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

时间:2019-05-15 04: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

第一篇: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

英文标题】Mode Selection for Manage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Patriarch-based Management Out-of-date? YANG Hui-xin ZHANG Peng 【作 者】杨蕙馨/张鹏

【作者简介】杨蕙馨(1961-),女,河北邢台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张鹏(1974-),男,山东莱芜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内容提要】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还是通过外聘经理人员管理,不仅在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企业也面临两难选择。本文从家族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分析出发,结合影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的各种关键因素,为企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摘 要 题】家族制企业

【英文摘要】Non-state-owned sect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s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However,both scholars and entrepreneurs are in a dilemma on the choice of management modes:to base the management on patriarch or professional managers through recruitment.After analyz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family businesses and patriarch-base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advice on how to select proper management mode for different enterprise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cru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 selection.【关 键 词】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选择模型

private enterprises/patriarch-based management/selection of management modes

中图分类号:F8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04)04-0061-06

一、引言 在中国,“民营”概念最初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民营方式而言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就现阶段来说,民营企业可以这样理解:从广义上看,民营企业是“非国有国营”的企业,即除国有国营的企业外,均可纳人民营企业范畴,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从狭义上看,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外资企业以外的内资非公有制企业。从所有权看,民营企业是私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就是私有企业,但是中国由于其特殊原因,愿称其为民营企业,而不愿称其为私有企业。(注: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的民营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一类是中小国有企业通过全员持股、MBO、出售等方式变为民营企业,一类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由民间私有资本投资设立的。因为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这三类民营企业的管理是不尽相同的。从今后一段时间看,第三类民营企业将获得快速发展,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一类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既可以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可以是公司制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既可以分离也可以不分离。

由于中国民营企业产生的特殊背景致使其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被歧视状态,并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企业创立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而创立后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超过60%的民营企业没有从银行贷过款。仅有19.37%的民营企业拥有科研机构,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想到或没有能力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但有39.37%的民营企业采取外聘专家或顾问这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形式获取技术。在管理上,大部分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工商联1997年在21个省250个市对1947家私营企业所作的调查可知,50%以上的配偶和20%的成年子女参加了企业的工作。企业经理中有26%是企业主自己、17%是业主的亲友、5%是同乡,由没有个人关系的人担当经理的不到50%,37%的业主认为只有让亲友管理才放心。2001年有关私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从总量上看,管理人员的社会招募比例已经在家族企业的管理人员任用中处于第一位,高达43.8%;而就各具体管理岗位而言,“三总师”、“财务部门主管”、“销售主管”等非决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从社会招募的比例大于其他岗位,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涉及经营控制权的关键岗位的社会招募比例比其他岗位低。这说明私营企业可以通过外聘职业经理人补充内部管理资源的不足,但对经营控制权仍十分看重,主要还是通过家族内部产生供给。在信任程度较差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自我保护。从决策权的分布看,约50%的业主由自己决策,不到15%交由董事会,把经营权交给雇来的经理的不到1%(见表2)。可见,家族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管理模式对民营企业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是否应该逐步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机制呢?

表1 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构成(%)社会招聘 从本企业基层提拔 董事长或总经理亲属 董事长或总经理亲友 政府部门委派 其他来源

管理人员总数

43.80

29.211.67

8.59 0.58

6.11 总经理

16.00

25.00

42.00

3.00

1.00 12.00 副总经理

29.30

23.524.211.05

1.50 10.30 三总师

50.10

28.19

9.86

5.63

0.69

5.52 财务部门主管

40.58

24.57

16.37

12.90

1.01 4.57 采购主管

36.15

36.45

15.85

6.79

0.75

4.01 销售主管

41.87

35.60

13.59

3.89

0.46

4.60 仓库主管

34.50

42.10

13.76

4.50

0.50

3.63 一般管理人员

37.50

41.44

9.03.11

0.17

8.76 表2 私营企业中决策权的分布(%)重要决策

日常管理决策 所有者本人

业主和主要管理者

董事会

其他

合计

资料来源:http://

第二篇: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

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

摘要:文章认为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私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家族式管理模式是私营企业走向强大的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现代化管理模式正被私营企业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关键字: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

