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届“中国石化杯”全国石油科技翻译大赛 参赛译文(写写帮推荐)
Passage 1译文
石油(又称原油),像许多工业原料一样,在未经提炼、未加工的状态下不会或很少直接投入使用。它作为工业商品的价值只有在成为畅销产品后才能实现,而市场需求恰恰决定了所需的产品类型。因此,石油的价值与产品的产量直接相关,取决于市场的需求。
石油提炼,又称石油加工,指的是原油通过蒸馏,或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提炼出一些可利用的物料或成品的过程。合成原油由焦油砂(沙油)沥青提炼而来,用作部分炼油厂的原料。在许多炼油厂里,重油转化不属于合成燃料(合成原油)的生产。从目前的石油价格来看,使用煤炭和其它含碳原料的燃料,如油页岩,提炼液体燃料并不划算。因此,过去的几年里,合成燃料工业的概念在这一领域逐渐减少。
作为原油的基本元素,氢和碳是冶炼厂的主要原料。他们相互结合,形成了成千上万种独立的成分。由于原油本身的质量有所不同,不同冶炼厂的工艺设备又有差异,其产生经济效益自然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提炼后的原油根据其分离成的不同类属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类别的产品,但往往也会有一些混合的碎料。蒸馏条件下产生的碎料的数量取决于原油本身的产地和特性。
Passage 2译文
根据2013年国际能源展望参考案例,天然气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其消耗量将从2010年的113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40年的185万亿立方英尺。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它将继续作为电力和工业部门的首选燃料。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具有较低的碳强度,这使得它在一些实施各种政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燃料来源。此外,对于新建的发电厂来说,天然气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热率适宜,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可替代燃料。
关于世界各地的致密气,页岩气,与煤层气资源库,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国际环境组织2013参考案例对于这些资源的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在美国,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是天然气产量增加的关键,这使得该国庞大的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也使得过去十年里该国的天然气回收量有了近一倍的提升。
第二篇: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评审编号:PS127
方案类型:钻完井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全
第三篇:第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参赛译文评析
第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参赛译文评析
摘要: 曹明伦 文
知其人·论其世·译其文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此乃孟子谈及与先贤神交时说的一段话,意思是:吟诵前人的诗,阅读前人的书,但不了解赋诗著书之人,这行吗?所以要去研究那些诗人作家生活的年代以及他们在那个年代的所思所虑,所言所行,所好所恶,所求所弃。这就是与古人交朋友。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对译者应该有启发,因译者首先也是读者,故我们亦可自问:译其文,传其意,不知其人,可乎?回答是:当然不可。要翻译怀特就要了解怀特。要翻译怀特的文章就要读懂怀特的文章。而要知晓怀特其人其文,就要研究与怀特其人其文相关的语境。简单说来,语境分为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前者指字词句以及篇章的前后关系,后者指与某语篇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为读懂某书或译好某文而去研究相关背景,这实际上就是“知人论世”。惜当今翻译专业的学子知“语境”者众,晓“知人论世”者寡矣!但令人高兴的是,不管是知“语境”还是晓“知人论世”,本届参赛者中有不少人意识到了研究相关背景对翻译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查阅百科全书,浏览相关网页,阅读怀特的其他作品。
