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城市温泉文化市场的发展研究
山 东 艺 术 学 院 艺 术 管 理 学 院
《文化市场学》
学期作业
魏成高
专业名称:
文化产业管理
学
号:
201107156
指导教师:
唐月民
提交日期:
2014年06月26日
聊城市温泉文化市场的发展研究
近年来,温泉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聊城市也依托温泉资源,大力发展了温泉产业,但目前,聊城市温泉的利用仅限于洗浴,并处于初级阶段。
一、聊城市温泉的基本概况
聊城市位于聊城一兰考大断裂带上,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已开发利用的温泉有4个,还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聊城军王屯温泉——聊古一井,规模较大,较出名,位于聊城东部军王屯村东。
二、聊城市温泉的形成机理(以聊古一井与聊城开发区温泉为例)聊城市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聊一考大断裂将该区切割成东西两部分,断裂以西属辽冀台向斜,以东则为鲁西台背斜,聊城正好处在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位置。聊城市东部附近的聊一考大断裂,是华北断块和鲁西地块的分解断层,南起河南兰考,北至山东禹城,全长300余km,这条断层控制中生代以来的地质发展史,控制了聊城市第3系沉积和构造形态的发展,同时,对地下热水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东阿凹陷为深层承压水径流区。方向由东南向西北,流程远,时间长,运动滞缓。补给区地下水受东阿断层西侧不同地层的阻水作用,在重力作用下沿断裂带和层间溶隙、裂隙下渗,通过东阿断层和东阿凹陷深部碳酸岩溶蚀带到达茌平断层。在下渗和运移过程中,在正常地温条件下加热。水温升高,气体含量增加,使比重逐渐变小,当减小的数值超过由压力增大和矿化度增高使比重数增大的数值时,地下水由下渗运动变为上升运动,沿茌平断裂上升,补给阳谷凸起。阳谷凸起为深层承压水的排泄区,聊古一井与聊城开发区温泉是其排泄孔,地下水向西北运移到聊一考断裂带,与新生界黏土阻水层,便储集于古生界隆起顶部,形成聊东地热异常区,再加上补给区高于排泄区等原因,热水通过聊古一井快速上升至地表,以温泉形式溢出。
三、聊城市温泉的利用价值
1、直接供暖。
目前,人们取暖主要通过烧煤,造成严重污染,燃气燃油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都十分昂贵,而温泉的开发为解决该项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其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可以再生。
2、浴疗保健。聊城市温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组分,特别是含有较好的壮骨骼、防治心血管病的锶,中和胃酸、溶解结石、调整血液酸碱平衡的重碳酸根,治疗糖尿病、中风、动脉硬化、肥胖症、便秘的硫酸根等。
3、娱乐旅游。
聊城依托温泉浴疗,开发游泳馆、戏水乐园、康乐中心、会议中心、疗养中心、温泉饭店、温泉度假村、高级宾馆等一系列娱乐旅游项目。
4、矿泉水、温泉料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需求日益迫切,聊城市温泉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因此,在今后发展医疗的同时为提高温泉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可制作矿泉香槟、矿泉汽水、矿泉名酒、造酒水基、酿制调味品及单纯的天然矿泉水。
5、种植、养殖。
聊城市温泉属中低温温泉,不适宜发电、烘干等工业领域,但适于建设温泉温室、种植名优花卉、特种蔬菜(供给饭店、宾馆、酒楼)等,也可用来发展旅游农业。
6、余热供暖。
用于洗浴、娱乐等方面的地热水在使用后,热水温度仍较高,有大量热能,因此,聊城可建设环保型地温热泵供暖系统,开辟温泉余热供暖的新天地。
7、测震。
聊城市温泉位于聊一考断裂带,在地震孕育、岩体受力变形及破裂的过程中,其周围岩石的应力一应变变化将造成温泉泉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并通过水的流动将变化信息传递到浅部。因此,可通过测定温泉泉水的物理眭质及化学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预测地震。
四、聊城市温泉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目前,聊城市温泉主要用于洗浴、养殖、测震等方面,温泉仅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在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开发利用数量少。
聊城市地热储量大,而利用低。目前,聊城市开发利用的温泉仅4处,而在我国其他温泉开发利用较好的城市,温泉经济已成为其强势产业,如广东省的温泉开发数量占全国的1/3,年营业收入达30亿元,温泉产业已成为广东省旅游业中一个异军突起的产业,聊城对温泉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综合利用水平低。
目前,聊城市温泉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洗浴、测震、热带鱼养殖等几方面,利用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合适的产业链。
3、温泉利用难以合理化。
目前,聊城市缺少一个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化、系统化的规划与发展蓝图,造成了勘察的无序与浪费和开发利用的盲目与滞后,以及资金难以形成配套投入,这种现状会直接造成温泉的综合利用程度和效益低的局面。
4、对温泉资源勘察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温泉资源勘察要求由技术精良、设备先进、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地质勘察队伍完成,而聊城目前仅有1家地勘单位,钻探施工单位仅有1家,无论是数量还是勘察水平都难以满足聊城温泉开发的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勘察成果和质量。
五、聊城市温泉开发利用的对策
1、强化管理,完善法规。
聊城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合聊城温泉开发的法规和管理体制,并颁布温泉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府规章,实行对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温泉的开发利用走向有序轨道。
