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机器换人驱动食品机械产业发展
东莞机器换人驱动食品机械产业发展
正装备水平越来越受食品生产厂家的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食品机械设备业的发展,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是食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基础。人们对食品的消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食品机械领域来说,不断增长的食品行业大大提高了食品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
食品机械企业应注意的是,国内市场严峻的经济形势及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自动化生产线的增长潜力。市场需求极大的促使中国食品机械制造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高速增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样可以带动自动化产品的飞速发展。
当前食品机械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纳米技术、智能技术、膜分离技术、冷杀菌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等,其中纳米技术与智能技术在烘焙食品机械方面具备比较大的优势。纳米陶瓷有很好的耐磨性及韧性,可以用在制造刀具、包装食品机械的轴承及密封环上,可以用来提高它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食品机械在经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正由传统简单机械向自动化机械过度。
面对人口红利的渐失,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机械自动化生产线需求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行业的技术升级,全新的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功能的食品机械机型将逐步替代传统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这是食品机械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进行技术改革的终极目标。
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用工荒频现,制造业名城备受考验。今年6月,东莞首次提出“机器换人”战略,提出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增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动力,引领企业升级。
国际模协秘书长、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东莞机器人产业有望先做成规模优势,再形成性价比优势,市场还是很乐观的。
东莞市长袁宝成多次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劳动力竞争格局,实施“机器换人”对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竞争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翟所领则呼吁政府加大对自动化的支持力度,弥补企业普遍存在的近三成的用工缺口,提升产业竞争力。
东莞市经信局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东莞已经聚集了200多家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其中拥有专利的超过四成。去年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约14.53 亿人民币,整个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则达200多亿,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在东莞崛起。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第一品牌。自2007年以来,拓斯达机械手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家电、家具、五金铸造等行业,可代替工人在及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搬运、装配、上下料取件、打磨、抛光等工作。不仅将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为企业节约成本。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汽车制造、家电、光电、连接器和通讯行业有多年的丰富经验。
日前,东莞市长贺宇陪同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东莞民营企业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拓斯达作为广东地区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作用。目前,拓斯达响应东莞市“机器换人”号召,连续在东莞市连续举办了六场东莞企业家面对面暨“机器换人”活动,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第二篇:东莞机器换人政策宣讲预览
东莞机器换人政策宣讲预览
9月3日,市经信局在莞商学院经信局分院举办“机器换人”政策宣贯会,宣讲我市“机器换人”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出席,由台籍高管阮明聪代表拓斯达在本次活动上分享公司“机器换人”的政策,及成功案例。
阮明聪代表拓斯达表示:拓斯达十分重视技术突破和“机器换人”工作,未来的核心方向是拓斯达积极响应政府“机器换人”的重要时期,通过继续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助力制造业“机器换人”。将有效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提高技术贡献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加快研发适应更多行业的机器人,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公司高层高度重视,推进制造业“机器换人”和技术改造工作。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整厂自动化第一品牌、国内领先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高新科技企业。拓斯达积极响应东莞市政府“机器换人”计划,推进东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拓斯达机器人凭借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核心研发团队和综合技术实力,其提供高智能、高稳定性、高品质安全的智能制造产品得到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其自主研发的开放式伺服定位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取出。微电脑控制系统, 全部自主研发,专门针对国内注塑机现状及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情况, 在控制器内增加了较多之完善安全保护功能, 为操作者及注塑机提供最完善的安全保护。此外可根据客户需求修改特殊程序, 以符合特殊模具及夹具之要求。可模拟操作员取出动作如牵引, 倒勾, 滑移,圆弧, 斜线甚至不规则的取出路径,能实现各种特殊动作, 如排列, 堆放, 计数, 抽样。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已经拥有富士康、富港电子、比亚迪汽车、青岛海尔、长城汽车等一批优质客户群。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接下来拓斯达全面推进东莞市“机器换人”工作。并对拓斯达公司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政策走向,落实组织公司各部分负责人,把工作抓好抓实;二是要继续全力协助东莞制造业企业,提倡“主动服务”式理念,即不再满足于被动维修的快捷,我们专门设立了售后服务电话回访制度。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全程追踪,同时我们建立了季度巡检和检修制度。主动帮助客户保养设备并找出需要改善的方面,然后协同研发部找出对策,使产品不断趋于完善。为企业 “机器换人”营造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努力实干,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轮大力推动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工作热潮。
