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徐 彬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的主要渊源之一。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了许多家谱以留传于世。明清徽州家谱的基本面貌大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多、善本多。现存馆藏明清徽州家谱约1300种,很多都是古籍善本。出现这种情况,与徽州地区重视及时续修家谱和大量文人学士的参加密不可分,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二是家谱种类繁多。从名称上看,有族谱、宗谱、家谱、世谱、会宗统谱等,它们或为一门之谱,或为一族之谱,或是一村或是一县,内容虽有侧重,但皆以体现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旨,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如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是关于徽州地区范围内具有血缘联系的程氏宗谱,而汪道昆修《汪氏十六族谱》则是记唐模等十六族的汪氏宗谱。三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明清徽州家谱基本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墓图、祠图、像赞、村居图、谱传、进呈谱表、诰封褒章、族产文书、翰墨文章、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以世系为时间主线,通过对宗族生活各层面的记载,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主旨。在徽州特有的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特征。比如宣扬商业理念,体现了重视商业的文化旨趣。汪道昆在《太函集》表达出“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明隆庆《许氏世谱》记许秩语:“丈夫非锐意经史,即寄情江湖间,各就所志。”同族人许西皋也说:“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若我则业贾者也。”不少家谱通过设立家传,还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如《竦塘黄氏宗谱》记载了吴盛“泉布出入,不假簿记,筹算心计之,虽久,锱铢不爽”。为徽商立传,体现了不轻视商人的文化理念。家谱还是商业活动中的交际手段,有独特的文化交流功能。作为宗族而言,有共同而稳定的居住区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但徽州地区却是“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州人因商业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与分散性,与宗族要求聚族而居的特点相矛盾,为了弥合这种矛盾,编修家谱就显得尤其重要。并且在经营活动中徽商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利用家谱的“收族”功能,能有效地将各地流动经商的族人凝聚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可以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家谱为徽州宗族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也为徽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形成发挥了导向的作用。它和徽商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减)1.下列关于“徽州家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徽州家谱种类繁多,内容有所侧重,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体现着徽州人民的血缘与地缘关系。B.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徽州家谱是徽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C.徽州家谱在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中有效地起到了凝聚族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D.徽州家谱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体现了记录家族历史的功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体现了对商人不轻视的观念。B.明代许多名儒都重视家谱的修编,如程敏政主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汪道昆主修《汪氏十六族谱》。C.司马迁创立了史表,因而明清徽州地区奉为圭臬,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许多家谱,并留传于世。D.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旨趣。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使得明清徽州家谱不仅只是记录家族血缘关系,还成为宗族社会生活的画卷。B.汪道昆、许秩和许西皋之言,体现了他们对商业的高度重视,这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尤为难得。C.明清徽州家谱为大量商人立传,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是对商人职业和地位的一种极大肯定。D.明清徽州家谱的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清徽州地区文人学士数量极大,程敏政、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参考答案:
1、B 二者同属地方文化
2、C 强加因果
3、D.只是“数量多、善本多”的 原因,而“数量多、善本多”只是兴盛的一种表现,因此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第二篇: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1 ABSTRACT}}··············································································4 弓}言·............................................................................................7 第一章徽州建筑的类型与装饰·...........................................................g
第一节徽州民居·.......................................................................g
第二节徽州礼制建筑·.................................................................10
第三节徽州园林·.......................................................................17
第四节徽州书院·.......................................................................19
第五节徽州其它建筑·.................................................................21
第六节徽州建筑装饰艺术·........................................................21 第二章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兼比较研究·..........................28
第一节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28
第二节徽州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41
第三节徽州民居与苏州东山民居的比较研究·...................................53 第三章徽州礼制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74
第一节徽州宗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74
第二节徽州牌坊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g4 第四章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92
第一节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92
第二节徽州园林建筑的审美特征·..................................................97 第五章徽州书院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106 第六章徽派建筑形成的原因及总体审美特征·.........................................111
第一节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分析·............................................111