2、加快产业化进程。
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建立温泉开发的鼓励性政策,促进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学、究一体化和勘察、设计、开发一条龙,推进聊城温泉开发的产业化过程。
3、注意温泉资源的保护。
保持地热田热储体的稳定性,使温泉得以可持续开采利用。在温泉勘测、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温泉资源,开发也要适当节制以及在产品设计规划及今后的经营管理方面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每一个温泉设专人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
4、提倡温泉生态游。
在温泉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倡导一种融汇人文性、环保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温泉生态”文化,使游客在度假观光的同时,增长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即寓教于“游”,以提升聊城温泉旅游的文化品位。
5、加强温泉区热尾水的排放与管理。
聊城温泉区热尾水的排放会对周围地区的水域、土壤、地下水等产生污染,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而制约温泉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今后应加强对温泉区地热尾水的排放与管理,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聊城温泉的合理开发,使温泉为聊城经济的振兴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篇:关于当前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研究
关于当前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市场以各种形势不断发展,但由于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健全等原因,势必会造成文化市场管理缺陷的问题,最终会阻碍文化市场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文章针对当前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顺体制,建立政府统一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等相应治理措施。
【关键词】文化市场;管理;法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得到迅猛的发展,是在特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商品市场。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输出等,都产生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和市场利益导向的影响,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加大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也存在失灵的现象。因此,如何运用科学体系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使之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考虑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具备了自身的价值,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如何理解市场,简单地说,就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地点。文化市场,就是交换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场所,它包含了从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各个环节。因此,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不仅是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监督,而是对整个文化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显然,监督管理是监督管理者与被监督管理者二者之间的一种行为方式。监督管理者与被监督者共同构成了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因此,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实质上是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国家政府对文化市场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的实现程度和遵守状况的一种监督管理。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中,二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国家政府是实施监督管理行为的主体,其地位占据主导性,可以单方面依法作出各种监督管理行为,并可以国家强制行为来保障实施。市场经营主体属于监督管理行为的实施对象,与监督管理属于从属关系,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保障法人权力以外,必须无条件接受国家政府的监督管理。
一、进行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原因
(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是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