第三篇: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换人”这个话题对于普罗大众已不再陌生。去年以来,东莞市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今年年初,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深化 “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在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中尝到甜头。为了能深入了解东莞企业“机器换人”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2、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和弊端
3、影响我市贯彻落实“机器换人”行动的因素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2015.7.20—2015.8.20),调查的范围是东莞市区,被访者定义为在东莞市居住或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居民。调查方法为在网上发布问卷调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传播。截止8月15日,收到的有效问卷总共为185份。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18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122个,女性为63个,男女比率约为2:1。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55岁以下人群中,其中35岁以下的占51.9%,36-45岁的占29.2%,46-55岁的被访者占14.1%。
被访者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个体工商业者(28.1%)、一般职工职员(26.5%)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1.6%)。
三、调查结果
(一)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办法,东莞已经开始实施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的专项计划。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来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东莞经信局已经收到“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有效申报项目505个,总投资42.6亿元。根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3.4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平均合格率从89.3%上升至96.6%。受访者普遍认为此次政府不但各项政策及时到位,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
(二)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
1、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
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企业类型多为劳动密集型。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持续的经营压力之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用机器人或者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作,从而减少用工。“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2、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企业实施机器自动化生产后,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改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有能力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三)实施“机器换人”的弊端
1、引进机器一次性新增的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机器换人日趋走热,部分传统的轻工业承受的经营压力也越大越大,一方面是机器的购买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导致经营利润越来越低,这让一向依靠薄利多销的传统轻工业经营更加困难。
东莞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本地研发制造能力不足,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国外品牌占据。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关键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造成了企业在进行机器换人时,投资巨大。企业投入的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资金实力。
2、机器生产缺乏灵活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乏弹性。之前依靠人工,如果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订单不佳,可以通过放假或者裁员减少生产、节省开支,弹性较大;如果实现了机器自动化生产,遇到经济不景气订单不足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产能闲置等问题。另外,机器换人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特别强,而这些机器在工作日内一般不能关停,每年夏季用电高峰的限电措施更是制约了许多企业的生产。
3、实现“机器换人”所占的机会成本大
“机器换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的更新,也需要提供软件的个性化定制,需要有足够的技工和研发人员提供支撑。东莞市鞋机商会会长王精文说:“自动化生产不是上一台新机器,就能从1000个用工削减到300个用工,而是先减到900,再到800、700„„要花好几年。”由于考虑到当中的机会成本,使得一些企业宁愿转移到缅甸等国家,也不愿实现机器换人。
4、“机器换人”会造成失业率上升
三、建议
(一)引进设备,促进减员增效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通过引进和利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业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强化服务,加大推广力度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加大“机器换人”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机器换人”应用企业自主研发专用装备,并在行业中示范推广,带动提升行业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升级。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等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四)对外合作,增强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或委托开发,加强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推动应用企业与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组成技术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机器换人”装备和技术支撑。
(五)“两化”融合,探索改造路径
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相结合,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推动“两化”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
