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5: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

第一篇: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

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12-21 14:56:41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核电 关键词: 核电站 核反应堆 俄罗斯

北极星核电网讯:俄罗斯和中国已召开首次会议,就海洋核能的合作开发展开讨论。海洋核能将用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并拟用于推动大型船舶。

几十年来,尽管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已将数百座核反应堆用于海军领域,但只有俄罗斯维持着一支民用核动力舰队,包括北极港的破冰船和一艘货轮。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它国家在民用海上核电站(the NS Savannah, the Otto Hahn and the Mutsu)的开发方面未能长时间维持下去。

俄罗斯继续扩大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力,改装KLT-40S小型反应堆,将其成对安装在驳船上。该船可以停泊在偏远地区,为当地民众或新工业提供电力或热能。在巴尔迪斯基(Baltiysky Zavod)船厂,首座浮动核电站Akademic Lomonosov已进入施工最后阶段。主动力系统已安装,完工后的驳船现已停在水面上。最终,它将沿着河流驶向北冰洋,被拖曳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太平洋沿岸的维柳钦斯克(Vilyuchinsk)镇。另一艘将计划停在北冰洋沿岸的佩韦克(Pevek)。

近年来,中国对该能源的兴趣稳步增长,目前已进入正式合作阶段。首次会议已于11月底在四川成都召开。电厂运营商Rosenergoatom代表、设计方OKBM Afrikantov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及其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参加了此次会议。

Rosenergoatom报告称,中国对此深感兴趣,联合开发中国建造浮动核电站的设计方案并向第三国联合推销该项目。

双边合作小组讨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主要兴趣在于为海上油气装置布局浮动核电站平台,并为偏远地区提供服务。在北京,相关人员正在考虑海洋能源的另一项应用——为大型货船提供动力,例如点对点运输矿石等重型货物。

根据罗蒙诺索夫号(Akademik Lomonosov)的状态,Rosenergoatom表示它已整理出完整的设计文件包,作为中国建造浮动海上核电站的参考。

中国已向俄罗斯提出一组建议供其参考,在2012年5月下次正式会议开始前,双方将继续讨论。另外,两国还针对太空核能系统合作问题展开讨论。2012年年中,俄罗斯将向中国太空项目提供放射性同位素热能发电机。

在传统核电站方面,俄罗斯已在江苏田湾核电站建造了2台机组,另有2台有望即将签订合同。OKBM组织在北京附近建造了65 MWt中国实验快堆。计划于2017年开始建造1000兆瓦的中国示范快堆。在此之前,OKBM将于2013年开始在三明建造2座BN-800快堆。

第二篇:俄罗斯和中国北极事务分析

俄罗斯、中国北极事务分析

1、俄罗斯的合理做法:寻找北极大陆架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具有相似性。

2、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为国家核心利益。

3、俄罗斯大陆架在北冰洋的边界目前仍未得到正式确认,这是着急解决的问题。

4、北极地区的话语权对于中国的意义。

5、结论。

俄罗斯的科学考察旨在寻找本国大陆架延伸的合理区域,目的是要证明该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具有相似性。21世纪以来,北极问题争夺成为焦点的起因是2007年7月25日俄罗斯地质学家宣布,他们找到证据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的自然延伸;其实俄罗斯的做法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此公约规定,在有些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的海区,沿海国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远远超出200海里。如果沿海国认为本国的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超过了200海里,则需要在2009年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线的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证据。提出申请的沿海国需要在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其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这样确定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才是最终的和有约束力的,这种科学考察和常规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不容易引起国际争端。目前,关于北极地区的任何问题都是充满争议的,并且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俄罗斯本身不想扩大事端,另外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都会想转移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到国外,以此缓解国内的强大压力。

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为国家核心利益。俄属北极地区的面积大约有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00万左右,是俄罗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们就提出对北极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建议。1935年,苏联组织了第一支北极科考队前往北极,并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北极科考的领先地位,该国科学家不仅绘制了当地的海底地形图,还推翻了北极地区生物种类匮乏的理论,并且证明有暖流流向北冰洋。

北极大陆架是俄能源安全的保证;俄罗斯的长期发展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决于北极资源的开发。2008年9月俄罗斯通过的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提出,2020年之前北极将成为俄“首要战略能源基 地”;2012—2015年,俄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

对于2013年2月底俄罗斯政府公布的2020年前北极地带发展战略来说,这可以说是普京政府国家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虽然不是新问题,但是在这个时段提出,面对全球经济低迷、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境况;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制造业发展滞后、技术设备陈旧、更新缓慢、而出口资源和军火仍然是主要支柱产业,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居民对政府恢复经济发展的信心,普京的强国战略和俄罗斯人民相信俄罗斯是具有绝对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在这两点上是国家和人民是一致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的出口仍是俄罗斯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北极地区是俄国家发展和未来保持大国地位的战略储备,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明确表示,必须巩固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边界以确保俄能源安全,必须对俄在北极地区的边界进行立法,以保证俄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俄罗斯大陆架在北冰洋的边界目前仍未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俄罗斯着急解决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特别是大陆架界线委员会的说法,预计到2015年才能对疆界划定进行国际法方面的认定。这是俄罗斯实施北极战略第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北极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是至2020年,要确保俄罗斯大陆架外部边界的国际法的确认。只有边界得到确定,就会减少国际争端。近年来,俄罗斯还加强了在北极区域导弹演习,将其上升到了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旨就是要组建北极集团军,建立一支以陆军常规部队为基础,并吸纳海军的核潜艇和空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力量参加的北极独立部队集群,加快俄边防部队军事的现代化进程,建立边防部队对北极的有效监视和反应机制,形成旨在跟踪北极动态的综合体系。其目的是维护俄在北极的核心利益,显示其军事力量在北极的强大存在,以警示北极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俄属北极地区的面积大约有6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62%。北极地区日益成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交往的重要平台。俄罗斯掌握该地区,既能保证它能源大国的地位不可撼动,又能使其在占据有利的地缘位臵的基础上达到与欧美利益抗衡的战略需要。北极地区是俄国家发展和未来保持大国地位的战略储备。