第二节徽派建筑的总体审美特征·..................................................119 注释·............................................................................................127 参考文献·......................................................................................131 致谢·............................................................................................134 发表论文目录.................................................................................135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 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始定名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 六县。因此,严格来说,“徽州”应该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概念。徽州建筑发韧较 早,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 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在地面文物现存中,大 量的最有特色的是古建筑的现存。
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敦祯教授就对徽州建筑有过著文介绍,80年代以后,陆续有学者前往徽州考察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焦点多集中在徽商经济、徽州古村落、徽州建筑个案等方面。
目前对徽州建筑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 徽学的科研机构、文物、旅游部门为主。其中,建筑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在于真实记 载徽州古建筑的营造情况,他们的研究方法以测绘为主,把古建筑的尺度、结构都记 录得很细致,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古建筑的保护。这些研究的特点往往是就建筑谈建 筑,脱离了主体“人”,对外围层面的涉及也比较粗浅。
而我这次选择的课题在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学者所做的有所不同,本论文将从建 筑发展规律出发,将研究视角由建筑本体延伸至地域经济、文化、艺术审美等外围层 面,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徽州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的选题原因有三:
其一,把美术考古与艺术史美学联系起来,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尝试进行交叉 学科的课题研究,这也是本学科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其二,以往的研究很少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涉入,本文将转换研究的切入方 式。
其三,以往的研究多把建筑作为工程学的成品来看待,本文将从建筑文化的角度 揭示建筑的审美特征。
本文尝试以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展开研究。本文以现存的明清时期徽州建筑为主要 研究对象,以徽州地区的地方史志及相关的古籍文献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田野考察,分别对徽州民居、宗祠、书院、园林等建筑类型进行了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研究。全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徽州地域的建筑概况,对徽州建筑的研究动态,以及本论文的研 究目的。
第一章对徽州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建筑装饰作了概论性介绍,包括各类建筑的发展 沿革、主要留存地点、建筑装饰的总体情况等。
论文的第二章至第五章在共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徽州主要的建筑类型各 自具有的审美特点,这也是个性方面的分析。
第二章论述了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并尝试从民居的平面格局与 立面样式、建筑装饰特点和审美特点方面对徽州建筑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比较的对 象选择在风格特征上有同源特点的苏州东山民居建筑。
同为江南民居的建筑流派,徽州民居与苏州民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发展规 律,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各自显示出本地域的建筑特色。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区域选择 时,苏州的东山地区尚有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居群落,比较适合进行比较研究;此外,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流传的“钻天洞庭遍地徽”的民谚说明了这两个地区的民居风格必 然存在着某种背景文化的相似性。因此,将徽州民居与苏州东山民居进行平面布局、立面样式、建筑装饰特点及审美特点方面的比较,以使我们能从横向的地域文化角度 去更深层次地剖析徽州建筑审美文化的产生根由。
第三章对徽州的礼制建筑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徽州宗祠建筑与牌坊建筑的艺术 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四章以造园手法为线索,对徽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进行了艺术与美学 层面上的解析。
因为现存实物资料有限,第五章只简要介绍了徽州书院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 征。
第六章分析了徽派建筑形成的原因,包括徽州建筑风格形成的自然背景、历史文 化背景及徽商文化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徽派建筑的总体审美特征。
论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限定研究范围。对徽州古建筑的研究限定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范围内,对明以前的年代有争议的遗存不作为研究重点。
2.根据研究目的,在搜集实例时,放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应该以最能反映徽派 建筑特色的典型个例作重点研究。
3.著名建筑学者陈志华认为,虽然搜集一批实例,罗列介绍,也不失为一种方 法,但是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打算把徽州建筑本身阐释得更深入,把筑本题与整个徽州的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紧密连系起来阐释。不仅要研究系统的
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还要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
4.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因为一切事物的特色存在于它与其他可比事物的比 较之中,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的特色。例如,将徽州建筑与东山建筑的比较研 究。
该论文的理论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对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分析,并且这种分 析是建立在实物考察的基础之上的,是具备现实意义的分析。
第二,就建筑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建筑形制的演变必然受到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建筑也是最能集中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艺术形式。本论文从建筑发展规律出发,将研究视角由建筑本体延伸至地域经济、文化、艺术审 美等外围层面,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徽州古建筑的审美特征。该论文把徽州 建筑本身阐释得更深入,不但从实例角度分析了建筑的艺术特点,而且把徽州建筑系 统的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作为观照的双方,把建筑本体与整个徽州社会紧密 连系起来阐释,这其中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第三,本文突破了孤立研究建筑外观和构造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美术考古学的 历史研究法和艺术研究法进行徽州古代建筑研究,把建筑作为有机的生命体,结合地 域文化的特征进行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方面的解析,这也是把建筑当做地域文化的一 部分来进行美术考古研究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徽州建筑艺术特点审美特征
引言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 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始定名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 六县。因此,严格来说,“徽州”应该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概念。
明清时期,徽州经济甚为发达,商业兴盛,徽商在经营茶庄、木材、盐业、钱庄、丝绸等行业时积累了巨资,至明成化年间已富可敌国,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故 有“无徽不成镇”之说。文化方面,徽州向以“程朱故里”自称,儒家文化的浸染根 深蒂固,徽州方志有言,“徽州既是商贾之乡,又为东南邹鲁。”’
