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学习探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学习探究
摘要:纯净而美好的音乐,不但能够让学生丰富心灵,而且能够滋养他们的生活世界,让小学生对生活学习更显得充实,谐和、有趣。本文就科学而有效地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学习探究
【分类号】G623.71
新时期的小学生对生活学习既新鲜、好奇、好动、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而且有一定的学识基础。为此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儿童学习音乐,无疑为学生的终身音乐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就科学而有效地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谈以下观点。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聆听音乐
“音乐是能使所有年龄的人都感到欢愉的东西。”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听力,是无法真正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为此音乐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进入”音乐里途径和方式,随后让学生聆听音乐,了解音乐中的不同声音所传达的意义,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这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也可以说是音乐“学步”的开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聆听音乐的方式有多种,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成为孩子们音乐活动。比如我们经常坐在草坪上游戏时,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听鸟儿喳喳地叫,听风儿吹过树梢沙沙地响,听得久了愉悦的旋律就出来了;笔者会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准备玻璃杯、瓷碗、木碗三种器皿,让幼儿倾听用小棒轻击后的响声,然后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倾听,再指出声音发自哪种器皿等等。每天去寻找周围的声音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他们接受着来自大自然乐音的洗礼,对音乐的敏感性也在一天天地增强。
二、让学生生活中欣赏音乐
我们常说“音乐是快乐之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但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能使心情愉快能带来欢乐的“乐音”都是好听的音乐。而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犹如让孩子体验着不同的生活场景,丰富着他们的情绪。为此:一是在上音乐课时利用收集各种VCD让幼儿欣赏,有音乐剧、音乐会、舞会,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表演让孩子充分领略了音乐的魅力。二是在闲暇时候,诸如等待吃点心和用餐时、午睡刚醒或午睡前、散步游戏时、准备放学前等时间段,要给孩子们放《蓝色多瑙河》、《金蛇狂舞》等中外名曲以及一些儿童歌曲等等一些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音乐,而获得对音乐的无尽遐想与乐趣。也就说教师家长要抓住点滴的非正式活动时间,每天给孩子营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体会,让孩子冥想,获得更多的情感享受。
三、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歌唱
学生天生爱唱歌。小学生的歌唱,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孩子们喜欢唱歌,也经常用歌唱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但是他们的唱歌还是“乱唱”,还不能准确地抓准音高,所以我们在进行歌唱活动时,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指手画脚”,强调音准与技巧,而是让孩子听着伴奏,轻松地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鉴于这种情况,一是选择一些内容有趣的、荒诞的和游戏性质的,如《颠倒歌》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歌曲来让学生说唱;二是含有自己名字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来让学生表演唱;三是选择《小熊过桥》、《小毛驴》等动物或动物故事的来让学生模仿唱;四是选择如《头发、肩膀、膝盖、脚》等等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让学生对照指着唱。在活动中,我们重视整体教唱,以便让幼儿能完整地感受到音乐。在介绍新的曲子的时候,总是有意地放慢速度,因为孩子们正是学习简单的词汇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听清楚老师的正确发音,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正确的演唱歌词还有利于幼儿跟上歌曲的节奏。同时我们还注重合唱,让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
四、让学生结合生活学习伴奏
小学生们都乐意玩耍。如果教师引导得当的话,学生是都很喜欢用节奏乐器玩耍(演奏)的,在玩中学习音乐。因为很多时候小学生都认为那是一种玩具,玩具是他们的最爱。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用舌头发出答答声、用双膝碰撞发出砰砰声,手指关节的啪啪响。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敲打,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而了解音乐的形式以后,接着就是向学生介绍乐器的时候了。一是向孩子介绍的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操作的乐器,如三角铃、沙锤、响板、腕领、大鼓等等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功能以及演奏方法。在音乐欣赏或者歌唱过程中进行节奏的演绎,或者单纯的为乐曲伴奏,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二是当然我们还鼓励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动手制作小乐器,运用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来进行创造。比如用空的易拉罐装上米粒或其他干燥物,摇一摇就发出美妙的悦耳的声音;用空的奶粉罐,上面用塑胶盖盖好,用铅笔等小棒敲击,能发出类似于鼓的声音;将木梳用铝泊纸包起来,出走时能发出类似口琴的声音。几乎没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自制的打击乐器,孩子们能够亲自参与这样的创造活动,既丰富了亲子感情,也有了其他活动没有的生活体验,同时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绎,那多有成就感啊。
五、让学生舞动诠释音乐
给予孩子一个安静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孩子们在完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舞蹈,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舞蹈家,只要教师给予耐心细心的引导,孩子们身体的摆动(舞蹈)将促进他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并使各个部位都能发挥其功能。为此要引导学生就象呼吸一样,随着音乐轻轻地自然摆动身体。一是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会把教室里的物品挪开,以便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同时,教师会结合活动内容,给孩子们布置教室环境,以便让孩子们在新的“世界”中投入地舞动。二是在教学中类似《梁祝》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倾听、分析音乐中所呈现的特殊部分和异同,在教师言语的指点下进行动作的表现。一是表现我们先鼓励幼儿倾听,了解乐曲不同章节所表现的不同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化蝶后两只蝴蝶依依不舍的情景;二是鼓励幼儿用双人配合的形式进行表现,孩子们在模仿教师表演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编排出了成品舞蹈《化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创作及表演的兴趣。
总之,小学音乐是学生学习的理想时期,在教学过程要融合多种的学习方法、利用多种的学习通道,结合多种学习领域,联系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为儿童的音乐学习作出努力!