文化市场是相对于物质产品而言的精神产品市场,文化产品和服务贯穿于整个市场的交换与服务。由于任何运动形式,其自身内部都包含着本身具有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事务之间区别的特殊本质。因此,就象每一事务都有自身的特点一样,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不例外,仍然具有有自身的特点。整体来说,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具有人文索引功能的,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精神文明等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这个层面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第二是具有大众娱乐、生活功能的,包括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图书音像等艺术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这个层面既有一定意识形态引导属性,又具有大众娱乐功能;第三是具有产业链配套性功能的,如书画装裱、文物复制、文化器材等辅助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因此,就现有进入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讲,大多数基本上都具有双重的属性。一方面,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也具有一般商品的共同特征,普遍地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和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属性,顺其自然地受到国家政府的管制和规范。由此可见,精神文化商品有其特殊性而区别于一般物质商品,在受市场供求变化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与一般物质生产不同的地方。不能局限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就全盘否认其所具有的一般商品的属性;同时也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就否认其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与服务二者的双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用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它,把握它,而不能以个人好恶随意来否认它,排斥它。
同时,从文化消费对社会的影响意义来讲,也存在与一般物质消费不相同的属性。第一是在消费的效果上不具备持久性。一般物质消费的概念很好理解,物质消耗尽了,其作用也就随之而尽了;文化消费则不相同,虽然表面上看消费过程终止了,但消费的结果对社会却是长期存在的,甚至有些影响将伴随人的终生。二是在消费效果的广泛性方面。一种物质产品,在同一时间段的同一地点,一般情况下只能够满足少数几人的消费需要;而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相同条件下与物质产品相比,却可以通过不同传播渠道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三是在消费效果上存在差异性。作为同一物质产品虽由不同人消费,但从作用效果来看是基本相同的。例如,同一部影片,有人看后的感觉是悲悯,有人看后的感觉是失望,而有人看后的感觉是振奋。个人之间对文化认识的差异是有所不同的。
人的消费从广义上来讲可分为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两部分。物质消费所表现的,是人的最低级的消费本能;文化消费所表现的,则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要素之一就是有无文化,即有无思想追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历史发展其实就是文化历史发展。文化消费其实是以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客观存在性为前提条件的。如何对文化消费的效果进行评估,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思想形式、风格内容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使文化市场消费能够体现社会“积极向上的发展意义追求”,同时又具备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品质,能够承载并发扬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而在充分满足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的同时,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目的。文化消费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比一般的物质产品消费,更能够深入人的心底深处,更能够引导社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更能对人的主观意识进行引导,因而其地位也更加重要。
第三篇:温泉旅游的研究进行方式
Bacon-W(1998)通过对比研究英国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欧洲大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对斯巴发展的影响,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影响着英国温泉旅游的兴衰,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海滨旅游的兴起导致了内陆温泉旅游的衰落。此外,Hirak Behari Routh等(1996)对斯巴的发展历史,山村顺次(1995)对日本、Anthony V.Benedetto 等(1996)对美国温泉旅游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工作。
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 中国是一个温泉大国,利用温泉治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中关于温泉的记载及民间传说相当多,但基本是温泉医疗、温泉成因及温泉景观的描述性和评论性文章,关于温泉旅游方面的文献较少。建国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温泉疗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温泉医学、温泉勘探和温泉利用方面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一大批研究成果如《中国温泉辑要》、((理疗与疗养》等论著和期刊相继出版。