徽州的地面文物遗存中,大量的有特色的古建筑遗存是徽州的文化财富。据不完 全统计,徽州境内现有古建筑6700余处,其中的一些民居和宗祠建筑堪称徽派建筑 的精品之作,这些实物遗存为建筑界与考古界的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梁思成 先生曾说,“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非士大夫之事。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实 际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每暗于文字,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2徽州地域虽然在地理 条件上相对闭塞,“民不染它俗”,但是徽州的建筑艺术却正是在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 之下生长繁荣起来。徽州建筑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 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旅游业的升温,对徽州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对于徽州建筑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剖析构造和技术的层面,虽然这对于文物保护有 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能从文化的多元视角去审视徽州建筑之艺术与美学品格,终归 是一种遗憾。建筑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倾向的艺术形式。建筑物所处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趣味决定了建筑物的形制、装饰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我 们又可以从建筑物的整体造型或建筑部件的样式中去了解所处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趣 味。近年来,建筑界的几位学者对古代建筑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文化方面的尝试。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建筑本体,而且应该力求在结 构的关联中来研究,更要研究系统的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这就与美术考古学所强调的研究方法有不谋而合的途径。
本文突破了孤立研究建筑外观和构造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美术考古学的历史研 究法和艺术研究法进行徽州古代建筑研究,把建筑作为有机的生命体,结合地域文化 的特征进行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方面的解析,这也是把建筑当做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来 进行美术考古研究的一次尝试。
第一章徽州建筑的类型与装饰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徽州建筑分作以下四大类型:徽 州民居建筑、徽州礼制建筑、徽州园林建筑、徽州书院建筑。
第一节徽州民居
一、徽州民居的主要留存地点
在现存的徽州各类古建筑中,以明清民居的遗存数目最多,据统计约有近6000 幢。徽州明清民居的主要留存地点散布于古徽州区划的六大区域内。
歇县的民居留存地点集中在县城内斗山街、西郊棠褪村、渔梁镇等地,徽州区潜 口镇的明代民宅,现已作为“明代民宅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将散落 在各地的十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在一处形成了一片壮观的“明代山庄”。
黯县地区的民居保存下来的尚有4000幢,主要分布集中在唐模、棠抛、呈坎、潜口、渔梁、屏山等地,例如西递村至今仍存有明清民居三百余幢,保存完好的有 124幢,街巷布局依然如旧,建筑古朴典雅,被国内外一些建筑学者誉为“世界是卜 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就单体民居的艺术价值来看,黯县西递村的履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宏村的承志堂、德义堂、树人堂、松鹤堂,卢村的志诚堂、思成堂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屏山村存有明清民居二百余幢。
绩溪的古民居大多被毁坏严重,保存尚好的有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的胡适故居、坎头村民居。
休宁、祁门的古民居也多遭破坏,分布散落。休宁的古民居集中在万安古镇、齐 云山月华街等处。
婆源今属江西所辖,古民居遗存集中在东部的秋口乡李坑村、江湾村、晓起村、段萃乡庆源村、许村乡、思口乡思溪村、延村、沱川乡理坑村等地。
二、徽州民居的型制及其演化
徽州民居的型制属于天井院住宅的格局,即:由四周的房屋围合中央的一方天井 院。与北方四合院不同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民居的天井规模通常较狭小,且围以高墙,这样的布局可以适应江南多雨潮润的气候特征。从现存的徽州建筑(尤其是民居)来 分析,徽州建筑的形制特征是在本土建筑的形制基础之上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式的院落
特征(合院布局)和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的楼居形式,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地方民居建筑流派。这类民居的特征是,平面由“三开间,内天井”的基本单元构成,空间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 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纵横、组合形成二进、三进、四合的住宅。
徽州民居的型制随住宅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一)大型住宅型制
第三篇:“明清文化”专题测试(配答案)
“明清文化”专题测试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
1.以下对于我国戏剧的形成和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起源于唐代的传奇 B.元朝时出现了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明朝时戏剧演出非常普遍 D.清朝时戏剧种类繁多,出现了京剧
2.我国古代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3.下列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为主的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4.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 体现出的强烈色彩是 [ ]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专制 C.君民共主制 D.民主共和制
5.与《天工开物》无关的表述是[ ] A.介绍了农业生产经验 B.记述了纺织、烧瓷等方法 C.介绍了欧洲水利方法 D.反映了明朝手工工场面貌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有 [ ] ①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和农产品的加工 ②介绍了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 ③介绍了水利修建的方法 ④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刘禹锡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区别是 [ ] A.自然与人相互作用 B.君权神授统治万民
C.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 D.“人定胜天”思想的发展
8.古今中外的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思想瑰宝,不断吸引着人们去探求,去挖掘。明清两代,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明朝时代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是因为[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吸取唐宋早期文化成就 ③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④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臣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说这话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曹雪芹 D.顾炎武
贵阳一中 罗曦
11.今天的南京,在古代曾使用过的名称有 [ ] ①建业②建康③应天④天京⑤东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2.韩非子与黄宗羲两人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 A.促进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进行 B.根源于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地主阶级的意志要求 D.曾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 13.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有[ ] ①施耐庵 ②吴敬梓 ③罗贯中 ④吴承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有 [ ] ①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和农产品的加工 ②介绍了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 ③介绍了水利修建的方法 ④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某地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葬文物有: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的瓷罐 ③唐三彩马 ④活字印刷的书⑤烟叶残渣,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时间是:[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6.中国的水利技术西传欧洲,欧洲的水利方法介绍到中国,分别是在 [ ]