北极地区的话语权对于中国的意义。

积极争夺北极地区话语权是必须要做的,是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表现。多年以来在很多国际事务中已经因为没有或不足话语权,丢失了很多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优势。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应该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来。尽管中国在北极没有领土和领海,但北极事务不是地区事务,而是国际事务。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属于全人类。如果北冰洋沿岸国家取得外大陆架,北冰洋国际海底面积将缩小为现在的11.1%,这就严重侵犯了全球共享的公海资源,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

北冰洋地区航道对与北半球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海盗猖獗,对世界海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且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行能力已经饱和,拥塞现象严重,并且有吨位限制。北极地区航线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据估计,这两条通道将使上海到欧洲(鹿特丹)、上海到北美洲东岸(纽约)的海运里程缩短约3000海里,从现在的1.1万海里缩短至8000海里。

北冰洋地区航道一旦开通,还关系到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山东、天津环渤海经济带开发、东北地区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借助北极航道的开发,可降低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成本,促进发展。目前,北极的丰富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海外资源能源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等八个环北极圈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总贸易额的很大比重。

一方面,中国北洋政府是1925年《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应充分利用该条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进行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将对增强中国在北极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维护中国权益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具有在北冰洋自由航行、飞越和科学考察、公海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因此,中国具有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一切权利。

结论:世界发展由原先的苏联和美国超级大国;到后来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再到后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及后来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整个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世界发展表现为多极化。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任何一方能够独自决定的格局,合作发展变得更为经常。在北极问题上,首先,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理性的做法,争取应该得到的权益,而不想引起争端,和平和共同进步变得更为紧迫;其次,各个国家也在积极进行军事方面的准备,这表现为巨大的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为还有不安定因素在影响着世界进程;再次,由对资源的不断扩大需求引起的世界大国利益争端往往变得更为优先。

第三篇:中国和俄罗斯发表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以下称双方)声明如下:

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大国间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双方将恪守二00一年七月十六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双方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权利,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

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互信的高层交往,进一步发挥元首、总理、议长互访、战略安全磋商、外交部门磋商及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等其他中俄国家和民间合作与交流机制的作用。

中俄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为此,双方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商定重点加强以下合作,以共同提升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现经济合作量和质的平衡发展,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

充分发挥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作用,加快落实《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相互投资额实现较大提升。

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信贷等领域推广使用本币。

积极开展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新能源等能源领域的合作,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两国、地区以及世界的能源安全。

继续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密切协作。

加快制订和实施中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合作规划,开展林业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包括农产品贸易、相互投资、动植物检疫等。

加强环保领域合作,改善跨界水体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跨界突发环境事件通报和紧急救灾体系的效能。

深化高科技领域合作,推动开展从合作研发、创新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的科技合作。

在航空制造领域开展联合研制、联合生产等大项目合作,采取积极措施保证《2013年至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项目的执行和完成。

充分发挥中俄地方领导人定期会晤的作用,加大《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力度,扩大地区合作范围,提高地方合作效率。

在双方长期共同努力下,两国边境地区已成为和平、友好与稳定的区域。双方将继续提高现有合作机制的效能,并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对话机制,深化中俄边境地区合作。

确保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加强中国货物经由俄罗斯铁路和远东地区港口过境运输合作。

有效落实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顺利举办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各项活动。在机制化和长期化的基础上扩大两国青年交流,筹办2014年至2015年中俄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

双方一致认为,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当今世界进入以民族和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增强、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加深为特征的发展转型期。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信息化成为全球性主要议题。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包括维护共同和平、安全与稳定,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等,上升为国际关系的首要议题。

双方基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基于对世界和平和人类未来的历史责任感,呼吁世界各国:

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促进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

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国家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

推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普遍平等、不可分割的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贩运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推动维护国际信息安全。

深化在反导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协调与合作,呼吁国际社会成员在反导部署以及开展反导合作问题上慎重行事,反对一国或国家集团单方面、无限度地加强

反导,损害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主张共同应对导弹威胁和挑战,优先在国际法框架内以政治外交手段应对弹道导弹扩散,不能以牺牲部分国家的安全为代价来维护另一部分国家的安全。

以建设性态度和集体方式协调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一切必要的政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创造就业,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双方主张进一步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加大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贩运、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国际信息安全;赋予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打击毒品贩运等新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综合中心;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交通、能源、通信、农业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建立有效融资保障机制;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奉行开放原则,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

双方指出,亚太地区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日益上升,深化区域合作是巩固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型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关键因素。双方认为,团结地区各国力量,共同应对全球和地区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在遵循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和合作架构,是当前本地区的首要任务。双方坚信,不可分割的安全是上述架构的基本原则。双方认为,要继续鼓励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双方同意继续开展工作,以便通过《东亚峰会关于加强亚太区域安全合作的原则宣言》。双方愿就推动通过该宣言与各方保持对话,听取各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双方努力推动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会晤将金砖国家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支持金砖国家逐步成为就重大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的机制。双方强调,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开展全面务实合作十分重要,包括支持工商理事会工作,探讨建立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继续在科技、农业、卫生等其他重要民生领域开展合作。

中方重申支持俄方作为2013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举办圣彼得堡峰会。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的协调与合作,相互照顾彼此关切,共同推动圣彼得堡峰会对加快世界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保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鉴于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负有重大责任,我们呼吁各大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思维方式,遵循顺应21世纪时代潮流的国际关系原则,政治上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世界各国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形势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俄罗斯联邦总统