改革开放后,旅游作为新兴的经济振兴手段,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温泉旅游开发和学术研究才渐渐为各界所关注。郭来喜(1982)、刘振礼等(1988, 1996)、刘国海等(1994),冯天驯(1998)等先后对我国温泉的分布、基本利用状况和温泉疗养区作了论述。随着国门的打开,以山村顺次(1995)为首的日本学者就中国温泉在观光领域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即从疗养机能向保养、观光、欢乐方面的转换形式及内容有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温泉为主题的观光度假区如春笋般涌现,其中尤以南方广东的大型新兴温泉度假区和北方辽宁的温泉疗养地为代表,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学术研究逐渐引起重视。王艳平、山村顺次(2000)提出了中国温泉由汤治向疗养、保养、观光,最后娱乐方向的转换一般模式;2002年他们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方、北方、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对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给予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
这两篇论文对我国温泉旅游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华南师范大学区域城镇规划研究中心(1998)主持出版的《广东省从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从化温泉旅游的发展规划作了研究,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关于温泉旅游地规划管理著作。暨南大学段银云(2001)完成了国内有关温泉旅游研究的第一篇硕士论文。此外,辛艺峰(1996),篙惊雷(2001)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张建忠,杨新军(1998)、黄郁成(2003)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冯威等(2003)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态势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
最近两三年,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一系列有关温泉的文章。2004年,徐皎对福州温泉的开发做了分析展望;高鹏、刘住对发展温泉旅游提了建议;毕燕对广西温泉旅游资源做了现状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对策;王华等人对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做了探讨;王华、彭华对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做了述评并对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张建分析了我国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后来又进行了完善。
第四篇:温泉度假村开发模式研究综述
随着一批旅游大鳄、地产大鳄的介入和著名温泉品牌的战略扩张,温泉度假村的开发已经从广东、云南、北京等传统的温泉旅游热点地区向全国范围高速扩展,形成了新一轮的温泉投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温泉度假村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开发模式的创新,开发企业应当高度关注,因为这不仅直接决定着温泉度假村的核心吸引力,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温泉度假村的投资回报。
绿维创景温泉水疗与度假酒店设计中心在系统梳理我国现有温泉度假村六大经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初步提出温泉度假村开发模式创新的五个关键思路,以期对全国的温泉度假村投资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温泉度假村呼唤开发模式创新突破
温泉项目是旅游项目中最具快速盈利潜力的项目之一。中国温泉度假村的开发,目前已经从原来的沐浴、疗养、休闲、娱乐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主题化、复合性、度假型温泉时代,开发水准也得到了空前提升。在这样的大势下,开发模式的创新,从战略上直接决定着温泉度假村的盈利效应,不仅是一大批已建成的温泉度假村亟待通过改造来重塑吸引力,而且新开发的温泉度假村更需要通过创新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温泉度假村六大经典开发模式总结
尽管关于温泉度假村开发模式的研究还非常落后,但是,中国的一大批先行的温泉度假村,实际上已经在多年经营实践中,通过开发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六大经典开发模式:
1.特色温泉景区模式——“特色温泉+景区”
所谓“特色温泉景区”模式,就是以创造独具特色的温泉泡浴景区来赢得市场的模式,这是温泉度假村开发最根本的模式。这类温泉度假村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创造现代温泉文化、缔造温泉行业标准、引领中国温泉行业的整体发展。其关键是运用文化来包装主题或凸显自然山水特色并形成体验型温泉泡浴景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其一,面向大众的精品温泉景区。以御温泉和天沐温泉为代表。不论是御温泉耳熟能详的“御泉道”、“太医五体”、“N福汤六次方”,还是天沐的“真山水温泉”、“太极八汤”、“美人四润汤”、“九步六法沐汤仪式”,以及他们所共同提倡的“夏季泡温泉”,实际上都是在开创和丰富现代温泉文化。正因为致力于创造温泉文化,挖掘温泉养生的内涵,构建温泉生活方式,御温泉和天沐温泉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不仅获得项目开发的成功,而且成功铸就了企业品牌,形成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使其有资本输出品牌,实行全国性的战略扩张。
其二,面向小众的高端SPA景区。以昆明的柏联SPA为代表。柏联SPA利用昆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作为高端休闲度假产品集聚区的区域优势,以个性化的高端产品为重点,强调人均高消费而不是大规模游客量,最终使其被评为“亚洲第一温泉SPA”,获得了开发经营的极大成功。我们判断,随着中国高端休闲消费人群的增加,柏联SPA的模式将成为未来温泉度假村开发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2.温泉会议中心模式——“温泉+会议休闲”
