家庭模式。父母们除了无奈地忍让他们的调皮和耍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我们跟心理专家一起学习如何“管理”儿子吧。
专家简介
庄文浩,美国APU(美国太平洋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中国地区从事心灵成长科学与身心治疗的专家。
父母要做表率,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少让老人带孩子
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父母在外地工作或者到周末才去看看孩子。
“这就是身份混乱”,庄文浩说,照顾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如果把这种责任转交给了爷爷奶奶,那就是未做份内之事。爷爷奶奶对孙子来说,他们的“身份”不是父母,所以他们不应该承担照顾孙子的主要责任。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许多中国父母都十分忽视,从没想过,孩子在这种“身份混乱”和责任混乱的环境中长大,他自己又如何建立一种正确的“身份观”和“责任观”。“父母都可以不承担身份内的责任,又怎么能让孩子明白‘身份’的涵义呢?”庄博士说。
建立孩子“身份观”和与之相应的“责任观”,实际上就是给孩子划定与之年龄相对应的界限,让他明白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界限,就像是楼房的窗户,如果你不关上,孩子真的会从这个窗户往外跳,因为他不知道外面是楼高10层的危险。”庄博士说。
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身份与职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是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
他爱打篮球,在家只看体育频道
只看培养兴趣的电视节目
庄博士的儿子看电视也是被管制的。电视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这个途径往往会不分糟粕,无论是否适合孩子,一股脑儿全部展现在孩子眼前。面对电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进行取舍。
庄文浩说:“我儿子很少看电视的,就算看电视,也是看看体育节目。”庄博士从小就培养儿子一些有益的爱好,比如打篮球,所以他儿子最喜欢的就是体育频道,不良电视内容就没机会侵入他的眼球了。
此外,庄博士的儿子在一所国际学校念书,学校每天会将筛选后的电视内容如新闻、纪录片、科学探索等节目播给学生看。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被“少儿不宜”的内容影响。
严格管理电脑 控制上网时间
上网要打申请报告
庄博士认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他有一整套严格的上网制度。
首先是对电脑的管理,电脑放在上锁的书房里,而且电脑设有两级权限密码,一级权限是只能打字,二级权限是可以上网。
儿子每次要使用电脑前都必须向爸爸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使用理由、内容、时间、几级权限,得到爸爸的批准后才能使用电脑。
监督执行也很重要。申请的时间一到,无论作业是否做完都要关机。“这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高效率地学习,如果他因为聊天、游戏耽误了做功课,他就必须承担后果。”
刚开始时,对于这项规定,儿子也有意见,庄文浩就郑重地告诉儿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咱家的法律就是这样。你如果不服,可以申请“移民”,但批不批由我决定。
找答案的过程最重要
写作业要做好计划
陪孩子写作业,是许多家长最发愁的事,先是催,然后陪着、检查,实在不行就亲自上阵帮孩子写。这一点,庄博士也有办法,就是每天只看儿子的“计划本”,然后抽查计划完成情况。
学校专门给学生有一本“计划本”,每节课后布置的作业,都会登记在这个本子上。庄博士每天就是对照计划本看儿子的完成情况,如果没完成,他会问儿子为什么没做完,是不会做还是忘记了。
如果是忘记了,他也不会责骂儿子,因为“健忘是孩子的生理结构造成的,他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丢三落四是正常的,但是要提醒孩子把忘记的作业补写在计划本上,然后按时间完成。”
如果是不会做,他会告诉儿子:不会做没关系,但必须要去做,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
庄博士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要做的就是锻炼孩子从小就养成寻找答案的习惯,当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也就能够自己去找答案了。
如果,孩子的作业做错了,他不会帮他改正,而是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如果实在发现不了,那就把错误的作业交上去,让老师的红叉来指出他的错误。庄博士认为,要让孩子从小有受挫能力,家长不能为了面子,为了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好印象,而把孩子的错误掩饰或更正。
“家长别怕孩子犯错,我宁愿孩子在小时候就把成长中所有的错误犯完,因为很多错误长大后再犯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庄博士说。
手机是大人的工具
绝不纵容孩子买手机
中小学生配带手机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家长觉得无所谓,有些家长觉得不合适但又无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庄博士的儿子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看看他是怎样“对付”儿子的“无理”要求:
爸爸:你为什么想要有部手机?
