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学作业
“家”的意象运用
——台湾三菱汽车广告的内涵与外延
这是一个每一次看都能让人感动的广告,创作者成功地将“家”的概念嫁接到汽车售后服务站上,利用温馨的父女情,和“回家”这一人人都有的日常经验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触动人心,使人印象深刻。
广告以一特写镜头开始在女儿的办公室里,她一边忙碌工作,一边和父亲通电话,因为这个礼拜她没有办法回家。从办公室的环境看,女儿应该是白领中的高层人物,她穿着正式的行政套装,办公桌旁是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桌面放了许多物品,打电话的时候还同时敲打键盘,说明事务繁多。从她的穿着、办公室环境来看,可以推测这是一条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广告。汽车,尤其是轿车的销售和服务对象,必定是事业有所成就,经济状况不错的中产阶级,在以往,汽车广告的主角常常是风度翩翩的成功男士,即使有女性出现,也多数是乘客的身份。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女性用她们的能力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经济上也越趋独立,到了2000后,女性自己买车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广告向我们暗示了这一点。延伸到另外一个层面,从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家”是在乡下,但女儿现在已转换成都市人,让人联想起她经过了怎样的努力,父母又是怎么把她培养成材的。
女儿和父亲的谈话还在继续,音乐响起,画面切到女儿的回忆:小时候爸爸来接她放学,直到小女孩上了爸爸的自行车,女儿才从与父亲在电话上的谈话转到关于“回家”的独白。音乐是带有乡村风格的抒情英文歌曲,贯穿始终。独白中,女儿谈到了父亲的背,回家必经的路上有一家福利社,那里的冰棒味道就像父亲的背的味道。童年的经历对人长大后的心理有重大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广告要抓住人的注意力,抓住人心靠的就是心理上的影响。福利社在台湾人的童年中有相当的位置,冰棒的味道当然不可能和父亲背的味道一样,这里是要说明,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坐吃冰棒,是女儿童年回家路上最深刻的记忆。自行车前进,坐在后坐的女儿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他们经过的路,两边是高高的庄稼(或草丛?),路很不好走,父亲吃力地骑着车。女儿的独白说到,父亲总是要坚持接她回家。中学时期,人的自尊心变强,渴望证明自己已不是小孩,希望更多的和同龄人在一起。读中学的女儿坐在父亲自行车上,脸上是不太情愿的表情,他们身边有穿制服男生经过,看着女儿,她却假装看不见,也许她的内心正在抱怨父亲让她看起来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画面从转动的车轮转换到火车靠站,独白说:“后来我在台北念书放假回家,他也一定要来接我。”女儿出站,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站起来叫住她。很明显,这一男生是故意在火车站里等回家的她,从两人见面打招呼的表情看,大家互有好感,正想要谈下去时父亲却在火车站外叫女儿,女儿不得不离开,既不好意思,又觉得扫兴,男生也尴尬地转身走掉。当女儿坐上父亲自行车后坐,父亲还问起刚才的事情,女儿自然什么都没说,只是留恋地看看火车站,希望能看见男生。在渴望恋爱的时候,父母却可能成为孩子实现这一渴望的阻碍,可能是过分的关心使孩子无所适从,也可能是父母本身不希望孩子太早恋爱,女孩的父母尤其是这样。男生是瘦高型,带着眼镜,样貌纯朴,看来和读书回家的女儿挺相配,女儿被拦住时,说的是“你怎么来了?”语气中带着惊喜,说明对男生也有好感,假如父亲没有来接她,两人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的故事,偏偏父亲准时来到了。回忆的部分就到这里结束。
办公室内的全景镜头,女儿又在给父亲打电话,这个礼拜她要回家了。从她的话可以听出,父亲又想去接她,但她拒绝了,因为自己已经买车。广告进行到这里已经一半,才出现汽车,车在路上走的画面中也没有明显可以识别的三菱品牌标识,观众可能还未能了解广告的最终目的,却更引起看下去的兴趣:女儿买了车父亲会有什么表现?结果头发已经变白的父亲还是坚持骑着那部老式自行车来接女儿,等在他们回家必经的那家福利社前。为了使“回家”让人更加期待和美好,广告选择了女儿童年记忆中的福利社,一方面是因为冰棒的幸福,另一方面还包含了青春期时的女儿对父亲来接这件事有所排斥。除了父亲已经老去,女儿长大成人,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轿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进化,更重要的是作为身份的象征),其他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女儿不知道父亲会那么执著,心疼父亲:“你在这里等多久啦„„”两人紧紧地握着手,恰和东方人含蓄表达内心的文化习惯符合。这时候,随着父女情深的展现,广告也进入最后的高潮,音乐也刚好到达高潮。