“温泉+会议”的模式,是温泉度假村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开发模式,分为“温泉+大型会议”及“温泉+中小型会议”两种模式。
其一,“温泉+大型会议”模式。北京九华山庄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它敏锐地看到了北京地区庞大的会议市场,充分利用温泉的康体疗养价值与休闲整合效应,把温泉与会议融合的文章做大,把商务会议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服务来对待。建设完善的商务及会议设施(其会议室数量和规模令人震惊),配套专职会议接待部,以及满足会议客人全方位需求的客房、餐饮、娱乐、运动、保健、体检和购物服务,再加之强有力的关系营销,使其最终成为京城当之无愧的“温泉会都”。这种温泉会都模式,通过大型会议会展与温泉的结合,并围绕会都来进行各项配套建设与经营服务,会议会展成为主角,温泉成为配角,但最终实现的是温泉资源综合开发价值的巨大突破,是一种典型的创新模式,但其会议市场的庞大规模是支撑其成功的关键。
其二,“温泉+中小型会议”模式。此种模式依托于中等城市或省会城市,主要利用温泉的休闲养生价值吸引中小规模的团体会议市场,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温泉度假村最基本的开发模式。由于对市场规模、资源价值、资金投入、场地条件等因素的要求相对不高,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开发模式。但是,此类开发模式的最大问题是竞争相对激烈,因此对温泉度假村的主题定位、产品特色、经营水准特别是以旅行社为主要渠道的营销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需要从一开始就要进行高水准的策划规划。
3.温泉休闲乐园模式——“温泉+运动游乐”
温泉与运动游乐的结合,也是温泉度假村最常见的开发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在温泉泡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满足旅游者体验性、参与性需求的运动游乐项目,有力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甚至改善温泉度假村的淡季
经营问题,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实现整体开发经营的突破。以下主要介绍四个典型:
其一,温泉+水游乐。把夏季最受家庭市场欢迎的水游乐项目引进温泉度假村,弥补夏季这一淡季产品开发不足,对于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经营,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以北京温都水城的水空间、被称为“中国动感第一泉”的广东恩平锦江温泉、华东最大的温泉———浙江武义清水湾·沁温泉等为代表,它们都是通过温泉造浪池、温泉漂流、温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一系列时尚、动感、刺激的水游乐项目的引入,实现了温泉度假村夏季经营的火爆。此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最成功的开发模式之一,但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水游乐项目的持续创新,这就对水游乐的投资规模和设备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二,温泉+高尔夫。以上海太阳岛高尔夫温泉度假村、北京龙熙温泉高尔夫、惠州汤泉高尔夫、广西嘉和城温泉谷、天津宝坻珠江帝景温泉度假村为代表,通过高端温泉水疗SPA与高尔夫运动的充分结合,形成了面向高端市场的高端休闲经典组合产品———温泉高尔夫,是顶级度假村开发的经典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文化的创新融入是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其三,温泉+滑雪场。以青岛即墨天泰温泉滑雪场、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为代表。温泉结合冬季最时尚、最具挑战性的滑雪项目,是养生与运动的美妙结合,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活力冬季”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从而有力推动冬季旅游的突破。此种模式应成为北方地区温泉度假村开发的重要模式。
其四,温泉+综合游乐。以珠海海泉湾为代表。把相对静态的温泉泡浴与多种动感游乐项目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养生休闲与游乐体验搭配,能够极大地增强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并提高综合收益。海泉湾度假区以少有的海洋温泉为核心,由五星级酒店、神秘岛主题乐园、渔人码头、梦幻剧场、体检中心、加勒比海岸、运动俱乐部、拓展训练营、高尔夫项目、休闲垂钓区以及自驾车营地等项目组成,是中国目前功能最齐全、综合配套最完善的超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家“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称号。此种模式把温泉与多元化的游乐项目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市场吸引力。
4.温泉康复基地模式———“温泉+康复疗养”
温泉吸引市场最核心的本质是健康养生,随着社会上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不断加大,人们对于养生、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把温泉和康复疗养结合起来,最能做成一项大产业。依托医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充分发挥医学、生命科学与健康管理的作用,结合现代理疗手法的应用,把温泉的健康养生价值与日常的体检、医疗、诊断、康复、疗养、健身等一系列手段深度结合,打造温泉康复疗养基地,完全可以做大温泉健康养生的文章,获得巨大效益。此类模式以全国四大康复理疗中心、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疗养院为代表。
5.温泉生态庄园模式———“温泉+生态农庄”
此类模式以北京蟹岛度假村为代表。按照“温泉生态庄园”的模式,将温泉资源与生态农庄开发有机融合,将实现双重目标:
