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讲话精神心得: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
精
学习讲话精神心得: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
理论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确立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新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化传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要素。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精
精
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强盛的外在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文化开放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根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精
精
习近平同志不仅对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深刻阐发,而且对下一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要把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落实到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是推动文化 发展繁荣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数字化是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的基本途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电台音频资料、新闻纪录片、老唱片、文化遗产等进行数字化修复和转化。以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为原料,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萃取中华文化之要素,并分门别类标签化,就可以形成中华文化素材库。发掘这座文化金矿,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文化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创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文化传承的这种延续过程也可比作一种再生产,即文化再生产,包括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环节。创作是文化再生产的起点。没有好作品,就没有好产品。目前,部分文化产品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原创能力不足已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一大制约因素。如何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活力,使人民群众喜闻乐
精
精
见、健康向上的原创性作品层出不穷,是检验文化发展繁荣的试金石。《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目的就是解决原创能力不足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
把体现中华文化精气神的作品推广开来。文化生产是内容生产,是一种特殊生产形态,所创造的是精神文化产品,是用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文化生产的素材来源于文化资源。要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节点,把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化为文化素材,使其成为文化企业的生产要素,引导文化产业回归文化本源。文化生产数字化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意义非凡。因为对于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而言,更习惯于从网络获取知识,各种移动终端更是年轻人的时尚用品。只有把中华文明成果转化为各种数字化产品,才更容易被年轻一代所接纳,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才会被代代相传。
把文化创新成果广泛传播开来。文化不仅要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要向国外传播。文化传播体系建设,需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当务之急是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壁垒、城乡分离,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促
精
精
进文化产品跨区域合理流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尤其要把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文化传播高速公路。
精
第二篇: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张爱剑 吕小军
2010年第8期 ——文化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围绕实施文化鄂州战略,深度挖掘、开发吴楚文化,发展创意文化和公共文化,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吴楚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城,效果明显。
一、加强吴楚文化综合研究,增强文化鄂州的影响力。鄂州是我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公元前879年建成的鄂王城传承下来的鄂文化,也有公元221年在这里建立的武昌城传承下来的吴文化。鄂文化和吴文化传承鄂州文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鄂州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切入点,注重加强对吴楚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一是挖掘吴楚文化资源。我市于2005年成立了吴楚文化研究会,邀请吴文化研究专家卞孝萱教授、楚文化研究专家冯天瑜教授来鄂州指导,整理史料,辨真去伪,全面梳理吴楚文化在鄂州的发展脉络。研究专集《鄂州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鄂州三国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编辑发行,展示了鄂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宣传鄂州人文历史。三国时期,佛、道学在鄂州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发展,如鄂州建有西山寺、葛山建有道观等。2009年,鄂州利用组织举办的佛教、道教研讨会,梳理在鄂州流传的历史人文。此外,鄂州还充分利用鄂州铜和古铜镜这一丰富的文物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了鄂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三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鄂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文物保护“紫色规划”,把古城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老城区改造中,保留了十字街、古楼街、新民街、熊家巷、邬家巷、谢家巷等老街巷,维修保护了庾亮楼、四眼井、文星塔、怡亭铭、明清武昌城以及吴王城遗址南城垣,复建了凤凰台、明清武昌城墙、黄龙阁等人文景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保护和利用好牌子楼、玉莲环、雕花剪纸、葛店虾灯、泽林旱龙舟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文化鄂州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吴楚文化、“武昌鱼”饮食文化和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催生新的旅游文化业态。一是加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投资建造三国吴都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三国吴都文化遗产,投资建设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一期工程观音阁公园已于2008年建成开放,二期正在建设。维修西山寺和葛山道观以及武术培训及养身基地。二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鄂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区当作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壮大来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城市形象;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品牌打造与旅游目的地打造统筹推进,建设三国吴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城市。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国吴都、梁子湖、红莲湖、百里长港等“一都两湖一港”,形成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将西山吴王避暑宫、吴都博物馆、孙权郊天坛、吴王试剑石、武昌门等9个景点一线串珠,形成一条三国吴都文化游精品线。以红莲大道和凤凰大道为支撑,规划建设一个环梁子湖、红莲湖,对接武汉奥林匹克公园的200平方公里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梁子岛27洞高尔夫球场、红莲湖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湖北省水上训练竞赛基地和梧桐湖运动休闲公园,形成一条运动休闲游精品线。按照“生态长港、吴楚水乡”的理念,规划建设百里长港示范区。对百里长港水系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治理,海拔18.5米以下的清淤除障,种植水生植物,开展生态护坡;海拔19米以上的,则建设经济林果带和旅游观光带。启动建设25公里旅游生态长港南路,将庙岭、梁子等2个旅游名镇,梁子岛、磨刀矶、桐岭等9个具有鲜明吴楚水乡风格的民居景点,长港沿线众多的乡村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点和水生态示范项目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生态水乡游精品线,形成城乡旅游发展一体化格局。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增强文化鄂州的活力。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鄂州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是推进文化与城市共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文化而焕发生机与活力。