于是,父亲骑车走在前面,女儿开车跟在后面,父亲不时地回头看女儿,车里的她已经热泪盈眶,感性的观众,比如我,也跟着眼睛湿润起来。女儿内心独白再次出现:“我想,他是怕我忘了回家的路吧。”同时,她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坐,转过头微笑。故事到这里讲完,广告语才最后出现:“三菱汽车全省164个家,欢迎你随时回家。”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地说自己服务多么周到,更没有说“家一样的感觉”,广告成功地完成了“家”的概念的强化与转移,观众终于明白,这是三菱汽车服务站的广告,而且三菱的服务就如家一样温馨周到。服务业的广告经常集中在消费者对“家”的诉求: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舒适、受到保护、充满人性的,每个人都喜欢并希望得到“家”的庇护。但如果把这些说成大白话,就不免让人感到虚伪。这个广告在两分钟里用倒叙的方法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亲情故事,抓住“回家”这个平凡普通的细节,女儿的成长过程也能让许多观众产生心理共鸣,父亲最后还是来接女儿回家,默默地骑着车走在前面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于是轻易的就在观众脑海中印下了“三菱汽车服务站让人有回家的感觉”这一概念。对于已经是三菱车主的观众来说,他们内心优越感会随之上升,尽管他们从未去过服务站,这只是可能会获得的好处(服务);对于不是三菱车主但拥有其他品牌的观众来说,他们也许会心生羡慕:为什么我的汽车公司没有给我这样的承诺?对于不是三菱车主,但正准备买车的观众来说,就可能会因为这个广告而改变他们买车的意向,只因为三菱能提供像家一样的售后服务;对于那些与汽车没多大关系的普通观众,至少在他们心里建立起了对三菱汽车的好印象,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及他们身边的人未来的消费选择。于是一个广告对它的目标受众群,甚至是受众群之外的人群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二篇:美学期中作业
科目:美学(期中作业)
一、为什么说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由于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历来就有不同的主张,黑格尔、柏拉图、狄德罗等人的主张皆不同。如鲍姆加登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他在《美学》第一章写到:“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而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的艺术。他说: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因此,他认为美学的确切名称应当是“美的艺术的哲学”。为什么在关于美学到底应该研究什么的问题上有如此复杂的不同观点呢?究其原因,是由审美现象的复杂性所致。审美对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会产生矛盾,增加了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红色的花是美的,杀猪时流了一地的红色的鲜血就不会有美感。审美现象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就不具有任何审美意义,美德现象不会出现在其它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凡是说到“美”这个词时,都意味着它是一种人与现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之外,美不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其次,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美的现象只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的所谓客观存在。如果一个事物与我们没有发生审美经验的关系,它就还只是一个物理事实,我们无法断定它美与否。而审美经验出现于何处?它只出现于人的活动中。由于审美经验总意味着当下性,而美德现象只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因此,美的现象是一种时机性的现象。再次,美的现象的复杂性还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代、文化和个性变化而不断变迁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美,美的现象是随人的审美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综上所述,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之中,而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二、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