私营企业经过三十二年的搏击和奋斗,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2010年11月份数据同比增速测算,2010年全国个体私营企业完成税收总额超过1.1万亿元,较2005年上升172.4%,年均增速达22.2%。事实证明私营企业在增加就业、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展生产力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见证私营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大部分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资本化的市场,私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国营企业的挑战,更面临着外资企业、跨国集团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严峻形势面前,私营企业必加快转型的步伐,不仅是经营规模、资产总额的扩大,更是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的现代化转变——跳出家族式管理。实践证明,当代我国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私营经济不断壮大的唯一途径。

一、追溯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源头和形势

1、家族企业的定义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 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决 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决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 家族式管理模式之所以在过去三十多年保持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本位”的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从家族企业角度看,家族企业是“家”文化、家族观念、家庭运作方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在血缘、地缘关系上结成的强大联盟,蕴涵了 共同的需求和利益。“家”的文化规使私营家族企业的创办人有了替代稀缺的社会信用资源的文化资本,有利于家族资本的快速集中和家族企业的迅速崛起,增强了家族企业生存发展的安全感。

2、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形式

家族式管理模式涉及到的家族概念并非传统意义上由父系亲戚构成的家庭组合,其常见的几种形式如下:(1)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家族;(2)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其以婚姻关系为基础,涵盖了双方各自的家庭范围;(3)以兄弟姐妹关系为核心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和父子关系一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3、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家族式管理模式没有规范的企业制度,其依靠血缘亲情和感情作束缚力对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家族式管理模主要有以下3个优势:

(1)减少代理风险

代理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都有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公司、人才咨询公司以及“猎头”公司等人才中介机构。但总体看,人才市场的发展有点类似于

“集贸市场”,经理市场的发育更趋幼稚阶段。市场上既没有社会中介性人力资源评估机构、咨询机构,能对经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与公正的评价,也没有中高级经理人员档案能对中高级经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营业绩加以存储和测评。这些不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风险。由于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产权和管理权相对统一,因此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等问题,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管理风险。

(2)决策制定迅速且有执行力

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产权和管理权相对统一,管理结构相对简单,在企业和市场发生变化时往往更容易且更迅速做出反应。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家族领袖在家族内部的影响力,其决策的执行力往往胜于现在化企业管理层的决定。

(3)节约企业成本

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在血缘感情关系之上,使得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对企业有着极大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相对现代化管理模式更容易形成企业向心力。对内,家族成员使得企业内部的协调较为容易,从而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对外,企业依靠家族成员的社会关系网减少信息获取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4、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负面影响

(1)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家族式管理往往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而是通过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依靠血缘和感情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以人情代替制度,其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管理存在漏洞、经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亲情的失落。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其体现主要有三方面:

一、企业没有细致的管理制度;

二、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且缺乏与时俱进的前卫意识;

三、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

四、对待企业员工没有一视同仁,感情用事,进而丧失原则立场,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五、在人事制度上,并没有按能力配置岗位,往往把家族成员和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上,而把外聘人才放在 次要位置,以至造成内外有别的差序格局,影响 职工的工作积极。

(2)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在完成初期创业后希望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无法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所需的巨额资金。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的投资主体通常只包括家族成员以及与家族有密切关系的朋友,其融资模式通常是封闭的。这使得其在融资方面面临巨大问题。家族成员的投资相对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如同杯水车薪,银行的贷款也有一定额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不谋求新的融资渠道,其发展前景将会大打折扣。虽然有的民营企业 也办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两人以上,但持股者不是配偶子女,就是亲戚朋友,董事会形同虚设。

(3)缺乏人才使得管理层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且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下,企业容易发展“近亲繁殖”式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式从而使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弱,而家族式管理模式易表现出其优越性(决策制定迅速且有执行力、节约成本等)。然而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甚至集中于一人之手,在企业步入扩展期后,其必然导