儿子:为了想念爸爸妈妈时就能方便联系。
爸爸:你的同学们都有手机吗?
儿子:是啊,他们都有了。”(言下之意就是别人有了,我也要有)爸爸:既然他们都有了,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借他们的手机打一下吧。儿子目的没达到,一段时间后,又想出新的理由来要手机。
儿子:现在的同学都没有手机,给我买部手机吧,我想你们的时候可以随时打给你们。
爸爸:同学们没手机,那他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联系呢?
儿子:他们打公用电话,或者借老师办公室电话打。
爸爸:那你也一样可以通过这些办法给爸爸打电话。
从此以后,儿子彻底打消了买手机的念头。
这时,庄博士告诉儿子:爸爸的钱足够给你买一部很好的手机,但手机是大人的工具,等以后你到了这个身份的时候,自己赚了钱就可以拥有了。
庄博士说,孩子会想尽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家长需要严格地按照“界限”来拒绝,当然要拒绝得让孩子心服口服,这就需要技巧。
与心理专家面对面
教育孩子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看了庄博士这样管理儿子,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是否想与他面对面地交流一下教子高招呢?我们为您准备了这样与庄文浩博士面对面的机会,快来报名吧!
招募人数:20名(男女不限)
招募要求:40岁以下,限北京地区。
电话:(010)65369664
机会有限,先报先得。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讲座
主题: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讲人: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月竹。
地点:北京安定医院多功能厅(安康胡同5号)。
电话:(010)58303037、58303244
时间:2007年12月15日(周六)上午9点~11点
第三篇:这样教孩子作文
这样教孩子作文
建议给小孩子看一些现成的作文选一类的东西,很容易就产生思维、套路僵化,看很多小孩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做好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就是捡到五毛钱交给警察叔叔。。
宁可是孩子写,家长看这类的书籍去引导,再让孩子想几个举一反三的例子。
第四篇: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除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移民美国)、数学王子高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后移民美国)和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之外,德国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可谓枚不胜举: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
1876年德国发明家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1885年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1897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可用于身体内部结构的检测和安全检查。1879年拜耳公司药剂师霍夫曼发明阿司匹林,用于止痛、退烧及消炎。
1903年伯格发现中空的双层玻璃容器有保温效果,镀银表层保证热量反射到瓶内而不辐射出去。
1907年迈因伯格发明牙膏。
1951年路德尔福〃海尔发明扫描仪,后广泛用于超市。
1969年戴特洛夫和格洛尔普发明芯片,奠定了信息革命的基础。
上述部分列举的科技成果深深地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可以说,德国对科技的贡献举世公认。如果把移民到南北美洲、澳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德裔科学家
也考虑进去,德国人的创造性贡献更是令人惊叹。德国的科技成就与其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来源于德国人对科学无以伦比的尊重。科学已经深入到德国人的骨髓之中,因此,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德国人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科学方式思考,用科学方法来指导其行为。
尽管如此,德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却是尊重而不迷信;合理使用而不滥用,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理性精神。对于科技成果,德国人并非不顾一切地开发推广,而是有节制地研发、应用。在德国人看来,科学技术虽然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也不能极端盲从,而应注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从以下案例可以发现,德国人这样看待和理解科学:
一、预计到不良后果的科研成果,坚决禁止 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发达,自核电开始启用以来,并未出现过核泄漏问题。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并没有十足信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斯图加特民众首先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计划延长某些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在全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之下,2011年3月12日,德国政府宣布在三个月内关闭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
虽然暂时关闭了7座核电站,但德国民众依然不满意,持续向政府施加压力。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2011年5月30日深夜,德国执政联盟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1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但其中3座核电站可能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到2022年,德国将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德国民众反核态度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使核能的利用成为民众激烈争论的话题。例如,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的一个老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被停工。而这家新的加工厂尽管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由于绿党的坚决反对,尽管经营者抗争、等待了两年,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当时黑森州的绿党认为把哈瑙的核工业搞垮是该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想把这个核工厂买下来,德国竟然不卖。其原因是,绿党认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