审美活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这就决定了主体在审美中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所谓人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只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人主要发挥自己精神性的本质力量,人是通过精神性的劳动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中的惊异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从实质上说,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其次,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从主体方面来说,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从对象方面来说,也必须具备某种独特之处。审美惊异就产生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主体与具备某种独特之处的对象的直接相遇和直接契合中。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因而审美体验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经验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但审美体验又超越于一般的生活体验,它不仅摆脱了有限功利目的的羁绊,而且更重要的是,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是对人生整体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审美体验的根扎在生活中的肥沃的土壤中。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第三篇:影视美学作业
影视美学教程结课论文
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姓 名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成 绩
XXX
XXX学院 XXX系 广播电视编导 XXX班
论文题目: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浅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内容摘要
在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人是这样,人生是这样,青春也一样。也正是因为这其中的种种残缺,才让世界变得美好,才让回忆变得难忘,才让我们的青春变得刻苦铭心。一部影片,谈论的角度有很多,谈论的感觉也有很多,但不管是褒贬,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许多时候,残缺的美丽才是最动人的,残缺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才是最深刻的。
【关键词】 残缺 青春 无法重来 不可回头 匿藏终生
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浅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一、引言
第一次听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绑定在赵薇这个名字之上的,可能,作为本片的导演,赵薇也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自己的知名度而增加影片的票房。从名字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部片子是充满怀旧气息的,却又携带着淡淡的忧伤。青春,貌似洋溢着阳光、美好、珍贵的字眼,却恰恰终将逝去,不得不带着些死亡的味道。一个“致”让回忆中沾染上了一丝的严肃和沉重。这样一个名字的背后,讲述了青春无法抹去的回忆,有美好,也有残缺,但无论怎样,我们的青春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二、青春之痛,不能回头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这样一个人,她叫阮莞在她一出场就惊艳全校男生,让大把大把的男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她折服,一封封情书带着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送到她的手中,甚至于楼管大爷都会卖她几分面子,可是她却心有所属,虽然迈进新的环境,可是心中依旧守着她那份纯洁的爱,那份超越一切的爱。为了那份爱,她可以抛弃一切,为了那份爱,她可以包容对方所有的错误,并陪着他一起改正弥补。虽然最终分开了,但是却终究因为那份爱回头,而再也回不到现实中。
也许,真的是红颜薄命,也许真的是天妒红颜,阮莞的塑造让我们清楚的目睹了这样一个过程绚丽、结局凄凉的青春。曾经,她曾向往今生青春不朽,最终,她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人心痛。我们无法评价她的回头到底值不值得,也无法体会她当初不得不回头的选择。算是和过去的告别,却也成为和人生的告别。
青春,此时此刻是让人痛心的,因为青春不能回头,走过了,分开了,放弃了,再拾起就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份味道了。