致管理决策的个人化、片面化而非科学化,大大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决策的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是紧密相关。在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许多决策者缺乏与决策质量相应的创新、经 营、管理等才能,往往使决策产生失误。同时多数未经过专业素质培训的决策者缺乏对企业的远瞻性-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中,由于企业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目标代表了整个企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为支撑。一些家族式企业领导者的经营思想观念落后,不明确企业的发展领域。例如,有的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概念十分模糊,考虑和判断问题简单、偏激、随意性大;有的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没有对未来的考虑,只以为目前赚钱为目标;还有的迷信公关、点子、广告战等,生硬地制造市场需求,虽然短 期可能会有很强的市场爆发力,但却难以持久。由于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造成许多家族式民营企业盲目自信,扩张无度 或者目光短浅,错失发展的大好机遇。

(4)内部产权问题

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产权不清,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混在一起。家族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家族企业的资产。然而由多个家族成员出资组成的私营企业,财务都由家族成员自身掌控,不对外公开,财务帐目是一本糊涂帐,严重影响社会对企业的评估。

二、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回顾历史,无论美国、欧洲各国还是日本等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历程,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首选模式,而最重都朝着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型。西方发达国家的私营经济体制度的转变总体可以归结到三点。第一,股权公众化。相对于家族管理模式中的股权高度集中,股权公众化有利于企业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同时,股权公众化有利于企业董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发展计划。第二,聘请职业经理人,并给予一定股权或者干股。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往往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且对市场有深刻的了解。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无疑会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第三,建立了以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为标志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通过三会之间的相互监督,防止出现类似家族管理模式中个人职权滥用等现象,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企业对投资人以及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当下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然而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不能在中国完全复制。西方国家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走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有者根本的区别。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经验值得借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深入探讨。

1、国家政策的扶持

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以及经济政策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相对资产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更是深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国家的政策做为风向标,对私营企业有莫大的影响。

(1)保护私营企业的财产。

我国的宪法并不包括“私有企业的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其导致的结果是挪用私款的罪行远远高于挪用公款的罪行。同时我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

法》规定外商可以在我国单独设立有限公司,但是中国公民和私有企业无权设立“一人公司”。这在立法上是对私营企业的歧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间资本发展私营企业的积极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事实证明非公经济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制定完善的经济体制,鼓励发展民间资本和私营经济,为国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大环境。

(2)降低某些特殊领域的投资门槛和加大对私营企业的扶持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全力发展以共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企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牢牢掌控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国企还拥有特权进入一些特殊领域,例如电信领域、能源领域、国防领域等。近年来,国家尝试着放宽一些经济领域的门槛,允许部分复合要求的私营企业涉及部分特殊业务,例如能源领域和电信领域。然而,相对拥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小规模资本买卖很难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获胜,甚至连竞争的资格有没有。同时拥有公家背景的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上遇到问题时常常获得政府的帮助,从而可以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来解决经营困境。然而私营企业的发展则困难的多,因为银行需要承担比国有企业更多的借贷风险。这点从2008年至今的金融海啸中便可以得证明。国家应当从着重这些问题入手,尽可能解决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并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私营企业的权利。

(3)引导私营企业的现代化改革

当下我国正处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私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体制改革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兴衰。国家应当适时地提出建议,为私营企业树立改革目标,提供改革途径,引导私营企业走向现代化。

2、私营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途径

我国私营企业要走向发展和成熟的现代化企业,则必须做好思想准备经历一场重大的体制改革。鉴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私营企业若想成功则必须大力推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1)改造家族企业公司管理结构

家族式民营企业首先要改造公司的管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是要强力推行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注重将“家族成员+个人能力”的家庭成员选用原则与“量 才为用”的外部聘用人才制度相结合,在一些重要职位上大量任用非家族成员的高级管理人才,打破家族企业的封闭式权利结构,例如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CEO代为执行企业的经营权。二是要加快企业股权多元化的进程,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上市等方法构造一个配合经营业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同时也解决了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三是要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独立的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董事会中的数量,并通过公司章程赋予独立董事在战略投资、财产处置、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特权。

(2)制定家族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规划为了企业明确了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同时也明确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路径。首先,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的长期规划,不仅仅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目标,更为企业赋予了使命感,其生存的意义不置可否。其次,战略规划制订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明确了企业目标体系的构建。包括

人才战略、市场战略、融资战略、技术战略、组织战略、文化战略等,以及如何将其分解到各事业领域或各个部门,并展开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改进管理制度和创建企业文化