第二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目前,我省正在进行课程改革,都在提倡走进新课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高中生物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探究。
高度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成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物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教师可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以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探索活动是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第三篇: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称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一、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
第 1 页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新意识的发展。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三,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重点、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第 2 页 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以新课程二项式定理教学为例,让学生从系数中发现规律,并和同学们不断交流,通过交流把信息转递自己的同伴,得出一般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争作学习的主人。
四、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应体现充分平等与和谐。教师的提问是一项重要教学手段,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的钥匙。学生的质疑与反问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探究式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探究式教学常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途径,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化,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于失败、成功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于价值
第 3 页 的基础。即使有些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
五、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六,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第 4 页 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生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随着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第 5 页
第四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本文作者:万源市罗文小学 吴强 好范文原创投稿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纯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上来,旧的科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科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创新的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基础,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科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科学实验改革,为在科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会出问题啦,结果可能与答案不符而急忙去帮助、指导。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七搞八搞”,“真刀实枪地搞科学”。当然,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我们之所以让学生这样“放羊式”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因为这样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而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A:自主探究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在自己有“创意”的实验中能获得无穷的乐趣。B: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C: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长期以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科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科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同时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进行发明创造的课题,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以自己的创新行动,关心和满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需要。学校还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的环境。如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第五篇:体会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体会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黯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具体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些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的特点,不去认真地钻研教材,片面追求“全”与“繁”,一节课下来教室里热闹了,教师也忙得透不过气来,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的内容又没有掌握,也就是说在理念的运用上我们有些教师忽略了音乐的审美与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已进入了误区,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反思。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与平时的听课学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感受、鉴赏,忽略了双基教学
本次课程改革一直流行着一个颇具权威的提法就是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音乐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甚至是公开课上几乎看不到发声、打节奏、识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感受与体验,在低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学会音乐,但是到了中高年级,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尤其是二声部合唱的学习又怎能通过听赏来完成。在这种热闹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是提高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但是学生能力却下降了。在“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思想影响下,双基教学出现了的轻视和淡化的现象,好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关注学会听音乐和加强音乐体验时,可以不必太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了;在强调学生音乐实践活动时,可以不管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是否正确,是否系统了。音乐教育似乎从一个极端又走入到了另一极端,这明显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课标,在认识上出现了错误,认为要进行审美体验就只要学生能欣赏音乐就可以了,音乐的脱盲不是乐谱,而使音乐的感知,割裂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若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纵使老师有百般武艺也难使学生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更不用说音乐的创造与表现。另外是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方法单调,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只好回避,日复一日,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就达不到年级所要求的水平。其实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要素的学习本身是音乐学习的一部分,在初始过程学生有点为难,学生一旦掌握了一点点,就会尝到甜头,另外,运用简单器乐如竖笛、口琴进入课堂,也能帮助学生双基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只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与鼓励,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双基的学习学生一样可以达到自觉自愿、愉悦欢快的效果,因为音乐课毕竟是一种文化课,不只是娱乐。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够清楚,教学目标含糊
教材的使用是新一轮课改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新编的小学湘教版1—6年级音乐教材在吸收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的调整,教材内容在注重音乐审美的同时,更注意接近学生的生活,并以单元内容呈现,使教材更具有整合性,连贯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熟练的把握各年级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合理的把握教学的尺度,师生“教”与“学”才能共同达到目标。但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不注意教材知识的层次性与连贯性,不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学生的年龄,往往是教材上出现什么样的知识点,教师就给学生灌输什么知识,只要是有同一方面的音乐素材教师就采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如教材中在三年级《欢乐的山寨》与五年级《嘀格伢儿的梦》都是土家族的音乐,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广度与深度相差较远,有些教师在三年级的教学中采用媒体导入带学生了解土家的音乐与相关的文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然后学习土家歌舞,这种音乐课学生感觉很新鲜感,也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结构,但在五年级《嘀格伢儿的梦》有的教师还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导入,甚至教学环节也在模仿,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上课的时间,教学也没有达到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审美要求。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也经常出现,如曲式结构应是三年级学生欣赏音乐教材中才开始出现的内容,有的教师在教一年级时就给学生教,等等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了解新的课程目标,没有明确各年级间学生真正要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样的音乐审美成度。
三、注重兴趣培养,忽视了音乐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确在很多的音乐课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让学生、教师耳目一新的音乐课。但也发现有些教师的设计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一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一个花架子,有的甚至缺乏连惯性,忽视了音乐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如在听一位老师进行三年级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一课的教学中,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就设计自充成了“导游”要带领同学们去内蒙旅游光观,这时媒体出现一段内蒙录像,然后又让学生交流内蒙的风俗民情,学一学蒙古人们骑马,摔跤,射箭等生活情形,课堂真是热闹极了,这时教师才导入学习歌曲,也许是时间紧,三段歌词教师每一段带唱一遍,就准备进行打击乐的伴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歌曲难点没有突破,教学重点没有抓到,学生歌曲当然没有学会,更没有达到演唱的目的,伴奏也成了“一锅粥”。教师和学生根本就没有静下心来学习,像是在蜻蜓点水,这又怎么能到达教学目标?学生从这节课中又真正学到了什么?长此这样下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基本技能又怎样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