习近平弗·弗·普京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于莫斯科

第四篇: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2014-05-25 石油观察

文|刘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2014年1月23日,俄罗斯能源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规定)》(以下简称《2035战略》)。该文件分为“对2030年前能源战略的修改”、“2035年前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任务”等几个主要部分,对《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以下简称《2030战略》)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俄罗斯能源战略主要内容进行修改的建 议,确定了未来20年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和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

一、俄罗斯修改能源战略的背景

《2030战略》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继续发展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量爆发性增长之前研究制定的。5年以来,国际经济和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2013年,俄罗斯政府指出,国家的能源战略经过5年就需要调整,因此将修改《2030战略》,并将其期限顺延到2035年。

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2035战略》指出,由于一些能源进口大国转向能源自给,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对于能源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生产规模和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上的提高和现代化。

1.外部环境

过去5年,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地位的变化是俄罗斯修改能源战略的外部因素。《2035战略》指出,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正在致力于通过提高能效、发展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同时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能源出口国正致力于扩大出口规模并进入新市场,这导致俄罗斯所受到的外部风险显著增加。

在2009年以来的“页岩气革命”驱动下,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已经连续几年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 国,并逐步降低了天然气进口量。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中东LNG开始流向欧洲和亚太市场,俄罗斯也因此关闭了针对美国市场的什托克曼项目。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到2035年实现能源自给。

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仍保持积极增长的势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加剧了日本对进口能源的需求。但是,俄罗斯目前对亚太地区的油气供应仍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量的20%;天然气则只有萨哈林2号一个LNG项目,每年出口量为1000万吨。

全球经济危机和债务问题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及其对能源的需求。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市场,但目前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仍未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在俄乌2009年出现天然气争端后,欧洲国家积极寻求中东和里海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来源,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份额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

因“页岩气革命”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以及LNG对传统天然气储存和运输瓶颈的突破,使得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从几个区域性市场向统一的全球化市场转变,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和贸易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对数十年来习惯于按照“照付不议”原则签署长期合约的俄罗斯来说,在定价方式和商业模式上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2009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多次降低了供应欧洲客户的天然气价格并放宽了“照付不议”条件。

《2030战略》曾指出,俄罗斯不仅将保持世界能源市场上最大供应者的地位,其供应范围也将发生变化。这表明俄罗斯不仅希望保持对传统市场的影响力,还将进入新的市场。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对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出口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显著增加,这既包括传统的西方(欧洲)市场的疲软,也包括新兴的东方(亚太)市场上俄罗斯地位的缺失。

从长期看,由于新的大型供应者的出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非等),以及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增加,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抢占传统和新兴能源市场的份额将成为俄罗斯面临的最重要的长期挑战。

2.内部因素

俄罗斯经济和能源工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是俄罗斯能源战略实施调整的内部条件。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趋于停滞。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9%;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下滑7.9%。2010-2012年,俄罗斯经济短暂回稳,经济增长率分别是4.3%、4.3%和3.4%,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下降较多,仅为1.3%。

《2035战略》指出,考虑到上述经济增长变缓的趋势,根据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在基本的创新情景中确定的2013-2035年间俄罗斯经济年增长率为3.8%,在保守的风险情景中采用的增长率预测数字仅为2.8%。

在过去5年里,尽管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的能源项目(包括建成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北流天然气管道,万科尔油气田和亚马尔凝析气田投产,以及萨哈林2号项目LNG投产等),但俄罗斯能源行业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即设备损耗高、能效低、投资效率低、易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等问题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显得更加突出。

同时,在提高采收率和石油深加工率方面没有取得进展,在提高伴生气利用率和实施东部天然气计划方面也未能达到既定目标。2009-2012年,从能源在俄罗斯出口、联邦预算收入和投资中所占的份额来判断,俄罗斯经济对能源行业的依赖程度还在进一步增加,2009-2012年,能源出口额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联邦预算收入的50%和投资的40%,均比经济危机前有所提高。

因此,俄罗斯面临提高能效、发展节能和创新技术、降低经济对能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实现俄罗斯能源行业的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例如轻质油品、气体燃料、油气化工产品)的生产等。总之,这些涉及提高俄罗斯能源行业发展质量的任务,都需要在新版的能源战略中得到体现。

二、能源战略修改的主要内容

与《2030战略》相比,《2035战略》延续了原有的大部分内容,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1.文本结构变化 《2035战略》在“俄罗斯能源需求前景”一章中,增加了“对俄罗斯能源的挑战”一节;增加了新的一章“第4章俄罗斯能源2035年前的目标愿景”,该章包括以下几节:“2035年前能源战略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战略方向”、“实现能源战略的原则、机制和阶段”;

在“国家能源政策”一章中增加了“能源领域税收和关税政策”、“能源领域的生态政策”两节,“能源领域的社会政策”一节被扩充为“能源领域的社会政策和人力资本开发”;在“燃料动力综合体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章中增加了“碳氢原料深加工(油气化学产品)”一节;在“预期成果和实施本战略的体系”一章中增加了“实现战略的主要风险”一节。

2.对经济和能源状况的评估

《2030战略》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但《2035战略》认为,全球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暂时下降,而且随着长期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约束的加强,俄罗斯中期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因此,新的能源战略大幅调低了俄罗斯经济增长和国内能源需求的水平。对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的预测,《2035战略》的观点比《2030战略》相对谨慎和保守。

《2035战略》在充分盘点后经济危机时期内世界能源市场发生的变化的基础上,降低了对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率的预测,从《2030战略》的预计年增长率1.5%调低至1.2%。