影片对于阮莞的人物塑造,在开头和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那段刻苦铭心的青春,也呼吁了影片的主题,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它终将逝去,不能回头。
三、青春之炫,无法重来
说起青春的绚丽,在影片中,可能只有女一号郑微了,且不谈原著作者的想法,也不涉及导演的个人创作思路,单就是作为一名观众,同时正处在大学美好的青春时光中,看到郑微的大学生活,恐怕正是好多正徘徊在大学校园中的青涩女孩儿们的梦想。有过失去,有过惊喜,有过迷茫,有过难过,有过失落,有过欢乐,有过种种美好的回忆,更有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单纯的生活中有了欢笑,有了爱人,有了朋友,这些就够了,可是,这个世界终究没有太过完美的东西,就连郑微这份看似美好的感情也一样,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它的结局最终是残缺的。
苦尽甘来,一见钟情,曲终人散,这貌似已经成为我国电影故事的模板,是大部分观众可以猜测到的情节,可以说,这样的情节设置没有创新,但客观地说,在这样一个凡人客观的世界里,是没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的,尽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截然不同的,但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然而,不论喜怒哀乐,都无法重来,过去的就像天边的云朵,不可能第二次经过同一片天空。我们的人生如此,青春亦如此。郑微,和林静在一起的时光,使林静已然成为她过去十七年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和陈孝正的由恨及爱,为她的大学青春添上重彩的一笔,虽然结局雷同,自己爱的人都为了出国深造放弃了爱情,但,对于郑微来说,两份感情是截然不同的。无论多么的留恋,无论多么的渴望挽留,都无法重来。青春的绚丽,青春的妩媚,青春独有的气息,走过了,无法重来。
四、青春之梦,匿存终生
梦想,一个看似美好的词语,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拥有它,并多年坚持为之努力奋斗着?梦想,没有大小,无所谓高贵和低俗,谈不上价值高低,只要是发自于内心的,只要是一心向往的。有梦想的人是美好的,有梦想的人事快乐的,就算自己一直朝着一个看似永远无法可依是实现的梦想,只要梦在心中,人就是快乐的,笑就是甜蜜的。
在《致青春》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最让我震撼的就是朱小北和张开,一个一心暗恋着富二代许开阳,一个时时想象着和阮莞有一天可以在一起。可是终究,朱小北多年之后面对许开阳矢口否认自己的身份,张开只在阮莞的墓前才有机会像她表白,面对冷冰冰的墓碑,遗憾,却从没有想过葬送当初的梦想。
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不靠近,不打扰,就静静的看着他快乐,默默的陪着他难过,这,或许也是一种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言语的美丽。鲜花没有了绿叶就不会显得那么娇娆,绿叶对于鲜花而言,可能从来没有在乎过,但却是生命中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或许就传说的朦胧美,就是影片带给观众回味的地方。此处无言胜有声。
青春在梦想的承载下,终生难忘,今生刻骨铭心。
五、青春之爱,弃之永逝 《致青春》中,不论林静,还是陈孝正和赵世永,放弃自己的爱情或许多少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感情的事情是天注定的,是不能强求的,既然曾经已经选择放弃,那么今生也就错过了,就算破镜重圆,也不在像当初那般完整,那般毫无瑕疵。离开的伤痕是深入骨髓的,被抛弃的阴影更是挥之不去的。重拾旧情是对当初感情的不尊重,是对命运的妄想。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失而复得。毕竟,感情不是商品,不是你想买就买,想扔掉就扔掉,感情,是两颗心连在一起的那条纽带,是专属于那两颗心的,剪短了,没有新的供你更换。
我不谈论郑微和阮莞有多么的好,也不说黎维娟有多么不尊重感情,更不评价林静和陈孝正回头想要为自己青春的选择弥补那份作为代价的损失是不是正确的。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一段感情中终究不会是平等的,总有付出多的一方,也总有被感情伤的遍体鳞伤的一方。但尊重感情,就是尊重命运,就是尊重我们逝去的岁月,尊重我们的青春,尊重我们一步步走过的人生。
青春里的爱,放弃了,就今生无法挽回。但选择只有一次,既然选了,就不要后悔,更不用让你深爱的人一生坠入深渊。青春的残忍,大概就在于此了罢。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种种的选择,每个选择都面对着种种的得失,总有得到,也总有舍弃,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信念。在青春的路上,我们渐行渐远,不能回头,无法重来,刻骨铭心。青春终将逝去,可在每个人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岁月时光,那些时光,我们或喜或忧,或平淡或轰轰烈烈,但不管怎样,走过青春,希望每个人无悔。也或许,心中留着些遗憾也是好事,那些遗憾在岁月的沉淀下,会彰显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妩媚。
