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为何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表现不同
童星中班动态:本周四是中班段景铧小朋友的生日。段景铧妈妈为了给孩子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生日派对,特把生日蛋糕送到幼儿园,并且为中班的全体小朋友送来美食,再此,我代表中班小朋友向这位爱心妈妈表示真诚的谢意。
孩子为何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表现不同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听话,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里却变得任性、娇惯、自主性差,事事让父母代替,处处依赖父母,出现了与幼儿园大相径庭的行为。究其原因:
1、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在家时,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
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
溺爱孩子,对他们放松要求;保护过多,对孩子包办代替;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一样好呢?
1、正确地爱孩子。
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讲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孩子本来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却让父母代替,养成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因此,家长既要爱孩子,更要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2、家长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出麻烦,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应有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他过分的依赖心理,使他缺乏进取心。
3.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请老师帮助教育。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孩子期待着老师和伙伴的认可。家长可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客观地反映在给老师,如孩子在家表现不好,要求老师帮助教育;孩子有进步时,则请老师及时鼓励,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其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在家里和幼儿园中一惯性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格。
童星幼儿园
2013.6.7.
第二篇:孩子在家在校为何表现不同
孩子在家在校为何表现不同?
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良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目前,在我国的独生子女中,存在诸如此类的在家在校两种截然不同表现的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备受关爱。到学校后,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众多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失去了“一对一”的特别的关心和照顾,便很容易出现上述现象。对此,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加以解决。
一、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
家庭要改变溺爱和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家长若过分地溺爱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会变得自私和任性。家长若过分严厉,孩子就会有反抗情绪,朝着家长不允许的那一面做。因此,家长对孩子要爱严相济,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以理服人。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渡。
二、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老师和家长经常沟通也很重要。有的孩子在家和在校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表现,真让人非常意外,这中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致于老师和家长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惯。学校规定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每学期家访一次,但我想家长与老师保持必要的联系还是应该的。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言行、人际关系,如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与老师配合,寻找原因,积极帮孩子调适好心理。
三、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培养孩子的心理调试和平衡能力,帮孩子渡过接轨期。对于表现出孤僻、任性、自制力弱的孩子,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听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让孩子负责做一些事,给他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由于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养成孩子任性、倔强的性格。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共同成长。
第三篇:学生在家里和在校表现不一致
学生在家里和在校表现不一致,怎么办?
【案例】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经常接到家长的“求救”电话,绝大部分是这样的内容:“老师,你总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可是他一回来就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看手机,等到很晚做作业,我怎么说都没用,请老师帮我说说他”。“老师,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在家里不和我们家长说话,要么就是以“嗯”、“啊” 来应付家长,有时问急了,就向我们家长发脾气,我们又怕影响他学习,不敢再说什么了?请老师帮我们好好教育他”。------------。通过和其他班主任的了解,这种学生在家里和在校表现不一致的现象普遍存在。
【案例分析】据了解分析,造成在校表现比在家里好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环境不同,学校是一种群体环境,表现得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这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而孩子们都想得到他人的赞誉,他会以好的表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一种自尊心的满足,并激励着今后更加努力的行动。其二,家庭是一种家庭成员生活的环境,孩子面对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最多也就是父母知道罢了。再加上有时父母的迁就或唠叨,加重了孩子的烦燥和反叛……。面对学生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不一致这个普遍问题,作为老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很多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要求上不一致,家长一味的只是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其他优秀孩子比较,所以在家里得到的永远是批评和责骂,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没有了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剩下的只有郁闷和不满,所以会出现放学后,孩子不愿回家,因为,在家里他找不到快乐,有的回家后只有通过看电视、玩游戏、和同学聊天来得到一些安慰和交流。所以,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要求和教育方式,班主任帮助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只看到不足,对孩子合理的要求都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要随意批评。要变批评为鼓励,化教训为教导,并以信任的、幽默的语言说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些。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事情要相信她能做好,有时孩子做得不够的地方,则教给孩子具体的做事方法。对孩子教育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的力量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的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们认识到既要管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要管孩子的思想品德,并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正确有效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的有关问题。作为想要和孩子沟通的家长,让家长懂得首先应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耐心听孩子说说身边的新鲜事,对社会上新生事物不要一概否定。然后要善于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就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要能使孩子“踮踮脚,摸得到”。最后要尊重孩子把他当成“小大人”,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关爱”的家。从而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要通过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教育下的转变情况,以便及时帮助家长纠正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最大程度地提高家庭教育的力量。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
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表现不一致,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但也是学校教育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所带来后果。学校在教育学生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时候,教育内容没有在学生心中内化.他从而不能产生内驱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下,学生才有好的道德行为,而离开学校的监督就会出异样,这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所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形成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才是牢固的。班主任和家长要帮助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同时让孩子明白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让学生们自己找出差距,分析了原因,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可以 调动学生改变自我现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不一致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有“闪光点”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鼓足他的勇气,使他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引导学生自定目标,自制监督计划实现自我完善,家长和老师配合监管和及时纠正,要一以贯之,一定会起到很好的自我教育的效果。
第四篇:幼儿园里多运动,孩子大脑更发达
幼儿园里,孩子要多运动有利大脑发育!学界早已发现,运动可以让骨骼更健壮,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最近它对大脑的益处也被揭示出来。查尔斯·谢尔曼是爱好运动的学者,他一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从事神经学及运动机能学研究。
入场仪式上,各年级组的小朋友们举着小红旗和标语,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队列整齐、口号洪亮。开幕式上,孩子们还表演了舞龙、彩穗操、幼儿基本 体操等精彩节目,幼儿园的老师也集体表演了排舞《相约北京》。现场的热烈气氛吸引了很多家长前来观看,很多家长自带dv和相机,为孩子们留下最动感的瞬 间。
在运动会上,幼儿园的数百名孩子在明媚的阳光下参与了拍球接力、滑板车比赛等竞技项目,大班小朋友家长说:虽然是运动会,但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毕竟孩子还小,看孩子玩得这么开心,我都被感染了!