德国民众对核能的反对,除了对其后果的担忧之外,也和高昂的维护费用也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转,德国每年需要最多5000万欧元(约合4.64亿元人民币)的维护费用。为此,2002年,德国政府曾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2010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由于德国多数民众和绿党的强烈抗议,延长核能运营期限的计划宣告破产。
二、不经济的科研成果,忍痛放弃 磁悬浮技术是德国人的又一高科技发明。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电磁悬浮构想。1934年申请获得磁悬浮列车的专利。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磁悬浮列车设计和建造技术。高速磁悬浮列车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并采用特殊供电方法,实现列车不带燃料、与铁轨无接触的“地面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从技术上讲,德国没有理由不使用磁悬浮。德国国内支持磁悬浮项目的人认为,成功修建一条商用磁悬浮线路,有助于德国向全世界展示和推广其先进的磁悬浮技术。为此,德国于1987年在西北部的埃姆斯兰特小城修建了一条31.5公里的实验线路。
“磁悬浮”列车经过十余年的试运营后,证明了技术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商业上的可行。尽管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马这一工程,但直至今天都无法通过审批。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西部的北威州就曾试图在城市密集的鲁尔区建设一条从杜塞尔多夫机场到多特蒙德市的商业运营线,最后因为融不到资金而不了了之。
德国也曾计划在巴伐利亚州启动修建德国首条商用磁悬浮线路的项目。这条磁悬浮线路计划连接慕尼黑火车站和慕尼黑机场,全长37公里。完工后,从慕尼黑火车站到机场所需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目前,从慕尼黑火车站乘坐城铁到机场大约需要40分钟。项目原先预算为18.5亿欧元,但根据项目承建方的核算,完成这一磁悬浮项目需要投入34亿欧元,几乎是预算的两倍,已突破各方承受能力。时任北威州州长施泰因布吕克就曾讥讽说:“谁会为了能快10分钟而用两倍于传统轮轨高速列车的钱去投资磁悬浮线?”这也难怪当他担任德国财政部长后,对慕尼黑磁悬浮线需要联邦政府增加投资表示坚决反对。
1997年,德国也曾打算兴建一条柏林到汉堡的磁悬浮线,全长292公里,投入后从柏林到汉堡可在一个小时内到达。这个项目功亏一篑的原因也是钱的问题。据专家计算,即使对往返于柏林与汉堡的磁悬浮列车乘客数量最乐观的估计,磁悬浮列车运营后,每年也将亏损1亿马克。2000年初,由于谁也不愿增加投资,更没有人愿意为未来的亏损埋单,这一项目在争吵中正式下马了。
昂贵的建造费用和预期的亏损导致磁悬浮项目在德国始终无法上马,而且公众的反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磁悬浮受阻的原因。在一项民意调查中,58%德国公众认为磁悬浮项目对德国经济而言太超前,39%的受访者则认为磁悬浮“没必要”且太贵。
磁悬浮技术在德国国内遭受一次又一次打击的同时,德国加紧了在国际上的推销力度。据报道,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的个别城市以及
美国拉斯维加斯,在德国人的游说下都动过兴建磁悬浮列车线的念头。不过,这些设想最终都因为费用问题而搁浅。最终,中国拯救了磁悬浮技术磁悬浮项目,使其没有完全胎死腹中。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列车线,该线全长30公里,连接上海市内与浦东国际机场。2002年12月31日首次通车运行。2006年4月通过了国家全面验收,现已经正式运营。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德国的电视台纷纷播放这一消息。有的人叹气,有的人失望、嫉妒,但更多的人很理智:“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德国没有太多的钱来上这么大的项目”。
让德国反对者获得心理安慰的是,上海磁悬浮项目如期所料发生了巨额亏损。现在,他们一定庆幸自己政府的“软弱无能”、“决策的低效率”和自己一贯的反对态度。
当然,对磁悬浮的反对也出于环保的考虑。到目前为止,德国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强大磁场对人体的无害性。因此,德国做出规定,磁悬浮线路两边500米不得居住人。中国部分人士也对磁悬浮的危害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金书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核磁污染甚至要经过几代人才能显现出来。他说,核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累加效应,能从基因上改变人的各种机能,从而使人患上一些奇怪而难以治疗的疾病。
三、无法预料后果的科研成果,先试用后禁止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成果,在德国乃至欧洲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尽管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种子于1998年获得欧盟的进口和种植许可,但欧盟一些成员国如奥地利、匈牙利、卢森堡、希腊和法国依然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2005年,德国开始种植MON810转基因玉米,这是德国唯一被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据统计,德国全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在1800万公顷至2000万公顷之间,而德国2009年预计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仅为3600公顷,几乎都集中在德国东部地区。
但转基因玉米种子MON810的命运在德国突然急转直下,仅仅四年的时间就被叫停。2009年9月14日德国联邦农业部部长伊尔莎·艾格纳宣布,由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种子MON810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德国将不允许再种植这种转基因玉米。艾格纳表示,这项决定没有政治意图,只是基于专业的考虑。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的研究报告和一份来自卢森堡的研究报告显示,种植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会影响环境,尤其对一些蝴蝶、瓢虫等益虫和水生有机物产生危害。艾格纳要求地方州政府实施这项禁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监控。由此,种植转基因玉米被正式宣布禁止,德国从而成为继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等欧盟国家后,第六个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的欧盟国家。