A.秦朝、元朝 B.唐朝、清朝 C.宋朝、元朝 D.汉朝、明朝
1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①《春秋》 ②《大学》 ③《中庸》 ④《礼记》 ⑤《论语》 ⑥《孟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18.清代学者颜元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指出“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他的看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认识一致[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9.明朝时代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是因为[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吸取唐宋早期文化成就 ③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④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王夫之与下列哪些人物同属一种类型:[ ] A.僧一行、郭守敬 B.李时珍、孙思邈 C.司马迁、司马光 D.范缜、王充
2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有[ ]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专业生产区域形成 ③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
④明朝实行一条鞭法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2.下列文学著作中, 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有 [ ]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红楼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根本原因是:[ ]
A.治学态度严谨,文学造诣甚高 B.留心、注意观察生活
C.明清封建制的崩溃,自身及家族遭遇 D.古代文化、艺术对其的影响
24.下列画家按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顾恺之 ②吴道子 ③张择端 ④赵孟頫 ⑤郑燮 ⑥徐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⑥⑤
25.中国的水利技术西传欧洲,欧洲的水利方法介绍到中国,分别是在 [ ]
A.秦朝、元朝 B.唐朝、清朝 C.宋朝、元朝 D.汉朝、明朝
26.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刘禹锡“天人感应”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
A.自然与人相互作用 B.君权神授
C.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 D.“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
27.我国古代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28.“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臣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说这话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曹雪芹 D.顾炎武 29.我国古代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30.(2001年春季高考北京、内蒙古、安徽)姚莹所著《康辑纪行》一书介绍了 [ ]
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31.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历史名城苏州召开,会议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自1987年至今,中国已有29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秦朝和明朝的长城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而修建的[ ] A.匈奴、突厥 B.犬戎、蒙古 C.匈奴、蒙古 D.匈奴、女真
32.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③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④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清代的文字狱与下列哪项最类似[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隋朝开设科举制
34.京剧形成于 [ ]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雍正初年 D.乾隆末年
35.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员的设置曾经有不少变化,下列地方官员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知州 ②布政使 ③郡守 ④节度使 ⑤都护 ⑥巡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④①②⑥ C.③⑥①⑤②④ D.②③⑤⑥④① 36.某地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葬文物有: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的瓷罐 ③唐三彩马 ④活字印刷的书⑤烟叶残渣,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时间是:[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37.中国封建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五经”,不包括[ ]
A.《尚书》 B.《论语》 C.《春秋》 D.《周礼》
38.下列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为主的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39.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历代政权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与北宋时期相比较,明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措施与前者最相近的是[ ] A.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制约 B.废丞相制度,行政权分属六部
C.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 D.实行八股取士 40.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编成《唐本草》 ②办分科的医学校 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④雕版印刷《金刚经》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41.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 ]
A.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42.清代学者颜元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指出“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他的看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认识一致[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3.与《天工开物》无关的表述是[ ]
A.介绍了农业生产经验 B.记述了纺织、烧瓷等方法 C.介绍了欧洲水利方法 D.反映了明朝手工工场面貌
44.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 体现出的强烈色彩是 [ ]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专制 C.君民共主制 D.民主共和制
45.以下对于我国戏剧的形成和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起源于唐代的传奇 B.元朝时出现了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明朝时戏剧演出非常普遍 D.清朝时戏剧种类繁多,出现了京剧
46.“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臣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说这话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曹雪芹 D.顾炎武 47.下列文学著作中, 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有 [ ]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红楼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8.与宋代相比,清代前期教育的最大特点是 [ ]
A.书院基本上为官办 B.学生对人对事可以持自己的见解
C.君主专制色彩浓厚 D.开始传授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49.京剧形成于 [ ]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雍正初年 D.乾隆末年
50.韩非子与黄宗羲两人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