《2035战略》指出,全球的能源需求正加速转移到发展中市场,而俄罗斯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市场上份额偏低。相反,在俄罗斯长期处于优势的传统市场上,能源需求将长期受到抑制。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供应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速,这使得世界主要能源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2035战略》对俄罗斯的外部能源需求前景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主要能源进口国和生产国的能源战略因素。

除了传统的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数量估计外,《2035战略》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定价机制演进以及世界能源市场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新版能源战略提高了未来25年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平均增长率预测值,从《2030战略》中评估2005-2030年的年平均增长0.5%提高到2010-2035年的年平均增长0.7%。新旧两版能源战略相比,在调低全球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率预测的情况下,俄罗斯调高了能源出口的增长率预测,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保持传统市场上份额的同时,大幅提高在新市场中的份额。

3.能源战略的目标、任务、中心思想和战略方向

《2035战略》延续了《2030战略》的目标,但进行了扩充和细化,增加了关于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的内容,目的在于使国内和对外能源基础设施平衡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出口设施建设居于优先地位的情况;增加了提高能源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取性及其质量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深化能源公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调控能源发展的原则。《2030战略》的中心思想是能源行业应该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行业是俄罗斯工业和相关行业所生产原料、设备、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用户,应该为国家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所必须的投资支持。而《2035战略》提出将能源行业由“资源-原料”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因此,能源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将由“发展的动力”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包括经济发展多元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础设施的制约等。

《2030战略》提出了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的预算效率”和“能源的生态安全”四个战略目标。《2035战略》扩充了俄罗斯能源安全学说的相应指标;调整了“能源效率”中“节能”的涵义;将“能源的预算效率”扩展为“经济效率”,并制定了新的指标体系;将“能源的生态安全”扩展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能源战略在社会责任、生态安全和创新发展中的要求。

4.国家能源政策

总体上,《2035战略》在国家能源政策的所有方面都延续了《2030战略》中的规定,但是,国家能源政策的部分目标和措施得到了扩大和完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地下资源使用”方面:将制定新的储量分类方法,使储量分类不再建立在技术指标上,而是建立在油气生产的经济指标上,并使分类方法与国际通行的储量分类方法相协调。2)在“税收和关税政策”方面:从征收自然资源开采税转变为征收额外所得税,或征收在开采油气资源时所得的超额利润税。

3)在“国家调控国内能源市场”方面:制定和完善各种能源品种的外汇交易市场机制;根据国内交易价格创建石油和成品油的国内价格体系,以及在反垄断监管中相应指标的使用体系。

4)在“能源的科学技术政策”方面:鼓励重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设计方案-试制样本-生产”的全过程循环。

5)在“地方能源政策”方面:制定监测国家和各个地区能源安全情况的方法,以及确定俄罗斯能源安全法则实现的进程。

6)在“能源行业的社会政策以及人的潜力发展”方面:在能源行业的人力资本发展方面采取一整套措施。

7)在“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方面:使俄罗斯在燃料能源资源市场上的政策逐渐适应发展趋势和变化;推动欧亚经济空间内统一能源市场的形成。

5.能源消费和出口结构

在俄罗斯经济发展放缓、国际能源市场转变的情况下,《2035战略》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指标与《2030战略》相比发生了变化。

首先,降低了俄罗斯国内对一次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增速预测。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发展预测发生变化,与目前经济增长前景走低的情况有关。

其次,《2030战略》认为,天然气在能源需求中的份额将会减少,煤炭的份额将会增加;而《2035战略》认为,天然气在能源消 费中的份额将会保持稳定,煤炭在能源总需求中所占份额减少。这是在过去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事实证明,过去对煤炭的需求被高估了。

在《2035战略》中,炼油工业的规模增速比《2030战略》预测的增速更慢,成品油出口的增速预测也进一步降低。新战略还降低了俄罗斯国内对汽车燃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在《2035战略》中保留了要显著提高炼油深度的方针。

《2035战略》显著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中的份额的预测值,也提高了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出口中所占份额的预测值。这些变化与世界经济和能源发展关键趋势和方向改变有关。

新战略强调,亚太地区将是最有前景的能源出口市场。与此同时,全球液化天然气产能将大量增加,一些新的大型市场参与者的出现,会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与传统能源供应国形成激烈竞争。因此,占据新的能源市场,首先是亚太地区,并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上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俄罗斯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6.战略建议

《2035战略》提出的建议目标总体上延续了《2030战略》中的内容,包括俄罗斯东部油气工业的发展、俄罗斯北部地区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节能等问题。但新战略更加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对战略建议做了一些修改。

其中,“发展节能”的战略建议被明确调整为“发展节能技术”,“发展出口基础设施,促进出口基础设施多样化”的战略建议调整为“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战略目标与措施

《2035战略》提出了能源安全、能源效率、经济效率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四个战略目标,并提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1.能源安全

《2035战略》认为,保障俄罗斯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方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文件预计,2010-2035年,俄罗斯一次能源产量和需求量将增加26%~27%,其结构将发生以下变化。

1)在稳定石油开采和加工规模的情况下,石油和凝析油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份额从39%减少到32%~33%;天然气和伴生气在一次能源产量中所占比例从41%提升至47%;煤炭在一次燃料生产中所占份额保持约11%~12%;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例从7%提高至9%。电力行业将加速发展,核电所占比例从16%增加到22%~23%。

2)在俄罗斯国内一次能源需求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源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天然气(首先是指液化天然气)的份额将增加,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将减少。

3)为了实现上述能源结构变化,将推进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包括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形成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和加工的综合体系);开发北极地区和俄罗斯北部大陆架的 资源潜力;发展工艺节能;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在发展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电力,尤其是水电项目应当引起重视。

