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08: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

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

(一)君主独裁

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教师请两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师生归纳:

1.明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2.清朝设立军机处 具体了解这些措施。1.(1)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元朝曾经是高度集权,又极为专制的王朝,但到了末年,朝政废弛,内部倾轧,已无法继续它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同学们看大屏幕。——胡惟庸案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最终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

1.(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活动:(议论并回答。)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的言行。

教师补充:明朝就是通过锦衣卫,东厂等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百姓,使他们臣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1.(3)设立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已意的大臣,这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教师:和申就是军机大臣,和申每天寅时要先去军机处,然后再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

提问: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

(二)八股取士

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焚书坑儒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

引导学生齐读111页材料。

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118页“八股取士”一目,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

师: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那么,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最突出体现就是八股取士。

思考:①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四书、五经)②具体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③考试题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在明清时的演变,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学生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有些人为考中状元,埋头苦读经书,根本没有实际能力。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教师补充:清代统治者通过八股取试选取的人才成了他们的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三)厉行文字狱 学生看课本119页“厉行文字狱”一目,了解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

故事: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这就是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 乾隆时,湖南学政胡中藻在《坚磨生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亲自批驳说:“一把心肠论清”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下旨处死了胡中藻。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古稀老人”即被绞死。

教师指出: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

教师:文字狱从明朝开始,清朝大兴。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 思考:为什么文字狱在清朝最为严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贵族为了统治众多的汉族人民,以文字狱作为他们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方式。

小组讨论: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政策会使社会很恐怖,知识分子不敢多说话,不敢有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对统治者而言,尽管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但长期以来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国家走向衰败。

教师肯定并完善学生的回答:文字狱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的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组讨论: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三、课堂小结:

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

第二篇:明清专制教学设计

第12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朝兴旺与清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通过分析历代中央集权措施,评述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的意义。

3.了解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比较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与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明朝兴旺、清朝建立的情况。了解明清两朝加强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军机处的设置,评述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影响。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培养归纳历史线索,任职历史规律的能力。比较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及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危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文化专制政策的危害。教学难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

本课设置的问题有:

1.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2.明清时期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回顾历代强化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并阐述其影响 4.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

5.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明清加强思想文化通知措施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分析其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从而导入新课。

(一)自学与讨论

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明清两朝建立的情况: 1.朱元璋利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为都城。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到北京。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朱元璋》的图画,并要求学生记忆此图。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了。

2.清朝的建立: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指出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正式开始。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开始由顶峰转向了衰落。明朝一建立,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权。

提问学生:问题

1、本课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来加强君权?

(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删繁就简,归纳本课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强化君权的文化与思想政策,把握本课历史基本线索,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

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从政治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来讲述明清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借此串联我国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的线索和思想文化制度强化的事件。以此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影响。

学生自己自学找出明清两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这些在课本上写得很明确。让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可简略板书。

提问2:明清时期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明清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明朝:⑴、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⑶、废宰相,权分六部。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6)厂卫制度的设立(学生自行从书中查找)

其中以废丞相和设内阁最能体现皇权的加强。教师补充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背景。明初,社会矛盾复杂,政局不稳,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废丞相制,职权为给六部。永乐朝创设内阁制这一变化反映了皇权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其次明朝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目的在于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加强君主专制。特别是明成祖设立东厂由宦官统领,宦官被赋予重大的职责,逐渐成为明朝后期统治的一个毒瘤。

小结:明朝一方面通过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利用特务手段,实行恐怖统治,虽然对强化皇权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对明朝政治造成了负面影响。

2.清朝

⑴、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原因:1、清朝统治着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有着许多民族的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需要加强集权,才能有效地维持统治,并保障满州贵族的特权地位。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中央的集权,必然表现为君主专制的加强。

2、清朝建立之时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日益发展,这也促使清朝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以便加强其镇压和控制的力量,阻止封建制度的瓦解。

小结: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康熙帝处置鳌拜,结束了权臣专横的局面。而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关键性措施。军机处的裁决完全出自皇帝,皇帝的命令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中央的六部官员和地方的军政首领也就直接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提问3:回顾历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三、回顾已学过的历史

1、秦朝:首创丞相一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西汉: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为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隋唐: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废宰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厂卫制度的设立;

6、清朝: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结:影响:君主独揽政治和军事大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它一方面起到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提问4: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

四、加强思想控制

明:(1)八股取士:

①含义:明朝沿袭科举制度,为了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答卷的文体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称“八股取士”。

②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导致文风日下。读书人为了做官,拼命诵读四书五经,追求八股文死板的作文形式。败坏人才,加强思想控制,科举制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明清:(2)文字狱

①含义: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罗织罪名而制造的冤假错案。明清两朝尤为突出。特别是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②原因: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强调清初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人的民族腻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③危害:文字狱是封建社会中没有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必然产物,也是专制皇帝用以震慑官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的文字狱都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网罗罪名的。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它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后果: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用严酷的文忌文网禁锢思想,用血腥的屠杀手段控制文化,使知识分子动辄得咎,无所适从。㈡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为免触禁忌,他们纷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繁琐的考据工作,闭眼不看现实,闭口不议朝政,甚至不敢动笔撰写历史著作。㈢由于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窒息,聪明才智也被扼杀,从而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无论是八股取士还是文字狱,归根结底都是统治者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这种败坏人才,摧残人才的方式最终都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清朝逐渐落后于西方,进而在近代受到列强的侵略。

提问5.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明清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措施的影响。

五、焚书坑儒与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措施

回顾历代君主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其中产生严重影响的非秦朝的焚书坑儒,但秦朝焚书坑儒与明清时期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相比哪个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而文字狱更将这种思想控制发展到极致,很多文人从此躲在书斋之中,醉心考据学等学说,令中国的思想文化愈发缺少创新性,严重阻碍中国的进步,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小结: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课后练习(略)

课后反思:1.对材料分析较为透彻;2.能自主引导学生迁移已学过的知识

第三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梃杖制等措施强化君权。知道军机处等机构的功能和文字狱的强化,认识到清朝的君主专制独断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知道八股取士的时代、考试内容、答题方式和弊端。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是一把双刃剑,既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影响,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君主独裁、八股文、文字狱 教学难点:君主独裁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思考:泱泱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人才如此凋零?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君主独裁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第109—110页,回答: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2.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 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请问:

(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3.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4.你对军机处了解多少呢?