A.促进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进行 B.根源于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地主阶级的意志要求 D.曾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
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1.试题答案:A 2.试题答案:B 3.试题答案:D 4.试题答案:B 5.试题答案:C 6.试题答案:D 7.试题答案:C 8.试题答案:B 9.试题答案:A 10.试题答案:A 11.试题答案:A 12.试题答案:D 13.试题答案:A 14.试题答案:D
15.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因⑤是明代才引进种植,其他各项在明以前已经有了,所以答案是D 16.试题答案:D 17.试题答案:D 18.试题答案:C 19.试题答案:A 20.试题答案:D
21.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解析:选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①②是龙业发展的表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③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④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2.试题答案:C 23.试题答案:C 24.试题答案:D 25.试题答案:D 26.试题答案:C 27.试题答案:B 28.试题答案:A 29.试题答案:B 30.试题答案:B
31.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秦修长城抵御匈奴,明修长
城抵御蒙古。
32.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分析:④是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内容,故排除。33.试题答案:A 34.试题答案:D 35.试题答案:B
36.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因⑤是明代才引进种植,其他各项在明以前已经有了,所以答案是D 37.试题答案:B 38.试题答案:D
39.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分析:北宋枢密使与“三衙”相互牵制。40.试题答案:A
41.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现象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首先,由于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接受外来民主思想意识的观点,故D项排除。其余A、B、C项都是原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A项可排除。而B项并不是导致民主思想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商品经济恰恰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基础。42.试题答案:C 43.试题答案:C 44.试题答案:B 45.试题答案:A 46.试题答案:A 47.试题答案:C 48.试题答案:C 49.试题答案:D 50.试题答案:D
第四篇: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城市文化
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城市文化
(内容提要)
[南京大学] 范 金 民
社会各个阶层共同谱写了灿烂的江南城市文化,构筑了江南城市文化的宏伟大厦,也为江南城市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从商人活动的角度,考察明清时期客籍地域商人在江南城市的文化活动,探讨其与江南城市文化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和城市文化的研究。
一、经营文化商品
明清时期的江南,苏州、南京、杭州、常熟、无锡、湖州等地是著名的刻书印书中心,刻印书籍数量之多,类别之众,校勘之精,堪为全国翘楚。而南京、苏州等刻书中心汗牛充栋的书籍,不少就是由外地商人刻印的。商人自己编写商业书,绝不仅是简单的文献流布之事,而更是有意识的商业文化经营活动。上述刻书中心耗用的不计其数的纸张,以及江南市场上的部分书籍,更是由江西商人、福建商人、安徽商人和浙南商人等地域商人直接贩运到江南的。
外地商人特别是徽商喜欢凭借雄厚的财力收购积蓄书画册籍。以往论者多将商人的这种行为认定为附庸风雅,装装门面。这未免小看了商人特有的眼力,低估了商人的商品意识和经营能力。商人购买书画文物,自有假充风雅者,但保值增值,作为文化投资者恐不乏其人。经营书画文物,具眼力者,利润极为丰厚。徽商之法眼看来不能以等闲视之。
明后期起,各地域商人兔驰鸟鹜,十分活跃,书画市场也极为红火。艺术品价格飚升,推原其故,由吴人滥觞而徽人导引。徽人导引,看好的是赏鉴之风兴起后的潜在市场。赏鉴工艺品,本是雅事,江南缙绅群相效仿,附弄风雅,新安大估看准市场,开辟投资新途径,在收购贩卖工艺品过程中,与生产者特别是鼓吹者江南缙绅一起,哄抬价格,多方炒作,操纵控制着艺术品市场。江南工艺品市场的形成,工艺品行情的不断看涨,江南缙绅与新安大贾都是有力的推动者。在工艺品行市中,最为活跃的是徽州商人,获利最丰的可能也正是徽州商人。
二、推进戏曲文化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极为著名的戏曲中心。先是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三曲流行,后是昆曲一枝独秀,清中期后各种地方戏更争奇斗艳,各地的戏曲班子在江南十分活跃。嘉靖年间南京两大戏班的前后两次竞争性演出,都是由徽商策划和赞助的。毫无疑问,商人的策划和赞助是戏班提高著名度的重要条件,也促使着演员不断提高表演水平。清代,商人资请戏班演出更为常事。商人在著名戏班的组成、存在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至于江南各地迎神赛会活动时商人出资演戏更为活跃在江南城乡的大小戏班提供了谋生和发展的机会。江南戏曲班子还应商人之聘到外地演出。昆曲自明后期改革一新后,流行全国各地,形成南昆、北昆两大支派,而又出现“四方歌者必宗吴门”的局面,这与各地商人的种种活动大有关系。可见,江南昆曲在全国各地演出,商人是出了大力的。
据说苏州的戏园,也是因为商家会馆利用来宴客才产生的。清代苏州戏曲演出由摇摆晃荡的水上卷梢船转移到岸上固定宏敞的戏园,正是因了商人的需要。戏园平常演戏的出资者是商人。金、阊一带是苏州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各地商人云集在那里,戏馆也集中在那里,清楚地表明戏馆是因商人的需要开设的,利用者也主要是商人,戏馆因为商人的需要而产生,而增加,而兴盛。江南戏曲表演,明末清初限于家班,清前期演变扩充为戏馆戏园,商人是这一转移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商人不但聘请、资助剧团演出,而且各地商人大多在会馆内筑有戏台,上演各种地方戏。外地商人在会馆中演家乡戏,江南市人千百聚观,撇开对于江南市民的生活文化影响,单是各地戏剧文化对江南戏曲的冲击影响就值得探究。
自昆曲流行到清乾隆中期,整整二百年间,江南文化市场上的上演戏曲,几乎清一色是昆曲,而且影响及于全国。清中期起,原来广泛流行演唱于华北、华中、江淮大地的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弦索这些称为乱弹的花部,抢占了传统昆曲戏的江南市场。外地戏曲能够在交流范围并不广的吴语区内站稳脚跟,并日益兴盛,与传统的昆曲争夺演出市场,得力于各地商人的赞助推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江南城市戏班林立,各种剧本精彩纷陈,各地戏曲交流汇演,争奇斗艳,戏曲文化光彩夺目,正是由外地商人在会馆内外大力赞助持久演出推动的。
三、营造地域文化
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在江南纷纷建立会馆,前代所无。这些会馆,结构考究,形式精美,本身就是有形的文化,也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地域建筑文化。有清一代江南各地外地商人建筑的大大小小220余所会馆,镶嵌在江南建筑群中,极为醒目,又融为一体。清代江南的建筑文化,已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影响,又吸收包容了林林总总的各地建筑特色,徽派造形、浙东风格、闽粤式样,在江南城市中都有所展示。
各地商帮在江南的会馆,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自然条件,吸取了江南人的选址构筑理念。清代江南建筑,较之明代,园林化的趋势更为突出。各地商人的会馆,本身就是一处处景致宜人、造型独特、可资游览的园林佳构。会馆这些佳构胜境,使得江南的园林更加精巧别致,令人流连忘返,江南园林的数量更加繁夥,指不胜屈,也使得江南园林文化更加大放异彩,意蕴无穷。商人会馆在江南园林史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各地地域商帮的会馆,大多座落在江南城市的繁华市肆区,其分布空间就富有特色。江南城市的这些外地商人会馆,地处繁华市口或交通要道,在便利各地商人活动的同时,烘托出了江南城市浓重喧闹的商业文化气息。
明清地域商帮的神灵崇拜经历了由单一神到众神兼祀的发展演变,关圣天妃,财神土神,乡贤名宦,释祖先达,都作为了崇祀对象,反映出各地域商帮的多方面企求。各地商帮崇祀的主神和附神各种神灵,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代表了各地的民俗文化,也使得江南地方神形象更为众多,或对某些神灵的崇拜更为普遍。各地的地方神,形象不同,寓意不一,但在江南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江南的神祗崇拜,兼容并蓄,全国各地的地方神均有相应的位置,商人的活动无疑是重要因素。
各地商帮在江南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弘扬民俗文化。在南京,每年正月有举办灯会的习俗,徽商特别是徽州木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江南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有不少就是有赖各地商帮的活动得以传承发扬的。
江南各地,凡节令时序,神灵诞辰,民间庆典,迎神赛会不断,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迎神赛会之风到清中期尤盛。江南迎神赛会演戏活动之所以如此兴盛,与商贾丛集,资