一方面是有力发挥温泉资源的延伸利用价值,以地热营造温室,发展高附加值种养殖项目、温泉生态农业项目,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从单一的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另一方面,生态农庄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温泉度假村的休闲环境,更可以利用生态农庄的设施载体,创造出极具特色的温泉泡浴场所。以绿维创景设计的北京蓝调庄园为例,通过温室大棚的艺术化改造,成为温泉泡浴中心的核心场所,投资不大却极具特色,形成温泉与生态农庄结合的典范。此种模式对于在非建设用地区域开发温泉度假村非常适用。
6.温泉度假社区模式———“温泉+旅游地产”
由于温泉在健康养生与旅游休闲上的巨大价值,为房地产特别是旅游地产的开发创造了非常突出的优势,往往能够以“养生休闲”特色在地产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力,从而取得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因此,“温泉+旅游地产”模式成为全国绝大多数温泉度假村最优先考虑的开发模式之一。
珠江帝景温泉度假村、重庆海兰云天温泉度假村、咸宁XX温泉度假村等,都是温泉度假社区模式的典型代表。温泉与旅游地产的广泛结合,甚至形成了一大批大型温泉度假区、温泉小镇、温泉新城(区)等项目,带动了大型区域的整体开发。我们认为,“温泉+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仍将是未来温泉度假村开发最为重要的模式之一。
三、温泉度假村开发模式创新的五个关键思路
如何实现开发模式的创新?结合上述六大经典开发模式的总结,我们提出五个关键思路:
1.充分把握温泉度假村未来发展大势,走“温泉+X”的大温泉开发之路
从战略上把握趋势,跳出传统温泉度假村的行业壁垒寻找蓝海,通过温泉与其他产业的嫁接以达成1+1>2的效果,必将是温泉度假村发展的大趋势。仅从以上六个经典模式中就可以看到,中国温泉度假村的先行者已经通过温泉与外部产业的嫁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而,在温泉本身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已经出现了若干个难以超越的顶级温泉开发企业的今天,新建的温泉度假村要想突破,首先必须高瞻远瞩地把握温泉度假村未来发展大势,从战略高度上首先确定要走“温泉+X”(温泉与特色休闲产业嫁接)的大温泉开发之路,才能跳出传统温泉度假村在温泉自身上浴血火拼的层面。
2.通过文化主题的整合及泡浴模式的创新,把温泉泡浴板块的特色做足
温泉泡浴板块本身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新建的温泉度假村来说。只有把温泉泡浴板块自身的特色做足,才能够与“X”(其他特色休闲产业)共同构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文化主题的整合。温泉度假村竞争的关键是文化的竞争,深入挖掘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并与温泉、休闲等概念充分整合,形成独具特色与感召力的文化主题,继而通过温泉产品将文化主题充分演绎,是温泉度假村创造特色的关键手段。在绿维创景策划设计的贵安温泉度假区项目中,我们提出打造“天下福汤”的概念,以福州最有价值的福文化进行主题整合并通过一系列福文化体验产品来充分演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其二,泡浴模式的创新。温泉泡浴模式是温泉泡浴板块最根本的落脚点,创新温泉泡浴模式,既要充分演绎文化主题,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完美结合甚至要优化提升乃至创造一个优美独特的环境,也要注重结合辅助养生材料、养生手段及现代科技康疗手法的运用,才能实现持续创新。
3.以温泉带动特色休闲产业发展,实现温泉度假村综合开发价值最大化
在“温泉+X”的结构中,这个“X”是一个变量,就是指特色休闲产业。温泉度假村要真正实现综合开发价值的整体突破,必须充分发挥温泉的休闲产业整合效应,在“X”上形成突破。我们认为,“X”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否有市场足以支撑合理的建设投资;第二,是否能够与温泉形成优势互补实现综合收益突破;第三,是否能够整合利用温泉度假村的场地资源。
但是,究竟温泉适合与哪些特色产业嫁接?哪些貌合神离,哪些浑然一体?温泉如何提升这些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又是如何反过来强化温泉的?都需要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复制的价值是有限的,原创“X”,才是最有价值的创新。
4.把景区化打造理念引入温泉度假村的开发,提升温泉度假村整体品质
我们提出,把景区化打造的理念引入温泉度假村的开发,把整个度假村按照一个4A甚至5A级景区的标准来完善各项建设、提高各项服务,为旅游者创造更好的温泉旅游体验,必将极大地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品质。在这方面,很多温泉度假村已经走在了前列,如厦门日月谷温泉、从化碧水湾、广西嘉和城温泉谷(均为4A级旅游区)等。这样的理念,应当在温泉度假村的建设之初,就予以重视和考虑。
5.以高水准的策划规划设计指导开发,是实现开发模式创新的关键战略
由于投资较大、风险较大,温泉度假村的开发,更应注重在开发建设之前做好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工作,应高端关注两个方面:
其一,策划规划设计要符合温泉项目自身经营的特点,要站在经营的角度来考虑策划规划设计问题,才能够确保未来经营的成功。
其二,策划规划设计要对旅游休闲产业特别是温泉与休闲产业的互动关系有深度研究,才能够超越“就温泉做温泉”的层面,通过“温泉+X”实现质的腾飞。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温泉水疗与度假酒店设计中心: 罗红宝、李煜、林峰
第五篇:关于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的调查
关于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的调查
一、我区文化市场基本概况
我区文化市场起步于八十年代,起初由自发集市、散地经营,后由政府管理引导,逐步发展壮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做为一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掘起,我区文化市场同全国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一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九八年十月统计,文化场所已达到215家(98年10月后由于区化,场所已经剩余105家)。