绿色和平组织和环保组织对农业部的这项禁令表示欢迎。德国环境和自然保护联合会称,转基因玉米对自然界和动物已造成了很大危害,必须强制禁止。有饲料研究报告显示,转基因玉米对实验鼠的免疫系统会造成损害。
除了MON810被短暂许可之外,其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德国则被明令禁止。但德国也曾发生过“意外”种植的情况: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登—符滕堡州和下萨克森州等7个州农民在购买玉米种子时,NK603转基因玉米混杂在普通玉米种子之中,被 “意外”播种。环境保护组织指认这是“德国迄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丑闻”。作为种子的供应商,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说,NK603播种面积不到2000公顷。贝克尔说,大约2000公顷土地受影响。而按照绿色和平组织的说法,受“污染”土地多达3000公顷。结果,所有种植的玉米被紧急销毁,土地被政府要求深度翻耕。
四、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德国人对科学并不盲从,更不会将科学视为“全能神”。德国人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类最前沿的认知而已,但人类的认知一定有时代性和局限性,不能把科学当作终极宇宙真理来看待。这种理性精神来自于其历史上诸多的教训。其中格兰泰公司“反应停事件”给德国人上了令人难忘的一堂课,从而使德国人对科技无限制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据国际在线记者殷帆报道,2012年8月31日,德国西部城市施托尔贝格竖起了一尊铜像,名为“生病的孩子”。铜像左边是一个没有双臂、双腿畸形的小女孩靠在一张椅子上,右边是一张空椅子(留给死者的座位),铜像底座中间写着“纪念那些死去的和幸存的沙利度胺受害者”。这一年,是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事件50周年。
铜像的倡议人,同时也是沙利度胺的受害者伊格尔表示,他在参观柏林纳粹集中营的时候萌发了为沙利度胺造成的畸形儿和死者的塑像的念头。他希望在事件引发者和受害者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
制作铜像约5000欧元的费用由事故制造者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支付。在当天的雕像揭幕仪式上,格兰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总裁)斯托克代表公司向沙利度胺受害人道歉。斯托克表示,格兰泰公司对沙利度胺引发的后果表示遗憾,并特此向沙利度胺的受害者请求原谅。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3年,瑞士的一家制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药厂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德国格兰泰公司开始对沙利度胺进行研发,并在1957年推出了一款主要成分为沙利度胺的安眠药。这种安眠药对妊娠反应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有效地减轻妇女怀孕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妊娠症状,一时在欧洲各国、日本、非洲等国家争相上
市,使用极为广泛。不过,由于这种药物的动物实验获得的毒理学数据不可靠,没有能够进入美国市场。
到了1960年,欧洲新生儿畸形比率异常升高,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沙利度胺有关系。之后的毒理学研究也表明,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1961年10月,在西德妇产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型畸胎,并统计出从1957~1961年间这种药物造成了8000余个畸形胎儿。当年,沙利度胺销售被禁止,但是,此前售出的药品已经导致了全球近万名婴儿先天畸形。很多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幸存下来的不得不终生与残疾为伴。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
格兰泰公司总裁斯托克在道歉中表示,当时在研发沙利度胺时,格兰泰公司依据了当时所有的科学知识和所有在20世纪50和60年代适用于新药品测试的行业标准。
很显然,格兰泰公司当年生产的反应停是科研的结晶,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而且也符合当时的药品测试行业标准,但是,如果没有应有的警惕和科学理性的态度,今天的高科技产品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毒药。
(本文引用了有关转基因和磁悬浮等诸多公开报道,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原载于《羊城晚报》,刊发有修改)。
第五篇:我这样教孩子写作文
我是这样教孩子写作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
刘彦莲
潘先进
内容提要: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自身平时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反思,围绕小学作文指导思路,从四个方面论述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了一整套较为可生的办法。从“读和背”、“读和说”、“读说写”“与家长形成合力”上,来培养学生初学作文兴趣和技巧。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他们由二年级的看图写话的练习一下子就过渡到三年级的作文习作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加之三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有限,摄入的词汇量不多,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就难以丰富。所以,对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而言,教作文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读和背。我们一直给人或者自己灌输一种思想——不要“死记硬背”,这可能是个误区,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对理解力、记忆力、表达力的提高有巨大的提升作用,而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名篇名段。如果当时不能理解,允许他们存疑,当日后视野开阔,理解能力提升,自然会豁然开朗。背诵。其实背诵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或许有些人不赞成孩子背太多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们背得越多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多,在写作中能够运用的东西就变多了,那么他们的作文很自然的就写好了