2.能源效率

在《2035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被认为是提高国家经济效率的主要方式。文件预计,与2010年的水平相比,2035年之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电力消耗将下降40%,单位能耗将下降50%,否则能源行业无疑会制约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俄罗斯必须建立和完善鼓励发展节能技术的体系和机制。国家能源政策在这一领域的主要措施包括:发展能源服务合同机制、在能效和节能领域发展国家担保项目机制、给予能效和节能领域利率补贴和税收激励(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减免财产税)。

同时,完善和更新能源管理领域的法规、程序和标准,完善建筑标准与规程,修订最佳可用技术清单,总结节能方面有推广价值的典型工程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实施和运用的最佳案例;政府还需要支持节能和提高能效、节能试点项目、组织机构(企业)进行定期审计等几个领域内的地区发展项目;实施特别措施以提高住房和公用设施(国内能源的最大消费者)的能源效率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经济效率

在提高能源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2035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应该建设完整和灵活的能源政策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1)形成国内高效的能源市场,该市场的垄断程度低、竞争水平高、拥有发达的内部价格形成机制,并且与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和调控体系的发展相结合;

2)形成稳定的能源行业税收机制,将通过能源行业运行所得到的长期经济效益最大化;

3)平衡关税和消费税,通过关税和消费税的刺激来提高对高质量、深加工能源产品的生产投资;

4)完善国家在自然垄断领域中的价格(税率)监管,监管既要考虑消费者的优先利益,也要考虑自然垄断投资项目融资的必要性;

5)形成规范的法律基础,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发展竞争,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壁垒;

6)创建鼓励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和发展技术节能的体系,在能源领域创建稳定的国家创新体系;

7)稳定与俄罗斯能源传统出口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在新的能源市场上建立稳定的关系;

8)完成欧亚经济空间统一能源市场的创建工作,使该市场有共同的能源调控原则,促进能源资源、技术和投资的自由流动。

4.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35战略》指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社会责任和环境效益,也包括能源企业的创新发展。要发展能源领域中人的潜能,实现教育的发展和投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能源企业预防疾病和 13 工伤综合体系及健康恢复体系;在煤炭工业安全领域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新版本,制定社会标准,建立采煤企业工作人员的强制保险制度。

从能源行业的社会效益来看,要制定和贯彻能源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规则,必须更全面地限定公共资源提供者、公共服务执行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能源行业的环境效益来看,要加强环保的监管力度,使俄罗斯和国际通行的环保立法规范相协调,发展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环境审计体系,贯彻强制的高风险环境保险条例。

四、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政策

对外能源政策在俄罗斯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在提高俄罗斯能源竞争力、促使出口地域和产品多元化以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巩固俄罗斯在国外能源市场上的地位。《2035战略》提出,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加快进入亚太地区市场

文件规定,在2035年之前,亚太地区市场在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出口总量中的份额将从12%增长到23%(其中原油增长到32%),天然气从6%增加到31%。欧洲和独联体的能源市场仍将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2015年后其出口规模将会下降,2035年前的出口规模仅相当于2010年水平的95%。

2.出口产品多样化

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中占统治地位的原油和油品,到2035年时的份额将减少30%,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以及电力的份额将增长40%~50%。到2035年,燃料油的出口将从2010年的5700万吨下降到2000万吨,汽油将从4400万吨增长到5800万吨,由于炼油工艺的提高,燃料油和汽油的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将在2020年达到3000万吨,到2035年达到1亿吨。

3.与传统和新兴的能源市场建立稳定关系

在西方,消除与欧洲在天然气关系上的危机,包括需求下降、竞争加剧、定价模式转变、欧盟第三次能源改革方案的不利监管环境,以及天然气市场目标模式、司法冲突等。必须在考虑俄罗斯利益的基础上完善监管体系,使监管体系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趋势,其主要途径是在不破坏长期合同基础原则的情况下,提高长期合同的灵活性。在东方,必须完成与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谈判,发展同亚洲各国的能源对话和能源关系体系。

4.促进俄罗斯公司融入国际能源商业体系

扩大与跨国公司的能源资产置换,包括在高风险和复杂环境下的国际合作,俄罗斯将为国内能源和服务公司的运营寻求良好的非歧视性制度。促使俄罗斯进入新的能源市场、保障俄罗斯出口安全的基础设施以实现出口路线的多元化,首先是“南流”和“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以及其他的出口项目,占首位的是亚洲方向的出口 15 项目,同时还有促进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北极航路的发展。

北极航路的发展有助于北极大陆架和俄罗斯北方地区资源潜力的发展,弥补俄罗斯传统油气开采区开采量的下降。预计到2035年,北极大陆架在俄罗斯石油开采中的份额将占5%,天然气占10%。俄罗斯能源政策的特殊方向(指在俄罗斯能源政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形成欧亚经济空间的统一能源市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这个市场应该有统一的调控原则,保障能源资源、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通,保障能源领域的投资。

5.维护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体系中的利益

俄罗斯认为,在世界能源体系中,不仅要保护消费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产项目的投资回报,同时应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俄罗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是从出口国的狭窄视角、只追求短期收入最大化的角度来理解对外能源政策,而是将能源政策看作解决国家和世界问题的手段。与此同时,俄罗斯反对单边歧视性措施,并且要求发展全球能源对话,使各方利益得到均衡。

《2035战略》认为,上述措施能使俄罗斯能源领域减少受欧洲能源出口单独控制的风险,并且在一次能源出口规模没有实质性提高的情况下,使俄罗斯公司的国际化运营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五、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对中俄合作的影响

发展对华合作是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能源战略明确提出了“完成与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谈判”、“加快进入亚太 市场”的任务,为中俄深化能源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在俄罗斯国内能源行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中俄两国有望出现新的能源合作方式和领域。