首先,家族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从而使家族中人进一步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家族化转变为家族企业化。其次,企业决策者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而改变传统的私营企业文化(例如,对待企业员工没有一视同仁,感情用事,进而丧失原则立场,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对于创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性。虽然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类型适合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根本前提都离不开公平、公正。选择并发展合适的企业文化对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帮障投资人和员工的利益

缺少监督机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致命的弱点。家族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家族中决策者一人负责做出决定,而家族中其他成员和企业职工只能听从调遣。事实证明各种权利都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否则会滋生腐败、引起倒退。因此,在我国的《公司法》中有明确表示,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经理是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此形成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由股东代表和民主选举的职工代表组成。股东代表一般地说是未进入董事会的中小股东,职工代表确实能代表职工的切身利益,他们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董事和经理,对于董事和经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彰呈的行为及损害公 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必要时可以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监督权的行使,既防止了几个大股东串通侵害小股东利益,又可使盈利的分割做到股息、红利与工资、奖 金的比例合理。

以上几点是关于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其只是企业转型、深入改革中的缩影。在现实社会中,企业决策者对改革的决心以及执行力度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虽然存在缺陷且一些经济政策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政策大环境相对稳定,是利于私营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契机。虽然在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中有层层障碍,势必会引起部分家族成员的不满,但是通过彻底、有效的改革,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筠,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须打破家族式管理,管理观察,2009.6

【2】吴一伟,家族式管理如何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中国制笔,2011

【3】张之光,当代中国家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

第三篇: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和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企业就是由民间经营的企业,是一种以经营方式来界定的经济形态,即广义的非国营经济。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即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种种民营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合作经济、外资经济等,也就是说,国有国营经济之外的经济形态都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由于外资经济的特殊性,本文所讨论的民营经济不包括外资经济。

(二)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完全由民间力量创办,通过民间资金,组合民间生产力要素,创造财富。过去10多年,非公有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从不到1%增长到43%,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私营企业的产值增加了117倍,企业总数增加了19.5倍,注册资金增长154倍,从业人数增长5400万人。由此可见,现在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2.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整个社会经济是死板僵化的,毫无活力可言。与国企相比,民营经济不具备先天优势,必须自己找市场,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民营经济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完全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及开拓市场的能力。民营经济发展起来,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搅活一池春水。

3.民营经济是繁荣市场、增加供应的生力军。自从民营经济出现,市场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情况是“有价无市”,商品供应少,物资紧缺。后来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就是民营经济作用的结果。最早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些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吃、穿、用等商品的制造。现在市场情况大大好转,大部分的消费品都是由民营企业生产提供的。实践表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哪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就富裕,吃、穿、住、行各方面条件都会随之改善。

4.发展民营企业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这个作用包含三层含意:一是民营企业发展,分担了一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经济的负担,使其有精力深化改革;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提供参照系;三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兼并、购买、联合等方式与民营经济相结合,既发展民营经济又解决国企困难。

5.民营企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税务总局公布,个体、私营经济所缴纳的税收额占工商税收总额的8%,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在地方税收中,民营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要,有的地方民营企业所缴纳税额甚至占到地方税收总额的60%~70%,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成因与特点

民营企业,但无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大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做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在中国,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的企业主其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在所有的管理工

作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由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内部资源正好可弥补这一不足。家族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容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更易进行合作;家族式管理更能保证家长在企业中的领导权威;与其他企业相比,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凝聚力更强。企业在创业时期发生财务困难可能性很大,这时只有企业家亲属有可能在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坚持义务工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管理在创业阶段的优势在于企业内部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尤其在于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整合成本最小化。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特点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虽然有的民营企业采用了公司式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这些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

2.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即: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

3.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做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管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管理层,然后再以这个管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

4.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最后,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管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做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

三、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私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

战略选择及战略决策制订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未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半径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发展的领域和天地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企业主本人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而且管理者学习的速度又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而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速度却又远远高于企业的变化速度。由于企业采取家长式管理模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

一些民营企业在赚到一点钱后,家长们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时时以元老自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甚至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反对意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企业迅速走向衰败。

