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温馨校园,构筑快乐之家
打造温馨校园,构筑快乐之家 寺坪镇以“五个三”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
寺坪镇地处保康西北部,地域面积35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 28525人,其中农业人口26603人,是一个分布辽阔,山大人稀的大乡镇。全镇现有学校7所,均为寄宿制。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全年在校活动约210天左右,学校是少年儿童第二个家。为保障学生能够在校愉快学习生活,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坚持以打造温馨校园、关爱服务学生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比照家庭生活方式,提出并实施“五个三”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孩子们在这里学得安心,住得舒心,吃得称心,玩得开心。“五个三”具体内容是:
“三层深入”知详情。学校领导干部坚持做到深入基层学校,调查研究,对寄宿制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情况了然于心。一是深入学校知校情。中心学校管理干部每月至少下校一至二次,积极为学校当好参谋,协助学校制订发展规划,研究和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深入课堂知教情。领导下校必须进课堂听课,全面了解师生所思、所惑、所困,积极与教师们一道探讨提高教学水平加速课改进程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深入学生知学情。经常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并及时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出改进建议。
“三同体验”联师生。学校注重培育一种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清新和谐的育人氛围,教师们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与学生打成一片,犹如父母、兄长一样时刻关顾学生的起居、餐饮和学习,使学生时时能够感受到亲情就在自己身边。一是同吃一锅饭,适时了解食堂饭菜是否可口,数量是否充足,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年龄及班级特点,学校将图书分发到各班,乡下学校把图书室搬到学生活动室,柜子不上锁,借阅免登记,在保证不损坏不遗失的前提下,学生想看什么书自己取,看完后自觉归还。三是开放食堂。为让学生在校同样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食堂特设“病号窗口”和“生日窗口”。学生生病时想吃什么,病号窗口就及时为他提供什么。各班还将本班学生生日时间逐一摸底统计,报到食堂,学生生日时,食堂“生日窗口”就为学生提供一份优惠的生日套餐,班上还特别组织一个简单热闹别开生面的生日庆祝聚会,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三卡服务”系爱心。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学生在校的一切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人心。为打造一个温馨、和谐、平安的校园,学校以“三卡”作为服务学生、奉献爱心的重要举措,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家长的拥护。一是家长接送卡。学校为每个走读生制发一张家长接送卡,学生离校,必须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接送卡上签字,做到交接有序,去向明确,责任分明。二是亲情电话卡。学校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思亲之情可想而知。为使这部分学生不因见不到父母而感觉孤独,各学校都特别设置了亲情电话卡,设立亲情电话,让学生能够定期与其父母联系,使他们的心灵及时得到抚慰。同时,学校也利用亲情电话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使他们对孩子放心,在外务工安心。三是生活接济卡。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资金,专设一张生活接济卡,为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使他们不因暂时的生活困难而影响到学习。
(寺坪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创建温馨家园 打造敬老之家
创建温馨家园
打造敬老之家
建始县业州镇人民政府(2010年6月9日)
业州镇福利院自2003年初挂牌成立以来,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中供养水平,目前已基本建成为一所集养老、护理、康复、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人的“乐园”。
一、加强硬件建设,让院民生活得到保障
2003年初,业州镇人民政府无偿将原罗家坝管理区办公用房划拨用于修建业州镇福利院,建院7年来,共投入300多万元整修福利院大楼。目前,福利院有房屋8栋,宅基地15亩,建筑面积已达3800平方米,院民寝室61间,床位190张,集中供养125位五保对象;院内管理规范,设有办公室、医务室、院民活动室等,建有沼气池3口和可喂养100头牲猪的栏圈,另有800平方米的室外水泥场坝供院民休闲活动。一是利用生产基地做到蔬菜肉食自给有余。目前,福利院种植各种蔬菜15亩,喂养肥猪31头,年产猪肉7000斤,猪油600斤,基本做到了蔬菜肉食自给自足;二是积极发展多种产业。福利院建有鱼塘、养鸡场、竹器加工厂、煤球厂,极大地增强了院办经济的实力。三是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镇民政办的指导下,福利院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社会福利事业,将筹得的善款用于改善院民生活及居住条件。目前已基本达到蔬菜、肉油自给,院办经济年收入逾8万元。
二、加强制度建设,使院务管理严谨规范
(一)完善规章制度。为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福利院建院时建立了各项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共40多项。随着福利院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60多条,编印成《管理手册》,管理人员和院民人手一册,使大家相互监督,形成了遵章守纪、服从管理、团结互助、共同监督的和谐局面。
(二)严肃财经纪律。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请县财政部门安排专人进行了财务清理,进一步理顺关系,盘清家底。一是请县财政局的行家里手到福利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建章立制,从整理凭证开始,现场指导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三是严格执行福利院财务收支核算、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了过去院长、会计、出纳于一身的不规范行为。