五、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第四篇:浙江省机器换人产业升级调查报告
浙江省机器换人产业升级调查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驱动、“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2010年以来,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浙江率先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随着浙江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机器红利显现。但同时对浙江劳动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浙江经信委针对30个工业行业、567家企业进行了机器换人专项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5份,结果显示,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省经信委认为,机器换人是化解用工贵、招工难最管用的办法。
调查显示,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若以开展“机器换人”后用工减少10%推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仅今年就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以上。
另外,机器换人在提高生产率等方面也显现出一定效果,如72.9%的企业的生产率至少提高10%,其中27.3%的企业提高30%以上。投入成本高成障碍
受调查企业中,38.1%表示对机器换人“迫切需要”,有53.4%的态度“模棱两可”,认为只有在政府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时才会考虑,原因主要是机器换人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以企业现有财力无力承担。
近年,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上升,去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增幅达21.2%,今年前4个月融资成本仍在高位震荡,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而企业通过自研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的方式只适用于行业龙头企业,目前使用人工仍比机器便宜。
调查显示,机器换人总投资为100万~5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26.8%;其后依次是1000万~2000万元的占18.2%,500万~1000万元的占17.1%。投资回报周期为2-3年的最多,占27.9%。业内人士表示,浙江民企居多,规模不大,机器换人两三年的投资回报期已是它们的耐心极点。
另外,政府对机器换人的政策激励不够,针对性也不够,以及企业对现有的相关优惠措施知之不多等也是阻碍机器换人的因素。调查透露,企业最希望政府采取的激励政策中,高达81.3%的企业希望“按照购买机器设备费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69.7%的企业希望“按照自主研发设备投资额,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
一、“机器换人”带来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是一个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近两年,以“机器换人”为主要途径,通过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的浙江省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推进,在人口、就业上主要表现为:
(一)外来人口的减少,人口增量、增速下降
近两年随着“机器换人”、转型升级大步推进,企业低端人员减少较多,省外劳动力明显回流,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量、增速下降。2005-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从4990.9万人增加到5446.5万人,年均增加91.1万人,年均增长1.76%,而2011年、2012年常住人口增量仅为16.5万人和14.0万人,增速分别为0.30%、0.26%,下降明显。
(二)工业吸纳就业人员减少
2005-2010年,工业就业人员从1160.3万人增加到1493.6万人,年均增加66.7万人,而2010-2012年从1493.6万人增加到1523.8万人,年均增加15.1万人,其中2012年仅增加1.6万人,工业新吸纳的就业人员明显减少。根据就业弹性变化测算,2011年、2012年两年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少吸纳就业60万人左右。
(三)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2012年城镇(含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大专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6.26%和11.17%,比2009年提高1.67、2.32个百分点;高中学历人员和初中及以下人员占比分别为28.45%和54.12%,比2009年降低0.02和3.97个百分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占比分别为10.01%、12.43%和35.14%,分别比2009年提高1.53、1.46和11.67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二、“机器换人”效应正在显现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有力地促进减员增效,同时也对劳动就业带来了挑战。
(一)“机器换人”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浙江省为数众多的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依赖廉价低端劳动力,企业用工缺口较大。随着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推进,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现状有所改变,用工缺口一定程度得到缓解。根据省就业局企业用工情况监测,企业缺工率从2011年6月的4%,降到2013年6月的2.18%。
(二)“机器换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劳动生产率提升加速
“机器换人”的必然结果是从业人员的人均产值提高,效率提升。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4.02万元增加到8.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58%。2010-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8.78万元增加到1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73%,比2000-2010年高0.15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29%,比2000-2010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态势初现,企业竞争力增强。
(三)“机器换人”使企业职工工资大幅提高
“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职工工资大幅提高得以实现。2000-2010年,企业总体用工偏紧,工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9853元提高到29515元,年均增长11.60%,2012年又提高到40270元,2010-2012年间年均增长16.81%,比2000-2010年提高5.21个百分点,为居民收入实现翻番打下良好基础。
(四)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
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经济发展拉动,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2012年,浙江省工业从业人员1523.8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1.28%。但随着工业“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推进,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6.25%,但2010-2012年年均增长降到1.01%,其中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仅增长0.10%。从工业增加值的就业弹性看,2000-2010年平均为0.482,而2010-2012年平均为0.116,其中2012年仅为0.014。