评委从参赛译文之译注和部分参赛者写给组委会的“参赛感言”中发现,至少有人“搜集了 Sash window 的图片及视频,考证了 adjustable screen 的安装方法”,故而把描写安装纱窗的那段原文翻译得较为得体;有人读了怀特第一次迁居牧场时写的那篇《迁居》(Removal, 1938),由此明白了原文中的 The last time I tried to purify myself by fire 之所指,还确定了 selling the occasional chair 既非说“偶尔卖掉一把椅子”,也非说卖掉的是“逍遥椅”;有人读了作者那篇《告别四十八街》(Good-bye to Forty-Eighth Street, 1957),从而知道他龟湾那套公寓有6个房间,因此更为谨慎地把 a couple of adjustable screens中的a couple of 译成了“几个”,而非“两个”;还有人读到了怀特说:“我深感对社会承担着一份责任,作家既刊文出书,就有责任抑恶扬善,弃伪求真,”1从而意识到原文 al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the words say is gone 中的responsibility 更多的是指社会责任,因此没像某些不知就里的参赛者那样把这句话译成“无需再考虑遣词造句是否达意”,“失却了字斟句酌的意识,自然文思泉涌”,或“不用再为笔下表达的意思而羁绊,笔头就此可以信马由缰”。本届大赛参赛稿比上届翻番,达3400余份,其中优秀译文的比例也多于往届。但从译稿注释可以看出,虽多数参赛者都知道E.B.怀特(1899~1985)写过儿童文学作品《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但有不少人似乎并不知道怀特还是一位独具风格的随笔大师。其实怀特曾长期为著名周刊《纽约客》撰稿,以其简洁、生动、恬雅而又不失幽默的随笔著称于世。他曾长期居住在俗称“龟湾”的纽约曼哈顿市中心东区和在经度上更靠东的缅因州,所以他为《纽约客》写的文稿中有许多篇都叫“东区来信”(Letter from the East),而这次大赛选文即其中一篇的引子(引入一本在当时已无人问津但作者却舍不得烧掉的小书)。该篇发表于1957年7月27日出版的《纽约客》,后收入由威廉·瓦特和罗伯特·布拉福特选编的《怀特读本》(1966)。该篇主题写的是他老师威
廉·斯特伦克及其代表作《文体要素》,故其篇名在《怀特读本》中为《威尔·斯特伦克》;为区别多篇Letter from the East,该篇篇名有时又作“Letter from the East: Turtle Bay”2,这也是本届大赛选文篇名之由来。怀特这篇随笔一发表,出版商立即找上门请他修订并扩充那本小书,所以今天作为美国研究生必读书的《文体要素》由怀特和他老师共同署名。
怀特在扩充版《文体要素》中多次强调行文必须简洁,并揭示了简洁与生动的关系。他说:“简洁是生动的副产品„„文章简洁方有活力。句应无冗词,段应无赘句。”3而许多参赛译文所欠缺的恰好就是简洁。以进入最后一轮评选的100篇参赛稿之正文为例,除两篇文言译稿外,只有一篇译稿的字数少于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之正文为1116字,而参赛稿一般都多出130字左右,有几篇甚至多出近300字。可以这么说,多出的这些字就是怀特所说的冗词赘句。产生冗词赘句的原因当然与母语修养和个人文风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译者只关注怀特说了什么,而忽略了他是怎么说的。如:把 Mosquitoes have arrived with the warm nights 译成“蚊虫随夜暖而至”,此可谓如法炮制,有人却译成了“随着夜晚渐渐地变暖,蚊子们也翩然而至”;把 I suffer from the lightheadedness 译成“我感到头晕”,此可谓亦步亦趋,有人却译成了“我甚感不适,头重脚轻,晕晕乎乎”;把 love in summertime, relaxed and languorous 译成“夏日之恋,悠然而恹然”,此可谓心摹手追,有人却译成了“夏日这般伟大的爱情,慵懒而惬意”;而把 as an eagle rides a warm updraft 译成“就像鹰借暖流扶摇而上”已有敷陈之嫌,可有人还意犹未尽地译成了“鹰借着温暖的上升气流腾云驾雾一般翱翔”。
上例说明,翻译一方面需“知人论世”,一方面还需字斟句酌。翻译怀特的文字,犹需力求精炼。对许多参赛稿而言,行文冗赘之因还在于习惯性地滥用“着” “了”“的”等字。本届参考译文共用了3个“着”、8个“了”和35个“的”字,而有篇参赛稿则用了16个“着”、20个“了”和 64个“的”字。余光中在《论的的不休》一文中认为“少用‘的’字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点”4。笔者以为青年译者首先也得学会少用“的”字
5、“着”字和“了”字。
说到“的的不休”,顺便也说说参赛稿中的“处处有们”。汉语名词无复数变化,单复数往往可据语境意会,如“噪蝉声乱日初曛”绝非说一蝉,“门闲可与雀张罗”也绝非指一雀。可我们的青年译者受英语影响,往往一见复数名词就加“们”,结果这届参赛稿中就出现了不少“蚊子们”、“麻雀们”、“动物们”甚至“美洲蝉们”。然而对某些复数名词,青年译者似乎又不太敏感,如原文 snap off the lights 中的 lights 显然指多盏灯,所以除非你真能确定那些灯是由一个开关控制,最好别翻译成“啪嗒(吧嗒、喀嚓、嗖地、砰地、啪地)一声把灯关掉”。有时原文复数还能告诉我们更多信息,如 The mornings are the pleasantest times in the apartment 句中的 mornings 和 times 就告诉我们,作者所说的“早晨”指夏季所有早晨,而非那天早晨。意识到这点,就会注意到后文用一般现在时描写的蝉噪雀鸣也是指夏日常态,从而不会用完成时态或进行时态译出“从第三大街传来了美洲蝉的嘶鸣„„”或“麻雀们唱着歌”等不当词句。说到一般现在时的翻译,笔者常建议学生读商务印书馆1980版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第114页上的讲解和译例。
在评析去年的参赛译文时,笔者曾指出当代青年译者共有的一个毛病,那就是一看到某个英语单词,他们能想到的往往就是当年开始学英语时第一次接触到的那个对应的汉语词。这种毛病在本届参赛译文中依然比较突出,许多参赛者一见 theory 就译“理论”,一见 behind me 就译“我身后”,一见 illusion veil 就