《致青春》没有引起我的共鸣,毕竟我还行走在青春的道路上,或许时过多年后,在看《致青春》,我可能又会有不同的感想。没有从专业的影视美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实在因为它带给我的情感思考充斥了整个心灵,我看到的,更多是影片内容带给我的各种美丽,青春的美,残缺的美,童话的美,逝去的美。致青春,致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作者签名:XXX
日
期:XXX年X月X日
第四篇:美学作业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1900 不记得第一次看着这部片子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只记得对于主人公钢琴炫技的惊叹和宁愿悄无声息的死去也不愿下船的惊诧与不解。幸亏好电影是值得一遍又一遍的欣赏的。也让我有机会重新理解这部影片并一次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
故事是以落魄的小号手Max寻找1900为明线展开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西洋远洋邮轮弗吉尼亚,承载着无数前往美国的新移民的梦,一次次的往返于欧洲与美洲之间。在一次前往纽约的航程中,一个小生命诞生在船上,被遗弃在船上,他就是1900.八岁那年,养父老Danny死于一场意外,在举行海葬的葬礼上,小1900第一次听到了风中传来的音乐。一个夜晚,1900带着满脸的煤灰出现在钢琴前面,第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音乐天赋。之后,Max带着他的小号来到这条船上,认识了27岁1900,在那段堪称经典的暴风雨中的钢琴华尔兹之后,他们的友谊逐渐加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许多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经历了战争,经历了萧条。终于,弗吉尼亚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曾想过为她下船,却最终放弃;他为了不让自己迷失在无尽的城市中,在“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炸毁的最后一瞬都没有下船,最后葬身在船上,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中的艺术美是显而易见的,前提是你真正看懂了这部影片。不管是导演的表现手法,演员的演绎,还是音乐的经典,都体现了整部电影的艺术美。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包含着强烈的主观因素,却往往又是隐蔽的。在这部电影中所体现的就是其主题,而其主题都是通过1900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他如孩子般纯净剔透的性格是导演的理想性格,导演为此为他创造了一个适合他生存的世界——“弗吉尼亚”号,而最终这个“世界”的毁灭和1900的死亡却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导演对它的厌恶。《海上钢琴师》通过1900的语言、动作、表情传达了导演的价值观,虽然很不实际,但是却令人神往。而且更为精彩的是影片中音乐的表现。不同情感的音乐跟随着男主人公的心情起伏变化,而且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么自然和纯粹,让人觉得1900时的的确确存在过的。也因此让观众对导演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同。
整部片子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采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钢琴只有88个键,它是有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轮船有船头和船尾,它是有限的,我看得见自己的生命。而在陆地上,我无法
面对无限的城市,我看不见„„”
——1900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1900终其一生都在生活在船上,终其一生都在海上漂泊。影片的结尾,1900穿着整洁的燕尾服,表情悠然自得,躲藏独居的日子似乎并未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双手虚搁在身前,纤长的手指在虚空中缓缓的弹奏着那首似水柔情,也许在这最后的时刻,他的心里想起的只有那姑娘美丽的身影。随着背景音乐声响起,1900缓缓的抬头,仰望天堂„„