(四)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

由于企业的命运同家长的个人命运联系的过于紧密,家长怎么想,企业就怎么干。而一些家长的经营思想观念落后,只知道单一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考虑和判断问题简单、偏激、随意性大,做事虎头蛇尾,不扎扎实实打基础,迷信公关、点子、广告战等,生硬地制造市场需求,虽然短期可能会有很强的市场爆发力,但却难以持久。

(五)家族式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面临着严惩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有些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从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企业是自己独自打下的天下,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凭着自己和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不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这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六)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

伴随企业的扩张和内部关系的复杂化,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但同时传递障碍也大大增加,信息不对称出现。主要因为:一方面,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管理转化为理性管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另一方面,在私营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收集信息的能力限制,再加之家族内各小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隐藏信息,使得家长的信息不仅少,而且可行性差,甚至严重失真。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家族式管理在大型私营企业中,若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作为家长战略决策的支持,家长将失去实质性的权威地位,这时若继续采用家族式管理,将导致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由此增加了企业失败的可能性。

四、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调整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二)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

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营企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为减少对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应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首先是要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私有观念。其次是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其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才与其一道工作。第三是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将人才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的急需人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紧缺急需人才信息库。

(三)创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要制定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四)建立学习型企业,促进人才资本自我优化

人才资本与其他资本不一样,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增值,但在另外的环境中也可能贬值。增值的环境就是学习型企业,它帮助人才资本增值,使人才资本持续地自我优化。为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订单教育”,为人才资本积累、开发、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主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为高级人才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其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职务得到提升与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助其实现个人理想,并与企业目标相重合。

(五)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

民营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才能的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政府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培养规划、有扶持政策、有财政支持、有联系和表彰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首先,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其次,要将引导与提高结合起来,在引导中提高企业家素质。第三,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六)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正面宣传,放心、放手并积极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他们要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及时给予表彰,以扩大社会影响。要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要以“诚信为本”,重建严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人才要诚恳相待、信守承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内部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营企业的管理发展战略。

第四篇: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经济发展却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民营经济的有关各方有所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3—0019-03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和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企业就是由民间经营的企业,是一种以经营方式来界定的经济形态,即广义的非国营经济。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即特指中国改 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种种民营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合作经济、外资经济等,也就是说,国有国营经济之外的经济形态都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由于外资 经济的特殊性.本文所讨论的民营经济不包括外资经济。

(二)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完全由民间力量创办,通过民间资金,组合民间生产力要素,创造财富。过去10多年,非公有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从不到1%增长到43%,与20世纪9O年代相比,私营企业的产值增加了l17倍,企业总数增加了19.5倍,注册资金增长154倍,从业人数增长5400万人。由此可见,现在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2.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整个社会经济是死板僵化的,毫无活力可言。与国企相比,民营经济不具备先天优势,必须自己找市场,为了满足自 己的胃口,民营经济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完全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及开拓市场的能力。民营经济发展起来,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搅活一池春水。

3.民营经济是繁荣市场、增加供应的生力军。自从民营经济出现,市场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情况是“有价无市”,商品供应少,物资紧缺。后来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 场”,就是民营经济作用的结果。最早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些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吃、穿、用等商品的制造。现在市场情况大大好转,大部分的消费品都是由民营企业生产提 供的。实践表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哪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就富裕,吃、穿、住、行各方面条件都会随之改善。

4.发展民营企业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这个作用包含三层含意:一是民营企业发展,分担了一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经济的负担,使其有精力深化改革;二 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提供参照系;三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兼并、购买、联合等方式与民营经济相结合,既发展民营经济又解决国企困难。

5.民营企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税务总局公布,个体、私营经济所缴纳的税收额占工商税收总额的8%,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在地方税收中,民营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要,有的地方民营企业所缴纳税额甚至占到地方税收总额的60% ~70%,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成因与特点

民营企业,无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大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做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在中国,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的企业主其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

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由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内部资源正好可弥补这一不足。家族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容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更易进行合作;家族式管理更能保汪家长在企业中的领导权威;与其他企业相比,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凝聚力更强。企业在创业时期发生 财务困难可能性很大,这时只有企业家亲属有可能在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坚持义务工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管理在创业阶段的优势在于企业内部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尤其在于 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整合成本最小化。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特点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虽然有的民营企业采用了公司式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这些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 常明显。