译“梦幻般的面纱”,一见 chant 就译“唱歌”(或“咏唱”、“吟哦”、“低吟浅唱”、“哼着曲儿”、“哼着小调”等等)。除这个老毛病外,本届参赛稿中还有一种新毛病值得纠正,那就是有人让近年才开始在中国媒体网络上流行的“给力”、“抓狂”和“穿越”等新词儿穿越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前面说“知人论世”之“论世”包括研究前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之所言,而说到宏观语境,有学者说“包括原作者的整本书、原作者的全部作品,以及原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等等”6。如果译者考虑到怀特时代美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学风尚,可能就不会译出“湿巾打起来更给力”、“这药比弗立特更给力”、“我抓狂地看了他一眼”、“第三大道上又传来让人抓狂的声响”以及“仿佛我是从远古的什么地方穿越到这里的”等不合时宜的文句。本届参赛稿中有少量文言译稿,笔者审阅后认为,用文言翻译怀特这段文字似乎也不合时宜,另外这些参赛者的文言水平尚有待提高。
本届大赛选文中有两个翻译难点,即第一段中的 when the lower sash is raised to receive the screen 和第三段中的 the mad builders—American cicadas。前者难在英汉双语词典中难觅与 receive 一词既对应又适用的现成译文,于是有人向 Wordreference 论坛求助,并得到英语国家网友的回应。有人解释道:”the lower sash is raised to receive the screen = the lower sash is raised to allow the
screen to come into place”,但参赛者对come into place(come into play, come into effect)仍有不同理解,结果有人将这个从句译成“拉起下窗框安装纱窗的时候”或“当下面的窗框被升高与纱窗对接时”,有人则译成“若是将下页窗推上以露出纱窗”或“当推起下窗扇让纱窗发挥作用时”。根据上文 I bought a couple of adjustable screens...and they are in place in the windows(注意前一个分句用一般过去时,后一个用一般现在时),我们知道怀特买回的纱窗早已安装到位,他不可能反复提起下窗扇来安装纱窗,但他会提起下窗扇“以露出纱窗”。为何露出纱窗呢?“让纱窗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呢?当然是既不让蚊虫进屋又能通风透气。所以评委会认为后一种理解正确,不过最好直接明了地翻译成让纱窗通风或透气。相信此句的翻译能加深我们对“每个词用在新的语境中都是一个新词”7这句话的理解。
关于 the mad builders—American cicadas,评委在讨论和咨询过程中发现,包括一些美国资深教授在内的专家也是见仁见智。一曰作者以 mad builders 喻 American cicadas,因蝉之若虫在地下生活期间会为自己建造“房屋”,故有“地下建筑师”之称,持此说者将 mad builders 译成“疯狂的建筑师”;二曰作者以 American cicadas 喻 mad builders,而 mad builders 指建筑工人或那些常年使用器械维修马路和便道的市政工人,因他们弄出的噪声堪比蝉噪,持此说者将 mad builders 译成“疯狂的建筑工人”或“狂热的施工者”等;三亦曰作者以 mad builders 喻 American cicadas,但认为 mad builders 的意思是“使人狂躁者”(the author coined the expression “mad builder” to indicate that American Cicadas are so noisy that they almost make people mad),”mad” 在此是名词,”mad builder” 之构词相当于我们常见的 trouble maker 和 body builder 之类。笔者认为三说皆有道理,但在本文语境中,第三种说法最为逻辑。第一说之牵强在于其比喻本身,蝉之若虫靠吸食树液为生,在地下期间就依附树根蛰伏,与蜂巢蚁冢相比,蝉穴被称作“建筑”名不副实;再说英语 mad builder 所指的“疯狂建筑师”,是那种构思大胆而巧妙的建筑师,如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Antonio Gaudi, 1852~1926)就被人称为 mad builder8。第二说之比喻非常形象,但问题是:不管比喻的是建筑工人还是市政工人,他们干嘛只在夏日午时的烈日下(in the noonday sun)工作呢?第三说恰好符合“蝉噪午时”这一客观现象,“蝉噪午时”之因说法有二:一说雄蝉在气温20度以上开始噪鸣,气温达30度以上时蝉噪最甚;二说蝉之求偶交配每每于正午时分,但不管是何原因,气温最高的夏日午时蝉噪最嘶声竭力,其声可达120 分贝(Some cicadas produce sounds up to 120 dB)9。另外美洲蝉中有类周期蝉(periodical cicada),分为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此类蝉之噪鸣真可能使人发狂,而据资料记载,怀特写《龟湾》的1957年正是“群14号”十七年蝉出现在纽约的年份10。需说明的是,虽参考译文采用了上述第三种说法,但评委会决定,对采用一、二种说法的参赛稿均不扣分。
本届参赛人数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多,但篇幅有限,以下仅把上文未谈及的一些翻译要点编号罗列,供大家参考。
1、theater under the stars 不宜翻译成描述性的“星空下的剧场”或“星光下的剧院”,而应译成命名式的“××剧场”,因美国有若干户外或室内剧场都叫 theater under the stars。
2、illusion veil 即新娘的头纱或面纱,不宜在 illusion 一词上穿凿附会,直接转换原文的 metaphor 即可。
3、theories 不宜译成“理论”,应取《牛津高阶》第7版theory第3义项:意见、看法、推测。
4、air-conditioning machine 翻译成“空调”即可,但译为“窗式空调”更为贴切,因即便是作者揣测,也只有窗式空调的进风口才可能钻进蚊子,且龟湾公寓当时用的就是窗式空调。