(三)物资采购透明。福利院实行“采购、供货、结算”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对大宗物品的买卖由分管后勤的副院长牵头,办公室组织,确定三家供货商,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按照价廉物美的原则,根据炊事班提供的菜谱清单通知定点供货商送货上门。院长与财务人员对所供货的价格、质量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供货商凭相互签字的依据按月与财务直接结算。(四)狠抓安全管理。福利院是老年人群居的单位,大多数院民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安全管理是福利院的头等大事。在饮食安全上,全面推行食品采购定点制度,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体检,持证上岗。在消防安全上,经常进行安全教育,讲解防灾、防震、防火知识等。在出行安全上,实行入住老人请销假制度。在院民衣服口袋内,装好本人住址以及单位联系电话。在门卫处,张贴好每位院民照片,确保院民不走失。在医疗安全上,设有卫生室,建立个人卫生体检档案,实行用药领取登记制度,严把药品采购关,推行医生首诊负责制,确保院民的生命安全。
三、实施亲情服务,让院民乐居温馨家园 “亲情服务”,是福利院长期以来坚持的服务理念。把“视老人为父母,把对象当亲人”作为行动准则,时时处处去“想老人之所想,做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忧”,让老人们真正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儿女般的亲情。来到福利院的老人,有的患有痴呆症,有的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有的眼盲耳聋,大部分对象基本生活无法自理,无论是吃的、拉的、洗的,事事都需要服务人员帮助解决,使得护理工作繁琐且艰苦。但是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句怨言,每天坚持热情真挚的给需要帮助的院民擦洗身子、喂饭、服侍大小便、洗衣被等等。对于患病严重的院民,福利院实行一对一或一对二贴身护理,对院民实行百般呵护。
福利院的服务员大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她们都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工资待遇不高,可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持在福利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为了老人们生活安逸,他们每天都辛勤操劳,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受委屈,任劳任怨,做好护理工作,她们的这种大爱精神令许多院民感动不已。
业州镇福利院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宾馆式管理,医院式护理,亲情式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美化院容院貌,提高供养水平,为创建温馨家园,打造敬老之家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借鉴其他兄弟县市福利院的好经验好作法,促进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温馨之家
构建“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社会管理平台
工作情况汇报
一、“温馨之家”服务网络全面铺开
我局于6月5日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下发了《防城港市港口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社会管理平台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
(一)区一级“温馨之家”服务大厅。建立一站式、窗口式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公证等“一条龙”服务。截止6月30日共接访群众242人次,受理矛盾纠纷案件8件,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件。
(二)乡(镇)一级“温馨之家”服务工作站。目前,全区5个司法所已稳步开展服务工作站工作。
(三)村(居、社区)一级“温馨之家”服务工作室。目前,区司法局已与5个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辖区内各村(居、社区)委沟通协调工作。截止6月30日前“家”的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个数(村、社区)38个。
(五)屯(组)、户一级“温馨之家”服务中心户和联络信息员。区司法局已与5个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辖区内各村(居、社区)委沟通协调,6月底前,完成部分屯(组)、户的统计和遴选。“家”服务中心联系户已建成个
数(屯、组)56个,联络信息员已有135个。
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服务平台创建工作
按照防城港市构建“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工作部署,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一)积极请示汇报,争取支持。我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服务平台建设得以快速、顺利进行。
(二)以“温馨”和“贴心”为主题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在打造“家”的服务平台过程中,既考虑单位办公的正常运行,又体现了对群众的关怀,让来到“温馨之家”办事的群众感觉就像在“家”一样亲切、方便。
(三)增加人员配置,确保服务平台正常运行。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我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帮助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协调解决公益性岗位人员、司法所助理员等,确保各级“温馨之家”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
(四)注重细节,精心完善软硬件配置。一是认真打造区“家”的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坚持服务窗口前移、方便群众办事的理念,设立好司法行政服务大厅的软硬件措施。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制宣传等各项服务项目设置在司法行政“温馨之家”,竭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的气氛。建立健全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