金易措大有关系。迎神赛会,本是社区居民春秋祈报的祷神禳灾活动,商人热衷于此,又最盛于商品经济发达之区,就使得功利色彩更为浓厚。商人是迎神赛会的积极策划者和大力支持者。商人迎合了江南迎神赛会的大众习俗,日甚一日的迎神赛会又为商人创造出日益众多的商业机会和可观的商业利润。诚然,迎神赛会由于商人的参与,次数更频,形式更多,声势规模更为宏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地域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影响也更为深远。商人以儒家的仁义为标榜,企图树立良贾义贾的形象,因此凡是地方庙宇寺观等宗教文化设施,每多外地商人的身影,不少寺观的建造、修葺乃至香火维持,就是由商人出资或赞助的。江南的地方慈善公益设施,很多是由外地商人捐款或赞助而建立的。这些慈善公益设施的维持也要靠商人的资助。
各地地域商人建造会馆、祀神祈福、推动迎神赛会、襄助地方公益善举等种种营造地域文化的活动,既使得江南城市的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江南城市的文化内涵更加意韵深刻,也使得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互相交融互相砥砺中不断增强着再生机制,在江南城市中流布繁荣。地域商人的活动,是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途经。
四、交结文化名士
繁华的明清江南城市,是当时极为重要的文化中心,更是江南文士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些文化中心,商人与江南名士,各展其长各有所好。文士是舆论的重要制造者和传播媒介,毁誉之间,较一般民众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商人因其地位,风雅之外,也多攀附,有些商人本身雅有儒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更易与文士诗文酬唱;文人因商人多金,利之所在,故趋之若鹜。
商人遍交四方大夫、江南名士,动机复杂。附弄风雅者自不待言,一旦得贵人名士片言只语,珍若拱璧,以抬身价。不少人则企图借名士这些人望之口广播舆论,博取美好声誉,造成良贾廉贾义贾形象。最为普遍的也许旨在培养子弟。商人与大夫名士诗酒往还,也有的是为了获得奥援靠山,无论竞争商务还是涉讼公庭,都能获胜。徽商雅有儒风者多,培养子弟科举入仕最为成功,与人诉讼常操胜券,与其擅长交结当道结纳广大名士不无关系。与大夫名士的关系客观上也影响到商帮的实力。
文士因商人多金,利之所在,视商人为衣食父母、居停主人、赞助对象。士人主动交好商人的现象极为普遍。在商人看来,商人凭才智经营谋利,文士凭文化文字谋生,其途虽异,其旨相同。商人出资,从文人处获得应景诗作、谀墓文字,夸耀闾里,见重同行;文人以应酬篇什,涂鸦画作,或以为结纳资本,或直接收取润笔费,卖得越多,名声越大,价格越高,收入越丰。文人交好商人,有着具体实在的利益。各地商人在江南长袖善舞,江南城市集中了大批知识精英,浸淫于金钱世界,以货利为急的江南名流,很容易形成对商人较为客观的看法,视与商人往来为平常事,从而与商人频繁往来,收取润笔,置酒高会,文思泉涌而钱财日进。
觥筹交错,揽胜赏景之外,撰写寿文志铭,成为另一非常普遍的文士与商人往来的重要内容,甚者更直接作商人的枪手。江南文士与各地商人的热络关系,完全是出自双方的自觉自愿。在为商人作文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的动机下,江南文史大家或达官名流如归有光、唐顺之、王世贞世懋兄弟、徐阶、茅坤、焦竑、冯梦祯、董其昌、申时行、陈子龙、陈继儒、李日华、张溥、张采、顾炎武、归庄、钱谦益、、吴伟业、汪琬、徐乾学、钱大昕等,或为徽商,或为宁波商,或为福建商人及其家属等撰写过充斥褒美之辞的寿文、墓表墓志、传赞类文字。金钱驱使着这些声名显赫的高人大家保持着与商贾水乳交融的关系。商人与文士,原是相互攀结、相互利用、各有所需、各得其所的关系。
第五篇: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文化 的研究与探析
淮北师范大学 2010届学士学位论文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文化 的研究与探析
学院、专 业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研 究 方 向 环境艺术设计 学 生 姓 名 董 琛
学 号 06064202013 指导教师姓名 甘 兴 义
指导教师职称 讲 师
2010年04月22日
目 录
摘要 ···································································································· 2 引言 ···································································································· 3
一、徽州传统民居文化述略 ······························································· 3
二、徽州民居天井的文化观念 ··························································· 4
(一)风水观对天井的影响 ······························································· 4
(二)民俗观在天井中的体现 ··························································· 5
三、天井在民居空间格局中的组织形式 ············································ 6
(一)依天井位置为“凹”形 ························································ 6
(二)依天井位置为“口”形 ························································ 7
(三)依天井位置为“H”形 ·························································· 7
(四)依天井位置为“目”形 ························································ 7
四、天井的地面铺装与天井构造的意象 ············································ 8
(一)天井的地面铺装 ······································································ 8
(二)天井构造的意象 ······································································ 8
五、民居天井的景观陈设··································································· 9
(一)陈设元素的风水取向 ······························································· 9
(二)陈设装饰的美学意义 ····························································· 10
六、结语····························································································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 13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文化的研究与探析
董琛
(美术学院2006级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老师:甘兴义)
[摘要]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关键词]徽州民居;天井文化;风水;空间格局
[Abstract] Patio, a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izhou architecture.It has a profound reference value.This paper starts on patio,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Huizhou residence.Through elaborating on patio’s function, spatial pattern, floor covering, landscape display, and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geomantic view, folk view and so on, it digs the great and profound Huizhou culture contained in the architectures of Huizhou culture.And it leads us to understand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and motivates our deep thought of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All in all, Huizhou architectures are of profound connotation.[Key words] Huizhou residence;Patio culture;geomantic view;spatial pattern
引 言
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改善环境的建筑创造,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副美丽画卷。而徽州民居内的天井不单单是一种纯粹象征性的空间,更是一个能适应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休闲娱乐场所。它是住宅内唯一能使人感觉外面自然变化的地方,天井下的景观摆设、雕刻图纹不仅代表主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是主人情怀的一种寄托。因此,天井在住宅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给住宅增添潜在的文学性和美学性。
一、徽州传统民居文化述略