5、译文应表现“我很喜欢(这台破空调)”和“空调几乎不起作用还发出噪声”之间看似矛盾但又逻辑的关系以及原文的幽默口吻——喜欢是因为使人想起挤地铁的“愉快”经历,原文and it makes...之and表对比。
6、商品名Flit必须汉化,或曰必须翻译。
7、译文应刻意再现 The mornings are the pleasantest times...like the mosquitoes 这个长句的静态描写。
8、sleep off: 用睡眠消除(疲劳、头痛等),原文sleeping it off中的it指exhaustion。
9、时间状语 out in the noonday sun 最好前置并适当变通(强调noonday),从而与上句中的“早晨”形成时间衔接或对照。
10、译文应讲究蝉鸣声和麻雀叫声的用词。
11、注意 I managed...and am still supporting...前后分句的时态变化。
“《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已举办三届,我们始终秉承“给力英语学习,探寻翻译之星”的理念。参赛人数和佳译篇数越来越多,这令组织者和评阅者颇感欣慰,但欣慰之余又觉些许歉然,因许多优秀译文难入获奖之列,而取舍每每只在毫厘之间。在此我们只能向在译道上前行的莘莘学子保证,我们的评选工作肯定比今年伦敦奥运会某些裁判组的评分更为客观,更为公平。希望参赛者都意识到,获奖固然可喜可贺,但参赛的真正价值还在于通过参赛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篇:首届“英文巴士杯”翻译大赛比赛翻译
高手
我的一位忘年交,Uncle Wu,是一位一流的功夫高手。一次他给我谈到了功夫高手的训练方式:他们走进一间房子,房子的四周贴着有字的纸,同时有五六个人向他进攻,他需要一边抵御来自四周的进攻,一边把墙上的字读出来。我觉得有趣极了,立刻怂恿他表演一下。
他耸耸肩膀,说“其实生活中我们天天不都在这样做吗?”我懂得他的冷幽默。生活的高手和功夫大师一样,他们每天都不断被现实进攻,却依然能够专注梦想。
我的生活呢?置身于省重点高中重点班,我的敌人们无踪无影,但又无处不在。分数与排名给我一记上勾拳,沉闷的学习氛围和无趣的厚厚课本给我一记左直拳,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重复生活给我一个正踹!我常常感觉自己被紧逼着、被围攻着、被无形的敌人推挤着走在一条看不见的未来的路上。我想要改变,可放眼所及之处都是一样的情景,我无能为力。
2009年12月23日,在寝室昏黄的灯光下又一次与化学方程式鏖战到12点钟,耳边还是室友们“沙沙沙”的动笔声,我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夜景,突然问自己:“龚芮瑶,你想要什么?如果这样的教育不是你渴望的,这样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追逐怎样的梦想?如果现实没能给你,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
今天的我,依然对2009年12月23日窗边书桌旁的龚芮瑶心怀感激。她对着窗子玻璃中光线反射的自己,向生命发问。她慢慢地听到内心的回应,记录下了51条自己的梦想。它们不算轰轰烈烈,很多都是一直想要尝试却从没做过的一些事,例如种一盆植物、织一条围巾、摆小摊、过一天大学生活、独自旅行、去我的dream school读大学。从写下这一串梦想后,她的生活开始改变。她的目光不再浪费时间紧盯着敌人,心态更加平和,她抬头专注目标,专注梦想。像一位功夫高手那样。
我开始更高效地学习,挤出更多的空闲时间逐一动手去做这些事,并且用博客记录下来。我发现完成这一件件小事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给了我太多新鲜的体验。在演唱会现场摆摊卖荧光棒让我第一次对靠双手挣钱有了亲身的感悟;花了一周第一次织围巾,爸爸收到这份我亲手编织的生日礼物时的表情让我体会到为家人付出的值得;在川外的一天模拟大学生活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憧憬不已。2010年的夏天,我背上背包,享受着独行的艰难与骄傲。我走进了哈尔滨“东方莫斯科”中西合璧的18世纪东方巴洛克建筑。我骑马飞奔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心也被草原拓展到无垠。我在西藏膜拜独特的藏传佛教的神灵,被大昭寺门前每天磕1000个长头的虔诚信徒打动。在美国home stay夏令营我体验了美国的风土人情,从home stay爷爷奶奶身上我学会了接受多元文化,从多方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法国之行,我不仅拥抱了夜的巴黎,在卢浮宫步入真正的艺术殿堂享受对美的欣赏,而在与母亲走丢后,与无名叔叔相处的短暂时光让我学会了面对困难要冷静勇敢。我在西南边陲古老纯净的丽江白沙古镇,偶然受邀到一位75岁的纳西族老婆婆刘美枝家里做客。她三年来每天邀请各国的陌生游客到她的家里,只是单纯地做客,聊天、喝茶、吃饭,绝不要回报。我对自己进门前对她的将信将疑和戒备感到惭愧,她真诚淳朴的笑容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十几年来现代社会投射在我心中的那些阴霾——冷漠、怀疑、猜忌、唯利,带我回到纯粹和爱。
现在我的清单上还有最后一条:去我的dream school读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我三年来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准备。这个过程中有辛苦,但很快乐很充实。因为我深刻地明白作为梦想,她值得我全力以赴。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她拥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机制、最棒的教授与同学、最卓越的学术氛围和最精彩的教学生活,我会在那里接受最好的教育——不是学习某项技能、某种专业,而是成长为一个臻于完善的更完美的人。毫无疑问,那间屋子里也会有挑战者,也会有我从没见过的更强大的竞争者或敌人,但是我会像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那样,永远将自己的目光专注于墙上的字,眼光炯炯,紧盯梦想。——因为那才是我进入房间的真正意义。