5.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6.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廷杖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一系列措施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八股取士 师生共同探讨:

1.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 2.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探究三:厉行文字狱 师生共同探讨:

1.你对文字狱了解多少呢?

2.想一想: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第四篇: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元朝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区别和联系?元朝行中书省向谁负责?

中书省是中央的宰相府,为了控制统治区(汉人聚居区),不使地方掌权生事,中书省便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行省制度,不始于明代,这是从元代开始的。也可说金代先已有行省了。但正式成为制度的是元代。我们今天俗称江苏省、浙江省,省像是地域名。但历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门名,非地域名。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中书省是当时中央的宰相府,一般称为都省。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过去御史台派人考察地方行政,今天在这里,明天到那里,所以有行台。中书省是中央政府最高机关,怎样可以分一部分在江苏,又分一部分在广东呢?这是元代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因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最先使用这一制度的还是“金”。不过无论是金或元,都是外族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此如英国过去在香港,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督,由英国皇帝派,不由内阁派。此因内阁代表国会,国会代表民意。殖民地根本不许有民意。英国本土可以有民主,有自治,像香港、印度殖民地等便不能有民主与自治,所以也不该有地方官,直由皇帝派一总督来管理。可见任何一制度,其背后都有意义可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在当时,并不是说把全国划分成几个地方行政区,乃是这几区地方各驻有中央宰相,即成为中央宰相府的活动分张所。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中央需要派一个大员来镇压某地方,就派一个外驻的宰相。在元代,共计有如是的十个分张所,并不是全国地方行政分成为十个区。行省制度在法理上的实际情形是如此。

再深一层言之。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行省制度的历史来源确如此。所以直沿袭到近代,依然有其痕迹可寻。我们现代的省区分划,和唐宋时代的道和路都不同。如江苏:徐州是一个军事重镇,它一面是山东,一面是河南与安徽。徐州属江苏省,但它的外围,江苏管不着,如是则江苏的总督或巡抚就无法控制了。南京也是一军事重镇,但如广德不守,或者芜湖放弃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广德、芜湖也都不在江苏的管辖内。任何一省都如此。给你这一半,割去你那一半。好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这是行省制的内在精神。参考资料: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有什么区别?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而元朝设置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

第五篇:七上23《专制皇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七上第23课《专制皇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徐圆圆

【内容主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不断发展,至明清到达顶峰。废丞相,设内阁,建厂卫,设军机处是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两朝建立和更替的概况;知道明清统治者强化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

2.能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客观地分析内阁、厂卫和军机处的职能,理解它们的设立与强化专制皇权的关系;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分析,理解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通过对强化专制皇权影响的分析,掌握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思维方式。

3.认识专制皇权的强化是明清两朝的政治特征,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极端的专制制度、保守落后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

难点:理解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专制皇权强化的关系。

【教学设计】

导 入:呈现朱元璋画像,通过朱元璋画像之谜,引出新课内容。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环 节 1:朱元璋简介,提炼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明确朱元璋“由贱而贵”的人生经历及他对皇权问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以点带面,感受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中蕴含的时代特征。环 节 2:以胡惟庸案为切入点,引入史料,概述明初废丞相的史实;以图表展示内阁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数据、图表等,加深学生对废丞相设内阁措施的感性认识。环 节 3:小组活动一:从职权、地位以及对皇权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丞相制与内阁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的确立与专制皇权强化的关系。

环 节 4:介绍明朝统治者建厂卫的史实,出示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根据史料概括提炼厂卫的特点,分析朱元璋画像之谜。

设计意图:以史料的解读为切口,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初步感受辨析历史遗迷的一般方法。

环 节 5:简述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影响,引出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基本史实。设计意图:辩证分析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影响,为环节9做铺垫。

环 节 6:分析清朝不同时期中央主要权力机构的权力对比;根据图文史料进一步了解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职能、特点。

设计意图:以饼状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清朝比较复杂的中央权力机构演变;以史料的解读为切口,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

环 节 7:小组活动二:对比军机处与丞相制、内阁制。

设计意图:在环节3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到达顶峰。

环 节 8:拓展练习,梳理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最高权力机构设置的相关内容,明确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减弱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以漫画为切入点,通过知识链接,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点,凸显主旨。环 节 9:小组活动三:对明清文明“拓展”与“停滞”两大特征的理解。设计意图: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就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拓展思考,为单元其它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意识和全面观念,辨证的看待历史问题。【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第23课 专制皇权的强化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强化设厂卫——强化皇权的工具清(皇太极,1644年):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到达顶峰 明(朱元璋,1368年)

【资料附录】

1.“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

2.“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卷一九六

3.“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4.“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五

5.“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忠贤,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迄,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6.“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决,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时。”

——(明)王圻《稗史汇编》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下载(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君主专制B.闭关......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清帝国的更替,了解并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

    《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教学设计2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

    《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教学设计1(五篇范文)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文化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三课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

    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城市文化

    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城市文化(内容提要)[南京大学] 范 金 民社会各个阶层共同谱写了灿烂的江南城市文化,构筑了江南城市文化的宏伟大厦,也为江南城市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3.7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