度,制作办事流程图和岗位监督牌,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大厅放置有服务指南、申请表格、文书样本、宣传资料、报刊杂志等,方便群众随时取阅。二是精心打造乡(镇)司法所“家”的服务工作站。充分利用乡镇司法有限资源,建立健全司法所的各项服务制度,制作办事流程图和岗位监督牌,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工作站放置有服务指南、申请表格、文书样本、宣传资料、报刊杂志等,方便群众随时取阅。充分手机、电话、网络等先进信息传播技术,弥补司法所人员紧缺不足,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乡镇司法助理员等资源,充实服务工作站人员,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待,群众问询有人解答,群众电话有人接听。三是努力延伸村、屯(组)、户“家”的服务工作室、中心户、联络员。充分发挥“家”的服务工作室和联络员贴近群众优势,明确村级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法律援助联络员、律师工作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员、安置帮教队员等“六大员”服务职责,调动基层服务平台工作积极性,将“家”的服务网络全覆盖,使农民群众感觉到司法行政之“家”的温馨,司法行政“家人”的亲切,有事到行政之“家”问询,办事找司法行政“家人”帮忙。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和我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在全区打造司法行政“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从6月份起在区、乡镇、村(社区)、屯(组)、户建立健全“家”的服务网络,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创新扎实开展,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我镇“温馨之家”的雏形已初现,社会效果初显。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公室场所不是很完善,受场地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办公空间环境的布置、桌椅等硬件配套措施也不完善,没能创造出良好温馨的环境氛围。特别是有些司法所和村级“家”服务工作室的建设和网络设备建设也不完善,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人员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不利于“家”的平台正常运行操作。
(三)“温馨之家”的宣传工作也有待加强,现在村、组的联系户和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普通低的现状,培训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才更利于“家”的平台服务工作的开展运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总结“家”的服务平台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家”的服务网络建设。区、乡“家”的工作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站的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对村级“家”的服务工作室的建设和指导,加大对村委干部和屯服务中心户、联络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真正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法律援助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员、安置帮教队员的作用。
第四篇:用爱心打造困难职工的温馨之家
用爱心打造困难职工的温馨之家 ———北安市总工会主席杨芳同志事迹材料
杨芳同志自2007年8月调任北安市总工会主席以来,始终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抓在手上,将困难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的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用爱心为北安市困难职工打造温馨之家。
一、加强帮扶体系建设,把帮扶站建在困难职工身边 北安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原来设在工会办公楼四楼会议室,没有办公桌椅,没有电脑电话,所有的办公设备只有一个“门牌”。杨芳同志到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帮扶中心建设,多方争取资金,先后投入260平方米一楼门市房,新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服务大厅”、“爱心慈善救助中心”,投入资金50余万元对房屋进行整体装修,购买电脑、电子显示屏、洗衣机、慰烫机、消毒设备和电子监控设备,建设环境优美服务环境。此后,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核心,在全市6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9个乡镇、62个行政村建立维权帮扶工作站,初步形成市、街道(乡)、社区(村)三级困难职工排查、帮扶、救助网络,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
二、完善科学管理机制,把帮扶信息公示到困难职工眼前
为建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帮扶工作机制,杨芳同志身先士卒,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
四千多户贫困家庭,全面了解困难职工基本情况,筹集资金购买了困难职工网络管理软件,组织人员录入困难职工信息,初步建立了覆盖市、街道(乡)、社区(村)三级帮扶工作组织的网络管理软件平台。目前,走进帮扶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显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救助情况和用工服务信息,走进街道(乡)、社区(村)维权帮扶工作站,随时可通过电脑网络了解全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情况,使得到和未得到帮扶的职工都能心服、气顺。
三、加大帮扶救助力度,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田 杨芳同志常说:“困难职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和温暖,工会做为困难职工的温馨之家,就是要与困难职工心心相印”。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了,到工会工作五年来,她大力推进帮扶工作“五心工程”,一桩桩一件件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结对一帮一,救助心连心。07年北安市总工会率先启动第三轮“一帮一”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将困难职工划分为创业型、安置型、培训型、助学型、助医型,区分不同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组织领导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834户,累计提供救助资金80万元。帮扶834人实现就业,帮扶87人兴办自主创业项目76个,使困难职工经过帮扶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捐赠倡奉献,帮扶暖人心。为扩大困难职工救助范围,杨芳