二、读和说。三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比较完整的说清楚一件事情了,所以,以有趣的故事为“诱饵”,以阅后复述为代价,先读后说,可以说给家长听,也可以说给朋友听,在复述中加深记忆,加深理解,也允许他合理发挥想象。
(一)、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
1、利用口语交际课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每单元都有一节口语交际课,但有的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易犯以下两个毛病:
一、要求过高,训练面窄,课堂上少数“尖子”学生支撑场面,多数学生很少有训练机会,坐着当“陪客”。二是教学过程往往失控,教师缺乏有效的听说方法的指导。我认为口语交际课是集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教给学生说话方法的好时机。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应精心设计好教学步骤,扩大训练面,增加参与量,提高参与训练度。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把总的课堂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分目标,逐步训练。分步训练要循序渐进,化难为易,放缓坡度,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而后在分步训练的基础上把一段话连贯地说出来。例如上第二册《夸家乡》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设计几个分步训练:(1)我的家乡在哪里?(2)家乡有哪些迷人的风光?家乡有哪些特产?(3你喜欢你的家乡吗?想想家乡以后会变得怎么样?教师引导学生按上述分目标分步练说,在前面几个环节都已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连起来说一说,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流畅。综合性训练比分步训练要难,可按“好——中——差”的顺序进行。使中下学生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借鉴,提高他们说话的自信心和说话的质量。
2、在课堂上复述问题、答题。
仅在每周一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说话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一年级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容易犯说话不完整的毛病。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这样几个月训练下来,全班同学说话基本上能做到完整、通顺了。有时候,对于一些较长的问题,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复述一遍,其实,让学生复述问题也是一种说话训练。
3、看插图说话。
外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兴奋剂’”。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图画,用它来帮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效果很好。如上第二册第19课《乌鸦喝水》,我就要求学生看看两幅插图,然后连起来说一说。小朋友就会说:“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水很少,乌鸦喝不到。乌鸦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到瓶子里,水漫上来了,乌鸦喝着水了。”在此基础上,我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想一想:乌鸦喝不到水时心里会怎样焦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喝到水时乌鸦会怎样高兴?心里会怎样想?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经过启发、讨论,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说:“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了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水很少,乌鸦喝不到水,它心里很焦急,急得连眼珠也睁圆了。乌鸦想啊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到瓶子里,水漫上来了,乌鸦喝着水了,它心里真高兴啊,高兴得连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我发觉利用插图说话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涨,有话想说,乐于表达。
(二)、把说话训练渗透到课外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说话训练。
单纯地进行说话训练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单一地、较长时间地进行说话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注意力也不会集中。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游戏、玩乐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训练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我国清代教育家王筠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因此,“寓教于玩”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一年级上学期就曾搞过许多游戏,如“打电话”。这是一种对话性的说话趣味活动。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问答一致、条理清楚地口述和正确转述的能力。示范表演如下:教师扮妈妈,一个同学扮小明,另一个同学扮爸爸。妈妈的电话:“喂,你是小明吗?妈妈今天晚上开会,晚一点回家吃饭,你和爸爸先吃。”小明告诉爸爸:“妈妈在电话里说她今晚开会,晚一点回家吃饭,叫我们先吃。”表演完请同学评小明把电话内容传达得是否正确。再请三个同学分别演妈妈、小明和爸爸,示范一次。同桌两人互相扮小明和爸爸,把电话内容传达一遍.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孩子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
我对这段话感触颇深,因此,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尽量把形式搞得活泼些、有趣些,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三)、把说话训练延伸到校外。