1.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为中俄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俄罗斯能源行业发展面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两方面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提出了“东向”战略,加快进入亚太市场的战略任务。在亚太市场,中国在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拥有一系列优势,包括便利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容量、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已有的合作基础等。发展同中国的能源合作,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油气出口,是俄罗斯降低外部风险、为国内经济发展获取资金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上游以及原油和天然气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石油(CNPC)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简称“俄油”)签署开发北极大陆架和陆上油气田的合作备忘录,中国石油成功参股诺瓦泰克公司的亚马尔LNG项目;俄油将增加对中国的管道原油供应,并计划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1000万吨原油,中国石油还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经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规定了供气量、供气条件、照付不议比例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商务条款,之后又商定了供气价格公式,为2014年签署供气合同奠定了基础。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对两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商务往来和民间交流都具有促进作用。新版能源战略的出台,特 别是强调“加快进入亚太市场”,并明确提出提高亚太在俄罗斯油气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两国合作的进一步扩大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无疑是俄罗斯实现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2.俄罗斯开发北极、东部油气区和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为扩大中俄合作开辟了新领域

俄罗斯新版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形成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开发北极地区和俄罗斯北部大陆架的资源潜力、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水电资源的目标。

2013年,俄罗斯与多家跨国油气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勘探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北极大陆架、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其合作方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日本INPEX和中国石油。由于勘探风险高、投资巨大和技术要求高,俄罗斯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方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曾在中俄油气合作中提出“上下游一体化”的建议,2013年中国进入俄罗斯上游领域取得的突破表明,这一建议已经得到俄方的认可并在逐步落实。未来中俄两国还可以组建财团参与第三国境内的油气开发,并可以参照俄罗斯与西方油气公司的合作模式,进行油气项目的资产置换,以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在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电力和水电项目方面,2013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国际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扩大中俄电力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中国的多家电力公司有意在俄投资建设水电站,这都为两国进一步发展电力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3.俄罗斯能源行业现代化为深化中俄合作增添了新途径 《2035战略》中提出,俄罗斯能源行业应该由“资源-原料”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俄罗斯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与《2030战略》相比,这一修改意味着俄罗斯正在放弃之前单纯将能源行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国家预算的资金来源的做法,转向注重俄罗斯能源行业效率的提高,发展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并提高能效;由税收效率向经济效率过渡,通过体制性的改革来促进能源经济的发展,完善能源市场体制,促进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能源行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相似的局面。过去几年,中国的能源结构继续向低碳清洁化发展,新能源(例如风能、光伏等)技术继续发展。中国也在进行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健全能源行业的财税政策。

同时,中国也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看出,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发展政策具有大量的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在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在能源发展政策上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

4.俄罗斯维护本国能源利益促使中俄合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维护本国能源利益是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35战略》指出,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不仅要保护消费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证生产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产项目上的投资回报,同时应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

因此,俄罗斯希望对外能源合作能够保证其经济效益和政治利益,这不仅是俄罗斯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多次发生天然气争端的原因,也是中俄两国在长期油气谈判的过程中价格问题始终是谈判的核心和主要障碍的重要原因。

必须认识到,由于缺乏长期和规范化的能源合作机制,俄罗斯与一些国家在天然气价格、运费、供求关系、运输基础设施维护的处理上较为随意;或者有法不依,优先考虑政治利益,忽视商业规则。这是发生天然气争端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通过政府间、企业间签署的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使能源合作机制化、规范化,并建立分歧解决机制,将双方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降低到最小。

六、结论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是在其国内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做出的。从旧版能源战略的落实情况和新版能源战略的修改可以看出,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决策者认识到,过去几年,俄罗斯已经落后于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战略调整不可避免。

对此,俄罗斯提出了实现能源行业现代化、开发北极大陆架和东部油气区、对外能源合作向东转移、巩固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等 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和政策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还将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局势变化、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能源行业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一方面关注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特别是在《2035战略》仍处于讨论和修订期间;另一方面,抓住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的机遇,利用其中的有利条件,顺势而行,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赢。(原载《国际石油经济》)

第五篇: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对策研究

王泽宇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16)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是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双方合作既有曲折又有成就。本文主要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东北亚地区能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目前能源合作仅停留在双边层面上。而由于地缘优势和历史往来的原因,东北亚双边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中俄两国之间。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友好邻邦,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是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地区,两个地区之间的能源合作互动对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中俄双方进一步拓展能源合作,推动两国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升级,奠定了宏观基础。

二、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资源情况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资源情况

能源是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唯一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蕴藏最丰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现有13个油田,13个天然气半生油田,16个为石油半生气田,13个凝析油气田[1],探明的石油可开采储量为100亿吨左右,占全球的13%左右,约占俄罗斯石油储量的80%以上。远东地区陆地油气开发明显落后于中国东北地区,勘探程度最大仅为8%-10%,主要集中在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州。雅库特地区的多数油田处于勘探初期和中期,而高油区萨哈林地区的开采仅处于初级阶段,凝析油气田比重大,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气预测储量约为 13.4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地区。雅库特天然气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已达 1万多亿立方米,预测储量是12.88 万亿立方米,主要包括勒拿.维柳伊气田、霍托宾斯克气田和索博洛赫气田,天然气质量好,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萨哈林地区的天然气储量约为700 亿立方米,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开发规模较小。目前,北萨哈林大陆架和西堪察加地带发现了大批可开发的油气资源,大陆架地带气田的平均勘探程度为7.88%,而远东地区的海洋大陆架以及太平洋东堪察加部分已经发现系列超大规模的天然气田,勘探程度平均为4.92%,尚未完成大规模的开采。

