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

时间:2019-05-15 05: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

第一篇: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⒈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⒉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A.尧

B.舜

C.鲧

D.禹 ⒊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⒋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⒌传说远古时代谁教人钻木取火?()

A.神农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黄帝 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B.少昊、颛顼、炎帝 C.尧帝、舜帝、禹帝

D.黄帝、炎帝、蚩尤 7.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

①没有贵贱之分

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⒏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不无关的是()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10.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形象出土于()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南濮阳

二、填空题

1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 部落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逐步走向联合,形成日后的 族,即

族的前身。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这一时期,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 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

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后人称之为“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想一想

13.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代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4.“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15.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下图为公祭黄帝陵的盛况。为什么黄帝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对中华民族有哪些重大贡献?

维度C 探究应用

四、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2: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3: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4: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中国古代史常识》 回答:

(1)从材料

1、材料2可看到这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材料

3、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3)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

第二篇: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课时)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了古代西亚、希腊和中国三个不同区域的典型的传说故事,讲述了向文明时代过渡的传说时代,突出了先民的创造和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古代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对于每个传说故事,教材都是先讲传说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讲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这样既可顾及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突出了传说故事的一大特点,即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口述资料),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对了解上古历史起到了桥梁作用,保持了历史的连贯与丰富多彩。它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传说时代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教材通过不同角度与层面,如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杰出人物与人民大众等,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从史前社会向文字、国家出现的文明时代过渡的社会特点。另外,课文所选区域均为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为学生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与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2.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3.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4.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传说与现在考古发掘成果的关系。●教学方法

(1)自主式学生学习。(2)讨论式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建议一:传说故事导入

启发学生讲故事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中外神话传说故事,然后导入新课。如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去搜集中国和世界的史诗和传说故事。哪个小组搜集多,哪个小组故事讲得好,进行评比。

建议二:复习导入

教师是否可以这样设计:“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之后,伴随着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然而在当时,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的前辈们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故事传说。我们将在第三课中从人们的传说故事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的方方面面。”

建议三:问题导入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将从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中去学习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历史。你们觉得传说故事可信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来判断)学生稍加讨论后,教师可说:“相信通过我们对第三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得到更满意的答案。” 【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和世界有哪些英雄史诗?看哪一组搜集多? 【课件展示】古代希腊《荷马史诗》

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 古代印度《摩诃婆罗多》 中国藏族《格萨尔王传》

【活动】老师要求我们四组同学每组用3分钟时间讲一下每一部英雄史诗的故事梗概,看哪一组同学讲得更好?

学生讲故事略(尽可能以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

【提问】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到了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中国北方的半坡氏族文化遗址,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一样,已经有了原始的经济生活和原始的精神生活,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却把自己的共同贡献归到一二个英雄的身上呢?

【叙述】传说时代又称英雄时代,历史上又称“军事民主制时期”,是氏族制度逐渐走向解体的时期,是野蛮时期向文明时期过渡时期。用恩格斯的话说:“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在当时生产力很落后的条件下,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来领导,才能够齐心协力,战胜自然。同时,随着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经常发生,战争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也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来带领他们不断地取得胜利。历史就进入了“英雄时代”。与此同时,由于当时还处在文明的前夕,文字作为流传文明的载体尚未产生,当时的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着他们的历史,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传说时代”。

【提问】这些史诗所反映的历史传说是否是真实的?

【叙述】史诗所述的情况,同当前的考古发掘成果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如《荷马史诗》中叙述的特洛伊战争,在这一时代曾经发生过。但不一定与史诗中叙述的情况相同。所以它能从侧面印证历史事实,它属于第二手资料。

【提问】在中国。虽然没有史诗,但有许多远古时代的传说,你能说出中国远古时代有哪些你所知道的传说?

【课件展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燧人氏、有巢氏、炎黄传说、夸父逐日、共工头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尧舜禹禅让传说、大禹治水传说等

【承转】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很多故事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意义的只有三个:炎黄传说、尧舜禹禅让传说和大禹治水传说。【提问】为什么黄帝能成为中华民族(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活动】老师有个要求,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下炎帝的传说,并讲一下炎帝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回答略

【活动】老师有个要求,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下黄帝的传说,并讲一下黄帝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回答略

【提问】 你以哪些理由来证明一下黄帝为什么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阅读书本中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成果并思考课本中的两个问题。

【提问】根据当前的考古发掘成果,原始农业、手工业在炎帝、黄帝之前已经出现,原始音乐也在炎帝、黄帝之前已经出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为什么都把这些贡献都归到炎帝、黄帝他们的呢? 【课件展示】《史记•黄帝本纪》一段话:

帝尧者,放勋。黄帝之玄孙。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注:昌意,黄帝的长子。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提问】这段世系的排列不一定正确,但从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来看,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尽管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但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故事,你能讲一下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关于大禹,我们知道还有一段故事,你还知道多少? 学生回答略。

【提问并课件展示】对于这两个故事,老师有两个疑问,第一,你认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一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田园色彩的,没有带有丝毫血腥味的“禅让”吗?第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传说,反映了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说明】第一、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是在生产力很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依靠集体力量同大自然斗争的产物,只有依靠集体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选举一个有能力的人成为部落首领,显得特别重要。但同时,在当时私有制已经得到一定发展时,一部分人对“家天下”已经有了相当的渴求,使得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又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因而不可避免也带有血腥味。

第二、大禹治水的传说,说明在当时,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水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规律,征服自然的伟大创举。同时大治水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疏导”的方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归纳】传说时代(英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文字产生前夕,先民们的代代相传,以史诗或传说的形式保存了古代先民经历的历史,因此,这部分的传说、史诗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但同时,又因为时代久远,史诗、传说都是后人整理的,因而有很多内容与历史不相符合,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历史,特别是英雄人物的贡献,更不能当成历史。教学提纲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什么是传说时代?