我开始更高效地学习,挤出更多的空闲时间逐一动手去做这些事,并且用博客记录下来。我发现完成这一件件小事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给了我太多新鲜的体验。在演唱会现场摆摊卖荧光棒让我第一次对靠双手挣钱有了亲身的感悟;花了一周第一次织围巾,爸爸收到这份我亲手编织的生日礼物时的表情让我体会到为家人付出的值得;在川外的一天模拟大学生活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憧憬不已。2010年的夏天,我背上背包,享受着独行的艰难与骄傲。我走进了哈尔滨“东方莫斯科”中西合璧的18世纪东方巴洛克建筑。我骑马飞奔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心也被草原拓展到无垠。我在西藏膜拜独特的藏传佛教的神灵,被大昭寺门前每天磕1000个长头的虔诚信徒打动。在美国home stay夏令营我体验了美国的风土人情,从home stay爷爷奶奶身上我学会了接受多元文化,从多方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法国之行,我不仅拥抱了夜的巴黎,在卢浮宫步入真正的艺术殿堂享受对美的欣赏,而在与母亲走丢后,与无名叔叔相处的短暂时光让我学会了面对困难要冷静勇敢。我在西南边陲古老纯净的丽江白沙古镇,偶然受邀到一位75岁的纳西族老婆婆刘美枝家里做客。她三年来每天邀请各国的陌生游客到她的家里,只是单纯地做客,聊天、喝茶、吃饭,绝不要回报。我对自己进门前对她的将信将疑和戒备感到惭愧,她真诚淳朴的笑容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十几年来现代社会投射在我心中的那些阴霾——冷漠、怀疑、猜忌、唯利,带我回到纯粹和爱。
The efficiency of my learning was greatly enhanced and I was able to squeeze more time to get these tasks fulfilled in a step by step fashion, afterwards embodying all these details in my blog.How intrigued I became by the processes that were done to complete these little tasks, because they brought so many fresh experiences.Vending flashlights at a concert filled me with inspiration of digging gold for the first time;weaving the very first scarf for a week and my dad received it with a bright smile on his birthday, which made m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contribution to family;experiencing the daily life at SISU in a day put me in mind of the upcoming college life with longing;In the summer of 2010, pulling on my backpack, I enjoyed the tribulation and pride of travelling independently;I embraced the charm of eastern baroque architectures of the 18 century, featuring the happy marriage of the Oriental and the Occidental in “the Oriental Moscow” Harbin;I galloped a horse on the boundless prairie of Inner Mongolia and became broad-minded on its vast grassland;I worshipped the distinctive divinities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ibet and touched by these pious followers who kowtowed 1000 times, each day, in front of the
Jokhang Temple;In American Home Stay Summer Camp, I experienced the authentic American customs and beheld the magnificent landscapes.During my stay with grandpa’s and grandma’s over at the camp, I came to welcome culture diversity and perceive things objectivel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During a trip to France, not only did I embrace the grandeur of Paris’ night view and have a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treasures