俄罗斯煤炭资源蕴藏量为2000亿吨,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俄总储量的60%,其中80%以上的预测资源和40%的确认储量集中在雅库特地区。远东地区已勘探的煤田主要有勒拿煤矿、南雅库特煤矿、布列亚煤矿、乌尔加尔煤矿、利安斯基煤矿、阿穆尔州煤田、叶列科韦次克煤矿、阿尔卡加拉煤矿、奥姆苏克昌煤矿、鄂霍次克煤矿、阿纳德尔煤矿、恰翁.楚科奇煤矿、科尔夫煤矿、克鲁托戈罗沃煤矿、季吉利煤矿、波德卡格尔诺耶煤矿、帕尔季赞斯克(苏昌)煤矿、利波夫齐煤矿、阿尔乔姆煤矿、列季霍夫卡煤矿、巴埔洛夫卡煤田等,确认储量为181亿吨。

(二)中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情况

中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比较齐全,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型经济在地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东北地区石油地质资源量225亿吨,可采资源量7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主要有大庆、辽河和吉林三大油田。辽宁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0.6亿吨,保有储量36.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32.8亿吨,占保有储量的90%,主要集中在抚顺地区。吉林省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3亿吨,油页岩预测资源储量2542.9亿吨,探明资源储量174.3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4%。黑龙江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57亿吨,可采储量为5亿吨。目前,吉林省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六位,石油剩余采储量11399.0万吨;辽宁石油保有资源量占全国的7.9%,采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东北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地质资源量4.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广泛分布于松辽平原。辽宁省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9亿立方米;吉林省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7.14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9.58亿立方米;黑龙江省著名的大庆油田天然气探明储量536亿立方米。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约有308亿吨,其中黑龙江省占73.6%,煤炭工业储量为226.6亿吨,焦煤和配焦煤占一半以上,煤质优良,主要分布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四地;辽宁省煤炭工业储量为60.2亿吨,全省以长焰煤为主,气煤与褐煤次之,主要分布于沈阳、铁岭、抚顺、阜新、北票、锦州、朝阳等地区: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为21.4亿吨,以褐煤为主,煤质较差,主要分布在吉林、通化、辽源、珲春一带[2]。

三、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资源合作现状

(一)中俄双方石油领域的合作

1992年中俄双方开始商谈石油领域的合作,1994年开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其标志是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提出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1996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定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2001年7月,中俄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主要原则协议》,规定修建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安大线输油管道。后来由于日本插足东西伯利亚新油田开发,2004年俄罗斯将安大线输油管道改为安纳线(俄罗斯远东的纳霍得卡),只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使中俄输油管道项目陷于停滞,中俄双方更多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原油。

(二)中俄双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1996年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委员会成立。1997年签署了《关于实施向中国东部地区供应天然气项目的备忘录》,奠定了双方在天燃气领域的合作基础。2000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3个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文件,其中之一是关于俄方从科维克金凝析气田通过管道向中国、韩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供应天然气的协议。2003年该项目组确认俄罗斯计划每年向中国东北地区供气120亿立方米。2006年,中俄政府又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2 关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文件规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通过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两条线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三)中俄双方煤炭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大型煤矿都已经进入开采后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就开始从外省大量调入煤炭。在国内周边省份煤炭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煤炭储量丰富的俄罗斯开始对向中国出口煤炭产生兴趣。200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始了在煤炭资源开发及加工转化、煤炭及煤炭机械贸易与服务、煤炭工业设计三大领域的合作,中国首次由原煤出口大国转变为原煤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超过了1200万吨,比2008年翻了10多倍。2010年中俄两国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签署煤炭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国煤炭合作的序幕。协议规定,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从俄罗斯每年进口至少1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增加至2000万吨。中国则为俄罗斯提供总额为60亿美元贷款,共同开发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并帮助俄罗斯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

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资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对双方能源合作的影响 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由于对国内能源资源开发的整体考虑,俄罗斯在对中国的能源合作上一直摇摆不定。俄罗斯在独立伊始能源合作的重点是西方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而且中央政府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希望能源运输管线都在俄罗斯境内,这样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的严重分裂倾向,也使中央政府在远东地区能源开发上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形成的能源领域寡头,不但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财富,而且还干预国家政治。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能源产业将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力度,必将加大国有股份的力度[3]。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地方联邦更看重外国资金对地方的投资,这是影响双方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远东地方联邦更希望能源管线在远东地区修建,这样可以在沿线建造能源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当地就业和收入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薄弱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联邦最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交通、通讯、能源、生活设施和金融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较差,造成经济开发的机会成本很高。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占全俄土地面积的36.4%,创造的产值却只占全俄的6%,粮食生产也只占全俄的0.6%。远东地区工业中产业单一,以能源原料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没有能力进行能源深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到位、不成熟,能源开发和加工方面的外商投资政策不明确、不连贯;外商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金不在国家担保的范围之内,国家的担保机制不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滞后,地方官僚主义严重,投资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

(三)思想意识形态问题的影响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制的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往往会忽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微观层面上往往持有传统的“零和游戏”观念。中俄之间能源双边合作缺乏统一协调的计划和安排,大多数合约都是意向性的,普遍缺乏约束力,对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俄双方更多地关注政治层面因素,而忽视了主动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来调整自己。计划 经济时代“苏联老大哥”的优越感,使更多的俄罗斯企业担心中国在未来能源收益分配中会对本国不利,使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依附外国,加重分离倾向。另外,区域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东北亚地区事务,使俄罗斯更多想借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增加与西方抗衡的砝码,扩大俄罗斯在外交上的回旋余地,而不是真正地建立中俄双方能源合作协调机制来深层次开发和加工远东地区的能源资源。