二、英雄史迹

1.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的传说 2.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

三、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 炎帝的传说与贡献 2. 黄帝的传说与贡献 3. 尧舜禹禅让传说 4. 大禹治水传说

第三篇: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基础知识巩固

1.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2.传说中的黄帝生活在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的()A.山顶洞人时期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大汶口文化中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3.传说中发明养蚕抽丝技术的是()A.黄帝 B.嫘祖 C.仓颉 D.伶伦

4.传说我国文字的发明人是()A.黄帝 B.嫘祖

C.黄帝的下属官员D.半坡原始居民 5.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尧 C.禹 D.启

6.《礼记》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7.传说中用10多年时间成功地治理了洪水泛滥的事迹发生在()A.黄帝任首领时期 B.尧任首领时期 C.舜任首领时期 D.禹任首领时期

8.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及后来的尧舜禹都是 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9.《吕氏春秋》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说明禹采用筑堤堵水和 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10.将下列传说中的人物与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黄帝 A.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2)大禹 B.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3)炎帝 C.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4)尧舜 D.三过家门而不入 11.什么叫做“禅让”?试举例说明。

1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3.我们把炎帝和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主要原因是()A.相互战争 B.都有许多发明创造 C.一起打败蚩尤 D.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14.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C.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

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15.下列各项关于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水有功 创新题

16.陕西宝鸡出土船形彩陶与传说中黄帝造出车船的关系是()A.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

B.证明传说中有历史的真实成分,为传说提供依据 C.传说是不可信的,出土文物是真实的,二者无任何关系 D.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这种交通工具

17.现在湖南、陕西、山西等省都建有炎帝陵,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那里祭拜。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尊重炎帝吗()

名叫《龙的传人》的歌,风靡全国。平时我们除了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外,还常说 我们是“龙的传人”。

图1—3—2 请回答:

(1)观察图1—3—2,龙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2)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3)这一形象喻示着什么?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22.下列关于对蚩尤部落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长江流域的著名部落

②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③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④黄帝炎帝联合大败蚩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炎帝号称神农氏,因为他()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④开辟集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阅读下列材料:

农历乙酉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05年4月5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海内外数万中华儿女聚首桥山之畔,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对黄帝陵的祭奠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就曾到桥山黄陵祭过黄帝。抗日战争前夕,l937年的清明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有一次大规模的祭祀黄陵活动。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共同撰写了《祭黄帝文》。近年来,每逢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都到此祭奠自己的祖先。请回答:

(1)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祖先?(3)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25.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3—3(1)图1—3—3纪念的是谁?有什么贡献?(2)写出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3)他最值得同学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4)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你怎样评价他? 26.阅读下列材料: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

请回答:

(1)引文讲的是什么传说故事?(2)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3)上述材料说明尧、舜、禹继位的条件是什么?(4)尧、舜、禹继承的是什么职位?

8.黄河9.疏通 lO.略

11.“禅让”:通过民主推举有才有德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必须有两个特征,一是民主推举,由一个人或一些人指定的不算,二是被推举的人必须有才有德。在中国的历史上,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点拨:“禅让”突出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的特征。

12.炎帝部落联盟和黄帝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联盟。之后两个部落联盟又结成联盟,形成l3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13.B l4.D 15.C点拨:可以利用排除法解答此题。ABD选项符合大禹的活动事实,C选项中大禹即位是舜“禅让”的。16.B l7.D l8.B l9.A 20.(1)黄帝。

(2)相传,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3)相传他是远古时代氏族部落的首领,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1.(1)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2)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

(3)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22.B点拨:此题是复合式的肯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①中地点长江流域不符合蚩尤的情况,蚩尤主要在东方,其他几项逐一分析是正确的,所以B是正确答案。23.A 24.(1)充分体现了华夏儿女对始祖的崇敬和怀念。祭祀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旨在新睦九族,和合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2)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3)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4)拜谒祖先、寻根探源的举动,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25.(1)大禹,上古治水英雄。(2)原始社会时期。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 北师大版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教学设计:

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板书: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注意讲解:

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在这里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和材料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尧舜禹的禅让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清它的关键在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补充资料:

1、炎帝与黄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做书上的自我测评题。

小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黄帝算起的。尧舜的禅让、大禹治水等传说让我们得以窥视我们祖先逐渐走向文明的一幕幕,好象那个时候是一个很理想的社会了,被选举为首领的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我们祖先当中的这些英雄都具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那么,是不是现在世风日下,反而不如远古时代了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一问题,但不要忙于回答,通过我们以后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的。

第五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同步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同步训练

课内阅读

一、阅读《长恨歌》,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主题思想历来论家各有看法,并无定论,请根据你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2、哪些诗句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3、杨贵妃被缢死后,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现出唐玄宗的感情?