in the true artistic palace of Le Louvre Museum, but I learnt to be brave and calm in facing obstacles during my brief stay with an unknown man after losing my mother in the street.At the tranquil and unalloyed Lijiang Baisha Old Town on the frontier of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 happened to be invited to a 75-year-old Naxi lady, Liu Meizhi’s, house.Every day of the past three years, she kept inviting strang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her house doing nothing more than chit-chatting, sipping tea and dining without a slightest thought of asking for anything in return.A fair share of skepticism and alertness before setting foot in her house brought shame on me.Her sincere and pure similes just like a ray of sunlight, dispelled the haze of indifference, distrust, suspicion and avariciousness, which in modern society, engraved on my mind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thus awakened my memories of sheer simplicity and love.现在我的清单上还有最后一条:去我的dream school读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我三年来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准备。这个过程中有辛苦,但很快乐很充实。因为我深刻地明白作为梦想,她值得我全力以赴。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她拥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机制、最棒的教授与同学、最卓越的学术氛围和最精彩的教学生活,我会在那里接受最好的教育——不是学习某项技能、某种专业,而是成长为一个臻于完善的更完美的人。毫无疑问,那间屋子里也会有挑战者,也会有我从没见过的更强大的竞争者或敌人,但是我会像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那样,永远将自己的目光专注于墙上的字,眼光炯炯,紧盯梦想。——因为那才是我进入房间的真正意义。
At present, the last thing remains unfinished on my list, which is to enter into the dream university.In order for me to obtain the resolution to this objective that I’ve been preparing for all this time for 3 years.With toil, the process is still full of joy and contentment, for I deeply understand that it’s always worthwhile to go all out to fulfill your dream.Standing far away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Ocean, she possesses the most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chanisms, the most outstanding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he most prodigious scholarly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most splendid curricular life.I will be receiving the best education there—not for any particular expertise or profession, but becoming a better person who unceasingly cultivates herself to approach perfection.Undoubtedly, there is going to be challengers in that room, and I may even confront with some unprecedentedly strong competitors or still enemies.However, I will have my radiant eyes staring firmly at these dreams just like a kung fu master, forever fixing his eyes upon the words on the wall, because that’s the real reason why I make my entrances into that room.