同志多方奔走,在机关干部、个私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中开展大型幕捐活动十余次,幕集八成新以上衣物、生活用品一万余件,并自筹资金建立“爱心慈善救助中心”,购置洗衣机、慰烫机、电子、电子监控设备,将所有衣物经消毒、漂洗后,向全市弱势群体免费发放,并在乡镇、社区建立救助分站,使困难职工和群众不出社区(乡村)就能无偿领取衣物。同时还协调市教育局在城乡28所中小学建立爱心慈善救助站,使家长可随时领取衣物。金秋结硕果,助学献爱心。在“金秋助学”活动中,杨芳同志更加注重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她建立了“受助学生定期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回馈社会。五年来共通过“金秋助学”活动救助大学生125人,高中生40人,农民工留守儿童458人,提供救助金25万元,圆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梦。培训送技能,激励创业心。在就业帮扶工作中杨芳同志注重以培训促就业,在市内建立培训基地5个,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名;注重以职介活就业,在市内建立10个就业基地,在外省建立5个就业,通过广泛开展职业介绍工作,拓宽职工就业渠道;注重以维权保就业,在北京、大连、青岛、沈阳等地建立维权工作站,连续开展“你在他乡还好吗?”慰问活动,与大连市西岗区工会等外阜工会建立跨省联手维权机制,初步形成了培训、职介、维权一条龙服务体系。急难伸援手,医助得民心。屋漏常遇连阴雨,贫困最怕病缠身,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职工,杨芳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联系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弘发连锁药店建立困难职工定点医院、药店,几年来共向困难职工发放优惠卡1000张,给予减免、优惠18万元。对患急重病的困难职工给予大病救助。三年来共实施大病救助418例,发放大病救助金49、55万元。与省总工会医疗集团建立在哈医疗“绿色通道”。09年一名女职工子女王塬慧患先天性心脏病,市总工会与省总医疗集团紧急启动“绿色通道”,三天内联系哈医大刘宏宇副院长为其成功手术治疗,为其提供救助金五千元,并为其争取龙广、华夏两项基金,解决了医疗费用,目前王塬慧顺利康复,王塬慧的母亲拉着杨芳的手说:“是工会给了小塬慧第二次生命,您就是小塬慧的救命恩人呀。”
做为一名县级工会主席,杨芳同志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平凡的工作中她将爱心送到千家万户,情感的朴实的,但用最朴实的情感为困难职工打造了一个充满阳光、流满爱心的温馨之家,她的人生也在爱心的传递中得到升华。
第五篇:打造学生公寓文化品牌 构筑莘莘学子温馨家园
201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
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申报材料
打造学生公寓文化品牌 构筑莘莘学子温馨家园
——湖南城市学院“One Home,One Dream”主题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之路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
打造学生公寓文化品牌 构筑莘莘学子温馨家园
--湖南城市学院“One Home,One Dream”主题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上个世纪末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了校园文化这一领域,开始从过去单一的倚重课堂教学灌输模式转向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熏陶并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教育部已连续7年开展评选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我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我校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我们选择了学生公寓这一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课堂重要平台,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广大学生的生活乐园、精神家园和学校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9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公寓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学生公寓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公寓服务质量,开启了以“One Home,One Dream,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之路。明确提出了将学生公寓作为学校的重点服务窗口,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点,突出学生基础文明素质建设,树立“温馨的物质文化、健全的制度文化、文明的行为文化和高雅的精神文化”的学生公寓文化品牌。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一)工作目标:
以“One Home,One Dream,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梦想”为主题贯穿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全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宗旨,牢固树立“环境塑造人,制度管理人,服务感动人,文化熏陶人,精神鼓舞人”的管理服务理念。
最高目标:努力把我校学生公寓文化打造成为具有鲜明湖南城市学院特色、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
基本目标:
(1)通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觉遵守
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寝室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
(2)通过参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亲身体验,增强广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真正懂得“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的情感体验;
(3)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学校推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阵地;
(4)把我校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居住环境优美舒适、管理制度充满人文关怀、学生行为举止文明礼貌谦让、师生员工精神朝气蓬勃”的生活乐园、精神家园和人才培养基地。
(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方案高端设计,组织实施严密,注重硬件建设,强化服务质量 内容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彩,参与广泛众多,影响深远流长 具体思路:
1.方案高端设计,在全校师生中有奖征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案,邀请有关专家论证设计方案可行性、科学性,力求方案娱乐性强、参与面广、内容健康时尚,充分展现我校大学生公寓生活风采。