“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辞海》中对天井的解释是“四围或三面房屋和围墙中的空地,依定义看天井至少由三面房屋围合以上方可。天井上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汇四水归堂(塘)①,天井下地面设池塘、留有沟防、做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徽州民居天井是干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合的产物。徽州地处皖南丘陵地带,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天气。当地民居几乎是楼房,很少有北方的单层合院。清朝的徽州民居基本上接受了北方合院活动主要在一层的特征,楼房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由明代的1:2变为2:1, 但同时也保留了巢居的特征,将中堂与天井相连,有利于更好地通风。天井的大小比例和北方合院也大不相同,瘦高狭小,起到冬暖夏凉的功能,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天井住宅的建筑结构也结合了北方抬梁式和南方穿斗式两种木构架②。徽州民居天井文化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成熟,最典型的是“四水归堂” 的合院建筑。
天井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基础,四面或左右后三面的楼房围合而成。大小院落内的天井是家人和访客喜爱的空间,天井因其功能不同,所以有大、小、长、方、高、低、加盖、不加盖等多种类型,其大小随房屋的檐高而变化,比例十分 ①四水归堂:院落四边的屋顶都是斜坡屋顶,下雨时雨水会从四面流入天井中的堂屋前面,称四水归堂。
②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做法为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之为“抬梁式”;穿斗式构架:为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指柱子和梁通过卯榫方式构成的一种咬接方式。
[1]得当。主要的的功能有通风、换气、采光、排水、防火、绿化、休息、娱乐、乘凉、家务劳动、人员交际、用途极广,天井在徽州民居住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徽州民居天井的文化观念
(一)风水观对天井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风水堪舆观念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在建造、空间布局以及装饰等各方面都离不开风水学的运用,风水对徽州天井住宅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深受“气论”文化影响的国家,无论是中医、气功,还是建筑风水都是如此。“气”是中国风水的核心,无论是“形法”还是“理法”都是围绕寻找聚气、旺气宝地而展开的选址活动。大小天井均可视为功能各异之大小“气场”,门与走廊则为气流通道,相互促成一气,天井则为中心气场,使住宅充满生机与活力,风水学说在天井中有以下几点体现:
首先,天井的外形——通天接地,建筑文化意义是“通天设计”的意思。上通天有通风、换气、采光作用,下接地有排水、排污作用,使居住环境中不断新陈代谢、循环流转。其中蕴含深刻设计哲理,这就是天井气场强化沟通天地阴阳之气的功能。
其次,天井空间——虚实构成,天井上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气口循环,风水学认为门乃气口,控制着气流的引导和循环。天井空间由空间“实”与空间内的“虚”构成。空间有相对固定的几何特征则为“实”,风光水汽变化不定则为“虚”。天井下的门窗的设计意念也强调其通气“虚”的一面,使整个天井住宅内通道路线形成气流网络。
再次,天井的大小——暗含“藏风聚气”,天井的大小与楼房的高低、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住宅形态空间比例对建筑内藏风聚气十分重要,过于空旷失去亲和力,藏风聚气性能好与院落适当紧凑有关,空间不可太小,但必须要通气才能吐故纳新。因此天井的大小十分讲究,都是按照严格的要求来建造的。
风水理论也在天井的水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天井改造水系环境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四面屋顶都是斜坡设计,利于斜屋顶雨天泻水,雨水通过天井向下流入,则形成了风水学中的格局“四水归堂”之意。
(二)民俗在天井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在对院落整体的布局观念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防范心理,这种防范心里,由来已久。《礼记·坊记》开宗明义地写道:“君子之道,辟则坊与, 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 民犹遗之。故君子礼以坊德, 刑以坊淫, 命以坊欲。”③民间也流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正是这种防范心里的体现。徽州男人多数在外经商,为防盗贼,保一家老小的平安,徽州老房子多为墙高窗小,室内通风采光主要靠天井,利用围墙、房屋将院落围成一个向内封闭的空间,以保证居住的安全。
天井有“财不外流”的民俗寓意。三间屋的“天井”一般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一般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居住空间有充足光线,也有利于更好地空气流通。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天时,雨水通过天井落下,称为“流银”;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天井的设计就是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
徽州民居天井与宗法礼教制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阳宅十书》中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既顺应风水中的阴阳和谐,又规范了宗法礼教制度的行事准则。由此可见,古村落受到宗法礼教制度影响。道德观念在徽州形成严明的礼制。首先讲尊卑等级秩序,宗法礼教成为徽州民居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大礼“天地君亲师⑤”设正堂(高堂),长辈住上屋,晚辈住两侧厢房,女人们住内院,佣人置偏处,各得其所,不得超越本分。其次重礼仪规范:主厅堂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进行会客、交友(礼仪活动)等重要场所而设,也是体现房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对礼仪功能不同也有多种多样的布局和配置。如书厅、轿厅、女厅等不同功能也就对应不一样形式。礼仪规范还要求“正”:首先是形式上要求正;其次是格调上要求正的风范,连正堂的地面铺装一般都采用方方正正的铺法。
徽州天井与中庸思想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庸最大的特点就是谦恭,与西方的强调自我表现恰好相反。正是这种谦恭,所以“围合”的建筑是中国人首先考虑 ③引《坊記》第三十子言之。
④引《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63页。⑤天地君亲师: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
④的,这也是徽州人的一种习惯,总喜欢用房子把自己围起来。因此天井式住宅在徽州也就成为了一种格局。
三、天井在民居空间格局中的组织形式
徽州民居的基本构成是以天井为中心而组合的平面布局,是以天井院落为单位的内向方形的空间格局。天井布局随面阔方向呈长方形,伸到两卧室的窗中线,长宽比约5:1,天井式民居平面结构的基本单元是“进”(所谓一进就是以天井为中心,环绕着它布置上堂、下堂、上下房和厢房等生活居室。),以“进”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纵横向组合可以连接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整体。天井式民居的平面类型以一进作为一栋独立的住宅最为普遍,并且多采用一明两暗三开间的格局。由于一进式住宅远远不能满足封建大家庭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纵横向组合,复杂连接的多种平面格局。在平面布局上,天井式民居的基本形式多为方形,也有结合地形而作不规则形状的。依天井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如(图1)。
倒“凹”型 “口” 型 “H” 型 “目” 型
图1:依天井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依天井位置为倒“凹”型
这种形式即三间式,为一进的两层住宅,在正屋前面的两侧建廊屋,中央为天井,正屋的面阔一般为三间,楼梯设在两侧廊屋中的任何一侧内。楼下明间做客厅,左右次间为住房,楼上明间作供祀祖先神位的祖堂,左右次间作卧室。有 6 厢房的称“一明两暗”;没有厢房的三间朝天井露明的,称“明三间”。明三间一般是在对单元组合的群屋中做大厅,又称“大厅式”。在三间式的基础上也有五间的,但为数较少。三间式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呈方型,加上四周高墙围护,形似一颗玉玺,因此又称为“一颗印”。
(二)依天井位置为“口” 型
这种形式即四合院。俗称“上下厅”,也称“上下对堂”。三间两进,为楼房,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两旁是厢房,楼上明间为正间,两旁是卧室,后进楼下明间是客厅,楼上明间一般都作供祀祖先牌位的处所。此宅门与客厅中隔一天井、前后相对,四合式组合。四合式楼房又有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
大四合式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天井。上厅里三间式,地坪较高;下厅也是三间式,地坪却较低,进深也比上厅稍微浅些。天井两侧是用厢房连接的,大四合式的上下厅均有楼层。
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相同,为正厅。下厅则为平方,没有楼层,而且进深较浅,房型也小。中间明堂一般构不成厅,只起到通道的作用,俗称“穿堂”。四合式房屋一般在下厅要加一屏门,使从大门经过的人不能直接窥视厅堂。
(三)依天井位置为“H” 型
这种形式俗称“三间两进堂”。即前后沿各一靠壁天井,中间为两个三间式相背组合。前面天井一侧是沿着正面的高墙,后面的天井一侧是沿着屋后的高墙。中间两厅合用一个屋脊,亦称“一脊翻两堂”,内设楼梯于连廊内。例如安徽省黟县西递的瑞玉庭。进门即为天井,两旁有廊屋,中间为正屋,都是两层。正屋前后各有一狭长的天井,增添了封闭墙院的通风采光效果。前厅为接待宾客礼仪的地方,后厅堂是家庭内活动场所。一明一隐,说明徽州民宅很讲究内外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别的礼仪。