第五篇:“首义杯”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大赛
“首义杯”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硬笔书法大赛
征 稿 启 事
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百周年,弘扬首义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书法创作水平,推进高校文化艺术和素质教育,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经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批准,决定举办“首义杯” 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硬笔书法大赛。
一、举办单位
大赛艺术指导: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主 办: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
承 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湖北分会
协 办:武汉大学书画协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书画协会
武汉理工大学书法协会
黄石理工学院书法协会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墨溢东湖”书画协会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翰迹书画协会
二、组委会
总顾问:庞中华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张华庆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授
杨开金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
韩亨林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国家司法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 丁 谦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总后某部政委
陈联合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海军某部副军职主任
主 任:李 冰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秘书长
副主任:柳长忠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熊洁英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寇学臣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河北师大教授
金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董事长
周 进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长
秘书长:叶殿迎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兼高校书法委员会副主任 执行秘书长:程志军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副秘书长:张肇培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副主任
法律顾问:刁品纯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
法律顾问助理:程龙
三、评审委员会
按《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评委产生办法》聘请国内著名书法家组成。
四、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主 任: 程志军(兼)
常务副主任:
周耀华 中硬协高校书法委员会湖北分会副主任
杨文博 中硬协高校书法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武汉大学书画协会常务理事
副主任:
孙 畅 武汉大学书画协会主席
鲁孟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书协会长
五、投稿须知
(一)征稿范围
凡大中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及成教生(含港、澳、台)、国际孔子学院学生;军事院校学员、现役军人及青年书法爱好者均可投稿参赛。
(二)投稿要求
1、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百周年,弘扬首义精神,激励爱国情怀为主题,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曲、赋、散文等均可,提倡自作诗词。书体不限(草书、篆书须附释文);
2、硬笔书法作品尺寸不超过八尺,竖式为宜;手卷、册页尺幅不超过4M。
3、毛笔书法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整张纸的书法小品;
4、篆刻作品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不大于4尺对开的宣纸印屏上;
5.投稿数量不限,必须一次性投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免初评,经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同意的团体会员、高校书法社团集体组织百人以上参赛,将授予组织奖,颁发证书。其负责人将被聘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学部委员或宣传干事。
6、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对征稿作品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其它著作、宣传、处置和推广权。
7、作品背面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作品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投稿时需附身份证复印件(两面)及艺术简历。硬笔书法作品需注明使用工具,禁用笔名。毛笔作品来稿不需装裱。
8、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免评审费,每件作品须通过邮局汇评审费30元(海外30美元)。请勿在作品中夹寄,没收到评审费不予评审,禁止化名重复投稿(由于稿件多,便于核对,请一律通过邮局汇款)。
六、奖项设置及待遇:
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100名,优秀奖300名,入选600名。
1、对获奖作者颁发书法奖学金,一等奖奖金500元/名,二等奖奖金200元/名,三等奖奖金100元/名。
2、凡获优秀奖以上者可作为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条件之一。凡参赛者均可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会员。对入选、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凡获奖作者作品均收编入本次大赛的作品集,入选作者名单收录作品集中,购书5折优惠。
3、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会员届满两年,经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推荐,可作为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条件之一。
4.获奖作者如有志从事书法教育教学,经培训考核合格,推荐到书法培训机构任教(签协议)。
七、其他事项
1、截稿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江西财经大学各校区的书法作品在11月15日之前交由劲松书画协会统一管理。
2、收稿单位:“首义杯” 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硬笔书法大赛办公室。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南李路22)
邮编:43006
4收稿.收款人:周耀华
电活:1580279334
5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电话:027—88860080 ***
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征稿启事,作品一律不退。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
大赛官方网站:中国高校书法网:http://(权威信息发布网站)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网:http://
大赛组委会电子邮箱:jyb010@sina.com
qq.125920379
2大赛组委会将在比赛结束后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作品展览,入展以上作品将如数展出。
东北区宣传负责人:孙 畅(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北区宣传负责人:王 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中区宣传负责人:杨东风、杨文博(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西北区宣传负责人:杨东明、杨东星(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华东区宣传负责人:邹道平、毛胜红、万星星(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西南区宣传负责人:陈寅雅(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华南区宣传负责人:何东霖(广东、广西、海南)
国内宣传总负责人、港澳台及其他、国际宣传负责人:杨文博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校书法委员会
2011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