2.组织实施严密,成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组织发动工作。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学生处、校团委、二级学院学工书记组成,由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注重硬件建设,物质文化是其它文化建设的基础,切实加强学生公寓的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广大学生住宿条件和住宿环境。
4.强化服务质量,加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员工和学生会宿管部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
5.内容贴近生活,所开展的项目力求贴近我校大学生在学生公寓内的日常生活、精神活动和情感体验。
6.形式丰富多彩,方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注重吸取和融进当今大学生喜爱的时尚元素和湖湘文化及益阳地方文化特色。征集楼栋命名和楼栋主题对联,建设学生公寓文化走廊,出版学生公寓文化报,开展新生寝室设计大赛,举办学生公寓文化节等。
7.参与广泛众多,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向学生公寓全体住宿学生,动员所有寝室及成员积极参与,唱响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温馨家园--幸福共同创造”主旋律。
8.影响深远流长,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既要创新,又要继承。力求开展精品项目、举办
品牌节目,让公寓生活成为广大学生幸福、美好、温馨、浪漫的永远回忆与纪念。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启动创建阶段。
(1)广泛发动宣传。通过举办学生公寓文化讲座、召开学生公寓文化主题班会、开通学生公寓文化微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校开展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美化学生公寓园区,建设花园式学生公寓,做好园区内绿化工作,补栽补种,及时修剪;二是对楼道污损进行“补装”,新生寝室在新生入住前进行统一粉刷,家居、水电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园区内添置晾衣架;三是设立学生会宿管部办公室和会议室及培训室;四开展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以新校区学生公寓1、2、4、5栋为试点,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公寓;
(3)加强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制订或修订原则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文关怀。制订或修订《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分配管理办法》、《湖南城市学院维修服务工作制度》、《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应急处理预案》、《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员工工作职责》《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门卫与保洁工作制度》、、《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寒暑假管理制度》、《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仓库管理办法》、《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公寓文明监督实施办法》等制度;
(4)举行2009级新生寝室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寝室文化品味。大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等;
(5)初步开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层次,申报省教育厅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2.第二阶段: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提升拓展阶段
(1)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一是启动新校区标准化学生公寓园区建设工程,建设花园式学生公寓,“雅馨苑”园区申报省级标准化学生公寓园区评选;二是启动热水及直饮水进学生公寓工程。引资建设空气源热水系统,热水进学生寝室,彻底解决学生“洗澡难”的问题,直饮水进到楼层,彻底解决学生“喝水难”的问题;
(2)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园区内的文化品味。根据所在园区学生分布特点、遵循“品学兼修,知行统一”校训和建设“温馨家园”主题将新校区学生公寓分为“德馨苑”、“雅馨苑”和“艺馨苑”三个区并立牌标识,各个园区主题对联分别为“学以成才才报国,悟
以养德德修身”(男生,管理、工程科类学生居住区)、“园美鸟语伴栋梁,室雅花香兴城院”(女生居住区)、“棋琴书画展才艺,经史子集承国脉”(男生,音乐、美术、文学科类居住学生);
(3)开展与学生心灵对话,构筑学生公寓精神家园,举办“温馨家园〃有你有我”心灵鸡汤沙龙,策划出版学生公寓内部刊物《梓园报》;
(4)举办2010级和2011级新生寝室设计大赛,更加注重寝室成员学习氛围的营造和高尚文化品味的提升。总结历届大赛经验,大胆创新。一是提交纸质寝室设计方案和PPT电子设计稿件;二是增加学生公寓手抄报大赛、学生公寓生活DIY作品大赛等项目;三是增设最佳解说奖、最佳设计奖等奖项;
(5)举办“联通杯”首届学生公寓文化节。要求热烈、浓重、简朴、时尚,力争打造学校校园文化节中的精品文化节(具体内容见策划书);
(6)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理论建设,提升申报省教育厅相关课题质量,做好已立项课题结题工作。
(7)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果展,全面总结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第一阶段的工作,向全国同行展示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
3.第三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总结推广阶段
(1)进一步提高学生公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建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2)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零距离”。二级学院学工办全部搬迁进学生公寓,学生党支部进学生公寓,实行党员干部寝室挂牌制度;
(3)加强学生生命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安全措施。实施学生公寓大门改造工程,启动学生公寓门禁系统;
(4)举办2012级、2013级新生寝室设计大赛,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增设内务整理技能比武等内容;
(5)举办“移动杯”第二届学生公寓文化节。提升公寓文化节文化内涵,设计文化节“LOGO”、旗帜和标语(具体内容见策划书);