正在编制的《鄂州吴楚文化建设规划》,将吴楚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如江滩公园着眼于三国吴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洋澜湖生态公园兼顾鄂王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磨刀矶新社区建设按照吴楚水乡风格设计,等等。二是推进文化与产业共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结合吴楚文化研究结果,挖掘出诸如鄂王城、武昌城、鄂王红与鄂国、鄂国铜资源与古铜镜、武昌鱼、东坡饼、“三国菜肴”等历史题材,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向农业、工业、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延伸发展,形成红莲湖休闲健身产业区、莲花山文化产业基地、百里长港民间工艺品走廊、吴都风味小吃一条街等一批文化体育产业板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开发古铜镜复制、珍珠工艺、雕花剪纸、布贴画、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推进文化与创意相融相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鄂州以创意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推动创意城市建设,推动葛店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发展,依托武汉科教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按照特色性、文化性、精美性原则,建立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和发展模式,努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着力建设公共文化,增强文化鄂州的亲和力。鄂州以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作为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一是实施文化基础工程。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完善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以市博物馆、市文化中心、市综合体育馆等城市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为龙头,带动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8+1”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投资创作排演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将吴都古城五千年灿烂历史生动形象地搬上了舞台。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这部具有鄂州文化特色的文艺产品走出鄂州,走向全国。创办了“鄂州发展论坛”和“吴都讲坛”,组织讲座36场次,让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互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具有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实施“每日电影”公益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繁荣市民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鄂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第三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寒假伊始,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我那山青水秀的故乡。我的家乡地处沂蒙,又称沂蒙山区,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主要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绿色基地,有着各种各样的绿色食品,蔬果等。也因此也涌现了一批与果蔬种植、加工、生产的一系列的厂子。它不仅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还增加了人均生产总值,所以我们很重视水果的养殖等。我家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自2011年以来,地方镇农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全镇各水果生产基地,通过引导果农更新衰老树种,淘汰过时品种品系,大面积改种名优水果品种,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农业生产。地方镇水果种植面积达4.5万亩。为确保水果大镇转变成水果强镇,自去年冬天至今年春耕,该镇加大了对衰老过时的梨树和果实不耐贮运、品质档次较低桃类品种的改造力度。在“汰老推新”中,该镇着重培育美国提子、早熟红桃、高产黄桃等林果产业,淘汰衰老和过时的果树品种品系,以此打造该镇农业的新“亮点”,拉动农民增收。该镇还抽调36名技术人员,深入全镇各水果生产基地,开设田间课堂,主动提供技术服务,指导果农改造衰败过时品种品系。由于措施得力,该镇今年计划改造的3000亩老果园,如今已完成高接换种面积1400多亩,低产劣质果园改造面积800多亩。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产业的努力使得地方镇成为平邑县第一大镇,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是一家集罐头、速冻食品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与一体的中型民营企业。下设成都、滨州、济宁、平邑和地方5个分公司及济南、沈阳、临沂3个办事处,现有职工2100余人,拥有国际先进的果蔬罐头、速冻食品加工设备120台套,18条国内先进的果蔬罐头生产线、2条速冻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万吨,建有高标准生产车间6800平方米,库房23600平方米,配套5000吨恒温库和日处理4000立方污水处理厂,是山东省最大的果蔬罐头生产企业。围绕“以质量取得市场,以信誉赢得客户,以管理取得效益”的经营宗旨,公司先后被授予市级“明星民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省级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山东省“首批A级诚信纳税企业”,“全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全国罐头十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食品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始终坚持“客户至上,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实现了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的完全接轨。先后通过了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欧洲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英国零售商食品标准(BRC)认证和14000认证,是目前省内同行业国际认证最多的企业,通过系列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康发食品以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销往北京、上海、天津、东北三省等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客商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成为贴近时尚、引领健康潮流的知名品牌。
以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实现了,前有政策后有劳动人们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地方镇的发展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能看得出来,也正是有了好的环境,和好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小康,
第四篇: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推动城乡规划事业发展
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推动城乡规划事业发展
x月xx日下午,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会议。
一是局党组要把学习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作为对党员干部集中进行政治、思想和理论学习教育的大事,摆到突出位置,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动员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全员投身学习,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全面把握“讲话”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局中层以上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紧紧围绕城乡规划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习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全局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局各支部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讨论与学习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讲话”的成果转化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紧密结合全市“十二五”发展目标,认真按照“提高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冷、硬、推、拖等行为;强化“阳光规划”,各项规划审批项目切实按照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现场公示、媒体公示、网上公示等形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监督,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完善服务承诺制。全局各科室、干部职工要根据职权范围、工作职责,完善服务承诺内容,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要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上来、落实到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上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党性认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实的步伐,全身心投入到全市的建设中。
六是要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要通过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优秀团队,营造出民主、文明、健康、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机关工作环境。