二、阅读《湘夫人》,回答下列问题: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4、举例说明比兴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5、“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是本诗的特点,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解说。

三、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6、试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阅读杜甫《蜀相》和陆游《书愤》回答有关问题: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两首诗都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比较同一典故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意蕴。

五、阅读杜甫《蜀相》(见上题)和杨慎《升庵讲话》所引《武侯庙》回答有关问题:

8、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两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课外阅读

六、阅读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回答有关问题: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9、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10、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宫女的形象?

七、阅读杜甫《佳人》回答有关问题:

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①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合昏○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②盈掬。摘花不插发,采柏动○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①即合欢,一名夜合,其花朝开夜合。○②动,每每。○

11、作者写景叙事多有比喻和寄托,请联系诗句归纳“佳人”的形象。

12、理解诗歌题旨讲究“知人论世”,联系杜甫的生活经历和一生思想,推断这首诗歌的主题。

八、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落梅 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①飘零去,耻向东君○②更乞怜。过时自合○注①自合,自该。②东君,春神。

13、两首诗描写的梅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各自表现怎样的品质?

14、两首在运用想像方面,有什么不同?

九、阅读鲍照《代挽歌》,回答有关问题:

代挽歌 鲍照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15、16、十阅读屈原《橘颂》,回答有关问题:

颂 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经为象兮。【注释】〔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素荣〕白色花。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

〔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

〔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嗟〕赞叹词。

〔廓〕胸怀开阔。

〔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秉德〕保持好品德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

〔梗〕正直。

〔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

〔像〕榜样。

17、诗人是如何刻画橘树形象的?

18、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是如何通过歌咏橘树达到抒怀的目的的?诗歌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参考理解一:本诗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歌颂了人类的一些美好品德,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参考理解二:本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和昏迷不悟进行了讽刺和揭露。参考理解三:诗的前半部分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2、描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诗句有“春寒赐浴华清池”“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前四句是正面描写,“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用了夸张的手法,“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是侧面描写。

3、主要运用了景物衬托的手法来表现。如用凄凉的秋景来衬托人物的悲思: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用月色和铃声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回宫之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冷落孤寂、彻夜相思。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来表现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痛苦的心情。

4、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有“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两句都是以反常现象作比兴。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5、诗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相映衬的。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秋天,这就为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惆怅万分。“目眇眇兮愁予”,“愁”顿时在此景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6、思想内容:鲍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达了“人生亦有命”,不能“行叹复坐愁”的思想,二是酌酒自宽而终不能自宽的矛盾心情。李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所表达的思想显然也鲍照一脉相承。语言风格上,鲍诗是欲说还休的含蓄,李诗是直抒胸臆。

7、同样写诸葛亮,角度不同,意境情感迥异。

杜甫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命运的慨叹,一代将才最终功亏一篑,抱憾离世,留下的是昔人已逝,风采不再的旷古悲凉。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作为一个失意的老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的钦佩和羡慕。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宏图,成就事业。表达了诗人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8、相同:都表现了凭吊之意,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艺术上都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

不同:杜诗充分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而《武侯庙》则重在表达遗憾之情。

课外阅读

9、作者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诉的笔调,描述了上阳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严酷事实,从而鞭挞了封建朝廷广选妃嫔的罪恶。在客观效果上,本诗具有揭露、控诉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纵欲、摧残人性的作用。

10、①生动的细节描。如对“天宝末年时世妆”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上阳宫女幽闭深宫、隔绝人世之久。用衣着落后半个世纪这一外在的表现,说明一个女人如花岁月,似水年华被毫无意义地践踏了。②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两句,包孕着一个从原先的喜闻、羡妒到今日的厌听、不妒的心理演变过程;反映了上阳宫女对生活、爱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态,是她愁苦绝望心理的细致刻画。③环境氛围的烘托。通过渲染上阳宫环境的死寂、凄凉,衬托出生活在这座人间地狱中的上阳宫女的孤苦。

11、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绘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面对不幸和逆境不向命运屈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上层社会妇女形象。

12、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13、相同点:两诗都写了梅花凌寒盛开。不同点:《落梅》重点写梅花“过时自合飘零去”,《梅花绝句》无此内容。《梅花绝句》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梅花》表现梅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凛然气节。

14、《梅花绝句》:诗人以“化身千亿”的奇想,满足自己赏梅的愿望,借以表达诗人对梅的喜爱与赞美。《落梅》:诗人见梅落而生奇想,以拟人手法,代梅表明花落的原因,借以揭示梅高节之所在。15、16、17、一是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傲然坚挺,凌空而立,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充满生机的“绿叶,蓬勃开放的“素荣”,光采照人的“圆果”,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二是热情讴歌橘树内在精神。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18、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

下载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维历史 同步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