为了加速文化市场发展的步伐,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繁荣文化市场。在文化市场管理上,我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几年来,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使我区文化市场始终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繁荣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书报刊、音像制品、打字复印、演出、电子出版物等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我区的文化事业,有效的推动了我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
1、地域不同产生问题。
首先,国家划分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享受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常常使同在一条街上的不同辖区的场所,政策截然不同,形成互相攀比的现象。政策严格的往往要向政策宽松的一方倾斜,增加管理难度。
其次,处在边远地区的场所,由于地处偏远,场所规模较小,经营处于游散状态。调查显示,这些场所多是社会闲散人员或是无业、待业人员自行经营的一些小场所,仗着“天高皇帝远”,对我区的管理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就关门了事。
还有一些依仗地方的权势或关系,强行“上马”,恶意竞争,对我区的政策和管理视而不见,或者找门路、拉关系,使本应正常的管理复杂化,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行政执法程序。
2、场所自身问题。
究其根源,还是追求经济效益所至。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游艺厅不阻拦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兴帮实名登录,对黄色网页和大骂脏口的人视而不见;音像商店私售黄碟、盗版印部会帮着客户做假;书店专卖未成年人爱看的黄色卡通书;娱乐场所盲目投资发展,而采取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时常去钻管理部门的空子,这些问题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3、管理部门的问题。
其一,管理部门最本质的问题是管理机制落后。体现在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几十年如一日”,管理工具更新缓慢,管理者自我能动性差,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少,管理交叉,致使管理成效的全面及完善受到很大限制。其二,缺乏对文化产业认识与理解,缺乏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市场的总量、结构、布局完全靠市场调节,发展无序。总之,我区文化市场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分散,未形成集约化经营,发展不明显,效益不佳。
三、形成问题的原因
1、历史原因。文化市场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其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一些管理规定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由于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人们不自觉的会用传统方式管理,来处理已经处在市场机制变化中的文化市场问题。
2、现实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产品、文化消费、文化投资不断加大,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文化市场的管理步伐攻,常常造成先有市场,再有条例的现象,体现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的滞后。
3、利益原因。文化市场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回报。因此即使冒着高风险,经营者追求的是最大、最快的经济效益。同时部门和机构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对上级下达的管理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使管理变的抽象而脆弱。
四、解决文化市场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抓繁荣、抓服务。按照国家“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诡计,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应把抓“繁荣、发展、服务”做为第一要务。积极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推动市场结构优化,刺激文化经济增长,服务文化市场主体,把繁荣、壮大我区文化市场做为主旨及目标。一是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进一步摆正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做到立足于繁荣,抓好管理,围绕着繁荣抓实管理,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实现文化市场全面繁荣的目的。二是拓宽工作思路,发展文化市场。大力支持乡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培训,重点发展中低档文化娱乐场所,对下岗职工、贫困户、伤残人员实行优惠政策,使文化市场的管理,与下岗再就业相结合;以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以提高人的素质相结合。三是要转变职能。即:“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型向扶持型转变;管本稿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理型向引导型转变。”要从管理文化向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方向转变。对经营者既要满腔热情的当好参谋,又要因势力导的做好法律宣传的教育,本着依法管理的原则,灵活运用、适度调控,简化办证手续,减少中间环节,循序渐进使乡镇文化市场尽快走向繁荣。