(6)创建学生公寓文化展厅。在学生公寓5栋600原多功能厅,面积约60M2,展出历届新生寝室设计大赛和学生公寓文化节有关优秀作品和图片,全面总结和展示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果;
三、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一)工作成效
1.学生公寓文化已打造成为我校首批校园文化品牌。其中学生公寓文化节已成为我校三大品牌校园文化节之一,是我校举办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文化节。
2.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1)2012年我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2009-2011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2)2011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果展上,我校报送的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研究》获得一等奖,学生公寓文化节策划方案《湖南城市学院首届“联通杯”学生公寓文化节策划方案》和论文《构建公寓文化体系,创建学生精神家园》获得二等奖,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内容构建体系研究》获得三等奖;
(3)学校党委书记赵运林主持的《构建公寓文化体系,创建学生精神家园》获得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之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资助立项,学校主管副校长范志超主持的《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研究》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构建体系与实施途径研究》先后被确立为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课题;
3.通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公寓真正成为了广大学生的生活乐园、精神家园和学校人才成长基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学生精神面貌大大改善,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许。湖南团省委书记陈雪楚同志来校考察时看到我校学生寝室窗明几净、美观整洁、文化氛围浓厚时不禁感叹:“大大超乎我的想象”。
4.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省教育厅宣传部和后改办领导多次到我校检查指导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施情况,高度肯定我校所取得的成绩;
(2)先后有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来我校学习考察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经验;
(3)2012年11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我校学生公寓工作--《湖南城市学院:学生
公寓温暖如家》;2012年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再次报道了我校学生公寓文化节等社团活动--《湖南益阳:学生社团文化节成为地方文化大事》;
(二)工作经验
1.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效果良好。开展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更能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这种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建设是其它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提出有近二十年的历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物质层面的因素制约,一个没有友好的居住环境、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保障的学校谈公寓文化建设无疑于纸上谈兵。我校在近几年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将物质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3.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是其它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我校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学生公寓制度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只有制度作保障,文化才能得以生根;只有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其文化才能得以繁盛。
4.学生公寓行为文化建设是其它公寓文化的外在表现,我校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5.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建设是公寓其它文化建设的灵魂。举办学生公寓文化节重在培养广大广大学生及师生员工朝气蓬勃的精神。
6.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拓展和丰富了高校学生公寓的职能。将“管理、教育、服务、发展”四大功能融为一体,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7.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且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生命之所在。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大学生身心才能真正得到健康发展,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良好的校风学风才能树立。
8.“以人为本”和“品牌意识”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两大支柱。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品牌意识,确立鲜明主题,崇尚健康生活方式,有机融合时尚元素和地方文化特色,只
有这样学生公寓文化才有生命力,大学校园文化也才能得以蓬勃发展。
9.举办“学生公寓文化节”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展示舞台,也是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通过举办学生公寓文化节,可以生动地向全校师生员工全面展示学校学生公寓公寓文化建设的成果;邀请优秀企业参与赞助,既为文化节增添了活力,也为优秀企业宣传自身企业品牌提供了舞台,同时为参与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也为广大学生了解优秀企业文化提供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了一次“实战演习”。
湖南城市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