在教了一篇有趣的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像讲故事一样讲给父母听。如《司马光砸缸》、《小猴子下山》、《三个儿子》等。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增加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可在班级里开展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听故事,学说故事,既增长了见识,还提高了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说话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除了以上所举的几种外,还有朗读、朗诵、日常生活对话、口头报告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只有坚持多形式、多角度、经常性地进行说话训练,严格把好字词句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对于中上游学生还要求把话说具体,说形象),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多看多练多写,相信“作文难”这个问题定能迎刃而解。因此,说话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小学生应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说话训练是作文的先导和基础,请重视说话训练!
三、读、说、写。会读会背会说,还要会写,这个需要比较扎实的字词量作为基础。如果有,那么应当让孩子从摘抄读书笔记开始,把他每次阅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句子记录下来。开始的时候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去告诉他哪句好哪句无聊,应当允许他自由摘抄,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每段时间几个孩子把各自摘抄的句子当众朗读,看谁摘的最有趣。从摘抄到概括再到创作,这样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阅读水平也会水涨船高。中年级,是学生由写话向习作过渡的阶段,也是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适当的引导、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坦然地面对。
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我结合所学的课文,恰当地设计了一些课堂小练笔,既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与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设计的课堂小练笔的形式有:(一)、延伸性小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写成一段话。如教完《春联》后,我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的读写题:请你课后搜集奇联、趣联,写一篇关于对联的研究性文章。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春联对仗的特点及其一些特殊的用途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想象性的小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了一道这样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人们刚见到火种时怎样?了解火的作用后又怎样?会用火做些什么事?人们会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普罗米修斯心里又会怎样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写,想象力得到了锻炼。(三)、迁移性小练笔。
文本的语言比较规范,一些语句优美,富有表现力。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就能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如《秋天》一文,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我在教完这首诗后,让学生做回小诗人,写自己熟悉的另外一个季节。我提醒学生要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具典型的事物,模仿诗的写法写一两段话。有个学生模仿第二小节这样写道:春风在田野里奔跑,春风在小路上漫步;春风抓一把野花的香气,把冬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四)、连续性小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如果能让学生变换一下叙述人称,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珍珠鸟》一文,从“我”的角度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教完这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如下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的视角,叙述与主人亲近、信赖的过程。不少学生细腻地刻画了珍珠鸟的心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然,小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表达性小练笔,理解性小练笔,等等。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找出读写结合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大有好与处.四、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生活处处皆学问。孩子初学作文时,更要在生活中寓教于乐,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书给孩子听,不仅是培养他们写作能力的第一课,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注意选择那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读物;孩子长大后,鼓励他们自己多去阅读。
2、手把手地教孩子写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条、短信等,如写留言,购物清单、电话留言、写信和明信片等。
3、与孩子谈论一起做过的事情,并写下一两个句子,然后读给孩子听。
4、试着每天与孩子写下一个句子,周末再把它集结成一个小集子,(注意不要太长,否则会让孩子觉得头痛。)然后与孩子复习写过的句子。
5、鼓励孩子写自己喜欢的题目,写完后让孩子读给家长听,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找出哪里写得不妥。
6、借助身边的广告、路标、食物包装盒等,增进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作者简介
刘彦莲:女,33岁。江西省奉新县干洲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职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四年,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