(四)依天井位置为“目” 型
这种房型组合形式为两进两天井。两进串联,两进之间没有砖石墙体分割,一般只有一个主要出入口。也有为“日” 型的,为三间三进式,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天井一个。以三间式为单位,按中轴线向纵向排列 三进,中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两侧以廊相连接。这种组合可以多单元延伸。如四个三间式单元,也为“目”型,可以组合成四进堂,五进堂等多进堂,多的达到九进堂。每进一堂便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这也与徽州地处山区有关,纵向排列的房屋多以层层递升为主。
四、天井的地面铺装与天井构造的意象
(一)天井的地面铺装
徽州民居的天井铺装在选材上十分讲究,天井与檐下灰空间的交接是从地面的铺装变化开始的。不同的功能空间对应着不同的地面铺装材料。天井是整个民宅的室外场所,也是户内自然景观的中心,其地面要求平整、渗水快,因而采用大量的石板拼铺,并设有石质的地漏口。徽州的诸多物产中,石材对古民居建造有特殊的意义。在徽州石材常替代砖块,成为高档次建筑的象征。徽州有三个著名的采石洞——“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出产优质的黑色石材,名“黟县青”。此种材料的优点:色泽沉着、质感细腻、见因而富有弹性。丰富的材料资源在天井的地面铺装中得到了大量使用。
地面铺装在铺法上也十分精美,设计讲究韵律之美,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天井院的魅力。天井铺装有一定的格式,因此边界显示十分明显。大厅及厢房外的檐下空间,既有别于完全的室外,又属于开场流动的空间,因此大多与天井铺地保持同一标高或略高出天井地平。其常见材料是掺加了野藤汁的三合土,类似今天的水泥砂浆抹面的工艺,抹灰找平后,再划分出方格,以模仿方砖铺装 的地面。一般的铺砌方式是垂直于行进方向拼合,铺砌的石材基本是比较规整的长方体,铺砌的组数量也很有讲究,数量上多为奇数。一般天井的铺装方式如(图2)。
(二)天井构造意象
阴阳哲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母,浸透于诸多事物的创造之中。天井建筑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天井空间构造在组合上也遵循风水学。天井构造意象之一外实内虚,天井民居在形态是有由四周高墙与楼房围合而成,外实内虚是一对风水学中的阴阳关系。
天井构造意象之二一主一次,天井组合依据“门堂之制”,天井住宅在轴线上依主次排列为前门厅、后正堂,配以两厢。而门厅与厅堂这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风水学中的阴阳关系。
天井构造意象之三左主右次,在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认为“左为上”的观念,天井住宅的室内主次排列在等级上有严格要求,东西厢房随着大门方向按左主右次的形式配置,两厢的居住顺序为“长居左,幼居右”。亦成为第三对风水学中的阴阳关系。
天井构造意象之四纵主横次,天井住宅以纵轴线为主线的排列方式、以横轴线交织,控制天井长宽主次关系也控制了天井的基本外形。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关系。
围绕徽州天井四对构造意象竞如“四象”空间的阴阳法则。《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天井民居按空间层次性质可以分为:室内空间是太阴空间,檐廊空间是少阴空间,天井空间是少阳空间,室外空间是多阳空间。在整体上即可认为天井空间是一个序列布局完整的“八卦⑥”空间,有生生不息轮转运动规律。
五、民居天井的景观陈设
(一)陈设元素的风水取向
我国古代风水学主张庭院内应广种植物、花草,认为它具有“藏水、避风、陪萌地脉、化解煞气、增旺增吉”四大功能。
徽州民居井下,一般置有石桌石凳,掘有水井鱼池,栽植果木花卉,安置漏窗等,从厅堂到天井下,徽州民居的陈设、装饰,自然反映风水取向。如西递村的清知府胡文照的宅子,因势结构,因地制宜,点以花潭水池,隔以漏窗女墙,饰以石雕砖缕,配以石凳石桌,甚至门前置放整石雕刻的梅瓶等,把整个院落点缀得十分对称、和谐。从建筑风水学角度要求平面布局模式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低后高,中轴对称。前有池堰,天井下的陈设与绿化意识都 ⑥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受到到风水的影响,陈设元素追求自然和谐,实现了“天人合一”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陈设装饰的美学意义
天井是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核心场所,更是展示主人身份品味的重要场所。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雕刻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整体的建筑物之中,又能像国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徽州建筑增添了一定得价值,在整个民居装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徽州商人的“贾而好儒”在其装饰题材上也有所反映,多数住宅除运用大量象征财富的铜钱纹窗格外,会在天井出挑的牛腿、木槅门的中断,雕刻孝义典故,表达传统观念中最高尚的情操——“孝”也有冰裂文纹或镶嵌彩绘石板的手法,表达住宅人的人格追求。
天井下雕刻装饰位置也很有讲究,安装在建筑中时也有技巧,讲究观赏的视角,花边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个平面上,显得层次丰富,在统一的雕刻中求变化。徽州民居木雕的采光主要是依靠天井,其惟一的光源就是头顶像井口一样的天光,这种从上方流泻下来的散光是欣赏木雕的固定光源,像现代设计中采用的射灯起到同样的效果。民间艺术家为了使雕刻的部分更加突出,雕刻时一般都是上深下浅,在散光投影下,显得雕刻的内容显得生龙活虎,光影协奏,富有美感。
徽州三雕,虽然只是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但其结构上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处理雕刻地方很有分寸,雕刻图案形象、色彩与整个建筑物自然得体。三雕是徽州民居中的装饰精华,无论是手法、构思、作品题材、文化底蕴,都可以体现出明清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境界。
徽州三雕不仅是起着一个点缀美的装饰作用,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也最能反映人们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也说明美学性在住宅中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 语 在漫长的完善居住环境的过程中,人类不仅尽量满足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等功能性方面的物质需求,而且更注重居住心里、居住伦理和居住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天井民居正是这两种居住需求融为一体的理想居住,天井建筑代表了一定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思想的面貌状况。徽州民居天井建筑,内容十分丰富,建筑构造上也有特殊手法,同时也可以看出人们为了生活需要,而发挥了巨大的智慧和创造性。它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气候、材料资源等,都是决定徽州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
在天井住宅的开发问题上,由于其本身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天井可以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使住宅和环境有着良好的互动,也可以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现在建筑借鉴其建筑形式的开发价值是比较高,也符合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我们在现代建筑创作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古老与外来的精华。今后对于新的住宅建筑,不能统一使用一种固定的标准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固有经验,继承民族,传统的历史文脉,乡土的做法是很必要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建造出天人合一的居住场所,最终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眭谦.四面围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6.[2]余易.风水与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3]《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16.[4] 段进.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0-
23、85-176.[5] 汪森强.徽州老房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7.[6] 朱淼.朱永和.中国建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34-139.[7] 李慕南.中国文化史丛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38-40.[8] 杨鸿勋.中国古代居住图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23-325.致谢: 光阴似箭,随着论文的最终完稿,我的大学生涯也即将接近尾声。在此,我向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甘兴义老师,甘老师不辞辛劳,不管是在论文的选题还是论文结构的整理方面都给我很多的指导,多次给我提出宝贵的指导性建议。甘老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都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要真诚的说声:“谢谢您,甘老师!”
最后,我衷心的感谢耐心评阅论文的老师、专家,以及在百忙之中参加论文答辩的每一位委员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