(二)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发展壮大成为文化产业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制定发展计划,整合文化资源,摸清底数,对消费需求进行调查论证。二是,可以借助于旅游景区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三是,在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同时,大量引进外来具有现代科技的文化生产设施、设备,利用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产业开发。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优化结构,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是调整导向,对本地文化市场提出发展导向,明确发展什么,控制什么,严谨什么,引导文化市场向文明健康方面发展。二是调整总量,积极引导发展大中型文化载体,防止因大规模扩张而用非法经营手段收回经营投资的倾向。三是调整结构,要加强文化市场的调研和预测,调控供求平衡。四是调整布局,打破零散布局的格局,相对集中发展。五是调整效益,对健康文化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确保这类文化项目在非法经营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三)职能划分明确,监管有力。
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是要加强协调配合,要按照形成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责任制,对集中整治工作要成立权威性组织机构,从经费上,装备上预以保证。二是要各职能部门坚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不缺位,不推诿,不能超出职责范围。同时做到不错位不超权。三是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要负总责,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公安、工商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搞好整治工作,在审批、检查中把好关,加大“扫黄打非”的工作力度,出现问题要各实其责,认真解决,形成系统管理体系。改变过去“走马观花”粗放型管理方式,建立“精耕细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对非法经营要细查严管,追究到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对健康文化要努力扶持,促其繁荣。才能使文化市场的管理达到最佳成绩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能动性。
五、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队伍
文化市场的繁荣本身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不断开发的结果。因此,要建设科化、信息化的队伍首先要学习,其次要提高,最后要创新。
1、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文化市场的繁荣和要具有先进管理意识、管理能力,能驾驭市场的管理者实现。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不断加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学习。不断加强对高科技的掌握,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法律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高度,我们的队伍要学习一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熟练掌握运用。学会运用高科技手段、技术去管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鉴别盗版、鉴别游戏机种类,鉴别进入网络系统的非法信息。摸索、积累执法技巧,在严格遵循执法程序的前提下,学习生活中一切可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自身素质。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具有明显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和特征,所从事的工作有明显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属性,其地位和身份决定了一言一行对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强烈的政治意识,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的水平。二是要提高法律素质,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依法行政。三是要提高管理素质,既要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规范,又要懂得文化市场的经济规律,进行必要的调控和规划。四是要提高服务素质,树立鲜明的服务意识,掌握服务本领,提供优质服务,把管理通过服务的方式体现出来。
3、创表意识。随着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非法经营文化制品更多的采用高科技手段进入市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对日益强盛的高科技文化市场,做为新时期文化市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创新工作思路。在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培养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依靠高速发达的信息来源,使问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系统,权威的咨询系统,高水平的决策系统,高效率的执法系统和强有力的监督系统,推动文化管理工作,从过去的粗放管理向高效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加快文化市场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步伐,形成与新时代条件相适应的新型模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