伟大的人,总是这般孤独。不仅仅是剧中人,还有旁观者。无法理解,总叫你觉得,人生是这样的孤独.这是关于一个男人的梦想和信仰的故事。每次看这部影片都会忍不住落泪。我被深深地震撼和征服,完全被一个人的梦想和信仰征服。1900在结尾说的话,我怎么也忘不了。他说”当初他站在舷梯上又停下脚步的时候,不是因为看不见,而是因为看见。在岸上,在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钢琴是不会骗人的,永远都只有88个键,不会多也不会少,而他可以在这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喜欢这样的感觉。而在岸上,成千上万的街道,有无数的琴键,他不知道该如何再演奏下去„„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钢琴。”他笑着问Max。而再过几分钟,他将随着这个伴他出生又成长的弗吉尼亚号,化作海底的尘埃。他空手弹奏着,此时已没有了钢琴,而他也不再需要钢琴——因为他就是钢琴,钢琴也就是他,他们之间早已浑然容为了一体。弗吉尼亚号被炸的那一刻,我忘记了自己是哭得更厉害了,还是止住了泪水。我只记得,自己惋惜的欢欣。其实让他离开弗吉尼亚号,只会更加残忍地把他杀害。让他陪伴着弗吉尼亚号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或许才是他最好也为是唯一的归宿„„
第五篇:生活美学作业
理想,让生活更美好
学号:1101400103 姓名:严彬彬
一杯红茶,丝缕音乐,夕阳西下,清风轻拂着纱窗,熏香徐徐,该是搭配着舒适的家居服.......每个人会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什么样子,跟什么有关?这个问题说来复杂,最当红的“基因”可能还回来凑点热闹。可是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我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
——生活蓝图
简单而优雅的生活,让生活有质感,一直是心目中的生活蓝图。随时在生活中启动好奇的因子,为自己和家人织就温暖舒适。
非常喜欢日语中的两个词-----“优雅”、“余裕”。日本的“优雅”类似英文的“elegant”,和中文的“优雅、精致”也有几分相同。什么事“余裕”呢?中文里没有“余裕”的对应次,以我个人的体会,“余裕”表示一种“个人充分享用拥有的时间与金钱”,也就是俗称的“有钱有闲”。它是代表“个人驾驭时间和金钱的智慧”。更清楚地说,“余裕”是个人在“物质及精神上,充分达到满足”的状态,是一种“多彩丰富、怡然自得”的人生。
这样的描写也许有些抽象,下面这个例子也许可以表达优雅余裕的情景:窗明几净的家中,你穿着最让你舒服的家居服,用最喜欢的红茶杯,为自己泡一壶出国时买回来的花茶。你一边欣赏着刚从花店买回来的花,一边拿起上回读了一半的爱书:午后的阳光洒在晶莹发亮的地板上,徐徐的风吹在属好的发际,啜饮一口花茶,你开始读书的下一章......时下有一些女性,绝大部分的薪水花在名牌衣服上,每星期做SPA,外在打扮很时髦,家里房间却乱七八糟,她们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大和拜金女”。穿着美美的衣服,皮肤也可能保养得很好,甚至赶上国外的任何流行,然而她们绝对称不上“优雅余裕”。我虽然无法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可以确定的是:“大和拜金女”绝对无法体会努力耕耘后,享受甜蜜果实的那一份“踏实的喜悦”。她们永远无法知道,真正“优雅余裕”的人,是把她们平日辛苦挣来的时间和金钱,做最妥当的享受和规划。聪明的“优雅余裕女”绝对不会逾越自己的尺度,造成生活上不需要的负担。她的享受行为只会随着能力提升而慢慢往上调整。这种对生活“优雅余裕”的态度,正是“大和拜金女”所望尘莫及的。非常喜欢日剧《名牌》中,女主角那句经典的台词:“想要用名牌就先让自己成为配之无愧的女人;为了想要的东西等待,也是成为优雅女性的必经历练。”
日本有名的生活达人冲幸子最近出的一本书----《十二个月的生活课程》,书中阐述了她对生活的独特看法。她认为生活的四大精神就是simple(简单),speedy(快速),smart(智慧),beautiful(美丽),而“巧思简约生活的方式,并乐在其中”是追求上述精神的不二法门。书中提及每个月定一个主题享受生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换一种香味享受SPA、换一下房间的布置、看一套好看的影集、或学几套欧风料理,都是使单调生活产生美丽涟漪的小动作。我想美丽的生活关键在于玲珑心意,物质只是实现的方式。
说到享受生活,下面是我最钟爱的心灵SPA之旅,也许可以在休假的日子里试试看:早上起床,穿着让自己看起来最美、最有自信的衣服,到有书店、超市的大型购物中心。先在书店浏览所有想看的书,等到眼睛疲倦后,换个气氛去逛逛各种香味的沐浴用品,较凉的日子可以买几款沐浴球当晚泡泡看。接着,一边欣赏橱窗里美丽可爱的商品,一边走回书店里,从许多令人垂涎的食谱中寻找今晚的菜单,再以当贵妇的心情,到齐全精致的超市买菜回家。一天下来,不用花费许多,你就可以满载充实与满足回家!
——翩翩起舞的厨房
女人的衣服永远少一套,对我来说,以后的生活,餐具也永远少一套。一直向往拥有一套有质感的白色餐具,不干扰菜色的白色餐具,即使没有华丽的雕饰,仍然可以变化丰富,日用宴客两皆宜。下面是我认为的必不可少的钟爱餐具:
1.晚餐大盘及点心盘:主菜加上一些副菜的点缀,彩色磁盘最能衬托你的料理。家里餐厅的电灯够亮吗?明亮的灯光打在料理上,看起来更加美味。
2.玻璃杯、酒杯:玻璃有很多种类,最常使用的水杯除了可以装果汁以及冰茶,葡萄酒杯不但可以增加用餐情调外,造型独特的还可以客串用来装盛点心小菜,非常优质实用。
3.汤盘:虽然不是必需品,但汤汁装在汤盘中,自然气氛就会出来。另外,汤盘也适合用来盛咖喱饭以及意大利面。
4.刀叉汤匙组:一般家里不需全部买齐,只要有一组钢制的汤匙、叉子及刀子,加上奶油刀及蛋糕水果专用的小汤匙、小叉子就足够。虽然买蛋糕时会附上免洗餐盘和叉子,享用美味的蛋糕还是用美丽的餐具来衬托或许更有质感吧。
5.拿铁碗:起床后,有一碗用热牛奶和咖啡煮成,可以用两手捧起来慢慢品尝的热拿铁,相信你一定会很感动。的确,拿铁碗是相当方便的餐具,除了拿来喝拿铁,用来撞彩、水果甚至当花器都很适合。
6.红茶壶及奶精瓶:好的红茶壶取决于腹部是否圆润:每一次用完都要勤加清洗,才不会产生茶垢,保持新品质感。另外,家里有奶精瓶及糖罐也会非常实用。