2.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即莆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

3.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管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管理 层,然后再以这个管理层为核 0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

4.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最后,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 tL,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管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作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选择培养继承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

三、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私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

战略选择及战略决策制订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与未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半径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发展的领域和天地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企业主本人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而且管理者学习的速度又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而

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速度却又远远高于企业的变化速度。由于企业采取家长式管理模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 确性大打折扣。

(二)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躬亲,管得宽,抓得细,实际上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

一些民营企业在赚到一点钱后,家长们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

自信,时时以元老自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甚至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反对意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企业迅速走向衰败。

(四)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由于企业的命运同家长的个人命运联系得过于紧密,家长怎么想,企业就怎么干。而一些家长的经营思想观念落后,只知道单一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考虑和判断问题简单、偏激、随意性大,做事虎头蛇尾,不扎扎实实打基础,迷信公关、点子、广告战等,生硬地制造市场需求,虽然短期可能会有很强的市场爆发力,但却难以持久。

(五)家族式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面临着严惩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有些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企业是自己独自打下的天下,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凭着自己和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不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这必 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六)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伴随企业的扩张和内部关系的复杂化,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但同时传递障碍也大大增加,信息不对称出现。主要因为:一方面,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管理转化为理性管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另一方面,在私营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限,再加之家族内各小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隐藏信息,使得家长的信息不仅少,而且町行性差,甚至严重失真。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家族式管理在大型私营企业中,若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作为家长战略决策的支持,家长将失去实质性的权威地位,这时若继续采用家族式管理,将导致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由此增加了企业失败的可能性。

四、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调整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二)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

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为减少对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应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首先是要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私有观念。其次是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其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才与其一道工作。第三是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将人才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的急需人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紧缺急需人才信息库。

(三)创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要制定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如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四)建立学习型企业。促进人才资本自我优化

人才资本与其他资本不一样,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增值,但在另外的环境中也可能贬值。增值的环境就是学习型企业,它帮助人才资本增值,使人才资本持续地自我优化。为建立真正 的学习型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订单教育”,为人才资本积累、开发、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主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为高级人才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其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职务得到提升与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助其实现个人理想,并与企业目标相重合。

(五)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

民营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才能的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政府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培养规划、有扶持政策、有财政支持、有联系和表彰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 力。首先,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其次,要将引导与提高结合起来,在引导中提高企业家素质。第三,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六)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正面宣传,放心、放手并积极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他们要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及时给予表彰,以扩大社会影响。要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 风,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要以“诚信为本”,重建严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人才要诚恳相待、信守承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内部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营企业的管珲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汤治平.民营企业超越管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J)08-31.

第五篇:讲授法过时了吗

讲授法过时了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深刻的影响着教育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的变革,产生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现象,教师在课堂的的角色也悄悄的变化着。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人说它过时了,结合你自己的教学体会说一说你的看法和主张,希望你的分析和观点有参考价值。

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都遭受着强有力的冲击。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使用已久的“讲授法”就过时了呢?我认为,虽然讲授法与其他教法相比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存在价值。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具有优越性。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是重要而经济的途径,文言文是中学生最惧怕的一种文体,我们在讲授文言文时多采用串讲法。��

对数学教学中讲授法的再认识

讲授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以接受方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或形式。

讲授法是讲述方法、讲解方法、讲读方法和讲演方法的总称。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所研究的对象或事实材料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述叫做讲述。对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进行的解释、分析和讨论叫做讲解;

教师在讲述、讲解的同时,配以演示的方法,对某一数学背景、数学建模做深入广泛的叙述和论证,以形成概念、导出规律,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叫做讲演;

教师在讲述、讲解、讲演过程中结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叫做讲读。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教和学的方法或形式很早就受到了许多的批评。对讲授法更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弊端,讲授法得到了更多的批判和否定。

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下,讲授法是否已经过时,应该退出教育历史的舞台?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讲授法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互动。

一、讲授法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纵观全国各类各级学校,讲授法仍然占据着大部分课堂。各地区教学条件、环境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不同,短期内彻底拒绝讲授法不可能做到。