(五)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
近年来,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左右(如下图),今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企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带来的影响。根据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当前失业人员中,因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人数占一半以上,比2005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以上,因劳动者求职与需要提供的岗位存在时间差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占近四成。随着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推进,短期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六)就业结构矛盾突出。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节省大量劳动力,减少了经济发展对省外低端劳动力的依赖,省外劳动力回流明显。但同时,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明显提高,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明显紧缺。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高于整体平均值,差距最大的超过100个百分点。省就业局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缺工总人数的22.22%,呈上升态势。
三、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提高了企业效率,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是大势所趋,但同时短期内对劳动就业带来了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在全面推动“机器换人”时,要兼顾稳定就业、扩大就业。解决就业主要靠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调整,辅之以社会的积极引导。为此建议:
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策,包括金融、财政税务、科技、人才政策等;
二要培育内需增长点,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
三要积极引导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实体产业;
四是进一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未来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
五是加强对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应用性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就业人员技能,有效缓解摩擦性失业;
六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拓展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实践工作,奖励师傅带徒弟的技能培养、传承模式,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温州招工难一年甚于一年,瑞凡科技的机器换人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家主营高精度轴承的企业,今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上马新设备。负责人坦言,起初也犹豫是否要投入如此巨额的经费进行技改,但最终收获乘数效应令人喜出望外。一位美国客商曾犹豫是否下单,但在看了企业新配置的热处理器后,立马下单。新设备不仅提高产量,还更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和合格率。
第五篇:机器换人[范文]
机器换人未来的生产力
近日,各大网站刊登了一个关于”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机器替换人工”的报道,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近期,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记者了解到,当前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无人工厂”的开建或将缓解用工荒的现象,同时还将对我国机器人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近期,记者在其开建的首个“无人工厂”分公司项目现场看到,一个个机械手正在安装调试之中。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推进的“无人工厂”建造体系首期计划投入1000个无人机械手,前期已有100个机械手率先“上岗”。
为何此时,各省各市都在大力鼓励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的生产作业方式呢?其一,与国家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进行生产理念相关,其二,我国的人口红利在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下,慢慢的减小,劳动生产力人口在我国的比例越来越低,反映出人工的工资却却越来越高,导致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地位逐渐受东南亚国家的侵蚀。体现在许多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逐步往东南亚地区迁移。所以机器换人的生产理念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可。
机器换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固名思议,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在于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当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这种广义上的机器人,主要用于一些高端的制造领域,如,汽车焊接,船舶制造,电子生物等相关高精尖的领域,如何将这些高大上的制造理念应用于我们传统相对低端的生产领域呢。其实,我们的生产企业在许多的领域都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就能在人工作业领域进行机器的替换,如,物流输送,环保清洁,自动喷涂等许多领域,通过一些动力的升级,智能的控制,人工智能界面的交互等都可以称作机器换人的升级。
在我们传统的家纺制造行业,如何将机器换人这一理念导入到我们这个人工操作密集,效率低下的的行业呢?深圳市德普纶科技利用国际最先进的制造理念,开发的ATS-86全自动毛巾纵向包边机,采用业界最先进的光纤纠偏系统,能有效对毛巾,浴巾进行剪边,修边,毛巾家纺业最难和最耗时的工序就是折边,缝纫,并且工序单调,复杂,我司开发的3折边器,能精准对不同规格产品进行折边。折边宽度可4-8mm可选,能够满足厂家产品对市场的不同需求。
以及ATC-68,全自动毛巾分条机,采用刀头跟踪技术,能有效对毛巾,浴巾等家纺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切割,分条,宽幅可任意调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家纺产品的工艺需求,分条处,整洁,美观,便于下一道工序的处理,每分钟可以达到40米的分条开剪速度,正真做到智能化,自动化。
这两款机器能够大大将我们的机器换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家纺生产领域中,对我们传统的家纺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不再是属于高端制造领域才能拥有的梦想,能够彻底改变我们这个以人生产为本的行业转换为以机器为生产的高端制造业,质量更可靠,工艺更美观,精度更标准。
机器换人,将成为真正的生产力,而不再停留在口号这个层次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