五、加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对策

(一)着眼双方需求,建立双赢的能源合作机制

尽管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工业基础存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各有两条输油管道线和输气管道线,从萨哈林岛北部的奥哈油田至阿穆尔共青城炼油厂的输油管道线为复线;在雅库特境内有两条输气管道线,一是从下维柳伊气田的开采中心塔斯图木斯到雅库茨克的长线,另一个是从马斯塔赫气田到塔斯图木斯的小管径管道线。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基地、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东北亚地区的油品转运中心,有完善的石油加工体系,现已成功实现从原油开采向石化工业转型,剩余生产能力巨大。双方石油天然气工业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各自优势,这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急需建立双方共赢的能源合作机制,协调解决东北亚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和减少国际石油市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以及“亚洲加价现象”带来的损失,这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需求基础。中俄双方能源合作机制重在落实双方政府能源合作的各种意向,详细制定出双方能源合作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在显示中迅速贯彻执行。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应对能源危机,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战略安全的友好伙伴。这种地区能源战略安全伙伴关系必须基于双方国内政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则很难落实和实施,同时也会被地缘政治经济相关的国家所撬取。中国东北地区在保证能源多元化的前提下,应主动争取利用运输成本和价格相对便宜的俄罗斯能源,以缓解东北地区的能源紧张。据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的石油缺口将达到 3 亿吨,是 2002 年的4倍多,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将上升到 2020 [4]年的 62%,而东北地区将是国内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同时,俄罗斯要维持巨大的能源出口需求,仅靠现有的油气田的开采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勘探和开采一批新的油气田来扭转俄罗斯现有油气田产量下降的趋势。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无疑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地区,一是可以满足远东地区分离倾向演变成的对发展经济的强烈诉求;二是可以形成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以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以及海上石油运输咽喉要道控制带来的风险。

(二)放眼东北亚,建立中俄能源合作安全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都很难做到自我保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东北亚地区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中、日、韩三国都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历史原因、领土问题、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中多边合作少、双边合作多,而双边合作又集中在中俄之间。目前在亚洲只有日本、韩国两国拥有石油战略储备,而日本也一直想构筑一个由日本主导的运输、储备、市场定价三位一体的石油安全体系。日本由于历史战争原因、周边领土问题、意识形态等问题以及日美同盟的演变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东北亚地区国家都不愿意支持日本实现这一石油安全体系。中国东北地区有多年石化工业基础,有现代化的油库、油库维修 设备、相关配套设施、技术人员等,加之东北地区地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的北部枢纽地带,东临日本、韩国,西接蒙古,北靠俄罗斯,交通通达性极强,是东北亚地区石油加工、储备的最佳基地。中国政府应积极出面推进与俄罗斯能源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东北亚地区能源产业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规模经济,这样近期可解决东北地区能源安全问题,从长远看可以动员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筹建中俄能源合作安全共同体,进而发展成为东北亚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三)展望未来,共同推进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深加工技术

在目前东北亚能源合作中,各国对油气资源开采与使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从长远战略角度看,在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则存在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新能源、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技术、深加工技术等都不如中国东北地区,二次加工能力不足,设备磨损率超过50%。俄罗斯远东地区要想提高石油加工深度,提高石油加工效率,必须采取综合性现代化改造措施。而远东地区能源开采以及深加工设备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在俄罗斯重新崛起对抗美欧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受到美欧资金所带来的意志限制的。除了在新能源、节能技术等能源相关领域合作外,中国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可以在大项目投资、金融、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中俄双方深层次合作发展。

六、结论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无论是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缺乏应有的理解与信任,且在谋求各自的国家利益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冲突。但是,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共同面对的解决海上石油运输通道问题以及两国东北部共同发展的需求,使中俄两国之间能源合作的愿望将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陈迪.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发展态势[J].商业经济.2011,08:24 [2]陈才.李广全.杨晓慧.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4-195 [3]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3 [4]许彩霞 王 颖.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和特点[J].辽宁经济.2008,7:06

下载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罗斯和中国开展先进核反应堆合作(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俄罗斯劳务合作的相关规定

    俄罗斯劳务合作的相关规定 发布日期:2011-06-20 14:02:54 俄罗斯劳务合作相关规定 【劳工法的核心内容】 2001年12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劳工法》是俄罗斯调节劳动关系的大法......

    2015俄罗斯·中国艺术节

    2015俄罗斯·中国艺术节 -------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艺术盛典 主办单位: 圣彼得堡市政府、市民族宫 圣彼得堡文化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圣彼得......

    中国俄罗斯文化年

    诚征作为《俄罗斯经典电影歌曲交响音乐会》芭蕾舞《天鹅湖》(完整版)冠名企业 自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互办文化年以来,精彩纷呈的中国和俄罗斯文化节目在两地巡回上演,不仅加强了......

    美国梦、俄罗斯梦、中国梦

    美国梦、俄罗斯梦、中国梦美国有美国梦,俄罗斯有俄罗斯梦,美国梦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之上。就像当年阐述美国梦的一位作家讲过,美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何一个......

    中国模式的俄罗斯视角

    中国模式的俄罗斯视角 郭小丽 2012-7-24 15:02:55 来源:《俄罗斯学刊》(哈尔滨)2011年5期 作者简介:郭小丽,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人类历史发展中......

    俄罗斯和中国宣布进行更紧密的军事合作

    俄罗斯和中国宣布进行更紧密的军事合作,是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一个显著信号,俄罗斯和中国都希望反击美国主导的世界。 英国媒体称,身陷乌克兰危机的俄罗斯渴望表明,除了西方它还......

    印度和俄罗斯知识点总结

    印度知识点总结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地形特点: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俄罗斯的电力改革和发展历经磨难、艰难曲折,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关注。俄总统普京今年4月26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的电力能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