7.咖啡、红茶杯组:为了不辜负午后的优雅时光,一套钟爱的下午茶杯组也是必要的呢,红茶需要接触较大的空气面,因此杯口较宽;咖啡怕凉,因此杯口较窄。
我很喜欢厨房。对我来说,花一天的时间研究食谱、买特别的食材、在菜板上切切碎,煮出好料理的“日子”,是我期盼的理想境界,和大部分的女性朋友一样:可以煮好三餐,打理好家事,又可以拥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希望能在留职停薪的日子,研究出适合上班日可以快速煮好的简餐与便当,慢工出细活的料理就留在假日,如此家庭与工作兼顾的生活就更趋完美。
1.把厨房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通常不喜欢厨房的原因处在厨房比较容易乱、产生油烟。所以,我们先检讨旧的厨具以及餐具,处理很久没有用或根本不喜欢用的,让厨房的空间变得比较清爽。并且锁定几样常用的厨具,慢慢换成自己喜欢的。
2.培养优雅的做菜气氛:提高自己做菜的层次,你不是蓬头垢面的煮饭婆,是打扮清新、穿着可爱围裙的少妇。在进厨房前放一张自己喜欢的CD,随意拿一罐玻璃瓶差一朵花在窗台边。去书店买几本漂亮的食谱,去周边的超市逛逛,到家饰精品店买一些漂亮的餐巾桌布,看到那些精美又可爱的东西,一定会激起你想要的煮一餐梦幻料理的欲望。
3.当你爱上煮菜:可以试着做自己的食谱卡。每次试完一道新菜,给它取个名字,记下简单步骤,甚至拍成数码照片,日积月累就成为你的个人食谱了,两面都是你的招牌菜,家人还可以从里面点菜,更棒的是,从此不会因为想不出菜单而大伤脑筋。
——“衣”香鬓影
在服装上,我没有刻意追求品牌的嗜好,但是自然优雅,简约明丽的款式一直是我的最爱。穿衣服是最挑场合的,对于毕业工作时的我来说,注意工作时的穿着,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我偏爱“黑、白、灰”这样永不出错的颜色。也觉得即使如此简单的颜色,也可以凸显自己的品味,同时也会给人理性的直观感觉,非常适合工作着装。
美丽的裙子,长裙、短裙、连衣裙;休闲裤、牛仔裤、小西装;各个时节的靴子、凉鞋、运动鞋、精致的高跟鞋(起码要有一双)、皮鞋等等。自己喜欢的可以多买一点,但是基本上每一种类型我们都要有。
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的穿一些自己喜欢的家居服,准备可爱舒适的棉拖。衣服是女人的又一张脸,脸需要保养,同样衣服也需要。干净整洁,正确的摆放和折叠,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娴静如同花照水,行为比如风扶柳
观察过上下班人群走路的姿势和表情吗?当你经过商家大型镜子,可看过自己走路的样子?赶路的表情?我喜欢在街上及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时观察人群。有的面无表情,有的气势汹汹、有的哭丧着脸、也有的抬头挺胸、有的看起来很振奋、有的好像很开心、有的看起来很幸福,千姿百态真有趣!
然而,不论看到什么样的表情和姿态,都是我的大镜子。让我警觉到:此刻的我,是否表情呆滞?走路驼背没有精神?也许你不曾发现,一个人发呆时的表情是很可怕的,就像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驼背......1.表情:由于工作、感情的烦恼增多,女人过了25岁就开始迈向老化,这个时期的女性因为疲倦、压力,脸部肌肉容易松弛,给人比较没有精神的印象。一个人眼睛要发亮有神,表情成生动活泼,需要靠健康的脸部肌肉,绝非光涂保养品就能够实现。改掉看电脑皱眉头的坏习惯,时常提醒自己抬头挺胸,其实,只要嘴角保持上扬,看起来至少年轻10岁。
2.站姿:集中精神在鼻头,朝前方看齐。吸一口气挺胸收腹,两只手臂使力朝后,并将臂部靠拢,两脚并齐。
3.坐姿:下巴自然水平,两手轻轻叠放,身体离开椅背,挺胸收腹,双膝靠拢,两腿紧闭放于一前一后。
4.走姿:正确走法是抬头挺胸,好似有人从后面推着,并以腰部的力道走路,注意走一直线,不要外八字,手臂自然超后摆动。
可能会问为何不能随心所欲,我想规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学着注意自己的姿态,时时提醒自己,过不了多久,不需要再特别刻意,举止自然优雅大方。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是没有美丽可言,只是功利化的世界,世俗的眼光会让人没有时间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我们认真地学习,努力地拼搏不应该是为了一个成功的虚名,或者银行卡里令人咋舌的数字。我们在生活,要会享受生活,那是一种态度,不是节假日无休止的补眠才叫生活。生活很美,她能带给人愉悦满足的感受。我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健康的生活。追求细节但不纠缠于细节,能匠心独运,能创意快乐。丰满的理想,使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我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我的努力不是盲目,只有有了美好的理想,我心中的蓝图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就像我从没有想像过我未来居住的房子有多大一样,我关注的是房里惬意而与众不同的装饰、布置。前者用来表征“数字”,后者用来承载“生活”。
想拥有诗意优雅的人生,但那不是想想而已,在我的规划里我将之具象化了。相信时间流淌而过,慢慢的,我会变得更有气质,更有想法,会得到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