2.讲授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教师能够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通过师生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等,讲授法在教学重点、难点、小结和归纳等方面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同等的时间里,学生从讲授中能获得远远大于自己阅读所得到的知识量。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学术见解、深邃的思辨哲理、丰富的情感意念和独特的气度风范,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变化。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接受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自学也非常重要。但是教师的传授应该体现探究的思想,而不是结论的传递。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较强的个性,它会有若干长处及优点,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究竟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哪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妥的。

总之,讲授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讲授法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讲授法的适用条件,并且在现代课程理念下对讲授法的潜能不断开发,使之赋有新的生机。

二、讲授法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以较快的速度走进每一个课堂,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课件解决这个问题。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

(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

(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

(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确实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用它来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离不开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只有把它作为我们教学创新、发展数学知识,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工具来使用时,才能最大化提升多媒体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真正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适用于应用讲授法教学的条件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适宜于应用讲授法教学的条件:

(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知识的理解。(2)缺乏可以利用的现成的学习材料。

(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的对象呈现。

(4)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5)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讲授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数学史的介绍、学科知识的拓展、原有知识的复习、概括和总结等方面运用讲授法,都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讲授法从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1.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关注的目标更多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致使以往的讲授法,也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全面、细致地讲授,把知识“填鸭”似的直接塞给学生,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和自身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的权威和专家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记,传统讲授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课堂气氛犹如死水一潭。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从而厌倦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热烈讨论,还可与教师探讨某些未知领域的观点和设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彼此尊重、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围绕问题,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的相互交流

教师在讲授时要避免平铺直叙,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准备富有智力和创造力价值的问题,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忽视之处设问,并使设问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及相应的梯度。

围绕问题,可以采用教师自我问答和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这属于传统讲授法范畴。在数学教学中,还应该更加注重采用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以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对问题问答方式的多样化开发,给讲授法注入生机。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展示个性,发挥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考虑学生的思维需求,关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幻想、鼓励多样性的答案。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猜想和假设,学生在思想的过程里,同样可以展开猜想的翅膀。教师在讲授中,要对于学生的各种猜想给予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信心和勇气,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个性提供条件。

3.精心选择和组织讲授内容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选出教材中最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讲授内容的目的明确,重点要突出,抓住难点和关键,注重原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不要讲那些学生自己完全能看懂的东西。

教师对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二度消化过程,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加工,以精练、清晰、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广泛收集相关知识信息,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史以及现代数学发展的前沿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4.提高讲授效果

语言表达效果是判断运用讲授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教师讲授时能够深入浅出、情真意切、神情并茂,就会给学生智慧的启迪,还能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而枯燥乏味、缺乏情感的讲授是苍白无力的讲授,它难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并不是教师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按照数学教科书中的叙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只是做做记录。通常所说的“教师念、学生记”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讲授法,而是对讲授法的一种错误认识。

讲授法要求数学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有气势得语言,来达到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通过系统地讲解数学知识、讲解问题的关键、要害,揭示事物的矛盾,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讲授法应该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的讲授。而应讲究以点带面,以简驭繁,追求省时高效,在最需要讲授的地方重点地向全体学生讲一讲、说一说。5.讲授法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下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家族式管理过时了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河北北方学院 论文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美的集团模式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息本13402 姓名:石宇潇 学号: 201342677 关键词:民营企......

    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文化的反思

    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文化的反思——以“国美事件”为例众所周知,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家族式管理,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企业和家族统一,企业主要控制权由家族成员掌握的一种......

    家族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5篇

    家族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时间:2008-10-16 10:34:07 点击:623摘要: 改革开放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家族式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家族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

    如何做好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

    如何做好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 本人从事民营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主管依赖症。所谓主管依赖症,指的是民营家族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学识普遍不......

    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及对策分析(最终定稿)

    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处于这种变革中的民营企业,也同样需要通过变革来突破重围。而要变革则需要首先分析自身现状。事物都......

    家族式企业如何管理

    家族式企业如何管理?目前在很多国内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家族式管理的模式,而在家族式管理企业任职的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三难” 1、老板意识融合难 很多的家族式经营企业的老板......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精选5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

    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浙江温、台州地区民营经济透析 徐充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3)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