第五篇:发展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汇报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唐山市丰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尚兵
(2012年5月)
唐山市丰南区地处渤海之滨,位居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圈腹地,是唐山湾“四点一带”的重要支撑。全区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77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4万。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先后三次荣登全省“十强”之首,五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近年来,丰南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推动全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保障。文化设施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只有以高标准和完善的基础及配套设施为支撑,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一个娱乐活动的平台,才能把城乡老百姓组织起来、把各项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设施建设是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首要责任。为此,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城乡统筹,高标准、高投入。一是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实施文化品牌工程。为使文化事业与经济总量和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相适应,实现互动共促,我区高标准谋划实施了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档案馆两个具有丰南名片意义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文化艺术中心预计总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
积18170平方米,主要包括1208个座席的大剧场、500个座席的小剧场、按照国家一级馆设计的文化馆馆址和艺术团团址,以及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图书档案馆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二是高标准建设乡镇文化站。全区每个乡镇建设独立的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文化广场。目前,全区已有10个乡镇建成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乡镇文化站,其它5个乡镇文化站正在抓紧施工,年底前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建设完善村级和社区文化设施。我们把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与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同步推进,每个创建达标村建成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室,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建设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先后培植了丰南镇、黄各庄镇、小集镇、钱营镇四个镇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典型,带动了全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村级文体活动室460个、文化广场238个。社区文化设施与城市开发建设一同实施。特别是今年以来,以迎接建国60周年大庆和首届曹妃甸论坛为契机,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城区的各居民小区,无论大小、不管原投资开发商和物业管理者是谁,都由区财政一次性投资,全部建设了健身、休闲活动设施,现各项健身器械已全部到位,并切实发挥了大众锻炼休闲娱乐平台作用。
二、加强群众性文化队伍建设,并使之成为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主力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文化事业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连,更要以群众为核心。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努力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成为主体。一是加强群众文体协会建设。先后建立了乒乓球协会、体育舞蹈协会、老年体协等10个群众性文体协会,成为群众文体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尤其重视老年体协队伍建设,在乡村两级和社区都建立了老年体协机构。各个协会充分挖掘群众的艺术才能,积极组织建设群众文艺队伍,有力促进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胥各庄街道老同志合唱团,自娱自乐,合唱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多次在国家级赛事中荣获殊荣,并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合唱节,且荣获大奖。二是组建壮大城乡文体队伍。在城区,以公园、广场和居委会等文体活动点为依托,组建了16个文体活动辅导站,组织周边群众开展日常健身娱乐活动,并参加全区性比赛或展演。在农村,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大力发展各类文体队伍,全区82%的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建了评剧、皮影、秧歌花会等文体队伍。目前,全区村级文体队伍达到395个。三是打造文化精品。为引领全区群众文化队伍蓬勃发展,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恢复组建了国丰百花艺术团。该艺术团成立五年多来,坚持出人才、出精品,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编排的舞蹈《篓子秧歌》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舞蹈大赛,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中名列第12名,荣获“入围作品奖”,同时获得中国乡土艺术表演成就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表彰。在此基础上,该艺术团积极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累计演出300多场次,成为全区城乡文化活动的一支生力军。
三、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广大
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实现全社会和谐进步。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城乡文化共融、互动、促进,严密部署,认真组织,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全区性大活动带动各乡镇和区直单位的文化活动,每年都以春节花会进城演出为序幕,然后以城区为主,组织全区性较大活动60场以上,从而带动全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年文艺晚会、“春风浩荡”迎春诗歌朗诵会、“笔墨丹青颂丰南”迎春书画展、“相约春天”社区文艺演出、“群星璀璨耀丰南”、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大型文化活动,营造了“百场活动闹新春”、“百场活动喜庆建国60周年”的浓郁文化氛围。二是坚持以群众参与为主。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文化的教化娱悦作用。2008年兴办的“与奥运同行”全区健身秧歌展演及迎奥运100天倒计时丰南歌会暨千人广场健身舞会,参与群众6000多人;2009年举办的“群星璀璨耀丰南”文艺演出活动,涉及五大区直系统和全区15个乡镇,群众演员2000多人,参演节目500多个,每场演出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好评。三是坚持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在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凝聚民心、振奋精神,构建加快科学发展的合力。2009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健康丰南、幸福人民”、“劳动者之歌”庆“五一”专项文艺演出、“在鲜红的旗帜下”庆“七一”电视晚会、“风雨同舟六十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和“歌唱祖国”庆祝建国60周年歌曲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各项活动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打造了一个爱国爱家、和谐文
明、凝心聚力、拼搏进取的社会环境。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依托。在实践中我们在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注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并以此做为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依托。我们首先成立了丰南区发展文化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促进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一是以网络为重点,发展网络娱乐产业。目前,全区共有网吧50家,歌舞娱乐场所23家,年营业额共6000万元;二是以包装装潢为重点发展包装印刷产业。全区共有包装装潢企业15家,印刷企业23家,年营业额6500万元;三是发展音像图书产业。目前全区音像图书产业共有企业79家,年营业额2100万元;四是发展广播电视和广告产业。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和广告企业87家,年营业额8400万元。2008年,全区文化产业总收入为2400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结合我区城市建设,我们规划以正在建设的惠丰新湖工程为依托,以津唐运河景观工程为轴心,规划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集中区。目前,在该区域内正在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国丰维景酒店和总投资8000万元的文化艺术中心。依托这两个项目的辐射带动,拟谋划体育健身、演艺娱乐、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度假等文化产业的项目,迅速发展壮大我区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