这次幼儿运动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运动会临近结束时,园长还给获奖的班级颁发了奖状和纪念品,小朋友们在这次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多数家长重智轻体
据报道,近日在石家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记者发现小学田径纪录已不见踪影。教育局相关人士解释:市小学纪录已取消很多年了,因为破纪录太 难。另一项调查显示,五年前,被调查家庭在智力类课程上投入最少,现如今,在运动类上投入最少,课外课程投入呈现重智轻体的特征。
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南理工幼儿园园长李苏云向记者介绍,幼儿时期,正是为健康打基础的阶段,强健的体质会伴随孩子一生。现在很多家长的确是 对孩子过度保护,担心孩子在运动中受伤,目前大多数孩子的运动量是逐年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视力、体质也呈下降趋势。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幼儿园 把体育作为教学特色,孩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将受益终生。
一位姓齐的家长坦言,我上小学时都是走着去学校的,而现在很多孩子不是坐公交车就是私家车,运动量小了很多。孩子升入小学,学业加重,运动的时间就更加少了。
多运动,孩子大脑更发达
学界早已发现,运动可以让骨骼更健壮,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最近它对大脑的益处也被揭示出来。查尔斯·谢尔曼是爱好运动的学者,他一直在美国伊 利诺伊州立大学从事神经学及运动机能学研究。最近,他和同事们对259位小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先测量他们身体的数据,再让他们进行传统的体育锻炼,如 快速跑、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在将身体运动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规律,身体棒的学生成绩也好。因此希尔曼得出结论,运动可以增强 学生的智力。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运动科学教授菲尔·汤姆伯罗斯基认为,运动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更大,因为运动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更持久的效果。在谢尔曼的实验中,孩子进行体能训练后,不仅是执行力,计算和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对此,李园长表示赞同,确实是这样,大部分热爱运动的孩子,思维都比较活跃。运动不仅让孩子四肢发达,也让孩子有个不简单的大脑。不过,李 园长也对当前孩子们逐步下降的体质表示担忧,加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特别重要,但这个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比如全民健身动员,阳光体育工程都很好,更重要的 是家长自身的观念要转变,少上一些兴趣班,给孩子多一些运动的空间和时间。
第五篇:怎样对待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不同表现
怎样对待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不同表现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在学校是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回到家就完全变了样,处处和父母顶撞,特别任性无理,家长不知道该拿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矫正,就极易造成孩子性格上出现两面性。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
1、与青春期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
青春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存在价值意识,他们不希望自己在同学中是一个被忽视的人,希望自己是受同学关注的人,在同学中是有地位的人,因此他们更在乎同学对他的评价、对他的认可。
2、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有明确要求的。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同学们就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学校的嘉奖,而这些是学生在同学中体现自身存在价值、获得认可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这样的途径,去赢得同学的认可。因此在学校,多数学生就会约束自己做个好学生,回到家以后,情况却大不相同。
3、家里的环境和学校不一样。
在家里,家长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批评唠叨时,他自然就表现出叛逆的状态,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全家人都视同他为宝贝,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哪怕让他们极度生气,他们内心深处对他的爱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不必担心家中的表现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4、个人的意识和习惯没有养成。
很多“两面派”的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如何对待长辈、在家如何表现,同样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一定会反映在你的个人修养上,而这修养是你掩饰不了的,所以应该全面地优化自己。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好的意识和习惯呢?
第一:定期进行家校沟通。不少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重视家长会,平时也很少喝老师沟通,仅凭成绩来定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老师开展教育工作。
因此,家长们应该使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彼此配合、互相融通,特别是当孩子在家中表现有进步时,可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肯定和表扬孩子,让他得到同学的夸奖与认可。
第二:家长要多做一个倾听者。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或者不自觉?看到现象,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恼火,以至于不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耐心听听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愿意接受,比如说唠叨、总看到不好、听不到夸奖等。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和他的真正需求。
第三:针对孩子的所需,召开家庭会议,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制定家庭约定。孩子也要参加家庭会议,所有的约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家庭约定要体现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平等,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少而精,让孩子容易做到,比如如何与长辈沟通等。家庭约定还要做到奖惩分明。
第四:制订家庭公约。为什么要有家庭公约?这就像问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有规章制度一样。一个企业没有规章制度会怎样,一个家庭没有家庭公约就会怎样。有了家庭公约,家庭成员就都要自觉遵守,父母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而孩子如果违反就要照章办事,而不能心软放过孩子,好习惯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坚持。
如果家长能够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并引导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尊老孝老的习惯,孩子就会逐渐转变,无论在学校、在家,或者在社会都一如既往地有好的表现。